一種顯微鏡管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一種新型管筒,具體涉及到一種顯微鏡管筒。
技術背景
[0002]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體成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儀器。顯微鏡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是在1590年由荷蘭的詹森父子所首創(chuàng)?,F在的光學顯微鏡可把物體放大1600倍,分辨的最小極限達0.1微米,國內顯微鏡機械筒長度一般是160mm。其中對顯微鏡研制,微生物學有巨大貢獻的人為列文虎克,荷蘭籍。顯微鏡是人類這個時期最偉大的發(fā)明物之一。在它發(fā)明出來之前,人類關于周圍世界的觀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鏡幫助肉眼所看到的東西。顯微鏡把一個全新的世界展現在人類的視野里。人們第一次看到了數以百計的“新的”微小動物和植物,以及從人體到植物纖維等各種東西的內部構造。顯微鏡還有助于科學家發(fā)現新物種,有助于醫(yī)生治療疾病。
[0003]目前,顯微鏡機械部分的結構是由鏡座、鏡柱、鏡臂、鏡筒、物鏡轉換器(旋轉器)簡稱“旋轉器”、鏡臺(載物臺)、調節(jié)器組成,組成的機器結構十分復雜,所用的材料以不銹鋼及鐵制品為主,機器不但笨重,而且成本非常高。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現有顯微鏡機械部分存在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種顯微鏡管筒。具體包括:該筒是由外筒一、外筒二、蓋帽、內筒一、內筒二組成。
[0005]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6]1、一種顯微鏡管筒,技術方案中在于:該筒是由外筒一(I)、外筒二(2)、蓋帽(3)、內筒一⑷、內筒二(5)組成。
[0007]所述外筒一⑴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
[0008]所述的外筒二⑵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
[0009]所述的蓋帽(3)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盒體,在蓋帽(3)的頂部設置有透視孔(6)。
[0010]所述的內筒一(4)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在內筒一(4)的筒身上設置有旋轉孔槽(7),在內筒一⑷的頂部設置有套環(huán)(8)。
[0011]所述的內筒二(5)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在內筒二(5)的頂部設置有螺紋帽
(9),在內筒二(5)的底端設置有螺紋(10)。
[0012]上述外筒一(1)、外筒二(2)、蓋帽(3)、內筒一(4)、內筒二(5)組合時,是將蓋帽
(3)套在外筒一(I)的頂部,而將外筒二(2)的頂部套在外筒一(I)的底端,把內筒二(5)套在內筒一(4)中形成一個連接套筒,把內筒二(5)套在內筒一(4)中形成一個組合體,再把內筒二(5)和內筒一(4)組合體放置在由外筒一(I)和外筒二(2)形成得連接套筒中,繼而形成一個顯微鏡管筒整體。
[0013]2、一種顯微鏡管筒,技術方案中在于:該管筒是用招材來做。
[0014]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
[0015]1、本發(fā)明結構組成設計科學合理。
[0016]2、本發(fā)明的各部件結構都簡單,而且是用鋁材來做,外殼重量輕。
[0017]3、本發(fā)明各種部件結構簡單、制作容易,所以成本低,市場前景非常好。
【附圖說明】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19]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是本發(fā)明中外筒一⑴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是本發(fā)明中外筒二(2)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5是本發(fā)明中蓋帽(3)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是本發(fā)明中內筒一(4)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7是本發(fā)明中內筒二(5)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8是本發(fā)明中內筒一⑷和內筒二(5)組合時的結構不意圖。
[0027]在圖1中,I是外筒一,2是外筒二,3是蓋帽,6是在蓋帽頂部所設有的透視孔。
[0028]在圖2中,I是外筒一,2是外筒二,3是蓋帽。
[0029]在圖3中,I是外筒一。
[0030]在圖4中,2是外筒二。
[0031]在圖5中,3是蓋帽,6是在蓋帽頂部所設有的透視孔。
[0032]在圖6中,4是內筒一,7是在內筒一筒身上所設有的旋轉孔槽,8是在內筒一頂部所設有的套環(huán)。
[0033]在圖7中,5是內筒二,9是在內筒二頂部所設有的螺紋帽,10是在內筒二底端所設有的螺紋。
[0034]在圖8中,4是內筒一,5是內筒二,7是在內筒一筒身上所設有的旋轉孔槽,8是在內筒一頂部所設有的套環(huán),9是在內筒二頂部所設有的螺紋帽,10是在內筒二底端所設有的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
[0035]現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說明:
[0036]本發(fā)明是由外筒一(I)、外筒二(2)、蓋帽(3)、內筒一(4)、內筒二(5)組成。
[0037]圖1所示的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是外筒一(1),2是外筒二(2),3是蓋帽(3),6是在蓋帽頂部所設有的透視孔(6)。
[0038]圖2所示的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其中,I是外筒一(1),2是外筒二(2),3是蓋帽⑶。
[0039]圖3所示的是本發(fā)明中外筒一⑴的結構示意圖。外筒一⑴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
[0040]圖4所示的是本發(fā)明中外筒二⑵的結構示意圖。外筒二(2)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
[0041]圖5所示的是本發(fā)明中蓋帽(3)的結構示意圖。蓋帽(3)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盒體,在蓋帽(3)的頂部設置有透視孔(6)。
[0042]圖6所不的是本發(fā)明中內筒一⑷的結構不意圖。內筒一⑷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在內筒一(4)的筒身上設置有旋轉孔槽(7),在內筒一(4)的頂部設置有套環(huán)(8)。
[0043]圖7所示的是本發(fā)明中內筒二(5)的結構示意圖。內筒二(5)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在內筒二(5)的頂部設置有螺紋帽(9),在內筒二(5)的底端設置有螺紋(10)。
[0044]圖8所示的是本發(fā)明中內筒一(4)和內筒二(5)組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4是內筒一(4),5是內筒二(5),7是在內筒一筒身上所設有的旋轉孔槽(7),8是在內筒一頂部所設有的套環(huán)(8),9是在內筒二頂部所設有的螺紋帽(9),10是在內筒二底端所設有的螺紋(10)ο
[0045]上述外筒一(1)、外筒二(2)、蓋帽(3)、內筒一(4)、內筒二(5)組合時,是將蓋帽
(3)套在外筒一(I)的頂部,而將外筒二(2)的頂部套在外筒一(I)的底端,把內筒二(5)套在內筒一(4)中形成一個連接套筒,把內筒二(5)套在內筒一(4)中形成一個組合體,再把內筒二(5)和內筒一(4)組合體放置在由外筒一(I)和外筒二(2)形成得連接套筒中,繼而形成一個顯微鏡管筒整體。
[0046]本發(fā)明是用鋁材來做。
【主權項】
1.一種顯微鏡管筒,其特征在于:該筒是由外筒一(I)、外筒二(2)、蓋帽(3)、內筒一(4)、內筒二(5)組成; 所述外筒一(I)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 所述的外筒二(2)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 所述的蓋帽(3)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盒體,在蓋帽(3)的頂部設置有透視孔(6); 所述的內筒一(4)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在內筒一(4)的筒身上設置有旋轉孔槽(7),在內筒一⑷的頂部設置有套環(huán)⑶; 所述的內筒二(5)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在內筒二(5)的頂部設置有螺紋帽(9),在內筒二(5)的底端設置有螺紋(10); 上述外筒一(I)、外筒二(2)、蓋帽(3)、內筒一(4)、內筒二(5)組合時,是將蓋帽(3)套在外筒一(I)的頂部,而將外筒二(2)的頂部套在外筒一(I)的底端,把內筒二(5)套在內筒一(4)中形成一個連接套筒,把內筒二(5)套在內筒一(4)中形成一個組合體,再把內筒二(5)和內筒一(4)組合體放置在由外筒一(I)和外筒二(2)形成得連接套筒中,繼而形成一個顯微鏡管筒整體。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顯微鏡管筒,其特征在于:該管筒是用鋁材來做。
【專利摘要】一種顯微鏡管筒。具體包括:該筒是由外筒一、外筒二、蓋帽、內筒一、內筒二組成。外筒一和外筒二都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蓋帽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盒體,并在蓋帽的頂部設置有透視孔;內筒一和內筒二都是一個圓柱形空心管體,在內筒一的筒身上設置有旋轉孔槽,在內筒一的頂部設置有套環(huán);在內筒二的頂部設置有螺紋帽,在內筒二的底端設置有螺紋。本發(fā)明的各部件結構都簡單,而且是用鋁材來做,外殼重量輕。本發(fā)明各種部件結構簡單、制作容易,所以成本低,市場前景非常好。
【IPC分類】G02B21/00
【公開號】CN105182512
【申請?zhí)枴緾N201510715854
【發(fā)明人】凌超金
【申請人】廣西中才鋁業(yè)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