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面打印設備和該設備的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個雙面打印設備和該打印設備的控制方法,其適于在連續(xù)的記錄紙的正反面由設置在單一設備中的多個成像單元和定影單元進行電照相打印。
普通的雙面打印設備用電照相方法在諸如連續(xù)記錄紙(下文稱作介質)的記錄介質的正反兩面上進行打印。介質在設備中傳送。在與該介質一面相對的位置上設有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用于在介質的該側上形成調色劑圖像。在與介質另一面相對、且在第一成像處理單元下游的位置上設有第二成像處理單元,用于在介質的另一面成像。另外,設置有使形成在介質兩面的調色劑圖像定影的定影單元。當介質在打印設備中傳送時,打印在介質的兩面順序地進行。
但是,在這種普通雙面打印設備中,在從一種打印模式向另一種打印模式轉換中,例如,從使用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只在介質的一面(如,正面)打印的單面打印模式轉換到使用第一成像處理單元只在介質的另一面(如,反面)打印的單面打印模式、或轉換到使用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在介質的正反兩面打印的雙面打印模式中,當一個打印模式結束時,由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形成的調色劑圖像的最后行位置處在離開第一成像處理單元打印起始位置的介質下游的位置。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打印以另一打印模式開始、且由第一圖像處理單元開始成像,則第一與第二成像處理單元之間的介質部分將被浪費。
為了避免第一與第二成像處理單元之間的介質部分的浪費,可將由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形成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最后端部分以打印傳送方向的相對方向返回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的打印起始位置。在這種情況下,當由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形成的介質上未定影調色劑圖像的最后端位置返回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的打印起始位置時,存在的問題是形成在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和定影單元之間介質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會與第二成像處理單元的成像鼓接觸而受到干擾,因而降低打印質量。
本發(fā)明注意到了上述問題。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面打印設備和控制該設備的方法,本發(fā)明在進行打印模式轉換而使介質返回時,不會干擾形成在介質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能夠保持打印質量且不浪費打印介質。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雙面打印設備是一種在介質兩面進行打印的雙面打印設備。該雙面打印設備包括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用于在介質的反面形成調色劑圖像;第二成像處理單元,處在離開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的位置,用于在介質的正面形成另一個調色劑圖像;定影部件,處在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的相對介質傳送方向的下游,用于定影形成在介質兩面上的調色劑圖像;傳送系統(tǒng),用于將介質傳送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和定影部件;控制部件,用于控制所述設備以便在所選的三種打印模式之一中進行打印,三種打印模式包括由所述第二成像處理單元打印命名為第二調色劑圖像的正面打印模式、由所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只在介質的反面上打印命名為第一調色劑圖像的反面打印模式、以及由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在介質的正反兩面上打印命名為第一和第二調色劑圖像的雙面打印模式;其中,在進行打印模式間的轉換中,可控制該控制部件使定影對轉換之前前一打印模式中形成在介質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而后由傳送系統(tǒng)將該介質傳送到轉換之后后一打印模式中的打印起始位置。
本發(fā)明雙面打印設備的控制方法是進行介質雙面打印的雙面設備的控制方法。該設備包括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用于在介質的反面形成調色劑圖像;第二成像處理單元,處在離開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的位置,用于在介質的正面形成另一個調色劑圖像;定影部件,處在相對介質傳送方向的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的下游,用于定影形成在介質兩面上的調色劑圖像;和傳送系統(tǒng),用于將介質傳依次送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和定影部件。該控制方法的步驟包括在所選的三種打印模式之一中進行打印,三種打印模式包括由所述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只在介質正面上打印的正面打印模式、由所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只在介質的反面上打印的反面打印模式、以及由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在介質的正反兩面上打印的雙面打印模式;當進行打印模式間的轉換時,定影部件對轉換之前前一打印模式中形成在介質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而后由傳送系統(tǒng)將該介質傳送到轉換之后后一打印模式中的打印起始位置。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雙面打印設備和該設備的控制方法,在打印模式轉換時,控制部件使定影部件對轉換之前前一打印模式中形成在介質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而后由傳送系統(tǒng)將該介質傳送到轉換之后后一打印模式中的打印起始位置。結果,在介質上不產(chǎn)生未打印的浪費部分,這是經(jīng)濟的。當介質被傳送到轉換之后后一打印模式中的打印起始位置時,形成在介質上的調色劑圖像已經(jīng)定影。所以,既使這個介質也與在打印介質傳送方向轉動用于打印、并在打印期間接觸形成在該介質上的未定影圖像的輥、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第二成像處理單元、或類似單元接觸,也不會損壞形成在介質上的調色劑圖像并避免介質打印質量的下降。
應注意,在從正面打印模式或反面打印模式向雙面打印模式的轉換中,由第二或第一成像處理單元形成在介質正面或反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可先由定影部件定影、而后該介質由傳送系統(tǒng)送回到第一或第二成像處理單元的打印起始位置。
因此,既使這個介質也與在打印介質傳送方向轉動、并在打印期間接觸形成在該介質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的輥、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第二成像處理單元、或類似單元接觸,也不會損壞形成在介質上的調色劑圖像并避免介質打印質量的下降。
另外,在從雙面打印模式向正面打印模式或反面打印模式的轉換中,由第一或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形成在介質兩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可先由定影部件定影、而后該介質由傳送系統(tǒng)送回到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的打印起始位置。
類似地,這個結構中在介質上不產(chǎn)生未打印的浪費部分,這是經(jīng)濟的。另外,既使這個介質也與在打印介質傳送方向轉動、并在打印期間接觸形成在該介質上的未定影圖像的輥、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第二成像處理單元、或類似單元接觸,也不會損壞形成在介質上的調色劑圖像并避免介質打印質量的下降。在從雙面打印模式向正面打印模式或反面打印模式的轉換中,既使在不使用的第一或第二轉印處理單元中,成像鼓與介質在該轉換后的打印模式中被移動機構相互移開,在這種分開的狀態(tài)下,可避免損壞形成在介質上的調色劑圖像并避免介質打印質量的下降。
本發(fā)明的雙面打印設備還可包括一個移動機構,用于將介質和第一及第二成像處理單元中的每一成像鼓相互靠近和移開。該機構可被控制以便將介質從成像鼓移開。
用移動機構將介質從不使用的第一或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側上的成像鼓移開,可避免因成像鼓與介質間的摩擦導致的損傷,并可延長感光鼓的使用壽命。所以,這是經(jīng)濟的。
傳送系統(tǒng)可設置一個刀靠輥,它包括一個在打印期間抵靠形成在介質上的未定影圖像的同時只可沿被傳送介質的一個方向轉動的輥、和一個以預定角度抵靠在該輥圓周表面的定影刀片,既使介質向后傳送時、刀靠輥也可轉動。
于是,在介質向后傳送時,刀靠輥在一個方向上因與介質摩擦產(chǎn)生的磨損可被避免。另外,由于到達該輥表面的調色劑能被該刀片均勻地除去,故避免介質的打印質量下降。
傳送系統(tǒng)可設置一個反張力輥,該輥在打印期間抵靠介質而給該介質施加張力的同時,可沿與打印介質傳送方向相對的方向轉動,在向后傳送介質時,該反張力輥可沿相反的方向轉動。
于是,當介質在打印傳送方向傳送時,張力沿相反方向施加在介質上,故介質可被張緊。因此,能以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在打印傳送方向上傳送介質,并能提高設備的可靠性。
另外,當介質向后傳送時,刀靠輥可在打印傳送方向上以低于打印轉速的轉速轉動。這樣,由于向后傳送時,張力可沿與打印介質的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給介質而張緊該介質,所以當向后傳送介質時,在刀靠輥的一個方向上沒有磨損。由于在介質傳送時能避免振動和誤動作,故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由于到達該輥表面的調色劑能被該刀片均勻地除去,故避免介質的打印質量下降。此外,在這些刀靠輥中沒有過大的力作用在刀片和輥之間,因此可提高設備的可靠性。既使當介質向后傳送時,附在這些輥的各表面上的調色劑被刮除,因此可避免打印質量下降。
在向后傳送時,反張力輥可在與打印介質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大于介質傳送速度的轉速轉動。這樣,既使在向后傳送時,張力也能以與打印介質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給介質以張緊該介質,因此可以穩(wěn)定狀態(tài)向后傳送介質并提高設備的可靠性。
應注意,傳送系統(tǒng)可具有一個輥,在打印期間該輥可在與形成在介質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接觸的同時在打印介質的傳送方向轉動。與由該輥接觸的介質表面相反的介質側面是介質的正面。
這樣,形成在介質正面的調色劑圖像不可能被干擾,與介質反面相比,在被經(jīng)常使用的介質正面的打印中能保持高的打印質量。另外,介質傳送通道的高度可降低,從而能實現(xiàn)設備的小型化。
以下結合附圖的詳細說明將使上述的目的和優(yōu)點變得更明顯。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雙面打印設備結構的示意側視圖;圖2A和2B是表示該雙面打印設備中運動結構的示意側視圖,轉印狀態(tài)示于圖2A,分離狀態(tài)示于圖2B;圖3是表示各部件狀態(tài)的時序圖,其中,雙面打印設備進行從正面打印模式向雙面打印模式的轉換;和圖4是表示各部件狀態(tài)的時序圖,其中,雙面打印設備進行從雙面打印模式向反面打印模式的轉換。
下面結合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雙面打印設備和該設備的控制方法。該雙面打印設備連接到一個例如主計算機的上級設備。根據(jù)來自這個上級設備的打印要求,雙面打印設備傳送諸如用于打印的連續(xù)記錄紙的記錄介質(下文稱作介質),并用電照相方法在介質的兩面打印。
圖1是該雙面打印設備結構的示意側視圖。如圖1所示,該雙面打印設備包括供紙盒10,傳送系統(tǒng)700,第一轉印處理單元(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第二轉印處理單元(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第一定影部件410,第二定影部件420,疊紙器60,吹風機8,控制部件1100,和閃光定影器電源9。
供紙盒10以疊置狀態(tài)儲存未打印介質1,并順序地向雙面打印設備提供介質1。在打印前,操作員將未打印的介質1放入供紙盒10。
介質1是連續(xù)的記錄紙,其上以預定間隔形成穿孔。在橫向的相對位置上,以特定間隔形成傳送孔。
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在控制部件1100的控制下用電照相方法將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介質1的反面。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包括感光鼓(成像鼓)211,曝光發(fā)光二極管(LED)216,預充電器215,清潔部件220,裝有調色劑料斗的顯影單元219等。
在打印時,感光鼓211抵靠介質1并沿圖1箭頭a所示方向轉動。調色劑圖像形成在感光鼓211圓周表面。隨著感光鼓211沿介質傳送方向轉動,形成的調色劑圖像與介質1接觸而將該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介質1。
清潔部件220設置在感光鼓211外圓周部分及其上方,用于收集感光鼓211表面上的廢調色劑(剩余調色劑)。如圖1所示,清潔部件220由恒壓刀片214、清潔刷213、和廢調色劑螺旋221構成。
恒壓刀片214橫跨感光鼓211兩端、以預定角度抵靠感光鼓211的圓周表面。如果感光鼓211在與恒壓刀片214的接觸中沿一個方向(圖1中箭頭a的方向)轉動,在接觸部分附著在感光鼓211表面的剩余調色劑從感光鼓211表面分離。
在感光鼓211圓周表面的恒壓刀片214的上游處,清潔刷213橫跨感光鼓211兩端設置以便抵靠感光鼓211。清潔刷213在抵靠感光鼓211圓周表面的同時沿與箭頭a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隨著這一轉動,被恒壓刀片214從感光鼓211分離的剩余調色劑移到廢調色劑螺旋221。
在感光鼓211外圓周部分清潔刷213的上游處,一個刮板(未示出)剛性地橫跨感光鼓211的相對兩端設置而使其插入清潔刷213。在刮板的下面,廢調色劑螺旋221平行感光鼓211而設置。廢調色劑螺旋221沿預定方向由驅動電機或螺旋驅動源(未示出)轉動。
當廢調色劑螺旋221轉動時,在廢調色劑螺旋221一端和感光鼓211下游部分的下面,設有一個用作廢調色劑收集器的廢調色劑盒(未示出)。由廢調色劑螺旋221運送的廢調色劑落下并收入廢調色劑盒。
由于清潔部件220被蓋封閉,因此在直到廢調色劑被廢調色劑收集器收集前的時間里,由恒壓刀片214分離的廢調色劑不會落在感光鼓211上。
特別是,感光鼓211表面的廢調色劑被恒壓刀片214從感光鼓211表面分離后由清潔刷213移動。清潔刷213移動的廢調色劑被刮板刮落在廢調色劑螺旋221上。
廢調色劑由廢調色劑螺旋221的轉動移動并在廢調色劑螺旋221的一端下落。廢調色劑收集在位于廢調色劑螺旋221一端下方的廢調色劑收集器中。
在沿感光鼓211外圓周部分的清潔部件220的下游處設有多個預充電器215(在本實施例中有兩個預充電器)。預充電器215對感光鼓211表面均勻地充電。
在沿感光鼓211外圓周部分的預充電器215的下游處設有曝光LED216。曝光LED 216由LED頭構成,并是一個將與被打印圖像相應的光圖像投影到感光鼓211表面以形成靜電潛像的曝光單元。
在沿感光鼓211外圓周部分的曝光LED 216的下游處,設有一個裝有調色劑料斗的顯影單元219,用于使曝光LED 216形成的靜電潛像顯影以形成調色劑圖像。提供顯影調色劑的調色劑料斗218安裝到裝有調色劑料斗的顯影單元219,含有顯影調色劑的調色劑盒217可拆卸地安裝在調色劑料斗218上。
裝有調色劑料斗的顯影單元219設有顯影劑計數(shù)器(未示出),每次打印時,顯影劑計數(shù)器計數(shù)。
顯影劑計數(shù)器的計數(shù)結果輸入控制部件1100。
在沿感光鼓211外圓周部分的裝有調色劑料斗的顯影單元219的下游處,感光鼓211與介質1接觸。
在介質1的與感光鼓211與介質1之間接觸位置相對的位置設有由轉印充電器212a和分離充電器212b構成的轉印部件212。
在感光鼓211與介質1間的接觸位置,轉印充電器212a在介質1的反面產(chǎn)生的電暈放電帶有與調色劑圖像充電電位極性相反的電位,該充電使介質1帶電。于是,調色劑圖像附著并轉印到介質1。在介質1傳送通道的下游側,分離充電器212b靠近轉印充電器212a設置以除去介質1上的充電,使得介質1易于從感光鼓211分離。
形成在感光鼓211表面的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介質1的反面,鼓表面上的剩余調色劑在清潔部件220被除去。
根據(jù)控制部件1100的控制,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被圖2A和2B所示的移動機構230移向或移離感光鼓(成像鼓)211。
圖2A和2B均示出本發(fā)明實施例雙面打印設備中的移動機構的結構。圖2A表示轉印狀態(tài)的側視圖,圖2B表示分離狀態(tài)的側視圖。
如圖2A和2B所示,在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中將介質1與感光鼓(成像鼓)211彼此移近和移開的移動機構230由平行于轉印裝置和分離充電器212a和212b且形成在轉印部件212側部的滑動槽232、移動臂231、及轉動移動臂231的步進電機(未示出)構成。
轉印部件212由轉印部件轉動支軸305a支承,以使轉印部件212相對堵塞處理側板305d自由轉動。在調色劑圖像移向介質1的轉印期間,轉印部件212經(jīng)介質1移近到感光鼓211表面。
在與轉印部件121與感光鼓211相對的部分設有引導介質1的導軌234a~234c和導輥235。
在移動臂231一端形成一個裝入滑動槽232的滑動軸231a以便滑動導向。移動臂231的另一端部由移動臂轉動支軸231b支承,以使移動臂231相對堵塞處理側板305d自由轉動。步進電機(未示出)連接到移動臂231。當步進電機轉動并由控制部件1100控制時,步進電機轉動移動臂轉動支軸231b上的移動臂231。
如果移動臂231被步進電機沿圖2A中箭頭b的方向轉動,移動臂231的滑動輥231a在被滑動槽232導向的同時而移動。當滑動軸231a沿滑動槽232移動時,轉印部件212沿圖2A中箭頭c的方向在轉印部件轉動支軸305a上轉動。結果如圖2B所示,轉印部件212與介質一起從感光鼓211移開。
反之,如果移動臂231被步進電機沿圖2B中箭頭b′的方向轉動,移動臂231的滑動輥231a在被滑動槽232導向的同時而移動。當滑動軸231a沿滑動槽232移動時,轉印部件212沿圖2B中箭頭c′的方向在轉印部件轉動支軸305a上轉動。結果如圖2A所示,轉印部件212與介質一起移動靠近感光鼓211。
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位于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的上方,因此它抵靠介質1的正面、并在介質1下面形成調色劑圖像。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的結構與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相同,它們相對橫跨介質1的垂直面而對稱。
應注意,在圖1所示的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中,相同的標號表示與前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相同和相似的部件,并省略對它們的說明。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也設有與圖2A和2B中相同結構的移動機構230。
第一定影部件410和第二定影部件420均將形成的調色劑圖像閃光定影在介質1上。各定影部件由包含氙燈或類似燈的閃光燈412、反射鏡411、和相對反射鏡413構成。第一定影部件410與第二定影部件420具有彼此相同的結構。
閃光燈412處在介質1上具有未定影調色劑圖像的被定影的一側。反射鏡411處在閃光燈412的后面以使來自閃光燈412的閃光反射到介質1的定影面。相對反射鏡413處在橫跨介質1與閃光燈412和反射鏡411相對的位置,以使閃光燈412的閃光充分發(fā)射到介質1。
第一定影部件410處在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的下游側,以使形成在介質1反面的調色劑圖像由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定影。第二定影部件420處在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的下游側,以使形成在介質1正面的調色劑圖像由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定影。應注意,在這個實施例中,第二定影部件420處在第一定影部件410的下游側。
第一定影部件410和第二定影部件420由通道83封閉。通道83連接到吹風機8,以便收集第一和第二定影單元410和420產(chǎn)生的、由例如苯乙烯、丁二烯、苯酚等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構成的煙塵和異臭。
吹風機8設有風扇81和由活性碳等構成的過濾器82。風扇排出通道83中的氣體。于是經(jīng)通道83收集的氣體通過過濾器82。煙塵中的異臭被吸收后,煙塵排出到設備外部。
閃光定影電源9給第一定影部件410和第二定影部件420的閃光燈412提供電能。
應注意,在這個設備中,主電源單元(未示出)設在第一殼體1001中。主電源單元給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傳送系統(tǒng)700等提供電能。
在供紙盒10與疊紙器60之間,傳送系統(tǒng)700以第一轉印單元250、第二轉印單元260、第一定影部件410和第二定影部件420的順序傳送介質1。傳送系統(tǒng)700由輸紙器710、導軌75、導輥76、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對40、和第二轉動輥51構成。
輸紙器710是一個傳送介質1的傳送單元,它由多個(本實施例中是兩個)輸紙機構72和73構成。輸紙機構72和73具有相同的結構。各輸紙機構72和73的構成使帶有固定間隔進給銷的環(huán)形輸紙帶721環(huán)繞在彼此平行的驅動軸722和被驅動軸723之間。
驅動帶725環(huán)繞在輸紙機構72的驅動軸722與輸紙機構73的驅動軸722之間。輸紙機構72的驅動軸722連接到驅動電機724。
驅動電機724能以任選速度和任選方向轉動驅動軸722。如果驅動電機724轉動驅動軸722,輸紙機構72的驅動軸722和輸紙機構73的驅動軸722彼此同步地在同一方向轉動。于是,輸紙機構72和73可在打印傳送方向和與該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傳送介質1。
在與打印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傳送介質1時,輸紙器710能以大于打印傳送速度的速度傳送介質1。
在輸紙機構72和73之間,即在位于最上游側的輸紙機構72的上游側,輸紙器710設有一個反張力輥71,用于在打印時介質1傳送方向的相反方向產(chǎn)生張力。
反張力輥71由一對包含驅動側壓力輥712和被驅動側壓力輥711的壓力輥構成。
驅動側壓力輥712連接到驅動電機714。驅動電機714以任選速度在打印介質1傳送方向和該傳送方向的相反方向轉動驅動側壓力輥712。
在打印傳送方向傳送介質1時,驅動電機714在打印介質1的傳送方向轉動驅動側壓力輥712,并使輥712的圓周速度變得低于打印時介質1的傳送速度。
另外,在打印傳送方向的反方向傳送介質1、即向后傳送介質1時,驅動電機714在與打印時介質1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驅動側壓力輥712,并使輥712的圓周速度變得高于打印時介質1的傳送速度。于是,在介質1向后傳送時,反張力輥71例如在與打印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以高于介質1傳送速度1~10%的轉動速度轉動。
被驅動側壓力輥711按壓抵靠驅動側壓力輥712的介質1的正面,并隨介質1一起轉動。
就是說,通過位于驅動側壓力輥712和被驅動側壓力輥711之間的介質1,驅動電機714在反方向轉動驅動側壓力輥712而使反張力輥71在打印時介質1傳送方向的相反方向給介質1施加張力。在向后傳送介質1時,通過在反方向以高于介質1傳送速度的轉動速度轉動驅動側壓力輥712而使反張力輥711在打印時介質1傳送方向的反方向給介質1施加張力。因此,即使向后傳送介質1,反張力輥也能張緊介質1。
第一轉動輥對40處在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與第一定影部件410之間,并由第一轉動輥(刀靠輥)41和42組成,輥41和42均橫跨介質1在相對的位置抵靠介質1。第一轉動輥41抵靠介質1的反面,而第一轉動輥42抵靠介質1的正面。
第一轉動輥41和42分別連接到驅動電機(未示出)。第一轉動輥41和42分別由驅動電機以任選速度轉動。
應注意,在介質1寬度方向第一轉動輥41和42的長度大于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中各感光鼓211的長度及第二定影部件420的長度。
第一轉動輥41和42均具有低透光率。其表面部分由涂覆在黑漆鋁輥上的低反光率的例如PFA的碳氟化合物樹脂構成。該表面的充電極性與調色劑電荷極性相同。
介質1以預定角度繞過構成第一轉動輥對40的第一轉動輥41和42中的第一轉動輥41。位于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中介質1傳送通道與第一定影部件410中介質1傳送通道之間的角是預定的θ1角或更大的角(例如,優(yōu)選θ1≥30°)。第一轉動輥42用作給位于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與第一定影部件410之間的介質1的傳送方向充電的轉動部分。
位于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與第一定影部件410之間的第一轉動輥對40也用作防止來自第一和第二定影部件410和420的泄漏光到達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
由于該轉動部分由含有第一轉動輥41和42的第一轉動輥對40構成,因此可使結構簡單。該轉動部分也能在不干擾形成在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的狀態(tài)下傳送介質1。
由于第一轉動輥對40的第一轉動輥41和42能防止從第一和第二定影單部件410和420泄漏的光射入到第一和第二轉印單元250和260的各感光鼓211,因此可避免因光侵蝕造成的感光鼓211的壽命縮短,也可避免因感光鼓211表面電位下降導致的打印質量下降。
另外,第一轉動輥對40的各第一轉動輥41和42的長度在介質1的寬度方向上大于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中各感光鼓211的長度以及第二定影部件420的長度,因此介質1的未通過介質部分能防止從第一和第二定影單部件410和420泄漏的光射入到第一和第二轉印單元250和260的各感光鼓211。因此可避免因光侵蝕造成的感光鼓211的壽命縮短,也可避免因感光鼓211表面電位下降導致的打印質量下降。
因為第一轉動輥41和42由涂覆在黑漆鋁輥上的低透光率的例如PFA的碳氟化合物樹脂構成,所以能可靠地進行光屏蔽。由于各表面部分具有低的光反射率,所以能避免第一和第二定影部件410和420的泄漏光因該表面的非正常反射而到達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的各感光鼓211。由于第一轉動輥41和42涂覆如PFA的碳氟化合物樹脂,因此調色劑易于被分離。由于該表面的充電極性與調色劑相同,故調色劑附著到該表面上很困難,同時該表面也不容易干擾調色劑圖像。
第一轉動輥對40使位于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中介質1傳送通道與第一定影部件410中介質1傳送通道之間的角構成為預定的θ1角或更大的角(例如,優(yōu)選θ1≥30°),這種設置可防止從第一定影部件410泄漏的光到達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
由于第一轉動輥對40用作防止從第一和第二定影部件410和420泄漏的光到達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所以不需要設置光屏蔽件,因此可減少構成設備的部件數(shù)。
第二轉動輥51位于第一和第二定影部件410和420之間,使其抵靠介質1上由第一定影部件進行調色劑圖像定影的一側面(本實施例中是反面)。第二轉動輥51是傳送方向改變輥,它在抵靠介質1的同時隨介質1一起轉動。
設置的第二轉動輥51使介質1以預定角度繞過輥51,并用作傳送方向改變單元,它在抵靠位于第一和第二定影部件410和420之間的介質1的同時改變介質1的傳送方向并將介質1送到第二定影部件420。
應注意,第二轉動輥51在介質1寬度方向的長度設置得大于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中的每一感光鼓的長度以及第二定影部件420的長度。這個第二轉動輥51具有低的透光率,表面部分由低反射率材料構成。
介質1以預定角度圍繞第二轉動輥51,當用輸紙器710傳送介質1時,介質1反面與第二轉動輥51輥表面之間產(chǎn)生的摩擦力會成為作用在介質1上的反作用力。因此在傳送時,第二轉動輥51總能張緊介質1。
應注意在這個實施例中,當?shù)诙D動輥51抵靠介質1反面時,由于在該第二轉動輥51處介質1反面的調色劑圖像已被第一定影部件410定影,因此第二轉動輥51不會干擾調色劑圖像,也不會降低介質1的打印質量。
由于第二轉動輥51改變介質1的傳送方向并使第二定影部件420中的介質1的傳送方向基本水平,所以第二定影部件420可處在較低的位置。因此介質1傳送通道的高度可降低,設備可實現(xiàn)小型化。
由于第二轉動輥51改變介質1的傳送方向,因此,在第二定影部件420,來自介質1的未通過介質部分的泄漏光不會到達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的各感光鼓211。此外,第二轉動輥51防止沿介質正面?zhèn)鞑サ膩碜缘诙ㄓ安考?20的泄漏光到達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從而屏蔽來自整個第二定影部件420的泄漏光。在這一結構中,第二轉動輥51用作光屏蔽件。
就是說,由于第二轉動輥51能防止從第二定影部件420泄漏的光射入到第二轉印單元260的感光鼓211,因此可避免因光侵蝕造成的感光鼓211的壽命縮短,也可避免因感光鼓211表面電位下降導致的打印質量下降。
另外,第二轉動輥51在介質1的寬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的各感光鼓211的尺寸以及第二定影部件420的尺寸,于是介質1的未通過的介質部分可防止來自第二定影部件420的泄漏光射到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的各感光鼓211。因光侵蝕造成的感光鼓211的壽命縮短可避免,因感光鼓211表面電位下降導致的打印質量下降也可避免。
由于第二轉動輥51由具有低透光率的材料構成,所以可實現(xiàn)光屏蔽。由于表面部分由低反射率材料構成,所以可防止因在該表面部分的非正常反射引起的泄漏光到達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的各感光鼓211。
第二轉動輥51屏蔽來自第二定影部件420的泄漏光,所以它也是一個作為光屏蔽件的光屏蔽輥,用于屏蔽來自第二定影部件420的泄漏光,以防這些泄漏光到達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因此可減少構成設備的部件數(shù)并降低制造成本。
第一定影部件410中介質1傳送通道與第二定影部件420中介質1傳送通道之間的角由傳送系統(tǒng)700、特別是由第一轉動輥對40和第二轉動輥51構成預定角θ2或更大的角(例如,優(yōu)選θ2≥10°)。
在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與第一定影部件410之間設有一個光屏蔽部分43,用以屏蔽來自第一定影部件410的泄漏光。
導輥76在設備內(nèi)沿介質1傳送通道的多處設置、并引導介質1,從而導輥76與彎曲板的導軌75一起使介質1沿預定通道傳送。
這些導輥76引導介質1使其進入到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的感光鼓211與轉印部件212之間,并使介質1通過第二定影部件420到達疊紙器60。
介質1以預定角度繞過各導輥76,當介質1被輸紙器710傳送時,介質1反面與各導輥76的輥面之間產(chǎn)生的摩擦力會成為作用在介質1上的反作用力。因此,在傳送時,導輥76總能張緊介質1。
轉印導輥77設在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轉印部件212的介質1傳送通道的上游,并處在介質1的反面。轉印導輥77抵靠介質1反面并將介質1導向第二轉印單元260。
轉印導輥77連接到驅動電機(未示出),以使轉印導輥77以任選速度轉動。轉印導輥77的表面由碳氟化合物樹脂膜構成。這個膜能避免因轉印導輥77與介質1之間摩擦導致的轉印導輥77的磨損。另外,避免了介質1反面上附著的未定影調色劑到達轉印導輥77。
第一轉動輥41和42和轉印導輥77上的充電極性均與介質1上未定影調色劑的電荷極性相同。因此,當?shù)谝晦D動輥41和42和轉印導輥77抵靠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時,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不會粘附到第一轉動輥41和42和轉印導輥77,且形成在介質1上的調色劑圖像不受干擾。
第一轉動輥41和42和轉印導輥77分別設有清潔刮板。清潔刮板以預定角度抵靠各輥。如果第一轉動輥41和42和轉印導輥77沿打印傳送方向轉動,則附著在輥表面的調色劑被刮除。
第一轉動輥41和42和轉印導輥77的設置使它們只能在打印的傳送方向轉動。第一轉動輥41和42和轉印導輥77的轉動分別由控制部件1100控制。
另外,這個設備中的部件,即供紙盒10、傳送系統(tǒng)700、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第一定影部件410、第二定影部件420、疊紙器60、吹風機8、閃光定影電源9等的操作均由控制部件1100控制。
控制部件1100將發(fā)自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的每個裝有調色劑料斗的顯影單元219的計數(shù)值與預先記錄的預定值比較。當計數(shù)值大于預定值時,控制部件1100用例如發(fā)光報警燈的顯示裝置(未示出)告訴操作員應更換過濾器82。如果操作員更換過濾器,則控制部件1100將各顯影顯影劑讀數(shù)器置零。
本實施例中的控制部件1100具有控制設備的功能,以便在三種打印模式中進行轉換;這三種打印模式是用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第二定影部件420、和傳送系統(tǒng)700只在介質1正面進行打印的正面打印模式,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第一定影部件410、和傳送系統(tǒng)700只在介質1反面進行打印的反面打印模式,和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第一定影部件410、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第二定影部件420、和傳送系統(tǒng)700在介質1正反兩面進行打印的雙面打印模式。
在進行打印模式間的轉換時,控制部件1100利用第一定影部件410或第二定影部件420對在轉換前的前一打印模式中形成在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而后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將介質1傳送到轉換后的后一打印模式的打印起始位置。
就是說,在從正面打印模式向反面打印模式轉換時,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介質1、并利用第二定影部件420將在正面打印模式中由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形成在介質1正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然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將定影在介質1正面的打印數(shù)據(jù)的最后端位置向后傳送到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感光鼓211與轉印充電器212a之間的位置(打印起始位置)。之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中的移動機構230將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從感光鼓211移開,并利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的移動機構230將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移近感光鼓211。
類似地,在從反面打印模式向正面打印模式轉換時,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介質1、并利用第一定影部件410將在反面打印模式中由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形成在介質1反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然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送回介質1,以將定影在介質1反面的打印數(shù)據(jù)的最后端位置向后傳送到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中感光鼓211與轉印充電器212a之間的位置(打印起始位置)。之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的移動機構230將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從感光鼓211移開,并利用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中的移動機構230將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移近感光鼓211。
在從正面打印模式向雙面打印模式轉換時,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介質1、并利用第二定影部件420將在正面打印模式中由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形成在介質1正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然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將介質1送回,以將定影在介質1正面的打印數(shù)據(jù)的后端位置向后傳送到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感光鼓211與轉印充電器212a之間的位置(打印起始位置)。之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的移動機構230將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的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移近感光鼓211。
類似地,在從反面打印模式向雙面打印模式轉換時,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介質1、并利用第一定影單元420將在反面打印模式中由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形成在介質1反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然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將介質1送回,以將定影在介質1反面的打印數(shù)據(jù)的后端位置再傳送到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感光鼓211與轉印充電器212a之間的位置(打印起始位置)。之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移動機構230將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中的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從感光鼓211移開。
在從雙面打印模式向正面打印模式轉換時,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介質1、并利用第一定影部件410將在雙面打印模式中由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形成在介質1反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控制部件1100也利用第二定影部件420將在雙面打印模式中由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形成在介質1正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然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將送回介質1,以定影在介質1正面的打印數(shù)據(jù)的后端位置傳送到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中感光鼓211與轉印充電器212a之間的位置(打印起始位置)。之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移動機構230將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的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從感光鼓211移開。
類似地,在從雙面打印模式向反面打印模式轉換時,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介質1、并利用第一定影部件410將在雙面打印模式中由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形成在介質1反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刂撇考?100也利用第二定影部件420將在雙面打印模式中由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形成在介質1正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然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送回介質1,以將定影在介質1正面的打印數(shù)據(jù)的后端位置傳送到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感光鼓211與轉印充電器212a之間的位置(打印起始位置)。之后,控制部件1100利用移動機構230將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中的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從感光鼓211移開。
在傳送系統(tǒng)700中,傳送輥(未示出)設置在第二定影部件420的下游和疊紙器60的上游。傳送輥在抵靠介質1的同時與前述的輸紙器710同步轉動,從而選擇地將介質1的傳送方向轉換到打印傳送方向或相反的方向,并傳送介質1。
疊紙器60是一個累積打印后的介質1的介質累積裝置,它由搖擺導桿61和疊紙部分62構成。搖擺導桿61通過搖擺引導由導輥76傳送的介質1。于是,介質1沿穿孔順序折疊并疊放在疊紙部分62。
上述的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第一定影部件410、第二定影部件420、和控制部件1100均設置在第一殼體1001中。吹風機8、疊紙器60、和閃光定影電源9均設置在第二殼體1002中。
就是說,在本發(fā)明的設備中,疊紙器60處在第二定影部件420下游、并處在可由主計算機進行數(shù)據(jù)補償?shù)膫魉屯ǖ篱L度范圍內(nèi),即打印要求較高的設備。從第二定影部件420到疊紙器60的傳送通道較短。所以,如果發(fā)生介質1堵塞這種問題,則主計算機能快速進行介質1發(fā)生問題部分的重新打印。因此可縮短恢復操作所需的時間,并提高設備的可靠性。
在輸紙器710中,一個用于檢測介質1后端部分的介質后端檢測單元74安裝在輸紙機構73的上游。介質后端檢測單元74由例如含光發(fā)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的光傳感器構成。介質1可插在光發(fā)射元件與光接收元件之間的空間。當插入光發(fā)射元件與光接收元件之間空間的介質1通過后,來自光發(fā)射單元的光被光接收單元檢測,顯示單元(未示出)告訴操作員介質1后端已被檢測。
當用如上所述結構的本實施例的雙面打印設備以雙面打印模式在介質1上進行雙面打印時,操作員先將介質1放入供紙盒10,而后通過將形成在介質1橫向相對部分的進給孔裝入進給銷而將介質1安裝到輸紙機構73輸紙帶721的進給銷。
之后,根據(jù)主計算機的控制,打印數(shù)據(jù)送入該設備,雙面打印開始。
首先,介質1由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驅動單元(未示出)驅動感光鼓211使其與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的介質的運動同步,且感光鼓211沿箭頭a的方向轉動。
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感光鼓211的表面由預充電器215均勻充電。之后,根據(jù)打印的圖像信號、用曝光LED 216進行圖像曝光,以在感光鼓211表面形成潛像。
用裝有調色劑料斗的顯影單元219使?jié)撓耧@影以形成與感光鼓211表面上的打印數(shù)據(jù)對應的調色劑圖像。
在感光鼓211抵靠介質1且與橫跨介質1的感光鼓211相對的位置,轉印充電器212a用與形成調色劑圖像的調色劑的極性相反的電位給介質1充電。于是,感光鼓211上的調色劑圖像被吸引到介質1,并成為轉印到該介質反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該轉印之后,介質1的充電被分離充電器212b除去,以便感光鼓211與該介質易于分離。
另一方面,其上的調色劑圖像已轉印到介質1反面的感光鼓211在其上的剩余調色劑在清潔部件220中被除去后,感光鼓211由預充電器215再次均勻地充電。
而后,介質1由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到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如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一樣,在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中,未定影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介質1的正面。
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分別轉印到正反兩面的介質1由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介質1通過第一轉動輥對40和光屏蔽部分43后,轉印到反面的調色劑圖像由第一定影部件410定影。
之后,介質1由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在由第二轉動輥51改變傳送方向后,轉印到正面的調色劑圖像在第二定影部件420中定影。
另外,在介質1被導輥76引導的同時由傳送系統(tǒng)700傳送。在疊紙器60中,介質1被搖擺導桿61擺動。于是,凸折和凹折交替地在穿孔處重復,介質1以交替折疊狀態(tài)疊放在疊紙部分62。
應注意,用本設備以正面打印模式在介質1正面進行打印時,進行的打印處理與前述的使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中的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從感光鼓211移開的方式類似。
用本設備以反面打印模式在介質1面進行打印時,進行的打印處理與前述的使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中的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從感光鼓211移開的方式類似。
圖3是作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雙面打印設備從正面打印模式向雙面打印模式轉換時各部分狀態(tài)的時序圖,圖4是從雙面打印模式向反面打印模式轉換時各部分狀態(tài)的時序圖。結合圖3和4將說明進行模式轉換的該設備的控制方法。
在圖3和4中,A表示輸紙器710的轉動狀態(tài)(正轉或反轉),B表示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感光鼓211的轉動狀態(tài)(轉或停),C表示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感光鼓211的轉動狀態(tài)(轉或停),D表示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移動機構230的操作狀態(tài)(設置或釋放),E表示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移動機構230的操作狀態(tài)(設置或釋放),F(xiàn)表示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轉印部件212的轉印狀態(tài)(轉或停),G表示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轉印部件212的轉印狀態(tài)(轉或停),H表示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轉印導輥77的轉動狀態(tài),I表示第一轉動輥對40的轉動狀態(tài),J表示轉動輥(未示出)的轉動狀態(tài),和K表示反張力輥71的轉動狀態(tài)。
在這個設備中,當在打印模式之間進行轉換時,各部件由控制部件1100控制。例如,在如圖3A的點A2和圖3J的點A3所示的從單面打印模式向雙面打印模式的轉換中,在如圖3F的A1點由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形成調色劑圖像并轉印到介質1正面之后,介質1隨后由輸紙器710和傳送輥(未示出)沿打印傳送方向轉動。于是,由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形成在介質1正面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傳送到第二定影部件420并定影。
應注意,在打印傳送方向上各輥的轉動下文稱作“正轉動”。在打印傳送方向的反方向上的轉動下文稱作“反轉動”。在圖3和4中,轉動方向也表示為“正轉動”和“反轉動”。
如圖3K中的點A4所示,介質1沿打印傳送方向傳送時,如果介質1的傳送速度假定為Vh(例如,Vh=587.9629mm/秒),則反張力輥71以低于介質1傳送速度的轉速(例如,0.95倍的傳送速度(=Vh×0.95))正轉動。
在預定時間t1消失后,由于介質1正面被第二定影部件420定影,故反張力輥71停止(見圖3K的點A5)。這里,如果介質1上從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轉印充電器212a與介質1之間的接觸部分到達第二定影部件420中定影位置的傳送距離假定為L1,則上述預定時間t1由公式t1=L1÷Vh計算。
于是輸紙器710、轉印導輥77、和第一轉動輥41和42的轉動分別停止(見圖3A的點A10,圖3H的點A7,和圖3I的點A8)。另外,借助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移動機構230,介質1和轉印部件212從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感光鼓211移開(見圖3D的點A6)。
注意,在圖3D、3E和圖4D、4E中,“設置”表示介質1和轉印部件212由移動機構230移近到感光鼓211的狀態(tài),“釋放”表示介質1和轉印部件212由移動機構230從感光鼓211移開的狀態(tài)。
輸紙器710停止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停止。注意,這時如果感光鼓211猛然停止,則感光鼓表面的調色劑會在不同的方向散落。因此,根據(jù)感光鼓211的預定的處理停止程序,感光鼓211的轉動逐漸地停止以使感光鼓表面的調色劑不在不同方向散落(見圖3B的點A11-A17)。
反張力輥71以打印時介質1傳送速度的1.05倍的速度(Vh×1.05)反向轉動(見圖3K的點A9)。
轉印導輥77和第一轉動輥41和42分別以四分之一正轉速度(Vgr×1/4)和四分之一正轉速度(Vor×1/4)的速度正向轉動(見圖3H的點A12和圖3I的點A13)。
接著,在輸紙器710反轉的同時(見圖3A的點A14),傳送輥(未示出)停止(見圖3J的點A15),稍后,該傳送輥反向轉動(見圖3J的點A16)。這樣,輸紙器710和傳送輥向后傳送介質1,于是介質1正面未打印部分的最前端位置(調色劑圖像的最后端位置)傳送到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打印起始位置。
注意,在向后傳送時,使傳送輥的停止晚于輸紙器710的停止、或使輸紙器710的反向起動晚于傳送輥的反向起動,于是當介質1的傳送方向改變時介質1不產(chǎn)生松馳。
介質1的所需位置傳送到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打印起始位置后,輸紙器710的反向轉動停止(圖3A的點A18)。給各電機施加電流時,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41和42、反張力輥71均以保持各輥位置的制動狀態(tài)進行等待(見圖3H的點A19,圖3I的點A20,圖3K的點A21)。在這種狀態(tài)中,判斷介質1的傳送已暫時停止。
在介質傳送停止后,為了啟動雙面打印,當預定時間結束時第二和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60和250的感光鼓211均被轉動(見圖3B的點A22,圖3C的點A23)。接著,傳送輥正向轉動(見LTU 3J的點A24)。之后,輸紙器710起動介質1在打印傳送方向的傳送(見圖3A的點A25)。
在輸紙器710開始正向轉動的同時,轉印部件212分別被第二和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60和250的移動機構230移動(見圖3D的點A26,圖3E的點A27)。轉印輥77和第一轉印輥41和42分別以正常轉速(Vgr和Vor)正向轉動(見圖3H的點A28,圖3I的點A29)。介質1正反兩面上調色劑圖像的形成由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的轉印部件212啟動(見圖3F的點A30,圖3G的點A31)。
注意,當雙面打印啟動時,通過使輸紙器710的正向轉動處在傳送輥正向轉動之后可避免介質1產(chǎn)生松馳。另外,使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441和42、反張力輥71以制動狀態(tài)等待,則在雙面打印啟動時,在介質1的傳送再啟動處各輥的位置不會偏移。
預定時間t2結束后,由于輸紙器710使介質1的傳送啟動,反張力輥71以變?yōu)閂h×0.95的傳送速度正向轉動(見圖3K的點A32)。之后,打印以雙面打印模式在介質1的正反兩面進行。
下面結合圖4說明從雙面打印模式向單面打印模式轉換時本設備的控制方法。
在本發(fā)明的雙面打印設備中從雙面打印模式向單面打印模式(例如,正面打印模式)轉換時,當?shù)谝晦D印處理單元250將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介質1反面、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將調色劑圖像轉印到介質1正面之后,介質1順序地由輸紙器710和傳送輥正向地轉動(見圖4G的點B1,圖4F的點B2)。于是,由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形成在介質1反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被傳送到第一定影部件410。由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形成在介質1正面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被傳送到第二定影部件420。在第一和第二定影單元410和420中,介質1正反兩面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分別被定影。
注意,在介質1沿打印傳送方向傳送時,如果介質1的傳送速度假定為Vh(例如,Vh=587.9629mm/秒),則反張力輥71以低于介質1傳送速度Vh的轉速(例如,該傳送速度的0.95倍(=Vh×0.95))正向轉動,如圖4K的點B3所示。
之后,反張力輥71停止(見圖4K的點B3)。另外,在預定時間t3結束后,由于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轉印完成,故輸紙器710、轉印導輥77、和第一轉動輥41和42停止(見圖4A的點B4,圖4H的點B8,和圖4I的點B9)。此外,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的移動機構230使介質1和轉印部件212從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的感光鼓211移開(見圖4D的點B6,圖4E的點B7)。
這里,如果介質1上從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轉印充電器212a與介質1之間的接觸部分到達第二定影部件420的定影位置的傳送距離假定為L2,上述的預定時間t3可由公式t3=L2÷Vh計算。
另外,輸紙器710停止和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感光鼓211停止。注意,此時如果感光鼓211猛然停止,則感光鼓表面的調色劑會在不同的方向散落。因此,根據(jù)感光鼓211的預定的處理停止程序,感光鼓211的轉動逐漸地停止以使感光鼓表面的調色劑不在不同方向散落(見圖4B中的點B15-B16之間的間隔)。
此外,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的感光鼓211不停止地繼續(xù)轉動(見圖4B)。
反張力輥71以打印時介質1傳送速度的1.05倍的速度(Vh×1.05)反向轉動(見圖4K的點B5)。
轉印導輥77和第一轉動輥41和42分別以四分之一正轉速度(Vgr×1/4)和四分之一正轉速度(Vor×1/4)的速度正向轉動(見圖4H的點B10和圖4I的點B11)。
接著,在輸紙器710反轉的同時(見圖4A的點B12),傳送輥(未示出)停止(見圖4J的點B13),稍后,該傳送輥反向轉動(見圖4J的點B14)。這樣,輸紙器710和傳送輥向后傳送介質1,于是介質1正面未打印部分的最前端位置(調色劑圖像的最后端位置)傳送到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打印起始位置。
注意,在向后傳送時,使傳送輥的停止晚于輸紙器710的停止、或使傳送輥的反向啟動晚于輸紙器710的反向啟動,于是當介質1的傳送方向改變時介質1不產(chǎn)生松馳。
介質1的所需位置傳送到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打印起始位置后,輸紙器710的反向轉動停止(圖4A的點B17)。給各電機施加電流時,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41和42、反張力輥71均以保持各輥位置的制動狀態(tài)進行等待(見圖4H的點B18,圖4I的點B19,圖4K的點B20)。在這種狀態(tài)中,判斷介質1的傳送已暫時地停止。
在介質傳送停止后,為了啟動單面打印(正面打印),傳送輥正向轉動(見圖4J的點B21)。之后,輸紙器710正向轉動以啟動介質1在打印傳送方向的傳送(見圖4A的點B22)。
在輸紙器710開始正向轉動的同時,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移動機構230被設置(見圖4D的點B23)。轉印輥77和第一轉印輥41和42分別以正常轉速(Vgr和Vor)正向轉動(見圖4H的點B25,圖4I的點B26)。介質1正面上調色劑圖像的形成由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轉印部件212啟動(見圖4G的點B24)。
注意,當雙面打印啟動時,通過使輸紙器710的正向轉動處在傳送輥正向轉動之后可避免介質1產(chǎn)生松馳。另外,使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41和42、反張力輥71以制動狀態(tài)等待,則在雙面打印啟動時,在介質1的傳送再啟動處各輥的位置不會偏移。
預定時間t4結束后,由于輸紙器710使介質1的傳送啟動,反張力輥71以變?yōu)閂h×0.95的傳送速度正向轉動(見圖4K的點B27)。之后,打印以單面打印模式(正面打印模式)在介質1的正面進行。
注意,在上述實施例中,結合圖3說明了從正面打印模式向雙面打印模式轉換的控制方法,結合圖4說明了從雙面打印模式向正面打印模式轉換的控制方法;既使在從反面打印模式向雙面打印模式轉換時、從正面打印模式向反面打印模式轉換時、從反面打印模式向正面打印模式轉換時、和從雙面打印模式向反面打印模式轉換時,控制部件1100均以與上述相同的方式進行各種操作控制。
因此,根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雙面打印設備及其方法可得到以下操作效果(1) 在進行打印模式間的轉換時,控制部件1100利用第一定影部件410或第二定影部件420對在轉換前的前一打印模式中形成在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而后利用傳送系統(tǒng)700將介質1傳送到轉換后的后一打印模式的打印起始位置。因此不產(chǎn)生介質1未打印部分的浪費,這是經(jīng)濟的。另外,當帶有轉印調色劑圖像的介質1傳送到模式轉換后下一打印模式的打印起始位置時,該形成在介質1上的調色劑圖像已經(jīng)定影。因此,既使介質1抵靠第一轉動輥對40、第二轉動輥51、轉印導輥77、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等,也不會干擾形成在介質1上的調色劑圖像,介質1的打印質量不會降低。
(2) 當從雙面打印模式向正面打印模式或反面打印模式轉換時,形成在介質1上的調色劑圖像已經(jīng)定影。因此,在模式轉換后的下一打印模式中,既使未使用的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或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中的轉印部件212被移動機構230從感光鼓211移開,在轉印部件212分離時將不會干擾形成在介質1上的調色劑圖像,介質1的打印質量也不會降低。
(3) 在正面打印模式和反面打印模式中,在未使用的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或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中,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可被移動機構230從感光鼓211移開。因此,在轉換后的打印模式中,轉印部件212和介質1被移動機構230從未使用的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或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側面的感光鼓211移開。因此可避免因感光鼓211與介質1之間摩擦導致的損害,并可延長感光鼓211的壽命。這是經(jīng)濟的。
(4) 由于既使在介質1向后傳送時傳送系統(tǒng)700也沿打印傳送方向轉動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41和42,所以可避免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41和42上在一個方向因與介質1摩擦所產(chǎn)生的磨損,并可避免介質1傳送時的振動和故障。由于避免了介質1傳送時的振動和故障,故可提高設備的可靠性。由于附著在各輥表面的調色劑可被刮板均勻地刮除,所以不會降低介質的打印質量。
(5) 由于既使在介質1向后傳送時,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41和42也沿打印傳送方向轉動,所以在向后傳送時沒有過大的力作用在設置于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41和42中的各清潔刮板與這些輥的相應輥之間。既使在向后傳送時,附著在這些輥各表面的調色劑也能被刮除。
(6) 在向后傳送時,以低于打印傳送速度的速度(例如,1/4打印傳送速度的速度)在打印傳送方向轉動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41和42時可將張力沿與打印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給介質1。這樣,在施加張力時,介質1能以穩(wěn)定狀態(tài)向后傳送。另外,轉印導輥77、第一轉動輥41和42不會在一個方向被磨損。于是,由于可避免介質1傳送時的振動和故障,所以可提高設備的可靠性。
(7) 在傳送系統(tǒng)700中,當介質1在打印傳送方向傳送時,驅動電機714沿與打印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驅動側壓力輥712(反張力輥71)。因此,當介質1在打印方向傳送時,張力可沿與打印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給介質1以張緊介質1。所以,介質1能以穩(wěn)定狀態(tài)向后傳送。
(8) 在傳送系統(tǒng)700中,在向后傳送時,驅動電機714沿與打印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驅動側壓力輥712(反張力輥71),并使驅動側壓力輥712的圓周速度變得大于介質1的傳送速度。于是在向后傳送時,張力可沿與打印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給介質1以張緊介質1,所以介質1能以穩(wěn)定狀態(tài)向后傳送。
(9) 傳送系統(tǒng)700以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第一定影部件410、和第二定影部件420的順序傳送介質1。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設置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上方,第一定影部件410設置在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的上方。于是,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與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可用通用的結構構成。因此可降低研制成本,并減小設備的安裝面積。
(10) 第二定影部件420設置在第一定影部件410的下游。第二轉動輥51設置在第一和第二定影部件410和420之間。介質1的傳送通道在第二轉動輥51處以預定角度轉彎。因此,介質1傳送通道的高度可降低,設備可實現(xiàn)小型化,操作員的可操作性提高。
(11) 第一定影部件410和第二定影部件420由通道83封閉,通道83與吹風機8連接,使得由第一和第二定影部件410和420產(chǎn)生的、由諸如苯乙烯、丁二烯、苯酚等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構成的煙塵和臭味被收集。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的裝有調色劑料斗的顯影單元219設有顯影劑計數(shù)器(未示出)。這個計數(shù)器遞增計數(shù),每次打印進行??刂破鲗⒂嫈?shù)值與預先記錄的預定值比較。從而能方便地確定更換過濾器82的時間。因此提高了維護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
(12) 在傳送系統(tǒng)700中,輸紙器710由多個(本實施例中是兩個)輸紙機構72和73構成。輸紙機構72和73具有彼此通用的結構。因此可降低輸紙器710的制造成本。
(13) 在輸紙機構72的驅動軸722與輸紙機構73的驅動軸722之間環(huán)繞著驅動帶725。將輸紙機構72的驅動軸722連接到驅動電機724能使輸紙機構72和73被相互同步地可靠驅動。因此,介質1能穩(wěn)定地傳送,并可提高設備的可靠性。
(14) 傳送系統(tǒng)700處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的上游,輸紙器710由多個輸紙機構72和73構成。因此,當介質1置入這個設備時,不需要操作員為置入介質1而將手伸入到位于從供紙盒10看的該設備較深處的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因此可提高置入介質1的操作性。另外,介質1能可靠傳送,設備的可靠性提高。
(15) 輸紙機構72和73和驅動電機724的結構設置使它們能在打印傳送方向和與打印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傳送介質1。所以,在介質1出現(xiàn)堵塞時,當在出現(xiàn)問題的位置重新操作以便重打印時,使介質1在打印傳送方向的反方向傳送則可在介質1的所需位置上重新進行打印。
(16) 在與打印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傳送介質1時,輸紙器710以大于打印傳送速度的速度傳送介質1。因此,當因出現(xiàn)紙堵塞而進行上述重復操作時,打印能迅速重新開始。
(17) 反張力輥71由一對驅動側壓力輥712和被驅動側壓力輥711構成。從而構成了經(jīng)濟的介質壓力部件。
(18) 當介質1保持在驅動側壓力輥712和被驅動側壓力輥711之間被反張力輥71以打印傳送方向傳送時,驅動電機714在打印傳送方向轉動驅動側壓力輥712,使壓力輥712的圓周速度變得小于打印時介質1的傳送速度。于是,在介質1上沿與打印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產(chǎn)生張力。所以介質1總是被張緊。因此在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處介質1不會松馳。故可進行高質量的打印,可避免諸如堵塞等問題,并且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
(19) 在沿打印傳送方向的反方向傳送介質1時,驅動電機714在打印傳送方向的反方向轉動驅動側壓力輥712,使壓力輥712的圓周速度變得大于打印時介質1的傳送速度。于是,在介質1上沿打印傳送方向產(chǎn)生張力。所以介質1總是被張緊。在介質1的傳送通道上介質1不會松馳。故可避免諸如堵塞等問題,并且提高了設備的可靠性。
(20) 被清潔部件220收集的廢調色劑由隨驅動電機(未示出)轉動的廢調色劑螺旋221排放并收集到廢調色劑容器(廢調色劑盒217)中。于是,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50和260中被收集的廢調色劑能方便地收集,維護的可操作性得到提高。
(21) 由于廢調色劑盒217重復用作廢調色劑收集容器,所以不需要研制和制造一次性的廢調色劑容器。因此能降低制造和操作成本。
(22) 可用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第二定影部件420、和傳送系統(tǒng)700進行單面打印。于是這些部件能參與雙面打印和單面打印,因而可降低設備的研制時間和成本。
注意,在上述實施例中,傳送系統(tǒng)700具有的第一轉動輥42是一個在打印時在與形成在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接觸的、同時沿打印時介質1的傳送方向轉動的輥。介質1以預定角度繞過第一轉動輥42。與第一轉動輥42接觸的介質1的面是介質1的正面。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這種結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可作出改進和變型。
例如,在傳送系統(tǒng)700具有的第一轉動輥42是一個在打印時在與形成在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接觸的、同時沿打印時介質1的傳送方向轉動的輥的情況下,不與第一轉動輥42接觸的介質1的另一面可以是介質1的正面。在這種情況下,介質1的正面由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和第一定影部件410打印,而反面由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和第二定影部件420打印。
于是,形成在介質1正面的調色劑圖像不會被第一轉動輥42的接觸所干擾,因此,與介質1的反面相比較,高質量的打印將會在頻繁進行的介質1正面的打印中保持。
另外,介質1的反面可與第一轉動輥41接觸,介質1可以預定角度繞過這個轉動輥。在這種情況下,介質1的反面由第一轉印處理單元250和第一定影部件410打印,而正面由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60和第二定影部件420打印。
于是,介質1通道的高度可降低,設備的尺寸可減小。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介質1上的調色劑圖像由定影部件410和420閃光定影,但是,本發(fā)明不限于這種結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可作出改進和變型。例如,形成在介質1上的調色劑圖像可用熱輥定影。
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雖然第一和第二定影部件410和420設置在介質1傳送通道的不同位置、即第二定影部件420設置在第一定影部件410的下游,以使形成在介質1正反面的調色劑圖像在不同位置定影,但本發(fā)明不限于這種結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可作出改進和變型。例如,第一和第二定影部件410和420可在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下游的介質1傳送通道的同一位置處橫跨介質1設置。另外,可用一個設置在第一和第二轉印處理單元250和260下游的介質1傳送通道的一個位置、能使形成在介質1正反面的調色劑圖像同時定影的定影部件代替第一和第二定影部件410和420。
權利要求
1.一種在介質(1)兩面進行打印的雙面打印設備,包括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用于在介質(1)反面形成調色劑圖像;離開所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而設置的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用于在介質(1)正面形成另一個調色劑圖像;相對介質(1)的傳送方向處在所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下游的定影部件(410,420),用于定影形成在介質(1)兩面上的所述調色劑圖像;傳送系統(tǒng)(700),用于將介質(1)依次傳送到所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所述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和所述的定影部件(410,420);和控制部件(1100),用于控制所述設備以便以所選的三個打印模式之一進行打印,三個打印模式包括正面打印模式,其中用所述的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進行命名為第二調色劑圖像的打印;反面打印模式,其中用所述的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只在介質(1)反面進行命名為第一調色劑圖像的打??;和雙面打印模式,其中用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50,260)在介質(1)正反兩面進行命名為第一和第二調色劑圖像的打印;其中,在所述的打印模式之間轉換中,所述的控制部件(1100)被操作以使所述定影部件(410,420)將在模式轉換前在前一打印模式中形成在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而后用傳送系統(tǒng)(700)將介質(1)傳送到模式轉換后的后一打印模式中的打印起始位置。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面打印設備,其中,在從所述的正面打印模式或所述的反面打印模式向所述雙面打印模式轉換中,所述的控制部件(1100)被操作以使所述定影部件(410,420)將由第二或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60,250)在介質(1)兩面上形成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而后由傳送系統(tǒng)(700)將介質(1)回送到第一或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50,260)中的打印起始位置。
3.一種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面打印設備,其中,在從所述的雙面打印模式向所述的正面打印模式或所述反面打印模式轉換中,所述的控制部件(1100)被操作以使所述定影部件(410,420)將由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50,260)在介質(1)兩面上形成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而后由傳送系統(tǒng)(700)將介質(1)回送到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50,260)中的打印起始位置。
4.一種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雙面打印設備,還包括移動機構(230),該移動機構(230)用于將所述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50,260)中的介質(1)與各感光鼓(211)彼此移近和移開,所述移動機構(230)可被控制以使介質(1)從所述的感光鼓(211)移開。
5.一種如權利要求2-4的任一項所述的雙面打印設備,其中,所述傳送系統(tǒng)(700)設有包含輥子和一個定影刀片的刀靠輥(41,42,77),該輥子在打印時在抵靠形成在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的同時只在一個方向轉動以傳送介質(1),定影刀片以預定角度抵靠所述輥子的周面,既使當介質(1)向后傳送時所述的刀靠輥(41,42,77)也可沿所述的一個方向轉動。
6.一種如權利要求2-5的任一項所述的雙面打印設備,其中,所述傳送系統(tǒng)(700)設有反張力輥(71),反張力輥(71)在抵靠介質(1)的同時可在與介質(1)的傳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以便在打印時給介質(1)施加張力,當介質(1)向后傳送時,所述反張力輥(71)可在所述的相反方向轉動。
7.一種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面打印設備,其中,所述的刀靠輥(41,42,77)能以低于打印轉速的轉動速度沿所述的一個方向轉動。
8.一種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面打印設備,其中,反張力輥(71)能以大于介質(1)傳送速度的轉動速度沿所述的相反方向轉動。
9.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面打印設備,其中,所述傳送系統(tǒng)(700)有一個輥(41,47),打印時,輥(41,47)在與形成在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接觸的同時可沿介質(1)的打印傳送方向轉動,與所述輥(41,47)接觸的介質(1)表面的相反側是介質(1)的正面。
10.一種用于在介質(1)兩面上進行打印的雙面打印設備的控制方法,該設備包括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用于在介質(1)反面形成調色劑圖像;離開所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而設置的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用于在介質(1)正面形成另一個調色劑圖像;相對介質(1)的傳送方向處在所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下游的定影部件(410,420),用于定影形成在介質(1)兩面上的調色劑圖像;傳送系統(tǒng)(700),用于將介質(1)依次傳送到所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所述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和所述的定影部件(410,420);該控制方法的步驟包括以所選的三種打印模式之一進行打印,三種打印模式包括正面打印模式,其中使用所述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60)只在介質(1)正面進行打印,反面打印模式,其中使用所述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50)只在介質(1)反面進行打印,和雙面打印模式,其中使用所述的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50)和(260)在介質(1)兩面進行打??;當在所述的打印模式之間轉換時,所述定影部件(410,420)將在模式轉換前在前一打印模式中形成在介質(1)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而后用傳送系統(tǒng)(700)將介質(1)傳送到模式轉換后的后一打印模式中的打印起始位置。
11.一種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雙面打印設備的控制方法,其中,在從所述的正面打印模式或所述的反面打印模式向所述的雙面打印模式轉換時,由所述第二或第一成像處理單元(260,250)形成在介質(1)正面或反面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被所述的定影部件(410,420)定影,且所述傳送系統(tǒng)(700)將介質(1)回送到所述第一或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50,260)中的打印起始位置。
12.一種如權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雙面打印設備的控制方法,其中,在從所述的雙面打印模式向所述的正面打印模式或所述的反面打印模式轉換時,由所述第一或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50,260)形成在介質(1)兩面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被所述的定影部件(410,420)定影,且所述傳送系統(tǒng)(700)將介質(1)回送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成像處理單元(250,260)中的打印起始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一種雙面打印設備,它具有第一成像處理單元、第二成像處理單元、定影部件、傳送系統(tǒng)、和控制部件。在打印模式的轉換中,控制部件使定影部件將在模式轉換前在前一打印模式中形成在介質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定影,而后用傳送系統(tǒng)將介質傳送到模式轉換的后一打印模式中的打印起始位置。于是,在打印模式的轉換中即使當介質回送時,形成在介質上的未定影調色劑圖像也不被干擾。因此,打印質量可被保持,且打印時不浪費介質。
文檔編號G03G15/00GK1256208SQ9911026
公開日2000年6月14日 申請日期1999年7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12月8日
發(fā)明者平尾直人 申請人:富士通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