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影像預覽裝置以及立體影像預覽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和立體影像預覽方法。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包括:自動立體顯示器;輸入接口,用來接收至少一輸入立體影像,所述輸入立體影像包括從影像捕捉裝置所捕捉的左視影像以及右視影像;運動檢測電路,用來評估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視覺轉換電路,用來基于所述輸入立體影像來產(chǎn)生輸出立體影像,以及將所述輸出立體影像輸出至所述自動立體顯示器以供立體預覽,其中所述視覺轉換電路參考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來對所述輸入立體影像進行調(diào)整來產(chǎn)生所述輸出立體影像。本發(fā)明所公開的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和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可以讓使用者在該立體相機運動時得到較佳的視覺感受。
【專利說明】立體影像預覽裝置以及立體影像預覽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所揭露的實施例相關于影像的顯示,尤指一種參考影像捕捉裝置(imagecapture device)的運動狀態(tài)來產(chǎn)生立體影像至自動立體顯示器以供立體影像預覽的裝置和相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使用者開始追求超越高畫質影像的立體影像,而立體影像捕捉裝置和立體顯示器提供了使用者更貼近真實的體驗。當今的立體影像顯示器有兩種主流機制,其一為使用視頻輸出裝置搭配眼鏡(例如紅藍立體眼鏡(anaglyph glasses)、偏光眼鏡(polarizat1n glasses)或是快門式眼鏡(shutter glasses));其二為直接使用視頻輸出裝置而不需要另外搭配眼鏡。無論使用上述何種機制,立體影像顯示器的主要理論都在于使左眼和右眼看見不同的影像,再由大腦將兩張不同的影像組合成立體影像。
[0003]自動立體顯示器(auto-stereoscopic display)為一種不需搭配立體眼鏡的立體顯示器,在量產(chǎn)上具有高收益率。因此,自動立體顯示器被廣泛地采用在移動裝置上并成為主流。不過,自動立體顯示器也具有某些缺點,例如嚴重的交互干擾(crosstalk)以及視覺福轅-調(diào)節(jié)沖突(vergence-accommodat1n conflict)。另外,在最有效點(sweet spot)內(nèi)使用者的雙眼可感受到清晰的左視和右視影像。然而,當移動裝置通過自動立體顯示器提供立體預覽影像時,使用者可能會連續(xù)的移動移動裝置來選擇所欲拍攝的場景,導致其雙眼無法持續(xù)地維持在立體預覽影像的最有效點因而產(chǎn)生不適感。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和立體影像預覽方法。
[0005]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提出一種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包括:自動立體顯示器;輸入接口,用來接收至少一輸入立體影像,所述輸入立體影像包括從影像捕捉裝置所捕捉的左視影像以及右視影像;運動檢測電路,用來評估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視覺轉換電路,用來基于所述輸入立體影像來產(chǎn)生輸出立體影像,以及將所述輸出立體影像輸出至所述自動立體顯示器以供立體預覽,其中所述視覺轉換電路參考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來對所述輸入立體影像進行調(diào)整來產(chǎn)生所述輸出立體影像。
[0006]依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提出一種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包括:接收至少一輸入立體影像,所述輸入立體影像包括從影像捕捉裝置所捕捉的左視影像以及右視影像;評估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基于所述輸入立體影像來產(chǎn)生輸出立體影像,以及將所述輸出立體影像輸出至自動立體顯示器以供立體預覽,其中,參考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來對所述輸入立體影像進行調(diào)整來產(chǎn)生所述輸出立體影像。
[0007]本發(fā)明在配備立體相機以及自動立體顯示器的移動裝置上,提供新穎的圖像使用者接口供立體預覽。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基于該立體相機的運動狀態(tài)提出自適應性立體預覽,可以在照相模式和視頻捕捉模式下在自動立體顯示器上顯示3D圖像,進而讓使用者在該立體相機運動時得到較佳的視覺感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框圖。
[0009]圖2為當使用者移動電子裝置時該電子裝置所形成的軌跡圖。
[0010]圖3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輸入立體影像的視差分布的直方圖。
[0011]圖4為為本發(fā)明一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影象預覽方法的流程圖。
[0012]圖5為本發(fā)明一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影像預覽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在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中使用了某些詞匯來指稱特定的組件。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同樣的組件。本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并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qū)分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qū)分的準貝U。在權利要求書及說明書中所提及的「包括」為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另外,「耦接」一詞在此包括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氣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第一裝置耦接于第二裝置,則代表所述第一裝置可直接電連接于所述第二裝置,或通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連接至所述第二裝置。
[0014]本發(fā)明的主要精神在于利用肉眼的自然特性以降低自動立體顯示器本身的特性所產(chǎn)生的交互干擾以及視覺福輳-調(diào)節(jié)沖突(vergence-accommodat1n conflict),和降低立體相機的晃動所造成的視覺疲勞。舉例來說,可以采用零視差、低對比和平滑圖像以避免/減輕上述問題。使用者在使用立體相機時,可以在照相模式和視頻捕捉模式下得到較佳且較友善的立體預覽互動。關于所提出的自適應立體預覽機制的細節(jié)將說明如下。
[0015]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區(qū)塊圖。電子裝置100可以是移動裝置,例如智能手機、功能手機或是平板電腦。電子裝置100包括影像捕捉裝置(例如立體相機)101以及立體影像預覽裝置102。當電子裝置100的相機模式或是視頻錄制模式被啟動時,影像捕捉裝置101會被用來產(chǎn)生至少一輸入立體影像MG_IN,每一輸入立體影像都包括左視影像込以及右視影像Ικ。立體影像預覽裝置102被用來在該照相模式或是該視頻錄制模式下提供立體預覽,其中該照相模式用于捕捉單張靜態(tài)立體影像(still stereo image),而該視頻錄制模式用于記錄包括多張立體影像的立體視頻序列(stereovideo sequence)。在此實施例中,立體影像預覽裝置102包括輸入接口(input interface) 104、運動檢測電路(mot1n detect1n circuit) 106、視覺轉換電路(visual transit1n circuit) 108 以及自動立體顯不器(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110。
[0016]輸入接口 104耦接于前級的影像捕捉裝置101以及后級的運動檢測電路106和視覺轉換電路108之間,用來接收影像捕捉裝置101所產(chǎn)生的每一輸入立體影像MG_IN。因此,運動檢測電路106和視覺轉換電路108便可通過輸入接口 104來存取影像捕捉裝置101的輸出。舉例來說,但不以此為限,輸入接口 104可以是移動行業(yè)處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 MIPI)所規(guī)范的相機串行接口 (Camera SerialInterface, CSI)。
[0017]運動檢測電路106用來評估影像捕捉裝置101的運動狀態(tài)MS。在一示范性設計中,運動檢測電路106包括運動分析單元112。運動分析單元112用來通過輸入接口 104以接收影像捕捉裝置101的輸出,然后針對影像捕捉裝置101的輸出執(zhí)行運動分析操作以評估運動狀態(tài)MS。換句話說,當執(zhí)行該運動分析操作時,運動分析單元112會采用基于影像處理的演算法(image processing based algorithm)來分析影像捕捉裝置101輸出的影像內(nèi)容。請參考圖2,圖2為當使用者移動電子裝置時該電子裝置所形成的軌跡圖。在影像捕捉裝置101為內(nèi)建于電子裝置100的立體相機的情況下,該立體相機會沿著電子裝置100所形成的運動軌跡202來移動。因此,運動分析單元112可將軌跡202看成該相機的運動,并據(jù)以判斷是否滿足觀看距離條件(例如當該立體相機在移動時,該觀看距離為20?30公分的范圍區(qū)間內(nèi))以及滿足觀看角度條件(例如當該立體相機在移動時,該觀看角度仍垂直于顯示屏幕,即自動立體顯示器110的屏幕)。當運動分析單元112檢測到該相機運動滿足該觀看距離條件以及該觀看角度條件時,由于使用者的頭部隨著顯示屏幕移動,故使用者會感受到該立體相機仍處于靜止狀態(tài)。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分析單元112所評估的運動狀態(tài)MS會指示影像捕捉裝置(例如立體相機)101相對于使用者為靜止狀態(tài)。不過,當運動分析單元112檢測到該相機運動不滿足該觀看距離條件以及該觀看角度條件中的至少一者時,運動分析單元112所評估的運動狀態(tài)MS會指示影像捕捉裝置101 (例如立體相機)相對于使用者不處于靜止狀態(tài)。
[0018]在另一示范性設計中,運動檢測電路106包括上述運動分析單元112以及選配的運動傳感器(mot1n sensor) 114。運動傳感器114用來產(chǎn)生傳感器輸出S_0UT至運動分析單元112。因此,運動分析單元112所執(zhí)行的該運動分析操作會參考傳感器輸mS_0UT。更具體地說,由于相對運動的關系,運動中的影像捕捉裝置101所捕捉的靜態(tài)物件可能會被誤判為運動中的物體。因此,傳感器輸出S_0UT會提供可供運動分析單元112使用的運動信息,來分辨運動中的影像捕捉裝置101所捕捉的畫面中的物體為靜態(tài)或是動態(tài)。通過運動傳感器114的幫助,運動分析單元112便能夠更精確地產(chǎn)生該相機運動的評估結果。
[0019]視覺轉換電路108用來基于輸入立體影像MG_IN來產(chǎn)生輸出立體影像MG_OUT,以及將輸出立體影像MG_0UT輸出至自動立體顯示器110以供立體預覽。視覺轉換電路108會在產(chǎn)生輸出立體影像MG_0UT時參考所評估的運動狀態(tài)MS來對輸入立體影像MG_IN進行調(diào)整。在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中,對輸入立體影像MG_IN所做的調(diào)整為視差(disparity)調(diào)整,可以避免/減輕自動立體顯示器110所造成的交互干擾以及視覺輻輳-調(diào)節(jié)沖突,和相機晃動所造成的視覺疲勞。在此實施例中,具有視差調(diào)整能力的視覺轉換電路108包括視差分析單元116、影像合成控制單元118以及影像合成單元120。視差分析單元116用來估計輸入立體影像MG_IN的左視影像k和右視影像Ik的視差分布(disparity distribut1n) DD。視差分析單元116可使用任何已知方法來執(zhí)行該視差分析。
[0020]舉例來說,視差分析單元116可以采用立體影像匹配演算法(stereo matchingalgorithm) > ^ --Ε ^ ¢( ,? IZ5 K ^ ^ (feature point extract1n and matchingalgorithm)以及基于區(qū)域的運動估計演算法(reg1n-based mot1n estimat1nalgorithm)來實現(xiàn)視差分布DD的統(tǒng)計分析。請參考圖3,圖3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輸入立體影像MG_IN的視差分布DD的直方圖。如圖3所示,由左視影像Il以及右視影像Ik所得到的視差值位于Dl和D2所界定的視差范圍之中,其中D2為最大視差值,Dl為最小負視差值。當零視差像素顯示在自動立體顯示器110時,使用者可以看到該像素正好位于自動立體顯示器110的屏幕上。當負視差像素顯示在自動立體顯示器110時,使用者可以看到該像素位于自動立體顯示器110的屏幕之前(即較接近使用者)。當正視差像素顯示在自動立體顯示器110時,使用者可以看到該像素位于自動立體顯示器110的屏幕之后(即較遠離使用者)。因此,當輸入立體影像MG_IN顯示在自動立體顯示器110上時,輸入立體影像IMG_IN的視差分布DD會決定使用者的深度感受。
[0021]一般來說,當輻輳位于自動立體顯示器110的屏幕上時,使用者會感到最舒適。即自動立體顯示器110顯示零視差影像(zero-disparity image pair)。而當自動立體顯示器110顯示非零視差影像時,則使用者的感受可參考舒適區(qū)來決定。該舒適區(qū)依據(jù)3D顯示屏幕的規(guī)格來決定。舉例來說,自動立體顯示器110為3D顯示屏幕,具有3D輻輳角度Θ
= typ(2D)±l° (3D),其中typ(2D)為典型的2D輻輳角度,可以表示為WaiT1(^r) B代表右眼和左眼之間的距離,d代表屏幕和使用者眼睛之間的距離。當該影像的該視差分布在該舒適區(qū)內(nèi)時,使用者可感受到具有非零視差的該影像在自動立體顯示器110的3D輻輳角度Θ之內(nèi)。這樣一來,使用者便能夠獲得舒適的3D感受。另外,當該影像欲表現(xiàn)低對比(lower-contrast) 3D影像或是平滑(smoothed) 3D影像時,使用者的雙眼對交互干擾較不敏感。基于這些人類的視覺特性,本發(fā)明提出使用影像合成控制單元118以及影像合成單元120來顯著地降低交互干擾、視覺輻輳-調(diào)節(jié)沖突和視覺疲勞。
[0022]影像合成控制單元118用來依據(jù)運動狀態(tài)MS以及視差分布DD來設定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α。而影像合成單元120則是用來依據(jù)左視影像Iy右視影像Ik以及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α來產(chǎn)生至少一合成影像,其中輸出立體影像MG_0UT包括該至少一合成影像。
[0023]在一示范性設計中,左視影像L和右視影像Ik其中之一保持不變,另一個則會被由左視影像k和右視影像Ik所產(chǎn)生的合成影像所取代。舉例來說,輸出立體影像MG_0UT包括左視影像k和合成影像I’( α )(當作右視影像)。上述單視影像合成機制(one-viewsynthesis scheme)可以使用以下方程式來進行視圖內(nèi)插(view interpolat1n)。
[0024]I,( α ) = I,((1- α ) uL+ a uE, (I— α ) vL+ α νΕ) = (I— α ) Il (ul, vl) + α Ik (ue, ve) (I)
[0025]在上述方程式⑴中,左視影像込中座標為(uu vL)的像素IJuu vL),以及右視影像Ik中座標為(uK,vK)的像素IK(uK,vK)為相對應的點,并可通過混合而形成合成影像I’中具有座標為((l-α )uL+a uE, (1-a ) vl+a ve)的像素 I’ ((1-a ) uL+a uE, (1-a )vL+a vE)。
[0026]另夕卜,該單視影像合成機制可以使用以下方程式來進行光度視圖內(nèi)插(photometric view interpolat1n)。
[0027]I,(α ) = (l-α )IL+a Ir ⑵
[0028]在上述方程式⑵中,左視影像込中座標為(X,y)的像素IJx,y),以及右視影像Ik中相同座標為(x,y)的像素IK(x,y)會通過混合而形成合成影像I’中具有座標為(x,y)的像素I’(X,y)。
[0029]在上述方程式中(I)和(2)中,O ( α彡I且a eR,其中R是指實數(shù)(Realnumber)。通過依據(jù)視差分布DD以及運動狀態(tài)MS來設定影像合成參數(shù)α,以適應性地調(diào)整輸出立體影像IMG_0UT的視差分布。更具體地說,當設定影像合成參數(shù)α為較小值時,輸出立體影像MG_0UT會更接近零視差影像以降低交互干擾以及視覺輻輳-調(diào)節(jié)沖突;而當設定影像合成參數(shù)α為較大值時,輸出立體影像頂G_0UT會更接近輸入立體影像頂G_IN以提升3D感。在此實施例中,當所評估的運動狀態(tài)MS指出影像捕捉裝置101相對于使用者為靜止時,影像合成控制單元118會調(diào)整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α來使輸出立體影像IMG_OUT接近輸入立體影像MG_IN ;當所評估的運動狀態(tài)MS指出影像捕捉裝置101相對于使用者不為靜止時,影像合成控制單元118會調(diào)整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α來使輸出立體影像IMG_0UT接近零視差影像或是具有符合自動立體顯示器110規(guī)范的舒適區(qū)的視差分布。
[0030]在另一示范性設計中,左視影像L和右視影像Ik都被由左視影像L和右視影像Ik所產(chǎn)生的合成影像所取代。舉例來說,輸出立體影像頂G_0UT包括一合成影像I’ (l-α)(當作左視影像)以及另一合成影像I’( α )(當作右視影像)。
[0031]雙視影像合成機制(two-view synthesis scheme)可以使用以下方程式來進行視圖內(nèi)插。
[0032]I,( α ) =1,((1- a ) uL+ a uE, (I— α ) vL+ α vE) = (I— α ) Il (ul, vl) + a Ik (ue, ve) (3)
[0033]I" (l-α ) = I,((l_a )uL+a uK, (l_a )vL+a Vr) = a Il (ul, vL) + (1- a ) Ir (ue, ve)(4)
[0034]另外,該雙視影像合成機制可以使用以下方程式來進行光度視圖內(nèi)插。
[0035]I,(a) = (1-a) Il+a Ir (5)
[0036]I" (l-α ) = a I1+(l-α ) Ir (6)
[0037]在方程式(3)?(6)中,O彡α彡0.5且a e R。通過依據(jù)視差分布DD以及運動狀態(tài)MS來設定影像合成參數(shù)a,以適應性地調(diào)整輸出立體影像MG_0UT的視差分布。當設定影像合成參數(shù)α接近0.5時,輸出立體影像MG_0UT的I’( a )與I " (α)會更接近零視差立體影像,在立體顯示器上能有效地降低交互干擾以及視覺輻輳-調(diào)節(jié)沖突;而當設定影像合成參數(shù)α為接近O的數(shù)值時,輸出立體影像頂G_0UT會更接近輸入立體影像IMG_IN以提升3D深度感。同上例,在此實施例中,當所評估之的運動狀態(tài)MS指出影像捕捉裝置101相對于使用者為靜止時,影像合成控制單元118會調(diào)整參數(shù)α使輸出的雙合成立體影像MG_0UT接近輸入立體影像MG_IN ;當所評估的運動狀態(tài)MS指出影像捕捉裝置101相對于使用者不為靜止時,影像合成控制單元118會調(diào)整合成參數(shù)α來使輸出的雙合成立體影像MG_0UT接近零視差影像或是具有符合自動立體顯示器110規(guī)范的舒適區(qū)的視差分布。
[0038]圖4為本發(fā)明一第一實施例的立體預覽方法的流程圖。倘若大體上可達到相同的結果,并不一定需要按照圖4所示的流程中的步驟順序來進行,且圖4所示的步驟不一定要連續(xù)進行,即其他步驟可插入其中。此外,圖4中的某些步驟可根據(jù)不同實施例或設計需求而省略。當具有影像捕捉裝置101的電子裝置100進入相機模式時,圖4的方法可以應用在立體影像預覽裝置102,細節(jié)描述如下。
[0039]步驟402:接收至少一輸入立體影像,該至少一輸入立體影像包括從影像捕捉裝置(例如立體相機)所產(chǎn)生的左視影像以及右視影像。進入步驟404以及406。
[0040]步驟404:估計該至少一輸入立體影像的視差分布。進入步驟408。
[0041]步驟406:評估該影像捕捉裝置的運動狀態(tài)。
[0042]步驟408:檢查所評估的該運動狀態(tài)是否指出該影像捕捉裝置相對于使用者為靜止。若是,進入步驟410 ;否則進入步驟412。
[0043]步驟410:設定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的視覺轉換為接近該輸入立體影像,以得到較強的3D感。進入步驟414。
[0044]步驟412:設定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的視覺轉換為接近零視差影像,以降低交互干擾、視覺輻輳-調(diào)節(jié)沖突以及視覺疲勞。
[0045]步驟414:產(chǎn)生輸出立體影像至自動立體顯示器以供立體預覽。該輸出立體影像可視實際需求而具有一個合成影像或是兩個合成影像。
[0046]應注意的是,若是當立體預覽顯示在該自動立體顯示器時,由使用者按壓實體/虛擬快門按鈕并觸發(fā)捕捉事件,對應該捕捉事件的立體影像會被儲存為捕捉立體影像輸出以供相機模式下使用。換句話說,在該立體預覽顯示出來之前,該捕捉事件不會被觸發(fā)。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閱讀過以上段落之后,應能立即了解圖4中的每一步驟,在此便省略更進一步的細節(jié)。
[0047]圖5為本發(fā)明一第二實施例的立體預覽方法的流程圖。倘若大體上可達到相同的結果,并不一定需要按照圖5所示的流程中的步驟順序來進行,且圖5所示的步驟不一定要連續(xù)進行,即其他步驟可插入其中。此外,圖5中的某些步驟可根據(jù)不同實施例或設計需求而省略。當具有影像捕捉裝置101的電子裝置100進入視頻錄制模式時,圖5的方法可以應用在立體影像預覽裝置102,圖4和圖5中的立體預覽的主要差別在于圖5的立體預覽方法還包括步驟502以及步驟504,細節(jié)描述如下。
[0048]步驟502:接收捕捉事件。
[0049]步驟504:開始對該影像捕捉裝置的輸出進行視頻錄制。
[0050]應注意的是,在使用者按壓實體/虛擬快門按鈕并觸發(fā)捕捉事件后,每一輸出立體影像MG_0UT的立體預覽會被顯示在該自動立體顯示器上,且每一輸入立體影像MG_IN的視頻錄制操作會同時被啟動。輸出立體影像MG_0UT并不一定和輸入立體影像MG_IN相同。換句話說,在該立體預覽顯示出來之前,該捕捉事件不會被觸發(fā),當調(diào)整視差分布后的輸出立體影像MG_0UT提供給立體預覽時,原始視差分布的輸入立體影像MG_IN會被錄制下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閱讀過以上段落之后,應能立即了解圖5中的每一步驟,在此便省略更進一步的細節(jié)。
[0051]總結來說,本發(fā)明在配備立體相機以及自動立體顯示器的移動裝置上,提供新穎的圖像使用者接口以供立體預覽。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基于該立體相機的運動狀態(tài)提出自適應性立體預覽,可以在照相模式和視頻捕捉模式下在自動立體顯示器上顯示3D圖像,進而讓使用者在該立體相機運動時得到較佳的視覺感受。
[0052]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式,凡依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做的均等變化和修飾,均應屬本發(fā)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自動立體顯示器; 輸入接口,用來接收至少一輸入立體影像,所述輸入立體影像包括從影像捕捉裝置所捕捉的左視影像以及右視影像; 運動檢測電路,用來評估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視覺轉換電路,用來基于所述輸入立體影像來產(chǎn)生輸出立體影像,以及將所述輸出立體影像輸出至所述自動立體顯示器以供立體預覽,其中所述視覺轉換電路參考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來對所述輸入立體影像進行調(diào)整來產(chǎn)生所述輸出立體影像。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其特征在于,在照相模式下或在視頻捕捉模式下顯示所述立體預覽。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檢測電路包括: 運動分析單元,用來接收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輸出,以及針對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所述輸出執(zhí)行運動分析操作來評估所述運動狀態(tài)。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檢測電路還包括: 運動傳感器,用來產(chǎn)生傳感器輸出至所述運動分析單元; 其中所述運動分析單元參考所述傳感器輸出來進行所述運動分析操作。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diào)整為視差調(diào)整。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視覺轉換電路包括: 視差分析單元,用來估計所述左視影像以及所述右視影像的視差分布; 影像合成控制單元,用來依據(jù)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以及所估計的所述視差分布來設定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以及 影像合成單元,用來依據(jù)所述左視影像、所述右視影像以及所述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來產(chǎn)生至少一合成影像,其中所述輸出立體影像包括所述至少一合成影像。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合成影像包括所述輸出立體影像的合成左視影像以及合成右視影像。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指出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相對于使用者為靜止時,所述影像合成控制單元會調(diào)整所述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來使所述輸出立體影像接近所述輸入立體影像。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指出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相對于使用者為非靜止時,所述影像合成控制單元會調(diào)整所述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來使所述輸出立體影像接近零視差影像或是具有符合所述自動立體顯示器規(guī)范的舒適區(qū)的視差分布。
10.一種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至少一輸入立體影像,所述輸入立體影像包括從影像捕捉裝置所捕捉的左視影像以及右視影像; 評估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 基于所述輸入立體影像來產(chǎn)生輸出立體影像,以及將所述輸出立體影像輸出至自動立體顯示器以供立體預覽,其中,參考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來對所述輸入立體影像進行調(diào)整來產(chǎn)生所述輸出立體影像。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照相模式下或在視頻捕捉模式下顯示所述立體預覽。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其特征在于,評估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的步驟包括: 接收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輸出;以及 針對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所述輸出執(zhí)行運動分析操作來評估所述運動狀態(tài)。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其特征在于,評估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的步驟還包括: 從運動傳感器接收傳感器輸出; 其中所述運動分析操作是參考所述傳感器輸出來進行。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調(diào)整為視差調(diào)整。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輸入立體影像來產(chǎn)生所述輸出立體影像的步驟包括: 估計所述左視影像以及所述右視影像的視差分布; 依據(jù)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以及所估計的所述視差分布來設定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以及 依據(jù)所述左視影像、所述右視影像以及所述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來產(chǎn)生至少一合成影像,其中所述輸出立體影像包括所述至少一合成影像。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合成影像包括所述輸出立體影像的合成左視影像以及合成右視影像。
17.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指出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相對于使用者為靜止時,調(diào)整所述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來使所述輸出立體影像接近所述輸入立體影像。
18.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立體影像預覽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所評估的所述運動狀態(tài)指出所述影像捕捉裝置相對于使用者為非靜止時,調(diào)整所述至少一影像合成參數(shù)來使所述輸出立體影像接近零視差影像或是具有符合所述自動立體顯示器規(guī)范的舒適區(qū)的視差分布。
【文檔編號】G03B35/00GK104168469SQ201410201020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5月16日
【發(fā)明者】鄭嘉珉, 黃柏豪, 李元仲 申請人:聯(lián)發(f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