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圖像形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shù):
在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等圖像形成裝置中,在紙張通過定影部件時,對轉(zhuǎn)印于紙張的調(diào)色劑像加熱及加壓來將圖像定影。而且,將定影有圖像的紙張從定影部件分離并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外部排出。在對轉(zhuǎn)印于紙張的調(diào)色劑像加熱以及加壓時,有時調(diào)色劑會熔融而使紙張粘貼于定影部件。特別是在紙張較薄的情況下或在附著于紙張的調(diào)色劑的量較多的情況下等,更難以將紙張從定影部件分離。為了防止紙張粘貼于定影部件,圖像形成裝置一般具有用于使紙張從定影部件分離的紙張分離単元。例如,下述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作為紙張分離單元而向紙張與定影部件之間吹出熱風的熱風吹出単元。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94327號公報但是,在上述專利文獻I的圖像形成裝置中,通過用紙分離單元同樣會向紙張與定影部件之間吹出空氣,因此存在如下問題,即沒有由紙張或定影部件反射的空氣的逸散場所,從而紙張及定影部件與分離單元之間的空間的壓力會升高。其結(jié)果是,降低通過紙張分離單元向紙張與定影部件之間吹出的空氣的速度,從而有可能無法正常地將紙張從定影部件分離。另ー方面,如果為了保持吹出的空氣的速度而增加空氣量,則空氣的熱量有可能會對圖像形成裝置的其他結(jié)構(gòu)部件產(chǎn)生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為解決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紙張及定影部件與紙張分離單元之間的空間的壓力升高的圖像形成裝置。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下述單元來實現(xiàn)。(I) 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定影部件,其輸送轉(zhuǎn)印有調(diào)色劑像的紙張,并且對該紙張進行加熱和加壓從而將圖像定影;和紙張分離單元,其具備送風単元和空氣噴射単元,該空氣噴射單元將從所述送風単元送出的空氣向所述定影部件的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噴射,所述空氣噴射單元具有將從所述送風単元送出的空氣分流的凸棱。(2)根據(jù)上述(I)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俯視觀察紙張時,所述凸棱相對于所述紙張的輸送方向至少向左右的任意一方傾斜。(3)根據(jù)上述(I)或(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具有吸氣ロ,該吸氣ロ用于吸引所述紙張分離單元與所述密合部的紙張出口之間的空間的空氣。(4)根據(jù)上述(3)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ロ形成在與經(jīng)過所述密合部的紙張對置的所述凸棱的一面。(5)根據(jù)上述(3)或(4)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氣ロ與所述送風單元的吸引ロ連接。
(6)根據(jù)上述(I)或(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干,還具有通風管,該通風管將所述紙張分離單元與所述密合部的紙張出口之間的空間的空氣向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的外部排出。(7)根據(jù)上述(I)或(2)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干,還具有通風管,該通風管將所述紙張分離單元和所述密合部的紙張出ロ之間的空間與所述送風単元的吸引ロ連接。(8)根據(jù)上述(I) (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朝向所述定影部件的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噴射的空氣,在所述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反射而被排出到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的外部期間沿著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的圖像形成部流動。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圖像形成裝置,形成由紙張分離單元向紙張與定影部件之間吹出的空氣被排出之前的流動,因此能夠抑制紙張及定影部件與紙張分離單元之間的空間的壓力升高。其結(jié)果是,能夠抑制由紙張分離單元向紙張與定影部件之間吹出的空氣速度的下降,從而能夠可靠地將紙張從定影部件分離。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整體結(jié)構(gòu)的概略剖視圖。圖2A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定影部的放大剖視圖。圖2B是從圖2A的B方向觀察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立體圖。圖3A是從與圖2B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俯視圖。圖3B是示出使用圖3A所示的構(gòu)造的噴嘴,模擬噴嘴內(nèi)的空氣速度的結(jié)果的速度分布圖。圖4A是從與圖2B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俯視圖。圖4B是示出使用圖4A所示的構(gòu)造的噴嘴,模擬噴嘴內(nèi)的空氣速度的結(jié)果的速度分布圖。圖4C是示出圖4B的模擬中的空氣的流動的圖。圖4D是示出沿圖4C的1-1線切斷后的截面中的空氣的流動的圖。圖4E是示出沿圖4C的I1-1I線切斷后的截面中的空氣的流動的圖。圖5A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立體圖。圖5B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概略立體圖。圖6A是從與圖2A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剖視圖。圖6B是從與圖2A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概略剖視圖。圖7是從與圖2B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俯視圖。圖8是從與圖2B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俯視圖。附圖符號說明N.密合部;P.原稿;S.紙張;10...圖像讀取部;20.圖
像形成部;30...紙張輸送部;40...定影部;41...加熱棍;42...加壓棍;43...風扇;43R.風扇吸引ロ ;44.噴嘴;44E.空氣噴射ロ ;441.第一凸棱;442.第二凸棱;442S.吸氣ロ ;442E.排氣ロ ;45.定影輸送輥;46.排氣扇;47、48、49.通風管;50...供紙部;60...控制部;100...圖像形成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一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1對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整體結(jié)構(gòu)的概略剖視圖。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形成由紙張分離單元向紙張與定影部件之間吹出的空氣被排出之前的空氣流動。另外,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能夠應用于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復合機等。以下,例示復印機作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具有圖像讀取部10、圖像形成部20、紙張輸送部30、定影部40、供紙部50以及控制部60。另外,以下以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的主要結(jié)構(gòu)為中心進行說明,并省略與現(xiàn)有的圖像形成裝置相同的結(jié)構(gòu)的說明。圖像讀取部10讀取并存儲原稿圖像。在本實施方式中,圖像讀取部10具有光源11、光學系統(tǒng)12、攝像元件13以及圖像處理系統(tǒng)14。從光源11照射出的光向載置于讀取面15的原稿P照射,其反射光經(jīng)由光學系統(tǒng)12的透鏡和反射鏡而在移動到讀取位置的攝像元件13上成像。攝像元件13根據(jù)來自原稿P的反射光的強度生成電信號。生成的電信號在圖像處理系統(tǒng)14中從模擬信號被轉(zhuǎn)換為數(shù)字信號后,對其實施修正處理、過濾處理、圖像壓縮處理等,并將其作為圖像數(shù)據(jù)存儲在圖像處理系統(tǒng)14的存儲器中。圖像形成部20通過電子照片處理而形成圖像。在本實施方式中,圖像形成部20具備形成黃(Y)色的圖像的圖像形成部20Y、形成品紅(M)色的圖像的圖像形成部20M、形成藍綠(C)色的圖像的圖像形成部20C、形成黑(B)色的圖像的圖像形成部20K。分別在通用的符號20的后面標記代表所形成的顔色的符號Y、M、C、K。圖像形成部20Y構(gòu)成為具有作為旋轉(zhuǎn)體的感光鼓IY以及配置在其周圍的帶電部2Y、光寫入部3Y、顯影裝置4Y以及鼓清潔器5Y。感光鼓IY借助鼓馬達而以規(guī)定的速度旋轉(zhuǎn)。同樣,圖像形成部20M構(gòu)成為具有在感光鼓IM周圍配置的帶電部2M、光寫入部3M、顯影裝置4M以及鼓清潔器5M。另外,圖像形成部20C構(gòu)成為具有在感光鼓IC周圍配置的帶電部2C、光寫入部3C、顯影裝置4C以及鼓清潔器5C。另外,圖像形成部20K構(gòu)成為具有在感光鼓IK的周圍配置的帶電部2K、光寫入部3K、顯影裝置4K以及鼓清潔器5K。圖像形成部20Y、20M、20C、20K 各自的感光鼓 1Y、1M、1C、1K、帶電部 2Y、2M、2C、2K、光寫入部3Y、3M、3C、3K、顯影裝置4Y、4M、4C、4K以及鼓清潔器5Y、5M、5C、5K分別為通用內(nèi)容的結(jié)構(gòu)。以下,除了需要特別地區(qū)分的情況以外,有時不附帯Y、M、C、K地進行標記。
圖像形成部20基于存儲于圖像處理系統(tǒng)14的存儲器中的圖像數(shù)據(jù),利用光寫入部3將圖像信息信號寫入感光鼓1,并在感光鼓I形成基于圖像信息信號的潛像。然后利用顯影裝置4將潛像顯影,從而在感光鼓I上形成可視圖像亦即調(diào)色劑像。在圖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各自的感光鼓1Y、1M、1C、IK上分別形成黃(Y)色、品紅(M)色、藍綠(C)色、黑(K)色的圖像。中間轉(zhuǎn)印帶21被多個輥卷繞并能夠移動地支承于多個輥。利用一次轉(zhuǎn)印部7Y、7M、7C、7K將由圖像形成部20Y、20M、20C、20K形成的各色的調(diào)色劑圖像依次轉(zhuǎn)印到移動的中間轉(zhuǎn)印帶21上,從而形成黃(Y)、品紅(M)、藍綠(C)、黑(K)各色層重疊的彩色圖像。紙張輸送部30輸送紙張S。紙張S收容于供紙部50的供紙托盤51、52或53。紙張輸送部30具備送出輥31、整理輥32、輸送輥33、環(huán)路輥(中間輥)34、阻擋輥35、排紙輥36以及紙張反轉(zhuǎn)部37。
·
紙張S被送出輥31從供紙托盤51、52或53沿輸送路徑送出,并利用整理輥32將紙張S分離成ー張。被分離成ー張的紙張S由輸送輥33沿著輸送路徑并經(jīng)過環(huán)路輥34及阻擋輥35而輸送至二次轉(zhuǎn)印輥22。然后,將中間轉(zhuǎn)印帶21上的彩色圖像轉(zhuǎn)印到紙張S上。轉(zhuǎn)印有彩色圖像的紙張S在定影部40施加熱量和壓カ,從而將紙張S上的調(diào)色劑像定影,并經(jīng)由排紙輥36向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外部排出。另外,在將紙張S的調(diào)色劑像定影時,定影部40內(nèi)的空氣溫度上升。定影部40內(nèi)的空氣通過排氣扇46而向定影部40的外部排出。在本實施方式中,定影部40與圖像形成部20相鄰地配置,被排氣扇46排出的空氣沿著圖像形成部20流動,并被排出至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外部。本實施方式的定影部40的詳情將在后面敘述。另外,圖像形成裝置100具備紙張反轉(zhuǎn)部37,能夠?qū)⒍ㄓ昂蟮募垙圫從定影輸送輥45引導至紙張反轉(zhuǎn)部37,并將其正反反轉(zhuǎn)后排出。由此能夠在紙張S的兩面形成圖像。控制部60對圖像讀取部10、圖像形成部20、紙張輸送部30、定影部40以及供紙部50 進行控制??刂撇?60 具有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通器)、RAM (RandomAccess Memory,隨機存儲器)以及ROM (Read Only Memory,只讀內(nèi)存)。CPU根據(jù)ROM中存儲的軟件程序?qū)D像讀取部10、圖像形成部20、紙張輸送部30、定影部40以及供紙部50進行控制,并將計算結(jié)果等存儲于RAM。以下,參照圖2A對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進行更詳細地說明。圖2A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定影部的放大剖視圖。如圖2A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定影部40具有加熱輥41、加壓輥42、風扇43以及噴嘴44。加熱輥41對轉(zhuǎn)印有調(diào)色劑像的紙張S進行輸送并加熱。在用鋁、鐵等形成為圓筒狀的金屬芯上涂敷含有PFA (全氟烷氧基樹脂)、PTFE (聚四氟こ烯)等氟樹脂的脫模層來形成加熱輥41。另外,加熱輥41例如內(nèi)置鹵素加熱器作為加熱單元。在本實施方式中,加熱棍41如箭頭所示順時針旋轉(zhuǎn)。加壓輥42對轉(zhuǎn)印有調(diào)色劑像的紙張S進行輸送并加壓。在用不銹鋼等形成為圓筒狀的金屬芯上涂敷含有硅橡膠的泡沫體的彈性層和脫模層來形成加壓輥42。利用未圖示的施力部件對加壓輥42施力,以便從下方對加熱輥41加壓。此時,通過加壓輥42與加熱輥41壓接而形成密合部N。在本實施方式中,加壓輥42與加熱輥41相反,向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這樣,加熱輥41及加壓輥42作為定影部件發(fā)揮作用,它們輸送轉(zhuǎn)印有調(diào)色劑像的紙張S并且對紙張S進行加熱及加壓,從而將圖像定影。風扇43從風扇吸引ロ 43R吸引空氣,井向噴嘴44送出規(guī)定量的空氣。在本實施方式中,風扇43作為送風単元發(fā)揮作用。例如能夠使用多葉片風扇作為風扇43。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后所述,由于能夠抑制紙張S、加熱輥41以及加壓輥42與噴嘴44之間的空間的壓カ升高,因此即使不使用壓縮機作為送風単元,風扇送出的空氣量也足夠。利用控制部60對風扇43進行控制以使其以規(guī)定速度旋轉(zhuǎn)。噴嘴44向密合部N噴射空氣。在本實施方式中,噴嘴44作為空氣噴射單元發(fā)揮作用。更具體而言,噴嘴44將從風扇43送出的空氣向由加熱輥41及加壓輥42形成的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噴射。 噴嘴44從進氣ロ 44R取入來自風扇43的空氣,并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射該空氣。在本實施方式中,噴嘴44的外壁形成為噴嘴44的截面積從進氣ロ 44R越靠近空氣噴射ロ44E越減小。另外,噴嘴44的空氣噴射ロ 44E朝向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配置。在這樣的結(jié)構(gòu)的定影部40,將轉(zhuǎn)印有調(diào)色劑像的紙張S送入密合部N。被送入密合部N的紙張S由加熱輥41及加壓輥42輸送并將圖像定影,并從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朝向定影輸送輥45進入。另ー方面,在噴嘴44中,從風扇43送出的空氣(參照圖2A的空心箭頭)在噴嘴44內(nèi)部受到擠壓而提升速度,并向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的紙張S噴射。其結(jié)果是紙張S從加熱輥41分離。以下,參照圖2B對本實施方式的噴嘴的構(gòu)造進行更詳細地說明。圖2B是從圖2A的B方向觀察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立體圖。另外,在圖2B中,為了便于說明噴嘴的內(nèi)部構(gòu)造而省略了噴嘴的外壁44W來表示。如圖2B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噴嘴44具有超過紙張S的寬度的寬度,并與加壓輥42對置地配置,在進氣ロ 44R連接有三個風扇43。另外,噴嘴44具有四根第一凸棱441,該第ー凸棱441從空氣噴射ロ 44E沿著紙張輸送方向突出形成至三個風扇43。四根第一凸棱441與三個風扇43對應地將噴嘴44的內(nèi)部分割為三個空間443A、443B、443C。因此噴嘴44具有對于三個風扇43分別獨立的三條風道。此外,噴嘴44具有合計15根第二凸棱442,該第二凸棱442從空氣噴射ロ 44E沿著紙張輸送方向突出形成至噴嘴44的內(nèi)部的規(guī)定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凸棱442彼此的間隔沿紙張輸送方向大致恒定。因此15根第二凸棱442將三個空間443A、443B、443C的從空氣噴射ロ 44E到上述規(guī)定位置的部分進ー步分割為六個空間。因此,將從ー個風扇43送出的空氣分流至六條風道并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出。在圖2B中,分別用空心箭頭表示從三個風扇43送出的空氣、和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出的空氣。這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分割噴嘴44的內(nèi)部空間,從而將從風扇43送出的空氣從截面積更小的空氣噴射ロ 44E噴射,因此提高空氣速度。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噴嘴44與密合部N之間的空間內(nèi),形成有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的部分的壓カ小于未形成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的部分的壓カ。這是因為從未形成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的部分、即空氣噴射ロ 44E噴射空氣而使壓力升高。
因此,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出的空氣,在與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的紙張S碰撞后反射,并朝向噴嘴44的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前進(參照圖2B的箭頭)。而且,沿著噴嘴44的外壁流動,并與定影部40內(nèi)的空氣混合。另外,一部分反射的空氣沿著加壓輥42的長度方向流動,并與定影部40內(nèi)的空氣混合。而且定影部40內(nèi)的空氣通過排氣扇46而向定影部40外部排出。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能夠使與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的紙張S碰撞的空氣沿噴嘴44的外壁移動,從而確保該空氣向定影部40的外部排出的空氣流動。因此,能夠防止紙張S、加熱輥41以及加壓輥42與噴嘴44之間的空間的壓力升高。其結(jié)果是,能夠抑制碰撞紙張S的空氣的速度降低,從而能夠可靠地將紙張S從加熱輥41分離。另外,通過將噴嘴44的內(nèi)部分割為多條風道,從而提高向密合部N噴射的空氣的 速度。因此能夠利用風扇43送出的較少的空氣量分離紙張S。其結(jié)果是,無需為了保持向紙張S吹出的空氣的速度而增加空氣量,從而能夠抑制在定影部40產(chǎn)生的熱量向圖像形成部20等其他結(jié)構(gòu)部分飛散。(第二實施方式)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對從噴嘴的空氣噴射ロ沿紙張輸送方向形成第一凸棱及第ニ凸棱的情況進行了說明。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對從噴嘴的空氣噴射ロ沿相對于紙張輸送方向傾斜的方向形成第一凸棱及第ニ凸棱的情況進行說明。另外,以下為了避免重復的說明而省略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jié)構(gòu)的說明。圖3A是從與圖2B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俯視圖。另外,在圖3A中,為了便于說明噴嘴的內(nèi)部構(gòu)造而省略噴嘴的外壁44W來表不。如圖3A所不,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沿規(guī)定方向從噴嘴44的空氣噴射ロ 44E形成至噴嘴44的內(nèi)部的規(guī)定位置。若將上述規(guī)定方向與紙張輸送方向(圖3A的Y方向)所成角度設為0 (度),則可將0設定為小于90 (度)。從有效分離紙張S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將0設定在40 (度)以下。在這樣的構(gòu)造的噴嘴44中,由風扇43送出的空氣在噴嘴44的內(nèi)部提升速度并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出,從而所噴出的空氣相對于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的紙張S傾斜地碰撞。其結(jié)果是,由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的紙張S反射的空氣的大部分沿加壓輥42的長度方向(圖3A的X方向)向圖3A的紙面的右方向流動,與定影部40內(nèi)的空氣混合并通過排氣扇46向定影部40的外部排出。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凸棱441合計形成四根,第二凸棱442合計形成九根。(實施例)圖3B是示出使用圖3A所示的構(gòu)造的噴嘴,來模擬噴嘴內(nèi)的空氣速度的結(jié)果的速度分布圖。在圖3B中,按照空氣速度從大到小的順序分為紅色、黃色、緑色、淡藍色、藍色以及深藍色,分別對應符號76。在本實施例中,將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相對于紙張輸送方向的角度0設定為30 (度)進行了模擬。其結(jié)果是,在噴嘴44的空氣噴射ロ 44E附近,空氣速度最大達到大約50(m/s)(參照圖3B的紅色部分71)。而且,在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空氣速度為10 (m/s)以上,與在噴嘴44不形成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的情況相比,速度上升了三倍以上。如果是10(m/s)以上的空氣速度,則能夠可靠地將紙張S從加熱輥41分離。如上所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能夠使與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的紙張S碰撞的空氣沿著加壓輥42的長度方向移動,從而確保向定影部40的外部排出的空氣流動。因此能抑制加熱輥41以及加壓輥42與噴嘴44之間的空間的壓力升高。其結(jié)果,能夠抑制與紙張S碰撞的空氣的速度下降,從而能夠可靠地將紙張S從加熱輥41分離。另外,由于利用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確定空氣的移動方向,因此能夠抑制圖像形成裝置100內(nèi)的熱量的擴散。(第三實施方式)在第一及第ニ實施方式中,對第二凸棱彼此的間隔在紙張輸送方向上大致恒定的情況進行了說明。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對第二凸棱彼此的間隔越靠近空氣噴射ロ越變窄的 情況進行說明。另外,以下為了避免重復的說明而省略對與第一及第ニ實施方式相同的結(jié)構(gòu)的說明。圖4A是從與圖2B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俯視圖。另外,在圖4A中,為了便于說明噴嘴的內(nèi)部構(gòu)造而省略噴嘴的外壁44W來表不。如圖4A所不,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凸棱441相對于紙張輸送方式以規(guī)定角度形成,并以第二凸棱442彼此的間隔越靠近空氣噴射ロ 44E越變窄的方式形成有楔形狀的第二凸棱442。因此能夠使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射的空氣更加高速。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噴嘴44與密合部N之間的空間內(nèi),形成有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的部分的壓カ小于未形成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的部分的壓カ。特別是形成有第二凸棱442的部分的壓カ比其他部分的壓カ小。因此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出的空氣在與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的紙張S碰撞后反射而朝向噴嘴44的第二凸棱442前迸,并沿著噴嘴44的外壁流動而與定影部40內(nèi)的空氣混合。另外,反射后的一部分空氣沿著加壓棍42的長度方向流動,并與定影部40內(nèi)的空氣混合。然后定影部40內(nèi)的空氣被排氣扇46向定影部40的外部排出。(實施例)圖4B是示出使用圖4A所示的構(gòu)造的噴嘴,來模擬噴嘴內(nèi)的空氣速度的結(jié)果的速度分布圖。在圖4B中,按照空氣速度從大到小的順序分為紅色、黃色、緑色、淡藍色、藍色以及深藍色,分別對應符號86。在本實施方式中,將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相對于紙張輸送方向的角度0設定為12 (度)來進行模擬。其結(jié)果是,在噴嘴44的空氣噴射ロ44E附近,空氣速度最大達到大約50 (m/s)。而且,在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空氣速度達到10 (m/s)以上。圖4C是示出圖4B的模擬中的空氣的流動的圖。在圖4B中,空氣的流動用按照空氣速度從大到小的順序分為紅色、黃色、綠色、淡藍色、藍色以及深藍色的線來表示。如圖4C所示,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出的空氣形成與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碰撞后反射并返回噴嘴44的第二凸棱442的流動(參照圖4C的箭頭)。圖4D是示出沿圖4C的1-1線切斷后的截面中的空氣的流動的圖。圖4E是示出沿圖4C的I1-1I線切斷后的截面中的空氣的流動的圖。在圖4D與圖4E中,空氣的流動用按照空氣速度從大到小的順序分為紅色、黃色、緑色、淡藍色、藍色以及深藍色的線來表示。如圖4D與圖4E所示,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出的空氣,形成與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碰撞后反射并返回噴嘴44的第二凸棱442的流動。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將返回噴嘴44的第二凸棱442的空氣作為向大氣壓開放的部分來進行模擬。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除了第一及第ニ實施方式的效果以外,還起到以下效果。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第二凸棱442彼此的間隔形成為越靠近空氣噴射ロ 44E越變窄,因此能夠使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射的空氣更加高速。另外,能夠確保在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返回噴嘴44的第二凸棱442的流動。(第四實施方式)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對在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沿著噴嘴44的外壁流動,而與定影部內(nèi)的空氣混合,并向定影部的外部排出的情況進行了說明。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對在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通過在第二凸棱的前端形成的吸氣ロ而向定影部的外部排出的情況進行說明。另外,以下為了避免重復的說明而省略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jié)構(gòu)的說明。 圖5A是用于對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進行說明的概略立體圖。圖5B是用于對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變形例進行說明的概略立體圖。如圖5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二凸棱442的前端形成有吸氣ロ 442S,吸氣ロ 442S與形成于噴嘴44的排氣ロ 442E連通。而且在這樣的構(gòu)造的噴嘴44中,空氣從吸氣ロ 442S與密合部N之間的空間通過吸氣ロ 442S及空氣噴射ロ 44E向定影部40的外部流動。(變形例)在上述例子中,對在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通過在第二凸棱442的前端形成的吸氣ロ 442S而向定影部40的外部排出的情況進行了說明。在本變形例中,對在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通過在第二凸棱442的紙張對置面形成的吸氣ロ 442S而向定影部40的外部排出的情況進行說明。如圖5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與通過密合部N的紙張S對置的第二凸棱442的一面形成有吸氣ロ 442S,吸氣ロ 442S與形成于噴嘴44的排氣ロ 442E連通。而且排氣ロ442E經(jīng)由未圖示的通風管而與定影部40的外部連通。其結(jié)果,空氣從吸氣ロ 442S與密合部N之間的空間通過吸氣ロ 442S及排氣ロ 442E向定影部40的外部流動。如上所述,除了第一實施方式的效果以外,本實施方式還起到以下效果。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通過在第二凸棱442形成的吸氣ロ 442S來吸引吸氣ロ 442S與密合部N之間的空間的空氣,并經(jīng)由通風管將該空氣向定影部40的外部排出。因此能夠高效地排出在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其結(jié)果是,能夠抑制紙張S混亂,從而提高定影裝置40的紙張分離性能。(第五實施方式)在第四實施方式中,對利用在第二凸棱的前端或紙張對置面形成的吸氣ロ來吸引吸氣ロ與密合部之間的空間的空氣,并經(jīng)由通風管向定影部的外部排出該空氣的情況進行了說明。在第五實施方式中,對利用風扇來吸引用形成于第二凸棱的吸氣ロ吸引的空氣,再向噴嘴送出空氣的情況進行說明。另外,以下為了避免重復的說明而省略與第四實施方式相同的結(jié)構(gòu)的說明。圖6A是從與圖2A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剖視圖。圖6B是從與圖2A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概略剖視圖。如圖6A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二凸棱442的前端形成有吸氣ロ 442S,吸氣ロ442S與形成于噴嘴44的排氣ロ 442E連通。另外,排氣ロ 442E經(jīng)由通風管47與用于向噴嘴44送出空氣的風扇43的風扇吸引ロ 43R連接。其結(jié)果是,吸氣ロ 44S與密合部N之間的空間的空氣通過吸氣ロ 442S而被風扇43吸引。所吸引的空氣被再次向噴嘴44送出。(變形例)如圖6B所示,在本變形例中,在第二凸棱442的紙張對置面形成有吸氣ロ 442S,吸氣ロ 442S與形成于噴嘴44的排氣ロ 442E連通。另外,排氣ロ 442E經(jīng)由通風管47與用于向噴嘴44送出空氣的風扇43的風扇吸引ロ 43R連接。其結(jié)果是,吸氣ロ 44S與密合部N之間的空間的空氣,通過吸氣ロ 442S被風扇43吸引。所吸引的空氣被再次向噴嘴44送出。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除了第四實施方式的效果以外,還起到以下效果。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使用由加熱輥41加熱后的空氣作為分離紙張用的空氣,因此在分離紙張時能夠減少噴嘴44噴射的空氣從紙張S奪走熱量的情況。因此能夠防止在定影于紙張S的圖像上產(chǎn)生光澤不均。其結(jié)果是,因為無需在定影裝置40內(nèi)設置加熱空氣的単元,因此能夠提高定影裝置40的能量效率。(第六實施方式)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對在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沿加壓輥的長度方向流動,且與定影部內(nèi)的空氣混合而向定影部的外部排出的情況進行了說明。在第六實施方式中,對在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沿加壓輥的長度方向流動,且通過通風管而向圖像形成裝置的外部排出的情況進行說明。另外,以下為了避免重復的說明而省略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的結(jié)構(gòu)的說明。圖7是從與圖2B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俯視圖。另外在圖7中,為了便于說明噴嘴的內(nèi)部構(gòu)造而省略了噴嘴的外壁44W來表示。如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的定影部40具有通風管48,該通風管48將噴嘴44和密合部N之間的空間與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外部之間連結(jié)。由風扇43送出的空氣在噴嘴44的內(nèi)部提升速度,并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射,且該空氣相對于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的紙張S傾斜地碰撞。其結(jié)果是,在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反射的空氣的大部分沿著加壓輥42的長度方向朝圖7的紙面的右方向流動,并經(jīng)過通風管48而向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外部排出。另外,通風管48的連接目標并不局限于圖像形成裝置100的外部,還可以是不受圖像形成裝置100內(nèi)的熱量影響的區(qū)域。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除了第二實施方式的效果以外,還起到以下效果。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設定了將在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排出的方向,因此能夠高效地排出空氣而不使熱量在圖像形成裝置100內(nèi)擴散。(第七實施方式)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對在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沿著加壓輥的長度方向流動,并與定影部內(nèi)的空氣混合而向定影部的外部排出的情況進行了說明。在第七實施方式中,對在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沿著加壓輥的長度方向流動,經(jīng)過通風管而被吸引至向噴嘴送出空氣的風扇的風扇吸引ロ的情況進行說明。另外,以下為了避免重復的說明而省略與第二實施方式相同的結(jié)構(gòu)的說明。圖8是從與圖2B相同的方向觀察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定影部的噴嘴的概略俯視圖。另外在圖8中,為了便于說明噴嘴的內(nèi)部構(gòu)造而省略噴嘴的外壁44W來表示。另外,此處為了便于說明而假設將噴嘴44的內(nèi)部分割為第一區(qū)域91及第ニ區(qū)域92。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兩個風扇43向第一區(qū)域91及第ニ區(qū)域92送出空氣。在第一區(qū)域91內(nèi),第一及第ニ凸棱441、442沿著第一方向從噴嘴44的空氣噴射ロ 44E形成至噴嘴44的內(nèi)部的規(guī)定位置。另ー方面,在第二區(qū)域92中,第一凸棱441及第ニ凸棱442沿著第二方向從噴嘴44的空氣噴射ロ 44E形成至噴嘴44的內(nèi)部的規(guī)定位置。能夠?qū)⒌谝环较蚺c紙張輸送方向(圖8的Y方向)所成的角度Q1 (度)以及第二方向與紙張輸送方向所成的角度e2 (度)設定為小于90 (度)。從有效分離紙張s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將Q1與e2設定在40 (度)以下。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區(qū)域91及第ニ區(qū)域92分別對應地設置有通風管49,該通風管49將噴嘴44和密合部N之間的空間與向噴嘴44送出空氣的風扇43的風扇吸引ロ 43R連接。在這樣的構(gòu)造的噴嘴44中,由風扇43送出的空氣在噴嘴44的內(nèi)部提升速度并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射,從而該空氣相對于密合部N的紙張出ロ的紙張S傾斜地碰撞。其結(jié)果是,在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反射的空氣的大部分沿著加壓輥42的長度方向朝圖8的紙面的右方向及左方向流動,并經(jīng)過通風管49而被吸引至風扇43。被風扇43吸引的空氣再次在噴嘴44的內(nèi)部提升速度并從空氣噴射ロ 44E噴射該空氣。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除了第二實施方式的效果以外,還起到以下效果。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裝置100,使用被加熱輥41加熱后的空氣作為分離紙張用空氣,因此在分離紙張時能夠減少噴嘴44噴射的空氣從紙張S奪走熱量的情況。因此能夠防止在定影于紙張S的圖像上產(chǎn)生光澤不均。其結(jié)果是,由于無需在定影裝置40內(nèi)設置加熱空氣的単元,因此能夠提高定影裝置40的能量效率。如上所述,在實施方式中對本發(fā)明的圖像形成裝置進行了說明。但是不言而喻,在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思想范圍內(nèi)本領域技術(shù)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適當?shù)剡M行增加、變形以及省略。例如,在第一 第七的實施方式中,對使用兩個或三個向噴嘴送出空氣的風扇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風扇的個數(shù)還能夠使用ー個或四個以上。另外,第一凸棱及第ニ凸棱的條數(shù)可以考慮風扇的個數(shù)來適當?shù)貨Q定。另外,在第一 第七實施方式中,對噴嘴寬度超過紙張寬度的大小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噴嘴的寬度也可以與紙張的寬度相同或者比紙張的寬度小。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定影部件,其輸送轉(zhuǎn)印有調(diào)色劑像的紙張,并且對該紙張進行加熱和加壓從而將圖像定影;和 紙張分離單元,其具備送風單元和空氣噴射單元,該空氣噴射單元將從所述送風單元送出的空氣向所述定影部件的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噴射, 所述空氣噴射單元具有將從所述送風單元送出的空氣分流的凸棱。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俯視觀察紙張時,所述凸棱相對于所述紙張的輸送方向至少向左右的任意一方傾斜。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棱具有吸氣口,該吸氣口用于吸引所述紙張分離單元與所述密合部的紙張出口之間的空間的空氣。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氣口形成在與經(jīng)過所述密合部的紙張對置的所述凸棱的一面。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氣口與所述送風單元的吸引口連接。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通風管,該通風管將所述紙張分離單元與所述密合部的紙張出口之間的空間的空氣向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的外部排出。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通風管,該通風管將所述紙張分離單元和所述密合部的紙張出口之間的空間與所述送風單元的吸引口連接。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形成裝置,其特征在于, 朝向所述定影部件的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噴射的空氣,在所述密合部的紙張出口反射而被排出到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的外部期間沿著所述圖像形成裝置的圖像形成部流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能夠抑制紙張及定影部件與紙張分離單元之間的空間的壓力升高。該圖像形成裝置(100)具有定影部件(41、42)和紙張分離單元(43、44)。定影部件(41、42)輸送轉(zhuǎn)印有調(diào)色劑像的紙張(S),并且對該紙張(S)進行加熱及加壓從而將圖像定影。紙張分離單元(43、44)具備送風單元(43)和空氣噴射單元(44),該空氣噴射單元(44)將從該送風單元(43)送出的空氣向所述定影部件(41、42)的密合部(N)的紙張出口噴射??諝鈬娚鋯卧?4具有將從送風單元(43)送出的空氣分流的凸棱(441、442)。
文檔編號G03G15/20GK103019076SQ20121034491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圓子雅巳 申請人:柯尼卡美能達商用科技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