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送稿器和圖像形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動送稿器和圖像形成設備。
背景技術:
已知原稿讀取設備(例如參見日本專利No. 4331668 (專利文獻1)),當要移除停留在自動送稿器中的原稿時,該原稿讀取設備通過使原稿按壓構件的一端(該原稿按壓構件的另一端受到支撐)向下運動來打開形成在原稿按壓構件上方的原稿輸送路徑。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維修性能得以改進的自動送稿器和圖像形成設備。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自動送稿器,該自動送稿器包括輸送路徑構件,該輸送路徑構件包括構成輸送路徑的輸送路徑表面,在送稿器本體中通過該輸送路徑輸送原稿,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一個端部由所述送稿器本體可旋轉地支撐,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另一個端部在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該另一個端部遠離所述送稿器本體的方向上移動以打開所述輸送路徑;支撐構件,該支撐構件布置在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旋轉軸方向側的壁部中,從而可與所述輸送路徑構件同軸地相對旋轉,并且包括當所述輸送路徑被打開時被鎖定到布置在所述送稿器本體中的鎖定部的被鎖定部;限制部,該限制部形成在所述支撐構件中并且通過接觸布置在所述壁部中的待限制部來限制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在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接近所述送稿器本體的方向上的相對旋轉;以及施力構件,所述施力構件的一個端部安裝至所述支撐構件,所述施力構件的另一個端部安裝至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所述施力構件在所述待限制部接觸所述限制部的方向上向所述待限制部施力,所述施力構件在所述輸送路徑被打開時將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支撐在第一打開位置,并且在向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施加在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該另一個端部遠離所述送稿器本體遠離的方向上的力時,所述施力構件允許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移動到第二打開位置,在所述第二打開位置,所述輸送路徑比在所述第一打開位置時打開得大。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根據第一方面的自動送稿器,該自動送稿器進一步包括背面讀取機構,該背面讀取機構布置在所述送稿器本體中,使得與所述輸送路徑表面相對且用于讀取原稿背面的讀取平面在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移動到所述第二打開位置時從與所述送稿器本體的打開表面垂直的方向可見。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 一種圖像形成設備,該圖像形成設備包括圖像讀取設備,該圖像讀取設備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自動送稿器;和正面讀取機構,該正面讀取機構讀取由所述自動送稿器饋送的原稿的正面或放置在稿臺構件上的原稿的正面;以及圖像記錄設備,該圖像記錄設備將由所述圖像讀取設備讀取的圖像記錄在記錄介質上。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與其中輸送路徑構件不會移動到第二打開位置(在第二打開位置,輸送路徑比在第一打開位置打開得大)的構造相比,可以改善自動送稿器的可維護性。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與其中背面讀取機構的讀取平面從與送稿器的打開表面垂直的方向不可見的情況相比,可以改善讀取平面的可維護性。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與不使用根據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動送稿器的情況相t匕,可以順利在記錄介質上記錄圖像。
將基于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其中圖1是示出了包括根據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自動送稿器的圖像形成設備的構造的圖;圖2是示意性示出了其中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自動送稿器的輸送路徑構件被關閉的狀態(tài)的圖;圖3是示意性示出了其中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自動送稿器的輸送路徑構件的另一個端部被支撐在第一打開位置的狀態(tài)的圖;以及圖4是示意性示出了其中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自動送稿器的輸送路徑構件的另一個端部被支撐在第二打開位置的狀態(tài)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參照附圖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為了便于說明,將圖1中所示的箭頭“上”限定為圖像形成設備100的向上方向。在如下描述中,參照其中自動送稿器12關閉第一玻璃臺板72和第二玻璃臺板74的狀態(tài)來表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設備100包括在諸如紙張之類的記錄介質P上記錄圖像的圖像記錄設備Iio和讀取原稿圖像的圖像讀取設備10。圖像讀取設備10布置在圖像形成設備100的上部,并用來讀取原稿圖像并將所讀取的圖像轉換成圖像信號。圖像記錄設備110布置在圖像形成設備100的下部,用來基于由圖像讀取設備10轉換的圖像信號將圖像記錄在記錄介質P上。下面將首先描述圖像記錄設備110的構造。圖像記錄設備110包括存儲具有不同尺寸的諸如紙張之類的記錄介質P的多個記錄介質存儲部130 ;在記錄介質P上形成色調劑圖像的圖像形成部120 ;將記錄介質P從記錄介質存儲部130輸送到圖像形成部120的輸送部148 ;將由圖像形成部120形成的色調劑圖像定影至記錄介質P的定影裝置136 ;以及記錄介質排出部140,通過定影裝置136而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記錄介質P被排出到該記錄介質排出部140。圖像形成部120包括形成黃色(Y)、品紅(M)、青色(C)和黑色(K)的各色色調劑圖像的圖像形成單元122Y、122M、122C和122K ;作為中間轉印構件的示例的中間轉印帶124,由圖像形成單元122Y、122M、122C和122K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被轉印到該中間轉印構件上;作為一次轉印構件的示例的一次轉印輥126,該一次轉印輥126用于將由圖像形成單元122Y、122M、122C和122K形成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24 ;以及作為二次轉印構件的示例的二次轉印輥128,該二次轉印輥128用于將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24的色調劑圖像轉印到記錄介質P。圖像形成單元122Y、122M、122C和122K均具有沿著一個方向(圖1中的箭頭A的方向)旋轉的感光鼓112作為支撐所形成的圖像的圖像支撐構件。從感光鼓112的旋轉方向的上游側開始圍繞每個感光鼓112順序地設置有給感光鼓112充電的充電裝置114 ;使帶電的感光鼓112曝光而在感光鼓112上形成靜電潛像的曝光裝置116 ;使形成在感光鼓112上的靜電潛像顯影而形成色調劑圖像的顯影裝置118 ;以及在色調劑圖像被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24上之后移除殘留在感光鼓112的表面上的色調劑的清潔裝置144。中間轉印帶124由支撐輥146和與二次轉印輥128對置的對向輥134支撐,并且與感光鼓112相接觸地沿著一個方向(圖1中的順時針方向)循環(huán)。每個一次轉印輥126都夾著中間轉印帶與對應的感光鼓112對置。在一次轉印輥126和感光鼓112之間形成一次轉印位置,形成在感光鼓112上的色調劑圖像在該一次轉印位置一次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24上。二次轉印輥128夾著中間轉印帶124與對向輥134對置。在二次轉印輥128和對向輥134之間形成二次轉印位置,一次轉印到中間轉印帶124上的色調劑圖像在該二次轉印位置被二次轉印到記錄介質P上。輸送部148包括拾取輥132,該拾取輥132拾取并送出存儲在記錄介質存儲部130中的記錄介質P ;以及一對輸送輥142,這一對輸送輥將由拾取輥132拾取的記錄介質P輸送到二次轉印位置。定影裝置136相對于二次轉印裝置設置在輸送方向上的下游,并且用來將在二次轉印位置轉印的色調劑圖像定影到記錄介質P。相對于定影裝置136在輸送方向的下游布置有一對排出輥138,這一對排出輥138將記錄介質P排出到記錄介質排出部140。下面將描述在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形成設備100中形成圖像的圖像形成操作。在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記錄設備110中,當要在記錄介質P上形成圖像時,從記錄介質存儲部130拾取的記錄介質P首先由一對輸送輥142輸送到二次轉印位置。另一方面,由圖像形成單元122Y、122M、122C和122K形成的各色色調劑圖像被疊加在中間轉印帶124上而形成彩色圖像。形成在中間轉印帶124上的彩色圖像被轉印到輸送到二次轉印位置的記錄介質P上。轉印有色調劑圖像的記錄介質P被輸送到定影裝置136,所轉印的色調劑圖像由定影裝置136定影。定影有色調劑圖像的記錄介質P由所述一對排出輥138排出到記錄介質排出部140。以這種方式執(zhí)行一系列圖像形成操作。圖像記錄設備110的構造不限于該構造,而是也可以采用不具有中間轉印構件的直接轉印型圖像記錄設備、噴墨型圖像記錄設備,或能夠利用除了上述構造之外的構造記錄圖像的圖像記錄設備。下面將描述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設備10的構造。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圖像讀取設備10被構造成既能夠讀取正被輸送的原稿又能夠讀取靜止的原稿。也就是說,圖像讀取設備10包括自動送稿器12,該自動送稿器12內置有正面讀取機構70和背面讀取機構94,正面讀取機構70讀取正被輸送的原稿的正面上的圖像和靜止原稿的正面上的圖像,背面讀取機構94讀取正被輸送的原稿的背面上的圖像;以及處理裝置92,該處理裝置92處理由正面讀取機構70或背面讀取機構94讀取的圖像的圖像信號。下面將描述正面讀取機構70。正面讀取機構70布置在圖像讀取設備10的下部。正面讀取機構70包括作為臺板構件的示例的第一玻璃臺板72,在臺板構件上放置原稿,在靜止狀態(tài)下從該原稿讀取圖像;和作為透射構件的示例的第二玻璃臺板74,該透射構件透射施加至正被輸送的原稿的光。正面讀取機構70包括能夠沿著第一玻璃臺板72移動的第一移動構件76和第二移動構件78。第一移動構件76設置有向原稿發(fā)射光的發(fā)光部80和接收被原稿反射的反射光的第一反射鏡82。第二移動構件78設置有用于引導從第一反射鏡82獲得的光的第二反射鏡84和第三反射鏡86。正面讀取機構70進一步包括用于光學縮小從第三反射鏡86獲得的光學圖像的聚焦透鏡88和對由聚焦透鏡88聚焦的光學圖像進行光電轉換的CXD (電荷耦合器件)圖像傳感器90。由CXD圖像傳感器90獲取的圖像信號由處理裝置92發(fā)送到曝光裝置116。當要讀取放置在第一玻璃臺板72上的原稿的圖像時,第一移動構件76和第二移動構件78例如以2 I的比率在掃描方向(箭頭B的方向)上移動。此時,來自第一移動構件76的發(fā)光部80的光被施加至原稿的待讀取表面,來自原稿的反射光被第一反射鏡82、第二反射鏡84和第三反射鏡86順序地反射,隨后被引導到聚焦透鏡88。被引導到聚焦透鏡88的光在CXD圖像傳感器90的光接收表面上形成圖像。CXD圖像傳感器90是一維傳感器,因此同時處理一行。當在行方向(主掃描方向)上結束一行的讀取時,使第一移動構件76在與主掃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副掃描方向)上移動,從而讀取原稿的下一行。通過在原稿的整個尺寸上反復執(zhí)行該操作,則結束一頁原稿的讀取。另一方面,由自動送稿器12輸送的原稿經過第二玻璃臺板74。此時,第一移動構件76和第二移動構件78停止在由圖1中的實線表示的位置。原稿的第一行的反射光由第一反射鏡82、第二反射鏡84和第三反射鏡86反射,并由聚焦透鏡88聚焦,然后由CXD圖像傳感器90讀取圖像。也就是說,由作為一維傳感器的(XD圖像傳感器90同時處理主掃描方向上的一行,然后讀取由自動送稿器12輸送的原稿的在主掃描方向上的下一行。也就是說,通過在原稿的前邊緣到達第二玻璃臺板74上的讀取位置之后使原稿通過第二玻璃臺板74上的讀取位置,結束在副掃描方向上對一頁原稿的讀取。下面將描述背面讀取機構94的構造。如圖2至圖4所示,背面讀取機構94內置在自動送稿器12中,并且包括作為讀取單元的示例的圖像傳感器96,該圖像傳感器96包括讀取平面96A,該讀取平面96A與稍后描述的輸送路徑構件40的輸送路徑表面38相對,從而讀取原稿的(背面的)圖像。圖像傳感器96利用來自諸如發(fā)光二極管之類的發(fā)光部的光照射原稿并且利用光接收部接收反射光,借此來光學讀取原稿的圖像。下面將描述自動送稿器12的構造。自動送稿器12布置在圖像讀取設備10的上部,并且用來自動地輸送原稿,從而通過使用正面讀取機構70和背面讀取機構94讀取原稿。在自動送稿器12中,在圖1的圖面的內側布置鉸鏈部(未在圖中示出),緊鄰圖1的圖面的部分能夠圍繞該鉸鏈部豎直地移動,也就是說,第一玻璃臺板72和第二玻璃臺板74能夠打開和關閉。如圖1中所示,自動送稿器12包括作為原稿存儲部的示例的稿臺14,原稿可以存儲和放置在該稿臺14中;輸送部20,該輸送部20將放置在稿臺14上的原稿輸送到稍后描述的原稿排出部18 ;和原稿排出部18,通過輸送部20中的輸送路徑30輸送的原稿被排出到該原稿排出部18。稿臺14設置有用于升降稿臺14的升降機構16。當原稿被放置在稿臺14上時,升降機構16將稿臺14向上提升到使原稿接觸稍后描述的拾取輥22的位置。輸送部20包括從稿臺14拾取原稿的拾取輥22 ;輸送路徑30,從稿臺14拾取的原稿通過該輸送路徑輸送;沿著輸送路徑30輸送原稿的多個輸送輥24 ;對向構件26,該對向構件26與布置在輸送路徑30中的第二玻璃臺板74對置;以及排出輥28,該排出輥28將原稿排出到原稿排出部18中。包括構成輸送路徑30的一部分的輸送路徑表面38的輸送路徑構件40與第一玻璃臺板72和第二玻璃臺板74相對地布置在自動送稿器12的下部。如圖2和圖3中所示,輸送路徑構件40在側視圖中具有平坦的大致三角形形狀,其頂表面用作輸送路徑表面38。在輸送路徑構件40中,位于原稿輸送方向的下游側(排出棍28側)上的一個端部40A由自動送稿器12的送稿器本體12A可旋轉地支撐。具體地說,形成在送稿器本體12A中的心軸32插入在形成于輸送路徑構件40的端部40A中的通孔(未示出)內。因而,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被支撐成可圍繞心軸32在豎直方向上移動,并且能夠通過沿所述另一個端部離開送稿器本體12A的方向向下移動(旋轉)而打開輸送路徑30的一部分。在輸送路徑構件40的旋轉軸方向側的側壁部中,位于自動送稿器12的開口側(接近圖1的圖面的一側)的側壁部42設置有作為鎖定構件的示例的鉤構件44和作為操作構件的示例的操縱桿構件46。在輸送路徑構件40的原稿輸送方向上的上游側的另一個端部40B中以可旋轉的方式布置旋轉軸48,鉤構件44和操縱桿構件46安裝至旋轉軸48并一起旋轉。具體地說,環(huán)狀部44A結合在鉤構件44的下端部中,并且環(huán)狀部44A插入并固定至旋轉軸48。環(huán)狀部46A結合在操縱桿構件46的上端部中,并且環(huán)狀部46A插入并固定至旋轉軸48。在通常情況下,鉤構件44通過利用諸如扭轉彈簧之類的施力構件(未示出)而在其被鎖定至鎖定部34的方向(圖中的順時針方向)上被施力,所述鎖定部34作為布置在送稿器本體12A中的待鎖定部分的示例。因而,當圖2中所示的輸送路徑30 (被輸送路徑構件40)關閉時,鉤構件44通常被鎖定至鎖定部34。隨著操縱桿構件46圍繞旋轉軸48沿向下方向(圖中的逆時針方向)的旋轉操作(在圖2中由虛線表示),鉤構件44沿著相同方向旋轉,由此將鉤構件從鎖定部34解鎖。因而,將輸送路徑構件40的鎖定狀態(tài)(其中輸送路徑30關閉的狀態(tài))釋放。也就是說,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能夠向下移動而打開輸送路徑30。由于與輸送路徑構件40的側壁部42相對的側壁部(未示出)位于接近自動送稿器12的鉸鏈部的一側(圖1的圖面內側)而難以將手指插入到該側壁部,所以相對的側壁部僅設置有鉤構件44而未設置操縱桿構件46,該鉤構件44通常在其被鎖定到鎖定部34的方向上被施力,并且通過利用操縱桿構件46的旋轉操作與側壁部42的鉤構件44聯(lián)動而從鎖定部34解鎖。輸送路徑構件40的側壁部42設置有作為支撐構件的示例的連桿構件50,該連桿構件50包括待鎖定部分54,當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圍繞心軸32向下移動時,該待鎖定部分54接觸送稿器本體12A的鎖定部36,以限制所述另一個端部40B的運動。連桿構件50包括薄板狀基部52和沿厚度方向結合在基部52中的厚板狀待鎖定部54,并且連桿構件50能夠與輸送路徑構件40同軸地相對旋轉。具體地說,在連桿構件50的端部處形成有環(huán)狀部56,并且環(huán)狀部56可相對旋轉地插入圍繞輸送路徑構件40的通孔突出的圓柱形凸臺部45內。在連桿構件50的基部52中,在與環(huán)狀部56相對的另一端處形成有鉤狀安裝部58。作為施力構件的實施例的螺旋彈簧60的一端安裝至安裝部58,螺旋彈簧60的另一端安裝至安裝部47,安裝部47在輸送路徑構件40的側壁部42中布置在另一個端部40,即布置在與旋轉軸48相鄰的位置。稍后描述的凸起43通常被螺旋彈簧60沿使其接觸止動件53的方向(附圖中的順時針方向)施力。也就是說,在連桿構件50 (基部52)的安裝部58正下方的部分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以平板形狀突出的止動件53,作為限制部的示例。在輸送路徑構件40的側壁部42中形成有作為被限制部的示例的凸起43,凸起43由螺旋彈簧60在圖中沿順時針方向施力而接觸止動件53。凸起43形成為與止動件53豎直接觸(線性接觸)的肋狀,并且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在其接近送稿器本體12A的方向上的相對旋轉由凸起43限制。也就是說,如圖3所示,當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圍繞心軸32向下移動因而待鎖定部54接觸鎖定部36而限制連桿構件50的位置時,凸起43在螺旋彈簧60的施力作用下接觸止動件53,由此限制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在其接近送稿器本體12A的方向上的運動。因而,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被支撐在第一打開位置處。下面將描述包括具有上述構造的輸送路徑構件40的自動送稿器12的操作。當將原稿放置在稿臺14上而啟動圖像形成設備100時,由自動送稿器12輸送原稿。也就是說,稿臺14上的原稿被拾取輥22拾取并發(fā)送到輸送路徑30,被拾取并發(fā)送到輸送路徑30的原稿由多個輸送輥24沿著輸送路徑30輸送,記錄在原稿正面上的圖像在經過第二玻璃臺板74的同時被正面讀取機構70讀取。當要讀取記錄在原稿背面上的圖像時,在輸送路徑表面38上輸送原稿的同時由背面讀取機構94讀取原稿背面的圖像。至少正面上的圖像被以這種方式讀取的原稿由排出輥28排出到原稿排出部18。當原稿滯留在輸送路徑表面38上時(發(fā)生所謂的卡紙),圍繞位于里側的鉸鏈部向上提升自動送稿器12的接近圖面的部分以暴露出操縱桿構件46。然后操作操縱桿構件46使其向下旋轉。于是,一對鉤構件44從送稿器本體12A的鎖定部34解鎖,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利用其自重圍繞端部40A的心軸32向下移動,以打開輸送路徑30(輸送路徑表面38),如圖3所示。此時,連桿構件50的待鎖定部54接觸送稿器本體12A的鎖定部36,以限制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的向下運動。也就是說,具有鎖定至鎖定部36的待鎖定部54的連桿構件50利用螺旋彈簧60 (也就是說,利用螺旋彈簧60的作用力)使凸起43接觸止動件53來支撐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因而,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被支撐在如圖3中所示的第一打開位置處,從而可以將滯留在輸送路徑表面38上的原稿移除。當難以在圖3中所示的第一打開位置移除原稿時,利用手指(施加在打開方向上的力)按壓被支撐在第一打開位置處的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 (例如操縱桿構件46 ),從而使其進一步向下(沿圖中所示的逆時針方向)移動。然后,由于連桿構件50被構造成可相對于輸送路徑構件40旋轉,因此在其中連桿構件50的待鎖定部54被鎖定至鎖定部36的狀態(tài)下,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克服螺旋彈簧60的作用力(螺旋彈簧60伸長)進一步向下(沿圖中的逆時針方向)移動,如圖4所示。同時,凸起43遠離止動件53。因而,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被支撐在第二打開位置,在該第二打開位置,打開角度大于第一打開位置的打開角度,輸送路徑30比在第一打開位置時打開得大。因此,可以比在第一打開位置時更容易地移除滯留在輸送路徑表面38上的原稿。也就是說,可以改善自動送稿器12的可維護性。這樣,當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能夠被打開到第二打開位置時,送稿器本體12A通過輸送路徑構件40的向下移動而被打開,背面讀取機構94的圖像傳感器96的讀取平面96A可以被暴露成從與送稿器本體12A的打開表面12B垂直的方向上可見。因而,可以方便讀取平面96A的清潔(圖像傳感器96的維護),進一步改善了自動送稿器12的可維護性。也就是說,當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僅能夠打開到第一打開位置時,圖像傳感器96的讀取平面96A從與打開表面12B垂直的方向上不可見,因此難以將手指插入到讀取平面96A。然而,當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能夠被打開到第二打開位置時,容易將手指插入到讀取平面96A,因此可以容易地執(zhí)行讀取平面96A的清潔(圖像傳感器96的維護)。當在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 (例如操縱桿構件46)上的手指按壓被釋放(不再施加力)時,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自動地返回到第一打開位置,在該第一打開位置,凸起43利用螺旋彈簧60的作用力而接觸止動件53。當要利用輸送路徑構件40關閉輸送路徑30 (輸送路徑表面38)時,手動地使輸送路徑構件40的另一個端部40B向上移動。然后,由于移動鉤構件44在它們通常被鎖定到鎖定部34的方向上被施力,因此鉤構件被自動地鎖定到鎖定部34。因而,輸送路徑30被關閉。盡管已經參照附圖描述了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自動送稿器12和圖像形成設備100,但是根據該示例性實施方式的自動送稿器12和圖像形成設備100并不限于圖中所示的構造,而是可以以各種方式修改、改變和改進。例如,連桿構件50和螺旋彈簧60不限于僅布置在輸送路徑構件40的側壁部42中的構造,而是可以布置在相對的側壁部中。正面讀取機構70和背面讀取機構94不限于上述構造,而是可以具有能夠讀取原稿圖像的其他構造。
為了圖示和描述之目的提供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并非要窮盡或將本發(fā)明限于所公開的精確形式。顯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可以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選擇并描述所述實施方式是為了更好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由此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方式以及適合于所想到的具體使用的各種變型。本發(fā)明的范圍旨在由如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自動送稿器,該自動送稿器包括 輸送路徑構件,該輸送路徑構件包括構成輸送路徑的輸送路徑表面,在送稿器本體中通過該輸送路徑輸送原稿,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一個端部由所述送稿器本體以可旋轉的方式支撐,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另一個端部在遠離所述送稿器本體的方向上移動以打開所述輸送路徑; 支撐構件,該支撐構件布置在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旋轉軸方向側的壁部中,從而能與所述輸送路徑構件同軸地相對旋轉,并且該支撐構件包括被鎖定部,當所述輸送路徑被打開時,所述被鎖定部被鎖定到布置在所述送稿器本體中的鎖定部; 限制部,該限制部形成在所述支撐構件中,并且通過接觸布置在所述壁部中的被限制部,來限制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在接近所述送稿器本體的方向上的相對旋轉;以及 施力構件,所述施力構件的一個端部安裝至所述支撐構件,所述施力構件的另一個端部安裝至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所述施力構件在使所述被限制部接觸所述限制部的方向上向所述被限制部施力,所述施力構件在所述輸送路徑被打開時將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支撐在第一打開位置,并且在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被施加有在使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遠離所述送稿器本體的方向上的力時,所述施力構件允許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另一個端部移動到第二打開位置,在所述第二打開位置,所述輸送路徑比在所述第一打開位置時打開得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送稿器,該自動送稿器進一步包括 背面讀取機構,該背面讀取機構布置在所述送稿器本體中,使得在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移動到所述第二打開位置時,與所述輸送路徑表面相對且用于讀取原稿背面的讀取平面從與所述送稿器本體的打開表面垂直的方向可見。
3.一種圖像形成設備,該圖像形成設備包括 圖像讀取設備,該圖像讀取設備包括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動送稿器;和正面讀取機構,該正面讀取機構讀取由所述自動送稿器饋送的原稿的正面或放置在稿臺構件上的原稿的正面;以及 圖像記錄設備,該圖像記錄設備將由所述圖像讀取設備讀取的圖像記錄在記錄介質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自動送稿器及圖像形成設備。該自動送稿器包括輸送路徑構件,該輸送路徑構件包括構成輸送路徑的輸送路徑表面,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端部在遠離送稿器本體遠離的方向上移動以打開所述輸送路徑;支撐構件,該支撐構件能與所述輸送路徑構件同軸地相對旋轉;限制部,該限制部限制路徑輸送構件的端部的相對旋轉;和施力構件,所述施力構件在待限制部接觸所述限制部的方向上向所述待限制部施力,將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端部支撐在第一打開位置,并且允許所述輸送路徑構件的所述端部移動到第二打開位置,在所述第二打開位置,所述輸送路徑比在所述第一打開位置時打開得大。
文檔編號G03G15/00GK103030007SQ201210141360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0月5日
發(fā)明者山崎章, 河炫徳, 趙誠奎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