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定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影裝置。
技術背景電攝影成像設備是指一種用于利用一種電攝影成像方法在轉印介質上形成圖像的設備。電攝影成像設備的示例包括電攝影復印機、電攝影打印機(例如,激光打印機、LED 打印機等)、傳真機、文字處理機等。通常,諸如激光打印機、復印機等打印設備都是采用電子照相成像裝置通過掃描光到被充電至一預定電勢的光敏介質上來形成一靜電潛像。顯影劑例如碳粉經由顯影設備提供給靜電潛像,并顯現(xiàn)出顯影劑的圖像,該顯影劑圖像被轉印到經過圖像承載介質和轉印輥的轉印介質上。當轉印介質經過相互接觸轉動的定影輥和壓力輥之間的壓接處時,顯影劑圖像經由熱量和壓力固定在該轉印介質上。在上述過程中,影響顯影劑在轉印介質上牢固程度的是定影輥?,F(xiàn)有的定影裝置由定影輥和壓力輥構成,兩者互相壓接,形成定影輥隙部分,同時兩者以相反的方向相互轉動配合,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定影輥由于不斷與轉印介質(例如打印紙)接觸,在其表面上會黏上一層介質粉末,導致定影輥在轉動的過程中與轉印介質發(fā)生打滑現(xiàn)象,嚴重影響轉印介質上調色劑圖像的整潔度,定影后的圖像會變得模糊不清。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定影輥不會打滑,
定影質量高的定影裝置。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為定影裝置,包括有定影輥和壓力輥,定影輥內設有有發(fā)熱元件,定影輥與壓力輥互成壓接配合,壓接處形成定影輥隙部分, 在定影輥的外圓周表面上設有清潔裝置。為進一步完善本實用新型,申請人作了如下改進所述的清潔裝置設于靠近轉印介質輸入端處。所述的清潔裝置為刮板式清潔器。所述的清潔裝置為滾筒式清潔器。經上述技術改進后,利用設于定影輥圓周表面上的清潔器,把從定影輥上轉印介質上粘附到的介質粉末清理掉,使定影輥輥面較為清潔,保持其摩擦力,令到定影輥定影更為精確,轉印介質上的圖像更清晰。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攝影成像設備的結構原理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攝影成像設備前蓋打開以露出處理盒時的結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攝影成像設備的處理盒結構圖;[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攝影成像設備定影裝置采用刮板式清潔器的結構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攝影成像設備定影裝置采用滾筒式清潔器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1)成像設備的總體結構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實施例中的多色成像設備的垂直截面圖,示出了其總體結構。該多色成像設備是一種使用轉印型的電攝影過程的全色激光束打印機,并且使用了多個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于其盒室中的處理盒。它具有處理盒室,在其中多個處理盒以平行的方式實際上垂直地疊置。附圖標記100表示成像設備的主組件(在下文中將其簡稱為設備主組件),而附圖標記101表示設備的前蓋(在下文中將其簡稱為前蓋)。該前蓋101被鉸接于設備主組件 100上,從而其能夠通過圍繞布置在前蓋101底部邊緣處的鉸鏈軸IOla的轉動而打開或關閉。在圖ι中,前蓋101相對于設備主組件100關閉,而在圖2中,前蓋101已朝向操作者打開,露出了開口 91,通過該開口 91將處理盒插入到設備主組件100中。附圖標記7a、7b、7c和7d表示四個處理盒(在下文中將其簡稱為盒),即,用于形成品紅色、青色、黃色和黑色調色劑圖像的第一到第四個盒,其對應于所需的全色圖像的光學圖像所被分離成的彩色成分。這些盒7沿與真垂直方向略微傾斜的方向平行地疊置在設備主組件100的盒室中,以上面列出的順序疊置,其中盒7a被布置在底部。每個盒7 (a-d)都具有作為圖像承載構件1 (a_d)的鼓式電攝影感光構件(在下文中將之簡稱為感光鼓)。它還具有這樣的電攝影處理裝置,諸如用于給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均勻充電的充電設備(充電裝置)2 (a-d)、用于通過使調色劑附著于靜電潛像上而將形成在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的靜電潛像顯影為調色劑圖像(由調色劑形成的圖像)的顯影設備(顯影裝置)4 (a-d)、用于在將調色劑圖像轉印到轉印介質(記錄介質)上之后用于去除殘留在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的調色劑的清潔設備(清潔裝置)6 (a-d),等等。儲存在第一到第四盒7 (a-d)的顯影設備4(a_d)中的顯影劑分別為品紅色、青色、 黃色和黑色調色劑。附圖標記3a、3b、3c和3d表示與四個盒7 —一對應的四個掃描器裝置。掃描器裝置3是一種用于通過將激光束(成像光線)L投射到感光鼓1的均勻充電的圓周表面上而在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的曝光裝置。更具體地說,在由成像數(shù)據(jù)調制的同時從激光二極管(未示出)輸出的激光束L由多面鏡9 (a-d)反射(偏轉),所述多面鏡 9 (a-d)通過掃描器電動機(未示出)高速轉動。所反射的激光束L通過成像透鏡10 (a-d) 被發(fā)送,由此聚焦在感光鼓1的均勻充電的圓周表面上。因此,有選擇性地使感光鼓1的均勻充電的圓周表面的多個點曝光,在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附圖標記93表示設備主組件100中的間壁93。它將其中安裝有四個盒7 (a_d) 的盒室與其中布置有四個掃描器裝置3(a_d)的掃描器裝置室隔開。從每個掃描器裝置 3 (a-d)輸出的激光束L通過相對應的窗95 (S卩,間壁93所設有的窗中的一個)進入相應的盒7中,并且掃描對應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有選擇性地使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的多個點曝光。附圖標記5表示的是裝在前蓋101的內側上的靜電轉印設備(靜電轉印裝置)。因此,前蓋101與靜電轉印設備5 —起相對于設備主組件100(圖2)被打開或關閉。靜電轉印設備5設有靜電轉印帶11,在前蓋101相對于設備主組件100被關閉之后,所述靜電轉印帶11以與第一到第四個盒7的所有感光鼓1接觸的方式被循環(huán)地驅動。附圖標記12a、 12b、12c和12d表示的是四個轉印輥,所述轉印輥被布置在用靜電轉印帶11形成的環(huán)圈中并被如此布置,即使靜電轉印帶11保持夾在第一到第四個盒7 (a-d)的感光鼓1與靜電轉印帶11之間。附圖標記16表示的是布置于設備主組件100的底部中的轉印介質輸送部分。它是一個用于將轉印介質S輸送給靜電轉印設備5的靜電轉印帶11的部分。附圖標記17表示的是轉印介質輸送部分16的供紙盒其中儲存有多個轉印介質S。附圖標記18和19分別是供紙輥(半圓柱形輥)和一對定位輥。附圖標記20表示的是布置在設備主組件100的頂部中的定影裝置。它將已被轉印到轉印介質S上的顏色不同的多個調色劑圖像定影在轉印介質S上。它具有定影輥21a、 保持壓在定影輥21a上以向轉印介質S施加壓力的壓力輥21b等。附圖標記23和M表示的是一對排出輥以及用以接收其上剛剛形成圖像的轉印介質S的接紙盤部分。在成像序列的預定定時下,使第一到第四個盒7中的感光鼓1沿箭頭所示的逆時針方向順序地轉動。隨后,掃描器裝置3 (a-d)與對應盒7的感光鼓1的轉動同步地被順序地驅動。而且,以與感光鼓1的圓周速度相配的圓周速度由驅動輥13沿箭頭所示的順時針方循環(huán)地驅動靜電轉印設備5的靜電轉印帶11。當使每個感光鼓1如上所述的轉動時,由充電設備2 (a-d)將其圓周表面均勻地充電(初級充電)到預定的極性(本實施例中為負極性)和電位水平。感光鼓1的已充電的圓周表面被暴露于在由成像數(shù)據(jù)調制的同時從掃描器裝置3輸出的激光束L下。因此, 在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形成與成像數(shù)據(jù)相對應的靜電潛像。通過顯影設備4將靜電潛像顯影(利用調色劑反轉顯影,在本實施例中,該調色劑的固有極性為負)成調色劑圖像(由調色劑形成的圖像)。因此,以預定的序列控制定時將品紅色、青色、黃色和黑色的調色劑圖像分別形成在第一到第四個盒7 (a-d)的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同時,轉印介質輸送部分16的供給輥18在預定的序列控制定時下被旋轉驅動,在將轉印介質S —一分離的同時將其從供紙盒17供入到設備主組件100中。當每個轉印介質S的前端被輸送時,它與由未轉動的成對定位輥19形成的夾持區(qū)相接觸。當它與成對的定位輥19相接觸時,它暫時保持待用,向上拱起。然后,定位輥19開始與靜電轉印帶11的循環(huán)移動以及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的線的運動同步地被旋轉驅動,此時開始寫下調色劑圖像。因此,將轉印介質S輸送到靜電轉印帶11的向上移動側的張力輥一側,并且通過在靜電轉印帶11中自然產生的靜電力使其靜電吸附于靜電轉印帶11的表面上,由此將轉印介質S可靠地保持于靜電轉印帶11上。然后,通過靜電轉印帶11的移動,將轉印介質S輸送到轉印站,或最下游的工作站。轉印介質輸送部分16可設有充電裝置,諸如靜電粘著輥等, 用于有意地為轉印介質S和/或靜電轉印帶11充電以便使轉印介質S靜電吸附在靜電轉印帶11上。在被如上所述地運輸?shù)耐瑫r,轉印介質S成層地順序接收形成在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的調色劑圖像;通過在感光鼓1和對應的轉印輥12之間形成的電場將在第一到第四個盒7的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形成的調色劑圖像成層地順序轉印到記錄介質S上。在本實施例中,具有正極性的偏壓被施加到每個轉印輥12上,從而使正電荷通過靜電轉印帶11 施加于轉印介質S上,產生了電場,在圖像轉印操作期間,該電場將感光鼓1上的正極性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正以與感光鼓1 (a_d)相接觸的方式被輸送的轉印介質S上。更具體地說,使轉印介質S靜電吸附于靜電轉印帶11的表面上,保持于其上,并且通過靜電轉印帶11的轉動向上輸送。在如上所述地通過靜電轉印帶11向上輸送轉印介質 S的同時,該轉印介質S成層地順序接收在第一到第四個盒7的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形成的品紅色、青色、黃色和黑色調色劑圖像;它在每個轉印站中接收一個調色劑圖像。因此,在記錄介質S的表面上合成未定影的全色調色劑圖像。在成層地接收了顏色不同的四個調色劑圖像之后,通過轉印介質輸送部分16的驅動輥13的彎曲使轉印介質S與靜電轉印帶11相分離,并且將其輸送到定影裝置20中。 在定影裝置20中,轉印介質S被輸送通過由轉動的定影輥21a和在被壓在定影輥21a上的同時轉動的壓力輥21b形成的定影夾持區(qū)。因此,由通過成對的輥21a和21b施加在轉印介質S上的熱量和壓力將顏色不同的多個調色劑圖像定影到轉印介質S上,為了定影輥21a 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能保持與轉印介質S之間的摩擦力,在定影輥21a靠近轉印介質S輸入端的一側設有清潔器,該清潔器可以是刮板式清潔器21c (如圖4所示),也可以是滾筒式清潔器21d(如圖5所示)。在于所述定影裝置20中將調色劑圖像定影到轉印介質S上之后,在轉印介質S的圖像承載表面面向下方的情況下,通過成對的排出輥23將轉印介質 S排出到設備主組件100的外部接紙盤M中。在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轉印介質S上之后諸如殘留在第一到第四個盒7中的每一個的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的調色劑等的殘余物由清潔設備6去除,并且將感光鼓1用于接下來的成像操作。(2)處理盒 7圖3是盒7的放大的橫截面圖。在該實施例中,感光鼓1是盒7的一個整體組成部分,因此,當以可拆卸的方式將盒7安裝在設備主組件100中時,將感光鼓1可拆卸地在設備主組件100中。在該實施例的以下描述中,盒7或其結構部件的寬度方向是平行于將盒7安裝于設備主組件100中或從其中拆除時所沿方向的方向,而縱向是指與將盒7安裝于設備主組件100中或從其中取出的方向橫交(垂直)的方向。盒7的前側是指盒7的面對將盒7插入到設備主組件100中的方向或朝向其將盒7從設備主組件100中取出的方向的側面換句話說,它是盒7的具有使感光鼓1通過其露出的盒7的孔的側面。盒7的后側是指與前側相對的側面。盒7的左側和右側是指從盒7的前側看時的左側和右側。盒7的頂側和底側是指在將盒7安裝在設備主組件100中之后將分別位于頂側和底側的側面。除儲存在第一到第四個盒7 (a-d)的顯影設備4(a_d)的調色劑容器部分(顯影劑儲存部分)中的顯影劑之外,第一到第四個盒7(a_d)(在結構上)是相同的;第一到第四個盒7a、7b、7c和7d的調色劑容器部分分別容納有品紅色調色劑、青色調色劑、黃色調色劑和黑色調色劑。盒7由清潔器單元50和顯影單元4A構成。清潔器單元50包括感光鼓1、充電裝置2以及清潔裝置6,而顯影單元4A包括用于使位于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的靜電潛像顯影的顯影裝置。清潔器單元50還包括框架51,其上安裝感光鼓1、用于為感光鼓1的感光層或最外層均勻充電的初級充電設備2、作為用于在圖像轉印之后清除殘留在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的顯影劑(殘余調色劑)的清潔裝置6的清潔刮刀60以及撓性板80等。接觸型充電設備可用作為充電設備2。充電構件是一個導電輥,其圓周表面被布置成與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相接觸。該輥通過感光鼓1的轉動而轉動。在通過感光鼓1的轉動使所述輥轉動的同時,通過向所述輥施加充電偏壓而使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被均勻充 H1^ ο由清潔刮刀60將殘余調色劑(廢調色劑)從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除去,并且將除去的殘余調色劑儲存在位于清潔刮刀60上方的廢調色劑室(殘余調色劑儲存室)M中。 順便提及的是,在調色劑圖像轉印之后殘留在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的調色劑移動通過位于撓性板80與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之間的接觸區(qū)域,并且到達清潔刮刀60處。撓性板80 裝在清潔單元框架51上,以便在由清潔刮刀60從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去除了殘余調色劑之后防止殘余調色劑漏出清潔單元框架51。顯影單元4A包括顯影套筒40,其被轉動(沿圖3中的箭頭所示方向),并且通過一對間隔圈40a在顯影套筒40的圓周表面與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之間保持一微小間隙;以及顯影裝置框架4 和45b,其中儲存有調色劑。顯影裝置框架4 和4 通過超聲波焊接或類似方法相連接,形成容器單元46。通過一對布置在顯影套筒40與單元46之間的軸承由顯影裝置容器單元46可轉動地支撐顯影套筒40。在顯影套筒40的圓周表面附近,布置有沿著由箭頭所指示的順時針方向與顯影套筒40的圓周表面相接觸地轉動的調色劑供應輥43以及顯影刮刀44。而且,在顯影裝置容器單元46的調色劑容器部分(顯影劑儲存部分)41中,布置有用于在攪拌的同時將儲存在調色劑容器部分41中的調色劑(未示出)輸送到調色劑供應輥43的調色劑運輸機構42。顯影單元4A設有一對連接孔47,它們以一對一的方式布置在容器單元46的縱向端部處,而清潔器單元50的清潔器單元框架51設有一對支撐孔52,該支撐孔52位于清潔器單元框架51的縱向端部處。在將這兩個單元保持得使連接孔47和支撐孔52 —一對準的同時,通過將一對銷49穿過連接孔47和支撐孔52插入而使顯影單元4A和清潔器單元 50相互連接。因此,顯影單元4A的整體變成可圍繞銷49轉動,由此可在保持從清潔器單元50上懸掛下來的同時相對于清潔器單元50運動。而且,由一對彈簧(未示出)沿著使顯影單元4A圍繞銷49轉動的方向使顯影單元4A保持受壓,從而保持顯影套筒40的間隔圈40a與清潔器單元50中的感光鼓1相接觸。在顯影操作期間,調色劑容器41中的調色劑由攪拌機構42運輸?shù)秸{色劑供應輥 43,該調色劑供應輥43正沿順時針方向轉動,并與同樣正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的顯影套筒 40相接觸。因此,供應輥43的圓周表面與顯影套筒40的圓周表面摩擦,使得位于供應輥 43的圓周表面上的調色劑被轉移到顯影套筒40的圓周表面上。已被攜帶于顯影套筒40的圓周表面上的調色劑通過顯影套筒40的轉動被帶到顯影刮刀(調色劑層調節(jié)構件)44處。 因此,隨著顯影套筒40的進一步轉動,由顯影刮刀44將在顯影套筒40的圓周表面上的調色劑層的厚度調節(jié)為厚度均勻的薄調色劑層,同時被賦予預定量的電荷。然后,通過顯影套筒40的進一步轉動,將顯影套筒40的圓周表面上的薄調色劑層帶到顯影站,其中在感光鼓1與顯影套筒40之間的距離極小。在顯影站中,通過從電源(未示出)施加于顯影套筒40 上的顯影偏壓使來自位于顯影套筒40的圓周表面上的薄調色劑層的調色劑被附著于在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的靜電潛像上;換句話說,使?jié)撓癖伙@影。更具體地說,顯影套筒40通過將調色劑轉移到靜電潛像的電位水平較低的多個點上而在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上形成 (顯影)調色劑圖像。未用于潛像顯影的調色劑,即,殘留在顯影套筒40上的調色劑通過顯影套筒40的進一步轉動返回到容器單元46中,其中,在供應輥43的圓周表面與顯影套筒40的圓周表面相互摩擦的區(qū)域中,由供應輥43將殘余調色劑從顯影套筒40上除去;換句話說,殘余調色劑被回收到容器單元46中。由攪拌機構42使回收的調色劑混合到容器單元46中的調色劑中。附圖標記53所表示的是用于保護感光鼓1的光閘。所述光閘53裝在清潔器單元框架51上。它可由光閘機構(未示出)在其覆蓋位于盒7前側上的感光鼓曝光窗的關閉位置(圖3)與它從關閉位置向下移動以露出感光鼓曝光窗的打開位置(圖3中的雙點劃線所指示)之間移動。當盒7處于設備主組件100之外時,光閘53被保持在關閉位置上, 由此保護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的部分,如果沒有該光閘53,則所述部分將保持暴露。在將盒 7安裝于設備主組件100中之后,當設備主組件100的前蓋101被關閉時,由通過前蓋101 的運動而運動的光閘機構(未示出)使光閘53移動到打開位置。因此,可通過盒7的前述曝光窗將靜電轉印帶11布置成與感光鼓1的圓周表面接觸(圖1)。附圖標記90表示的是可在當將盒7安裝于設備主組件100中或將其從設備主組件100中取出時使用的手柄。這里有兩個從盒7的左、右縱向端部向前突出的手柄90。本實施例的感光鼓結構如圖4所示,包括有圓筒基體111,在圓筒基體111上依次層疊有導電層112、基底層113、電荷發(fā)生層114和電荷輸送層115,在最外層的電荷輸送層 115的表面上涂有金屬玻璃膜116,該金屬玻璃膜116的表面成微細凹凸粗面結構(如圖5 所示),該微細凹凸粗面的粗糙度為Rz6. 0 Rz6. 5 μ m。所述的圓筒基體111可以為金屬基體,也可以為塑料基體。所述的金屬玻璃膜層116為至少含有rLr基、Ni基、Al基、Pd基、Mg基、Fe基、Co 基或Ti基中之一的金屬玻璃膜。以上所述之實施例只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之形狀、構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定影裝置,包括有定影輥和壓力輥,定影輥內設有有發(fā)熱元件,定影輥與壓力輥互成壓接配合,壓接處形成定影輥隙部分,其特征在于在定影輥的外圓周表面上設有清潔裝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潔裝置設于靠近轉印介質輸入端處。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潔裝置為刮板式清潔器。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潔裝置為滾筒式清潔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定影裝置,包括有定影輥和壓力輥,定影輥內設有有發(fā)熱元件,定影輥與壓力輥互成壓接配合,壓接處形成定影輥隙部分,在定影輥的外圓周表面上設有清潔裝置,所述的清潔裝置設于靠近轉印介質輸入端處,所述的清潔裝置為刮板式清潔器,所述的清潔裝置為滾筒式清潔器,經上述技術改進后,利用設于定影輥圓周表面上的清潔器,把從定影輥上轉印介質上粘附到的介質粉末清理掉,使定影輥輥面較為清潔,保持其摩擦力,令到定影輥定影更為精確,轉印介質上的圖像更清晰。
文檔編號G03G15/20GK202041770SQ201120115860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19日
發(fā)明者劉江 申請人:佛山市艾申特精密配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