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監(jiān)控設備,尤其是監(jiān)控產品鏡頭,具體地,涉及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
背景技術:
鏡頭被普遍地應用于照相機、攝像機等產品。由于辦公、社會治安、生活、日常交流等需要,攝像機被廣泛地應用,尤其是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視頻監(jiān)控被廣泛地應用于治安管理領域。針對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所使用的攝像頭,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shù)監(jiān)控產品的鏡頭都是通過電動調焦來達到調節(jié)鏡頭焦距的目的,而使用電動調焦時,操作較為復雜,并且電動變焦的設備成本比較高。本發(fā)明希望提供一種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其應具有操作簡單、 方便的特點,內部結構并不復雜,成本較低也是被期待的。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類似調節(jié)監(jiān)控設備鏡頭后焦距的機構操作復雜,成本較為高昂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彈簧壓板、復位彈簧、sensor電路板、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向導柱、鏡頭固定座、調節(jié)旋鈕以及外接鏡頭,其內部的底部為所述調節(jié)旋鈕,所述調節(jié)旋鈕的上表面與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的下表面相貼,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上放置所述sensor電路板,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的至少一個角上放置所述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之上蓋著一塊彈簧壓板,所述鏡頭固定座的內部至少設有三個向導柱,所述向導柱被分別貼合設置于所述鏡頭固定座內部,所述向導柱依次穿過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復位彈簧以及彈簧壓板,所述鏡頭固定座的下部還固定所述外部鏡頭。優(yōu)選地,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的下表面優(yōu)選地設有至少一個凸起的第一斜面42,所述調解旋鈕的上表面優(yōu)選地設有至少一個凸起的第二斜面71,所述第一斜面42與所述第二斜面71的位置相適應,兩者朝向對稱,使所述第一斜面42通過水平旋轉可帶動所述第二斜面71豎直方向上下運動。優(yōu)選地,所述彈簧壓板上至少設有三個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設置在所述彈簧壓板相對的兩邊上,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上至少設有三個第二通孔41,且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狀、尺寸與位置與所述向導柱相適應,使所述向導柱能夠正好穿入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優(yōu)選地,所述鏡頭固定座的內部至少設有一個所述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被置于所述彈簧壓板與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之間,給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一個下壓力,使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的下表面的第一斜面42能貼住調節(jié)旋鈕的上表面的第二斜面71。
優(yōu)選地,所述鏡頭固定座至少一個側面設有一個第二凹槽61,所述第二凹槽61的中間設有一個第二開口 62,所述第二凹槽61與所述第二開口 62的位置與所述調節(jié)旋鈕相適應,使所述調節(jié)旋鈕的一部分能從所述第二開口 62處凸出露在所述鏡頭固定座的外部。優(yōu)選地,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中間優(yōu) 選地設有一第一凹槽43,其外形、尺寸與所述sensor電路板相適應,所述sensor電路板上設有感光芯片,所述sensor電路板被固定與所述第一凹槽43內。優(yōu)選地,所述彈簧壓板的中間設有一第一開口 12,所述第一開口 12可與其他外接設備相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鏡頭固定座的外形為一正方體。本發(fā)明通過提供一種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使用者可手動水平調節(jié)其露在外部調節(jié)旋鈕,使其內部的sensor電路板上下移動,從而達到了調節(jié)sensor電路板與鏡頭之間的距離的目的,其操作簡單、方便,內部結構并不復雜,成本較低,并且基本上可調清目前市場上大多數(shù)的CS接口鏡頭,圖像也極為清晰。本發(fā)明通過調整sensor板的前后移動來實現(xiàn)將圖像調清晰,使不同廠家的不同型號的鏡頭都能使用本機構來調整圖像,本發(fā)明對應的產品具有極高的普及型。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I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的結構示意 圖2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使用時的結構示意 圖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使用時的結構示意 圖4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使用時的結構不意圖;以及
圖5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安裝后的外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所述監(jiān)控設備結構簡單,調節(jié)方便,不像目前市場上電動變焦那么復雜,成本低,中間無空行程,運動效率高,前后調整的范圍廣,可基本上調清目前市場上大多數(shù)的監(jiān)控產品鏡頭并且其良好的向導結構可消除圖像可能出現(xiàn)的暗影形成極為清晰的圖像。圖I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主要包括了彈簧壓板I、復位彈簧2、sensor電路板(感應器電路板)3、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向導柱5、鏡頭固定座6、調節(jié)旋鈕7以及外接鏡頭8。
根據(jù)圖I所示實施例,優(yōu)選地,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其上部為一正方體的鏡頭固定座6,其下部為一突起的圓柱形的外接鏡頭8。所述鏡頭固定座6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整體外形類似于一個傳統(tǒng)的照相機,所述鏡頭固定座6用于固定所述外接鏡頭8,同時也是整個機構的主骨架,其他零件都置于其內部。更具體地,所述彈簧壓板I用于壓住所述復位彈簧2,給所述復位彈簧2 —個向下的壓力,所述彈簧壓板I被置于所述復位彈簧2的上方,置于所述鏡頭固定座6內部的所述彈簧壓板I呈正方形,且其尺寸與所述鏡頭固定座6的內部尺寸相適應,其四個角上各設有一個第一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1的尺寸和位置與所述向導柱5的尺寸相適應,所述向導柱5可以正好穿過所述第一通孔11,使所述彈簧壓板I被固定在所述鏡頭固定座6內部,并可以沿著向導柱5上下移動,更為具體地,所述彈簧壓板I的中間設有一個第一開口 12,所述第一開口 12用于與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的其他外接設備相連接,例如圖像的數(shù)據(jù)傳輸線等,其尺寸形狀也應該與所述的外接設備相適應,此處不予贅述。根據(jù)圖I所示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在一個變化例中,所述彈簧壓板I上可以不設置所述第一通孔11,具體地,所述彈簧壓板I蓋在所述復位彈簧2上,由于不設置 所述第一通孔11,所以所述向導柱5并不穿過所述彈簧壓板1,在此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所述向導柱此時應設計得較短,更具體地,所述向導柱5仍舊穿入所述復位彈簧2,不同的是,所述并不穿出所述復位彈簧2,從而,使所述復位彈簧2能夠仍舊具有擠壓空間,進而,提供給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 一個向下的力,達到與上述實施例類似的效果,此處不予贅述。根據(jù)圖I所示實施例,更進一步地,所述鏡頭固定座6內設有所述向導柱5,所述向導柱為所述sensor電路板3上下運動的向導,其可以保證所述sensor電路板3的中心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中心一致。優(yōu)選地,所述向導柱5設置于所述鏡頭固定座6內部的四個角上,并與所述鏡頭固定座6內部緊密貼合。所述向導柱5由下至上依次穿過并固定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復位彈簧2以及彈簧壓板1,所述復位彈簧2被固定與所述彈簧壓板I與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之間,用于給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提供下壓力,使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緊貼調節(jié)旋鈕7的上表面,而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則被所述向導柱5固定于所述復位彈簧2的下方,其用于固定所述sensor電路板3,并帶動所述sensor電路板3 —起進行上下運動,以此來調整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之間的距離,優(yōu)選地,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尺寸和形狀也與所述鏡頭固定座6相適應,其四個角上與所述向導柱5對應的位置也設有與所述向導柱5尺寸相適應的第二通孔41,使所述向導柱5能夠正好穿入所述第二通孔41。更為具體地,根據(jù)圖I所示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優(yōu)選地,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上表面的中部設有一個形狀尺寸與所述sensor電路板3相適應的第一凹槽43,使所述sensor電路板3能夠正好被放入并固定在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第一凹槽43內,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四條邊緣的下表面處優(yōu)選地各設有一個凸起的第一斜面42,所述第一斜面42用于與所述調節(jié)旋鈕7上表面的斜面相貼,從而通過調節(jié)所述調節(jié)旋鈕7使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上下移動,而所述sensor電路板3上則設有sensor感光芯片,進而通過所述sensor電路板3的上下移動,可調節(jié)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之間的成像距離,形成清晰的圖像。
根據(jù)圖I所示實施例,更進一步地,所述調節(jié)旋鈕7被固定于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下方,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外形類似一圓盤,優(yōu)選地,所述調節(jié)旋鈕7對稱的四個側面處的上表面各設有一個與所述第一斜面42朝向對稱的凸起的第二斜面71,且所述第二斜面71的位置與所述第一斜面42的位置相對應,從而,在調整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距離時,所述第一斜面42能與所述第二斜面71能夠始終相貼,進而,可以手動旋轉所述調節(jié)旋鈕7,通過其上表面的所述第二斜面71使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帶動所述sensor電路板3向上運動,達到調整的焦距的目的,更具體地,所述鏡頭固定座6至少一個側面設有一個第二凹槽61,所述第二凹槽61的位置與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位置相對應,并且所述第二凹槽61的中間設有一個第二開口 62,所述第二開口 62貼合所述調節(jié)旋鈕7,從而,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一部分從所述第二開口 62凸出露在所述鏡頭固定座6的外部,使使用者能夠調節(jié)所述調節(jié)旋鈕7。根據(jù)圖I所示實施例,更為具體地,所述向導柱5與其對應穿過的所述第一通孔
11、第二通孔41和復位彈簧2優(yōu)選地各設有四個且設置在所述鏡頭固定座6的四個角上各一個,而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在圖I所不實施例的一些變化例中,所述四個向導柱5也可 以設置在其他的位置,只需所述四個向導柱5兩兩對稱即可,例如所述向導柱5被設置在所述鏡頭固定座6的四個側面的中點,并且在圖I所示實施例不同的變化例中,為了加大施加給所述sensor電路板3固定支架4的下壓力,所述向導柱5與其對應穿過的所述第一通孔
11、第二通孔41和復位彈簧2可以設置少于四個,但至少應設置三個,使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始終平行,而也可以多于四個,例如五個、六個、七個或八個,但需所述向導柱5與其對應穿過的所述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41和復位彈簧2在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相對的兩邊都設置,從而,保證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平行度,提高外接鏡頭8成像的清晰度,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暗影,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所述變化例云可以結合圖I所示實施例予以實現(xiàn),并達到與圖I所示實施例類似的效果,此處不予贅述。進一步地,根據(jù)圖I所示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在圖I的一些變化例中,所述鏡頭固定座6的內部也可以不設所述復位彈簧2,只需設置一些能與所述復位彈簧2起到類似作用的材料,即能夠給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提供下壓力的材料,例如彈性橡膠等,所述變化例均可以結合圖I所述實施例予以實現(xiàn),并達到與圖I所示實施例類似的效果,此處不予贅述。更進一步地,根據(jù)圖I所示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所述向導柱5優(yōu)選地呈圓柱形,而在一些變化例中,所述向導柱的形狀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狀,例如長方形、三角形等,而相應地,與其對應所述第一通孔11與所述第二通孔41的形狀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此處不予贅述。根據(jù)圖I所示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在圖I所示實施例的一些變化例中,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上表面可以不設置所述第一凹槽43,進而,所述sensor電路板3則不通過所述第一凹槽41固定,而使用其他的方法固定在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上,例如通過焊接的方式將所述sensor電路板3焊接在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上表面,或者通過在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上設置螺絲與螺孔等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所述變化例均可以通過圖I所示實施例予以實現(xiàn),并達到與圖I所示實施例類似的效果,此處不予贅述。更進一步地,根據(jù)圖I所示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所述第二凹槽61與第二開口 62優(yōu)選地只在所述鏡頭固定座6的一個側面設置,而在圖I所不實施例的一些變化例中,為了使使用者更方便地調節(jié)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之間的焦距,可以在所述鏡頭固定座的其他幾個側面設置第二個所述第二凹槽61與第二開口 62或第三個,甚至在所述鏡頭固定座6的每個側面都設置一個,所述變化例均可以通過圖I所示實施例予以實現(xiàn),此處不予贅述。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地,所述鏡頭固定座6的下部固定所述外接鏡頭8,而其內部由下至上依次放置所述調節(jié)旋鈕7、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sensor電路板3、復位彈簧2以及彈簧壓板1,而所述向導柱5則依次穿過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復位彈簧2以及彈簧壓板I (如圖I所述),更具體地,在調整焦距增大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距離的情況下,使用者手動旋轉所述調節(jié)旋鈕7,所述調節(jié)旋鈕7通過其上表面四個所述第二斜面71與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下表面四個第一斜面42的結構·產生一個豎直向上的分力,將所述第一斜面42頂起,使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帶動所述sensor電路板3向上移動,從而達到增大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距離的目的,而在調整焦距減小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距離的情況下,所述復位彈簧2傳遞給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 一個下壓力以及所述第一斜面42與第二斜面71之間結構會使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帶動所述sensor電路板3向下移動,從而達到減小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距離的目的,并且所述調整的范圍廣,可達到4. 24mm,基本上能調情目前市場上大多數(shù)的CS接口鏡頭。此處不予贅述。根據(jù)圖2所示實施例,更為具體地,使用者可以持續(xù)朝著一個方向旋轉所述調節(jié)旋鈕7,當所述旋轉方向是使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距離減小的方向時,使用者可以朝著同一旋轉方向繼續(xù)旋轉直至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之間的距離最小后,再旋轉所述調節(jié)旋鈕7就會使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距離增大,類似地,當所述旋轉方向是使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距離增大的方向時,使用者可以朝著同一旋轉方向繼續(xù)旋轉直至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之間的距離最大后,再旋轉所述調節(jié)旋鈕7就會使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距離減小,因此,使用者在旋轉所述調節(jié)旋鈕7時并不用考慮到其旋轉的方向,調解方便、簡單、靈活,其結構也能避免卡死不能復位的缺陷,所述調解旋鈕7上表面的第二斜面71與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下表面的第二斜面42均是按照螺旋線曲線設計的曲面,因此在復位彈簧2的下壓力下可很好的保證所述第一斜面42與第二斜面71之間充分有效的接觸,這會大大提高調解按鈕7在水平方向旋轉時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上下運動的效率,可避免空行程的出現(xiàn),另外在所述導向柱5的導向和復位彈簧2的推壓下能很好的保證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中心對齊,同時能很好的保證所述sensor電路板3與所述外接鏡頭8之間的平行,避免二者之間出現(xiàn)非平行狀況,這將很好的提高所述外接鏡頭8成像的清晰度及規(guī)避圖像可能出現(xiàn)的暗影,此處不予贅述。根據(jù)圖2所示實施例,更為具體地,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所述第一斜面42與所述第二斜面71的表面上應該具有適當?shù)拇植诙龋淠Σ料禂?shù)應在0. 35左右,使所述第一斜面42與所述第二斜面71之間產生一定的摩擦力,所述摩擦力可以將所述復位彈簧2施加給所述第一斜面42的下壓カ的水平分力相抵消,以避免所述第一斜面42與所述第二斜面71產生滑動,使二者相對位置不固定,進而發(fā)生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不穩(wěn)定,甚至不能調節(jié)焦距的情況,此處不予贅述。根據(jù)圖2所示實施例,進ー步地,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優(yōu)選地,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設置四個所述第一斜面42,而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上表面也設置四個所述第二斜面71,而在不同的變化例中,所述第一斜面42與所述第二斜面71的數(shù)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設置ー個所述第一斜面42,而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上表面也設置ー個所述第二斜面71,又或者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設置兩個所述第一斜面42,而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上表面設置三個所述第二斜面71等,所述變化例均可以結合圖2所示實施例予以實現(xiàn),并達到與圖2所示實施例類似的效果,此處不予贅述。
圖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可以理解為上述圖2的一個變化例,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施例與上述圖2的區(qū)別,本實施例単獨示出了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與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地,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不設圖I或圖2所示的第一斜面42,而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上表面的凸起也不設圖I或圖2所示的第二斜面71,替代地,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為ー凸起的凹狀半圓形的第一圓弧42’,而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上表面為也為一凸起的凹狀半圓形的第二圓弧71’,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圖3所示實施例并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并可以達到與圖2所示實施例類似的效果,此處不予贅述。圖4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可以理解為上述圖2的一個變化例,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施例與上述圖2的區(qū)別,本實施例単獨示出了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與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地,與圖2所示實施例類似的,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為一與圖I或圖2所示的第一斜面42類似的第三斜面42’ ’,而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上表面也為ー個圖I或圖2所示的第二斜面71類似的第四斜面71’ ’,與圖2所示實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三斜面42’’與所述第四斜面71’’的斜面朝向相對,其實施的方式類似于螺母(水平旋轉)與螺栓(上下運動)實施的方式,但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所述變化例的實際實施的過程中,可能導致所述外接鏡頭8的成像精度不是很高,所述第三斜面42’’與所述第四斜面71’’的斜面之間的間隙會造成sensor板中心與鏡頭中心對不準,這種對不準會進ー步影響到圖像成像質量,會出現(xiàn)圖像的某個角出現(xiàn)暗影或圖像局部區(qū)域模糊,而且在第三斜面42’’與所述第四斜面71’’運動到了極限位置后水平轉動的所述第四斜面71’’與上下移動的所述第三斜面42’’之間會出現(xiàn)咬死的情況,不利于返回,此處不予贅述。根據(jù)圖2至圖4所示實施例,更進一歩地,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在不同的變化例中,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下表面與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上表面可以設置為互相對應的其他形狀,但所述形狀需能通過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水平旋轉帶動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的上下移動,例如設置為相対的三角形等,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這些變化例均能通過圖2所示實施例予以實現(xiàn),并達到圖2所示實施例類似的效果,此處不予贅述。圖5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所述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安裝后的外形結構示意圖。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鏡頭固定座6成ー個正方體,其下部連接所述外接鏡頭8,其內部的向導柱依次穿過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復位彈簧2以及彈簧壓板I且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4上方放置所述sensor電路板3,下表面的貼住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上表面,所述調節(jié)旋鈕7的一部分露在所述鏡頭固定座6的外部,便于給使用者調節(jié),所述鏡頭固定座6與所述外接鏡頭8的整體外形類似于一個傳統(tǒng)的照相機。進ー步地,根據(jù)圖5所示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在圖5所示實施例的ー些變化例中,所述鏡頭固定座6的外形可以是不同的,例如長方體、或圓柱體等等,以便適應不同場合下的需要,所述變化例均可以結合圖5所示實施例予以實現(xiàn),而并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此處不予贅述。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實質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彈簧壓板、復位彈簧、sensor電路板、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向導柱、鏡頭固定座、調節(jié)旋鈕以及外接鏡頭,其內部的底部為所述調節(jié)旋鈕,所述調節(jié)旋鈕的上表面與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的下表面相貼,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上放置所述sensor電路板,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的至少一個角上放置所述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之上蓋著一塊彈簧壓板,所述鏡頭固定座的內部至少設有三個向導柱,所述向導柱被分別貼合設置于所述鏡頭固定座內部,所述向導柱依次穿過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復位彈簧以及彈簧壓板,所述鏡頭固定座的下部還固定所述外部鏡頭。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的下表面優(yōu)選地設有至少一個凸起的第一斜面(42),所述調解旋鈕的上表面優(yōu)選地設有至少一個凸起的第二斜面(71),所述第一斜面(42)與所述第二斜面(71)的位置相適應,兩者朝向對稱,使所述第一斜面(42 )通過水平旋轉可帶動所述第二斜面(71)豎直方向上下運動。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壓板上至少設有三個第一通孔(11 ),所述第一通孔(11)設置在所述彈簧壓板相對的兩邊上,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上至少設有三個第二通孔(41),且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的形狀、尺寸與位置與所述向導柱相適應,使所述向導柱能夠正好穿入所述第一通孔與所述第二通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固定座的內部至少設有一個所述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被置于所述彈簧壓板與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之間,給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一個下壓力,使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的下表面的第一斜面(42 )能貼住調節(jié)旋鈕的上表面的第二斜面(71)。
5.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固定座至少一個側面設有一個第二凹槽(61),所述第二凹槽(61)的中間設有一個第二開口(62),所述第二凹槽(61)與所述第二開口(62)的位置與所述調節(jié)旋鈕相適應,使所述調節(jié)旋鈕的一部分能從所述第二開口(62)處凸出露在所述鏡頭固定座的外部。
6.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sensor電路板固定支架中間優(yōu)選地設有一第一凹槽(43),其外形、尺寸與所述sensor電路板相適應,所述sensor電路板上設有感光芯片,所述sensor電路板被固定與所述第一凹槽(43)內。
7.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壓板的中間設有一第一開口( 12),所述第一開口( 12)可與其他外接設備相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鏡頭固定座的外形優(yōu)選地為一正方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精確調整監(jiān)控產品鏡頭后焦距的機構,使用者可手動水平調節(jié)其露在外部調節(jié)旋鈕,使其內部的sensor電路板上下移動,從而達到了調節(jié)sensor電路板與鏡頭之間的距離的目的,其操作簡單、方便,內部結構并不復雜,成本較低,并且基本上可調清目前市場上大多數(shù)的CS接口鏡頭,圖像也極為清晰。
文檔編號G02B7/04GK102809797SQ201110405669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8日
發(fā)明者蔡有全 申請人:蘇州科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