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雙折射介質、偏光板和液晶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復合雙折射介質、偏光板和液晶顯示裝置。更詳細而言,涉及顯示逆波長分散性的復合雙折射介質、使用該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偏光板和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雙折射介質為能夠變換入射光的偏光狀態(tài)(直線偏光、圓偏光、橢圓偏光)的光學元件。這種雙折射介質作為具有與入射光波長X的1/4相當的相位差(雙折射相位差、延遲(retardation))的人/4板、以具有與入射光波長X的1/2相當的相位差的板為代表的相位差膜,與從自然光獲得直線偏光的直線起偏器一起,被廣泛地工業(yè)應用于液晶顯示裝置等?,F有,作為相位差膜,已知有由方解石、云母、水晶等無機材料構成的薄板,和將固有雙折射(雙折射的極限值)較大的聚合物膜以高倍率延伸,提高高分子鏈的取向度,從而實現取向雙折射的結構。而且最近還已知有將液晶的取向固定的結構等。X/4板具有將直線偏光變換為圓偏光的光學的功能,被應用于圓偏光板等。圓偏光具有在被反射鏡等反射時更換左右的手性(chirality)的性質,因此,例如當在反射鏡上配置左圓偏光板并使光入射時,透過左圓偏光板后被變換為左圓偏光的光因被反射鏡反射而變換成右圓偏光,該右圓偏光不能透過左圓偏光板。即,圓偏光板具有防止反射的光學的功能。這種圓偏光板的防止反射的光學的功能也被應用于有機EL的內部電極的防止反射等。并且,人/2板具有變換直線偏光的方位(振動方向)的光學的功能。而且,具有入射光波長人的1/4、1/2以外的相位差的相位差膜也具有將入射的光的偏光狀態(tài)(橢圓率和/或方位)變換成其他狀態(tài)的光學的功能。這些相位差膜一般被設計為對特定波長的光(單色光)表現必要的光學的功能。例如,X/4板一般僅在特定的設計中心波長調整為與波長的1/4相當的相位差,對于其他的波長,由于相位差膜的材料引起的固有雙折射的波長分散的影響,沒有被調整為與波長的1/4相當的相位差。即,一般在上述現有的相位差膜中,其材料所示的固有雙折射的絕對值通常為波長越短則越大,波長越長則越小的所謂的正波長分散性,因此,例如在設計中心波長550nm處,將相位差調整為其1/4的137.5nm的情況下,波長450nm的相位差為大于137.5nm的例如148.5nm,比450nm的1/4的112.5nm大。即使假設波長450nm的相位差與波長550nm的相位差137.5nm相同,也大于112.5nm。此外,波長650nm的相位差為比137.5nm小的例如132nm,比650nm的1/4的162.5nm小。即使假設波長650nm的相位差與波長550nm的相位差137.5nm相同,也小于162.5nm。當向這種相位差膜入射白色光時,因為不同波長的偏光狀態(tài)的變換的方式不同,所以導致出射光著色。為了防止這種著色,針對在可見波長區(qū)域的廣范圍內能夠對光施加最優(yōu)的相位差的寬波帶相位差膜,具體而言,針對具有波長越短則有效的相位差的絕對值變得越小,波長越長則有效的相位差的絕對值變得越大的所謂的逆波長分散性(正波長分散性的"逆"的特性的意思)的相位差膜,正在進行各種研究。作為這種逆波長分散性的相位差膜,公開有例如將固有雙折射的波長分散相互不同的兩片延伸膜以其延伸方向(或光學軸(光軸)、滯相軸、進相軸)相互正交的方式疊層的相位差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5)。此外,公開有將入/4板和入/2板在各自的延伸方向(或光學軸、滯相軸、進相軸)交叉的狀態(tài)下粘合的相位差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6和7)。此外,公開有將至少2片相位差為160300nm的相位差膜以各自的滯相軸相互既不平行也不正交的角度疊層的相位差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8)。再者,也在研究代替疊層2片以上的延伸膜的方法,使至少1層為使用液晶分子的相位差層的方法,例如,公開有以下結構的相位差板在長尺狀的透明支撐體上,使第一光學各向異性層和第二光學各向異性層以第二光學各向異性層的面內的滯相軸與第一光學各向異性層的面內的滯相軸的角度實質上為60。的方式疊層而成,其中,該第一光學各向異性層含有液晶分子且相位差實質上為兀,該第二光學各向異性層含有液晶分子且相位差實質上為Ti/2(例如,參照專利文獻9)。此外,公開有將波長550nm的相位差為210300nm的光學各向異性層與115150nm的光學各向異性層疊層的相位差膜,其中,一種光學各向異性層為聚合物膜,另一種為由液晶分子構成的相位差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O)。與此相對,還提案有一片相位差膜的寬波帶化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1和12)。該方法為,在由包含具有正的折射率各向異性的單體單位和具有負的折射率各向異性的單體單位的共聚物和/或共混聚合物(blendpolymer)構成的聚合物膜上,實施單軸延伸。根據該方法,不用疊層相位差膜就能夠利用一片相位差膜實現寬波帶相位差膜,能夠改善視野角特性。此外,為了實現能夠以薄型且簡便的制造工序制作的寬波帶相位差膜,還提案有逆波長分散性的液晶組成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3)。在該方法中,設置包含具有2種以上的液晶原(mesogenicgroup)的化合物和棒狀液晶化合物的液晶層,使棒狀液晶化合物均勻取向(homogeneousalignment),使具有液晶原的化合物的至少一種的液晶原相對于棒狀液晶化合物的光學軸方向在膜面內以4590。的方向取向,由此發(fā)現逆波長分散性。而且,提案有使分子中具有盤狀液晶(discoticmesogenic)和在末端結合有聚合性基的向列型液晶(nematicmesogenic)的液晶單體以使盤狀液晶和向列型液晶的光學軸實質上平行的方式進行取向的逆波長分散性相位差膜(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4)。而且,已知有將在光學上具有正的單軸性的延伸膜和在光學上具有負的單軸性的延伸膜在其延伸方向平行疊層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5)。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平3-13916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3-263013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4-121703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5-27119號公報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平10-239518號公報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平10-68816號公報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平5-100114號公報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平10-90521號公報專利文獻9:專利文獻10:專利文獻11專利文獻12:專利文獻13專利文獻14:專利文獻15:日本特開2001-4837號公報日本特開2000-284126號公報國際公開第00/26705號小冊子日本特開2003-207640號公報日本特開2002-267838號公報日本特開2005-208414號公報日本特開平3-13917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們對專利文獻15所公開的相位差膜(以下也稱為"兩片正交疊層型的相位差膜")和專利文獻610所公開的相位差膜(以下也稱為"兩片交叉疊層型的相位差膜")進行各種研究后發(fā)現該兩片正交疊層型和兩片交叉疊層型的相位差膜均為將2個以上的雙折射層在適當地控制其延伸方向(或光學軸、滯相軸、進相軸)的角度的同時疊層而成的疊層體,在設計角度上(通常為相位差膜法線方向)能夠實現所希望的偏光變換功能,但是在設計角度以外的角度不能得到所希望的偏光變換功能,視野角不充分。此外,對專利文獻1114所公開的相位差膜(以下也稱為"一片型的相位差膜")進行各種研究后發(fā)現關于專利文獻11和12公開的一片型的相位差膜,因為該方式的波長分散控制在本質上正和負的取向雙折射被相互抵消,所以取向雙折射自身變得比原來的材料小。艮口,發(fā)現在希望實現理想的寬波帶相位差膜的情況下,在與現有的相位差膜相同的膜厚下沒有發(fā)現足夠的相位差,需要極端地增加延伸前的未加工膜(rawfilm)厚度,因此,利用該方法,不僅不能夠實現近年的相位差膜的薄型化的要求,甚至最初的未加工膜制造本身也很難。此外,還發(fā)現為了進行波長分散型的調整,需要從聚合物的合成開始重新研究,根據用途不同而最優(yōu)地調整波長分散性這個措施的自由度較低。進一步發(fā)現如果還考慮確保能夠適應光學用途的透明性等諸特性的情況,則材料的選擇余地較少,其合成也很難。而且,還發(fā)現關于專利文獻13所公開的一片型的相位差膜,在這種液晶組成物中,因為混合的化合物不是液晶性,所以如果提高混合比則導致液晶性消失,因此難以任意地控制波長分散性。進一步,還發(fā)現關于專利文獻14所公開的一片型的相位差膜,在該方法中,因為通過對主鏈液晶、側鏈液晶的種類、連接基的長度等進行調整而發(fā)現逆波長分散性,所以難以任意地控制波長分散性。進一步,對專利文獻15所公開的相位差膜(以下也稱為"兩片平行疊層型的相位差膜")進行各種研究后發(fā)現雖然公開有在兩片平行疊層型的相位差膜中,以超扭曲向列型(STN:supertwistnematic)模式的色補償為目的的、使波長分散性v:An(450nm)/An(650nm)更大(具體而言為1.12以上)的方法,即加大正波長分散性的方法,但是對于實現波長越長則有效相位差的絕對值變得越大的所謂逆波長分散性的方法卻沒有任何說明。并且,發(fā)現在專利文獻15的方法中,因為需要疊層在光學上顯示單軸性的延伸膜,所以膜材料和延伸方法的選擇余地有限。例如,在工業(yè)上,為了提高加工效率,為了能夠實現與起偏器或其他的相位差膜的輥對輥貼合,也有可能要求向與膜搬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進行延伸(也稱為橫向單軸延伸),但是在橫向單軸延伸的情況下,由于膜的搬送張力而使得相對于延伸方向正交方向的膜收縮被阻礙,成為所謂的固定端延伸,因此延伸膜一般在光學上為雙軸性,而不是單軸性。而且,在專利文獻4中,關于波長450nm的光的相位差/波長550nm的相位差為1.001.05的雙折射膜和1.051.20的雙折射膜的疊層體,公開有以使得雙折射膜的光學軸成為平行狀態(tài)的疊層方式。但是,在專利文獻4中也發(fā)現雖然以使得雙折射膜的光學軸成為平行狀態(tài)的方式進行疊層,但是對于實現逆波長分散性的情況沒有任何說明。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現狀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合雙折射介質、偏光板和液晶顯示裝置,其具有能夠對寬的可見波長區(qū)域的光賦予最佳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即所謂的逆波長分散性,為寬視野角,能夠以簡單的方法制造,并且具有優(yōu)良的逆波長分散性的調整自由度和量產性。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經過針對能夠容易地實現制造工藝的簡化和波長分散性的控制,并且能夠實現寬波帶化和寬視野角化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結構進行了多種研究后,首先著眼于構成復合雙折射介質的雙折射層的片數。而且,發(fā)現通過采用疊層有多個雙折射層的結構,與由一片雙折射層構成的結構相比,用于實現逆波長分散性的材料選擇的自由度變得更大,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波長分散性的控制,并能夠實現制造工藝的簡化和量產化。但是,發(fā)現根據疊層有多個雙折射層的結構,與由一片雙折射層構成的結構相比,視野角變窄。對其原因進行研究后發(fā)現這是因為在波長X(nm)的3個主折射率中,當以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為最大的主折射率為第一主折射率nia)時,在傾斜方向上,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彼此所成的角度從法線方向的設計值大幅偏離。因此,發(fā)現通過采用雙折射層的法線與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的結構,(1)在正面方向,因為能夠使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在表觀上一致,所以能夠抑制顯示品質的下降;(2)在傾斜方向,因為能夠降低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彼此所成的角度從法線方向的設計值偏離的量,所以能夠實現寬視野角化。此外,這種結構并不限定于疊層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雙折射層的結構,對于疊層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雙折射層與光學上為雙軸性的雙折射層的結構、疊層在光學上為雙軸性的雙折射層的結構、疊層在光學上為單軸性或雙軸性的雙折射層與取得被稱為所謂混合取向的取向狀態(tài)的雙折射層的結構等廣泛范圍的結構均能夠適用,因此發(fā)現就雙折射層的材料和延伸方法的選擇方案的自由度較高這點而言,也適合于量產化,并且能夠提高逆波長分散性的調整自由度等,于是想到能夠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完成本發(fā)明。艮l],本發(fā)明為具有疊層有多個雙折射層的結構的復合雙折射介質,上述復合雙折射介質在整體上其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并且在波長X(nm)的3個主折射率中,當以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為最大的主折射率為第一主折射率nia)時,雙折射層的法線與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以下,詳細敘述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疊層有多個雙折射層的結構。根據該結構,通過對各雙折射層的相位差Ra)及其波長分散性進行控制,能夠控制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及其波長分散性。因此,與由一片雙折射層構成的結構不同,不需要進行分子結構級別的取向雙折射的控制,能夠提高材料選擇的自由度,因此能夠容易地控制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及其波長分散性。并且,與由一片雙折射層構成的結構不同,作為構成各雙折射層的材料,因為能夠選擇適合于制造工序上的材料和廉價的材料,所以還能夠實現制造工藝的簡化和量產化。此外,雙折射層的相位差以下述數學式(1)定義。R(iU=[nla)—n2a)]xd(1)在數學式中,Ra)表示波長人(nm)的相位差。nla)表示在波長X(nm)的3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為最大的主折射率,在本說明書中,特別地將波長550nm的nl(入)也稱為"第一主折射率nl(550)"。而且,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雙折射層中,第一主折射率nl(550)相當于異常光折射率ne(550)。n2(人)表示在波長人(nm)的3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為第二大的主折射率,特別地將波長550nm的n2a)也稱為"第二主折射率n2(550)"。此外,剩下的主折射率為該絕對值最小的主折射率n3a)。特別地將波長550nm的n3a)也稱為"第三主折射率n3(550)"。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雙折射層中,第二主折射率n2(550)與第三主折射率n3(550)相同,均相當于尋常光折射率no(550)。而且,在本發(fā)明中,在滿足n2(550)=n3(550)的關系的情況下,適當地選擇任一方為第二主折射率n2(550),剩下的為第三主折射率n3(550)即可。d表示厚度。在本說明書中,所謂"雙折射層的3個主折射率"是指與介電主軸(介電常數張量的主軸、主介電軸、電主軸、光學彈性軸)一致的坐標系中的3個主折射率。介電常數s為以D^E(物質的構成方程式)使電場矢量E和電位移矢量D相關的一個物質的材料常數。在物質(介質)具有各向異性的情況下,介電常數s為二階張量,具有9個獨立成分。一般而言,各成分是復數,但是在如相位差膜那樣不被介質吸收為透明的情況下,各成分為實數。進一步,在不具有旋光性的情況下,根據介質中的能量守恒定律,介電常數張量必須為對稱張量(對角成分相等),由此,獨立成分從9個減少至6個。之后,通過適當地使正交坐標系旋轉,能夠使介電常數張量的對角成分為零,介電常數張量成為對角張量。這時,稱對角3成分為主介電常數,稱正交坐標系為介電主軸等。而且,因為在光頻率下,介電常數等于折射率的2次方,所以將取主介電常數(相對介電常數)的平方根為主折射率。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在整體上其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所謂"逆波長分散性",一般指在可見光波長區(qū)域(400nm^人^700nm)越為短波長相位差的絕對值越小,越為長波長相位差的絕對值越大的波長特性,在本說明書中,所謂"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是指滿足下述數學式(A)和(b)的至少一方。1>[N1(450)—N2(450)]/[Nl(550)—N2(550)](A)1<[N1(650)—N2(650)]/[Nl(550)—N2(550)](b)式中,Nla)和N2(X)分別表示與波長人(nm)的光的2個固有模式對應的折射率,其中,該光為在復合雙折射介質中在與各雙折射層的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ia)的任一主軸均不平行的任意方向傳播的光。但是,使nia)^N2a)。而且,此處所謂的固有模式是指固有偏光模式,是指即使振幅發(fā)生變化,也保持偏光狀態(tài)不變地在介質中傳播的偏光狀態(tài)。單一雙折射層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因為透明且不具有旋光性,所以通過解答作為記述在各向異性介質中的光傳播的基本方程式的菲涅耳(Fresnd)波面法線方程式,示出固有偏光模式為相互正交的2個直線偏光。進一步,還能夠示出與上述固有偏光模式對應的2個電位移矢量d與光的傳播方向分別相互地正交,在后面敘述的使用折射率橢圓體的雙折射性、固有偏光模式的振動方向的圖解就是基于這個事實。另一方面,疊層有多個雙折射層的雙折射介質等一般的各向異性介質一般具有直線雙折射性和旋光性這兩種性質,因此示出固有偏光模式為相互正交(橢圓的長軸正交,旋轉方向相反)的2個橢圓偏光。但是,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即使在上述一般的各向異性介質中,除了光在介電主軸的方向傳播的情況,旋光性的效果與直線雙折射性的效果相比非常小,因此固有偏光模式為橢圓率極小的橢圓偏光,即使與直線偏光的情況相同地對待固有偏光模式也沒有問題。在此情況下,認為橢圓的長軸方向為固有偏光模式的振動方向即可。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由于作為整體顯現逆波長分散性,即使在設計中心波長550nm以外的波長下也能夠顯現接近理想值的相位差,因此能夠實現寬波帶化。進一步,這時,作為構成各雙折射層的材料,在各自使用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大的材料的情況下,能夠提高寬波帶性。而且,為了更加可靠地實現寬波帶化,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優(yōu)選滿足式(A)和(B)雙方。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中,雙折射層的法線和對應于波長550nm的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在本說明書中,所謂"同一平面內",不僅包括為同一平面內的狀態(tài),還包括鑒于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能夠等同地視作為同一平面內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對應的主軸與各雙折射層的法線位于同一平面內,由此在正面方向,能夠在表觀上不交叉地將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重疊在一條上,因此能夠抑制正面方向的顯示品質的下降。例如,存在考慮正交尼科爾(crossedNicols)偏光板的視野角補償等,僅希望使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在傾斜方向上發(fā)揮偏光變換功能的情況,換言之,存在完全不希望在正面方向發(fā)揮偏光變換功能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使起偏器的吸收軸或透過軸與上述平面的法線方向一致,在正面方向在表觀上的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與起偏器的吸收軸或透過軸正交,因此能夠使得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在正面方向完全不發(fā)揮偏光變換功能。并且,通過使得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與各雙折射層的法線位于同一平面內,在傾斜方向能夠減少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彼此形成的角度從法線方向的設計值偏離的量,因此能夠實現寬視野角化。而且,這種結構并不限定于疊層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雙折射層的情況,在以下情況下也能夠廣泛地實現,并且在這些情況下也能夠獲得相同的作用效果疊層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雙折射層和在光學上為雙軸性的雙折射層的情況;疊層在光學上為雙軸性的雙折射層的情況;或疊層在光學上為單軸性或雙軸性的雙折射層與取得被稱為所謂混合取向的取向狀態(tài)的雙折射層的情況等。因此,由于雙折射層的材料和延伸方法的選擇方案的自由度較高,所以適宜量產化,并能夠提高逆波長分散性的調整自由度。而且,在本發(fā)明中,之所以使位于同一平面內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a)對應的主軸的基準波長X為550nm,是因為考慮了人的眼睛的靈敏度。在本發(fā)明中使用的多個雙折射層通常均為平板狀,因此各雙折射層的法線通常一致。此外,關于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以下進行說明。在雙折射層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相位差膜的情況下,由于第二主折射率n2(550)和第三主折射率n3(550)為尋常光折射率no(550),第一主折射率nl(550)為異常光折射率ne(550),所以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與光學軸一致。其中,光學軸是指在雙折射層中光的2個固有模式退縮(與2個固有模式對應的折射率一致)的方向。另一方面,在雙折射層在光學上不是單軸性的情況下,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不與光學軸一致。例如,在雙折射層為與介電主軸一致的xlx2x3座標系中的波長550nm的3個主折射率nxl(550)、nx2(550)和nx3(550)滿足nxl(550)>nx2(550)>nx3(550)的關系的這種在光學上為雙軸性的相位差膜的情況下,光學軸在xlx3面內并相對x2軸對稱的方向上為2條。與此相對,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根據nx2(550)為與nxl(550)和nx3(550)的哪一個接近的值而成為不同的方向。即,在nx2(550)為更接近nxl(550)的值的情況下,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與x3軸一致;在nx2(550)為更接近nx3(550)的值的情況下,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與xl軸一致。換言之,將雙軸性的雙折射層光學地近似為單軸性的雙折射層的情況下的光學軸相當于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例如,在nxl(550)〉nx2(550)》nx3(550)的情況下,看作nxl(550)—nx2(550)〉nx3(550)的單軸性的的情況下的作為光學軸的x3軸為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此外,在nxl(550)》nx2(550)>nx3(550)的情況下,看作nxl(550)>nx2(550)Nnx3(550)的單軸性的情況下的作為光學軸的xl軸為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只要具有上述多個雙折射層作為構成要素,則既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其他的構成要素,沒有特別限定。而且,在本說明書中,所謂"雙折射層"是指在具有光學的各向異性的介質中,滿足IR(550)1^20nm的關系,且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的朝向不變化的層。通過使?jié)M足IR(550)1^20nm的關系的全部雙折射層的法線與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能夠充分地獲得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而且,為了更有效地獲得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優(yōu)選在具有光學的各向異性的介質中,滿足IR(550)l^lOnm的關系且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不變化的全部的層的法線與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作為上述雙折射層,關于材料和其他的光學的性能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能夠使用由無機材料構成的薄板、延伸聚合物膜而成的材料、液晶性分子的取向固定的材料等中的任一種。作為構成上述雙折射層的材料的具體例,例如能夠列舉由聚碳酸酯樹脂構成的膜、由聚砜樹脂構成的膜、由聚醚砜樹脂構成的膜、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構成的膜、由聚乙烯樹脂構成的膜、由聚乙烯醇樹脂構成的膜、由降冰片烯(norbomene)樹脂構成的膜、由三醋酸纖維素(triacetylcellulose)樹脂構成的膜、由二醋酸纖維素樹脂構成的膜、由聚苯乙烯樹脂構成的膜、由聚乙烯萘(polyvinylnaphthalene)樹脂構成的膜、由聚乙烯聯苯(polyvinylbiphenyl)樹脂構成的膜、由聚乙烯基吡啶(polyvinylpyridine)樹脂構成的膜、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構成的膜、由聚甲基丙烯酸酯樹脂構成的膜、包含向列型液晶性分子的液晶化合物、包含盤狀液晶性分子的液晶化合物、包含聚酰胺的非液晶化合物、包含聚酰亞胺的非液晶化合物等。上述雙折射層的形成方法也沒有特別限定,在為膜的情況下,例如能夠使用溶劑流延(cast)法、溶融擠壓成形(extrusion)法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如共擠壓成形(co-extrusion)法那樣同時形成多個雙折射層的方法。并且,只要能夠發(fā)現所希望的相位差,則既可以是無延伸,也可以實施適當的延伸。延伸方法也沒有特別限定,除了輥間拉伸延伸法、輥間壓縮延伸法、拉幅機(tenter)橫向單軸延伸法、縱橫二軸延伸法以外,還能夠使用在熱收縮性膜的收縮力的作用下進行延伸的特殊延伸法等。并且,在液晶化合物的情況下也沒有特別地限定,例如,能夠使用在實施過適當的取向處理的基底膜上涂敷液晶化合物,進行取向固定的方法等。當然,只要能夠發(fā)現所希望的相位差,也可以是在基底膜上不進行特別的取向處理的方法、或在取向固定后從基底膜剝離并轉印加工至其它膜的方法等。在為液晶化合物的情況下,也可以是不固定取向的方法等。此外,在非液晶性化合物的情況下,也能夠使用與液晶化合物相同的形成方法。下面,對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優(yōu)選方式進行詳細的說明。上述多個雙折射層優(yōu)選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彼此所形成的角度e為25。以下。如果角度e超過25。,則從傾斜方向觀察時,角度e從法線方向的設計值偏離的量變大,存在不能夠充分地得到寬視野角化的效果的擔憂。g卩,通過使角度e為25°以下,能夠更可靠地獲得寬視野角化的效果。在本發(fā)明中,多個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角度e在該平面內被測定。并且,在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3層以上的雙折射層的情況下,角度e成為該角度為最大的組合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彼此所形成的角度。從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角度e為22.5。以下,更加優(yōu)選為15。以下。優(yōu)選上述多個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彼此平行。在本說明書中,所謂"平行",不僅包括平行的狀態(tài),還包括鑒于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能夠等同地視為平行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由此,無論從哪個方向觀察,因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與各雙折射層的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重疊,所以顯現與一片型的雙折射層(由一片雙折射層構成的結構)相同的視野角特性,能夠最可靠地獲得寬視野角化的效果。作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能夠列舉具有第一種雙折射層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方式,其中,該第一種雙折射層為以上述數學式(1)定義的波長550nm的相位差R(550)具有正值的雙折射層,該第二種雙折射層為R(550)具有負值的雙折射層。由此,與疊層有相位差R(550)的正負相同的雙折射層彼此的結構相比,能夠容易地進行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控制,因此能夠容易地實現相位差的逆波長分散性,并能夠提高逆波長分散性的調整自由度。以下,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第一種雙折射層",是指以上述數學式(1)定義的波長550nm的相位差R(550)具有正值的雙折射層,所謂"第二種雙折射層",是指相位差R(550)具有負值的雙折射層。在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多個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任一種或兩者的情況下,第一種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層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層的法線與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即可。此外,在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第一種雙折射層和第二種雙折射層各一層的情況下,任一個雙折射層均可以配置在入射面?zhèn)然虺錾涿鎮(zhèn)取T诒景l(fā)明中,在設置有第一種雙折射層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情況下,優(yōu)選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相互不同的方式。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相互不同"是指以下述數學式(C)和(D)所示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ot和卩的至少一方相互不同。a=R(450)/R(550)(C)(3=R(650)/R(550)(D)根據上述方式,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控制變得更容易,能夠更容易地實現作為寬波帶化的必須條件的相位差的逆波長分散性。從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a和卩兩者不同。并且,在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多個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任一種或兩者的情況下,第一種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層與第二種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oc和卩的至少一個不同即可,優(yōu)選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a和(3兩者均不同。此外,在設置有第一種雙折射層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情況下,優(yōu)選上述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各自的相位差顯現正波長分散性。由此,使用材料選擇的余地較大的正波長分散性的雙折射層,能夠制作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相位差顯現正波長分散性",是指(a)以上述數學式(C)表示的波長分散性a大于1且滿足IR(450)|>|R(550)l的關系的情況;或者(b)以上述數學式(D)表示的波長分散性(3小于1且滿足IR(650)|<|R(550)l的關系的情況,優(yōu)選為(c)滿足IR(450)|>|R(550)|>|R(650)l的關系的情況,更加優(yōu)選(d)在可見光波長區(qū)域(400nm^X蕓700nm),越為短波長相位差Ra)的絕對值越大,越為長波長相位差Ra)的絕對值越小的情況。此外,作為構成雙折射層的材料所例示的各材料,根據雙折射層的形成方法,均能夠應用于第一種雙折射層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任一種。例如,當對由聚碳酸酯樹脂構成的膜進行單軸延伸時,一般而言,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膜面內方向,成為R(550)>0的雙折射層。此外,當對由同一聚碳酸酯樹脂構成的膜進行縱橫二軸延伸時,能夠形成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膜法線方向,R(550)<0的雙折射層。進一步,通過對由聚碳酸酯樹脂構成的膜進行實質上向膜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特殊延伸,還能夠形成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膜法線方向,相位差R(550)>0的雙折射層。作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優(yōu)選方式,能夠列舉(1)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大于第二種雙折射層的方式,(2)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小于第二種雙折射層的方式。根據上述(1)的方式,適宜于使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發(fā)揮與第一種雙折射層相同的作用。此外,根據上述(2)的方式,適宜于使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發(fā)揮與第二種雙折射層相同的作用。從使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為逆波長分散性的觀點出發(fā),在上述(1)的情況下,優(yōu)選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小于第二種雙折射層的方式,在上述(2)的情況下,優(yōu)選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大于第二種雙折射層的方式。換言之,這些方式為滿足下述數學式(El)和(Fl)的至少一方的關系的方式,或滿足下述數學式(E2)和(F2)的至少一方的關系的方式。而且,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的大小以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a和/或p與1的差的絕對值為基準進行判定。/(al_a2)<0(El)/(卩1—卩2)>0(Fl)[Rl(550)+R2(550)]/(|1—alHli2|)<0(E2)[Rl(550)+R2(550)]/(|1—卩1|—11—卩2|)<0(F2)在式中,Rl(550)表示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R(550),在第一種雙折射層存在多個的情況下,表示其總合。R2(550)表示第二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R(550),在第二種雙折射層存在多個的情況下,表示其總合。od表示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ot,在第一種雙折射層存在多個的情況下,表示其平均值。(x2表示第二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oi,在第二種雙折射層存在多個的情況下,表示其平均值。Pl表示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3,在第一種雙折射層存在多個的情況下,表示其平均值。|32表示第二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P,在第二種雙折射層存在多個的情況下,表示其平均值。而且,在上述(1)的方式中,在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小于第二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的情況下,第一種雙折射層優(yōu)選為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并且,在上述(2)的方式中,在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大于第二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的情況下,第二種雙折射層優(yōu)選為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在顯現正波長分散性的膜中,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是以式(C)和(D)表示的波長分散性ot和卩均為1.00,即相位差R(入)與波長X(nm)無關,為一定的膜的一種。因此,通過使用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作為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小的雙折射層,能夠更容易地實現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的逆波長分散性。作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優(yōu)選方式,能夠列舉上述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個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既非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也非法線方向的方向的方式。由此,即使是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既非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也非法線方向的其它方向的雙折射層,也能夠用作構成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雙折射層。例如,將液晶性分子涂敷在進行過適當的取向處理的基底膜上,進行取向固定而得到的雙折射層,在雙折射層的厚度方向上不一樣地取向,多取得在其厚度方向上連續(xù)地使取向方向變化的被稱為所謂混合取向的取向狀態(tài)。這是因為基底膜原來具有的或者基底膜被賦予的取向限制力所能達到的距離有限,以及液晶分子一般在與空氣的界面具有使取向方向變化的性質等引起。在此情況下,由于與實質的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存在于既非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也非法線方向的其它方向,因此與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存在于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或法線方向的其它雙折射層,以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平行的方式進行疊層在實質上是不可能的。但是,能夠以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的相對關系進行疊層。而且,關于這種雙折射層的處理方法,在疊層2個以上的雙折射層的現有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11和15)中沒有任何記載或暗示。作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優(yōu)選的方式,能夠列舉上述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個包含液晶性分子的方式。由此,通過使用無機物的蒸鍍法、有機高分子取向膜的摩擦法、電場取向、磁場取向等各種取向限制方法,并組合使液晶分子的取向發(fā)現扭轉的手性(chiral)齊U、控制空氣界面的取向狀態(tài)的取向輔助劑等添加劑,能夠提高雙折射層的相位差和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的控制的自由度。并且,在使用液晶性分子形成雙折射層的情況下,以僅幾pm的厚度能夠得到幾百nm的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與代表性的延伸聚合物膜形成的雙折射層相比,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大l位數以上,因此能夠更容易地提高寬波帶性。并且,與延伸聚合物膜形成雙折射層的情況相比,能夠容易地形成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雙折射層的法線方向的雙折射層、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的雙折射層。在本說明書中,所謂"液晶性分子"是指,在棒狀或平板狀的分子中,在某溫度范圍和/或濃度范圍具有如液體那樣的流動性,同時伴隨分子有規(guī)則地取向的秩序。根據分子取向的空間的形狀,被分類為向列型液晶、膽甾相(cholesteric)液晶、近晶相(smectic)液晶等。而且,液晶性分子的取向既可以被固定,也可以不被固定。上述液晶性分子優(yōu)選在雙折射層的厚度方向連續(xù)地使取向方向變化。由此,能夠形成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既非雙折射層面內方向也非法線方向的方向的雙折射層。作為這種雙折射層,例如能夠列舉使液晶性聚合物在膜厚方向傾斜發(fā)生變化的混合向列取向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內部結構的視野角放大膜(商品名NH膜、新日本石油公司制(新日本石油社製))、在三醋酸纖維素(TAC)膜上使盤狀液晶向特定的方向取向而固定的視野角補償膜(商品名WV膜、新日本石油公司制(新日本石油社製))等固定液晶性分子的混合取向而形成的雙折射層。在此情況下,作為雙折射層整體,也有不能嚴格地定義介電主軸和主折射率的情況。但是,在假定構成雙折射層的液晶性分子相對基準面成某角度(一般也稱為"平均傾斜角")一樣地取向的基礎上,考慮定義的介電主軸和主折射率,只要它們滿足上述的規(guī)定的關系,則無損一般性,能夠作為構成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雙折射層的材料加以應用。而且,上述液晶性分子既可以在厚度方向扭轉的同時連續(xù)地使取向方向變化,也可以在厚度方向不扭轉地連續(xù)地使取向方向變化。上述液晶性分子優(yōu)選為盤狀液晶性分子。由盤狀液晶性分子構成的雙折射層通常相位差R(550)為負,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大。因此,由盤狀液晶性分子構成的雙折射層通常用作第二種雙折射層,由此通過與相位差R(550)具有正值的第一種雙折射層組合,能夠容易地實現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的逆波長分散性。上述液晶性分子優(yōu)選為向列型液晶性分子。由向列型液晶性分子構成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對應的主軸位于面內方向以外的方向(也稱為面外方向,包括法線方向),并且適宜于形成相位差R(550)具有正值的第一種雙折射層。上述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個優(yōu)選以下述數學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ri大于0。rj叫n2(550)—n3(550)|/|nl(550)—n2(550)|(2)式中,n3(550)表示波長550nm的3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最小的主折射率。已知很多雙折射層在光學上不是顯現單軸性的雙折射性,而是顯現雙軸性等的雙折射性。因此,根據這一點,顯現雙軸性等的雙折射性的雙折射層也能夠適合作為構成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雙折射層使用。而且,在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多個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任一種或兩者的情況下,從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制造的容易度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所有的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i大于O。并且,優(yōu)選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個的雙軸性參數r)大于0.07,在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多個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任一種或兩者的情況下,更加優(yōu)選所有的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i大于0.07。優(yōu)選上述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個的以上述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ri在l/2以下。由此,能夠使復合雙折射介質更加寬視野角化,并且即使疊層有在光學上為雙軸性的雙折射層的情況下,也能夠有效地抑制視野角的惡化。而且,在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多個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中的任一種或兩者的情況下,從更加有效地抑制視野角的惡化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所有的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為1/2以下。并且,從更加有效地抑制視野角的惡化的觀點出發(fā),更加優(yōu)選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T1為1/4以下。而且,因為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雙折射層滿足n2(550)=n3(550)的關系,所以雙軸性參數Ti為0。優(yōu)選上述第一種雙折射層的以上述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r)小于第二種雙折射層。由此,能夠將傾斜視角下的第一種雙折射層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固有偏光模式的振動方向偏離的量抑制得較小,因此即使在疊層有在光學上為雙軸性的雙折射層的情況下,也能夠有效地抑制視野角的惡化。而且,在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多個第一種雙折射層的情況下,第一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T]表示第一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i的平均值。第二種雙折射層也相同。進一步,第一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優(yōu)選為第二種雙折射層的1/2。由此,能夠將傾斜視角下的第一種雙折射層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固有偏光模式的振動方向偏離的量抑制得較小,因此能夠更有效地使復合雙折射介質寬視野角化。而且,在本說明書中,所謂"雙軸性參數ri為1/2",不僅包括雙軸性參數ri為1/2的狀態(tài),還包括鑒于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能夠等同地視為雙軸性參數ri為1/2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本發(fā)明還是包括上述復合雙折射介質和起偏器的偏光板。根據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能夠提供寬波帶且寬視野角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因此能夠提供寬波帶且寬視野角的偏光板。在本說明書中,所謂"起偏器"是指直線起偏器。上述偏光板既可以是直線偏光板,也可以是圓偏光板,還可以是橢圓偏光板。優(yōu)選上述復合雙折射介質的雙折射層在從正面方向觀察時,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與起偏器的透過軸和/或吸收軸正交。由此,雙折射層僅相對于來自傾斜方向的入射光實質上發(fā)揮作用,對于來自法線方向的入射光完全不發(fā)揮作用。即,由于這種偏光板能夠僅在傾斜方向上發(fā)揮偏光變換功能,所以能夠充分地獲得傾斜方向的寬波帶化的效果。而且,在本說明書中,所謂"正交",不僅包括正交的狀態(tài),還包括鑒于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能夠等同地視為正交的狀態(tài)的狀態(tài)。并且,在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多個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任一種或兩者的情況下,優(yōu)選全部雙折射層的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與起偏器的透過軸和/或吸收軸正交。本發(fā)明進一步還是具有上述偏光板和液晶面板的液晶顯示裝置(以下,也稱為"第一液晶顯示裝置")。本發(fā)明的第一液晶顯示裝置相當于構成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雙折射層中的至少一層為作為光調制元件的液晶面板的結構。由此,由于具有寬波帶且寬視野角的偏光板,所以能夠實現寬視野角且著色較少的高顯示品質的液晶顯示裝置。上述第一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并不特別限定,例如能夠列舉垂直取向(VA)模式、扭曲向列型(TN)模式、橫電場開關(IPS)模式、邊緣場開關模式(FFS)、水平取向的電場雙折射控制(ECB)模式等。而且,在液晶顯示裝置具有依次疊層有偏光板、液晶面板和偏光板的結構的情況下,從得到高對比度的觀點出發(fā),優(yōu)選兩片偏光板滿足正交尼科爾的關系。而且,本發(fā)明還是具有疊層有液晶面板和液晶面板以外的雙折射層的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其中,該液晶面板在相對的兩片基板間夾持液晶層并具有用于向液晶層施加電壓的至少一對電極,上述液晶顯示裝置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在整體上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且在使波長人(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為最大的主折射率為第一主折射率nia)時,液晶層和雙折射層的法線與對應于波長550nm的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以下,也稱為"第二液晶顯示裝置"。)。本發(fā)明的第二液晶顯示裝置相當于作為光調制元件的液晶面板(尤其是液晶層)本身兼作構成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雙折射層中的1層的結構。因此,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液晶顯示裝置,液晶層的法線、雙折射層的法線、液晶層的與波長550nm的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和雙折射層的與波長550nm的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由此能夠得到與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層介質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由于能夠減少雙折射層的數目,所以能夠實現薄型且低成本的液晶顯示裝置。進一步,由于液晶面板的液晶層為包含液晶性分子的雙折射層,并且通過向其施加電壓能夠使取向狀態(tài)變化,所以由于提高雙折射層的相位差和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的控制的自由度,能夠實現更高品質的液晶顯示裝置。第二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模式沒有特別限定,例如能夠列舉垂直取向(VA)模式、扭曲向列型(TN)模式、橫電場開關(IPS)模式、邊緣場開關模式(FFS)、水平取向的電場雙折射控制(ECB)模式等,其中,優(yōu)選扭曲向列型(TN)模式、橫電場開關(IPS)模式、邊緣場開關模式(FFS)、水平取向的電場雙折射控制(ECB)模式。本發(fā)明的第二液晶顯示裝置只要具有液晶面板和雙折射層作為構成要素,則既可以包括其它構成要素,也可以不包括其它構成要素,沒有特別限定。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液晶顯示裝置的優(yōu)選方式,能夠列舉以下方式(a)上述液晶層和雙折射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與第一主折射率n1(550)對應的主軸彼此所形成的角度e為25。以下的方式;(b)上述液晶層和雙折射層的以上述數學式(1)定義的波長550nm的相位差R(550)的正負不同的方式;(c)上述液晶層和雙折射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各自的相位差具有正波長分散性的方式;(d)上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大于雙折射層的方式;(e)上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小于雙折射層的方式;(f)上述雙折射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既非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也非法線方向的方向的方式;(g)上述雙折射層包含液晶性分子的方式;(h)上述雙折射層的以下述數學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T1大于0的方式;(i)上述雙折射層的以下述數學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r)為1/2以下的方式;(j)上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雙軸性參數n小于雙折射層的方式。Tj叫n2(550)—n3(550)|/|nl(550)—n2(550)|(2)式中,n3(550)表示波長550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最小的主折射率。其中,在上述(d)的方式中,更加優(yōu)選上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小于雙折射層。在上述(e)的方式中,更加優(yōu)選上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大于雙折射層,在這種方式中,進一步優(yōu)選雙折射層為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在上述(g)的方式中,更加優(yōu)選上述液晶性分子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為在雙折射層的厚度方向連續(xù)地使取向方向變化的方式,為盤狀液晶性分子的方式,為向列型液晶性分子的方式。在上述(j)的方式中,更加優(yōu)選上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雙軸性參數Ti為第二種雙折射層的1/2。這些方式的液晶層與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中的第一種雙折射層對應。即,因為本發(fā)明的第二液晶顯示裝置的優(yōu)選方式與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優(yōu)選方式對應,所以能夠得到與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優(yōu)選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根據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能夠提供一種相位差膜,其能夠發(fā)現對于寬的可見波長區(qū)域的光能夠賦予最佳相位差的波長特性、即逆波長分散性,并且為寬視野角,能夠以簡單的方法制造,并且具有優(yōu)良的逆波長分散性的調整自由度和量產性。圖1-1是表示第一種雙折射層(nX2>>nxl,nx3)的代表性折射率橢圓體的示意圖。圖1-2是表示第一種雙折射層(nx3〉Mixl,nx2)的代表性折射率橢圓體的示意圖。圖1-3是表示第一種雙折射層(nx3》nxl,nx2)的代表性折射率橢圓體的示意圖。圖l-4是表示第一種雙折射層(nX2>>nXl,mc3)的代表性折射率橢圓體的示意圖。圖2-1是表示第二種雙折射層(nx2《nxl,nx3)的代表性折射率橢圓體的示意圖。圖2-2是表示第二種雙折射層(nX3nXl,nx2)的代表性折射率橢圓體的示意圖。圖2-3是表示第二種雙折射層(nx3<<md,nx2)的代表性折射率橢圓體的示意圖。圖3-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3-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3-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3-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3-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3-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3-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3-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3-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4是表示不能得到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1是表示現有的第1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2是表示現有的第2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3是表示現有的第3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4是表示現有的第4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5是表示現有的第5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6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7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8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9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IO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1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2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3-1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1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3-2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3-3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6-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3-4圓偏光板的代表性結構的示意圖。圖7-1是表示現有的第1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2是表示現有的第2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3是表示現有的第3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4是表示現有的第4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5是表示現有的第5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6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7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8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9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0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1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2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3-1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1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3-2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3-3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7-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3-4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圖。圖8-1是表示實施例23的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的示意圖。圖8-2是表示比較例9的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的示意圖。圖9-l是表示實施例26的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的示意圖。圖9-2是表示比較例11的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的示意圖。符號的說明5a5z:起偏器1119、11alld、12a12c、13a13c、14a14c、8188、89a89d:第一種雙折射層11p14p、11aplldp、12ap12cp、13ap13cp、14ap14cp:第一種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2128、21a21d、22a22c、23a23c、9197、98a98d:第二種雙折射層21p23p、21ap21dp、22ap22cp、23ap23cp:第二種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30a30j:雙折射層的法線與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所處的平面35a、35b:VA模式液晶面板36a、36b:IPS模式液晶面板4157:復合雙折射介質6165:入/4板72、73、75:X/2板101112、113a113d:圓偏光板201、202: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301、302: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具體實施例方式〈關于第一種雙折射層和第二種雙折射層〉圖l-ll-4是表示第一種雙折射層的代表性折射率橢圓體的示意圖。圖2-l2-3是表示第二種雙折射層的代表性折射率橢圓體的示意圖。圖中,兩個箭頭表示與第一主折射率n(550)對應的主軸(以下,也稱為"P1軸")。并且,在口內表示雙折射層或在實驗室中固定的坐標系,O內表示與介電主軸一致的坐標系。其中,所謂折射率橢圓體是指使與介電主軸一致的坐標系中的三個主折射率的大小分別與三條主軸的長度對應的旋轉橢圓體。通過該折射率橢圓體的中心,與光的傳播方向垂直的平面的交線一般為橢圓,該橢圓的兩條主軸的方向與兩個固有模式的電位移矢量D的方向一致。進一步,主軸的長度賦予固有模式的折射率。例如,在圖1-1的第一種雙折射層11中,md與nx3以相等的方式被圖示,但并不限定于此。在nxl與mc3相等的情況下,雙折射層ll在光學上成為單軸性,Pl軸llp與光學軸完全一致。因為在本發(fā)明中定義的Pl軸表示一般將光學上為雙軸性的雙折射層近似地看作單軸性的雙折射層時的光學軸,所以是當然的結果。而且,圖l-2l-4的第一種雙折射層1214、和圖2-l2-3的第二種雙折射層2123也相同。即,關于雙折射層1214和2123,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情況下,Pl軸12p14p和21p23p與光學軸完全一致,在光學上為雙軸性的情況下,Pl軸12p14p和21p23p表示近似地看作單軸性的雙折射層時的光學軸。如圖1-1和1-4所示,雙折射層11和雙折射層14的Pl軸llp、14p均位于xy平面內(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Pl軸llp、14p的方位不同。方位是以與x軸所成的角度(方位角)定義的,在P1軸不位于xy平面內的情況下,例如以P1軸在xy平面內的射影與x軸所成的角度(方位角)定義。在本發(fā)明中,在疊層2個以上的雙折射層時,各雙折射層的P1軸的方位雖然重要,但只要圖示各雙折射層單體的代表例,則雙折射層11和雙折射層14相同。作為代表例,雙折射層13、21和23均以Pl軸13p、21p和23p的方位成為方位角90。的方式圖示。而且,如雙折射層12和22那樣,當Pl軸12p和22p位于z軸方向(雙折射層的法線方向)時,方位不定,但合適地解釋為具有適當的方位即可。圖1-1、1-4和2-1是P1軸位于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的例子。而且,在各雙折射層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情況下,圖1-1和1-4的第一種雙折射層11和14成為所謂的正型(positive)A板,圖2-1的第二種雙折射層21成為所謂的負型(negative)A板。圖1-2和2-2是Pl軸位于雙折射層的法線方向的例子。而且,在各雙折射層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情況下,圖1-2的第一種雙折射層12成為所謂的正型C板,圖2-2的第二種雙折射層22成為所謂的負型C板。圖1-3和2-3是Pl軸既不位于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也不位于法線方向而是位于其它方向的例子。其相當于將結晶板傾斜切出的結構。并且,例如視野角放大膜(商品名WV膜、富士寫真7^/V厶社制造)、視野角補償膜(商品名NH膜、新日本石油社制造)等使液晶混合取向的膜從宏觀上看也與其相當。而且,在此情況下,除了方位角以外,還指定與法線方向所成的角度(極角),由此指定P1軸的方向?!搓P于復合雙折射介質〉圖3-l3-9是表示具有疊層上述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結構的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代表例的示意圖。其中,這些圖選擇分別各包括一層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結構進行表示,疊層數和疊層順序等并沒有特別限定。圖3-l3-3為各雙折射層的P1軸位于包含各雙折射層的法線方向的同一平面內,且平行的方式疊層的例子。圖3-1為希望構成A板或具有與其類似的功能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情況下的疊層方法。在圖3-1的復合雙折射介質41中,第一種雙折射層lla的Pl軸llap、第二種雙折射層21a的Pl軸21ap、和各雙折射層lla、21a的法線方向位于同一平面30a內。并且,第一種雙折射層lla的Pl軸llap與第二種雙折射層21a的Pl軸21ap平行。圖3-2為希望構成C板或具有與其類似的功能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情況下的疊層方法。在圖3-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42中,第一種雙折射層12a的Pl軸12ap、第二種雙折射層22a的Pl軸22ap、和各雙折射層12a、22a的法線方向位于同一平面30b內。并且,第一種雙折射層12a的P1軸12ap與第二種雙折射層22a的Pl軸22ap平行。圖3-3為希望構成既非A板也非C板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情況下的疊層方法。在圖3-3的復合雙折射介質43中,第一種雙折射層13a的Pl軸13ap、第二種雙折射層23a的Pl軸23ap、和各雙折射層13a、23a的法線方向位于同一平面30c內。并且,第一種雙折射層13a的P1軸13ap與第二種雙折射層23a的Pl軸23ap平行。圖3-43-9為各雙折射層的Pl軸雖然不平行,但以位于包含法線方向的同一平面內的方式疊層的例子,為希望構成既非A板也非C板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情況下的疊層方法。在圖3-4的復合雙折射介質44中,第一種雙折射層lib的Pl軸llbp、第二種雙折射層22b的Pl軸22bp、和各雙折射層llb、22b的法線方向位于同一平面30d內。在圖3-5的復合雙折射介質45中,第一種雙折射層lie的Pl軸llcp、第二種雙折射層23b的PI軸23bp、和各雙折射層llc、23b的法線方向位于同一平面30e內。在圖3-6的復合雙折射介質46中,第一種雙折射層12b的PI軸12bp、第二種雙折射層21b的PI軸21bp、和各雙折射層12b、21b的法線方向位于同一平面30f內。在圖3-7的復合雙折射介質47中,第一種雙折射層12c的PI軸12cp、第二種雙折射層23c的PI軸23cp、和各雙折射層12c、23c的法線方向位于同一平面30g內。在圖3-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48中,第一種雙折射層13b的PI軸13bp、第二種雙折射層14a的PI軸14ap、和各雙折射層13b、14a的法線方向位于同一平面30h內。在圖3-9的復合雙折射介質49中,第一種雙折射層13c的PI軸13cp、第二種雙折射層22c的PI軸22cp、和各雙折射層13c、22c的法線方向位于同一平面30i內。圖4表示不能夠得到本發(fā)明的效果的例子。如果采用該復合雙折射介質50,則由于第一種雙折射層14b的PI軸14bp與第二種雙折射層21c的PI軸21cp不在包含各雙折射層14b、21c的法線方向的同一平面內,所以因為各雙折射層14b、21c的Pl軸14bp、21cp彼此形成的角度在傾斜方向的與法線方向的設計值的偏離變大,從而不能夠得到寬視野角。但是,如圖5所示,相對于第一種雙折射層14c和第二種雙折射層21d,在進一步疊層有一層第一種雙折射層lld的復合雙折射介質51中,如果使第一種雙折射層14c的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小到實質上不作為雙折射層發(fā)揮作用的例如小于20nm,則盡管不滿足所有的Pl軸14cp、21dp和lldp位于包含各雙折射層14c、21d和lld的法線方向的同一平面內的條件,但是由于第一種雙折射層lld的Pl軸lldp與第二種雙折射層21d的Pl軸21dp位于包含各雙折射層lld、21d的法線方向的同一平面30j內,所以能夠得到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即,在本發(fā)明中,應該滿足上述條件的雙折射層僅需滿足IR(550)1^20nm的關系?!搓P于圓偏光板〉以下,使用圓偏光板對本發(fā)明的內容進行說明。而且,在模擬中,使用市場出售的作為液晶模擬裝置的"LCDmaster(LCD77夕一(、>乂X:y夕社制造))"。并且,光學計算算法采用2x2瓊斯矩陣(JonesMatrix)法。1.現有的圓偏光板的結構首先,作為本發(fā)明的比較對象,對現有的各圓偏光板的光學特性進行說明。以上述專利文獻115為參考,構成下述5種圓偏光板。圖6-l6-5分別表示各圓偏光板的結構。其中,在圖中,直線起偏器內的兩個箭頭表示吸收軸,入/4板和板內的兩個箭頭表示光學軸。虛線表示方位角0。的方位。(1)沒有被寬波帶化的一片型如圖6-1所示,此類型的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1圓偏光板"。)101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吸收軸的方位0°)5a和X/4板(滯相軸(=光學軸)的方位45°)61的結構。其中,第1圓偏光板101不包括三醋酸纖維素(triacetylcellulose)(TAC)等的保護膜,直線起偏器5a假定為在整個可見波長區(qū)域中偏光度100%的理想的偏光元件。以下的圓偏光板也相同。入/4板61假定為將由聚碳酸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使由下述數學式(C2)和(D2)定義的a和卩分別為c^1.08,(3=0.96。a=(波長450nm的相位差)/(波長550nm的相位差)(C2)(3=(波長650nm的相位差)/(波長550nm的相位差)(D2)(2)兩片正交疊層型如圖6-2所示,該類型的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2圓偏光板"。)102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吸收軸的方位0。)5b、X/2板(滯相軸(=光學軸)的方位45°)72、和人/4板(滯相軸(=光學軸)的方位-45°)62的結構。V2板72假定為將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且cfI.OO,卩=1.00。入/4板62假定為將由聚碳酸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且01=1.08,p=0.96。(3)兩片交叉疊層型如圖6-3所示,該類型的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3圓偏光板"。)103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吸收軸的方位-30°)5c、板(滯相軸(=光學軸)的方位-15°)73、和人/4板(滯相軸(=光學軸)的方位45°)63的結構。V2板73、V4板63均假定為將由聚碳酸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且of1.08,卩=0.96。(4)一片型如圖6-4所示,該類型的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4圓偏光板"。)104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吸收軸的方位0。)5d、和人/4板(滯相軸(=光學軸)的方位45°)64的結構。V4板64假定為將顯現逆波長分散性的膜單軸延伸而成,參考專利文獻11的實施例1,使a=0.75,(3=1.10。(5)沒有被寬波帶化的兩片平行疊層型如圖6-5所示,該類型的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5圓偏光板"。)105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吸收軸的方位0。)5e、人/2板(An>0,光學軸的方位45。,滯相軸的方位45。)75、和人/4板(An<0,光學軸的方位45°,滯相軸的方位-45°)65的結構。參考專利文獻15的實施例1,板75假定為將由聚碳酸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且(x=1.08,卩=0.96。X/4板65假定為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且a=1.05,卩=0.98。而且,當對疊層體的波長分散性進行計算時,因為v二R(450)/R(650)=1.18,所以采用該疊層體作為相位差膜的第5圓偏光板105沒有被寬波帶化。2.偏光狀態(tài)的計算關于第1第5圓偏光板,在可見波長區(qū)域的各波長下計算出射光的斯托克斯參數So、S,、S2和S3,對出射光的偏光狀態(tài)進行了調查。其目的中,因為對出射光的強度沒有興趣,僅對偏光狀態(tài)有興趣,所以僅著眼于斯托克斯參數S3,計算出以下述數學式(G)標準化后的斯托克斯參數S3。因此,能夠知道斯托克斯參數S3的絕對值越接近1,出射光越被變換為理想的圓偏光。并且,S產O表示直線偏光。S『S卩+S22+S32(G)圖7-l7-5是分別表示第1第5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計算結果的圖。圖中的粗實線、細實線和虛線分別表示圓偏光板的法線方向、方位角22.5°極角60。的傾斜方向、和方位角45°極角60°的傾斜方向的斯托克斯參數S3。而且,在這些圖中,在寬的波長區(qū)域中S3的絕對值接近1表示圓偏光板為寬波帶。而且,實線、細實線和虛線的3條的重合度大表示圓偏光板為寬視野角。如圖7-1所示,在沒有被寬波帶化的第1圓偏光板中,在作為設計中心波長的波長550nm下S尸l,能夠得到理想的圓偏光。但是,在其它的波長下,由于相位差從V4偏離,所以S"j、于l。如圖7-27-4所示,在被寬波帶化的第2第4圓偏光板中,在法線方向在寬的波長區(qū)域S3N1,能夠得到理想的圓偏光,但在傾斜方向卻不一定這樣。特別是在第二和第3圓偏光板中,S3的波長分散和波長分散的視角依存較大,&從1背離較大。這樣,疊層2個以上的雙折射層而成的第二和第3圓偏光板的視野角較窄的理由,簡單而言可以列舉以下2個(1)各雙折射層的表觀上的相位差在傾斜方向上從法線方向的設計值偏離;以及,(2)各雙折射層和起偏器的光學軸與其它的雙折射層和起偏器的光學軸所形成的角度在傾斜方向上從法線方向的設計值偏離。該問題本質上是正交尼科爾起偏器的視野角較窄的問題,即,正交尼科爾起偏器在法線方向上由于2片起偏器的偏光軸(吸收軸)正交所以不會漏光,但是在傾斜方向上,由于偏光軸在表觀上不正交,所以與發(fā)生漏光的問題非常相似。因此,由于構成圓偏光板的雙折射層的數目增加,所以光學軸的數目越增加,該問題表現得越明顯。另一方面,如圖7-4所示,一片型的第4圓偏光板在傾斜方向S3雖然稍小于1,但基本不存在對S3的波長分散的視角依存,可知其為寬視野角并且為寬波帶。在傾斜方向&小于1的理由是(1)人/4板和起偏器的各自的光學軸所形成的角度在傾斜方向從設計值45。偏離;以及,(2)V4板的表觀上的相位差從設計值A74偏離。但是,無論是哪一個,偏離(量)與波長無關,基本上為一定,S3的波長分散即使在傾斜方向也不變化。如圖7-5所示,兩片平行疊層型的第5圓偏光板由于沒有被寬波帶化,所以S3的波長分散性較大。但是,觀察設計中心波長550nm下的S3,雖然為兩片疊層型,但是在傾斜方向上也實現與一片型的第一和第4圓偏光板相同的S3。并且,S3的波長分散的視野角依存也較小。在兩片平行疊層型的第5圓偏光板中,兩片延伸膜的滯相軸(或進相軸)不僅相互正交,而且各雙折射層的光學軸相互平行地疊層,這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第5圓偏光板的視野角特性與以下結構明顯不同將僅在光學上具有正的單軸性的兩片延伸膜以其滯相軸(或進相軸)相互正交的方式疊層的結構;和將在光學上具有負的單軸性的兩片延伸膜以其滯相軸(或進相軸)相互正交的方式疊層的結構。關于該理由能夠簡單地進行說明如下。關于光在傾斜方向傳播時的雙折射層的光學特性,在使用折射率橢圓體和/或龐加萊球(Poincaresphere)進行說明的情況下,應作為基準的軸不是滯相軸或進相軸,而是光學軸。在以疊層的各雙折射層的光學軸在包含各雙折射層的法線方向的同一平面內平行的方式疊層的情況下,它們的光學軸不論從哪個傾斜方向均維持平行關系。即,在此情況下,由于不存在兩個光學軸形成的角度從設計值偏離的情況,所以視野角較寬。3.本發(fā)明的圓偏光板的結構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們根據第1第5圓偏光板的計算結果及其考察,發(fā)現以下2點。即,為了實現寬波帶的相位差膜,疊層多個雙折射層有效;以及,為了實現寬視野角的相位差膜,不疊層地作成一片相位差膜,或在疊層多個的情況下以單軸性的相位差膜的光學軸相互平行的方式疊層,這樣有效。進一步,以這些知識為參考進行專心研究后發(fā)現通過將2個以上的雙折射層以針對波長分散性、相位差和介電主軸滿足規(guī)定的相對關系的方式進行疊層,能夠提供寬波帶且寬視野角的相位差膜(復合雙折射介質)。以下,為了展示本發(fā)明的設計方針的有效性,據此設計復合雙折射介質,使用它構成下述的ll種圓偏光板。各圓偏光板的結構分別表示在圖6-66-16中。圖中,直線起偏器內的兩個箭頭表示吸收軸。雙折射層內的兩個箭頭表示P1軸。而且,圖6-136-16中的雙折射層內的兩個箭頭表示不在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上,傾斜(極角小于90。)的情況。虛線表示方位角0。的方位。(1)本發(fā)明的圓偏光板1如圖6-6所示,該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6圓偏光板"。)106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5f、第一種雙折射層81和第二種雙折射層91的結構。下述表1表示各雙折射層的光學特性。第一種雙折射層81假定為將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第二種雙折射層91假定為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9</column></row><table>(2)本發(fā)明的圓偏光板2如圖6-7所示,該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7圓偏光板"。)107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5g、第一種雙折射層82和第二種雙折射層92的結構。下述表2表示各雙折射層的光學特性。第一種雙折射層82假定為將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第二種雙折射層92假定為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第7圓偏光板除了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較大以外,與第6圓偏光板的結構相同。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39</column></row><table>(3)本發(fā)明的圓偏光板3如圖6-8所示,該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8圓偏光板"。)108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5h、第一種雙折射層83、第二種雙折射層93和第一種雙折射層84的結構。下述表3表示各雙折射層的光學特性。第一種雙折射層83和84假定為均將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第二種雙折射層93假定為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0</column></row><table>(5)本發(fā)明的圓偏光板5如圖6-10所示,該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10圓偏光板"。)110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5j、第一種雙折射層86和第二種雙折射層95的結構。下述表5表示各雙折射層的光學特性。第一種雙折射層86假定為將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橫向單軸延伸而成。第二種雙折射層95假定為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構成的膜橫向單軸延伸而成。第10圓偏光板除了各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i為0.5以外,與第9圓偏光板的結構相同。<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1</column></row><table>(6)本發(fā)明的圓偏光板6如圖6-11所示,該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11圓偏光板"。)111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5k、第一種雙折射層87和第二種雙折射層96的結構。下述表6表示各雙折射層的光學特性。第一種雙折射層87假定為將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橫向單軸延伸而成。第二種雙折射層96假定為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構成的膜橫向單軸延伸而成。第11圓偏光板除了第一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l與第二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i2不同,r|lAi2=l/2以外,與第10圓偏光板的結構相同。[表6]<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1</column></row><table>(7)本發(fā)明的圓偏光板7如圖6-12所示,該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12圓偏光板"。)112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5m、第一種雙折射層88和第二種雙折射層97的結構。下述表7表示各雙折射層的光學特性。第一種雙折射層88假定為將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橫向單軸延伸而成。第二種雙折射層97假定為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構成的膜橫向單軸延伸而成。第12圓偏光板除了第一種和第二種的雙軸性參數T!l禾卩"2較大以外,與第11圓偏光板的結構相同。結構吸收軸Pl軸方向相位差波長分散性雙軸性方位角(。)方位角(0)極角(。)R(550)(nm)a(3直線起偏器0-第一種雙折射層-45902751.001.000.5第二種雙折射層-137.51.050.981(8-1)本發(fā)明的圓偏光板8-l如圖6-13所示,該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13-1圓偏光板"。)113a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5n、第一種雙折射層89a和第二種雙折射層98a的結構。下述表8表示各雙折射層的光學特性。第一種雙折射層89a假定為將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第二種雙折射層98a假定為使盤狀液晶性分子混合取向而成。在第13-1圓偏光板中,第二種雙折射層98a的Pl軸的極角為75。,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8%和98a的Pl軸彼此所形成的角度為15°。表8]結構吸收軸Pl軸方向相位差波長分散性雙軸性方位角(。)方位角(。)極角(。)R(550)a直線起偏器0-第一種雙折射層-45902751.001.000第二種雙折射層75-1451.080.96(8-2)本發(fā)明的圓偏光板8-2如圖6-14所示,該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13-2圓偏光板"。)113b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5p、第一種雙折射層8%和第二種雙折射層98b的結構。下述表9表示各雙折射層的光學特性。第一種雙折射層89b假定為將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第二種雙折射層98b假定為使盤狀液晶性分子混合取向而成。在第13-2圓偏光板中,第二種雙折射層98b的Pl軸的極角為70。,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8%和98b的Pl軸彼此所形成的角度為2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3</column></row><table>(8-4)本發(fā)明的圓偏光板8-4如圖6-16所示,該圓偏光板(以下也稱為"第13-4圓偏光板"。)113d具有疊層有直線起偏器5r、第一種雙折射層89d和第二種雙折射層98d的結構。下述表ll表示各雙折射層的光學特性。第一種雙折射層89d假定為將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單軸延伸而成。第二種雙折射層98d假定為使盤狀液晶性分子混合取向而成。在第13-4圓偏光板中,第二種雙折射層98d的Pl軸的極角為65°,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89d和98d的PI軸彼此所形成的角度為25°。結構吸收軸PI軸方向相位差波長分散性雙軸性方位角(。)方位角(。)極角(。)R(550)(nm)aP直線起偏器0-第一種雙折射層-45902751.001.000第二種雙折射層65-1651.080.964.偏光狀態(tài)的測定圖7-67-16分別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6第12圓偏光板和第13-1第13-4圓偏光板的斯托克斯參數S3的計算結果。圖中的粗實線、細實線和虛線分別表示圓偏光板的法線方向、方位角22.5°極角60°的傾斜方向、和方位角45°極角60。的傾斜方向的斯托克斯參數S3。如圖7-6所示,在本發(fā)明的第6圓偏光板中,在法線方向和傾斜方向上,均能在寬的波長區(qū)域得到S3—1,與兩片正交疊層型的第2圓偏光板和兩片交叉疊層型的第3圓偏光板相比,視野角更寬。此外,如圖7-7所示,在各雙折射層的相位差比第6圓偏光板更大的本發(fā)明的第7圓偏光板中,在更寬的波長區(qū)域能得到S3H1。進一步,如圖7-8所示,在各雙折射層的相位差比較大的第8圓偏光板中,雖然是3層疊層型,但與兩片疊層型的第7圓偏光板相同,在寬波長區(qū)域能得到S3—1,為寬波帶并且為寬視野角。進一步,如圖7-9所示,在代替單軸性的雙折射層而使用雙軸性的雙折射層的本發(fā)明的第9圓偏光板中,與兩片正交疊層型的第2圓偏光板和兩片交叉疊層型的第3圓偏光板相比,視野角也更寬,展現本發(fā)明的設計方針的有效性。而且,如圖7-10所示,在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表示雙軸性的程度的雙軸性參數il均大于第9圓偏光板的第10圓偏光板中,與第2圓偏光板和第3圓偏光板相比,視野角雖然寬,但是與使用單軸性的雙折射層的第6圓偏光板相比,確認到視野角的劣化。根據這些結果,為了使得比第二和第3圓偏光板更寬視野角,優(yōu)選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T1為0.5以下,更優(yōu)選為0.25以下。而且,如圖7-11和7-12所示,在將第一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i調整為第二種雙折射層的一半的第11和第12圓偏光板中,維持與平行地疊層有兩片單軸性雙折射層的第6圓偏光板相同的視野角。艮口,即使在雙軸性參數ri超過0.5的情況下,通過將第一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i設定得比第二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T!小,也能夠實現寬視野角化。因此,第一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l優(yōu)選為第二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ri2的1/2倍。此外,在第二種雙折射層的P1軸位于既非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也非法線方向的其它方向的情況下,難以以在面內方向具有P1軸的第一種雙折射層與第二種雙折射層的P1軸平行的方式疊層。但是,通過如本發(fā)明的第13-1圓偏光板那樣,將第一種雙折射層的Pl軸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Pl軸配置在包含各雙折射層的法線的同一平面內,如圖7-13所示,能夠得到比兩片正交疊層型的第2圓偏光板和兩片交叉型的第3圓偏光板更寬的視野角。而且,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P1軸彼此所形成的角度為22.5。以下的本發(fā)明的第13-2和第13-3圓偏光板,也由于在可見波長區(qū)域不存在S3小于0.5,所以可是說是優(yōu)于現有的兩片疊層型。另一方面,在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P1軸彼此所形成的角度為25。的本發(fā)明的第13-4圓偏光板中,由于存在S3小于0.5的波長,所以不能夠說確實優(yōu)于現有的兩片疊層型。但是,從光量(漏光)的視野角這個角度考慮能夠說明以下情況。僅著眼于既為設計中心波長,也為人的能見度峰值的波長550nm的計算結果并進行比較,如下述表12所示。<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5</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6</column></row><table>如表12所示,即使第13-4圓偏光板,S3的最低值(0.87)也維持得比兩片疊層型的S3的最低值(0.84)高。因此,例如在制作第13-4圓偏光板,并將其放置在反射鏡上的情況下,著色問題除外,僅著眼于波長550nm的光量的反射防止效果的視野角比現有的兩片疊層型的第3圓偏光板更寬。當然,在法線方向第13-4圓偏光板也與兩片疊層型的第3圓偏光板同樣地被寬波帶化,如果綜合地進行評價,即使是將Pl軸形成的角度擴大到25°的第13-4圓偏光板,也能夠說比現有的兩片疊層型的第3圓偏光板更優(yōu)良一些。而且,就著色而言,雖然沒有當然比有好,但是一般沒有著色不會優(yōu)先于光量的優(yōu)化??偠灾谝环N雙折射層的Pl軸與第二種雙折射層的Pl軸形成的角度的上限優(yōu)選為25°。更優(yōu)選的上限為22.5。,進一步優(yōu)選的上限為15°。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設計方針的有效性得到證明。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通過與起偏器組合,能夠構成偏光板(以下,也稱為"帶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偏光板"。)。這樣構成的帶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偏光板特別是在所有的雙折射層的Pl軸與起偏器的透過軸或吸收軸正交的情況下,能夠發(fā)揮本發(fā)明的作用效果。原因在于在雙折射層的P1軸與起偏器的透過軸或吸收軸正交的情況下,雙折射層僅對來自傾斜方向的入射光實質上發(fā)揮作用,對于來自法線方向的入射光完全不發(fā)揮作用。相反,在這種情況下,帶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偏光板能夠期待對來自傾斜方向的入射光進行偏光變換的功能,如果采用只能夠在正面方向得到足夠的寬波帶化的效果的現有的寬波帶相位差膜,則不能夠得到必要的寬波帶化的效果。此外,通過將本發(fā)明的帶復合雙折射介質的偏光板用于液晶顯示裝置,能夠提供寬視野角且著色較少的高顯示品位的液晶顯示裝置。進一步,也可以是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的光調制元件的液晶面板本身兼作構成復合雙折射介質的雙折射層中的一層的結構。通過采用這種結構,減少雙折射層的數量,能夠實現薄型且低成本的液晶顯示裝置。并且,如上所述,由于雙折射層的相位差和Pl軸的控制的自由度提高,所以能夠實現更高品位的液晶顯示裝置。(實施例)以下,列舉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更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這些實施例。1.實施例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比較例1的相位差膜、和比較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結構關于實施例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比較例1的相位差膜、和比較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在表13中表示各雙折射層的種類、材料、相位差R(550)、波長分散性a和P、雙軸性參數ri、和P1軸的方向。[表1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7</column></row><table>45°(實施例1)將降冰片烯樹脂(NB)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和聚苯乙烯樹脂(PS)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進行疊層,形成實施例1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實施例2)將降冰片烯樹脂膜橫向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和聚苯乙烯樹脂膜橫向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進行疊層,形成實施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實施例3)將降冰片烯樹脂膜二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和聚苯乙烯樹脂膜橫向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進行疊層,形成實施例3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實施例4)首先,在降冰片烯樹脂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上涂敷垂直取向膜。接著,與降冰片烯樹脂膜的延伸方向平行地進行垂直取向膜的摩擦處理。接著,使用刮條涂布機(barcoater),在垂直取向膜上涂敷添加有微量在空氣界面的垂直取向輔助劑的包含盤狀液晶性分子(DLC)的涂敷液。之后,對垂直取向膜上的涂敷液進行干燥和加熱,進一步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將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疊層體作為實施例4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中,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盤狀液晶性分子的垂直取向"是指圓盤狀分子的圓盤面在基板上垂直排列的取向狀態(tài)。(實施例5)首先,在降冰片烯樹脂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上涂敷垂直取向膜。接著,與降冰片烯樹脂膜的延伸方向平行地進行垂直取向膜的摩擦處理。接著,使用刮條涂布機,在垂直取向膜上涂敷包含盤狀液晶性分子的涂敷液。之后,對垂直取向膜上的涂敷液進行干燥和加熱,進一步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將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疊層體作為實施例5的復合雙折射介質。而且,本實施例中的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進行在雙折射層的厚度方向連續(xù)地使取向方向變化的所謂混合取向。因此,將混合取向的雙折射層整體假定為與在光學上顯現雙軸性的雙折射介質相對于雙折射層的面成某角度地相同取向的雙折射層在實質上相等,在此基礎上,參照從傾斜方向的相位差測定結果,通過計算決定介電主軸、主折射率和P1軸。(實施例6)首先,在由未延伸的降冰片烯樹脂膜構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上涂敷水平取向膜。接著,在一個方向上進行水平取向膜的摩擦處理后,使用刮條涂布機,在水平取向膜上涂敷包含向列型液晶性分子(NLC)的涂敷液。之后,對水平取向膜上的涂敷液進行干燥和加熱,進一步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二雙折射層(第--種雙折射層)。此外,相對于第一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在與形成有第二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的一側相反的一側涂敷垂直取向膜。接著,在與上述水平取向膜的摩擦方向平行的方向上進行垂直取向膜的摩擦處理,之后,使用刮條涂布機,在垂直取向膜上涂敷添加有微量在空氣界面的垂直取向輔助劑的包含盤狀液晶性分子的涂敷液。之后,對垂直取向膜上的涂敷液進行干燥和加熱,進一步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三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將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疊層體作為實施例6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實施例7)利用與實施例6相同的方法,在第一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上隔著水平取向膜疊層第二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另一方面,與實施例6不同,第三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形成在玻璃板上。之后,從玻璃板僅剝離第三雙折射層,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轉印疊層在第二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上。將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疊層體作為實施例7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實施例8)將聚碳酸酯樹脂(PC)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PMMA)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進行疊層,形成實施例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比較例1)將聚碳酸酯樹脂膜單軸延伸,作為比較例1的相位差膜。(比較例2)將通過將降冰片烯樹脂膜單軸延伸而得到的A72板(滯相軸的方位-15°)和X/4板(滯相軸的方位45。)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進行疊層,作為比較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2.實施例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比較例1的相位差膜、和比較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波長分散性的評價試驗從復合雙折射介質或相位差膜的法線方向、方位角22.5°極角60°的傾斜方向和方位角45°極角60。的傾斜方向這三個方向,測定實施例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比較例1的相位差膜和比較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波長分散性(x,和P,,計算出三方向的波長分散性(x,和(3'的平均值。其中,在測定中使用分光偏振光橢圓率測量儀(商品名M-220,日本分光社制造)。而且,波長分散性a'和P'的定義由下述數學式(H)和(I)定義。a,二[Nl(450)—N2(450)]/[Nl(550)—N2(550)](H)卩,二[N1(650)—N2(650)]/[Nl(550)—N2(550)](I)式中,nia)和N2a)表示與從規(guī)定的測定方向入射的波長人(nm)的光在復合雙折射介質或相位差膜中傳播的情況下的2個固有模式對應的折射率。但是,使N1("2N2(入)。而且,關于比較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因為在后述的反射光量的評價中確認出視野角較窄,所以沒有測定作為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在表13中表示波長分散性的評價試驗的結果。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確認為寬視野角和寬波帶。另一方面,比較例1的相位差膜不顯現逆波長分散性,比較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在法線方向以外,波長分散性和偏光變換功能從設計值大幅偏離。3.實施例916以及比較例3和4的圓偏光板的結構(實施例9)通過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實施例1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吸收軸的方位45。的起偏器,由此制作實施例9的圓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三醋酸纖維素(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實施例10)通過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實施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吸收軸的方位45。的起偏器,由此制作實施例IO的圓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實施例11)通過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實施例3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吸收軸的方位45°的起偏器,由此制作實施例11的圓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實施例12)通過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實施例4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吸收軸的方位45。的起偏器,由此制作實施例12的圓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通過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實施例5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吸收軸的方位45。的起偏器,由此制作實施例13的圓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實施例14)通過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實施例6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吸收軸的方位45。的起偏器,由此制作實施例14的圓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實施例15)通過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實施例7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吸收軸的方位45。的起偏器,由此制作實施例15的圓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實施例16)通過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實施例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吸收軸的方位45。的起偏器,由此制作實施例16的圓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比較例3)通過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比較例1的相位差膜和吸收軸的方位45。的起偏器,由此制作實施例16的圓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比較例4)通過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比較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吸收軸的方位45°的起偏器,由此制作實施例16的圓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4.實施例916和比較例3和4的圓偏光板的目測評價試驗將實施例916和比較例3和4的圓偏光板分別放置在鋁蒸鍍反射鏡上,調查反射光的狀態(tài)。如果在所有視角方向上反射光量較小且沒有著色就評價為O,如果有著色就評價為X。在表14中表示評價試驗的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2</column></row><table>本發(fā)明的916圓偏光板被確認為寬視野角且寬波帶。另一方面,比較例3和4的圓偏光板,由于比較例1的相位差膜不顯現逆波長分散性,比較例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在法線方向以外其波長分散和偏光變換功能從設計值大幅偏離,所以作為圓偏光板的性能不充分。3.實施例17和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以及比較例5和6的相位差膜的結構關于實施例17和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以及比較例5和6的相位差膜,在表15中表示雙折射層的種類、材料、相位差R(550)、波長分散性a和p、雙軸性參數ri、和P1軸的方向。<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3</column></row><table>(實施例17)將降冰片烯樹脂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進行疊層,形成實施例17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實施例18)將聚碳酸酯樹脂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和降冰片烯樹脂膜在膜的厚度方向上特殊延伸而成的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進行疊層,形成實施例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比較例5)將聚碳酸酯樹脂膜單軸延伸,形成比較例5的相位差膜。(比較例6)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膜單軸延伸,形成比較例6的相位差膜。4.實施例17和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以及比較例5和6的相位差膜的波長分散性的評價試驗從復合雙折射介質或相位差膜的法線方向、方位角22.5°極角60°的傾斜方向、和方位角45°極角60。的傾斜方向這三個方向,測定實施例17和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以及比較例5和6的相位差膜的波長分散性(x,和(3',計算出三方向的波長分散性cx,和(3,的平均值。其中,在測定中使用分光偏振光橢圓率測量儀(商品名M-220,日本分光社制造)。在表15中表示評價試驗的結果。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7和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確認為寬視野角且寬波帶。另一方面,比較例5和6的相位差膜沒有顯現逆波長分散性。5.實施例19和比較例7的正交尼科爾偏光板的結構(實施例19)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依次疊層吸收軸的方位0°的起偏器、實施例17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實施例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吸收軸的方位90。的起偏器,制作實施例19的正交尼科爾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三醋酸纖維素(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比較例7)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依次疊層吸收軸的方位0°的起偏器、比較例5的相位差膜、比較例6的相位差膜、和吸收軸的方位90。的起偏器,制作比較例7的正交尼科爾偏光板。其中,起偏器使用不包括由TAC等構成的保護膜的結構。6.實施例19和比較例7的正交尼科爾偏光板的目測評價試驗將實施例19和比較例7的正交尼科爾偏光板分別放置在白色光源上,調査其透過光的光量和著色。如果在所有視角方向上光量(或著色)較小就評價為O,如果不是這樣則評價為X。在表16中表示評價試驗的結果。例2片起偏器各吸收軸方位復合雙折射介質或相位差膜目測評價光量著色實施例190。,90°實施例17,18〇〇比較例70。,90。比較例5,6〇X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7和1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為寬視野角且寬波帶,并且使用它們的實施例19的正交尼科爾偏光板也被確認為寬視野角且寬波帶。另一方面,使用比較例5和6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比較例7的正交尼科爾偏光板雖然為寬視野角,但著色較大。7.實施例2022和比較例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結構關于實施例2022和比較例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在表15中表示各雙折射層的種類、材料、相位差R(550)、波長分散性(x和p、雙軸性參數ri、和P1軸的方向。<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5</column></row><table>(實施例20)首先,在將降冰片烯樹脂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上涂敷垂直取向膜。接著,與降冰片烯樹脂的延伸方向平行地進行垂直取向膜的摩擦處理。接著,使用刮條涂布機,在垂直取向膜上涂敷添加有微量在空氣界面的垂直取向輔助劑的包含盤狀液晶性分子的涂敷液。之后,對垂直取向膜上的涂敷液進行干燥和加熱,進一步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將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疊層體作為實施例2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實施例21)首先,在玻璃板上涂敷水平取向膜,進行摩擦處理。接著,使用刮條涂布機,在水平取向膜上涂敷添加有微量在空氣界面的水平取向輔助劑的包含盤狀液晶性分子的涂敷液。接著,對水平取向膜上的涂敷液進行干燥和加熱,進一步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由此形成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之后,僅將該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從玻璃板剝離,并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在封入有向列型液晶的VA模式液晶面板(NLCP)之上。這樣,形成實施例21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中,在本說明書中,所謂"盤狀液晶性分子的水平取向"是指,圓盤狀分子的圓盤面在基板上水平排列的取向狀態(tài)。(實施例22)在實施例2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一側直接形成與實施例21相同的第二種雙折射層之后,進一步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封入有向列型液晶的VA模式液晶面板,形成實施例2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比較例8)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依次疊層降冰片烯樹脂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降冰片烯樹脂膜二軸延伸而成的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封入有向列型液晶的VA模式液晶面板,形成比較例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8.實施例2022和比較例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波長分散性的評價試驗對實施例2022和比較例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從方位角0°極角60。的傾斜方向、方位角22.5°極角60。的傾斜方向、和方位角45°極角60。的傾斜方向這三個方向,測定波長分散性(x,和P,,計算出三方向的波長分散性oc'和P'的平均值。其中,在測定中使用分光偏振光橢圓率測量儀(商品名M-220,日本分光社制造)。在表17中表示評價結果。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02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被確認為寬視野角且寬波帶。另一方面,比較例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沒有顯現逆波長分散性。9.實施例23、24和比較例9的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實施例23)如8-1所示,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以第二種雙折射層24和25相互鄰接的方式疊層實施例2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第一種雙折射層15和第二種雙折射層24的疊層體)52、和實施例21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第二種雙折射層25和液晶面板35a的疊層體)53。并且,在實施例2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52—側的外側,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吸收軸的方位0。的起偏器5s。進一步,在實施例21的復合雙折射介質53—側的外側,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吸收軸方位90。的起偏器5t。通過以上所述,制作出實施例23的垂直取向(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201。(實施例24)在實施例22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降冰片烯樹脂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一側的外側,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吸收軸的方位0。的起偏器。并且,在另一方的外側,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吸收軸的方位90。的起偏器。通過以上所述,制作出實施例24的VA模式的液晶顯示裝置。(比較例9)如8-2所示,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在比較例8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第一種雙折射層17、第二種雙折射層25和液晶面板35b的疊層體)55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17—側的外側,疊層吸收軸的方位0。的起偏器5u。并且,在另一方的外側,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吸收軸方位90。的起偏器5v。通過以上所述,制作出比較例9的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202。10.實施例23、24和比較例9的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目測評價試驗將實施例23、24和比較例9的VA模式液晶顯示裝置分別放置在白色光源上,調査黑顯示的光量和著色。如果在所有視角方向上光量(或著色)較小就評價為O,如果不是這樣則評價為X。在表18中表示評價試驗的結果。[表18]例2片起偏器各吸收軸方位復合雙折射介質或相位差膜目測評價光:l著色實施例230。,90。實施例20,21〇〇實施例240。,90。實施例22〇〇比較例90。,90。比較例8〇X確認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3和24的液晶顯示裝置與比較例9的液晶顯示裝置相比,黑顯示的視野角更寬,著色也更小。11.實施例25和比較例1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結構關于實施例25和比較例1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在表16中表示各雙折射層的種類、材料、相位差R(550)、波長分散性(x和卩、雙軸性參數ri、和P1軸的方向。例第-一種/材料相位差波長分散性雙軸性PI軸方向評價結果第二種R(550)aP方位角極角a.P,第一種NLCP340nm1.050.98卯。第二種DLC-210nm1.080.96實施例25第二種NB-5nm1.001.00090°0.991.02第二種DLC-200nm1.080.96oo第一種N1X300nm1.050,98第一種NLCP3術m1.050.98卯。比較例10第一種NLC卯nm1.050.970oo1.040.97第一種NBl衡m1.001.00卯。(實施例25)首先,在由未延伸的降冰片烯樹脂膜構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上涂敷垂直取向膜。接著,在進行垂直取向膜的摩擦處理后,使用刮條涂布機,在垂直取向膜上涂敷添加有微量在空氣界面的垂直取向輔助劑的包含盤狀液晶性分子的涂敷液。之后,對垂直取向膜上的涂敷液進行干燥和加熱,進一步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進一步,對第一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在與形成有第二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的一側相反的一側涂敷水平取向膜。接著,在進行水平取向膜的摩擦處理后,使用刮條涂布機,在水平取向膜上涂敷添加有微量在空氣界面的水平取向輔助劑的包含盤狀液晶性分子的涂敷液。之后,對水平取向膜上的涂敷液進行干燥和加熱,進一步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三雙折射層(第二種雙折射層)。進一步,在第三雙折射層上涂敷垂直取向膜后,使用刮條涂布機在垂直取向膜上涂敷包含向列型液晶性分子的涂敷液。之后,對垂直取向膜上的涂敷液進行干燥和加熱,進一步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四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得到復合雙折射介質。進一步,在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第二雙折射層一側,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封入有向列型液晶的橫電場開關(IPS)模式液晶面板,作成實施例25的復合雙折射介質。(比較例10)首先,在將降冰片烯樹脂膜單軸延伸而成的第一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上涂敷垂直取向膜。接著,使用刮條涂布機,在垂直取向膜上涂敷包含向列型液晶性分子的涂敷液。之后,對垂直取向膜上的涂敷液進行干燥和加熱,進一步照射紫外線使其固化,由此形成第二雙折射層(第一種雙折射層),得到復合雙折射介質。進一步,在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第二雙折射層一側,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封入有向列型液晶的IPS模式液晶面板,形成比較例1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12.實施例25和比較例1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波長分散性的評價試驗從方位角0°極角60。的傾斜方向、方位角22.5°極角60°的傾斜方向、和方位角45°極角60。的傾斜方向這三個方向,測定實施例25和比較例1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波長分散性(x,和P,,計算出三方向的波長分散性oc'和(3'的平均值。其中,在測定中使用分光偏振光橢圓率測量儀(商品名M-220,日本分光社制造)。在表19中表示評價結果。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5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確認為寬視野角且寬波帶。比較例1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的相位差沒有顯現逆波長分散性。13.實施例26和比較例11的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結構(實施例26)如圖9-l所示,在實施例25的復合雙折射介質(橫電場開關(IPS)模式液晶面板36a、第一雙折射層26、第二雙折射層27、第三雙折射層28和第四雙折射層18的疊層體)56的IPS模式液晶面板36a—側的外側,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吸收軸的方位0°的起偏器5w。并且,在另一方的外側,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吸收軸的方位90。的起偏器5x。通過以上所述,制作出實施例12的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301。(比較例11)如9-2所示,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在比較例10的復合雙折射介質(IPS模式液晶面板36b、第一雙折射層19、第二雙折射層20)57的IPS模式液晶面板36b—側的外側,疊層吸收軸的方位0。的起偏器5y。并且,在另一方的外側,通過透明且沒有雙折射的丙烯類粘接劑疊層吸收軸的方位90。的起偏器5z。通過以上所述,制作出比較例11的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302d。14.實施例26和比較例11的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的目測評價試驗將實施例26和比較例11的IPS模式液晶顯示裝置分別放置在白色光源上,調查黑顯示的光量和著色。如果在所有視角方向上光量(或著色)較小就評價為O,如果不是這樣則評價為X。在表20中表示評價試驗的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0</column></row><table>確認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6的液晶顯示裝置與比較例11的液晶顯示裝置相比,黑顯示的視野角更寬,著色也更小。在本說明書中,直線起偏器、起偏器、偏光元件、(沒有附加"圓"的)偏光板、偏光膜均是相同意思。在其材料和形成方法上沒有特別限定,只要不特別地禁止,在本發(fā)明中以O型偏光元件為前提,其中,該O型偏光元件例如將具有2色性的碘配位化合物等吸附在聚乙烯醇類膜上,并在某一定方向延伸、取向。并且,只要不特別地禁止,采用不包括TAC等的保護膜的結構。進一步,所謂"可見波長區(qū)域"是指400700nm。而且,沒有附加"雙軸性"的X/4板和入/2板分別指在光學上為單軸性的人/4板、人/2板。此外,相位差膜、相位差板、雙折射層和光學各向異性層均與(沒有附加"復合")雙折射介質的意思相同。進一步,在本說明書中,起偏器的偏光軸、雙折射層的P1軸的方向以起偏器、雙折射層的面內所測的方位角和從法線方向所測的極角而定義。但是,在軸位于面內的情況下,極角為90°,在此情況下也有省略極角表示,僅以方位表示方向的情況。本說明書中的"以上"、"以下"包括該數值。而且,本申請以2006年6月28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06-178460號為基礎,根據巴黎公約或進入國的法規(guī)要求優(yōu)先權。'該申請的所有內容作為參考被引入本申請中。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雙折射介質,其具有疊層有多個雙折射層的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復合雙折射介質在整體上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并且在波長λ(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當以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為最大的主折射率作為第一主折射率n1(λ)時,雙折射層的法線與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1(550)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彼此所形成的角度e為25°以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雙折射介質包括具有由下述數學式(1)定義的波長550nm的相位差R(550)為正值的第一種雙折射層、和具有R(550)為負值的第二種雙折射層,<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1)式中,Ra)表示波長人(nm)的相位差;n2(人)表示在波長入(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為第二大的主折射率;d表示厚度。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種和第二種雙折射層的各自的相位差顯現正波長分散性。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大于第二種雙折射層。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小于第二種雙折射層。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種雙折射層為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小于第二種雙折射層。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大于第二種雙折射層。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種雙折射層為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11.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個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既非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也非法線方向的方向。12.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個包含液晶性分子。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性分子在雙折射層的厚度方向上連續(xù)地使取向方向變化。14.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性分子為盤狀液晶性分子。15.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性分子為向列型液晶性分子。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個的由下述數學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ri大于0,ri叫n2(550)—n3(550)|/1nl(550)—n2(550)|(2)式中,n3(550)表示在波長550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最小的主折射率。17.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折射層的至少一個的由下述數學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ri為1/2以下,ri叫n2(550)i3(550)|/1nl(550)—n2(550)|(2)式中,n3(550)表示在波長550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最小的主折射率。1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種雙折射層的由下述數學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ri比第二種雙折射層小,ri叫n2(550)—n3(550)|/1nl(550)—n2(550)|(2)式中,n3(550)表示在波長550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最小的主折射率。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種雙折射層的雙軸性參數T1為第二種雙折射層的1/2。20.—種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和起偏器。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偏光板,其特征在于在從正面方向觀察時,所述復合雙折射介質的雙折射層的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與起偏器的透過軸和/或吸收軸正交。22.—種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20所述的偏光板和液晶面板。23.—種液晶顯示裝置,其具有疊層有液晶面板和液晶面板以外的雙折射層的結構,其中,該液晶面板在相對的兩個基板間夾持液晶層并具有用于向液晶層施加電壓的至少一對電極,該液晶顯示裝置的特征在于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在整體上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且在使波長入(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為最大的主折射率作為第一主折射率nia)時,液晶層和雙折射層的法線與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l(550)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層和雙折射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與第一主折射率n1(550)對應的主軸彼此所形成的角度e為25°以下。25.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層和雙折射層的由下述數學式(1)定義的波長550nm的相位差R(550)的正負不同,Ra)=[nla)—n2(人)]Xd(1)式中,R(X)表示波長X(nm)的相位差;n2(X)表示在波長X(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為第二大的主折射率;d表示厚度。26.如權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層和雙折射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各自的相位差具有正波長分散性。27.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大于雙折射層。28.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小于雙折射層。29.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相位差R(550)的絕對值小于雙折射層。30.如權利要求29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大于雙折射層。31.如權利要求30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折射層為由降冰片烯樹脂構成的膜。32.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折射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與第一主折射率nl(550)對應的主軸位于既非雙折射層的面內方向也非法線方向的方向。33.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折射層包含液晶性分子。34.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性分子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在雙折射層的厚度方向上連續(xù)地使取向方向變化。35.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性分子為盤狀液晶性分子。36.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性分子為向列型液晶性分子。37.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折射層的由下述數學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ri大于O,r(叫n2(550)—n3(550)|/1nl(550)—n2(550)|(2)式中,n3(550)表示在波長550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最小的主折射率。38.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折射層的由下述數學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ri為1/2以下,Tl叫n2(550)—n3(550)|/1nl(550)—n2(550)|(2)式中,n3(550)表示在波長550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最小的主折射率。39.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由下述數學式(2)定義的雙軸性參數T1比雙折射層小,ri叫n2(550)—n3(550)|/1nl(550)—n2(550)|(2)式中,n3(550)表示在波長550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最小的主折射率。40.如權利要求39所述的液晶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層在黑顯示狀態(tài)下,雙軸性參數ri為雙折射層的1/2。全文摘要本發(fā)明提供復合雙折射介質、偏光板和液晶顯示裝置,其具有能夠對寬的可見波長區(qū)域的光賦予最佳相位差的波長分散性即所謂逆波長分散性,為寬視野角,能夠以簡單的方法制造,并且具有優(yōu)良的逆波長分散性的調整自由度和量產性。本發(fā)明的復合雙折射介質具有疊層有多個雙折射層的結構,所述復合雙折射介質在整體上相位差顯現逆波長分散性,并且在波長λ(nm)的三個主折射率中,當以與它們的平均值的差的絕對值最大的主折射率為第一主折射率n1(λ)時,雙折射層的法線與對應于第一主折射率n1(550)的主軸位于同一平面內。文檔編號G02B5/30GK101473253SQ200780022598公開日2009年7月1日申請日期2007年6月1日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28日發(fā)明者坂井彰,夏目隆行,山田信明,津田和彥,長谷川雅浩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