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光纖端部保護件的光纖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纖連接器,用于容納光纖和排列光纖末端。
背景技術(shù):
有如日本專利JP-A-2001-208938或JP-A-2000-19354公開的那樣,光纖連接器用于將光纖與機械接合裝置或匹配連接器互相連接在一起。按照日本專利JP-A-2001-208938或者JP-A-2000-19354,光纖連接器具有一個配置部件,所述部件受到所述光纖連接器的連接器主體可滑動地支撐。所述配置部件有多個通孔,每個通孔的直徑略大于光纖的外徑,用于適宜地支撐并排布相應的光纖。在日本專利JP-A2001-208938或者JP-A-2000-19354中,所述接合裝置被稱為適配器,它具有有兩對端部的呈H形的部分。
在非連接的狀態(tài)下,配置部件從連接器主體的前端伸出。各光纖的端部位于配置部件的通孔中,以使所述配置部件保護光纖的末端。在光纖連接器與接合裝置連接的狀態(tài)下,配置部件被接合裝置的兩個端部壓接,并從光線連接器主體的前端縮進,以使各光纖的端部裸露,并能被插入接合裝置中。
然而,如下所述,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在于,會有雜質(zhì)或污染物經(jīng)常附著在裸露光纖的端部。當各光纖端部從配置部件伸出時,有時污染物就會附著在光纖的外表面上。在這種情況下,當配置部件向前移動蓋住光纖端部時,因為光纖的外表面與通孔之間具有狹小的間隙,污染物就會落在配置部件之通孔的內(nèi)表面上。當配置部件向后移動時,污染物會被光纖端部向配置部件的外部推壓,使污染物附著在光纖的端部。
發(fā)明內(nèi)容
于是,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把光纖連接器連接到接合裝置或適配器上時,能夠防止雜質(zhì)或污染物附著在光纖端部的光纖連接器。
本發(fā)明可應用于能夠容納光纖并排布光纖端部的光纖連接器。依照本發(fā)明,所述光纖連接器包括連接器主體,具有限定第一通口的前端部,所述連接器主體包括支持光纖的支持裝置,使得光纖能夠沿預定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支持裝置安裝在與預定方向垂直的預定平面的單獨一個封閉的預定區(qū)域中,而所述單獨的封閉預定區(qū)域在預定平面上具有第一區(qū)域尺寸;以及保護件,由連接器主體可移動地保持著,并且具有前端部表面,其中,所述前端部表面形成有第二通口;該第二通孔在預定平面上具有比所述第一區(qū)域尺寸大的第二區(qū)域尺寸;并且保護件的可移動區(qū)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所述第一位置是在使保護件被布置于第一通口并由所述前端部分圍繞,并且保護件的前端表面通過第一通口從所述前端部分伸出的位置;第二位置是使保護件前端部表面通過所述第一通口從前端部分縮回的的位置。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光纖連接器的俯視透視圖;圖2是表示圖1光纖連接器的仰視透視圖;圖3是表示圖1光纖連接器之前端部分的側(cè)向局部放大透視圖;圖4是表示沿IV-IV線所取圖1光纖連接器的剖面透視圖;圖5是表示圖1光纖連接器中包含之連接器主體的透視圖;圖6是表示沿VI-VI線所取圖5連接器主體的剖面透視圖;圖7是圖5連接器主體的分解透視圖;圖8是表示圖1光纖連接器中包含之保護件的透視圖;圖9是表示圖8保護件一種改型的透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1到圖8,本發(fā)明一種實施例的光纖連接器100,比如日本專利JP-A-2001-208938或JP-A-2000-19354所揭示的那樣,用于將多條光纖200的各個端部與機械接合裝置連接到一起。所述光纖連接器100可以容納四根光纖帶,每個光纖帶有八根光纖200。換句話說,本實施例的光纖連接器100可以容納32根光纖200。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此,所述光纖連接器可以容納任何數(shù)目的光纖。
如圖1和圖4到7所示,光纖連接器100包括一個作為主體部分的連接器主體10。尤其如圖7中所示那樣,連接器主體10由前、后部分30,20以及附屬件40組成。
如圖6和7所示,所述后部分20有一個裝配部分21,該裝配部分21凹下去,并與所述后部分20的后端連通。所述裝配部分21與支撐部分22相連。如圖1所示,支撐部分22有一個平坦的上表面,能夠適當?shù)刂С炙龉饫w200。支撐部分22連接到所述配置部件23,構(gòu)成所述后部分22的前部。由于所述配置部件23的底部比支撐部分22的底部位置高些,從而在配置部件23的底部形成一個凹槽24。
如圖7所示,所述配置部件23設(shè)有多個通孔26。每個通孔26都沿Y方向延伸。每個通孔26的高度或垂直位置都正好在所述支撐部分22的上表面上方,而且每個通孔26都連接在所述前端25與所述配置部件23的后端之間。
本實施例中,每個通孔26的直徑略大于光纖200的外徑,并能夠適宜地支持相應光纖200的外部圓周。具體地說,光纖的外徑為0.125mm,而通孔26的內(nèi)徑為0.14mm。所述各通孔26被排成一條直線。所有的通孔26都被安排在一個由X方向和Z方向限定的XZ平面內(nèi)的預定區(qū)域28內(nèi),所述X和Z方向都與Y方向垂直,并且它們也互相垂直。所述預定區(qū)域28具有第一區(qū)域尺寸,這將在后面詳細描述。預定區(qū)域28不是通孔26的整個區(qū)域,而是一個圍繞所有通孔26的一個單獨的封閉區(qū)域。
在配置部件23前端25,形成導引凹槽27。導引凹槽27沿X方向延伸,并位于各通孔26的下面。在本實施例中,導引凹槽27延續(xù)到配置部件23的底部,也就是凹槽24。
如圖5到7所示,所述前部分30具有前端部分31,該前端部分限定第一通口31a。通過該第一通口,所述前端部分31與所述前部分30的后端部分彼此相通。因此,如圖2所示,在連接器主體10的連接狀態(tài)下,從前部分30的前面一側(cè)通過所述第一通口31a能夠看到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
更詳細地說,如圖5到7所示,所述前部分30具有上部32和下部33。所述上部32呈C形,而下部32呈平面狀。所述上部32的下表面形成有一對臺階34。各臺階34從所述前端部分31延伸到由所述C形上部32圍繞的空間。所述下部33的上表面33a上形成另一對臺階35。這對臺階從所述前端部分31延續(xù)到所述前部分30的后端部分。在所述下部33中,形成一個伸長的矩形孔36。該孔36沿著X方向延伸,并具有前壁36a。
如圖5和圖6所示,將所述后部分20插入所述前部分30中,形成連接器主體10,同時還將附屬件40插入所述后部分20與前部分30之間的間隙。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與所述前部分30的前端部分31分開預定的距離。按照可以適宜地支持所述光纖200的距離來確定的所述預定距離。所述孔36位于所述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與所述前部分30的前端部分31之間。在所述凹槽24和下部33的上表面33a之間,限定一個水平延伸的切口38。
如圖1和圖4所示,在所述連接器主體10的裝配部分21上,安放有四個夾緊部件45,每個夾緊部件45夾住一個光纖帶,如上所述,每個光纖帶由八根光纖組成。例如,在日本專利JP-A-2001-208938或者JP-A-2000-19354中闡明所述夾緊部件45的詳細結(jié)構(gòu),但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此。
光纖200通過所述配置部件23的通孔26插入相應的夾緊部件45中,并正好在支撐部分22的上表面之上。按照這種結(jié)構(gòu),從各夾緊部件40伸出的光纖200被支撐部分22和配置部件23的各通孔容納,同時沿Y方向延伸。詳細地說,光各纖200的端部恰好處于連接器主體10的前端部分31的前面,從而各光纖200的端部位于遠離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
如圖1-4所示,光纖連接器100還包括保護件50。如圖8所示,所述保護件50具有底部51、頂部53以及連接它們的前部52。所述前部52的前端面52a用作加壓部分,在各光纖端部相互連接時,它受到比如日本專利JP-A-2001-208938或者JP-A-2000-19354中公開的適配器所推壓。所述底部51和頂部53從所述前部52向后延伸。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頂部53沿Y方向比所述底部51短。但是,也可使頂部53更長些。
所述前部52具有第二通口54,第二通口54是一個單獨的通口,而且具有比所述預定區(qū)域28的第一區(qū)域尺寸更大的第二區(qū)域尺寸。
如圖8所示,從前部52來看,平板彈簧55沿傾斜的方向向后延伸,例如相對于X方向和Y方向傾斜的方向。平板彈簧55的自由端部56沿X方向延伸。
所述保護件50的底部51設(shè)有舌狀物57,它沿Y方向向前延伸,并具有自由前端部57a。
如圖1-4所示,所述保護件50被安裝在第一通口31a中。保護件50可滑動地被容納在連接器主體10中。尤其如圖3所示,所述底部和頂部51、53的側(cè)向邊緣58、59由所述臺階35、34被導引進入連接器主體10的前部分30。如圖2所示,當保護件50進入連接器主體10時,平板彈簧55的自由端56開始與配置部件23的導引凹槽27相接觸。如圖4所示,舌狀物57位于所述孔36中。
在光纖連接器100與適配器等處于非連接狀態(tài)時,所述保護件50處于如圖1和4所示的第一位置。在這個第一位置,所述保護件50的前端面52a從連接器主體10的前端部分31伸出,并位于比各光纖200的端部更遠離前端部分31,這樣就可以使各光纖200的端部受到所述保護件50的保護。具體地說,在本實施例中,每根光纖200從所述前端部分31伸出0.725mm,而保護件50從所述前端部分31伸出0.74mm。利用平板彈簧55的彈力使保護件50受壓,朝著與配置部件23的導引凹槽27結(jié)合,而舌狀物57自由前端部57a頂在所述孔36的前壁36a上。這樣,就使保護件50受力而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處。
當光纖連接器100連接到適配器上時(未示出),保護件50的前端面52a沿Y方向向后受壓,并被向后移動,直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處,保護件50完全縮進連接器主體10的前端部分31中。另一方面,光纖200保持并受到配置部件23的支持。因此,只有各光纖200從連接器主體10的前端部分31伸出。隨著保護件50移動到第二位置,保護件50的底部51容納在切口38中,而側(cè)向邊緣58、59分別受到臺階35、34的導引。這時,所述自由端56在導引凹槽27上滑動,而平板彈簧55發(fā)生形變,從而保持彈力,用以促使所述保護件50朝向第一位置移動。因此,在所述光纖連接器100從適配器(未示出)退出時,保護件50可以從第二位置回移到第一位置。保護件50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由于第二通口54比所述預定區(qū)域28大,并且總是圍繞著所述預定區(qū)域28,因此,保護件50從不與各光纖200接觸。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通口54延續(xù)到所述底部51。但如圖9所示,保護件50’可以有一個更低的前梁61,從而使第二通口54′不延續(xù)到所述底部51。在圖9所示的變形中,與圖8中的保護件50相比,所述舌狀物57位于遠離前部表面52′。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能容納光纖(200)及排布光纖(200)端部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纖連接器(100)包括連接器主體(10),具有限定第一通口(31a)的前端部分(31),所述連接器主體包括支持光纖的支持裝置(26),使各光纖(200)能夠沿預定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支持裝置(26)位于與所述預定方向垂直的預定平面的單獨一個封閉的預定區(qū)域(28)中;而且所述單獨封閉的預定區(qū)域(28)在所述預定平面上具有第一區(qū)域尺寸;以及保護件(50),由連接器主體(10)可移動地支撐,并具有前端面(52a),其中,所述前端面(52a)形成有第二通口(54);第二通口(54)在所述預定的平面上具有比所述第一區(qū)域尺寸大的第二區(qū)域尺寸,所述保護件(50)的可移動區(qū)域是在所述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所述第一位置是在使保護件(50)被布置于第一通口(31a)并由所述前端部分(31)圍繞,并且保護件(50)的前端表面(52a)通過第一通口(31a)從所述前端部分(31)伸出的位置;第二位置是使保護件(50)前端部表面(52a)通過所述第一通口(31a)從前端部分(31)縮回的的位置。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纖(200)被光纖連接器(100)所容納時,各光纖(200)的端部通過第一通口(31)從前端部分(31)伸出,但位于前端表面(52a)之后,以受到保護件(50)的保護。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主體(10)設(shè)有用以排布各光纖(200)的配置部件(23),還有支持部件,用于支持各光纖(200)的外部圓周。
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部件包含多個通孔(26),用來分別支持各光纖(200)的外部圓周,每個通孔(26)沿預定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通孔(26)在所述預定平面上被布置在預定區(qū)域(28)中。
5.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件(50)是由所述配置部件(23)分立的。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部件(23)被固定在所述連接器主體(10)中。
7.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件(50)由金屬制成。
8.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在由光纖連接器(100)容納各光纖(200)的情況下,各光纖(200)的端部位于遠離所述配置部件(23)。
9.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口(54)為在所述預定平面中圍繞預定區(qū)域(28)的單獨的通口。
10.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52a)總是與所述預定方向垂直的。
11.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件(50)能夠沿預定方向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1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促進裝置(55),用以促使所述保護件(5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
13.如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促進裝置(55)是具有兩個端部的平板彈簧,所述平板彈簧(55)的一端連接到前端面(52),平板彈簧(50)的另一端(56)連接到所述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使所述平板彈簧(55)可向前推壓保護件(50)。
14.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部件(23)設(shè)有導引凹槽(27),所述導引凹槽形成于所述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中,并沿與所述預定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導引凹槽(27)用以導引所述平板彈簧(55)的端部(56),使該端部(56)在凹槽(27)上滑移。
15.如權(quán)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主體(10)具有一個孔(36),該孔位于所述前端部分(31)與配置部件(23)的前端(25)之間;所述保護件(50)具有舌狀物(57),該舌狀物(57)具有自由端部(57a),其中,在所述保護件(5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該前部自由端部(57a)與所述孔(36)的前端壁(36a)接觸,以防止所述保護件(50)向前移動超過所述第一位置。
16.如權(quán)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光纖連接器(100),其特征在于,在光纖連接器(100)容納各光纖(200)的情況下,所述保護件(50)在第一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的過程中,所述第二通口(54)從不與各光纖(200)接觸。
全文摘要
光纖連接器(100)用于將各光纖(200)的端部與接合裝置或類似裝置接合在一起,它包括連接器主體(10)和保護件(50),其中保護件(50)可移動或可滑動地容納于連接器主體(10)中。連接器主體(10)包括配置部件(23),配置部件(23)與保護件(50)分立且相互獨立。配置部件(23)排布各光纖(200),使各光纖(200)落入在垂直于Y方向的XZ平面中的單獨立一個封閉的預定區(qū)域中,其中,所述單獨封閉的預定的區(qū)域在XZ平面中具有第一區(qū)域尺寸。保護件(50)設(shè)有前端面(52a),它形成有第二通口(54)。第二通口(54)在XZ平面中有第二區(qū)域尺寸,其中第二區(qū)域尺寸大于第一區(qū)域尺寸。當由光纖連接器(100)容納各光纖(200)時,即使在保護件(50)移動期間,第二通口(54)也從不與各光纖(200)接觸。
文檔編號G02B6/38GK1501110SQ0314709
公開日2004年6月2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竹田淳, 是枝雄一, 一 申請人:日本航空電子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