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虛擬成像裝置,確切地說是一種多角度交互式全息信息展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水霧成像設備在展館信息展示、音樂噴泉等領域中均得到了廣泛的使用,當前所使用的水霧成像裝置雖然可以有效滿足成像作業(yè)的需要,但在成像時,一方面主要是通過投影設備對成像信心和質量進行調控,另一方面在成像時,當前的水霧設備僅能提供水霧進行成像,但對水霧上所稱的虛擬圖像信息缺乏有效的調整能力和光線補償能力,從而導致當前的水霧成像設備運行靈活性和成像質量均相對較差,不能有效滿足實際使用的需要,除此之外,當前的水霧成像設備結構相對固定,在運行過程中,不能根據(jù)使用需要及場地環(huán)境條件,靈活調整設備機構,從而也極大的限制了水霧成像設備使用靈活性和可靠性,因此針對這一現(xiàn)狀,迫切需要開發(fā)一種發(fā)明的水霧成像裝置,以滿足實際使用的需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上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多角度交互式全息信息展示裝置,該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靈活方便,運行及維護成本低廉,一方面可有效滿足對所需展示信息進行光學全息成像展示作業(yè)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在全息信息展示過程中,靈活對所需展示物品進行多個角度全面展示,于此同時還可在圖像信息展示同時,對圖像信息的背景色及光線衰減進行調整和補償,提高虛擬圖像成像質量。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多角度交互式全息信息展示裝置,包括承載架、隔板、全息投影金字塔、投影架、led顯示器、投影成像玻璃、全息投影膜、照明燈、投影儀、承載臺、轉臺機構、手勢識別裝置及控制系統(tǒng),承載架為橫截面呈矩形的框架結構,隔板共兩個,嵌于承載架內,并與承載架同軸分布,隔板將承載架從上到下分割成全息成像腔及投影腔,其中全息成像腔位于投影腔正上方并與投影腔和承載架同軸分布,承載臺通過轉臺機構安裝在投影腔所對應的承載架底部,且承載臺與投影腔同軸分布,投影儀至少一個,安裝在承載臺上,且投影儀光軸與投影腔同軸分布,投影成像玻璃嵌于全息成像腔和投影腔之間的隔板中,并與投影腔同軸分布,全息投影膜嵌于投影成像玻璃下表面并與投影成像玻璃下表面平行分布,全息投影金字塔嵌于全息成像腔內,并與全息成像腔同軸分布,全息投影金字塔通過投影架與全息成像腔所對應的承載架相互連接,且全息投影金字塔與全息成像腔和隔板間的最小距離為3—5毫米,led顯示器嵌于承載架上端面,并與承載架上端面間通過棘輪機構相互鉸接,手勢識別裝置至少四個,環(huán)繞承載架軸線均布在承載架側表面處,且手勢識別裝置軸線與承載架軸線呈30°—90°夾角,手勢識別裝置軸線與承載架上端面間距離為承載架有效高度的1/5—1/2,照明燈若干個,環(huán)繞全息成像腔軸線均布在全息成像腔底部和頂部,且照明燈光軸與全息投影金字塔軸線呈0°—90°夾角,控制系統(tǒng)嵌于承載架側表面,并分別與led顯示器、照明燈、投影儀、轉臺機構及手勢識別裝置電氣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承載臺所連接轉臺機構通過升降機構與投影腔相互連接,且升降驅動機構與投影腔軸線相互平行分布。
進一步的,所述的投影架通過至少一條導向滑軌與全息成像腔和投影腔所對應的承載架側壁連接,所述的導向滑軌為環(huán)繞全息成像腔和投影腔軸線分布的閉合圓環(huán)狀結構,所述的投影架與導向滑軌間通過行走機構滑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照明燈通過擺動機構與全息成像腔內表面相互鉸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手勢識別裝置通過棘輪機構與承載架外表面鉸接,
進一步的,所述的投影架為橫截面呈矩形或等腰體形的框架結構。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靈活方便,運行及維護成本低廉,一方面可有效滿足對所需展示信息進行光學全息成像展示作業(yè)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在全息信息展示過程中,靈活對所需展示物品進行多個角度全面展示,于此同時還可在圖像信息展示同時,對圖像信息的背景色及光線衰減進行調整和補償,提高虛擬圖像成像質量。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如圖1所述的一種多角度交互式全息信息展示裝置,包括承載架1、隔板2、全息投影金字塔3、投影架4、led顯示器5、投影成像玻璃6、全息投影膜7、照明燈8、投影儀9、承載臺10、轉臺機構11、手勢識別裝置12及控制系統(tǒng)13,承載架1為橫截面呈矩形的框架結構,隔板2共兩個,嵌于承載架1內,并與承載架同1軸分布,隔板2將承載架1從上到下分割成全息成像腔101及投影腔102,其中全息成像腔101位于投影腔102正上方并與投影腔102和承載架1同軸分布,承載臺10通過轉臺機構11安裝在投影腔102所對應的承載架1底部,且承載臺10與投影腔102同軸分布,投影儀9至少一個,安裝在承載臺10上,且投影儀9光軸與投影腔102同軸分布,投影成像玻璃6嵌于全息成像腔101和投影腔102之間的隔板2中,并與投影腔102同軸分布,全息投影膜7嵌于投影成像玻璃6下表面并與投影成像玻璃6下表面平行分布,全息投影金字塔3嵌于全息成像腔101內,并與全息成像腔101同軸分布,全息投影金字塔3通過投影架4與全息成像腔101所對應的承載架1相互連接,且全息投影金字塔3與全息成像腔101和隔板2間的最小距離為3—5毫米,led顯示器5嵌于承載架1上端面,并與承載架1上端面間通過棘輪機構相互鉸接,手勢識別裝置12至少四個,環(huán)繞承載架1軸線均布在承載架1側表面處,且手勢識別裝置12軸線與承載架1軸線呈30°—90°夾角,手勢識別裝置12軸線與承載架1上端面間距離為承載架1有效高度的1/5—1/2,照明燈8若干個,環(huán)繞全息成像腔101軸線均布在全息成像腔101底部和頂部,且照明燈8光軸與全息投影金字塔3軸線呈0°—90°夾角,控制系統(tǒng)13嵌于承載架1側表面,并分別與led顯示器5、照明燈8、投影儀9、轉臺機構11及手勢識別裝置12電氣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承載臺1所連接轉臺機構11通過升降機構14與投影腔102相互連接,且升降驅動機構14與投影腔102軸線相互平行分布。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投影架4通過至少一條導向滑軌15與全息成像腔101和投影腔102所對應的承載架1側壁連接,所述的導向滑軌15為環(huán)繞全息成像腔101和投影腔102軸線分布的閉合圓環(huán)狀結構,所述的投影架4與導向滑軌15間通過行走機構16滑動連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照明燈8通過擺動機構與全息成像腔101內表面相互鉸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手勢識別裝置12通過棘輪機構與承載架1外表面鉸接。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投影架4為橫截面呈矩形或等腰體形的框架結構。
本發(fā)明在局勢實施時,首先通過投影儀對需要全息顯示的信息進行投影播放,并將投影儀中投影的發(fā)明通過投影成像玻璃、全息投影膜處理,然后直接通過全息投影金字塔進行全息成像,并在全息投影金字塔進行全息成像時,全息投影金字塔跟隨投影架進行同步旋轉,達到對投影發(fā)明進行360°顯示的目的,同時在進行全息投影顯示時,一方面另將投影儀的信息通過led顯示器進行平面顯示,另一方面通過照明燈,對全息投影的虛擬圖像進行背景光補償和光線亮度補償,提高顯示質量。
在進行投影顯示的同時,通過手勢識別裝置對操作者的手勢進行識別,并通過操作者的手勢對led顯示器、照明燈、投影儀、轉臺機構及投影架旋轉等工作狀態(tài)進行操控。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使用靈活方便,運行及維護成本低廉,一方面可有效滿足對所需展示信息進行光學全息成像展示作業(yè)的需要,另一方面可在全息信息展示過程中,靈活對所需展示物品進行多個角度全面展示,于此同時還可在圖像信息展示同時,對圖像信息的背景色及光線衰減進行調整和補償,提高虛擬圖像成像質量。
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