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進行緩沖處理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及圖像形成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薄片后處理設備及圖像形成設備,更特別地,涉及用于對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圖像的薄片進行諸如形成折疊線等的后處理的薄片后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一些設置于圖像形成設備內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對形成有圖像的薄片進行諸如形成折疊線等的后處理。在薄片內形成折疊線的原因包括如下:(I)在折疊步驟中容易折疊薄片。(2)抑制騎馬裝訂的小冊子的折疊部的鼓出。(3)使得騎馬裝訂的小冊子容易打開。為了在薄片內形成折疊線,使用作為薄片后處理設備的例子的所謂的刻痕設備。為了通過抑制騎馬裝訂小冊子的折疊部的鼓出來使騎馬裝訂小冊子具有較少的開口,已提出對薄片逐個進行刻痕的刻痕設備。在薄片后處理設備中,在堆疊部上堆疊刻痕后的薄片,而后通過訂書機對所堆疊薄片的薄片束進行騎馬裝訂,并且通過折疊輥進行折疊(參見日本特開2008-105316)。另外,難以在薄片輸送期間對薄片進行精確地刻痕。因此,為了對薄片進行精確地刻痕,需要暫時停止輸送薄片而后對此薄片進行刻痕。然而,為了對薄片逐個進行刻痕,如日本特開2008-105316所說明的,在完成一個薄片的刻痕之前,不可能將下一個薄片輸送至刻痕設備。因此,當進行刻痕時,暫時停止輸送各薄片,這使得整個處理的生產率下降。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即使在對薄片進行諸如刻痕等的后處理時也能使圖像形成處理中的生產率下降得更少的薄片后處理設備、以及圖像形成設備。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薄片后處理設備,用于對形成有圖像的薄片進行處理,包括:后處理單元,用于對薄片和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其中,所述后處理單元一次能夠處理的薄片數量的上限值等于N,并且N是整數;緩沖單元,用于進行用于保持所輸送的薄片、并且將所保持的薄片和至少一個后續(xù)薄片在重疊狀態(tài)下作為薄片束輸送的緩沖處理;以及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緩沖單元和所述后處理單元,以使得當所述后處理單元正在對薄片或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時,所述緩沖單元對數量不大于所述上限值N的多個后續(xù)薄片進行所述緩沖處理,從而對通過所述緩沖處理所形成的各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包括:打印單元,用于在薄片上進行圖像形成;后處理單元,用于對所述打印單元已進行圖像形成的薄片和薄片束進行處理,其中,所述后處理單元一次能夠處理的薄片的薄片數的上限值等于N,并且N是整數;緩沖單元,用于進行用于保持所輸送的薄片、并且將所保持的薄片和至少一個后續(xù)薄片在重疊狀態(tài)下作為薄片束輸送的緩沖處理;以及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緩沖單元和所述后處理單元,以使得當所述后處理單元正在對薄片或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時,所述緩沖單元對數量不大于所述上限值N的多個后續(xù)薄片進行所述緩沖處理,從而對通過所述緩沖處理所形成的各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根據本發(fā)明,即使在對薄片進行諸如刻痕等的后處理時也可以防止圖像形成處理中的生產率下降。根據參考附圖對典型實施例的如下說明,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將變得明顯。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配備有薄片后處理設備的圖像形成設備的圖。圖2是示出圖1所示的圖像形成設備的控制系統(tǒng)的例子的框圖。圖3是圖1所示的自動整理器的圖。圖4是用于說明驅動控制圖3所示的自動整理器的自動整理器控制器的框圖。圖5A至是用于說明由圖3所示的自動整理器進行的緩沖處理的圖,其中,圖5A示出第一個薄片為靜止的狀態(tài),圖5B示出第一個薄片被引導入緩沖路徑的狀態(tài),圖5C示出以重疊的方式放置第一個薄片和第二個薄片的狀態(tài),圖示出將第一個薄片和第二個薄片作為薄片束進行輸送的狀態(tài)。圖6A至6C是用于說明由圖3所示的自動整理器進行的刻痕的圖,其中,圖6A示出刻痕傳感器已檢測到薄片的前緣的狀態(tài),圖6B示出薄片靜止在刻痕位置的狀態(tài),圖6C示出再次輸送刻痕后的薄片的狀態(tài)。圖7是示出圖1所示的控制臺部的例子的圖。圖8A至8E是用于說明圖7所示的控制臺部如何設置刻痕模式的圖,其中,圖8A示出初始畫面,圖8B示出應用模式選擇畫面,圖8C示出刻痕設置畫面,圖8D示出薄片進給器選擇畫面,圖8E示出薄片類型選擇畫面。圖9是由圖4所示的自動整理器控制器進行的緩沖薄片設置處理的流程圖。圖1OA和IOB是示出在圖3所示的自動整理器中輸送薄片至刻痕部的圖,其中,圖1OA示出輸送被設置為非緩沖薄片的薄片,圖1OB示出輸送被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的薄片。圖11是示出存儲于圖4所示的自動整理器控制器中的上限薄片數表的例子的圖。圖12是圖1所示的自動整理器被配置為具有打孔器的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的圖。圖13A至13C是用于說明圖12所示的自動整理器的打孔處理的圖,其中,圖13A示出路徑傳感器已檢測到薄片的前緣的狀態(tài),圖13B示出薄片靜止在打孔位置的狀態(tài),圖13C示出再次輸送打孔后的薄片的狀態(tài)。圖14是示出圖12所示的自動整理器使用的上限薄片數表的例子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參考示出實施例的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配備有薄片后處理設備的圖像形成設備的例子的圖。參考圖1,圖像形成設備包括主單元(圖像形成設備主單元:打印設備)10和薄片后處理設備(自動整理器)500。主單元10根據圖像數據對薄片進行圖像形成。主單元10包括從原稿讀取圖像以獲得圖像數據的圖像讀取器200以及根據圖像數據在薄片上形成圖像的打印機350。原稿進給器100安裝于圖像讀取器200的頂部。 當在原稿托盤101上以讀取用的圖像面朝上的方式放置原稿束時,原稿進給器100從首頁順次逐個在如圖1所示的左方向進給原稿。經由彎曲路徑將原稿在平板玻璃102上經由預定讀取位置從左向右來輸送。然后,將原稿排出至排出托盤112上。掃描器單元104固定于讀取位置。當各原稿通過平板玻璃102上的讀取位置時,掃描器單元104讀取原稿上的圖像。更具體地,當各原稿通過讀取位置時,來自掃描器單元104的燈103的光照射到原稿上,并且從原稿反射的光經由鏡105、106和107被引導至透鏡108。已穿過透鏡108的光在圖像傳感器109上形成圖像。如上所述,如圖1所示,輸送各原稿以從左到右通過讀取位置。此時,通過將與原稿的輸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設置為主掃描方向以及將原稿的輸送方向設置為副掃描方向,來進行掃描以讀取原稿。更具體地 ,當各原稿通過讀取位置時,在正沿副掃描方向進給原稿的同時,圖像傳感器109在主掃描方向上逐行讀取原稿上的圖像,從而讀取原稿。圖像傳感器109將這樣光學讀取的原稿圖像轉換為圖像數據,然后將其輸出。從圖像傳感器109輸出的圖像數據作為視頻信號被輸入至打印機350的曝光部110。應當注意,可以通過使原稿進給器100在平板玻璃102上的預定位置處使所輸送的原稿停止、然后使掃描器單元104如在圖1觀察那樣從左到右掃描圖像,來讀取各原稿上的圖像。為了在不使用原稿進給器100的情況下讀取原稿,首先,用戶向上抬起原稿進給器100,而后將原稿放置在平板玻璃102上。接著,用戶使掃描器單元104如圖1所示從左到右掃描原稿,以讀取原稿。曝光部110基于視頻信號調制激光束并將其輸出。通過多面鏡(未不出)掃描激光束以將激光束照射到感光鼓111上,從而根據激光束在感光鼓111上形成靜電潛像。使用從顯影裝置113提供的顯影劑(調色劑)對感光鼓111上的靜電潛像進行顯影并將其可視化為調色劑圖像。另一方面,打印機350包括上盒114和下盒115。拾取輥127和128中的一個從上盒114和下盒115中相關的一個拾取薄片。然后,薄片進給輥129和130中相關的一個將薄片輸送至定位棍126。當薄片的前緣到達定位輥126時,以與開始照射激光束同步的定時來驅動定位輥126,并在感光鼓111和轉印部116之間輸送薄片(至轉印位置)。在轉印位置將形成在感光鼓111上的調色劑圖像轉印至薄片上。之后,將薄片輸送至定影部117。定影部117對薄片進行用于定影調色劑圖像的定影處理。經由擋板121和排出輥118將已穿過定影部117的薄片從打印機350排出至自動整理器500上。此處,當面朝下排出薄片時,S卩,在薄片的圖像形成面面朝向下的情況下,擋板121將薄片暫時引導至反轉路徑122。在薄片后緣已離開擋板121之后,將薄片切回以通過排出輥118從打印機350排出。將上述的薄片排出模式稱為“反轉排出”。在以薄片束的首頁開始順次形成圖像的情況下使用此反轉排出。通過反轉排出所排出的薄片以正確的頁順序堆疊。應當注意,在基于通過使用原稿進給器100從原稿讀取圖像所獲得或者從外部計算機接收到的圖像數據來進行圖像形成的情況下,使用此反轉排出。
為了對諸如OHP(高射投影儀)薄片等的從手動薄片進給器125進給的硬薄片進行圖像形成,不將該薄片引導入反轉路徑122。在此情況下,以面朝上、即薄片的圖像形成面面朝上的狀態(tài)從排出輥118排出薄片。在于薄片兩面形成圖像的雙面打印的情況下,擋板121將薄片引導入反轉路徑122。然后,擋板121將薄片輸送至雙面輸送路徑124,并且經由雙面輸送路徑124將薄片在上述的定時再次輸送至轉印位置。圖2是示出圖1所示的圖像形成設備的控制系統(tǒng)的例子的框圖。控制系統(tǒng)包括CPU電路部900。CPU電路部900包括CPU901、R0M902和RAM903。CPU901通過地址線和數據線(均未示出)連接到R0M902和RAM903。R0M902存儲控制程序。CPU901根據控制程序控制圖像形成設備整體的基本操作。更具體地,CPU901根據控制程序控制原稿進給器控制器911、圖像讀取器控制器921、圖像信號控制器922、打印機控制器931、控制臺控制器941和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 (判斷單元)的整體操作。RAM903暫時存儲控制數據,并且還被用作進行控制處理所涉及的運算操作的工作區(qū)域。原稿進給器控制器911在 CPU901的控制下對原稿進給器100進行驅動控制。圖像讀取器控制器921驅動控制掃描器單元104和圖像傳感器109等,并將從圖像傳感器109傳遞來的圖像信號(模擬信號)傳送至圖像信號控制器922。圖像信號控制器922將圖像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而后對數字信號進行各種類型的處理以將處理后的數字信號轉換為圖像數據。接著,圖像信號控制器922將該圖像數據轉換為視頻信號,并將視頻信號傳送至打印機控制器931。如圖2所示, 計算機905通過外部接口 904連接于圖像信號控制器922。一旦經由外部接口 904從計算機905接收到數字圖像信號,圖像信號控制器922對數字圖像信號進行各種類型的處理以將處理后的數字圖像信號轉換為圖像數據。然后,圖像信號控制器922將該圖像數據轉換為視頻信號,并將視頻信號傳送至打印機控制器931。應當注意,圖像信號控制器922在CPU901的控制下進行處理。打印機控制器931基于視頻信號控制曝光部110和打印機350,并如上所述進行圖像形成控制和薄片輸送控制。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安裝于如圖1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與CPU901通信以驅動控制自動整理器500。應當注意,下文將說明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所進行的控制??刂婆_控制器941在CPU901的控制下控制控制臺部600。如圖1所示,主單元10具有安裝于其上的控制臺部600??刂婆_部600包括用于配置圖像形成用的各種功能的多個鍵、以及用于顯示表示功能設置的信息的顯示部。控制臺控制器941將與各鍵操作分別對應的鍵信號發(fā)送至CPU901。另外,根據從CPU901發(fā)送的顯示控制信號,控制臺控制器941在控制臺部600上顯示由該信號所表示的信息。圖3示出圖1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的結構。自動整理器500順次取入從主單元10排出的薄片,并對多個薄片進行后處理。后處理的例子包括用于使取入的薄片對齊成束的處理、用于對成束后的薄片的后緣進行訂釘的訂釘處理、以及用于在薄片束的中央將薄片束對折并對其進行裝訂的裝訂處理。
自動整理器500包括導入輥對511,并且通過導入輥對511取入從主單元10排出的薄片。輸送輥對520、530、532和513輸送導入輥對511所取入的薄片。在輸送輥對530和532之間布置有切換擋板540。切換擋板540用于將輸送輥對532所反轉和輸送的薄片引導入緩沖路徑524(緩沖單元)。另外,切換擋板540還用于將輸送棍對530所輸送的薄片引導至輸送棍對532。在輸送輥對532的下游配置進行用于對薄片刻痕的處理的刻痕刀具701、刻痕刀具接收構件702和切換擋板541。另外,用于檢測薄片的刻痕傳感器576布置于刻痕刀具701的上游。切換擋板541在直至排出托盤的輸送路徑和排出路徑522之間切換薄片的輸送目的地。另外,切換擋板542布置于排出路徑522的下游,并在處理托盤550和裝訂路徑523之間切換薄片的輸送目的地。輸送輥對801將引導入裝訂路徑523的薄片輸送至裝訂處理托盤560。裝訂入口傳感器571布置在裝訂路徑523的中間位置。裝訂處理托盤560設置有薄片保持構件802、可動式薄片定位構件804以及前緣對齊構件805。砧820b設置在與訂書機820a相反的位置。訂書機820a與砧820b協(xié)作以對裝訂處理托盤560中接收到的薄片束P進行訂釘處理。折疊輥810a和810b以及推動 構件830布置于訂書機820a的下游。推動構件830布置在與折疊輥810a和810b相反的位置。當使推動構件830朝向裝訂處理托盤560中接收到的薄片束P突出時,在折疊輥810a和810b之間推動薄片束P。折疊輥810a和810b使折疊后的薄片束P前進到折疊輸送輥811a和811b,以將折疊后的薄片束P排出至裝訂托盤850 上。圖4是用于說明驅動控制圖3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的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的框圖。參考圖4,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包括CPU952(判斷單元),R0M953(存儲單元)和RAM954。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通過通信IC (集成電路:未示出)與設置于主單元10中的CPU電路部900通信。另外,通過執(zhí)行存儲于R0M953的各種程序,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根據來自CPU電路部900的指示來驅動控制自動整理器500。如圖4所示,自動整理器500包括用于驅動導入輥對511和輸送輥對520的入口馬達Ml、用于驅動輸送輥對530的輸送馬達M2、用于驅動排出輥對512和輸送輥對513的排出馬達M3、以及用于驅動緩沖輥對531和輸送輥對532的緩沖馬達M4。另外,自動整理器500還包括用于驅動束排出輥551的束排出馬達M5、用于升降搖動引導件(未示出)的搖動引導件馬達M6、用于驅動對齊構件(未示出)的對齊馬達M7、以及用于驅動刻痕刀具701的刻痕馬達M8。應當注意,入口傳感器570、路徑傳感器573、緩沖傳感器574、緩沖傳感器575和刻痕傳感器576均連接到CPU952,各自用于檢測薄片的通過。另外,自動整理器500還包括用于驅動切換擋板540的螺線管SL1、用于驅動切換擋板541的螺線管SL2以及用于驅動切換擋板542的螺線管SL3。另外,自動整理器500還包括用于驅動輸送輥對801的輸送馬達M9、用于驅動折疊輥810a和810b的折疊馬達M10、用于驅動推動構件830的推動馬達Mil、用于分離薄片定位構件804和裝訂處理托盤560或者使薄片定位構件804與裝訂處理托盤560相接觸的移位馬達M12、用于驅動薄片保持構件802的驅動馬達M13、用于根據薄片的薄片尺寸使薄片保持構件802移位的移位馬達M14、用于使前緣對齊構件805移位的移位馬達M15、以及用于驅動薄片分離輥831的薄片分離馬達M16。接下來說明自動整理器500所進行的緩沖處理(緩沖)。為了在輸送路徑上暫時保持從主單元10輸送的薄片以在重疊的狀態(tài)下輸送該薄片和后續(xù)的薄片,進行緩沖處理。在諸如訂釘操作或刻痕操作等的后處理期間,當薄片不能被輸送至訂釘部或刻痕部(各自與后處理單元相對應)時,進行緩沖處理。在后處理操作結束之后,輸送已經過緩沖處理的薄片束。通過進行緩沖處理,即使在后處理操作期間也可以防止中斷通過主單元10進行的圖像形成。圖5A至是用于說明由圖3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進行的緩沖處理的圖,其中,圖5A示出第一個薄片Pl為靜止的狀態(tài),圖5B示出第一個薄片Pl被引導入緩沖路徑524的狀態(tài),圖5C示出以重疊的方式放置第一個薄片Pl和第二個薄片P2的狀態(tài),圖示出將第一個薄片Pl和第二個薄片P2作為薄片束進行輸送的狀態(tài)。應當注意,以重疊的方式放置第一個薄片Pl和第二個薄片P2,以使得第一個薄片Pl的前緣的位置和第二個薄片P2的前緣的位置彼此一致。簡言之,薄片束P的各薄片的前緣在位置上彼此一致。當緩沖傳感器575將薄片Pl檢測為從主單元10排出的第一頁時,CPU952使薄片Pl停止在遠離緩沖傳感器575預定距離的位置(參見圖5A)。接著,CPU952操作螺線管SL l以切換切換擋板540,以使得薄片Pl被引導入緩沖路徑524。然后,CPU952反轉驅動緩沖馬達M4以反轉驅動緩沖輥對531和輸送輥對532。由此使得CPU952將薄片Pl引導入緩沖路徑524 (參見圖5B)。在反轉驅動緩沖馬達M4預定量之后,CPU952停止緩沖馬達M4以使薄片Pl在緩沖路徑524中等待(被保持)。然后,CPU952驅動螺線管SLl以切換切換擋板540的位置,以使得薄片Pl被引導至輸送輥對532。當在通過緩沖傳感器574將薄片P2的前緣檢測為緊跟薄片Pl的下一頁之后經過了預定時間時,換句話說,當薄片P2已前進預定距離時,CPU952驅動緩沖馬達M4。結果,CPU952轉動驅動緩沖輥對531和輸送輥對532以將薄片P2疊加在薄片Pl上(參見圖5C)。重疊的薄片Pl和薄片P2作為兩個薄片的薄片束進行輸送(參見圖5D)。接著,將說明由圖3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進行的刻痕。圖6A至6C是用于說明由圖3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進行的刻痕的圖,其中,圖6A示出刻痕傳感器576已檢測到薄片的前緣的狀態(tài),圖6B示出薄片靜止在刻痕位置處的狀態(tài),圖6C示出再次輸送刻痕后的薄片的狀態(tài)。應當注意,術語“刻痕”想要表示的是用于在薄片中形成折疊線以進行薄片的折疊位置的精確定位、從而提高薄片的折疊部的質量的處理,并且是后處理的例子。當刻痕傳感器576檢測到薄片的前緣時(參見圖6A),CPU952將薄片輸送預定時間、即預定距離,而后停止輸送輥對513(參見圖6B)。接著,CPU952沿薄片寬度方向(與薄片輸送方向垂直的方向)在薄片上滑動刻痕刀具701,以在薄片上形成折疊線。在刻痕刀具701的操作已結束之后,CPU952驅動輸送輥對513以將薄片輸送至處理托盤550或裝訂路徑523 (參見圖6C)。圖7是示出圖1所示的控制臺部600的例子的圖。
控制臺部600包括啟動按鈕602、停止鍵603、十個鍵604至613、清除鍵614和復位鍵615。另外,控制臺部600還包括在表面配置有觸摸面板和應用模式鍵621等的顯示部620。在圖像形成操作啟動時操作啟動按鈕602。在圖像形成操作中斷時操作停止鍵603。例如在為了進行設置而輸入數值時使用十個鍵604至613。圖8A至8E是用于說明圖7所示的控制臺部600如何設置刻痕模式的圖,其中,圖8A示出初始畫面,圖8B示出應用模式選擇畫面,圖8C示出刻痕設置畫面,圖8D示出薄片進給器選擇畫面,圖8E示出薄片類型選擇畫面?,F在,假定用戶從控制臺部600設置裝訂模式。在此情況下,當用戶在圖8A所示的初始畫面上按下作為軟鍵的“應用模式”鍵621時,CPU901 (圖2)使控制臺控制器941在顯示部620上顯示圖8B所示的應用模式選擇畫面。當用戶在應用模式選擇畫面上按下“刻痕”鍵622時,CPU901使控制臺控制器941在顯示部620上顯示圖SC所示的刻痕設置畫面。應當注意,當用戶在應用模式選擇畫面上按下“關閉”鍵623時,CPU901使控制臺控制器941在顯示部620上顯示初始畫面。當要對薄片進行刻痕時,用戶在刻痕設置畫面上按下“執(zhí)行刻痕”鍵624,而當不要對薄片進行刻痕時,用戶在刻痕設置畫面上按下“不執(zhí)行刻痕”鍵625。當用戶在按下“執(zhí)行·刻痕”鍵624之后于刻痕設置畫面上按下“0K”鍵626時,CPU901使控制臺控制器941在顯示部620上顯示如圖8D所示的薄片進給器選擇畫面。另一方面,當用戶在按下“不執(zhí)行刻痕”鍵625之后按下“0K”鍵626時,CPU901完成刻痕模式的設置。應當注意,當用戶在刻痕設置畫面上按下“返回”鍵627時,CPU901使控制臺控制器941在顯示部620上顯示圖8B所示的應用模式選擇畫面。當用戶在選擇薄片進給托盤之后于薄片進給器選擇畫面上按下“0K”鍵628時,CPU901完成刻痕模式的設置。另一方面,當用戶在選擇薄片進給托盤之后按下“設置”鍵629時,CPU901使控制臺控制器941在顯示部620上顯示圖8E所示的薄片類型選擇畫面。當用戶在薄片進給器選擇畫面上按下“返回”鍵630時,CPU901使控制臺控制器941在顯示部620上顯示圖8C所示的刻痕設置畫面。當用戶在針對薄片進給器選擇畫面上所選擇的薄片進給托盤設置薄片類型之后于薄片類型選擇畫面上按下“0K”鍵631時,CPU901使控制臺控制器941在顯示部620上顯示圖8D所示的薄片進給器選擇畫面。然后,當用戶在薄片進給器選擇畫面上按下“0K”鍵628時,CPU901完成刻痕模式的設置。在完成刻痕模式的設置之后,當用戶按下圖7所示的啟動按鈕602時,啟動圖像形成以進行刻痕處理。當這樣設置了刻痕模式時,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根據薄片信息進行用于將薄片設置為非緩沖薄片、緩沖薄片或緩沖排出薄片的緩沖薄片設置處理。將緩沖薄片輸送入緩沖路徑524。將非緩沖薄片在不放置在另一片之上的情況下進行輸送。緩沖排出薄片是重疊的多個薄片中最后被放置的薄片。非緩沖薄片和緩沖排出薄片均不被輸送入緩沖路徑524。圖9是由圖4所示的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所進行的緩沖薄片設置處理的流程圖。圖1OA和IOB是示出在圖3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中輸送薄片至刻痕部的圖,其中,圖1OA示出輸送被設置為非緩沖薄片的薄片,圖1OB示出輸送被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的薄片。將設置為非緩沖薄片的薄片(第一薄片)在不使其在緩沖路徑中等待的情況下輸送至刻痕部(參見圖10A)。使設置為緩沖薄片的薄片(第二薄片)如參考圖5B所述在緩沖路徑524中等待。當另一薄片正在緩沖路徑524中等待時,如上所述,將薄片放置在正等待的該薄片上,并且使重疊的薄片在緩沖路徑524中等待。如參考圖5C所述地,在緩沖路徑524的正等待薄片上放置被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的薄片(第三薄片),而后將其作為薄片束并基于薄片束將其輸送至刻痕部(參見圖10B)。簡言之,在緩沖處理中為形成薄片束將緩沖排出薄片最后放置在正等待薄片上。當啟動緩沖薄片設置處理時,首先,CPU952將表示緩沖薄片數的寄存器變量i初始化為0 (步驟S1001)。術語“緩沖薄片數”想要表示的是在對直到要進行緩沖薄片設置處理的薄片的前一薄片為止已進行了緩沖薄片設置處理時各自已被設置為緩沖薄片的薄片的數量。因此,在第一個薄片要進行緩沖薄片設置處理時的緩沖薄片數是O。換句話說,術語“緩沖薄片數”想要表 示的是在將要被設置的薄片輸送至緩沖路徑524的上游位置時緩沖路徑524中應當已保持的薄片的數量,并且其上限值等于比上限薄片數小I的值。另外,術語“上限薄片數”想要表示的是如下信息,其中,該信息表示能夠以重疊的方式放置(堆疊)薄片以進行后處理的最大數量,并且“上限薄片數”的最小值等于I。即,薄片后處理設備對數量不大于上限薄片數的薄片的薄片束進行后處理。然后,CPU952基于用戶所設置的薄片類型從上限薄片數表獲取上限薄片數N(步驟S1002)。圖11是示出存儲于圖4所示的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的上限薄片數表的例子的圖。例如,所示的上限薄片數表存儲于R0M953。該表設置薄片類型與上限薄片數之間的關系。具體地,在上限薄片數表中,根據薄片基重(g/mm2)設置各上限薄片數。如圖11所示,當薄片基重小于64(g/mm2)時,將上限薄片數設置為3。即,刻痕部可以對重疊的三個薄片的薄片束進行刻痕。當薄片基重不小于64而小于129 (g/mm2)時,將上限薄片數設置為2,當薄片基重不小于129 (g/mm2)時,將上限薄片數設置為I。此處,將薄片基重四舍五入為整數。接著,CPU952判斷上限薄片數N是否等于1(步驟S1003)。如果上限薄片數N不等于I (步驟S1003的否),即,在通過緩沖處理以重疊的方式放置多個薄片而后對這些薄片進行刻痕的情況下,CPU952判斷要進行緩沖薄片設置處理的薄片是否為最后一個薄片(步驟S1004)。該判斷是根據用戶所設置的打印薄片數來進行的。如果判斷為要進行緩沖薄片設置處理的薄片不是最后一個薄片(步驟S1004的否),則CPU952判斷緩沖薄片數i是否等于0 (步驟S1005)。如果i=0成立(未保持薄片)(步驟S1005的是),則CPU952將該薄片設置為緩沖薄片(步驟S1006),對緩沖薄片數i加I (步驟S1007),并返回到步驟S1004。如果緩沖薄片數i不等于0,即,如果緩沖路徑524中保持了至少一個薄片(步驟S1005的是),則CPU952比較緩沖薄片數i和上限薄片數N,并判斷緩沖薄片數i〈可處理的薄片數(N-1)是否成立(步驟S1008)。如果i〈N-l成立(緩沖薄片數小于比上限薄片數小I的薄片數)(步驟S1008的是),則CPU952將薄片設置為緩沖薄片(步驟S1009),對緩沖薄片數i加I (步驟S1007),并返回到步驟S1004。如果i=N_l (薄片數比上限薄片數小I)(步驟S1008的否),則CPU952將薄片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步驟S1011),然后將緩沖薄片數i初始化為0 (步驟S1012),并返回到步驟 S1004。如果判斷為要進行緩沖薄片設置處理的薄片是最后一個薄片(步驟S1004的是),則CPU952判斷緩沖薄片數i是否等于0 (步驟S1013)。如果i=0成立(步驟S1013的是),則在緩沖路徑524中不存在正等待薄片,從而CPU952將該最后的薄片設置為非緩沖薄片(步驟S1014),并結束薄片的緩沖薄片設置處理。如果i不等于0(步驟S1013的否),則在緩沖路徑524中存在正等待薄片,從而CPU952將該最后薄片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步驟S1015),并結束薄片的緩沖薄片設置處
理。 如果在步驟S1003中N=I成立(步驟S1003的是),即,如果在不進行緩沖處理的情況下對薄片逐個進行刻痕,則CPU952將要進行緩沖薄片設置處理的薄片設置為非緩沖薄片(步驟S1016),并結束薄片的緩沖薄片設置處理。例如,假定在進行對五個原稿薄片執(zhí)行單面打印和刻痕處理的作業(yè)時,設置為在具有薄片基重105g/mm2的薄片上進行圖像形成。在此情況下,由于根據圖11所示的上限薄片數表,上限薄片數是2,因而將第一個和第三個薄片各自設置為緩沖薄片。另外,將第二個和第四個薄片各自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將第五個薄片設置為非緩沖薄片。結果,以重疊的方式放置第一個和第二個薄片,并且以重疊的方式放置第三個和第四個薄片,從而對分別由兩個薄片形成的薄片束進行刻痕處理。另外,對第五個薄片單獨進行刻痕處理。應當注意,在此情況下,可以使第四個薄片和第五個薄片從圖像形成設備排出的薄片排出間隔(薄片進給間隔)增大對第三個和第四個薄片刻痕所需要的時間。因此,預先將用于刻痕的上限薄片數的如下信息從自動整理器控制器951發(fā)送至CPU電路部900,其中,該信息取決于薄片的薄片基重。盡管在上述的例子中說明了對由多個薄片形成的一個組進行打印和刻痕的情況,但作為例子,還可以將本實施例應用于對多個薄片組進行打印的情況。無論薄片組的數量是單個還是多個,均由于第一個薄片不具有前一薄片而不需要對第一個薄片特別進行緩沖處理,但在所示的例子中,為了簡化控制,也對第一個薄片進行緩沖處理。另外,如果上限薄片數是1,則將所有薄片均設置為非緩沖薄片,并且如果要進行緩沖薄片設置處理的當前薄片是最后一個薄片,則結束緩沖薄片設置處理。在此情況下,由于上限薄片數是1,因而可以使來自圖像形成設備的薄片的薄片排出間隔增大對各薄片刻痕所需要的時間。由此防止正被刻痕的薄片被后續(xù)薄片碰撞。另外,當打印多個薄片組時,為了進行第一組的刻痕(后處理),使例如第二組的第一頁和第一組的最后一頁之間的薄片間隔增大。盡管這多少會降低生產率,但是當從整個處理的角度考慮時此生產率的降低非常小。如上所述,使用上限薄片數作為上限來進行緩沖處理,從而以所緩沖的薄片束為單位進行刻痕處理。在對前一薄片(薄片束)刻痕期間,通過對后續(xù)薄片進行緩沖處理,可以在不中斷圖像形成的情況下進行刻痕。結果,由于在刻痕期間不需要中斷圖像形成,因而能夠防止圖像形成處理中的生產率的降低。盡管在上述的實施例中作為例子說明了用于根據上限薄片數來確定緩沖薄片數的刻痕作為薄片后處理,但代替刻痕,本實施例還可以應用于用于在薄片內打孔的打孔處理。圖12是圖1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被配置為具有打孔器的第一實施例的變形例的圖。應當注意,在圖12中,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來表示與圖3所示的相同的結構元件,并且省略對其的說明。另外,代替圖4所示的刻痕馬達M8,圖12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設置有打孔馬達,并且不包括刻痕傳感器576。在圖12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中,于輸送輥對532的下游配置打孔刀具751和打孔刀具接收構件752。在CPU952的控制下打孔馬達(未示出)驅動打孔刀具751以進行打孔處理。圖13A至13C是用于說明圖12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的打孔處理的圖,其中,圖13A示出路徑傳感器已檢測到薄片的前緣的狀態(tài),圖13B示出薄片靜止在打孔位置的狀態(tài),并且圖13C示出再次輸送打孔后的薄片的狀態(tài)。當路徑傳感器573檢測到薄片的前緣時(參見圖13A),CPU952在預定時間、即預定距離內輸送薄片,而后停止輸送輥對513 (參見圖13B)。由此使薄片停止在打孔刀具接收構件752的位置。然后,CPU952驅動打孔馬達以使打孔刀具751朝打孔刀具接收構件752向下移動。由此使薄片被保持在打孔刀具751和打孔刀具接收構件752之間,以被打孔。在打孔碎片箱753中接收打孔 所產生的打孔碎片。隨后,CPU952反轉驅動打孔馬達以使打孔刀具751向上移動。之后,當薄片的打孔結束時,CPU952驅動輸送輥對513以將打孔后的薄片輸送至處理托盤550或裝訂路徑523 (參見圖13C)。圖14是示出圖12所示的自動整理器500所使用的上限薄片數表的例子的圖。在圖14所示的上限薄片數表中,當薄片基重小于106(g/mm2)時,將上限薄片數設置為2,而當薄片基重不小于106 (g/mm2)時,將上限薄片數設置為I。如參考圖9所說明的,使用圖14所示的上限薄片數表的自動整理器500還進行緩沖薄片設置處理。自動整理器500根據緩沖薄片設置處理中所設置的薄片類型(緩沖薄片、緩沖排出薄片或非緩沖薄片)來進行緩沖處理,并對通過以重疊的方式放置薄片所分別形成的薄片束進行打孔。如以上所說明的,將自動整理器500配置為:在對前一薄片(薄片束)打孔期間,對后續(xù)薄片進行緩沖處理,從而可以在不中斷圖像形成的情況下進行打孔。結果,由于不需要中斷圖像形成,因而可以防止圖像形成處理中的生產率的降低。盡管在圖9所示的緩沖薄片設置處理中,當上限薄片數N不等于I時,將第一個薄片設置為緩沖薄片,但是也可以將緩沖薄片設置處理控制為如以下所述:當上限薄片數N不等于I時,CPU952判斷打印作業(yè)中的一個副本組的薄片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如果薄片數是偶數,則CPU952將第奇數個薄片設置為緩沖薄片,將第偶數個薄片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
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副本組的薄片數是奇數,則CPU952將第一個薄片設置為非緩沖薄片,并單獨對第一個薄片刻痕。CPU952將第偶數個薄片設置為緩沖薄片,將第三個薄片等的第奇數個薄片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結果,即使一個副本組的薄片的薄片數是例如5,也不需要圖像形成設備使第四個薄片和第五個薄片之間的輸送間隔與通常相比增大。然而,為了打印多個副本組,需要圖像形成設備使第奇數個組的最后薄片與后續(xù)的第偶數個組的第一個薄片之間的薄片排出間隔(薄片進給間隔)增大用于進行刻痕處理所花費的時間。另外,在圖9所示的緩沖薄片設置處理中,當上限薄片數N等于3時,如果一個副本組的薄片數等于4,則以重疊的方式放置第一個至第三個薄片以進行刻痕處理。由此需要圖像形成設備使第三個薄片與第四個薄片之間的薄片排出間隔增大進行刻痕處理所花的時間。另外,如果一個副本組的薄片數等于7,則需要圖像形成設備使第六個薄片與第七個薄片之間的薄片排出間隔增大進行刻痕處理所花的時間。為了滿足上述需要,當上限薄片數N等于3時,CPU952判斷在打印作業(yè)中的一個副本組的薄片數是奇數還是偶數。如果薄片數是偶數,則CPU952將各第奇數個薄片設置為緩沖薄片,將各第偶數個薄片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副本組的薄片數是奇數,則CPU952直到倒數第四個薄片為止,將各第奇數個薄片設置為緩沖薄片,將各第偶數個薄片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然后,CPU952將倒數第三個薄片和倒數第二個薄片均設置為緩沖薄片,并將最后薄片設置為緩沖排出薄片。即,進行緩沖處理以形成各自由兩個薄片構成的薄片束以及三個薄片的薄片束。 應當注意,并非必須在三個薄片的薄片束中包括最后薄片,可以進行緩沖處理以使得在三個薄片的薄片束中包括第一個薄片或其它薄片。由此防止僅一個薄片被輸送至刻痕部,并可以基于薄片束對薄片進行必要的刻痕,以使得圖像形成設備與通常相比不需要增大薄片排出間隔。盡管參考典型實施例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是應該理解,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所公開的典型實施例。所附權利要求書的范圍符合最寬的解釋,以包括所有這些修改以及等同結構和功能。還可以利用讀出并執(zhí)行記錄在存儲器裝置上的程序以進行上述實施例的功能的系統(tǒng)或設備的計算機(或者CPU或MPU等裝置)和通過下面的方法來實現本發(fā)明的各方面,其中,系統(tǒng)或設備的計算機通過例如讀出并執(zhí)行記錄在存儲器裝置上的程序以進行上述實施例的功能來進行上述方法的各步驟。為此,例如通過網絡或者通過用作存儲器裝置的各種類型的記錄介質(例如,計算機可讀介質)將該程序提供給計算機。本申請要求2012年I月26日提交的申請?zhí)枮?012-014196的日本專利申請以及2013年I月11日提交的申請?zhí)枮?013-003485的日本專利申請的優(yōu)先權,在此通過引用包含這些申請的全部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薄片后處理設備,用于對形成有圖像的薄片進行處理,包括: 后處理單元,用于對薄片和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其中,所述后處理單元一次能夠處理的薄片數量的上限值等于N,并且N是整數; 緩沖單元,用于進行用于保持所輸送的薄片、并且將所保持的薄片和至少一個后續(xù)薄片在重疊狀態(tài)下作為薄片束輸送的緩沖處理;以及 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緩沖單元和所述后處理單元,以使得當所述后處理單元正在對薄片或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時,所述緩沖單元對數量不大于所述上限值N的多個后續(xù)薄片進行所述緩沖處理,從而對通過所述緩沖處理所形成的各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根據薄片的類型設置所述上限值N。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當所述上限值N等于一時,所述控制單元使得在不進行所述緩沖處理的情況下對各薄片進行所述處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所述控制單元將用于增大薄片的輸送間隔的指示輸出至用于將薄片輸送至所述薄片后處理設備的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隨著薄片基重越大,所述上限值N越小。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當所述上限值N不等于一時,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緩沖單元以使得不將單個薄片輸送至所述后處理單元。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在所述上限值N不等于一的情況下,當要進行所述處理的一組薄片的薄片數量是偶數時,所述控制單元使所述緩沖單元將第一個薄片和后續(xù)薄片形成為各自由兩個薄片構成的薄片束,而當要進行所述處理的一組薄片的薄片數量是奇數時,所述控制單元在不使所述緩沖單元對第一個薄片進行所述緩沖處理的情況下,使所述緩沖單元將第二個薄片和后續(xù)薄片形成為各自由兩個薄片構成的薄片束。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在所述上限值N大于二的情況下,當要進行所述處理的一組薄片的薄片數量是偶數時,所述控制單元使所述緩沖單元將薄片形成為各自由兩個薄片構成的薄片束,而當要進行所述處理的一組薄片的薄片數量是奇數時,所述控制單元控制所述緩沖單元以將薄片形成為各自由兩個薄片構成的薄片束以及三個薄片的薄片束。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在要進行所述處理的一組薄片的薄片數量是奇數的情況下,所述控制單元將用于增大第一組的最后薄片和第二組的第一個薄片之間的輸送間隔的指示輸出至用于將薄片輸送至所述薄片后處理設備的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還包括: 判斷單元,用于根據表示所述緩沖單元要保持的薄片數量的緩沖薄片數,判斷所輸送的薄片是要在不進行所述緩沖處理的情況下被輸送至所述后處理單元的預定第一薄片、是要由所述緩沖單元保持的預定第二薄片、還是要在不被所述緩沖單元保持的情況下被放置在所述預定第二薄片上的預定第三薄片。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當所述上限值N等于一時,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輸送的薄片是所述預定第一薄片。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在所輸送的薄片不是要進行所述處理的最后薄片的情況下,當所述上限值N大于或等于二、并且同時所述緩沖薄片數小于比所述上限值N小一的薄片數時,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輸送的薄片是所述預定第二薄片。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當所述上限值N大于或等于二、并且同時所述緩沖薄片數比所述上限值N小一時,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輸送的薄片是所述預定第三薄片。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在所輸送的薄片是要進行所述處理的最后薄片的情況下,當所述上限值N大于或等于二、并且同時所述緩沖薄片數等于零時,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輸送的薄片是不要進行所述緩沖處理的所述預定第一薄片。
15.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在所輸送的薄片是要進行所述處理的最后薄片的情況下,當所述上限值N大于或等于二、并且同時所述緩沖薄片數不等于零時,所述判斷單元判斷為所輸送的薄片是所述預定第三薄片。
1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其中,所述處理包括用于在薄片和薄片束內形成折疊線的刻痕處理以及用于在薄片和薄片束內打孔的打孔處理中的至少一個。
17.一種圖像形成設備,包括: 打印單元,用于在薄片上進行圖像形成; 后處理單元,用于對所述打印單元已進行圖像形成的薄片和薄片束進行處理,其中,所述后處理單元一次能夠處理的薄片的薄片數的上限值等于N,并且N是整數; 緩沖單元,用于進 行用于保持所輸送的薄片、并且將所保持的薄片和至少一個后續(xù)薄片在重疊狀態(tài)下作為薄片束輸送的緩沖處理;以及 控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緩沖單元和所述后處理單元,以使得當所述后處理單元正在對薄片或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時,所述緩沖單元對數量不大于所述上限值N的多個后續(xù)薄片進行所述緩沖處理,從而對通過所述緩沖處理所形成的各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進行緩沖處理的薄片后處理設備及圖像形成設備。一種用于對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圖像的薄片進行后處理的薄片后處理設備。訂釘部或刻痕部對薄片和薄片束進行處理。所述后處理單元每次可處理的薄片的薄片數的上限值等于N(N是整數)。緩沖路徑進行用于保持輸送后的薄片、以重疊的方式放置保持后的薄片和緊接在保持后的薄片后的薄片,以及將疊加后的薄片作為薄片束來輸送的緩沖處理。CPU控制所述緩沖路徑、訂釘部或刻痕部,使得當對所述薄片或所述薄片束正進行所述處理時,對在后薄片進行所述緩沖處理,并使得對已進行所述緩沖處理的各薄片束進行所述處理。
文檔編號B42C19/08GK103223798SQ20131003300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月26日
發(fā)明者安藤裕, 佐藤光彥, 三宅聰行, 橫谷貴司, 前西廣昌, 荒井照博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