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定量注墨的墨水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注墨文具,具體地,涉及定量注墨的墨水瓶。
背景技術:
目前的墨水瓶在給墨水筆加墨時的注墨量完全依靠經驗,墨水加多或者加少都會給墨水筆的使用帶來不便。因此需要一種能夠控制加墨量的墨水瓶。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定量注墨的墨水瓶。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提供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包括瓶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所述瓶體的泵體座,所述泵體座內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活塞座、泵體、以及輸墨管,其中,所述活塞座包括第二單向閥門、以及相互連通的針管和注墨通道,所述泵體的腔室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門連通所述注墨通道,所述泵體包括第一單向閥門,所述輸墨管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門連通至所述泵體的腔室,所述活塞座與所述泵體之間連接有彈簧,所述第一單向閥門的流向方向為朝向所述注墨通道,所述第二單向閥門的流動方向為朝向所述針管。優(yōu)選地,所述活塞座與所述泵體座之間留有第二間隙通道,所述泵體能夠在一上部位置與下部位置之間自由活動,當所述泵體位于所述上部位置時,所述泵體與所述泵體座之間留有與所述第二間隙通道連通的第一間隙通道,所述瓶體內部通過所述第一間隙通道以及第二間隙通道連通至所述瓶體的外部;當所述泵體位于所述下部位置時,所述第一間隙通道封閉。優(yōu)選地,所述泵體的底面與所述泵體座之間設置有軟墊環(huán),當所述泵體位于所述下部位置時,所述軟墊環(huán)封閉所述第一間隙通道。優(yōu)選地,所述活塞座包括上活塞座以及下活塞座,所述彈簧連接在所述上活塞座與所述泵體之間,所述下活塞座的側壁與所述泵體的側壁緊密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單向閥門包括第一封水珠子,所述第一封水珠子位于所述泵體的腔室內,所述第二單向閥門包括第二封水珠子,所述第二封水珠子位于所述注墨通道內。優(yōu)選地,所述活塞座包括環(huán)繞所述針管的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的槽面呈U形。優(yōu)選地,還包括瓶蓋,所述瓶蓋包括頂帽,所述頂帽的下端連接有軟膠粒部。優(yōu)選地,當所述瓶蓋旋緊在所述瓶體上時,所述針管的上端從所述軟膠粒部的上表面穿出。本發(fā)明提供的墨水瓶在給墨水筆注墨時,每一次注入的墨水量是相同的,這使得用戶可以控制適當?shù)募幽?,并且根?jù)本發(fā)明提供的墨水瓶在瓶蓋開啟時不會因為瓶內外氣壓差而使得墨水突然溢出,給使用墨水瓶的運輸以及使用都帶來了方便。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優(yōu)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定量注墨的墨水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本發(fā)明的使用原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定量注墨的墨水瓶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地, 在本實施例中,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包括瓶體1,還包括連接所述瓶體1的泵體座41,所述泵體座41內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活塞座、泵體43、以及輸墨管8,其中,所述活塞座包括第二單向閥門、以及相互連通的針管46和注墨通道4222,所述泵體43的腔室430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門連通所述注墨通道4222,所述泵體43包括第一單向閥門,所述輸墨管8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門連通至所述泵體43的腔室430,所述活塞座與所述泵體43之間連接有彈簧45,所述第一單向閥門的流向方向為朝向所述注墨通道4222,所述第二單向閥門的流動方向為朝向所述針管46。其中,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結合現(xiàn)有技術實現(xiàn)所述瓶體1,例如, 所述瓶體1可以是用柔軟的袋體制成,所述瓶體1還可以在瓶頸處開有通孔。優(yōu)選地,所述活塞座與所述泵體座41之間留有第二間隙通道,所述泵體43能夠在一上部位置與下部位置之間自由活動,當所述泵體43位于所述上部位置時,所述泵體43與所述泵體座41之間留有與所述第二間隙通道連通的第一間隙通道,所述瓶體1內部通過所述第一間隙通道以及第二間隙通道連通至所述瓶體1的外部;當所述泵體43位于所述下部位置時,所述第一間隙通道封閉。優(yōu)選地,所述泵體43的底面與所述泵體座41之間設置有軟墊環(huán)412,當所述泵體 43位于所述下部位置時,所述軟墊環(huán)412封閉所述第一間隙通道。優(yōu)選地,所述活塞座包括上活塞座421以及下活塞座422,所述彈簧45連接在所述上活塞座421與所述泵體43之間,所述下活塞座422的側壁與所述泵體43的側壁緊密連接。如圖1所示,所述上活塞座 421以及下活塞座422的側壁與所述泵體座41的內側壁之間留有間隙,從而形成所述第二間隙通道。當所述泵體43的底部的下表面與所述泵體座41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軟墊環(huán)412的高度時,所述泵體43的底部的下表面與所述泵體座41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形成所述第一間隙通道。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單向閥門包括第一封水珠子44,所述第一封水珠子44位于所述泵體43的腔室430內,所述第二單向閥門包括第二封水珠子6,所述第二封水珠子6位于所述注墨通道4222內。優(yōu)選地,所述活塞座包括環(huán)繞所述針管46的凹槽23,其中,所述凹槽 23的槽面呈U形。進一步地,所述定量注墨的墨水瓶還包括瓶蓋2,所述瓶蓋2包括頂帽21,所述頂帽21的下端連接有軟膠粒部22。優(yōu)選地,當所述瓶蓋2旋緊在所述瓶體1上時,所述針管 46的上端從所述軟膠粒部22的上表面穿出。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具體實施方式
中,首先打開所述瓶蓋2,若此時所述瓶體1內部的壓力過大,則空氣可以迫使所述泵體43移動到所述上部位置,從而所述瓶體1內的空氣可以通過所述第一間隙通道以及所述第二間隙通道流動到所述瓶體1的外部,這樣可以防止所述瓶體1內的空氣迫使墨水從所述針管46溢出。
然后將墨水筆的尾端抵住所述上活塞座421并向下壓,此時所述針管46的上端位于墨水筆的第二通孔928內,如圖2所示,所述泵體43的腔室430中的墨水便可以通過所述注墨通道4222以及所述針管46進入墨水筆內。此時由于用戶對所述上活塞座421向下的壓力,使得所述泵體43向下移動到所述下部位置,從而所述軟膠環(huán)412被擠壓在所述泵體座41與所述泵體43之間,從而所述軟膠環(huán)412可以封閉所述第一間隙通道。當墨水筆提起時,所述彈簧45使得所述活塞座向上移動,從而所述瓶體1內的墨水通過所述輸墨管8進入所述泵體43的腔體430內,以便下一次注墨時使用。由于所述腔室430的容積一定,因此每次的注墨量可以保持一致。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fā)明的實質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包括瓶體,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連接所述瓶體的泵體座,所述泵體座內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活塞座、泵體、以及輸墨管,其中,所述活塞座包括第二單向閥門、以及相互連通的針管和注墨通道,所述泵體的腔室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門連通所述注墨通道,所述泵體包括第一單向閥門,所述輸墨管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門連通至所述泵體的腔室,所述活塞座與所述泵體之間連接有彈簧,所述第一單向閥門的流向方向為朝向所述注墨通道,所述第二單向閥門的流動方向為朝向所述針管。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座與所述泵體座之間留有第二間隙通道,所述泵體能夠在一上部位置與下部位置之間自由活動,當所述泵體位于所述上部位置時,所述泵體與所述泵體座之間留有與所述第二間隙通道連通的第一間隙通道,所述瓶體內部通過所述第一間隙通道以及第二間隙通道連通至所述瓶體的外部;當所述泵體位于所述下部位置時,所述第一間隙通道封閉。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體的底面與所述泵體座之間設置有軟墊環(huán),當所述泵體位于所述下部位置時,所述軟墊環(huán)封閉所述第一間隙通道。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座包括上活塞座以及下活塞座,所述彈簧連接在所述上活塞座與所述泵體之間,所述下活塞座的側壁與所述泵體的側壁緊密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單向閥門包括第一封水珠子,所述第一封水珠子位于所述泵體的腔室內,所述第二單向閥門包括第二封水珠子,所述第二封水珠子位于所述注墨通道內。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座包括環(huán)繞所述針管的凹槽,其中,所述凹槽的槽面呈U形。
7.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瓶蓋, 所述瓶蓋包括頂帽,所述頂帽的下端連接有軟膠粒部。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瓶蓋旋緊在所述瓶體上時,所述針管的上端從所述軟膠粒部的上表面穿出。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定量注墨的墨水瓶,包括瓶體,還包括連接所述瓶體的泵體座,所述泵體座內從上往下依次設置有活塞座、泵體、以及輸墨管,其中,所述活塞座包括第二單向閥門、以及相互連通的針管和注墨通道,所述泵體的腔室通過所述第二單向閥門連通所述注墨通道,所述泵體包括第一單向閥門,所述輸墨管通過所述第一單向閥門連通至所述泵體的腔室,所述活塞座與所述泵體之間連接有彈簧,所述第一單向閥門的流向方向為朝向所述注墨通道,所述第二單向閥門的流動方向為朝向所述針管。本發(fā)明提供的墨水瓶在給墨水筆注墨時,每一次注入的墨水量是相同的,這使得用戶可以控制適當?shù)募幽俊?br>
文檔編號B43L25/04GK102350913SQ201110169090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22日
發(fā)明者鄒樂華 申請人:鄒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