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直液式書寫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直接將墨水儲存在墨水囊內,并使墨水吸附體位于前述墨水囊與筆尖之間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前”指筆尖側,“后”指墨水囊側。
背景技術:
〔1〕目前,關于這種直液式書寫工具,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以下技術“一種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墨水收容體的上方開口部具有聯(lián)絡孔(聯(lián)絡管)和通孔,插入填充了吸收性材料的收容體,設置與吸收性材料連接的筆頭,將通氣管插入通孔中,以連接大氣和墨水收容體”。
前述專利文獻1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在墨水收容體的上方開口部設置聯(lián)絡管及通氣管,成為通氣管為與大氣總是連通的結構。因此,如果維持筆尖向下的狀態(tài),則大氣通過通氣管連續(xù)地向墨水收容體供給,同時墨水收容體內的墨水通過連接管連續(xù)地向吸收性材料供給。其結果,可能會造成墨水收容體內的墨水從筆尖側向外部漏出。
〔2〕另外,目前在專利文獻2中提出以下技術“一種簽字筆,其特征在于,設置在容器主體內的一側具有可拆卸密封用蓋體的墨水補給口的墨水收容室,同時在主體端部開口部側,將利用分隔壁與上述墨水收容室分離的墨水吸液材料收容室設為與開口部連通的狀態(tài),在該收容室內,收容被分為兩部分的具有通氣性的吸液材料,并且在端部開口部側的吸液材料中抱持筆尖的基部,同時使該基部端面接觸墨水收容室側的吸液材料,在上述分隔壁處貫穿設置用于將收容墨水向吸液材料供給的供液孔,同時固定適當?shù)墓夤?,且使得該供氣管一側的端面開口部與主體端部開口部側的吸液材料抵接,使得另一側的端面開口部位于墨水補給口附近的墨水收容室內?!?
前述專利文獻2的直液式書寫工具的構成為,具有兩個吸液材料,使得供氣管的前端面與主體端部開口部側的吸液材料的后端面抵接,供液孔與墨水收容室側的吸液材料的后端面連通,即,其結構為供氣管的前端開口部與供液孔的前端開口部位于前后分離的位置。因此,因從供液孔供給并含浸在吸液材料中的墨水,難以堵塞供氣管的開口端(即,使供氣管的開口端成為液封狀態(tài))的問題,不能可靠停止從墨水囊的墨水流出和向墨水囊中的空氣流入(即墨水和空氣的交替)。其結果,可能會向吸液材料供給過剩的墨水,墨水從筆尖側向外部漏出。
而且,因為前述專利文獻2的直液式書寫工具的結構為,筆尖貫穿主體端部開口部側的吸液材料,與墨水收容室側的吸液材料接觸,所以難以將筆尖的長度尺寸設定得較短。因此,筆尖的成本提高,不能低價地提供給用戶,而且,從筆尖后端到筆尖前端的墨水流出路線變長,墨水從筆尖的流出性降低,容易產(chǎn)生筆跡不清或筆跡中斷。
〔3〕另外,目前,在專利文獻3中提出以下技術“一種毛筆狀書寫工具,其在前軸內同心地配置墨水調整管、墨水導管,將中繼芯插入墨水導管中,將其后端插入墨水室(墨水囊),使端部以規(guī)定的間隔位于毛筆體后端,在墨水調整管與墨水導管間的環(huán)狀路內以及毛筆體后端上,安裝由多孔質材料構成的墨水吸附體,使其端部密度大于其他部分,在毛筆體后端形成墨水流通路,在前軸內表面和墨水調整管外表面之間形成與大氣連通的空氣通路,將該空氣通路后端與墨水調整管后端連通。”由于前述專利文獻3的直液式書寫工具的結構為,僅利用一根墨水導管將墨水囊與墨水吸附體連接,因此在早期出墨時(即,最開始從墨水囊向吸液材料供給墨水時)不能迅速使得空氣與墨水交替,在成為可書寫前需要非常長的時間。而且,前述專利文獻3的直液式書寫工具,部件數(shù)量多而構造復雜,不易低價地向用戶提供。
專利文獻1實公昭45-18890號公報專利文獻2實公昭56-7504號公報專利文獻3實公昭60-7191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直液式書寫工具,其墨水囊內的墨水不會從筆尖側漏出,并且筆尖的長度尺寸短,能夠抑制筆尖成本,同時使得墨水從筆尖的流出性流暢,而且在早期出墨時空氣和墨水能夠迅速交替,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書寫,且結構簡單,因此即使在墨水囊內的壓力急劇變化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從筆尖側的墨水漏出或墨水噴出。
(結構1)本發(fā)明的直液式書寫工具(結構1)由以下部分構成筆尖2;墨水吸附體3,其與前述筆尖2的后端連接;墨水囊7,其位于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方,直接儲存墨水;以及連通管6,其連接前述墨水囊7與前述墨水吸附體3之間,其要點在于具有多個前述連通管6,在墨水吸附體3與墨水囊7之間設置分隔壁52,使前述各個連通管6從前述分隔壁52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使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內部,使至少1根連通管6b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使該連通管6b的后端位于墨水囊7的內部。
在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中,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根據(jù)筆尖2的方向和墨水囊7內的墨水余量,存在位于墨水液面的上方的情況和位于墨水液面下方(即墨水中)的情況。在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位于墨水液面的上方的情況下,利用向前述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墨水囊7與大氣間的空氣流通,利用其他連通管6a墨水囊7與墨水吸附體3間的墨水流通。另一方面,在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位于墨水液面的下方的情況下,利用至少1根連通管6,墨水囊7與大氣間的空氣流通,利用其他連通管6,墨水囊7與墨水吸附體3間的墨水流通。
在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中,在將墨水囊7內的墨水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時,如果使筆尖2為向下的狀態(tài),則由于重力,墨水囊7內的墨水通過至少1根連通管6而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與此同時,大氣通過其他連通管6,進入墨水囊7內。如果含浸在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墨水達到一定量,則前述使大氣進入的其他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成為由前述含浸墨水液封狀態(tài),暫時地被封閉,向墨水囊7的大氣供給停止。與此同時,由進行前述墨水供給的連通管6進行的從墨水囊7向墨水吸附體3的墨水供給也停止,其結果,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成為液封狀態(tài),暫時地封閉,從墨水囊7的墨水流出和向墨水囊7的空氣流入(即墨水與空氣的交替)成為停止狀態(tài)。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因為是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結構,所以可以利用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墨水的液封,容易地封閉連通管6的各個前端開口部。其結果,不會從墨水囊7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過剩的墨水,不會導致墨水從筆尖2側向外部漏出。
另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由于具有多根(即大于或等于2根)連通管6,所以在至少1根連通管6進行墨水供給的情況下,其他連通管6進行空氣供給。因此,能夠在早期出墨時(即最開始向未含浸墨水的墨水吸附體3供給墨水的情況下),迅速進行墨水與空氣的交替,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書寫。
另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在由于溫度上升等墨水囊7內的壓力上升時,從墨水囊7內擠壓出來的剩余墨水通過前述連通管6而向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供給,暫時地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另一方面,在由于溫度降低等墨水囊7內的壓力減少時,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墨水通過連通管6返回到墨水囊7內。由此,在墨水囊7內壓力變化時,能夠將墨水囊7內的剩余墨水適當?shù)赜赡襟w3暫時吸收,之后適當?shù)厥乖撌S嗄祷啬?。其結果,能夠充分防止墨水向外部漏出。
此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使至少1根連通管6b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且使該連通管6b的后端位于墨水囊7內部,由此,在筆尖向下的狀態(tài)產(chǎn)生急劇的壓力變化的情況下,墨水囊7內的加壓空氣會由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開口部,通過該連通管6b的內部,然后通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迅速地向外部放出,不會造成墨水從筆尖2側向外部漏出或噴出。也就是說,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即使在筆尖向下的狀態(tài)墨水囊7內的壓力急劇變化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墨水從筆尖2側的漏出或噴出。
特別地,在筆尖向下時前述向后部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不位于墨水液面的上方的情況下,也由于從墨水液面到前述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后端的距離,比從墨水液面到分隔壁52的后表面的距離(即未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a的后端與墨水液面間的距離)短,所以即使在筆尖向下的狀態(tài)墨水囊內的壓力急劇變化的情況下,也不會墨水囊7內的大量墨水擠壓到墨水吸附體3中,在通過各個連通管6而少量的多余墨水從墨水囊7內擠壓到墨水吸附體3中而保存在墨水吸附體3中之后,前述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開口部與墨水液面的上部空間立即連通,墨水液面上方的加壓空氣通過前述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向外部放出。由此,即使在筆尖向下的狀態(tài)產(chǎn)生急劇壓力變化的情況下,也能夠充分防止墨水從筆尖2側的漏出或噴出。
此外,所謂前述墨水囊7內的壓力急劇變化的情況,可以例舉以下情況在低溫環(huán)境下將筆帽安裝到筆尖側之后,在高溫環(huán)境下墨水囊7內的空氣被加壓的狀態(tài)下將筆帽從筆尖側取下的情況;以及在地面上的1個大氣壓狀態(tài)下將筆帽安裝到筆尖側后,在航空器內等的減壓狀態(tài)下墨水囊7內的空氣被加壓狀態(tài)下將筆帽從筆尖側取下的情況。
(結構2)本發(fā)明(結構2)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位置設定為相互相等。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的結構為,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位置設定為相互相等(即連通管6的各前端為在前后相互不偏離的結構),因此,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相互間的距離進一步縮短,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的液封性提高,能夠進一步防止墨水向外部漏出。
(結構3)本發(fā)明(結構3)優(yōu)選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筆尖2的后端附近。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3),通過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筆尖2后端附近的結構,墨水從任一個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供給,都能夠迅速地將墨水向筆尖2供給。由此,在早期出墨時,能夠可靠地在短時間內進行書寫。
(結構4)本發(fā)明(結構4)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前述筆尖2的后端位于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4),因為筆尖2的后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所以可以將筆尖2整體的長度尺寸設定得較短。其結果,來自墨水囊7的充裕的墨水,通過連通管6經(jīng)由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向筆尖2后端供給之后,迅速地向前述筆尖2的前端供給,因此,不會出現(xiàn)筆跡中斷或筆跡不清,得到來自筆尖2的流暢的墨水流出性。另外,因為能夠將筆尖2整體的長度尺寸設定得較短,所以還可以將筆尖2的成本抑制得較低。
另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4),在由于溫度上升等墨水囊7內的壓力上升時,從墨水囊7內擠壓出的剩余墨水通過前述連通管6向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供給,進而向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后方供給并暫時地含浸在其中。另一方面,在由于溫度降低等墨水囊7內的壓力減小時,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后方的墨水,從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通過連通管6返回到墨水囊7內。
也就是說,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4),利用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的結構,在墨水囊7內壓力變化時,使墨水吸附體3暫時適當?shù)匚漳?內的剩余墨水,之后,使該剩余墨水適當?shù)胤祷啬?。其結果,能夠充分地防止墨水向外部漏出。
(結構5)本發(fā)明(結構5)的要點為,在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在前述筆尖2的后端和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之間,以經(jīng)由前述墨水吸附體3墨水可以流通的方式連結。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5),因為前述筆尖2的后端與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未直接連接,所以至少在筆尖2的后端與連通管6的各前端之間的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含浸一定量的墨水。由此,即使在筆尖2向上狀態(tài)或書寫工具主體為水平狀態(tài)等的沒有從墨水囊7的墨水供給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含浸在前述筆尖2的后端與連通管6的各前端間的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墨水,充分地進行書寫。
(結構6)本發(fā)明(結構6)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將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從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向前方插入,將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向前方擠壓壓縮,由此,將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附體3的密度,設定為高于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以外部分的墨水吸附體3的密度。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6),墨水吸附體3具有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的密度設定得較高的部分(高密度部31)、和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以外的密度設定得較低的部分(低密度部32)。因此,相對于低密度部32,優(yōu)先使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墨水含浸在高密度部31中。由此,可以利用含浸墨水可靠地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液封。其結果,在由于溫度降低等墨水囊7內的壓力減小時,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內的墨水不會殘留在墨水吸附體3內,而是從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通過連通管6適當?shù)胤祷氐侥?內。
另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6),由于通過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從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向前方插入,將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向前方擠壓壓縮,來形成墨水吸附體3的密度差(即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和低密度部32),因此在將連通管6組裝到墨水吸附體3中之前,不需要對墨水吸附體3預先設置密度差,制造變得非常容易。
(結構7)本發(fā)明(結構7)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利用塞體71將開塞前的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封閉,使連接管54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將前述連接管54插入前述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內,通過前述連接管54擠壓前述塞體71將前述墨水囊7開塞,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位于前述連接管54的內側,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位于相對前述連接管54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或使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與前述連接管54的后端的軸向位置基本一致。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7),在將連接管54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時,連接管54適當?shù)財D壓塞體71而能夠可靠地將墨水囊7開塞,而且在墨水囊7開塞時,不會造成墨水囊內的墨水向外部漏出。如果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從連接管54的后端向后方較大地凸出,則在將連接管54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時,前述連通管6b與塞體71抵接,可能無法可靠地將墨水囊7開塞,或者在連接管54完全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之前,塞體71偏離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造成墨水向外部漏出。
(結構8)本發(fā)明(結構8)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7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在前述連接管54后端的一側,設置在墨水囊7開塞時擠壓前述塞體71的一側的凸片54a,使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外表面與前述凸片54a的內表面接近。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8),在墨水囊7開塞時,通過凸片54a擠壓塞體71的一側,能夠適當?shù)匾崎_塞體71。在構成為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外表面不與前述凸片54a的內表面接近的情況下,墨水囊7開塞時,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會與塞體71抵接,妨礙塞體71的順利開塞的動作,可能導致無法進行墨水囊7的適當開塞。
(結構9)本發(fā)明(結構9)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墨水吸附體3具有高密度部31和與該高密度部31的后方連接的低密度部32,使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及前述筆尖2的后端位于前述高密度部31。
在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9)中,在將墨水囊7內的墨水8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時,如果使筆尖2為向下的狀態(tài),則利用重力墨水囊7內的墨水8通過至少1根連通管6,向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供給,并含浸在前述高密度部31中。與此同時,大氣通過其他連通管6進入墨水囊7內。
如果含浸在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中的墨水達到一定量,則前述使大氣進入的其他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成為由前述含浸墨水造成的液封狀態(tài),暫時地被封閉,向墨水囊7中的大氣供給停止。與此同時,由進行前述墨水供給的連通管6進行的從墨水囊7向墨水吸附體3的墨水供給也停止,其結果,連通管6的各個前端開口部成為液封狀態(tài),暫時地被封閉,從墨水囊7的墨水流出和向墨水囊7的空氣流入(即墨水與空氣的交替)成為停止狀態(tài)。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9),墨水吸附體3具有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的密度設定得較高的部分(高密度部31)、和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以外部分的密度設定得較低的部分(低密度部32)。因此,相對于低密度部32,優(yōu)先使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墨水含浸在高密度部31中。由此,能夠利用含浸墨水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可靠地液封。其結果,在由于溫度降低等墨水囊7內的壓力減小時,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內的墨水不會殘留在墨水吸附體3內,而是從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通過連通管6適量地返回到墨水囊7內。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9),因為是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中的結構,所以通過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內的墨水的液封,能夠容易地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全部封閉。其結果,不會將過剩的墨水從墨水囊7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不會導致墨水從筆尖2側向外部漏出。
另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9),利用使筆尖2的后端置于高密度部31中的結構,即使在筆尖向上狀態(tài)或書寫工具主體為水平狀態(tài)等的沒有來自墨水囊7的墨水供給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中的墨水充分地進行書寫。
(結構10)優(yōu)選結構(結構10)為,在前述結構9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各個連通管6貫穿前述低密度部32,使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及前述筆尖2的后端位于前述高密度部31中。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0),利用前述各個連通管6貫穿前述低密度部32的內部的結構,收容墨水吸附體3的部分的外徑不太粗就可以設定充分體積的低密度部32。在各個連通管6未貫穿低密度部32的內部地與高密度部31連接的情況下,收容墨水吸附體3的部分的外徑過粗,導致不易握持書寫工具主體,或者低密度部32的體積減小,不能充分吸收來自墨水囊7的剩余墨水。
(結構11)優(yōu)選結構(結構11)為,在前述結構9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在從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插入時,通過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向前方擠壓壓縮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在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形成前述高密度部31。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1),因為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從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向前方插入,向前方擠壓壓縮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由此形成墨水吸附體3的密度差(即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和低密度部32),所以在將連通管6組裝到墨水吸附體3中之前,不需要預先對墨水吸附體3設置密度差,制造變得非常容易,并且能夠抑制連通管6的各前端與高密度部31的不良連接。
(結構12)優(yōu)選結構(結構12)為,在前述結構9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高密度部31通過向徑向內方擠壓壓縮墨水吸附體3的外側面而形成。由此,不需要預先對墨水吸附體3設置密度差,制造變得非常容易。
(結構13)優(yōu)選結構(結構13)為,在前述結構9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通過向后方擠壓壓縮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而形成前述高密度部31。由此,不需要預先對墨水吸附體3設置密度差,制造變得非常容易。
(結構14)優(yōu)選結構(結構14)為,在前述結構9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墨水吸附體3由設定為高密度的第1墨水吸附體和設定為低密度的第2墨水吸附體構成,第1墨水吸附體構成前述高度密度部31,第2墨水吸附體構成前述低密度部32。由此,能夠無波動而可靠地對墨水吸附體3設定高密度部31和低密度部32(即墨水吸附體3中的密度差)。
(結構15)本發(fā)明(結構15)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9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利用塞體71將開塞前的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封閉,使連接管54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將前述連接管54插入前述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內,通過前述連接管54擠壓前述塞體71而將前述墨水囊7開塞,在前述墨水囊7開塞后,使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位于前述連接管54的內側,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位于相對于前述連接管54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或使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與前述連接管54的軸向位置基本一致。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5),在將連接管54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時,連接管54適當?shù)財D壓塞體71而能夠可靠地將墨水囊7開塞,而且,在墨水囊7開塞時,不會造成墨水囊內的墨水向外部漏出。如果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從連接管54的后端較大地向后方凸出,則在將連接管54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時,前述連通管6b與塞體71抵接,可能會無法可靠地將墨水囊7開塞,或者在連接管54完全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之前,塞體71偏離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造成墨水向外部漏出。
(結構16)本發(fā)明(結構16)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5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在前述連接管54后端的一側設置墨水囊7開塞時擠壓前述塞體71的一側的凸片54a,使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外表面與前述凸片54a的內表面接近。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6),在墨水囊7開塞時,通過凸片54a擠壓塞體71的一側,能夠適當?shù)匾崎_塞體71。如果是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外表面未與前述凸片54a的內表面接近的結構,則墨水囊7開塞時,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會與塞體71抵接,妨礙塞體71順利開塞的動作,可能導致墨水囊7的適當?shù)拈_塞無法進行。
(結構17)本發(fā)明的直液式書寫工具(結構17)由以下部分構成筆尖2;墨水吸附體3,其與前述筆尖2的后端連接;墨水囊7,其位于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方,直接儲存墨水8;以及連通管6,其連接前述墨水囊7與前述墨水吸附體3之間,其要點在于具有多個前述連通管6,在墨水吸附體3與墨水囊7之間設置分隔壁52,使前述各個連通管6從前述分隔壁52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使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內部,使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內的連接管54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使前述各個連通管6內的流通路62貫穿位于前述連接管54內的分隔壁52。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7)的連通管6,其分別具有將墨水囊7內的墨水8向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供給的功能、和將大氣向墨水囊7內供給的功能。在將墨水囊7內的墨水8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時,如果使筆尖2成為向下的狀態(tài),則由于重力墨水囊7中的墨水8通過至少1根連通管6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并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與此同時,大氣通過其他連通管6進入墨水囊7內。也就是說,在n根連通管6的情況下(n為大于等于2的整數(shù)),大于或等于1根且小于或等于(n-1)根的連通管6進行墨水供給,其他剩余的連通管6進行大氣的供給。
如果含浸在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墨水8達到一定量,則前述使大氣進入的其他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成為由前述含浸墨水液封的狀態(tài),暫時地被封閉,向墨水囊7內的大氣供給停止。與此同時,由進行前述墨水供給的連通管6進行的從墨水囊7到墨水吸附體3的墨水供給也停止,其結果,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成為液封狀態(tài),暫時地被封閉,從墨水囊7的墨水流出和向墨水囊7的空氣流入(即墨水與空氣的交替)成為停止狀態(tài)。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7),因為是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結構,所以利用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墨水的液封,可以容易地封閉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的全部。其結果,不會從墨水囊7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過剩的墨水,不會導致墨水從筆尖2向外部漏出。
另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7),由于具有多根(即大于或等于2根)連通管6,在至少1根連通管6進行墨水供給的情況下,其他連通管6進行空氣供給。因此,能夠在早期出墨時(即最開始向未含浸墨水的墨水吸附體3供給墨水的情況下),迅速進行墨水與空氣的交替,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書寫。
特別地,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7),使可以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內的連接管54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使前述各個連通管6內的流通路62貫穿位于前述連接管54內的分隔壁52,由此,只要將連接管54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內,就可以容易地將墨水囊7內與墨水吸附體3內之間以經(jīng)由多根連通管6墨水和空氣能夠流通的方式連接。由此,如果將墨水囊7與連接管54連接,則能夠迅速地進行墨水與空氣的交替,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書寫。
優(yōu)選結構為,在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7)中,使墨水囊7可以更換,利用塞體71將前述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封閉,通過將連接管54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來擠壓去除塞體71,從而將墨水囊7開塞。
(結構18)
優(yōu)選結構(結構18)為,在前述結構17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使得各個連通管6內的流通路62,貫穿位于前述連接管54內的分隔壁52的除了軸心的部位。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8),容易在分隔壁52上無偏差地設置各個流通路62。其結果,在使書寫工具主體處于水平狀態(tài)時,墨水囊7內的墨水8向某一個流通路62供給的可能性提高,因為能夠經(jīng)由前述任意一個流通路62將墨水囊7內的墨水8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所以能夠抑制不能書寫的情況。
(結構19)優(yōu)選結構(結構19)為,在前述結構17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一體地形成前述分隔壁52、前述各個連通管6及前述連接管54。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19),前述分隔壁52、前述各個連通管6以及前述連接管54,可以由1個部件得到,可以減少部件數(shù)量,使構造簡單,以低價地向用戶提供。前述分隔壁52、前述各個連通管6以及前述連接管54優(yōu)選由合成樹脂的成型品一體地相連設置。
(結構20)優(yōu)選結構(結構20)為,在前述結構17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在前述分隔壁52上一體地形成包圍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或連接管54的基部的安裝筒部55,將前述安裝筒部55的外表面緊固在軸筒11的內表面上。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0),前述分隔壁52、前述各個連通管6、前述連接管54及安裝筒部55由1個部件得到,能夠進一步減少部件數(shù)量、抑制制造成本的提高,同時可以利用安裝筒部55將分隔壁52無松散而穩(wěn)固地安裝在軸筒11內表面。在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0)中,前述安裝筒部55只要是至少包圍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或連接管54的基部中的任意一個的結構即可,但前述安裝筒部55也可以是包圍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及連接管54的基部的結構。另外,前述軸筒11是保持筆尖2及墨水吸附體3的部件。
(結構21)
優(yōu)選結構(結構21)為,在前述結構17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墨水吸附體3具有高密度部31和與該高密度部31的后方連接的低密度部32,使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及前述筆尖2的后端位于前述高密度部31。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1),墨水吸附體3具有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的密度設定得較高的部分(高密度部31)、和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以外的密度設定得較低的部分(低密度部32)。因此,相對于低密度部32,優(yōu)先使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墨水含浸在高密度部31中。由此,可以利用含浸墨水,可靠地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液封。其結果,在由于溫度降低等墨水囊7內的壓力減小時,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內的墨水不會殘留在墨水吸附體3內,而是從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經(jīng)由連通管6適當?shù)胤祷氐侥?內。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1),因為是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與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連接的結構,所以可以利用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墨水的液封,容易地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全部封閉。其結果,不會從墨水囊7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過剩的墨水,不會導致墨水由筆尖2側向外部漏出。
另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1),利用將筆尖2的后端與高密度部31連接的結構,即使在筆尖2向上狀態(tài)等沒有來自墨水囊7的墨水供給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中的墨水,充分地進行書寫。
(結構22)本發(fā)明的直液式書寫工具(結構22)由以下部分構成筆尖2;墨水吸附體3,其與前述筆尖2的后端連接;墨水囊7,其位于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方,直接儲存墨水8;以及連通管6,其連接前述墨水囊7與前述墨水吸附體3之間,其要點在于具有多個前述連通管6,在墨水吸附體3與墨水囊7之間設置分隔壁52,使前述各個連通管6從前述分隔壁52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使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內部,在前述分隔壁52的前表面,形成與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壁部52b,在前述抵接壁部52b與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抵接時,在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和分隔壁52的前表面之間,形成可以與大氣相通的間隙9,前述抵接壁部52b與前述連通管6的各個基部和分隔壁52的前表面連接,前述抵接壁部52b將前述連通管6的各個基部相互連結。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2)的連通管6,其分別具有將墨水囊7內的墨水8向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供給的功能、和將大氣向墨水囊7內供給的功能。在將墨水囊7內的墨水8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時,如果使筆尖2成為向下的狀態(tài),則由于重力墨水囊7中的墨水8通過至少1根連通管6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并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與此同時,大氣通過其他連通管6進入墨水囊7內。也就是說,在n根連通管6的情況下(n為大于等于2的整數(shù)),大于或等于1根且小于或等于(n-1)根的連通管6進行墨水供給,其他剩余的連通管6進行大氣的供給。
如果含浸在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墨水8達到一定量,則前述使大氣進入的其他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成為由前述含浸墨水液封的狀態(tài),暫時地被封閉,向墨水囊7內的大氣供給停止。與此同時,由進行前述墨水供給的連通管6進行的從墨水囊7向墨水吸附體3的墨水供給也停止,其結果,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成為液封狀態(tài),暫時地被封閉,從墨水囊7的墨水流出和向墨水囊7的空氣流入(即墨水與空氣的交替)成為停止狀態(tài)。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2),因為是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結構,所以利用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墨水的液封,可以容易地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全部封閉。其結果,不會從墨水囊7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過剩的墨水,不會導致墨水由筆尖2向外部漏出。
另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2),由于具有多根(即大于或等于2根)連通管6,在至少1根連通管6進行墨水供給的情況下,其他連通管6進行空氣供給。因此,能夠在早期出墨時(即最開始向未含浸墨水的墨水吸附體3供給墨水的情況下),迅速進行墨水與空氣的交替,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書寫。
另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2),通過在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和分隔壁52前表面之間形成可以與大氣通氣的間隙9,可以使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空氣從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向外部逃逸。由此,在由于溫度上升等造成墨水囊7內的壓力上升時,從墨水囊7內被擠壓出的墨水能夠順利地從連通管6的前端經(jīng)由墨水吸附體3的連通管6的前端附近向后方移動,并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后方,防止墨水向外部漏出,另一方面,在由于溫度降低等造成墨水囊7內的壓力減小時,可以使墨水吸附體3的后方含浸的墨水經(jīng)由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連通管6前端附近,從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通過連通管6內返回到墨水囊7內。特別地,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2)利用抵接壁部52b限制墨水吸附體3的后方移動,同時可以在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和分隔壁52的前表面之間可靠地形成前述間隙9。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2),通過前述抵接壁部52b與前述連通管6的各個基部和分隔壁52的前表面連接,可以提高連通管6相對于分隔壁52的的彎曲強度,抑制連通管6的彎曲。另外,因為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2)在連通管6的各個基部形成抵接壁部52b,所以可在很寬的范圍內設置抵接壁部52b,實現(xiàn)與墨水吸附體3后端面和抵接壁部52b的穩(wěn)固的抵接。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2),通過前述抵接壁部52b將前述連通管6的各個基部相互連結,能夠進一步地提高連通管6相對于分隔壁52的彎曲強度,抑制連通管6的彎曲。
(結構23)優(yōu)選結構(結構23)為,在前述結構22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抵接壁部52b由向軸向凸出的板狀肋構成。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3),可以得到墨水吸附體3后端面的充分的通氣性,且能夠得到與墨水吸附體3后端面的穩(wěn)固的抵接。并且,從前述板狀肋將連通管6的基部相互連結,同時得到與墨水吸附體3后端面的穩(wěn)定的抵接的方面考慮,優(yōu)選設置為橫剖面為放射狀。
(結構24)優(yōu)選結構(結構24)為,在前述結構22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墨水吸附體3具有高密度部31和與該高密度部31的后方連接的低密度部32,使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及前述筆尖2的后端位于前述高密度部31。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4),墨水吸附體3具有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的密度設定得較高的部分(高密度部31)、和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以外部分的密度設定得較低的部分(低密度部32)。因此,可以相對于低密度部32,使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墨水優(yōu)先含浸在高密度部31中。由此,能夠利用含浸墨水可靠地液封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其結果,在由于溫度降低等墨水囊7內的壓力減小時,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內的墨水,不會殘留在墨水吸附體3內,而是從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通過連通管6適當?shù)胤祷氐侥?內。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4),因為是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與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連接的結構,所以可以利用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墨水的液封,容易地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全部封閉。其結果,不會從墨水囊7向墨水吸附體3供給過剩的墨水,不會導致墨水由筆尖2側向外部漏出。
另外,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4),利用將筆尖2的后端與高密度部31連接的結構,即使在筆尖2向上狀態(tài)等沒有來自墨水囊7的墨水供給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中的墨水,充分地進行書寫。
(結構25)優(yōu)選結構(結構25)為,在前述結構22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使可以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內的連接管54,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一體地形成前述分隔壁52、前述各個連通管6、前述抵接壁部52b及前述連接管54。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5),可以使分隔壁52、連通管6、抵接壁部52b及連接管54構成1個部件。
(結構26)優(yōu)選結構(結構26)為,在前述結構22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在前述分隔壁52上,一體地形成包圍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或連接管54的基部的安裝筒部55,將前述安裝筒部55的外表面緊固在軸筒11的內表面上。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6),能夠利用安裝筒部55,將分隔壁52無松散而穩(wěn)固地安裝在軸筒11的內表面。在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6)中,前述安裝筒部55只要是至少包圍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或連接管54的基部中的任意一個結構即可,但前述安裝筒部55也可以是包圍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及連接管54的基部的結構。另外,前述軸筒11是保持筆尖2及墨水吸附體3的部件。
(結構27)本發(fā)明(結構27)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至26中的任意一個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以外的墨水吸附體3的孔隙率為70%~95%,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以外的墨水吸附體3的孔隙率、與前述連通管6的各個前端附近的墨水吸附體3的孔隙率的差,大于或等于7%(優(yōu)選大于或等于10%)。
在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7)中,所謂前述連通管6的前端附近以外的墨水吸附體3的孔隙率,是指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以外的將密度設定為較低的部分(低密度部32)的墨水吸附體3的孔隙率,所謂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附體3的孔隙率,是指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的將密度設定為較高的部分(高密度部31)的墨水吸附體3的孔隙率。將前述低密度部32的孔隙率設定在70%~95%的范圍內,且將前述低密度部32的孔隙率和高密度部31的孔隙率的差設定為大于或等于7%,由此,能夠進一步利用含浸的墨水,可靠地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液封。
(結構28)本發(fā)明(結構28)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至27的任意一個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將從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到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距離S1、S2,設定為前述墨水吸附體3整體的軸向長度的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50%(優(yōu)選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或等于30%)。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8),在墨水囊7的內壓上升時,墨水不會從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漏出,而且不會出現(xiàn)筆跡中斷或筆跡不清,得到從筆尖2的前端的充分的墨水流出性。如果從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到位于其后方的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距離S1、S2未達到墨水吸附體3的整體的軸向長度的3%,則在墨水囊7的內壓上升時,可能會導致墨水從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漏出。另外,如果從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到位于其后方的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距離S1、S2,超過墨水吸附體3的整體的軸向長度的50%,則從連通管6的各前端到筆尖2的前端的距離變長,可能會阻礙墨水的流出性。
(結構29)本發(fā)明(結構29)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至28中的任意一個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將從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到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距離S1、S2設定為相等。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29),進一步縮短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連通管6的各前端相互間的距離,能夠提高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的液封性,進一步防止墨水向外部漏出。
(結構30)本發(fā)明(結構30)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至29的任意一個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與前述筆尖2的后端間的軸向距離T1、T2設定為小于或等于10mm(毫米)。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30),在早期出墨時,能夠迅速地將墨水從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向筆尖2的后端供給,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書寫。如果連通管6的各前端和筆尖2的后端間的軸向距離T1、T2超過10mm,則連通管6的各前端與筆尖2的后端間的距離增大,不能從連通管6的各前端向筆尖2的后端迅速地供給墨水,在早期出墨時,在成為可書寫之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而且,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可以位于相對筆尖2的后端靠前方的位置,或者也可以位于相對于筆尖2的后端靠后方的位置。
(結構31)本發(fā)明(結構31)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至30的任意一個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與前述筆尖2的后端間的間隔設定為相等。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31),在早期出墨時,在來自墨水囊7的墨水在多根連通管6之中的某一個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向筆尖2的后端供給的情況下,均能夠無波動地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書寫。
(結構32)本發(fā)明(結構32)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至31中的任意一個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及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與大氣連通。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32),能夠使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空氣從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及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逃逸。由此,能夠使由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供給的墨水,從前述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連通管6的前端附近向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方向、以及從連通管6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向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方向順利地移動。特別地,由于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與大氣連通,在由于溫度上升等造成墨水囊7內的壓力上升時,從墨水囊7內擠壓出來的墨水,能夠順利地從連通管6的前端經(jīng)由墨水吸附體3的連通管6的前端附近向后方移動,并含浸在墨水吸附體3的后方,防止墨水向外部漏出,另一方面,在由于溫度降低等墨水囊7內的壓力減小時,可以使墨水吸附體3的后方含浸的墨水經(jīng)由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連通管6前端附近,從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通過連通管6內部返回到墨水囊7內。
(結構33)本發(fā)明(結構33)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至32的任意一個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在各個前述連通管6內部設置具有毛細間隙的墨水吸收體63。
根據(jù)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33),由于抑制連通管6的彎曲,因此即使在將各個連通管6的外徑及內徑設定得較大的情況下,也能夠得到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的適當?shù)囊悍狻?br>
(結構34)本發(fā)明(結構34)的要點為,在前述結構1至33的任意一個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將前述連通管6的各個側壁相互連結。
利用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34),各個連通管6的彎曲強度提高,能夠抑制各個連通管6的彎曲。
(結構35)優(yōu)選結構(結構35)為,在前述結構9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中,前述筆尖2的后端與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之間以經(jīng)由前述高密度部31墨水可以流通的方式連接。
前述直液式書寫工具1(結構35),因為前述筆尖2的后端與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沒有直接連接,所以至少在筆尖2的后端和連通管6的各前端之間的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含浸一定量的墨水。由此,即使在筆尖向上狀態(tài)或書寫工具主體為水平狀態(tài)等沒有來自墨水囊7的墨水供給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含浸在前述筆尖2的后端與連通管6的各前端間的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墨水,充分地進行書寫。另外,不會產(chǎn)生過剩的墨水直接從墨水囊7向筆尖2供給而向外部漏出。
(連通管)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前述連通管6從具有一定的剛度的方面考慮,優(yōu)選合成樹脂制或金屬制。另外,前述連通管6的外周面及內周面的橫剖面形狀例如可以是圓形、橢圓或三角形、四邊形等多邊形中的任意一個。另外,前述連通管6的根數(shù),只要是多根(即大于或等于2根)即可,可以舉出例如2根、3根、4根、5根或6根等。
另外,前述各個連通管6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設置,在其各自的內部,流通路62在前后方向上貫穿設置。也就是說,各個連通管6在兩端(前端及后端)具有開口部。
另外,所謂前述多根連通管6,只要是在其內部并列形成獨立的多根流通路62的結構即可,例如,可以舉出各個連通管6在徑向上分離的結構(參考圖1至圖5)、各個連通管6的側壁相互連結的結構(參考圖6至圖8、圖13至圖18、圖22至圖25)、或者在大徑的連通管6a的內部配置小徑的連通管6b的結構(參考圖9)等。
另外,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優(yōu)選等間隔地位于以筆尖2為中心的同一圓周上。另外,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可以在軸向前方開口,也可以在徑向外方開口。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形狀,例如可以舉出傾斜切面、垂直面、圓錐面、凸曲面等。前述連通管6的各后端,可以在軸向后方開口,也可以在徑向外方開口。
另外,前述連通管6的各后端,可以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但優(yōu)選的結構為,使至少1根連通管6b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較大地凸出,同時使其他連通管6a的后端位于向前述后部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的前方,或者使得其他連通管6a的后端不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即,使連通管6a的后端與分隔壁52的后表面一致的結構)。
(墨水吸附體)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前述墨水吸附體3只要由可以含浸墨水的具有連續(xù)氣孔部件(即多孔質材料)構成即可,例如可以舉出纖維束的熱熔加工體、纖維束的樹脂加工體、毛氈的樹脂加工體、毛氈的針刺加工體、合成樹脂的連續(xù)氣泡體等。另外,前述墨水吸附體3可以是在其外周表面設置由合成樹脂制薄膜等構成的表皮的結構。另外,所謂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是指墨水吸附體3的前半部的內部。前述墨水吸附體3可以是單一的部件,也可以是毛細管力不同的多個部件。
(墨水吸附體的密度)在本發(fā)明中,所謂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密度,是纖維密度等多孔組織的密度。在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中,毛細間隙的間隙寬度小,在墨水吸附體3的低密度部32中,毛細間隙的間隙寬度大。由此,前述高密度部31的毛細管力大于前述低密度部32的毛細管力。
(筆尖)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前述筆尖2例如可以舉出纖維束的樹脂加工體、纖維束的熱熔加工體、毛氈加工體、管狀筆體、端部具有狹縫的鋼筆型板狀筆體、毛筆體、合成樹脂的多孔氣泡體、圓珠筆芯、具有軸向墨水導向通路的合成樹脂的擠壓成型體等。另外,構成前述筆尖2的后端的材料,只要至少是為了能夠適當?shù)嘏c墨水吸附體3連接而具有毛細間隙的部件即可,例如可以舉出纖維束的樹脂加工體、纖維束的熱熔加工體、毛氈加工體、合成樹脂的多孔氣泡體的多孔材料,或者具有軸向的墨水引導通路的合成樹脂的擠壓成型體等。也就是說,在本發(fā)明中,前述筆尖2包含墨水引導部件。
(墨水吸收體)此外,前述墨水吸收體63只要是具有毛細間隙的結構即可,例如可以舉出纖維束的樹脂加工體、纖維束的熱熔加工體、毛氈加工體、合成樹脂的多孔氣泡體等的多孔材料,或者具有軸向引導通路的合成樹脂的擠壓成型體等。前述墨水吸收體63的毛細管力,優(yōu)選設定為小于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部分(高密度部31)的毛細管力。
(分隔壁)前述分隔壁52分隔墨水吸附體3和墨水囊7,實際上,分隔墨水囊和收容墨水吸附體3的墨水吸附體收容部。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面向墨水囊7內。
(墨水囊)前述墨水囊7例如可以舉出直接形成書寫工具主體的結構(即,如圖1所示,墨水囊7構成書寫工具主體的一部分),或者收容于書寫主體內的結構(參考圖13、圖16)。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儲存在墨水囊7內的墨水8,具體來說,可以舉出書寫工具用墨水(例如,水性墨水、油性墨水)或者涂敷液(例如化妝液、修正液、粘接劑、涂料、液體藥品等)。
發(fā)明的效果本發(fā)明使得墨水囊內的墨水不會從筆尖側漏出,并且在早期出墨時使得空氣和墨水迅速交替,以可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書寫,并且構造簡單,即使在筆尖向下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急劇的壓力變化,也能夠防止墨水從筆尖側漏出或墨水噴出。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2是圖1的A-A線剖面圖。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7是圖6的B-B線剖面圖。
圖8是表示其他的連通管的例子的橫剖面圖。
圖9是表示其他的連通管的例子的橫剖面圖。
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7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8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9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14中,(1)是圖13的C-C線放大剖面圖,(2)是圖13的D-D線放大剖面圖,(3)是圖13的E-E線放大剖面圖。
圖15中,(1)是圖13的F-F線放大剖面圖,(2)是圖13的G-G線放大剖面圖。
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0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17中,(1)是圖16的H-H線放大剖面圖,(2)是圖16的I-I線放大剖面圖,(3)是圖16的J-J線放大剖面圖。
圖18中,(1)是圖16的K-K線放大剖面圖,(2)是圖16的L-L線放大剖面圖。
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1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2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3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4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23中,(1)是圖22的M-M線放大剖面圖,(2)是圖22的N-N線放大剖面圖,(3)是圖22的O-O線放大剖面圖。
圖2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5實施方式的筆尖向下狀態(tài)的縱剖面圖。
圖25中,(1)是圖24的P-P線放大剖面圖,(2)是圖24的Q-Q線放大剖面圖,(3)是圖24的R-R線放大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第1實施方式)圖1至圖2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
本實施方式的直液式書寫工具由下述部分構成筆尖2;墨水吸附體3,其與前述筆尖2的后端連接;吸附體收容部,其在前端部保持前述筆尖2,且將前述墨水吸附體3收容在內部;墨水囊7,其安裝在前述墨水吸附體收容部的后方,且將墨水8直接儲存在內部;分隔壁52,其分隔前述吸附體收容部和前述墨水囊7;以及多根(具體來說是2根)連通管6,其從前述分隔壁52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且向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刺穿連接。前述吸附體收容部由保持前述筆尖2的前端部件4、以及連接前述前端部件4和前述墨水囊7的中間部件5構成。
·筆尖前述筆尖2是棒狀體,可以由合成樹脂制纖維(例如聚酯纖維、丙烯纖維、尼龍纖維等)的樹脂加工得到。前述筆尖2的端部被磨削為炮彈狀。前述筆尖2的后端部外周面倒角成錐狀。前述筆尖2的中間部分形成環(huán)形槽21。
·墨水吸附體前述墨水吸附體3由圓柱狀的合成樹脂制纖維(例如聚酯纖維)的加工體構成。在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外周面,覆蓋圓筒狀的表皮。前述表皮可由合成樹脂制薄膜(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薄膜)構成。筆尖2的后端刺穿插入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的軸心,前述筆尖2的后端位于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
·前端部件前述前端部件4是由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的注塑成型得到的筒狀體。前述前端部件4由小徑部41和大徑部42構成,該小徑部41保持筆尖2的外周面,該大徑部42從該小徑部41向后方連續(xù)設置,保持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外周面。
在前述前端部件4的內表面(即從小徑部41的內表面到大徑部42的內表面)上,一體地形成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根肋43。在前述肋43上,在前述前端部件4的小徑部41和大徑部42的中間部位,形成階梯形狀的限制壁部43a。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與前述限制壁部43a在軸向上抵接,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外周面保持與前述大徑部42的內表面的肋43壓接。前述肋43在前述小徑部41內表面形成卡止凸部43b。在前述小徑部41的內表面,利用肋43保持筆尖2的外周面在徑向上壓接,同時筆尖2外周面的環(huán)狀槽21與前述卡止凸部43b卡合,限制筆尖2的前后方向的移動。
利用前述肋43,在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外周面與大徑部42的內表面之間、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與前端部件4的中間部內表面之間、以及筆尖2的外周面與小徑部41的內表面之間,形成空氣通路10。前述空氣通路10的前側從前端部件4的前端向外部開口,同時前述空氣通路10的后側與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連通。也就是說,利用前述空氣通路10,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及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與大氣連通。
·中間部件前述中間部件5是由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的注塑成型得到的筒狀體。前述中間部件5由以下部分連續(xù)設置而成前方筒部51,其前方開口;分隔壁52,其形成于該前方筒部51的底部;后方筒部53,其從該分隔壁52向后延伸設置,并且后方開口;以及多根(具體來說是2根)連通管6,其從前述分隔壁52前表面向軸向前方凸出。在本實施方式中,分隔壁52與連通管6一體地連續(xù)設置,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構成為使由不同部件構成的分隔壁52和連通管6緊固。
前述前端部件4的大徑部42的外周面壓入緊固在前述前方筒部51的內周面中。在由前述前方筒部51、分隔壁52及前端部件4的大徑部42形成的空間(即吸附體收容部)中收容墨水吸附體3。在前述后方筒部53上以可以自由拆卸的方式安裝墨水囊7的開口部。具體來說,墨水囊7的開口部通過螺合可自由拆卸地安裝在前述后方筒部53上。
前述分隔壁52與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保持非接觸狀態(tài),在前述分隔壁52與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之間,形成與大氣連通的間隙9。前述間隙9經(jīng)由前述空氣通路10與大氣連通。
·連通管在前述連通管6的各自的內部,在軸向上設置流通路62,前述流通路62在前述連通管62的各自的兩端開口。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開口,前述連通管6的各后端,在墨水吸附體3后方的墨水囊7內開口。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是相對于軸線垂直的面。在前述多根連通管6中,1根連通管6b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且該連通管6b的后端位于墨水囊7內,另一方面,其他連通管6a未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即其他連通管6a的后端與分隔壁52的后表面一致)。由于前述多根連通管6在墨水吸附體3與墨水囊7之間并列配置,所以在墨水吸附體3與其后方的墨水囊7之間,并列設置獨立的多條流通路62。
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從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向前方刺穿插入,最后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的筆尖2后端的附近。在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刺穿插入墨水吸附體3中時,連通管6的各前端將墨水吸附體3的纖維向前方擠壓壓縮。由此,各個連通管6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附體3的纖維密度,設定為高于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以外的部分的墨水吸附體3的纖維密度。也就是說,在墨水吸附體3內部,形成纖維密度高的高密度部31和纖維密度低的低密度部32。由于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所以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形成前述高密度部31,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后方形成前述低密度部32。前述各個連通管6從后方向前方貫穿低密度部32,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相對低密度部32靠前方的高密度部31的內部。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低密度部32的孔隙率(氣孔率)設定為85%~93%,前述高密度部31的孔隙率設定為低于前述低密度部32的孔隙率,前述低密度部32的孔隙率與前述高密度部31的孔隙率的差設定為20%。
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配置在從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向徑向外方偏離的位置。詳細來說,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在以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為中心的同一圓周上等間隔地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連通管6為2根,所以前述連通管6配置在相對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180度對稱的位置上。因為前述筆尖2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所以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不與筆尖2的后端直接連接,而處于與筆尖2非接觸的狀態(tài),以經(jīng)由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高密度部31)墨水可以流通的方式連接。另外,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相對筆尖2的后端略為靠后方的位置。也就是說,連通管6的各前端及筆尖2的后端與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連接。
·軸向距離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墨水吸附體3整體的軸向長度L設定為30mm。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到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距離S1、S2,二者都設定為4mm。由此,從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到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距離S1、S2,為前述墨水吸附體3整體的軸向長度L的13.3%(即3%~50%的范圍內)。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與前述筆尖2的后端的軸向距離T1、T2,二者都設定為1mm(即小于或等于10mm)。
·墨水囊前述墨水囊7為前端開口后端封閉的有底筒狀體,通過合成樹脂的注塑成型或吹塑成型得到。在前述墨水囊7內直接儲存墨水8。儲存在前述墨水囊7內的墨水8可以是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中的任意一種。
前述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可自由拆卸地安裝在中間部件5上。在前述墨水囊7的墨水8被消耗而不能書寫的情況下,將前述墨水囊7從中間部件5拆下,在將墨水8填充到該墨水囊7的內部之后,或者更換了內部填充了墨水8的新的墨水囊7后,將前述內部填充了墨水8的墨水囊7安裝在中間部件5上。由此,能夠再次進行書寫。
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在筆尖2側具有可自由拆卸的筆帽(未圖示)。通過將前述筆帽安裝在筆尖2側,將筆尖2及空氣通路10的前端開口部密封,阻斷墨水囊7與大氣的連通。
(第2實施方式)圖3表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為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筆尖2的前端具有鑿形狀,及連通管6與分隔壁52由不同的部件形成。
在前述分隔壁52上,在前后方向貫穿設置二個安裝孔52a。連通管6壓入緊固在前述各個安裝孔52a中。另外,在前述分隔壁52的前表面,一體地形成前述安裝孔52a向前方開口的環(huán)狀凸部52b(抵接壁部)。前述環(huán)狀凸部52b與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抵接,在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與分隔壁52之間,適當?shù)匦纬膳c前述環(huán)狀凸部52b的凸出尺寸對應的間隙9。另外,因為是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與限制壁部43a抵接,且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利用前述環(huán)狀凸部52b被抵接的結構,所以能夠防止墨水吸附體3的前后方向的松散。另外,除了前述之外,因為是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第3實施方式)圖4表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為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筆尖2由圓珠筆芯構成。前述筆尖2由在前端可旋轉地抱持圓珠22的支架23、和插入該支架23內的墨水引導部件24構成。前述墨水引導部件24由棒狀的合成樹脂制纖維的樹脂加工體構成,其后端從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刺穿插入,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另外,在前端部件4的小徑部41的側壁穿透設置氣孔44。通過前述氣孔44,使大氣與前端部件4內的空氣通路10連通。
前述各個連通管6,前端由一個傾斜切面61構成,被尖銳化。由此,提高各個連通管6向墨水吸附體3的刺穿插入的性能,增加各個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的開口面積,迅速地進行向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墨水供給。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傾斜切面61,以包含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的方式形成。前述傾斜切面61(即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朝向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方向(即筆尖2的后端方向)。由此,能夠迅速地將墨水向筆尖2的后端供給,同時利用連通管6的前端,筆尖2后端附近的纖維向筆尖2的后端方向擠壓壓縮,可以容易地將筆尖2后端附近的纖維密度設定得較高。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自的外表面及內表面的橫剖面為圓形狀,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外周邊緣及內周邊緣,因傾斜切面61而成為橢圓形狀。另外,前述以外的結構,因為是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第4實施方式)圖5表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將由纖維加工體形成的墨水吸收體63收容在各個連通管6的流通路62中。前述墨水吸收體63的纖維密度(毛細管力)設定為小于墨水吸附體3的高密度部31的纖維密度(毛細管力)。通過將前述墨水吸收體63收容在連通管6中,即使將連通管6的外徑及內徑設置得較大,也能夠將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適當?shù)匾悍?。其結果,能夠將連通管6的外徑及內徑設置得較粗,有利于防止連通管6的彎曲。另外,前述以外的結構,因為是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第5實施方式)圖6及圖7表示本發(fā)明的第5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連通管6的各前端由傾斜切面61構成(與第3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以及使各個連通管6的側壁利用在軸向上延伸的板狀肋64而相互連結為一體。通過使前述各個連通管6的側壁利用向軸向延伸的板狀肋64相互連結為一體的結構,提高各個連通管6的彎曲強度,實現(xiàn)向墨水吸附體3的穩(wěn)定的刺穿插入。另外,前述以外的結構,因為是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圖8表示其他連通管6的例子。
這是將連通管6的各個側壁相互連結的其他例子。也就是說,在該例中,是由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間隔壁分隔1個筒狀體的內部的結構,或者,換言之,是將橫剖面為半月狀的2根連通管6a、6b連結為一體,以成為橫剖面為圓形狀的結構。由此,在筒狀體內部,獨立地并列設置橫剖面為半月狀的2條流通路62。
圖9表示其他連通管6的例子。
這是在大直徑的連通管6a內部配置小直徑的連通管6b的結構的例子。在該例子中,在大直徑的連通管6a的內周面與小直徑的連通管6b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橫剖面為環(huán)狀的流通路62,在小直徑的連通管6b的內部形成橫剖面為圓形狀的流通路62。前述大直徑的連通管6a的后端不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前述小直徑的連通管6b的后端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位于墨水囊7內。
(第6實施方式)圖10表示第6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向墨水囊7內凸出的連通管6b由以下2個部件構成第1管狀部件,其與分隔壁52一體地形成,且從分隔壁52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以及第2管狀部件,其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前述第2管狀部件壓入緊固在分隔壁52上,以可以與第1管狀部件連通的方式連接。另外,前述以外的結構,因為是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第7實施方式)圖11表示第7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連通管6的各前端不向軸向前方開口,而是利用多個窗孔65向徑向外方開口。另外,前述以外的結構,因為是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第8實施方式)圖12表示第8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筆尖2的后部壓入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的通孔中,筆尖2的后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后方(墨水吸附體3的后半部的內部)。另外,前述以外的結構,因為是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第9實施方式)圖13至圖15表示本發(fā)明的第9實施方式的直液式書寫工具。
本實施方式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由以下部分構成筆尖2;墨水吸附體3,其與前述筆尖2的后端連接;中間部件5,其配置在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方;墨水囊7,其配置在前述中間部件5的后方;軸筒11,其在前端部保持筆尖2,且在內部收容前述墨水吸附體3、前述中間部件5及前述墨水囊7;尾塞12,其以可自由拆卸的方式螺合在前述軸筒11的后端開口部上;以及筆帽13,其以可自由拆卸的方式設置在筆尖2側。
·筆尖前述筆尖2是由合成樹脂制纖維(例如聚酯纖維、丙烯纖維、尼龍纖維等)的樹脂加工得到的棒狀體。前述筆尖2的前端磨削為炮彈狀。前述筆尖2的后端部外周面倒角成錐狀。
·墨水吸附體前述墨水吸附體3由圓柱狀的合成樹脂制纖維(例如,聚乙烯纖維)的加工體構成。在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外周面覆蓋圓筒狀的表皮。前述表皮由合成樹脂制薄膜(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構成。筆尖2的后端刺穿插入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的軸心,前述筆尖2的后端位于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
·軸筒前述軸筒11是由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的注塑成型得到的筒狀體。前述軸筒11由端細部111和主體部112構成,該端細部111保持筆尖2的外周面,該主體部112從該端細部111向后方連續(xù)設置,收容墨水吸附體3、分隔壁52及墨水囊7。
在前述軸筒11的內表面(即從端細部111的內表面到主體部112的前部內表面)上,一體地形成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根肋113。在前述肋113上,在前述軸筒11的端細部111和主體部112的連接部的附近,形成階梯形狀的限制壁部113a。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在軸向上與前述限制壁部113a抵接,墨水吸附體3的外周面保持與前述主體部112的前部內表面的肋113壓接。利用前述端細部111內表面的肋113,保持壓接筆尖2的外周面。在前述肋113的、保持前述筆尖2外周面的部位和保持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外周面的部位之間,一體地形成筒狀壁部113b。
利用前述肋113,在墨水吸附體3的外周面和主體部112的內表面之間、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和軸筒11的內表面之間、以及筆尖2外周面和端細部111內表面之間,形成空氣通路10。前述空氣通路10的前側從軸筒11的前端向外部開口,同時前述空氣通路10的后側與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連通。也就是說,通過前述空氣通路10,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及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與大氣連通。
·中間部件前述中間部件5通過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的注塑成型得到。前述中間部件5具有分隔壁52,其分隔前述墨水吸附體3與墨水囊7;多根(具體來說是2根)連通管6,其從前述分隔壁52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且向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刺穿連接;連接管54,其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且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以及安裝筒部55,其從前述分隔壁52的前表面或后表面向軸方向凸出,且緊固在軸筒11的內表面(主體部112的內表面)上。在由軸筒11及分隔壁52形成的空間(即吸附體收容部)中收容墨水吸附體3。前述安裝筒部55包圍分隔壁52前方的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外周或連接管54的外周。在前述連接管54后端形成切口。利用前述切口,在前述連接管54后端一體地形成用于擠壓塞體71的一側的凸片54a。前述分隔壁52為圓板狀,前述各個連通管6、前述連接管54、前述安裝筒部55是圓筒狀。前述凸片54a,其橫剖面形狀為圓弧狀。
前述分隔壁52、各個連通管6(即連通管6a、連通管6b)、連接管54及安裝筒部55一體地連續(xù)設置。也就是說,利用中間部件5,分隔壁52、連通管6、連接管54及安裝筒部55可以構成1個部件。
·抵接壁部如圖15(1)所示,在分隔壁52的前表面,一體地形成由板狀肋構成的抵接壁部52b。前述抵接壁部52b與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抵接。利用前述抵接壁部52b,在前述分隔壁52與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之間,形成與大氣連通的間隙9。前述間隙9經(jīng)由前述空氣通路10與大氣連通。前述抵接壁部52b的一部分在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之間形成,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側壁相連結。由此,可以提高各個連通管6的彎曲強度,抑制各個連通管6相對于分隔壁52的彎曲。前述該抵接壁部52b,其橫剖面形成為分枝狀、放射狀或十字狀。
·連通管在前述連通管6的各自的內部,在軸向設置流通路62,前述流通路62在前述連通管6的各自的兩端開口。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且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開口。前述連通管6的各后端在墨水吸附體3后方的墨水囊7內開口。在前述多根連通管6中,1根連通管6b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且該連通管6b的后端位于墨水囊7內(連接管54內),另一方面,其他連通管6a不從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即其他連通管6a的后端與分隔壁52的后表面一致)。因為前述各個連通管6并列設置在墨水吸附體3和墨水囊7之間,所以在墨水吸附體3與其后方的墨水囊7之間,并列設置獨立的多條流通路62。前述連通管6的各條流通路62,貫穿位于連接管54內的分隔壁52的偏離軸心的位置。
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與連接管54的后端(即凸片54a的后端)大致一致,或者位于比連接管54的后端(即凸片54a的后端)稍微靠前方的位置。即,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的后端,未從連接管54的后端(即凸片54a的后端)向后方較大地凸出。此外,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接近凸片54a的內表面配置。具體地說,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6b,配置在連接管54的軸心和凸片54a的內表面之間。
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從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向前方刺穿插入,最后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的筆尖2的后端附近。在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刺穿插入墨水吸附體3中時,連通管6的各前端將墨水吸附體3的纖維向前方擠壓壓縮。由此,各個連通管6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附體3的纖維密度,設定為高于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以外部分的墨水吸附體3的纖維密度。也就是說,在墨水吸附體3內部,形成纖維密度高的高密度部31(毛細管力大的高密度部31),和纖維密度低的低密度部32(毛細管力小的低密度部32)。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形成前述高密度部31,在前述高密度部31的后方形成前述低密度部32。前述高密度部31與前述低密度部32相連接。前述各個連通管6從后方向前方貫穿低密度部32,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比低密度部32靠近前方的高密度部31的內部。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低密度部32的孔隙率(氣孔率)設定為85%~93%,前述高密度部31的孔隙率設定為低于前述低密度部32的孔隙率,前述低密度部的孔隙率與前述高密度部31的孔隙率的差設定為20%。
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設置在從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向徑向外方偏離的位置。詳細來說,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等間隔地設置在以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為中心的同一圓周上。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連通管6為2根,所以前述連通管6相對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配置在180度對稱的位置上。因為前述筆尖2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所以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不與筆尖2的后端直接連接,而是處于與筆尖2非接觸的狀態(tài),以經(jīng)由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高密度部31)墨水可以流通的方式連結。另外,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比筆尖2的后端略微靠后的位置。
·軸向距離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墨水吸附體3整體的軸向長度設定為28mm。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到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距離S1、S2,二者都設定為14mm。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與前述筆尖2的后端的軸向距離T1、T2,二者都設定為3mm(即小于或等于10mm)。
·墨水囊前述墨水囊7為前端開口、后端封閉的有底筒狀體,通過合成樹脂的注塑成型或吹塑成型得到。在前述墨水囊7內直接儲存墨水8。儲存在前述墨水囊7內的墨水8可以是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中的任意一種。
中間部件5的連接管54的外表面可自由拆卸地嵌入前述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內表面中。在前述墨水囊7的墨水8被消耗而不能書寫的情況下,將前述墨水囊7從連接管54上拆下,將連接管54插入內部填充了墨水8的新的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中。由此,能夠再次進行書寫。前述新的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由塞體71封閉。具體來說,將塞體71嵌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內表面。在將連接管54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時,利用連接管54的凸片54a將前述塞體71的一側向后方擠壓,拆下塞體71,打開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在這里,作為前述塞體71,采用由合成樹脂的注塑成型體構成的圓板狀的塞體71。此外,也可以取代前述圓板狀的塞體71而采用球狀的塞體。
·筆帽前述筆帽13可自由拆卸地設置在筆尖2側。通過將前述筆帽13安裝在筆尖2側,能夠將筆尖2及空氣通路10的前端開口部封閉,以阻斷墨水囊內與大氣的連通。
(第10實施方式)圖16至圖18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0實施方式的直液式書寫工具。
本實施方式是第9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9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在連通管6的各自的內表面(具體來說,在軸向前方開口的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的內表面)上,設置流量限制部66(具體來說是環(huán)狀凸出部)。利用前述流量限制部66,在筆尖向下的狀態(tài)下產(chǎn)生急劇壓力變化的情況下,能夠進一步抑制墨水囊7內的墨水8向外噴出。另外,前述以外的結構,因為是與第9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第11實施方式)圖19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1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為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通過將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外周面向徑向內方擠壓壓縮,在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形成高密度部31,以及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尖銳化(具體來說,連通管6的各前端面由傾斜切面61構成)。
在前端部件4的大徑部42的內表面形成的多根肋43,其內切圓的直徑設定為比墨水吸附體3前部的外徑小。前述墨水吸附體3在壓入前端部件4中之前,在前后方向具有均勻的密度分布。并且,如果將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壓入前述前端部件4的大徑部42中,則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外周面利用前述肋43向徑向內側擠壓壓縮,由此,在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形成高密度部31。與此同時,前述高密度部31的后方,因為墨水吸附體3的外周面未向徑向壓縮,所以形成低密度部32。因為連通管6的各前端及筆尖2的后端位于前述大徑部42內表面的肋43的徑向內方,所以可以在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及筆尖2的后端附近適當?shù)匦纬筛呙芏炔?1。
前述各個連通管6,前端由一個傾斜切面61構成,被尖銳化。由此,提高各個連通管6向墨水吸附體3刺穿插入的性能,使得各個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的開口面積增加,能夠迅速地進行向墨水吸附體3內部的墨水供給。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傾斜切面61,以包含連通管6的各前端開口部的方式形成。前述傾斜切面61(即連通管6的前端開口部)朝向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方向(即筆尖2的后端方向)。由此,能夠迅速將墨水向筆尖2后端供給,同時能夠利用連通管6的前端,將筆尖2后端附近的纖維向筆尖2后端方向擠壓壓縮,能夠容易地將筆尖2后端附近的纖維密度設定得較高。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個外表面及內表面的橫剖面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地為圓形狀,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外周邊緣及內周邊緣由于傾斜切面61而成為橢圓形狀。另外,前述以外的結構,因為是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第12實施方式)圖20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2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通過將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向后擠壓壓縮,在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形成高密度部31,以及與第11實施方式同樣地,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尖銳化(具體來說,連通管6的各前端面由傾斜切面61構成)。
在形成于前端部件4的內表面的多根肋43的限制壁部43a上,一體地形成向后方較大地凸出的凸出部43c。前述墨水吸附體3在壓入前端部件4中之前,在前后方向具有均勻的密度分布。并且,如果將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插入前述前端部件4的大徑部42內,則前述凸出部43c較深地插入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被向后方擠壓壓縮,由此,在墨水吸附體3的前部形成高密度部31。與此同時,前述高密度部31的后方因為墨水吸附體3的外周面未被擠壓壓縮,所以形成低密度部32。前述凸出部43c的后端,因為位于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及筆尖2的后端附近,所以可以在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及筆尖2的后端附近,適當?shù)匦纬筛呙芏炔?1。另外,前述以外的結構,因為是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第13實施方式)圖21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3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是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墨水吸附體3由構成高密度部31的第1墨水吸附體和構成低密度部32的第2墨水吸附體構成,與第2實施方式同樣地,將連通管6的各前端尖銳化(具體來說,連通管6的各前端面由傾斜切面61構成)。
第1墨水吸附體的纖維密度預先設定得較高,同時第2墨水吸附體的纖維密度預先設定為低于前述第1墨水吸附體的纖維密度。配置使得前述第1墨水吸附體的后端面與第2墨水吸附體的前端面接觸。各個連通管6在軸向上貫穿前述第2墨水吸附體,連通管6的各前端從后方向前方與第1墨水吸附體刺穿連接。另外,筆尖2的后端從前方向后方與第1墨水吸附體刺穿連接。由此,高密度部31適當?shù)匚挥谶B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及筆尖2的后端附近。另外,前述以外的結構,因為是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所以省略說明。
(第14實施方式)圖22及圖23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4實施方式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
本實施例的直液式書寫工具1由以下部分構成筆尖2;墨水吸附體3,其與前述筆尖2后端連接;中間部件5,其配置在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方;墨水囊7,其配置在前述中間部件5的后方;軸筒11,其在前端部保持前述筆尖2,且將前述墨水吸附體3、前述中間部件5及前述墨水囊7收容在內部;以及尾塞12,可自由拆卸地螺合在前述軸筒11的后端開口部上。
·筆尖前述筆尖2是通過合成樹脂制纖維(例如聚乙烯纖維、丙烯纖維、尼龍纖維等)的樹脂加工得到的棒狀體。前述筆尖2的前端磨削為炮彈狀。前述筆尖2的后端部外周面倒角為錐狀。
·墨水吸附體前述墨水吸附體3由圓柱狀的合成樹脂制纖維(例如聚乙烯纖維)的加工體構成。在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外周面,覆蓋圓筒狀的表皮。前述表皮由合成樹脂制薄膜(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構成。筆尖2的后端刺穿插入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的軸心中,前述筆尖2的后端位于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
·軸筒前述軸筒11是由合成樹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注塑成型得到的筒狀體。前述軸筒11由端細部111和主體部112構成,該端細部111保持筆尖2的外周面,該主體部112從該端細部111向后方連續(xù)設置,收容墨水吸附體3、分隔壁52及墨水囊7。
在前述軸筒11的內表面(即從端細部111的內表面到主體部112的前部內表面)上,一體地形成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根肋113。在前述肋113上,在前述軸筒11的端細部111和主體部112的連接部的附近,形成階梯形狀的限制壁部113a。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在軸向上與前述限制壁部113a抵接,墨水吸附體3的外周面保持壓接在前述主體部112的前部內表面的肋113上。利用前述端細部111內表面的肋113,壓接保持筆尖2的外周面。在前述肋113的、保持前述筆尖2外周面的位置和保持前述墨水吸附體3外周面的位置之間,一體地形成筒狀壁部113b。
利用前述肋113,在墨水吸附體3的外周面和主體部112的內表面之間、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和軸筒11的內表面之間、以及筆尖2外周面和端細部111內表面之間,形成空氣通路10。前述空氣通路10的前側從軸筒11的前端向外部開口,同時前述空氣通路10的后側與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連通。也就是說,通過前述空氣通路10,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面及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與大氣連通。
·中間部件前述中間部件5通過合成樹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的注塑成型得到。前述中間部件5具有分隔壁52,其分隔前述墨水吸附體3與墨水囊7;多根(具體來說是2根)連通管6,其從前述分隔壁52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且向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刺穿連接;連接管54,其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且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中;以及安裝筒部55,其從前述分隔壁52的后表面向軸方向凸出,且緊固在軸筒11的內表面(主體部112的內表面)上。在由軸筒11及分隔壁52形成的空間(即吸附體收容部)中,收容墨水吸附體3。在本實施方式中,前述安裝筒部55包圍連接管54的基部外周。在前述連接管54上一體地形成用于擠壓塞體71的一側的凸片54a。前述分隔壁52為圓板狀,前述各個連通管6、前述連接管54、前述安裝筒部55為圓筒狀。
前述分隔壁52、各個連通管6、連接管54及安裝筒部55一體地連續(xù)設置。也就是說,利用中間部件5,分隔壁52、連通管6、連接管54及安裝筒部55可以構成1個部件。
·抵接壁部如圖23(2)所示,在分隔壁52的前表面,一體地形成由板狀肋構成的抵接壁部52b。前述抵接壁部52b與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抵接。利用前述抵接壁部52b,在前述分隔壁52與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面之間,形成與大氣連通的間隙9。前述間隙9經(jīng)由前述空氣通路10與大氣連通。前述抵接壁部52b形成為橫剖面為放射狀(在這里為十字狀)。前述抵接壁部52b的一部分在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之間形成,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側壁相連結。由此,提高各個連通管6的彎曲強度,抑制各個連通管6相對于分隔壁52的彎曲。
·連通管在前述連通管6的各自的內部,在軸向設置流通路62,前述流通路62在前述連通管6的各自的兩端開口。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開口,前述連通管6的各后端,在墨水吸附體3后方的墨水囊7內開口。前述各個連通管6,因為在墨水吸附體3與墨水囊7之間并列配置,所以在墨水吸附體3與其后方的墨水囊7之間,并列地設置獨立的多條流通路62。前述連通管6的各個流通路62,貫穿位于連接管54內的分隔壁52的偏離軸心的部位。
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從墨水吸附體3的后端向前方刺穿插入,最后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的筆尖2的后端附近。在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刺穿插入墨水吸附體3中時,連通管6的各前端將墨水吸附體3的纖維向前擠壓壓縮。由此,各個連通管6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附體3的纖維密度,設定為高于連通管6的各前端附近以外的部分的墨水吸附體3的纖維密度。也就是說,在墨水吸附體3內部,形成纖維密度高的高密度部31和纖維密度低的低密度部32。因為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所以在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形成高密度部31,在前述高密度部31的后方形成前述低密度部32。前述高密度部31與前述低密度部32相連接。前述各個連通管6從后方向前方貫穿低密度部32,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相對低密度部32靠前方的高密度部31的內部。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前述低密度部32的孔隙率(氣孔率)設定為85%~93%,前述低密度部32的孔隙率和前述高密度部31的孔隙率的差設定為20%。
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設置在從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向徑向外方偏離的位置。詳細來說,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等間隔地設置在以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為中心的同一圓周上。在本實施例中,由于連通管6為2根,所以前述連通管6配置在相對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180度對稱的位置。因為前述筆尖2位于墨水吸附體3的軸心,所以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不與筆尖2的后端直接連接,而是處于與筆尖2非接觸的狀態(tài),以經(jīng)由墨水吸附體3的內部前方(高密度部31)墨水可以流通的方式連結。另外,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位于比筆尖2的后端略微靠后的位置。
·軸向距離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前述墨水吸附體3整體的軸向長度L設定為30mm。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從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到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距離S1、S2,二者都設定為4mm。由此,從前述墨水吸附體3的前端到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的軸向距離S1、S2,為前述墨水吸附體3整體的軸向長度L的13.3%(即3%~50%的范圍內)。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前述連通管6的各前端與前述筆尖2的后端間的軸向距離T1、T2,二者都設定為1mm(即小于或等于10mm)。
·墨水囊前述墨水囊7為前端開口、后端封閉的有底筒狀體,通過合成樹脂的注塑成型或吹塑成型得到。在前述墨水囊7內直接儲存墨水8。儲存在前述墨水囊7內的墨水8可以是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中的任意一種。
中間部件5的連接管54的外表面可自由拆卸地嵌入前述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內表面。在前述墨水囊7的墨水8被消耗而不能書寫的情況下,將前述墨水囊7從連接管54上拆下,將連接管54插入內部填充了墨水8的新的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由此,能夠再次進行書寫。前述新的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由塞體71封閉。在將連接管54插入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時,利用連接管54的凸片54a將前述塞體71向后方擠壓,拆下塞體71,打開墨水囊7的前端開口部。
(第15實施方式)圖24及圖25表示本發(fā)明的第15實施方式。
本實施方式為第14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與第14實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安裝筒部55從分隔壁52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且包圍各個連通管6的基部,抵接壁部52b從分隔壁52的前表面較大地向前方凸出。特別地,通過調節(jié)前述抵接壁部52b的軸向長度,能夠自由地設定易于握持書寫工具主體的軸向長度,而不需要改變墨水囊7的軸向長度(即墨水囊容量)或墨水吸附體3的軸向長度。而且,本實施方式的其他結構,因為是與第14實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說明。
權利要求
1.一種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由以下部分構成筆尖;墨水吸附體,其與前述筆尖的后端連接;墨水囊,其配置于前述墨水吸附體的后方,直接貯存墨水;以及連通管,其將前述墨水囊與前述墨水吸附體之間連結,其特征在于,具有多個前述連通管,在墨水吸附體與墨水囊之間設置分隔壁,使前述各個連通管從前述分隔壁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使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內部,使至少1根連通管從前述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使該連通管的后端位于墨水囊內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的軸向位置設定為彼此相等。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內部的筆尖后端附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位于前述墨水吸附體的內部前方,前述筆尖的后端位于前述墨水吸附體的內部前方。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筆尖的后端與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之間,以經(jīng)由前述墨水吸附體墨水能夠流通的方式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將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從墨水吸附體的后端向前方插入,將墨水吸附體的內部向前方擠壓壓縮,由此,將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附體的密度,設定為高于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附近以外部分的墨水吸附體的密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由塞體將開塞前的墨水囊的前端開口部封閉,使連接管從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將前述連接管插入前述墨水囊的前端開口部內,通過前述連接管擠壓前述塞體將前述墨水囊開塞,從前述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位于前述連接管的內側,從前述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的后端相對于前述連接管的后端位于前側,或者從前述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的后端與前述連接管的后端的軸向位置基本一致。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將在墨水囊開塞時擠壓前述塞體的一側的凸片設置在前述連接管后端的一側,使從前述分隔壁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的外表面與前述凸片的內表面接近。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墨水吸附體具有高密度部和與該高密度部的后方連接的低密度部,使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以及前述筆尖后端位于前述高密度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各個連通管貫穿前述低密度部的內部,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以及前述筆尖的后端位于前述高密度部。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從墨水吸附體的后端插入連通管的各前端時,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將墨水吸附體的內部向前方擠壓壓縮,由此在連通管的各前端附近的墨水吸附體內部形成前述高密度部。
12.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通過將墨水吸附體的外側面向徑向內方擠壓壓縮而形成前述高密度部。
13.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通過將墨水吸附體的前端面向后方擠壓壓縮而形成前述高密度部。
14.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墨水吸附體由設定為高密度的的第1墨水吸附體和設定為低密度的第2墨水吸附體構成,第1墨水吸附體構成前述高密度部,第2墨水吸附體構成前述低密度部。
15.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由塞體將開塞前的墨水囊的前端開口部封閉,使連接管從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將前述連接管插入前述墨水囊的前端開口部內,通過前述連接管擠壓前述塞體將前述墨水囊開塞,從前述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位于前述連接管的內側,從前述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的后端相對于前述連接管的后端位于前側,或者從前述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的后端與前述連接管的后端的軸向位置基本一致。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將在墨水囊開塞時擠壓前述塞體的一側的凸片設置在前述連接管后端的一側,使從前述分隔壁后表面向后方凸出的連通管的外表面與前述凸片的內表面接近。
17.一種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由以下部分構成筆尖;墨水吸附體,其與前述筆尖的后端連接;墨水囊,其配置于前述墨水吸附體的后方,直接貯存墨水;以及連通管,其將前述墨水囊與前述墨水吸附體之間連結,其特征在于,具有多個前述連通管,在墨水吸附體與墨水囊之間設置分隔壁,使前述各個連通管從前述分隔壁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使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內部,使可以插入墨水囊的前端開口部內的連接管從前述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使前述各個連通管內的流通路貫穿位于前述連接管內的分隔壁。
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使各個連通管內的流通路貫穿位于前述連接管內的分隔壁的除了軸心的部位。
19.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一體地形成前述分隔壁、前述各個連通管及前述連接管。
20.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分隔壁上,一體地形成包圍各個連通管的基部或連接管的基部的安裝筒部,將前述安裝筒部的外表面緊固在軸筒的內表面上。
21.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墨水吸附體具有高密度部和與該高密度部的后方連接的低密度部,使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及前述筆尖的后端位于前述高密度部。
22.一種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由以下部分構成筆尖;墨水吸附體,其與前述筆尖的后端連接;墨水囊,其配置于前述墨水吸附體的后方,直接貯存墨水;以及連通管,其將前述墨水囊與前述墨水吸附體之間連結,其特征在于,具有多個前述連通管,在墨水吸附體與墨水囊之間設置分隔壁,使前述各個連通管從前述分隔壁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使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內部,在前述分隔壁前表面形成與前述墨水吸附體的后端面的一部分抵接的抵接壁部,在前述抵接壁部與墨水吸附體的后端面抵接時,在墨水吸附體的后端面和分隔壁前表面之間,形成可以與大氣相通的間隙,前述抵接壁部與前述連通管的各個基部及分隔壁前表面連接,前述抵接壁部將前述連通管的各個基部相互連結。
23.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抵接壁部由向軸向凸出的板狀肋構成。
24.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前述墨水吸附體具有高密度部和與該高密度部的后方連接的低密度部,使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及前述筆尖的后端位于前述高密度部。
25.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使可以插入墨水囊的前端開口部內的連接管從前述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一體地形成前述分隔壁、前述各個連通管、前述抵接壁部及前述連接管。
26.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分隔壁上一體地形成包圍各個連通管的基部或連接管的基部的安裝筒部,將前述安裝筒部的外表面緊固在軸筒的內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一種直液式書寫工具,其由以下部分構成筆尖;墨水吸附體,其與前述筆尖的后端連接;墨水囊,其配置于前述墨水吸附體的后方,直接貯存墨水;以及連通管,其將前述墨水囊與前述墨水吸附體之間連結,其中,具有多個前述連通管,在墨水吸附體與墨水囊之間設置分隔壁,使前述各個連通管從前述分隔壁的前表面向前方凸出,使前述連通管的各前端位于墨水吸附體內部,使至少1根連通管從前述分隔壁的后表面向后方凸出,使該連通管的后端位于墨水囊內部。
文檔編號B43K5/00GK101032905SQ20071007977
公開日2007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3月9日
發(fā)明者栗田哲宏, 稻葉孝男 申請人:百樂墨水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