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486983閱讀:13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液體供給裝置及液體噴射裝置。
背景技術
從以往開始,作為向靶體噴射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公知有噴墨式打印機(以下,稱為"打印機")。該打印機通過從在記錄頭形成的噴嘴噴出向記錄頭(液體噴射機構)供給的墨液(液體),對作為靶體的記錄介質(zhì)實施印刷。并且,在這樣的打印機中,最近,例如專利文獻l中所記載,提出了在連接墨液罐(液體供給源)和記錄頭之間的墨液流路(液體供給流路)的中途具備為了從墨盒側(cè)向記錄頭側(cè)加壓供給墨液而進行泵驅(qū)動的泵。
在該專利文獻l的打印機中,通過層疊具有定形性的墨液流路形成構件和外周形狀形成為與該墨液流路形成構件相同的具有撓性的隔膜形成構件,而構成層疊構造體,在該層疊構造體的內(nèi)部形成有墨液流路及泵室。即,在墨液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構成泵室的壁面的一部分的泵室形成凹部及與該泵室形成凹部連通的墨液流路,在所述泵室形成凹部內(nèi)設置有用于從墨盒側(cè)導入墨液的墨液導入口和用于向記錄頭側(cè)導出墨液的墨液導出□。
另外,在隔膜形成構件形成有隔膜,所述隔膜構成所述泵室中的與所述泵室形成凹部對置的一側(cè)的壁面的一部分,且能夠以增減該泵室的容積的方式位移,以所述隔膜成為與泵室形成凹部對置的位置狀態(tài)的方式,在墨液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有隔膜形成構件。如上所述,在專利文獻1的打印機中,通過在層疊外周形狀形成為相同形狀的多個結(jié)構構件(墨液流路形成構件和隔膜形成構件)而構成的層疊構造體的內(nèi)部形成墨液流路或泵室,實現(xiàn)緊湊且組裝作業(yè)容易的墨液供給裝置。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 — 185603號公報。
還有,在專利文獻1的打印機的墨液供給裝置中,為了簡化組裝作業(yè),在層疊了多個結(jié)構構件的狀態(tài)下,用螺釘?shù)裙潭嫾徊⒕o固固定這些,由此在構成層疊構造體的各結(jié)構構件的對置面之間形成有與墨液流路連通的泵室。因此,由于各結(jié)構構件的形成時的公差等,有時在固定為層疊狀態(tài)的各結(jié)構構件的對置面之間形成的泵室等密封部分產(chǎn)生間隙,從那樣的間隙向泵室的外部漏出的墨液可能向由層疊構造體構成的墨液供給裝置的外部漏出。并且,墨液從墨液供給裝置漏出的情況下,由于所述墨液,發(fā)生污染打印機的裝置內(nèi)部的問題。
此外,不限于上述噴墨式打印機,利用在固定為層疊狀態(tài)的各結(jié)構構件的對置面之間構成液體供給流路的一部分地設置的泵,進行液體供給的液體供給裝置及具備所述液體供給裝置的液體噴射裝置中,上述實際情況也大致相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抑制液體的漏出引起的影響的液體供給裝置及具備所述液體供給裝置的液體噴射裝置。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液體供給裝置,其具備從作為液體供給源側(cè)的上游側(cè)向消耗液體的下游側(cè)供給液體的液體供給流路;在該液體供給流路的中途設置有泵室的泵,所述液體供給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具有定形性的流路形成構件,其形成所述液體供給流路;具有可撓性的隔
膜形成構件,其形成隔膜,所述隔膜構成所述泵室的壁面的一部分且能夠以增減該泵室的容積的方式位移,使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以在兩個構件的對置面之間形成所述泵室的方式層疊,從而構成層疊構造體,并且,在該層疊構造體中的與所述隔膜形成構件的外周對應的部分設置有外周密封部,該外周密封部抑制從所述液體供給流路漏出在該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的對置面之間的液體向所述層疊構造體的外部流出。
根據(jù)該結(jié)構可知,在層疊構造體中的與隔膜形成構件的外周對應的部分設置有外周密封部,因此,能夠抑制從液體供給流路漏出在隔膜形成構件和流路形成構件的對置面之間的液體向?qū)盈B構造體的外部流出。從而,在一個層疊構造體形成有多個液體供給流路或多個泵室的情況下,也能夠以利用外周密封部一并抑制液體的流出,因此,能夠抑制液體的漏出引起的影響。
在本發(fā)明的液體供給裝置中,從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凸出設置所述外周密封部,以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流路形成構件。
根據(jù)該結(jié)構可知,從隔膜形成構件凸出設置外周密封部,以在隔膜形成構件和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流路形成構件,因此,不需要另行具備密封構件,能夠避免組裝作業(yè)變得繁雜。
在本發(fā)明的液體供給裝置中,在所述外周密封部的一部分設置有切口,該切口用于限制所述液體向所述層疊構造體的外部流出的流出位置并排出所述液體。
根據(jù)該結(jié)構可知,在外周密封部的一部分設置有切口,因此,能夠限制漏出的液體向?qū)盈B構造體的外部流出的流出位置并排出所述液體。在此,在層疊構造體內(nèi)部設置吸收構件,保持漏出的液體的情況下,在吸收的容量上存在極限,另外,欲吸收保持大量的液體的情況下,需要大型化吸收構件,但能夠通過切口排出液體,因此,不需要在層疊構造體設置吸收構件。
在本發(fā)明的液體供給裝置中,在所述層疊構造體上層疊配置有容納構件,該容納構件容納通過所述切口排出的液體。
根據(jù)該結(jié)構可知,設置有容納通過切口排出的液體的容納構件,因此,能夠在不向周圍飛散排出的墨液的情況下進行回收。另外,容納構件作為層疊構造體的一部分來層疊配置,因此,能夠形成為省空間的結(jié)構,并且,能夠抑制組裝作業(yè)的繁雜化。進而,在設置有多個流路形成構件和與其對應的外周密封部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在這些的最下層配置容納構件,來一并容納從各切口排出的液體。
在本發(fā)明的液體供給裝置中,在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構成所述泵室的壁面的一部分的泵室形成凹部,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上,以圍繞所述隔膜的方式凸出設置有泵室密封部,所述泵室密封部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流路形成構件中的所述泵室形成凹部的外周部分。
根據(jù)該結(jié)構可知,在隔膜形成構件上,以圍繞隔膜的方式凸出設置有泵室密封部,所述泵室密封部在該隔膜形成構件和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流路形成構件中的泵室形成凹部的外周部分,因此,尤其抑制加壓力作用的泵室和分隔壁的連接部分中的液體的漏出。從而,為了用一個層疊構造體供給多種液體,在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多個泵室形成凹部的情況下,也利用泵室密封部抑制自各泵室的液體的漏出。因此,抑制多種液體漏出在隔膜形成構件和流路形成構件的對置面之間,以多種液體混合的狀態(tài)再次進入液體供給流路內(nèi),供給于下游側(cè)的情況。即,在隔膜形成構件除了外周密封部之外,設置有泵室密封部,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液體的漏出引起的影響。
在本發(fā)明的液體供給裝置中,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的下表面?zhèn)葘盈B配置有下側(cè)流路形成構件,該下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構成所述泵室的壁面的一部分的泵室形成凹部,并且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的上表面?zhèn)葘盈B配置有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該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豎立設置有能夠相對于液體供給源拆裝的連接部,該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貫通孔,該貫通孔用于將所述連接部相對于所述液體供給源拆裝時漏出在該連接部的周圍的液體向所述層疊構造體內(nèi)的作為所述外周密封部的內(nèi)側(cè)的區(qū)域排出。
根據(jù)該結(jié)構可知,隔膜形成構件層疊配置在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和下側(cè)流路形成構件之間,能夠在其上下兩面具備外周密封部,因此,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漏出的液體向?qū)盈B構造體的外部流出。另外,在隔膜形成構件的上表面?zhèn)葘盈B配置的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貫通孔,因此,能夠?qū)⑦B接部相對于液體供給源拆裝時漏出在該連接部的周圍的液體向?qū)盈B構造體內(nèi)的作為外周密封部的內(nèi)側(cè)的區(qū)域排出。即,在與液體供給源的連接時漏出的液體利用在隔膜形成構件設置的外周密封部,被抑制向?qū)盈B構造體的外部流出。
在本發(fā)明地液體供給裝置中,在所述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負壓室形成凹部,該負壓室形成凹部構成負壓室的壁面的一部分,所述負壓室在所述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和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層疊時利用所述隔膜構成與所述泵室的分隔壁,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上,以圍繞所述隔膜的方式凸出設置有負壓室密封部,所述負壓室密封部在該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中的所述負壓室形成凹部的外周部分。
根據(jù)該結(jié)構可知,在隔膜形成構件上,以圍繞隔膜的方式凸出設置有負壓室密封部,所述負壓室密封部在隔膜形成構件和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中的負壓室形成凹部的外周部分。在此,漏出在豎立設置于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的液體供給源和連接部的周圍的液體通過貫通孔向作為外周密封部的內(nèi)側(cè)的區(qū)域排出的情況下,也利用負壓室密封部,抑制排出的液體向負壓室內(nèi)流入。因此,具備了在負壓室內(nèi)產(chǎn)生負壓的彈簧構件等情況下,也能夠抑制漏出的液體流入負壓室內(nèi)而引起的影響。
本發(fā)明的液體供給裝置,具備第一單向閥,其設置于所述液體供給流路中的所述泵室的上游側(cè)的位置,容許液體從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通過;第二單向閥,其設置于所述液體供給流路中的所述泵室的下游側(cè)的位置,容
許液體從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通過,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分別形成有與所述第一單向閥及所述第二單向閥對應的闊室形成凹部,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形成有所述第一單向閥及所述第二單向閥的隔膜閥,并且以圍繞所述隔膜閥的方式凸出設置有閥室密封部,所述閥室密封部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流路形成構件中的所述閥室形成凹部的外周部分。
根據(jù)該結(jié)構可知,在隔膜形成構件設置有與流路形成構件的閥室形成凹部的外周部分壓接的閥室密封部,因此,抑制液體從伴隨液體加壓供給而發(fā)生壓力變動的閥室形成凹部內(nèi)漏出、或液體流入閥室形成凹部內(nèi)的情況。即,在隔膜形成構件除了外周密封部之外,還設置有閥室密封部,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液體的漏出引起的影響。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液體噴射裝置具備噴射液體的液體噴射機構;向該液體噴射機構供給液體的上述液體供給裝置。
根據(jù)該結(jié)構可知,能夠得到與上述液體供給裝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圖1是一實施方式的噴墨式打印機的示意圖。
圖2 (a)是吸引驅(qū)動時、(b)是噴出驅(qū)動時的墨液供給裝置的示意剖視圖。
圖3是表示安裝了墨盒的狀態(tài)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的立體圖。
圖4是墨液供給系統(tǒng)的立體圖。
圖5是墨液供給系統(tǒng)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罩的俯視圖。
圖7是表示罩的背面的立體圖。
圖8是罩的仰視圖。
圖9是表示隔膜形成構件和螺旋彈簧的立體圖。
圖IO是隔膜形成構件的俯視圖。
圖11是表示隔膜形成構件的背面的立體圖。
圖12是隔膜形成構件的仰視圖。
圖13是表示流路形成板的表面(上表面)的立體圖。
圖14是流路形成板的俯視圖。
圖15是流路形成板的仰視圖。
圖16是表示流路形成板和薄膜的分解立體圖。
圖17是用于說明流路形成板的墨液流路的局部仰視圖。
圖18是用于說明流路形成板的空氣流路的局部仰視圖。
圖19是表示接受器皿和保護板的分解立體圖。
圖20是表示安裝了墨盒的狀態(tài)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的俯視圖。
圖中l(wèi)l一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打印機;12 —作為液體噴射機構的記錄頭單元;13 —作為液體供給源的墨盒;14 —作為液體供給裝置的墨液供給裝置;15a、 15b、 15c、 15d—構成液體供給流路的墨液流路;25 —作為連接部的墨液供給針;27 —作為下側(cè)流路形成構件的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8 —作為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的第二流路形成構件;30、 32、 33、 35 —作為閥室形成凹部的凹部;31—作為泵室形成凹部的凹部;34 —作為負壓室形成凹部的凹部;36—作為隔膜閥的吸引側(cè)閥體;37 —隔膜;38 —作為隔膜閥的噴出側(cè)閥體;41一作為第一單向閥的吸引側(cè)閥;43 —泵;43a—泵室;43b —負壓室;45 —作為第二單向閥的噴出側(cè)閥;61—作為液體供給裝置 及層疊構造體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68 —貫通孔;70 —作為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 的罩;80 —隔膜形成構件;83a—作為負壓室密封部的密封部;83b—作為 泵室密封部的密封部;84a、 84b、 85a、 85b—作為閥室密封部的密封部; 88 —作為外周密封部的密封部;88a—切口; 90 —作為下側(cè)流路形成構件 的流路形成板;140—作為容納構件的接受器皿。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使用圖1 圖20,說明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為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 一種的噴墨式打印機(以下,稱為"打印機")的一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打印機11具備作為對耙體(例如,紙 張等記錄介質(zhì))(省略圖示)噴射墨液(液體)的液體噴射機構的記錄頭
單元12;向該記錄頭單元12供給在作為液體供給源的墨盒13中收容的墨 液的墨液供給裝置14。在墨液供給裝置14中設置有墨液流路15的一部分, 該墨液流路15的一部分在上游端與墨盒13連接,并且下游端與記錄頭單 元12連接的狀態(tài)下,從作為墨盒13側(cè)的上游側(cè)向作為記錄頭單元12側(cè) 的下游側(cè)供給墨液。
本實施方式的打印機11為噴墨式的串行打印機或行式打印機,是墨 盒13安裝于打印機主體側(cè)的所謂的滑架卸載類型。如圖1所示,通過墨 液供給裝置14和墨液供給管15e連接的記錄頭單元12具有頭單元主體56 和記錄頭57。例如,串行打印機的情況下,頭單元主體56由通過電動馬 達(滑架馬達)的動力被引導機構(均未圖示)引導的同時,在主掃描方 向(圖1中為左右方向)往返移動的滑架構成。另一方面,在行式打印機 的情況下,頭單元主體56固定為在與紙張輸送方向正交的寬度方向上延 伸的狀態(tài),記錄頭57中各色的噴嘴以規(guī)定的噴嘴間距,在最大紙張寬度 整個區(qū)域以規(guī)定的噴嘴間距排列。當然,串行打印機的情況下,墨盒搭載 于滑架的所謂的滑架卸載類型中,也可以采用墨液供給裝置14。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的打印機11中,對應于所述打印機11中使用的 墨液的顏色數(shù)量(種類)設置有多個墨液供給裝置14。但是,這些結(jié)構相 同,因此,在圖1中將供給任一顏色的墨液的一個墨液供給裝置14與記錄頭單元12及一個墨盒13—同示出。并且,以下,以該圖l所示的一個 墨液供給裝置14將從墨盒13汲取的墨液向記錄頭單元12供給的情況作 為例子來說明。另外,圖1中的墨液供給裝置14為了說明其墨液供給機 構的原理,以示意截面示出流路或闊等結(jié)構,另行使用附圖,在后敘述包 括流路或閥的設計等優(yōu)選的方式。
如圖1所示,在記錄頭57中,在與壓板(省略圖示)對置的噴嘴形 成面12a開口形成有與墨液供給裝置14的設置數(shù)量對應的多個(在本實 施方式中為六個)噴嘴16。并且,從各墨液供給裝置14通過墨液流路15 向記錄頭單元12內(nèi)的墨液流路12d供給的墨液經(jīng)由在墨液流路12d上設 置的閥單元17及脫泡裝置58,供給于噴嘴16。即,在閥單元17中臨時 積存從墨液流路15流入的墨液的壓力室17a設置為與噴嘴16連通,在所 述壓力室17a內(nèi),從噴嘴16噴射了墨液的情況下,相當于通過所述墨液 噴射來消耗的墨液量的分量的墨液基于流路閥17d的開閉動作,從墨液流 路15適當?shù)亓魅搿T撻y單元17及脫泡裝置58的結(jié)構在后敘述。此外, 六個噴嘴16在圖1中的紙張正交方向上以一定的噴嘴間距配置多個,分 別形成噴嘴列。該噴嘴列的方向(圖1的紙張正交方向)在串行打印機中 與紙張輸送方向一致,在行式打印機中與紙張寬度方向一致。
另外,在打印機11中設置有為了消除記錄頭57的噴嘴16的堵塞等 而進行記錄頭57的清潔的維護單元18。該維護單元18具備以包圍噴嘴 16的方式能夠與記錄頭57的噴嘴形成面12a抵接的蓋19;從該蓋19內(nèi) 吸引墨液時驅(qū)動的吸引泵20;將伴隨該吸引泵20的驅(qū)動從蓋19內(nèi)吸引的 墨液作為廢墨液排出的廢液罐21。并且,在清潔時,使蓋19從圖1所示 的狀態(tài)移動,與記錄頭57的噴嘴形成面12a抵接的狀態(tài)下,驅(qū)動吸引泵 20,在蓋19的內(nèi)部空間中產(chǎn)生負壓,由此從記錄頭57內(nèi)將增粘的墨液或 混有氣泡的墨液向廢液罐21吸引排出。此外,維護單元18在串行打印機 中配置于與記錄頭單元12非印刷時所處的原位置對應的位置,在行式打 印機中配置于記錄頭57的正下方。
另一方面,墨盒13具備作為內(nèi)部收容墨液的墨液室22a的大致箱體形 狀的箱22。與墨液室22a內(nèi)連通的筒部23從箱22的下壁朝向下方而突出 形成,在筒部23的前端形成有能夠?qū)С瞿旱哪汗┙o口 24。并且,在將墨盒13連接于墨液供給裝置14時,對該墨液供給口 24從墨液供給裝 置14插入墨液供給針25,該墨液供給針25為了構成墨液流路15的上游 端而豎立設置并作為能夠相對于墨盒13拆裝的連接部。另外,在箱22的 上壁上,使收容有墨液的墨液室22a內(nèi)與大氣連通的大氣連通孔26貫通 而形成,使大氣壓作用于在墨液室22a內(nèi)收容的墨液的液面。 其次,詳細說明墨液供給裝置14的結(jié)構。
如圖1所示,墨液供給裝置14具備作為基臺的樹脂制的第一流路 形成構件27;在該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上以層疊狀態(tài)組裝的相同樹脂制 的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在所述組裝時夾入兩個流路形成構件27、 28之 間的由橡膠板等構成的可撓性構件29。另外,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 與可撓性構件29相反側(cè)的面(背面)熔敷有薄膜120。進而,在薄膜120 的下表面層疊有保護板130和接受器皿140。在此,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 27的上表面中的多個部位(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三個部位)形成有俯視下呈 圓形狀的作為閥室形成凹部的凹部30、32及作為泵室形成凹部的凹部31。 即,在圖1中,從右側(cè)到左側(cè)按凹部30、凹部31、凹部32的順序,各凹 部30 32橫向排列配置地形成。
另一方面,在該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上層疊的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 的下表面中的多個部位(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三個部位)形成有在第一流路 形成構件27的上表面形成的各凹部30、 31、 32和在上下方向上相互對置 的俯視下為圓環(huán)狀的作為闊室形成凹部的凹部33、 35及作為負壓室形成 凹部的凹部34。即,在圖1中,從右側(cè)到左側(cè)按凹部33、凹部34、凹部 35的順序,各凹部33 35橫向排列配置地形成。此外,第二流路形成構 件28中的圖1中,形成在最左側(cè)的凹部35的底部形成有與大氣連通的大 氣連通孔35a。
并且,就可撓性構件29來說,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和第二流路形 成構件28之間,所述可撓性構件29中的多個部位(在本實施方式中為三 個部位)以上下分隔并夾設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各凹部30 32和第 二流路形成構件28的各凹部33 35之間的方式夾入其中。其結(jié)果,可撓 性構件29中夾設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凹部30和第二流路形成構件 28的凹部33之間的部分作為能夠通過在兩個凹部30、 33之間彈性變形而位移的隔膜閥的吸引側(cè)閥體36來發(fā)揮功能。
同樣,可撓性構件29中夾設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凹部31和第 二流路形成構件28的凹部34之間的部分作為能夠通過在兩個凹部31、 34 之間彈性變形而位移的隔膜37來發(fā)揮功能。另外,同樣,可撓性構件29 中夾設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凹部32和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的凹部 35之間的部分作為能夠通過在兩個凹部32、 35之間彈性變形而位移的隔 膜閥的噴出側(cè)閥體38來發(fā)揮功能。
并且,如圖1所示,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和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 中,連通從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的上表面突出設置的墨液供給針25和第 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凹部30之間的第一流路15a以構成墨液供給裝置14 中的墨液流路15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相同地,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 和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及可撓性構件29中,連通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 的凹部33和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凹部31之間的第二流路15b以構成 墨液供給裝置14中的墨液流路15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另外,相同地, 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中,連通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凹部31和凹部 32之間的第三流路15c以構成墨液供給裝置14中的墨液流路15的一部分 的方式形成。
進而,在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和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及可撓性構件 29中,連通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凹部32和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的上 表面?zhèn)戎g的第四流路15d以構成墨液供給裝置14中的墨液流路15的一 部分的方式形成。并且,在該第四流路15d中向可撓性構件29的上表面 開口的作為流路開口端的墨液排出口64經(jīng)由在墨液供給裝置14的端部安 裝的配管連接件59與構成墨液流路15的一部分的墨液供給管15e的一端 (上游端)連接。并且,該墨液供給管15e的另一端(下游端)與記錄頭 單元12側(cè)的閥單元17連接。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第一 第四流 路15a 15d構成液體供給流路。
如圖1所示,各流路15a、 15b、 15c、 15d由經(jīng)由第一流路形成構件 27的背面?zhèn)鹊穆窂絹硇纬?。因此,在第一流路形成構?7分別形成有 構成第一流路15a的貫通孔90a、 30b和連通兩者的槽;構成第二流路15b 的貫通孔90b、 31a和連通兩者的槽;構成第三流路15c的貫通孔31b、 32b和連通兩者的槽;構成第四流路15d的貫通孔32c、 91a和連通兩者的槽。 并且,利用在流路形成構件27的背面熔敷的薄膜120和各槽,包圍形成 流路15a、 15b、 15c、 15d的一部分。
另外,如圖1所示,在墨液供給裝置14中成為可撓性構件29的吸引 側(cè)閥體36的部分在其中心形成貫通孔36a,并且,通過在上側(cè)的凹部33 內(nèi)配設的螺旋彈簧40的施壓力向下側(cè)的凹部30的內(nèi)底面施力。并且,在 本實施方式中,利用這些凹部30、 33和吸引側(cè)閥體36及螺旋彈簧40,構 成作為在墨液流路15的中途能夠開閉墨液流路15地設置的第一單向閥的 吸引側(cè)閥41。該吸引側(cè)閥41具有與第一流路15a的下游端開口連通的 閥室41a;與第二流路15b的上游端開口連通的閥室41b。閥室41a形成 為由吸引側(cè)閥體36的中央部與凹部30的底面中央部的閥座30a抵接的閉 閥狀態(tài)的吸引側(cè)閥體36和凹部30包圍形成的環(huán)狀空間區(qū)域。因此,在吸 引側(cè)閥41開閉的過程中各閥室41a、 41b的墨液壓力以充分地大于各流路 15a、 15b的開口面積的面積作用于吸引側(cè)閥體36,通過各閥室41a、 41b 之間的比較小的壓差,也能夠靈敏度良好地開閉吸引側(cè)閥41。即,采用了 用螺旋彈簧40對吸引側(cè)閥體36向閉閥方向施力的構造的吸引側(cè)閥41,從 而能夠相應地靈敏度良好地開閉吸引側(cè)闊41。
相同地,墨液供給裝置14中成為可撓性構件29的隔膜37的部分被 在上側(cè)的凹部34內(nèi)配設的螺旋彈簧42的施壓力向下側(cè)的凹部31的內(nèi)底 面施力。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這些凹部31、 34和隔膜37及螺旋 彈簧42構成脈動型泵43,由隔膜37和下側(cè)凹部31包圍形成的容積可變 的空間區(qū)域作為泵43中的泵室43a來發(fā)揮功能。
艮口,在墨液流路15的中途設置的凹部31構成泵室43a的壁面的一部 分,并且,隔膜37構成泵室43a的壁面的一部分且以增減泵室43a的容 積的方式位移。另外,可撓性構件29和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以在兩個構 件的對置面之間形成泵室43a的方式層疊。
另外,相同地,墨液供給裝置14中成為可撓性構件29的噴出側(cè)閥體 38的部分通過在上側(cè)的凹部35內(nèi)配設的螺旋彈簧44的施壓力向下側(cè)的凹 部32的內(nèi)底面施力。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這些凹部32、 35和噴 出側(cè)閥體38及螺旋彈簧44構成在比泵43靠墨液流路15中的下游側(cè)能夠
14開閉墨液流路15地設置的作為第二單向閥的噴出側(cè)閥45。該噴出側(cè)閥45 具有與第三流路15c的下游端開口連通的閥室45a;通過大氣連通孔35a 向大氣開放的閥室45b。閥室45a形成為由噴出側(cè)閥體38的中央部與凹部 32的底面中央部的閥座32a抵接的閉閥狀態(tài)的噴出側(cè)閥體38和凹部32包 圍形成的環(huán)狀空間區(qū)域。因此,在噴出側(cè)閥45開閉的過程中閥室45a的 墨液壓力以充分地大于第三流路15c的開口面積的面積作用于噴出側(cè)閥體 38,即使闊室45a的比較小的墨液壓力的變化,也能夠靈敏度良好地開閉 噴出側(cè)閥45。 g卩,采用了用螺旋彈簧44將噴出側(cè)閥體38向閉閥方向施力 的構造的噴出側(cè)閥45,從而能夠靈敏度良好地開閉噴出側(cè)閥45。
進而,如圖1所示,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的凹部34經(jīng)由分支為兩岔 狀的空氣流路46與由吸引泵等構成的負壓產(chǎn)生裝置47和大氣開放機構48 連接。負壓產(chǎn)生裝置47在能夠正反旋轉(zhuǎn)的驅(qū)動馬達49正向旋轉(zhuǎn)驅(qū)動的情 況下,利用經(jīng)由未圖示的單向離合器傳遞的驅(qū)動力驅(qū)動,產(chǎn)生負壓,在經(jīng) 由空氣流路46連接的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的凹部34內(nèi)也同樣可以產(chǎn)生 負壓。在這點上,由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的凹部34和隔膜37包圍形成 的容積可變的空間區(qū)域作為伴隨負壓產(chǎn)生裝置47的驅(qū)動形成為負壓狀態(tài) 的負壓室43b發(fā)揮功能。S卩,凹部34構成利用隔膜37構成負壓室43b與 泵室43a的分隔壁的負壓室43b的壁面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大氣開放機構48在形成有大氣開放孔50的盒51內(nèi)收容 有將密封構件52附設在大氣開放孔50側(cè)而成的大氣開放閥53,所述大氣 開放閥53通常通過螺旋彈簧54的施壓力向密封大氣開放孔50的閉閥方 向施力。并且,大氣開放機構48在驅(qū)動馬達49反向旋轉(zhuǎn)驅(qū)動的情況下, 使基于經(jīng)由未圖示的單向離合器傳遞的驅(qū)動力運行的凸輪機構55運行, 通過所述凸輪機構55的運行,大氣開放閥53克服螺旋彈簧54的施壓力 而向開閥方向位移。即,大氣開放機構48在經(jīng)由空氣流路46連接的負壓 室43b形成為負壓狀態(tài)的情況下,通過使大氣開放閥53開閥運行,而將 所述負壓室43b內(nèi)向大氣開放,消除負壓狀態(tài)。
此外,負壓產(chǎn)生裝置47、大氣開放機構48及驅(qū)動這些的驅(qū)動馬達49 分別各設置有一個,被多個墨液供給裝置14共有。S卩,連接負壓產(chǎn)生裝 置47、大氣開放機構48和墨液供給裝置14的構成空氣流路4 6的空氣流路用配管46a與在墨液供給裝置14內(nèi)形成的空氣流路46b連接??諝饬?路46b在中途分支,各分支流路的前端與各墨液供給裝置14的泵43的負 壓室43b連接。根據(jù)該結(jié)構可知,通過對多個墨液供給裝置14僅設置一 個負壓產(chǎn)生裝置47、大氣開放機構48和驅(qū)動馬達49,就能夠驅(qū)動各色的 墨液供給裝置14,能夠?qū)崿F(xiàn)打印機11的小型化。并且,與各泵43的負壓 室43b連接的空氣流路46b經(jīng)由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背面,并向可撓 性構件29的上表面開口 ,形成負壓導出口 65。該負壓導出口 65經(jīng)由配管 連接件59與空氣供給管46c的一端(上游端)連接。并且,該空氣供給 管46c的另一端(下游端)與記錄頭單元12連接,能夠進行向脫泡裝置 58的負壓的導入。
在此,說明內(nèi)置于記錄頭單元12的閥單元17及脫泡裝置58的結(jié)構 及功能。如圖1所示,在記錄頭單元12內(nèi)設置有通過大氣連通孔12b與 大氣連通的大氣室12c。閥單元17具有臨時積存流入記錄頭單元12內(nèi) 的墨液流路12d的墨液的壓力室17a;分隔壓力室17a和大氣室12c的分 隔壁部17b;通過彈簧17c向閉閥方向施力,與分隔壁部17b抵接的流路 閥17d。分隔壁部17b是利用由可撓性材料(例如合成樹脂或橡膠等)構 成的薄膜(或片)構成,將例如能夠與薄膜一同位移的懸臂支承的金屬片 (例如,梳齒狀金屬片的一片)(省略圖示)配置于流路閥17d的抵接部 位。另外,在從壓力室17a到噴嘴16的墨液流路12d的中途設置有臨時 積存墨液的墨液積存室12e。
若從噴嘴16噴射墨液并消耗墨液,則壓力室17a的室壓由于墨液的減 量而減壓,分隔壁部17b基于所述減壓的壓力室17a和大氣室12c的壓差, 向壓力室17a側(cè)撓曲變形,由此流路閥17d克服彈簧17c的施壓力而向開 閥位置移動,墨液流入壓力室17a側(cè)。若墨液向壓力室17a流入,所述室 壓變高,則彈簧17c的施壓力占優(yōu),流路閥17d向閉閥位置再次移動。這 樣隨著墨液的消耗,閥單元17的流路闊17d進行開閉動作,由此墨液從 墨液供給管15e向記錄頭單元12內(nèi)適當?shù)亓魅搿?br> 另一方面,脫泡裝置58具有通過記錄頭單元12內(nèi)的負壓流路12f, 與空氣供給管46c連通的減壓室58a;分隔減壓室58a和大氣室12c的分 隔壁部58b;被彈簧58c施力,與分隔壁部58b抵接的流路閥58d;在流路閥58d的開閥時,與減壓室58a連通的負壓室58e。此外,兩個分隔壁 部17b、 58b由共用的薄膜(或片)構成,在分隔壁部58b中,也在流路 閥58d的抵接部位配置有能夠與薄膜一同位移的懸臂支承的金屬片(省略 圖示)。
另外,負壓室58e和墨液積存室12e經(jīng)由由具有氣體透過性的合成樹 脂材料構成的分隔壁部58f隔開。若在泵43的吸引驅(qū)動時通過空氣供給管 46c及負壓流路12f向減壓室58a導入負壓,則分隔壁部58b基于減壓室 58a與大氣室12c的壓差向減壓室58a側(cè)撓曲變形,流路閥58d克服彈簧 58c的施壓力而向開閥位置移動,由此,將減壓室58a的負壓向負壓室58e 導入。另一方面,在泵43的噴出驅(qū)動時,減壓室58a通過空氣供給管46c 及負壓流路12f向大氣開放,但此時,由于彈簧58c的施壓力,流路閥58d 維持在閉閥位置,因此,負壓室58e保持為負壓狀態(tài)。S卩,在打印機11 起動后,泵43吸引驅(qū)動至少一次后,負壓室58e保持為某種程度以上的 負壓狀態(tài),積存在墨液積存室12e的墨液中的氣泡或溶解空氣以氣體透過 分隔壁部58f,從而向負壓室58e側(cè)回收,由此,進行基于脫泡裝置58的 墨液的脫泡。
因此,其次,以下著眼于如上所述地構成的打印機11中的作用尤其 墨液供給裝置14的作用進行說明。圖2 (a)表示吸引驅(qū)動時的墨液供給 裝置的截面,圖2 (b)表示噴出驅(qū)動時的墨液供給裝置的截面。
首先,作為前提,圖l所示的狀態(tài)是新舊墨盒的剛更換后,吸引側(cè)閥 41的吸引側(cè)閥體36、泵43的隔膜37及噴出側(cè)閥45的噴出側(cè)閥體38均 處于通過螺旋彈簧40、 42、 44的施壓力,壓緊在下側(cè)的各凹部30、 31、 32的內(nèi)底面的狀態(tài)。并且,大氣開放機構48處于大氣開放閥53密封了大 氣開放孔50的閉閥狀態(tài)。
并且,從上述的圖l所示的狀態(tài)開始,墨液供給裝置14從墨盒13側(cè) 向記錄頭單元12側(cè)供給墨液的情況下,首先,為了對泵43進行泵驅(qū)動, 驅(qū)動馬達49正向旋轉(zhuǎn)驅(qū)動。這樣,負壓產(chǎn)生裝置47產(chǎn)生負壓,經(jīng)由該負 壓產(chǎn)生裝置47和空氣流路46連接的墨液供給裝置14的負壓室43b成為 負壓狀態(tài)。因此,泵43的隔膜37克服螺旋彈簧42的施壓力而向負壓室 43b側(cè)彈性變形(位移),使負壓室43b的容積減少(參照圖2 (a))。這少,經(jīng)由隔膜37與負壓室43b劃分的泵 室43a的容積反而增加。
艮P,泵43使隔膜37向泵室43a的容積增加的方向位移而吸引驅(qū)動。 具體來說,隔膜37從圖1所示的下死點位置向圖2 (a)所示的上死點位 置位移。因此,泵室43a內(nèi)成為負壓狀態(tài),其負壓經(jīng)由第二流路15b作用 于吸引側(cè)閥41的上側(cè)的閥室41b,基于與下側(cè)的閥室41a的墨液壓力的壓 差,使吸引側(cè)閥體36克服螺旋彈簧40的施壓力而向上方(即開閥方向) 彈性變形(位移)。其結(jié)果,第一流路15a和第二流路15b經(jīng)由吸引側(cè)閥 體36的貫通孔36a成為連通狀態(tài),墨液從墨盒13內(nèi)經(jīng)由第一流路15a、 閥室41a、貫通孔36a、閥室41b、第二流路15b,被吸引到泵室43a內(nèi)。
另一方面,在該泵43的吸引驅(qū)動時,泵室43a的負壓經(jīng)由第三流路 15c作用于泵室43a的墨液流路15的下游側(cè)即第三流路15c。但是,第三 流路15c的下游側(cè)連通的噴出側(cè)闊45的下側(cè)的閥室45a設定為噴出側(cè) 閥體38處于利用螺旋彈簧44向閉閥方向施力的狀態(tài),所述閉閥狀態(tài)只要 是不從第三流路15c的上游側(cè)通過泵43的噴出驅(qū)動向噴出側(cè)閥體38作用 規(guī)定的正壓(例如,13kPa以上的壓力)的墨液噴出壓力,就不向開閥狀 態(tài)轉(zhuǎn)移。從而,在這種情況下,負壓作用于噴出側(cè)閥45的噴出側(cè)閥體38, 因此,維持其閉閥狀態(tài)。
還有,其次,在圖2 (a)所示的狀態(tài)下,驅(qū)動馬達49反向旋轉(zhuǎn)驅(qū)動。 于是,大氣開放閥53通過大氣開放機構48的凸輪機構55的運行,克服 螺旋彈簧54的施壓力而開閥運行,將處于負壓狀態(tài)的負壓室43b向大氣 開放。因此,泵43的隔膜37通過螺旋彈簧42的施壓力向下方(即,泵 室43a的內(nèi)底面?zhèn)?彈性變形(位移),負壓室43b的容積增加(參照圖2 (b))。于是,伴隨該負壓室43b的容積增加,經(jīng)由隔膜37與負壓室43b 劃分開的泵43的泵室43a的容積反而減少。
艮口,泵43使隔膜37向泵室43a的容積減少的方向位移而噴出驅(qū)動。 具體來說,如圖2(b)所示,隔膜37從上死點位置向下死點位置的方向 位移,以規(guī)定的壓力(例如,30kPa左右的壓力)對吸引至泵室43a內(nèi)的 墨液加壓。因此,從泵室43a內(nèi)噴出墨液,所述噴出壓力在泵室43a的上 游側(cè)經(jīng)由第二流路15b作用于吸引側(cè)閥41的上側(cè)的閥室41b,使吸引側(cè)闊體36與螺旋彈簧40的施壓力協(xié)同動作,向下方(即閉閥方向)彈性變形
(位移)。其結(jié)果,第一流路15a和第二流路15b通過吸引側(cè)閥體36的閉 閥動作,成為非連通狀態(tài),停止從墨盒13向泵室43a的經(jīng)由吸引側(cè)閥41 的墨液的吸入,并且,限制伴隨泵43的噴出驅(qū)動,從泵室43a噴出的墨 液經(jīng)由吸引側(cè)閥41,向墨盒13側(cè)逆流的情況。
另一方面,在該泵43的噴出驅(qū)動時,從泵室43a噴出的墨液的壓力(例 如,30kPa左右的壓力)還經(jīng)由第三流路15c作用于墨液流路15的下游側(cè)。 因此,該泵43的噴出壓力使處于閉閥狀態(tài)的噴出側(cè)閥體38開閥運行,第 三流路15c和第四流路15d經(jīng)由噴出側(cè)闊45中的下側(cè)的閥室45a連通。 其結(jié)果,墨液從泵室43a內(nèi)經(jīng)由第三流路15c、閥室45a、第四流路15d、 墨液供給管15e,以加壓狀態(tài)供給于閥單元17。此外,噴出側(cè)閥45中的 螺旋彈簧44的施壓力在墨液伴隨泵43的噴出驅(qū)動而流入了噴出側(cè)閥45 的閥室45a的情況下,通過所述墨液的噴出壓力,能夠使噴出側(cè)閥體38 向上方彈性變形地例如設定為13kPa左右。
并且,以后,維持被隔膜37加壓,從泵室43a噴出的墨液的噴出壓力 在墨液流路15中的包含吸引側(cè)閥41的閥室41b的其下游側(cè)的各流路區(qū)域 (包括泵室43a及噴出側(cè)閥45的閥室45a)均衡的狀態(tài)。然后,若從記錄 頭57向耙體(省略圖示)噴射墨液,則相當于伴隨所述墨液噴射的墨液 的消耗量的分量的墨液伴隨閥單元17的開閥,從墨液流路15內(nèi)供給于記 錄頭單元12側(cè)。因此,伴隨該下游側(cè)(記錄頭單元12偵lj)處的墨液消耗, 與所述消耗量對應的墨液量的墨液基于通過螺旋彈簧42的施壓力,而向 泵室43a的容積減少的方向施力的隔膜37的按壓力,以加壓狀態(tài)供給于 記錄頭單元12側(cè)(下游側(cè))。
其結(jié)果,泵室43a內(nèi)的容積及噴出側(cè)閥45的閥室45a的容積逐漸減少, 隔膜37終于位移至下死點位置附近,并且,噴出側(cè)閥體38位移至閉塞第 四流路15d的閉閥位置附近。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該時刻,被隔膜 37按壓,從泵室43a噴出的墨液的噴出壓力為13kPa左右。
這樣,再次正向旋轉(zhuǎn)驅(qū)動驅(qū)動馬達49,在大氣開放機構48中大氣開 放閥53位移至閉塞大氣開放孔50的閉閥位置,并且,負壓產(chǎn)生裝置47 產(chǎn)生負壓,負壓室43b成為負壓狀態(tài),隔膜37克服螺旋彈簧42的施壓力,向負壓室43b側(cè)彈性變形(位移)。g卩,泵43再次開始吸引驅(qū)動。其結(jié)果, 隔膜37使泵室43a的容積增加地位移至上死點位置,泵室43a內(nèi)成為負 壓狀態(tài),因此,由于所述負壓的作用,吸引側(cè)閥體36向開閥方向彈性變 形(位移)。從而,第一流路15a和第二流路15b經(jīng)由吸引側(cè)閥體36的貫 通孔36a,成為連通狀態(tài),墨液再次從墨盒13內(nèi)向泵室43a內(nèi)吸引。以后, 執(zhí)行與上述相同的泵43的噴出驅(qū)動,墨液從泵室43a內(nèi)經(jīng)由下游側(cè)的墨 液流路區(qū)域,加壓供給于記錄頭單元12。
其次,基于圖3 圖20,說明將如上所述地構成的多個墨液供給裝置 14 一個單元化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的例子。
圖3是安裝了多個墨盒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的立體圖,圖4是未安裝墨盒 的狀態(tài)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的立體圖。此外,在以下的說明中,將與墨液供給 針25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作為X方向,將與所述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 作為Y方向,將與XY平面正交,且為墨液供給針25的突出方向的上方 向作為Z方向。
圖3所示的作為液體供給裝置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配置于打印機11內(nèi) 的規(guī)定部位,作為安裝墨盒13的盒保持架來發(fā)揮功能。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 構成為大致四角板形狀的層疊體結(jié)構,在其上表面,多根(在本例為6根) 墨液供給針25 (參照圖4)在X方向上排成一列的狀態(tài)下從其上表面沿垂 直(Z方向)突出設置。多個(在本例中為6個)墨盒13通過使各墨液 供給針25插入各個筒部23的墨液供給口 24 (參照圖1),而以在墨液供 給系統(tǒng)61的上側(cè),排列成在X方向上相鄰的彼此大致鄰接的成一列的狀 態(tài)來安裝。
在本例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中,采用能夠分別地供給在六個墨盒13收 容的例如青色、洋紅色、黃色、淡青色、淡黃色、黑色等六個顏色的墨液 的六個墨液供給裝置14被一個單元化的構造。g卩,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通過 將構成六個墨液供給裝置14的六個泵43、六個吸引側(cè)閥41 (第一單向閥) 及六個噴出側(cè)閥45 (第二單向閥)分別配置于同一平面上,能夠采用層疊 了多個板狀結(jié)構構件的層疊構造。并且,將多個結(jié)構構件中至少一個作為 單個(通用)的流路形成構件,在所述單個流路形成構件上層疊其他結(jié)構 構件(未必一定為單個,例如,可以為按每個墨液供給裝置的結(jié)構構件),由此實現(xiàn)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一個部件化(一個單元化)。但是,在本實施 方式中,如后所述,用于構成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而層疊的多個結(jié)構構件均 分別構成為在六個墨液供給裝置14中通用的單個結(jié)構構件。此外,作為
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而被一個單元化的墨液供給裝置14的個數(shù)不限于六個, 例如,可以適當?shù)刈兏鼮槔? 10個的范圍內(nèi)的其他多個、以及超過IO 個的多個,也不需要一定與打印機ll的顏色數(shù)量(墨盒數(shù)) 一致。例如, 可以采用在打印機11搭載兩個將三個墨液供給裝置14一個單元化的墨液 供給系統(tǒng)等,在一臺打印機11搭載多個墨液供給系統(tǒng)的結(jié)構。
如圖3及圖4所示,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具有分別具有與顏色數(shù)量對 應的多個(例如6個)泵43、吸引側(cè)閥41和噴出側(cè)閥45的四角板狀主體 62;從主體62的一端側(cè)部沿水平延伸的板狀的配管連接部63。
如圖4所示,在主體62內(nèi)置有從其上表面沿垂直(Z方向)突出, 在X方向上配置成一列的六根墨液供給針25;沿X方向以每三個配置成 兩列而排列的六個泵43;沿X方向配置成一列的六個吸引側(cè)閥41;沿X 方向配置成一列的六個噴出側(cè)閥45。
另外,如圖3及圖4所示,在配管連接部63的上表面開口有六個墨 液排出口 64和一個負壓導出口 65。六個墨液排出口 64形成為用于將各泵 43從各墨盒13吸引的墨液以規(guī)定的噴出壓力向外部加壓供給的排出口。 一個負壓導出口 65形成為導出口,該導出口用于將為了吸引驅(qū)動脈動型 泵43而從負壓產(chǎn)生裝置47 (參照圖1)導入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內(nèi)的負壓利 用其他用途(在本例中為脫泡裝置58)而導出。
在配管連接部63連接有配管連接件59 (參照圖1),該配管連接件59 固定在撓性配管板的一端部,該撓性配管板在將與記錄頭單元12連接的 六根墨液供給管15e和一個空氣供給管46c (均參照圖1)捆扎在撓性板 上而構成。從各墨液排出口 64排出的各墨液通過各墨液供給管15e,加壓 供給于記錄頭單元12內(nèi)的各閥單元17,另一方面,在泵43的吸引驅(qū)動時, 從負壓導出口 65導出的負壓通過空氣供給管46c (參照圖1)供給于記錄 頭單元12內(nèi)的脫泡裝置58。此外,在本例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中,與空氣 供給管46c (參照圖1)連接的連接用管部106 (參照圖16)向背面突出 設置,在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內(nèi)形成的空氣流路46b以從所述管部106經(jīng)由
21各泵43的負壓室43b,并到達負壓導出口 65的路徑通過內(nèi)部。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構成為層疊了六張構件70、 80、 90、 120、 130、 140 的層疊體構造。構成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上側(cè)5張各構件70、 80、 90、 120、 130通過以規(guī)定的緊固力緊固從上側(cè)沿層疊方向通過的多根(在本例中為 19根)螺釘66,以在層疊方向上被加壓的狀態(tài)固定在多個部位。并且, 在用多根螺釘66固定5張構件70、 80、 90、 120、 130而成的層疊體的下 側(cè),接受器皿140通過從下側(cè)通過層疊方向緊固兩根螺釘67而固定于最 下層。以下,說明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詳細的結(jié)構。圖5是表示墨液供給系 統(tǒng)61的分解立體圖。如圖5所示,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從上依次包括相當 于第二流路形成構件28的四角板狀的作為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的罩70、相 當于可撓性構件29的隔膜形成構件80、相當于第一流路形成構件27的作 為下側(cè)流路形成構件的流路形成板90、薄膜120、保護板130、作為容納 構件的接受器皿140。薄膜120在組裝前預先熔敷于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 在組裝時,安置與在隔膜形成構件80—體地成形的吸引側(cè)閥體36、隔膜 37及噴出側(cè)閥體38的上側(cè)分別對應的螺旋彈簧40、 42、 44。并且,使用 多根(在本例中為19根)螺釘66,在圖5的上下方向(層疊方向)上以 規(guī)定的緊固力,緊固上側(cè)5張四角板狀各構件70、 80、 90、 120、 130。通 過該緊固,在罩70和隔膜形成構件80之間將各螺旋彈簧40、 42、 44以 壓縮狀態(tài)收容的狀態(tài)下,組裝罩70、隔膜形成構件80、流路形成板90、 薄膜120及保護板130固定為層疊狀態(tài)而成的層疊體。并且,在固定各構 件70、 80、 90、 120、 130而成的層疊體的底面?zhèn)扰渲媒邮芷髅?40,從下 側(cè)緊固兩根螺釘67,將接受器皿140固定于最下層,由此組裝圖4所示的 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在此,罩70、流路形成板90及接受器皿140分別為塑料制,利用使 用了合成樹脂材料的例如金屬模成形(注塑成形等),成形為四角板狀的 規(guī)定形狀。隔膜形成構件80以彈性體或橡膠為材料,例如,通過金屬模 成形(注塑成形等)成形為四角板狀的規(guī)定形狀。薄膜120由在表面層具 有能夠與流路形成板90的合成樹脂材料熔敷的合成樹脂材料的層壓薄膜 構成,裁斷為大致四角狀的規(guī)定形狀。保護板130為金屬制,與多個孔130a、130b、 132—同沖裁為四角板狀的規(guī)定形狀。罩70、隔膜形成構件80和流路形成板90是用于通過在中間收容了各 螺旋彈簧40、 42、 44的狀態(tài)層疊,形成為將泵43、吸引側(cè)閥41及噴出側(cè) 閥45在同一平面上各配置六個的狀態(tài)的結(jié)構構件。其中,罩70同時作為 設置墨液供給針25的基板。在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形成有用于形成第一 第四流路15a、 15b、 15c、 15d及空氣流路46b (參照圖1、圖2)的多個槽101 104 (參照圖 15、圖16)。在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熔敷薄膜120,由此在流路形成板卯 的背面?zhèn)刃纬煞謩e連接墨液供給針25、吸引側(cè)閥41、泵43及噴出側(cè)閥45 的各個之間的各流路15a、 15b、 15c、 15d及空氣流路46b。另外,在吸引側(cè)閥41及噴出側(cè)閥45使用螺旋彈簧40、 44是為了使 止回閥(單向閥)的閉閥變得可靠。例如,若噴出側(cè)閥45的閉閥不完全 且墨液泄漏,則在每個顏色的墨液流路中墨液的輸送量不均。另外,若吸 引側(cè)閥41的閉閥不完全且墨液泄漏,則例如在拆下墨盒13的情況下,逆 流的墨液從墨液供給針25浪費地漏出。若這樣浪費地消耗墨液,則在每 個顏色的墨液消耗量上產(chǎn)生差異。因此,吸引側(cè)閥體36及噴出側(cè)閥體38 的止回閥需要極力沒有泄漏的構造,在本實施方式中,除了隔膜式的閥體 36、閥體38之外,還設置有施力用螺旋彈簧40、 44。當然,若釆用這樣 的結(jié)構,則需要能夠克服螺旋彈簧40、 44的施壓力而開閥地增大閥體36、 38的隔膜面積,在閥41、 45需要寬敞的配置面積。在本實施方式中,從可靠性確保的觀點來說,采用需要上述的寬敞的 配置面積的止回閥構造,但通過其他研究,實現(xiàn)省空間化。例如,在墨液 供給系統(tǒng)61安裝的所有的墨盒13的投影范圍內(nèi)配置大致全部的泵43及 閥41、 45,在與所述投影面積大致相等的平面尺寸構成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在本實施方式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中,對于相對大徑的泵43,以相互 大致接觸的配置,將6個排列成兩列,在其鄰接區(qū)域,對于泵43的大致 一半程度的比較小徑的吸引側(cè)閥41和噴出側(cè)閥45,分別以相互大致接觸 的配置,將6個按每一列排列,由此在規(guī)定的四角區(qū)域內(nèi)稠密地排列泵43 及各閥41、 45。并且,利用在泵43的列之間產(chǎn)生的間隙,排列墨液供給 針25。通過采用這樣的設計,對于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不僅在厚度方面,而且在平面尺寸方面也能夠小型地構成。但是,若采用這樣稠密的設計,則墨液供給針25和吸引側(cè)閥41、吸引側(cè)閥41和泵43、泵43和噴出側(cè)閥 45分別比較遠離,第一 第四流路15a、 15b、 15c、 15d及空氣流路46b 的流路長度變得比較長。因此,通過將第一 第四流路15a、 15b、 15c、 15d及空氣流路46b配置于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從而能夠在不犧牲泵 43及閥41、 45的稠密的設計(即平面尺寸的小型化)的情況下,效率良 好地設計變長的流路15a、 15b、 15c、 15d、 46b。其次,說明構成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各構件的結(jié)構。 圖6是表示罩的表面?zhèn)鹊母┮晥D,圖7是從罩的背面?zhèn)扔^察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罩的背面?zhèn)鹊难鲆晥D。如圖4及圖6所示,罩70具有多根墨液供給針25向上表面(表面) 突出設置的四角板狀的基板部71?;宀?1的上表面中靠近墨液供給針 25的列設置位置的大約2/3的區(qū)域內(nèi),向上側(cè)(Z方向)以大致圓錐臺狀 鼓出的6個泵殼體部72以在X方向上隔著恒定的間隔各排列三個且兩列 配置的狀態(tài)形成。并且,6根墨液供給針25在相當于兩列泵殼體部72的列之間的間隙 區(qū)域,在X方向上以恒定的間距(比墨盒13的X方向的寬度略寬的間距) 配置。此時,6根墨液供給針25位于在圖6的俯視的情況下,位于包夾 連結(jié)在Y方向上排列而成對的三組的泵殼體部72中的每一組的中心點之 間的線段的兩側(cè)。在各墨液供給針25的周圍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貫通罩70的貫通孔68。 并且,在將墨盒13相對于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墨液供給針25拆裝時,墨 液漏出在墨液供給針25的周邊的情況下,所漏出的墨液通過貫通孔68從 罩70的表面?zhèn)认虮趁鎮(zhèn)扰懦?。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每一個墨液供 給針25形成有兩個貫通孔68。另外,在基板部71的上表面中剩余大約1/3的區(qū)域內(nèi),以比泵殼體部 72小徑的大致圓錐臺狀鼓出的6個吸引閥殼體部73和以與其大致相同直 徑的大致圓錐臺狀鼓出的6個噴出閥殼體部74分別以在X方向上大致鄰 接的一列配置的狀態(tài)形成。6個吸引閥殼體部73排列在從圖6中的上方開 始的第二列的泵殼體部72的相鄰的列,6個噴出閥殼體部74排列在吸引閥殼體部73的列的旁邊。另外,6個吸引閥殼體部73和6個噴出閥殼體 部74的位置在Y方向上也大致鄰接。另外,在罩70的表面以包圍其周圍的方式,規(guī)定高度的延伸部71a 在大致全周上形成。另外,在基板部71中成為螺釘66的緊固部位的各位 置突出設置有具有螺釘插通孔75a的多個(19個)凸起部75。進而,在 基板部71中成為螺釘67的緊固部位的各位置突出設置有具有螺釘插通孔 76a的多個(2個)凸起部76。凸起部75在作為延伸部71a的內(nèi)側(cè)的位置 沿其內(nèi)周以大致等間隔設置多個,并且,在相當于各殼體部72 74的列 之間的位置沿X方向以大致等間隔設置有多個。另外,凸起部76在X方 向上包夾第二列的泵殼體部72的兩側(cè)的位置設置有一對。如圖7及圖8所示,在罩70的背面(下表面),在與各泵殼體部72 對應的各位置凹入設置有構成負壓室43b的6個凹部34。另外,在罩70 的背面,在與各吸引閥殼體部73對應的各位置凹入設置有6個凹部33, 進而,在與各噴出閥殼體部74對應的各位置凹入設置有6個凹部35。各 凹部33、 34、 35形成在以大致圓錐臺狀凹陷的內(nèi)周面,各凹部33、 35形 成為凹部34的直徑的大致一半的小徑。另外,在凹部34的底部突出設置有外插螺旋彈簧42(參照圖1、圖9) 的上端部的圓柱狀的凸部34a。另外,凹部33、 35的底部內(nèi)徑形成為比螺 旋彈簧40、 44的外徑略寬,能夠?qū)⑴c其底部抵接的螺旋彈簧40、 44的上 端部定位于凹部33、 35的大致中央部。此外,在凹部35的底面中央部形 成有小徑的大氣連通孔35a。通過該大氣連通孔35a的存在,噴出側(cè)閥45 作為在記錄頭57的清潔時,從噴嘴16強制地吸引墨液時閉閥并提高其下 游區(qū)域的負壓的調(diào)節(jié)閥來發(fā)揮功能。另外,在罩70的背面,在與各墨液供給針25對應的位置沿X方向以 恒定的間距形成有與各墨液供給針25連通的6個貫通孔25a。另外,在罩70的背面形成有使在Y方向上相鄰的兩個凹部34相互連 通的槽77。該槽77用于形成用于向位于其長度方向兩側(cè)的兩個凹部34 內(nèi)(即負壓室43b)導入負壓的空氣流路46b的一部分。進而,在罩70 的背面形成有從各凹部33朝向其徑向外側(cè)延伸規(guī)定距離的槽33a。該槽 33a形成用于將吸引側(cè)閥41內(nèi)的墨液向泵室43a供給的第二流路15b的一部分。進而,在罩70的背面形成有沿在Y方向上相鄰的兩個凹部34和使兩 個凹部34相互連通的槽77的周圍以大致恒定寬度的帶狀延伸的大致"8" 字形狀的密封部78a。另外,分別形成有沿凹部33和槽33a的周圍以大致 恒定的寬度的帶狀延伸的密封部78b和沿凹部35的周圍以大致恒定寬度 的帶狀延伸的密封部78c。另外,在圖8中,在位于第一列最靠左的凹部 34的左側(cè)位置,包圍長橢圓的區(qū)域的環(huán)狀密封部78d與密封部78a連接地 形成。進而,在貫通孔25a的周圍也形成有恒定寬度的環(huán)狀密封部78e。 此外,各密封部78a 78e以自罩70的底面的大約數(shù)10 數(shù)lOO)am的范 圍內(nèi)的高度凸出設置。另外,在罩70的背面,在X方向上包夾第一列的 凹部34的兩側(cè)的位置突出設置有一對定位用銷79。這些銷79為了將罩 70相對于流路形成板90定位而使用。其次,說明隔膜形成構件80的結(jié)構。圖9是從上表面?zhèn)扔^察的隔膜形成構件的立體圖,圖10是隔膜形成 構件的俯視圖,圖11是從背面?zhèn)扔^察的隔膜形成構件的立體圖,圖12是 隔膜形成構件的仰視圖。圖9 圖12所示的隔膜形成構件80具有包括具有橡膠彈性的橡膠 或彈性體,在俯視下具有與罩70大致相同大小的大致四角形狀的片主體 81;從片主體81的一端部(圖IO中的左下端部)延伸,構成配管連接部 63的密封部的大致四角形狀的延伸部82。在片主體81分別形成有配置 于與罩70側(cè)的各凹部34對應的位置的六個圓板狀的隔膜37;配置于與各 凹部33對應的位置的六個吸引側(cè)閥體36;配置于與各凹部35對應的位置 的六個噴出側(cè)閥體38。隔膜37對應于凹部34形成為大徑,吸引側(cè)閥體 36及噴出側(cè)閥體38分別對應于凹部33、 35,形成為隔膜37的大約一半 的小徑。如圖9、圖10所示,隔膜37在其上表面中央部具有扁平的圓柱狀的 凸部37a,該凸部37a外插有螺旋彈簧42的一端部(下端部),用于其定 位。另外,如圖9 圖12所示,在隔膜形成構件80中成為兩列的隔膜37 的列之間的間隙區(qū)域,在與罩70側(cè)的墨液供給針25的貫通孔25a對應的各位置形成有六個貫通孔81a。進而,在X方向上成為貫通孔81a之間的 位置,且相當于連結(jié)在Y方向上排列的三組隔膜37的每一組的中心點的 線上的各位置分別形成有三個貫通孔81b。這些三個貫通孔81b與罩70 側(cè)的槽77 —同構成向負壓室43b導入負壓的空氣流路46b的一部分。
另外,在隔膜形成構件80中各吸引側(cè)閥體36的附近位置形成有六個 貫通孔81c。這些貫通孔81c構成連通吸引側(cè)閥41和泵43的第二流路15b 的一部分,與在罩70的背面形成的槽33a (參照圖7、圖8)的前端部連 通。
另外,如圖9、圖10所示,在吸引側(cè)閥體36的中央部突出設置有具 有貫通孔36a (參照圖1)的圓筒部36b。圓筒部36b內(nèi)插將吸引側(cè)閥體 36向下方施力的螺旋彈簧40的下端部,用于其定位。進而,在噴出側(cè)閥 體38的中央部突出設置有有底的圓筒部38a。圓筒部38a內(nèi)插將噴出側(cè)閥 體38向下方施力的螺旋彈簧44的下端部,用于其定位。
如圖9、圖IO所示,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表面(上表面)分別形成 有作為密封在Y方向上排列的兩個隔膜37和貫通孔81b的周圍的負壓 室密封部的密封部83a;作為密封各吸引側(cè)閥體36和貫通孔81c的周圍的 閥室密封部的密封部84a;作為密封各噴出側(cè)閥體38的周圍的閥室密封部 的密封部85a。另外,如圖11、圖12所示,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背面(下 表面)也分別形成有作為密封在Y方向上排列的兩個隔膜37和貫通孔 81b的周圍的泵室密封部的密封部83b;作為密封各吸引側(cè)閥體36和貫通 孔81c的周圍的閥室密封部的密封部84b;作為密封各噴出側(cè)閥體38的周 圍的閥室密封部的密封部85b。
艮口,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與罩70中的凹部34的 開口的外周部分壓接的密封部83a和與流路形成板90中的凹部31的開口 的外周部分壓接的密封部83b以圍繞隔膜37的方式分別凸出設置。另外, 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以圍繞吸引側(cè)閥體36的方式分別 凸出設置有與罩70中的凹部33的開口的外周部分壓接的密封部84a和與 流路形成板90中的凹部30的開口的外周部分壓接的密封部84b。進而, 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以圍繞噴出側(cè)閥體38的方式分別凸 出設置有與罩70中的凹部35的開口的外周部分壓接的密封部85a和與流路形成板90中的凹部32的開口的外周部分壓接的密封部85b。
進而,如圖9 圖12所示,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在貫通孔81a的周圍分別形成有圓環(huán)狀的密封部86a、 86b。另外,在隔膜 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在與罩70側(cè)的密封部78d對應的位置形 成有密封部87a、 87b。此外,各密封部83a 87a、 83b 87b形成為自底 面的例如數(shù)10 數(shù)100^im左右的高度的凸條,設置為比罩70側(cè)的對應的 密封部細,且位置與罩70側(cè)的對應的密封部的寬度方向大致中央位置對 應。另外,隔膜形成構件80的表面?zhèn)鹊母髅芊獠?3a 87a和其背面?zhèn)鹊?各密封部83b 87b分別形成為面對稱的形狀。
另外,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作為外周密封部的密封 部88以與罩70及流路形成板90壓接的方式,沿片主體81的周緣在大致 全周上分別凸出設置。即,在隔膜形成構件80和罩70的對置面之間及在 隔膜形成構件80和流路形成板90的對置面之間分別設置有抑制漏出的墨 液向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外部流出的密封部88。
并且,在各密封部88的周向上的一個部位形成有用于限制漏出的墨 液向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外部的流出位置而排出的切口 88a。從而,從墨液 流路等泄漏的墨液臨時積存在罩70和隔膜形成構件80的對置面之間或隔 膜形成構件80和流路形成板90的對置面之間,但所積存的廢墨液從切口 88a向外側(cè)流出并落下。
進而,在將墨盒13安裝于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時,向墨液供給針25的 周邊泄漏,通過在墨液供給針25的周圍設置的多個貫通孔68,從罩70 的表面?zhèn)认虮趁鎮(zhèn)扰懦龅哪阂才R時積存在罩70和隔膜形成構件80的對 置面之間,'從切口 88a向外側(cè)流出并落下。
另外,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延伸部82分別形成有作為墨液排出口 64的六個貫通孔82a;作為負壓導出口 65的一個貫通孔82b。此外,在隔 膜形成構件80分別形成有用于插通螺釘66、 67的多個螺釘插通孔89a及 凹部89b。另外,在第一列的隔膜37的周邊形成有多個銷孔89c。
其次,說明流路形成板90的結(jié)構。圖13是從流路形成板的上表面?zhèn)?觀察的立體圖,圖14是表示流路形成板的上表面的俯視圖,圖15是表示 連接部的背面(底面)的仰視圖,圖16是表示流路形成板和薄膜的分解
28立體圖。此外,在圖15中,還標注與槽對應的流路的符號。
圖13 圖16所示的流路形成板90在與隔膜形成構件80的延伸部82 對應的位置形成有延伸部91,具有俯視下與隔膜形成構件80大致相同的 四角板形狀。本實施方式的流路形成板90為塑料制,例如,由聚丙烯(PP) 構成。使用聚丙烯的理由如下,即,聚丙烯是塑料材料中氣體阻隔性比較 高(即氣體透過性低)且容易熔敷薄膜120的材料(熱塑性塑料材料)。
如圖13、圖14所示,在流路形成板90的上表面,在與各隔膜37對 應的位置凹入設置有六個凹部31,在與各吸引側(cè)閥體36對應的位置凹入 設置有六個凹部30,進而,在與各噴出側(cè)閥體38對應的位置凹入設置有 六個凹部32。另外,在流路形成板90中與墨液供給針25對應的位置形成 有貫通孔90a。六個貫通孔90a位于兩列的凹部31的列之間的間隙區(qū)域, 且在X方向上以恒定的間距排列成一列。貫通孔90a構成第一流路15a的 一部分,從墨液供給針25供給的墨液通過該貫通孔90a送往流路形成板 卯的背面?zhèn)取?br> 另外,如圖13、圖14所示,作為在凹部30中突出設置于其中央部的 閥座30a的外側(cè)的偏心位置形成有貫通孔30b。貫通孔30b構成第一流路 15a (參照圖1、圖2)的一部分,形成為從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zhèn)攘魅?吸引側(cè)閥41內(nèi)(閥室41a)的墨液的流入路。另外,在各凹部30的外側(cè) 附近位置形成有貫通孔90b。貫通孔90b構成第二流路15b (參照圖1、圖 2)的一部分,形成為從吸引側(cè)閥41的閥室41b出來后流向流路形成板90 的背面?zhèn)鹊哪旱牧鞒雎贰?br> 另外,如圖13、圖14所示,在構成泵室43a的凹部31形成有一對貫 通孔31a、 31b。 一方的貫通孔31a構成第二流路15b (參照圖1、圖2) 的一部分,形成為向泵室43a吸引的墨液的流入路。另一方面,另一方的 貫通孔31b構成第三流路15c (參照圖1、圖2)的一部分,形成為從泵室 43a噴出的墨液的流出路。另外,在凹部32中位于其底面中央部的圓板狀 的閥座32a的外周側(cè)的位置形成有貫通孔32b,在閥座32a的中心部形成 有貫通孔32c。貫通孔32b構成第三流路15c (參照圖1、圖2)的一部分, 形成為從泵43噴出的墨液的向噴出側(cè)閥45內(nèi)流入的流入路。另一方面, 貫通孔32c構成第四流路15d (參照圖1、圖2)的一部分,形成為從噴出側(cè)閥45流出的墨液的流出路。
另外,如圖13、圖14所示,在延伸部91形成有六個貫通孔91a (墨 液排出孔)和一個負壓導出孔91b。六個貫通孔91a成為第四流路15d (參 照圖1、圖2)的一部分, 一個負壓導出孔91b成為空氣流路46b (參照圖 1、圖2)的一部分。
另外,在流路形成板90的圖14中的右上端部,在第一列的凹部31 的右側(cè)附近位置形成有一對貫通孔90e、 90f和連通兩個貫通孔90e、 90f 的槽90g。這些貫通孔90e、 90f及槽90g成為用于向負壓室43b導入負壓 的空氣流路46b (參照圖1)的一部分。
進而,在兩列的凹部31的列之間的間隙區(qū)域,相當于連結(jié)在Y方向 上成組的三組凹部31的每一組的中心點之間的線段的大致中點的各位置 分別形成有三個貫通孔92。該貫通孔92構成空氣流路46b的一部分,形 成為負壓的導入路,導入的負壓通過隔膜形成構件80的貫通孔81b,到達 罩70的背面的槽77,經(jīng)由該槽77,導入位于所述Y方向兩側(cè)的兩個負壓 室43b。
如圖13及圖14所示,在凹部30、凹部31及貫通孔92、凹部32、槽 90g、貫通孔90a的周圍,以與罩70的密封部78b、 78a、 78c、 78d、 78e 大致面對稱的形狀延伸為帶狀的密封部93b、 93a、 93c、 93d、 93e分別例 如以0.5 2mm寬度,凸出設置為數(shù)10 數(shù)100pm左右的高度。各密封 部93b、 93a、 93c、 93d、 93e的位置分別與隔膜形成構件80的背面?zhèn)鹊拿?封部84b、 83b、 85b、 87b、 86b對應。在組裝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時,隔膜 形成構件80的具有橡膠彈性的密封部夾在罩70的密封部和流路形成板90 的密封部之間而壓接,從而確保各對置面之間的密封性。
另外,在流路形成板卯中螺釘66、 67的緊固部位,突出設置有具有 螺釘插通孔94a、 95a的凸起部94、 95。進而,在流路形成板卯中與隔膜 形成構件80的銷孔89c對應的位置突出設置有具有比銷孔89c的內(nèi)徑略 小的外徑的圓柱狀的銷96。另外,在流路形成板90中與罩70的各銷79 對應的位置還設置有具有比銷79的外徑略大的內(nèi)徑的定位孔97。
通過將多個(在本例中為19個)凸起部94插通于隔膜形成構件80 的螺釘插通孔89a,且將銷96插通于銷孔89c,隔膜形成構件80相對于流路形成板90定位為吸引側(cè)閥體36、隔膜37及噴出側(cè)閥體38分別與凹 部30、 31、 32對置的狀態(tài)。并且,通過向定位孔97中插入罩70側(cè)的銷 79,將罩70相對于流路形成板90及在流路形成板90上定位的隔膜形成 構件80定位。
在此,凸起部94、 95的突出高度設定為在螺釘66緊固時,通過使 凸起部94、 95的上端面與罩70的背面抵接而將流路形成板90和罩70的 間隔規(guī)定為規(guī)定值。即,若緊固螺釘66,則隔膜形成構件80的密封部83a、 83b、 84a、 84b、 85a、 85b、 86a、 86b、 87a、 87b夾在流路形成板90的密 封部93a、 93b、 93c、 93d、 93e和罩70的密封部78a、 78b、 78c、 78d、 78e之間而壓接,由此確保密封。此時,用凸起部94、 95規(guī)定密封部的壓 潰量,以在過度強有力地緊固螺釘66的情況下,也不使隔膜形成構件80 的密封部83a、 83b、 84a、 84b、 85a、 85b等過剩地壓潰而引起過剩的壓潰 變形。即,凸起部94、 95的突出高度限制為,在用過度的緊固力緊固了 螺釘66的情況下,凸起部94、 95也不與罩70的背面抵接,導致流路形 成板90和罩70的各個密封部中的間隔小于規(guī)定值,由此,設定為不導致 密封部83a、 83b、 84a、 84b、 85a、 85b等過剩的壓漬變形的值。另外,凸 起部94、 95的突出高度設定為在螺釘66的緊固過程中,在凸起部94、 95的端面與罩70的背面抵接之前,能夠?qū)Ω裟ば纬蓸嫾?0的密封部83a、 83b、 84a、 84b、 85a、 85b等以能夠確保適當?shù)拿芊庑缘倪m度的變形量來 壓縮。
另外,在流路形成板90中與隔膜形成構件80的切口 88a對應的位置 形成有切口 98。該切口 98在底面?zhèn)染哂性娇肯蛳路皆较蛲鈧?cè)突出的規(guī)定 角度的斜面。
其次,說明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底面)側(cè)的結(jié)構。如圖15所示, 在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構成流路15a 15d、 46b (參照圖1、圖2)的 側(cè)壁的分隔壁IOO沿規(guī)定的流路路徑而延伸地形成。該分隔壁100按每一 個流路15a 15d、 46b封閉為死胡同狀,在該分隔壁100的內(nèi)側(cè)分別形成 有將其間隔(相鄰而大致平行地延伸的部分的間隔)作為槽寬度的多個槽 (以下,稱為"第一 第五槽101 105")。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6所 示,通過在流路形成板90的流路形成面(底面)熔敷薄膜120,由第-- 第五槽101 105和薄膜120包圍形成的空間區(qū)域形成為經(jīng)由流路形成板 90的背面的流路111 115。此時,四種第一 第四槽101 104分別成為 第一 第四墨液流路111 114,分別設置于六個墨液供給裝置14。另外, 其他一種第五槽105成為空氣流路115,以經(jīng)由六個墨液供給裝置14的各 負壓室43b附近的路徑設置一個。
另外,在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中的一個角部, 一根負壓導入用管部 106從背面垂直地突出。在管部106連接與負壓產(chǎn)生裝置47連接的空氣流 路用配管46a的一端部,該管部106成為向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負壓的導 入口??諝饬髀酚玫牟?05以經(jīng)由三個貫通孔92的同時,從管部106到 達負壓導出孔91b的路徑延伸。
另外,在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中圖15中的上側(cè)左右兩端位置,突出 設置有用于將保護板130相對于流路形成板90定位的一對銷107。進而, 在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周緣,在大致全周形成有與分隔壁100大致相同 高度的延伸部108。
如圖16所示,薄膜120形成為具有與流路形成板90大致相同的外周 形狀的大致四角形狀,熔敷于分隔壁100和延伸部108的各端面(在圖16 中為上端面)。薄膜120例如由用樹脂層包夾金屬箔的層壓薄膜構成,利 用金屬箔(例如鋁箔等)提高氣體阻隔性,利用表面的樹脂層(例如聚丙 烯等熱塑性樹脂),確保與流路形成板90的熔敷性。此外,薄膜120分別 具有與流路形成板90側(cè)的延伸部91對應的延伸部121;用于避開流路 形成板90側(cè)的管部106及銷107的凹部120a、 120b。
圖17是表示流路形成板的背面中的與墨液流路有關的部分的局部仰 視圖。另外,圖18是流路形成板的背面中的主要表示空氣流路的部分的 局部仰視圖。此外,在圖17、圖18中,省略了流路(槽)以外的部分(凸 起部等)。另外,在圖17中,示出與兩個墨液供給裝置14對應的部分。 在此,在圖17、圖18中,與圖15相同地標注與槽對應的流路的符號,在 以下的說明中,根據(jù)需要,將槽101視為薄膜熔敷后的流路來說明。
如圖15及圖17所示,墨液流路用第一 第四槽101 104通過在流 路形成板90的背面熔敷的薄膜120之間包圍形成,而分別形成為第一墨 液流路lll、第二墨液流路112、第三墨液流路113及第四墨液流路114。構成六個墨液供給裝置14的六組墨液流路111 114在泵43位于第一 列的墨液供給裝置14和位于第二列的墨液供給裝置14中,由于墨液供給 針25、泵43、吸引側(cè)閥41、噴出側(cè)閥45的位置關系略不同的理由等,所 述流路路徑等根據(jù)每一個墨液供給裝置14而略不同。但是,除了路徑略 不同以外,各組的墨液流路111 114形成為基本上相同的構造。因此, 在圖17中,著眼于位于與配管連接部63 (參照圖3、圖4)相反側(cè)的兩個 墨液供給裝置14,說明各墨液流路。
在圖71中,上下排列的兩個凹部31中上側(cè)的凹部31和左右排列的 凹部30、 32中左側(cè)的凹部30、 32與一個墨液供給裝置14對應,下側(cè)的 凹部31和右側(cè)的凹部30、 32與另一個墨液供給裝置14對應。
如圖17所示,第一墨液流路lll (第一槽101)是連通與墨液供給針 25對應的貫通孔90a和吸引側(cè)閥41 (凹部30)的貫通孔30b的流路。從 而,在泵43的吸引驅(qū)動時,從墨液供給針25通過貫通孔90a向流路形成 板90的背面?zhèn)攘鞒龅哪和ㄟ^第一墨液流路111流至貫通孔30b,從貫通 孔30b流入吸引側(cè)闊41。
另外,第二墨液流路112是連通吸引側(cè)閥41 (凹部30)的附近的貫 通孔90b和泵43 (凹部31)的貫通孔31a的流路。從而,在泵43的吸引 驅(qū)動時,通過由所述吸引驅(qū)動引起的墨液壓力(負壓)開閥的吸引側(cè)閥41, 從貫通孔90b向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zhèn)攘鞒龅哪和ㄟ^第二墨液流路112 流至貫通孔31a,從貫通孔31a流入泵室43a。
進而,第三墨液流路113是連通泵43 (凹部31側(cè))的貫通孔31b和 噴出側(cè)閥45 (凹部32)的貫通孔32b的流路。從而,在泵43的噴出驅(qū)動 時,從泵室43a噴出,從貫通孔31b向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zhèn)攘鞒龅哪?液通過第三墨液流路113流至貫通孔32b,從貫通孔32b流入噴出側(cè)閥45。
另外,第四墨液流路114是連通噴出側(cè)閥45 (凹部32)的貫通孔32c 和延伸部91的貫通孔91a的流路。從而,在泵43的噴出驅(qū)動時,通過由 所述噴出驅(qū)動加壓的墨液壓力而開閩的噴出側(cè)閥45,從貫通孔32c向流路 形成板90的背面?zhèn)攘鞒龅哪和ㄟ^第四墨液流路114,流至貫通孔91a, 通過貫通孔91a從配管連接部63的墨液排出口 64流出。
其次,說明導入負壓的空氣流路。如圖18所示,從負壓導入用的管
33部106導入的負壓經(jīng)由流路形成板90的表面?zhèn)鹊牟?0g及貫通孔90f,導入其背面?zhèn)鹊目諝饬髀?15。空氣流路115從貫通孔90f依次經(jīng)由相當于第一列的泵43的泵室43a (凹部31)的背面的位置,并延伸至負壓導出孔91b。并且,空氣流路115具有在相當于各泵室43a (凹部31)的背面的位置分別分支,向圖18中的下側(cè)延伸的三個空氣流路115a,各分支的三個空氣流路115a分別與對應的三個貫通孔92連通。從而,在泵43的吸引驅(qū)動時,通過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管部106,導入空氣流路115的負壓通過其中途分支的空氣流路115a,從貫通孔92向流路形成板90的表面?zhèn)葘С觥2⑶?,從所述貫通?2導出的負壓通過隔膜形成構件80的貫通孔81b,到達罩70的背面的槽77的其長度方向中央部,沿所述槽77分別導入位于其長度方向兩側(cè)的兩個負壓室43b。
圖19是表示保護板和接受器皿的分解立體圖。圖19所示的保護板130由具有與薄膜120大致相同的外周形狀的例如金屬板構成。保護板130具有與配管連接部63對應的延伸部131;位于螺釘66、 67的緊固位置的多個螺紋孔130a、 130b。另外,在保護板130的與流路形成板90側(cè)的管部106對應的位置形成有用于插通管部106的孔132。
另外,作為容納通過切口 88a排出的廢墨液的容納構件的接受器皿140具有與保護板130大致相同的外周形狀,且與配管連接部63對應的延伸部141。在接受器皿140的周緣部,自底面的規(guī)定高度的延伸部142在大致全周上形成。并且,在接受器皿140的延伸部142中與隔膜形成構件80的切口 88a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向外側(cè)延伸的排液路143 (排出部)。排液路143具有以能夠?qū)⒎e存在接受器皿的廢墨液向外側(cè)排出的方式形成在越靠外側(cè)越低的斜面的規(guī)定寬度的流路面143a;延伸部142沿流路面143a的兩側(cè)向外側(cè)彎曲而延伸的一對導向件143b。排出的廢墨液的流動方向被導向件143b引導的同時,廢墨液流過流路面143a上。另外,在接受器皿140中與保護板130的孔132對應的位置突出設置有用于插通負壓導入用的管部106的筒部144。另外,在接受器皿140中與保護板130的螺紋孔130a對應的位置,形成有多個能夠避免螺合于螺紋孔130a的螺釘66向保護板130的背面?zhèn)韧怀龅那岸瞬颗c接受器皿140干涉的圓形的凹部140a。另外,在接受器皿140中與保護板130的螺紋孔130b對應的位置形成有插通孔140b。
在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預先熔敷薄膜120后層疊如此構成的各構件70、 80、 90、 120、 130,用規(guī)定的緊固力緊固插通于各插通孔的螺釘66,由此確保了各構件70、 80、 90的對置面之間的密封性的狀態(tài)下,組裝由各構件70、 80、 90、 120、 130構成的層疊體。進而,在該層疊體的底面?zhèn)?,負壓導入用的管?06插通于筒部144的狀態(tài)下,將接受器皿140以層疊狀態(tài)配置,將兩根螺釘67插入螺釘插通孔中,從下側(cè)緊固,由此組裝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
此時,在螺釘緊固前層疊了各構件70、 80、 90、 120、 130的狀態(tài)下,流路形成板90的凸起部94、 95及銷96分別插通于隔膜形成構件80的螺釘插通孔89a及銷孔89c,由此隔膜形成構件80相對于流路形成板90定位為吸引側(cè)閥體36、隔膜37及噴出側(cè)閥體38分別與凹部30、 31、 32對置的狀態(tài)。另外,罩70通過使各銷79插入定位孔97中,相對于流路形成板90定位為吸引側(cè)閥體36、隔膜37及噴出側(cè)閥體38分別與凹部33、34、 35對置的狀態(tài)。
并且,在層疊的各構件70、 80、 90、 120、 130緊固了螺釘66的情況下,流路形成板90側(cè)的凸起部94、 95與罩70的背面抵接,在罩70和流路形成板90之間確保規(guī)定的間隔。此時,凸起部94、 95的高度設定為在螺釘66的緊固時,夾在密封部78a、 78b、 78c、 78d、 78e和密封部93a、93b、 93c、 93d、 93e之間的隔膜形成構件80的密封部83a 87a、 83b 87b以確保密封的程度的力被按壓,且不被過度地壓潰的值。從而,限制為緊固螺釘66,凸起部94、 95與罩70的背面抵接后,進而由螺釘66緊固,隔膜形成構件80的密封部83a 87a、 83b 87b沒有被進一步壓潰,因此,密封部83a 87a、 83b 87b被以適當?shù)牧繅簼ⅲ苊獗贿^度地壓潰。
例如,螺釘66過度強有力地緊固的情況下,若在隔膜形成構件80中分別包圍吸引側(cè)閥體36和噴出側(cè)閥體38的各密封部84a、 84b、 85a、 85b被過度地壓潰,則壓潰的橡膠向閥室的內(nèi)側(cè)壓出,吸引側(cè)閥體36或噴出側(cè)閥體38松弛地變形。其結(jié)果,由于螺釘66的緊固力的不均,發(fā)生由閥體的松弛的有無引起的閥體的開閉時序的不均。
在這種情況下,例如,吸引側(cè)閥體的開閉時序錯開,負壓室43b向大氣開放,發(fā)生應閉閥的吸引側(cè)閥41沒有完全閉闊的狀況。并且,在這種狀況下,若拆下墨盒13,則墨液供給系統(tǒng)內(nèi)的加壓墨液逆流,墨液可能從
墨液供給針25泄漏。但是,在本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中,隔膜形成構件80的密封部84a、 84b不會被過度地壓潰,因此,難以發(fā)生吸引側(cè)閥體36的開閉時序的不均,在負壓室43b向大氣開放時,吸引側(cè)閥41可靠地閉閥。其結(jié)果,能夠極力避免在用戶拆下墨盒13時,由于密封部84a、 84b的過度地壓潰的原因,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內(nèi)的加壓墨液逆流,墨液從墨液供給針25泄漏的情況。
另外,若噴出側(cè)閥45的閉闊不完全,導致墨液泄漏的情況,則在每一個墨液顏色的墨液流路之間發(fā)生墨液輸送量的不均。但是,在本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中,隔膜形成構件80的密封部85a、 85b不會被過度地壓潰,因此,難以發(fā)生噴出側(cè)閥體38的開閉時序的不均,在泵43的吸引驅(qū)動時,噴出側(cè)閥45可靠地閉閥。其結(jié)果,噴出側(cè)閥45的閉閥可靠,不發(fā)生墨液泄漏,因此,在每一個墨液顏色的墨液流路之間難以發(fā)生墨液輸送量的不均。
另外,即使能夠避免上述密封部的過度的壓潰,也在吸引側(cè)閥體36及噴出側(cè)閥體38的閉閥施壓力弱的情況下,經(jīng)由吸引側(cè)閥41及噴出側(cè)閥45發(fā)生墨液泄漏,發(fā)生上述墨盒13的拆裝時的自墨液供給針25的墨液泄漏或墨液流路之間的墨液輸送量的不均。因此,吸引側(cè)閥41及噴出側(cè)閥45大型化,但為了使閉閥可靠,特意采用了具備將吸引側(cè)閥體36及噴出側(cè)閥體38向閉閥方向施力的螺旋彈簧40、 44 (施力機構)的止回閥構造。
并且,即使吸引側(cè)閥41及噴出側(cè)閥45大型化,也通過在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主體62,將構成六個墨液供給裝置14的六個泵43、六個吸引側(cè)閥41及六個噴出側(cè)閥45比較稠密地配置于同一平面上,緊湊地構成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在這種情況下,將比較大徑的泵43排列成兩列,在其列之間的間隙區(qū)域?qū)⒘汗┙o針25以等間隔排列成一列,進而,在泵列的相鄰的區(qū)域?qū)⒘鶄€吸引側(cè)閥41和六個噴出側(cè)閥45分別沿與泵列平行的
方向大致鄰接地排列成一列。
該設計能夠稠密地配置泵43及各閥41、45,但墨液供給針25、泵43、各閥41、 45的位置相對地遠離,墨液流路15a、 15b、 15c、 15d相對地變長。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設置多個槽101 104,在其背面熔敷薄膜120,由此將由槽101 104和薄膜120包圍形成的墨液流路15a、 15b、 15c、 15d配置于流路形成板90中形成有泵43及各閥41、45的一側(cè)的面(表面)的相反側(cè)的背面。因此,能夠在不犧牲泵43及各閥41、 45的比較稠密的設計的情況下,將墨液流路15a、 15b、 15c、 15d裝入相同的一個構件內(nèi)。
圖20是表示安裝了六個墨盒13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俯視圖。如圖20所示,將六個墨盒13的配置區(qū)域(在圖20的俯視下包括六個墨盒13的最小矩形區(qū)域)沿其層疊方向投影于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上表面的投影范圍稱為"盒投影范圍"的情況下,六個泵43以各自的中心均包括在盒投影范圍內(nèi)的方式相對于六根墨液供給針25的各位置來設計。另外,排列成一列的六個吸引側(cè)閥41以各自的中心均包括在盒投影范圍內(nèi)的方式相對于六根墨液供給針25設計。進而,排列成一列的六個噴出側(cè)閥45也以各自的中心均包括在盒投影范圍內(nèi)的方式,相對于六根墨液供給針25設計。S卩,在本實施方式中,設計為六個泵43、六個吸引側(cè)泵41及六個噴出側(cè)閥45的各中心均包括在由六根墨液供給針25的各位置確定的盒投影范圍內(nèi)。
并且,在將六根墨液供給針25、六個泵43、各六個的各閥41、 45比較稠密地設計的其外側(cè)周緣部,構成具有螺釘緊固用凸起部75、 76及延伸部71a的比較緊湊的尺寸的主體62。并且,盒投影范圍包括在該緊湊的主體62的上表面。因此,在打印機ll內(nèi)能夠?qū)⒂糜谂渲媚汗┙o系統(tǒng)61(墨盒保持架)及六個墨盒13而需要確保的配設空間抑制得比較小。其結(jié)果,能夠緊湊地構成打印機ll自身。
此時,在流路形成板90的背面設置的第一 第四墨液流路111 114在其路徑的相當大的部分(在圖17的上下方向上,貫通孔90a和凹部30的中心附近之間的區(qū)域)隔著分隔壁100而鄰接延伸。例如,分隔壁的外側(cè)面向空氣(大氣)的情況下,空氣透過分隔壁,空氣溶入在分隔壁的內(nèi)側(cè)流動的墨液中,所溶入的空氣可能在墨液中成為氣泡、或墨液中的水分可能透過分隔壁而蒸發(fā)散失。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其他墨液流路的墨液流過分隔壁100的外側(cè),因此,與分隔壁面向空氣的結(jié)構相比,能夠避免空氣透過分隔壁溶入墨液中,成為導致氣泡產(chǎn)生的原因,或墨液中的水分透過分隔壁,提高墨液濃度的情況。其結(jié)果,在墨液中難以發(fā)生氣泡,容易避免氣泡引起的墨液滴的噴出錯誤、或水分的蒸發(fā)散失引起墨液濃度變高,變得容易引起墨液的增粘而發(fā)生的噴嘴堵塞引起的墨液滴的噴出錯誤。
另外,在薄膜120的下側(cè)配置有由金屬板構成的保護板130,因此,能夠避免在緊固了螺釘66時,塑料制(PP)的流路形成板90在螺釘66的緊固部位由于特別強地按壓的力的分布,變形為波浪狀的情況。從而,在螺釘66的緊固狀態(tài)下,也確保流路形成板90的平坦性,因此,能夠避免例如流路形成板的波浪變形引起的密封性能的降低、或閥體的開閉時序的不均的發(fā)生等。
其次,說明抑制如上所述地構成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中的墨液的漏出引起的影響的作用。
首先,在墨盒13連接于墨液供給針25時,墨液向墨液供給針25的周圍漏出的情況下,利用在罩70的外側(cè)周緣部設置的延伸部71a,抑制墨液從罩70的表面流出。并且,漏出在罩70的上表面中由延伸部71a包圍的區(qū)域的廢墨液通過在墨液供給針25的周圍設置的貫通孔68,從罩70的上表面?zhèn)认蛳卤砻鎮(zhèn)扰懦觥E懦鲈谡?0的下表面?zhèn)鹊膹U墨液保持在罩70和隔膜形成構件80的各對置面之間即作為設置于隔膜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的密封部88的內(nèi)側(cè)的區(qū)域。
另外,驅(qū)動泵43驅(qū)動而加壓供給的墨液流過的第一流路15a、吸引側(cè)閥41、第二流路15b、泵43、噴出側(cè)閥45等貫穿在層疊的狀態(tài)下利用螺釘66緊固的三個構件(罩70、隔膜形成構件80、流路形成板90)而形成,但在各構件之間,在各自的對置面突出連接密封部,并且,以確保密封的程度的力相互壓接。
具體來說,在第一流路15a中,壓接以圍繞罩70的貫通孔25a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78e和以圍繞隔膜形成構件80的貫通孔81a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86a,并且,壓接以圍繞隔膜形成構件80的貫通孔81a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86b和以圍繞流路形成板90的貫通孔90a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93e。另外,在吸引側(cè)閥41中,壓接以圍繞罩70的凹部33的開口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78b和以圍繞隔膜形成構件80的吸引側(cè)閥體36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84a,并且,壓接以圍繞隔膜形成構件80的吸引側(cè)閥體36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84b和以圍繞流路形成板90的凹部30的開口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93b。
另外,在第二流路15b中,壓接以圍繞罩70的槽33a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78b和以圍繞隔膜形成構件80的貫通孔81c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84a,并且,壓接以圍繞隔膜形成構件80的貫通孔81c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84b和以圍繞流路形成板90的貫通孔90b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93b。
另外,在泵43中,壓接以圍繞罩70的凹部34的開口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78a和以圍繞隔膜形成構件80的隔膜37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83a,并且,壓接以圍繞隔膜形成構件80的隔膜37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83b和以圍繞流路形成板90的凹部31的開口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93a。
另外,在噴出側(cè)閥45中,壓接以圍繞罩70的凹部35的開口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78c和以圍繞隔膜形成構件80的噴出側(cè)閥體38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85a,并且,壓接以圍繞隔膜形成構件80的噴出側(cè)閥體38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85b和以圍繞流路形成板90的凹部32的開口的方式突出連接的密封部93c。
從而,抑制墨液在罩70、隔膜形成構件80、流路形成板90的各對置面之間,從第一流路15a、第二流路15b、閥室41a、 41b、 45a、泵室43a漏出。
此外,在墨盒13的連接時漏出,并保持在罩70和隔膜形成構件80的各對置面之間的廢墨液或由于某種要因在罩70、隔膜形成構件80、流路形成板90的各對置面之間漏出的墨液均通過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設置的密封部88,被限制向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外部流出。并且,在罩70、隔膜形成構件80、流路形成板90的各對置面之間積存的廢墨液通過切口 88a向其外側(cè)流出。即,漏出的廢墨液通過密封部88被限制向外部的流出位置,同時,通過切口88a而排出。通過切口 88a排出的廢墨液沿流路形成板90的切口 98向下方流動,落入接受器皿140的排液路143,進而沿排液路143向外側(cè)排出,例如回收在廢液罐21。從而,能夠避免打印機11內(nèi)被從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漏出的廢墨液污染的情況。
另外,在可能臨時積存廢墨液的罩70和隔膜形成構件80的對置面之間形成有內(nèi)部被空氣填滿,并且,內(nèi)部導入負壓的負壓室43b及槽77,但通過壓接罩70的密封部78a和隔膜形成構件80的密封部83a,抑制廢墨液流入負壓室43b及槽77內(nèi)。另外,同樣在罩70和隔膜形成構件80的對置面之間形成有內(nèi)部通過大氣連通孔35a與大氣連通的閥室45b,但通過壓接罩70的密封部78c和隔膜形成構件80的密封部85a,抑制廢墨液流入閥室45b內(nèi)。
另外,在隔膜形成構件80和流路形成板90的對置面之間形成有構成空氣流路46b的一部分,成為負壓的導入路的貫通孔92,但通過壓接隔膜形成構件80的密封部83b和流路形成板90的密封部93a,抑制廢墨液流入空氣流路46b內(nèi)。另外,同樣在隔膜形成構件80和流路形成板90的對置面之間形成有構成空氣流路46b的一部分的槽90g,但通過壓接隔膜形成構件80的密封部87b和流路形成板90的密封部93d,抑制廢墨液流入空氣流路46b內(nèi)。從而,能夠抑制漏出的廢墨液引起的影響。
如以上的詳述,根據(jù)本實施方式,得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1) 在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中的隔膜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外周部分設置有密封部88,因此,能夠抑制漏出在隔膜形成構件80和罩70、流路形成板90的各對置面之間的墨液向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外部流出。從而,在一個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形成有多個墨液流路或多個泵室43a的情況下,也能夠利用密封部88 —并抑制墨液的流出,因此,能夠抑制墨液的漏出引起的影響。
(2) 密封部88在隔膜形成構件80和罩70、流路形成板90層疊時分別與罩70及流路形成板90壓接地從隔膜形成構件80凸出設置,因此,不需要具備其他密封構件,避免組裝作業(yè)變得繁雜。
(3) 在密封部88的一部分設置有切口 88a,因此,能夠限制漏出的墨液向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外部流出的流出位置排出。在此,在墨液供給
40系統(tǒng)61內(nèi)部設置吸收構件,保持漏出的墨液的情況下,吸收的容量上存在極限,另外,在欲吸收保持大量的墨液的情況下,需要大型化吸收構件,
但能夠通過切口 88a排出墨液,因此,不需要在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設置吸
收構件。
(4) 在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設置有容納通過切口 88a排出的墨液的接受器皿140,因此,能夠在不向周圍飛散排出的墨液的情況下回收。另外,接受器皿140作為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一部分來層疊配置,因此,能夠形成為省空間的結(jié)構,并且,能夠抑制組裝作業(yè)的繁雜化。
(5) 設置有分別壓接在罩70、流路形成板90的多個密封部88,但在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最下層配置有接受器皿140,因此,能夠一并容納從各切口 88a排出的墨液。
(6) 在隔膜形成構件80上,在隔膜形成構件80和流路形成板90層疊時壓接于流路形成板90中的凹部31的開口的外周部分的密封部83b以圍繞隔膜37的方式突出設置,因此,尤其抑制加壓力作用的泵室43a和隔膜37的連接部分中的墨液的漏出。從而,用一個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供給多個顏色的墨液地,在流路形成板90形成多個凹部31的情況下,也利用密封部83b抑制自各泵室43a的墨液的漏出。
因此,抑制墨液漏出在隔膜形成構件80和流路形成板90的對置面之間,不同的顏色的墨液混合的狀態(tài)下再次進入泵室43a或墨液流路15內(nèi),供給于下游側(cè)的情況。即,在隔膜形成構件80除了密封部88之外還設置有密封部83b,因此,能夠進一步抑制墨液的漏出引起的影響。
(7) 隔膜形成構件80層疊配置于罩70和流路形成板卯之間,可以在其上下兩表面具備密封部88,因此,能夠更可靠地抑制漏出的墨液向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外部流出。
(8) 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zhèn)葘盈B配置的罩70貫通形成有貫通孔68,因此,能夠?qū)⒃谙鄬τ谀?3的墨液供給針25的拆裝時漏出于墨液供給針25的周圍的墨液向作為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內(nèi)的密封部88的內(nèi)側(cè)的區(qū)域排出。即,在與墨盒13的連接時漏出的墨液通過在隔膜形成構件80設置的密封部88,被抑制向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外部流出。
(9) 在隔膜形成構件80中,在層疊有隔膜形成構件80和罩70時,壓接于罩70中的凹部34的開口的外周部分的密封部83a以圍繞隔膜37 的方式凸出設置。在此,漏出在豎立設置于罩70的墨盒13和墨液供給針 25的周圍的墨液通過貫通孔68,向作為密封部88的內(nèi)側(cè)的區(qū)域排出的情 況等下,也通過密封部83a抑制排出的墨液流入負壓室43b內(nèi)。因此,能 夠抑制漏出的墨液流入負壓室43b內(nèi),對螺旋彈簧42產(chǎn)生影響的情況。
(10) 在隔膜形成構件80設置有分別壓接于凹部30、 32、 33、 35的 開口的外周部分的密封部84b、 85b、 84a、 85a,因此,抑制墨液從伴隨墨 液的加壓供給而發(fā)生壓力變動的凹部30、 32、 33 (閥室41a、 45a、 41b) 漏出,或墨液流入凹部35 (閥室45b)內(nèi)的情況。即,在隔膜形成構件80 除了密封部88之外設置有密封部84a、 84b、 85a、 85b,因此,能夠進一 步抑制墨液的漏出引起的影響。
(11) 在第一流路15a設置有密封部78e、 86a、 86b、 93e,因此,抑 制墨液從第一流路15a漏出。另外,在第二流路15b設置有密封部78b、 84a、 84b、 93b,因此,抑制墨液從第二流路15b漏出。
(12) 在空氣流路46b設置有密封部78a、 83a、 83b、 93a、 87b、 93d, 因此,抑制廢墨液流入空氣流路46b內(nèi)。從而,能夠抑制漏出的廢墨液引 起的影響。
此外,上述實施方式變更為以下的其他實施方式也可。 *不是從隔膜形成構件80等凸出設置密封部,而是另行設置密封構 件也可。例如,代替密封部88,在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側(cè)面貼附作為密封 構件的薄膜構件也可,代替密封部83a等,將環(huán)狀密封構件夾入對置面之 間也可。
將與罩70或流路形成板90的外周對應的部分凸出設置,形成外周 密封部,壓接于隔膜形成構件80也可。
在本實施方式中,密封部88以外的密封部從罩70、隔膜形成構件 80、流路形成板90對置的各兩面?zhèn)韧钩鲈O置,相互壓接,但使密封部僅 從任一方的對置面凸出設置,壓接于另一方的對置面也可。
密封部88僅設置于隔膜形成構件8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也可。
接受器皿140與保護板130 —體化也可。
在接受器皿140內(nèi)具備吸收構件也可。'切口88a不限于一個,設置多個也可。
密封部88設置于俯視下的隔膜形成構件80的除了延伸部82的作 為外周的位置,但只要可能漏出的主要的流路等包括在作為密封部88的 內(nèi)側(cè)的區(qū)域,就可以不嚴格地設置于外周部分。
在墨液供給針25的周圍設置的貫通孔68的數(shù)量或大小、位置等為 任意的,因此,例如,在每一個墨液供給針25設置三個以上的貫通孔也 可,設置在兩個墨液供給針之間共有的兩個貫通孔也可。
液體供給裝置不限定于將多個墨液供給裝置14 一個單元化的墨液 供給系統(tǒng)。只要是構成一個墨液供給裝置14的泵43、吸引側(cè)閥41及噴出 側(cè)閥45配置為同一平面狀,層疊多個結(jié)構構件而成的結(jié)構就無妨。
,還可以釆用具備泵和第一單向閥(吸引用單向閥)及第二單向閥(噴 出用單向閥)的墨液供給裝置搭載在記錄頭單元的結(jié)構。即,將所述實施 方式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搭載于滑架。在這樣的結(jié)構中,也通過層疊構造 的墨液供給系統(tǒng)61的采用,能夠?qū)崿F(xiàn)配管作業(yè)的減少及墨液供給裝置的 薄型化。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采用噴墨式的打印機和墨盒,但采用噴射或噴 出墨液以外的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和收容了所述液體的液體容器也可???以通用在具備噴出微小量的液體的液滴噴射頭等的各種液體噴射裝置。此 外,液滴是指從上述液體噴射裝置噴出的液體的狀態(tài),包括以粒狀、淚狀、 絲狀留痕跡的液滴。另外,在此所述的液體只要是液體噴射裝置能夠噴射 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質(zhì)為液相時的狀態(tài)的液體即可,不僅包括粘 性高或低的液態(tài)體、溶膠、凝膠水、其他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 態(tài)樹脂、液態(tài)金屬(金屬熔液)之類的流態(tài)物以及作為物質(zhì)的一個狀態(tài)的 液體,而且還包括由顏料或金屬粒子等固態(tài)物構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 解、分散或混合于溶劑的液體等。另外,作為液體的代表性例子,可以舉 出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的墨液或液晶等。在此,墨液包括通常的水性墨 液及油性墨液及凝膠墨液、熱瑢墨液等各種液體組合物。作為液體噴射裝 置的具體例,可以為例如對在液晶顯示器、EL (電致發(fā)光)顯示器、面發(fā) 光顯示器、濾色片的制造等中使用的電極材料或色材等材料以分散或溶解 的形式包含的液體噴射的液體噴射裝置、噴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體有機物的液體噴射裝置、印染裝置或微型分配器等。進而,采用向鐘 表或照相機等精密機械以針點噴射潤滑油的液體噴射裝置、為了形成在光 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將紫外線固化樹脂等 透明樹脂液向基板上噴射的液體噴射裝置、用于蝕刻基板等而噴射酸或堿 等蝕刻液的液體噴射裝置。并且,可以將本發(fā)明適用于其中任一種液體噴 射裝置及液體容器。
從所述實施方式及各變形例掌握的技術思想記載如下。
(1) 根據(jù)技術方案1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 密封部分別從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及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凸出設置,使所述隔 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相互壓接。
(2) 根據(jù)技術方案r或2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密封部從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凸出設置,使所述隔膜形成構件 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所述隔膜形成構件。
(3) 根據(jù)技術方案1 8、技術思想(1)或技術思想(2)中任一項 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構成所述液體供給流路的一部分的第一 貫通孔,
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形成有在該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 層疊時與所述第一貫通孔連通,構成所述液體供給流路的一部分的第二貫 通孔,并且,貫通孔密封部以圍繞所述第二貫通孔的方式凸出設置,所述 貫通孔密封部在該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所述 流路形成構件中的所述第一貫通孔的外周部分。
權利要求
1.一種液體供給裝置,其具備從作為液體供給源側(cè)的上游側(cè)向消耗液體的下游側(cè)供給液體的液體供給流路;在該液體供給流路的中途設置有泵室的泵,所述液體供給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具有定形性的流路形成構件,其形成所述液體供給流路;具有可撓性的隔膜形成構件,其形成隔膜,所述隔膜構成所述泵室的壁面的一部分且能夠以增減該泵室的容積的方式位移,使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以在兩個構件的對置面之間形成所述泵室的方式層疊,從而構成層疊構造體,并且,在該層疊構造體中的與所述隔膜形成構件的外周對應的部分設置有外周密封部,該外周密封部抑制從所述液體供給流路漏出在該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的對置面之間的液體向所述層疊構造體的外部流出。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從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凸出設置所述外周密封部,以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流路形成構件。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周密封部的一部分設置有切口,該切口用于限制所述液體向所述層疊構造體的外部流出的流出位置并排出所述液體。
4.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層疊構造體上層疊配置有容納構件,該容納構件容納通過所述切口排出的液體。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 4中任一項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構成所述泵室的壁面的一部分的泵室形成凹部,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上,以圍繞所述隔膜的方式凸出設置有泵室密封部,所述泵室密封部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流路形成構件中的所述泵室形成凹部的外周部分。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的下表面?zhèn)葘盈B配置有下側(cè)流路形成構件,該下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構成所述泵室的壁面的一部分的泵室形成凹部,并且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的上表面?zhèn)葘盈B配置有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該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豎立設置有能夠相對于液體供給源拆裝的連接部,該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貫通孔,該貫通孔用于將所述連接部相對于所述液體供給源拆裝時漏出在該連接部的周圍的液體向所述層疊構造體內(nèi)的作為所述外周密封部的內(nèi)側(cè)的區(qū)域排出。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形成有負壓室形成凹部,該負壓室形成凹部構成負壓室的壁面的一部分,所述負壓室在所述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和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層疊時利用所述隔膜構成與所述泵室的分隔壁,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上,以圍繞所述隔膜的方式凸出設置有負壓室密封部,所述負壓室密封部在該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上側(cè)流路形成構件中的所述負壓室形成凹部的外周部分。
8. 根據(jù)權利要求1 7中任一項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第一單向閥,其設置于所述液體供給流路中的所述泵室的上游側(cè)的位置,容許液體從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通過;第二單向閥,其設置于所述液體供給流路中的所述泵室的下游側(cè)的位置,容許液體從上游側(cè)向下游側(cè)通過,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分別形成有與所述第一單向閥及所述第二單向閥對應的閥室形成凹部,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形成有所述第一單向閥及所述第二單向閥的隔膜闊,并且以圍繞所述隔膜閥的方式凸出設置有閥室密封部,所述閥室密封部在所述隔膜形成構件和所述流路形成構件層疊時壓接于該流路形成構件中的所述閥室形成凹部的外周部分。
9. 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噴射液體的液體噴射機構;向該液體噴射機構供給液體的權利要求1 8中任一項所述的液體供給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能夠抑制液體的漏出引起的影響的液體供給裝置及具備所述液體供給裝置的液體噴射裝置。打印機的墨液供給裝置具備從墨盒向記錄頭供給墨液的墨液流路和泵。墨液供給裝置具備具有定形性的流路形成構件,其形成墨液流路;具有可撓性的隔膜形成構件(80),其形成隔膜(37),隔膜(37)構成泵室的壁面的一部分且能夠以增減泵室的容積的方式位移。隔膜形成構件(80)和流路形成板通過在兩個構件的對置面之間形成泵室地層疊,構成墨液供給系統(tǒng),并且,在隔膜形成構件(80)的外周設置有密封部(88),該密封部(88)抑制從墨液流路漏出在隔膜形成構件(80)和流路形成板的對置面之間的墨液向墨液供給系統(tǒng)的外部流出。
文檔編號B41J2/175GK101633267SQ200910159798
公開日2010年1月27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橫內(nèi)秀彌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