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單張紙膠印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優(yōu)選在紙張上進行雙面多色印刷的單張紙 膠印機,具有 一個第一列直接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用于印刷頁張第 一面的印刷裝置; 一個跟隨在所述印刷裝置后面的翻面裝置; 一個第 二列跟隨在該翻面裝置后面的、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用于印刷另一頁 張面的印刷裝置;以及一個或多個跟隨在第二列印刷裝置后面的上光 裝置。這種串聯(lián)結(jié)構(gòu)形式的、具有一個或多個設(shè)在機器端部用于使最 后印刷的頁張面上光油的上光裝置的單張紙印刷機是公知的及由多 個制造廠供應。
背景技術(shù):
在DE42 13 024A1中也已提出,在開始部分所述類型的機器中, 在機器通路中、即在線地(inline)使被印刷的頁張的雙面上光。為此 該印刷機在翻面裝置的前面具有一個上光裝置及一個干燥器裝置。因 此在那里在為了反面印刷的目的將頁張翻面前,使頁張的正面印刷面 上光及干燥。
因為在此在頁張接著穿過反面印刷裝置的印刷間隙前頁張的正
面印刷面就已被上光,所以頁張表面的通過上光產(chǎn)生的光澤又降低,
并且它穿過愈多的反面印刷裝置或印刷間隙,光澤降低就愈多。此外, 尤其是當涂敷在正面印刷面上的上光油未被干燥器裝置完全干燥時
會出現(xiàn)問題。因為反面印刷裝置的對于與油基膠版印刷油墨的接觸優(yōu) 化的反壓滾筒的表面可能被剩余上光油及從而被粘附上的紙塵等污 染及必需高耗費地清潔。
還例如由EP0 976 555公開了這樣的印刷機,其中頁張交替相繼 地由一個設(shè)在紙傳送路徑上方及下方的印刷裝置印上膠版印刷油墨 及接著雙面地通過一個設(shè)在紙路徑上方及下方的上光裝置上光。除了 該類型的印刷機由于可接近性差而使位于下方的印刷裝置不能被伸 入外,這里還出現(xiàn)以下何題當反面印刷面被印刷了最后的油墨后頁 張已通過了所有的印刷間隙。與首先完全印刷正面印刷面及然后完全 印刷反面印刷面的印刷機相比,由于通過印刷間隙雙倍次數(shù)印刷圖被 更強地展寬("展寬印刷"),其中該效應通過對版調(diào)節(jié)來補償則是不 可能的。
此外公開了獨立的上光機,已被印刷的頁張在該上光機中被雙面 地上光。但該獨立的上光機的缺點是這樣的情況首先要形成一個疊 堆,該疊堆接著又必需被續(xù)紙(angelegt)。此時來自印刷機頁張輸出 疊堆的頁張已被施過粉,這在接著的上光時使光澤降低及也可導致一 些另外的問題。此外該機器結(jié)構(gòu)上的成本較高,因為與一個在線的方 案相比需要兩個續(xù)紙器及兩個收紙器。
由DE 10 2004 058 596 Al公開了一種用于雙面地提高印刷產(chǎn)品 質(zhì)量的裝置,其中頁張分別由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上方和下方的涂層 單元上光(圖5)。除了頁張僅能在該文獻中所述的裝置上單面地被印 刷之外,兩個上光裝置也不同地構(gòu)成。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實現(xiàn)一個本文開頭所述類型的膠印機,其中以 高質(zhì)量得到在線地兩面印刷和兩面上光的頁張。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用于優(yōu)選在紙張上進行雙面多色印刷的 單張紙膠印機,具有 一個第一列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用于印刷頁張 的第一面的印刷裝置; 一個跟隨在所述印刷裝置后的翻面裝置; 一個 第二列跟隨在該翻面裝置后面的、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用于印刷另"
頁張面的印刷裝置;以及一個或多個跟隨在第二列印刷裝置后面的上 光裝置。本發(fā)明提出,至少兩個相同類型的上光裝置跟隨在最后的印 刷裝置后面并且這些上光裝置或其上光布滾筒被這樣設(shè)置,使得穿過 的頁張的正面和反面被上光,其中, 一個上光裝置或其上光布滾筒設(shè) 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下方并且設(shè)置有至少兩個紅外-或熱空氣干燥器,其 中同樣至少有一個干燥器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下方。
根據(jù)本發(fā)明,還提出了一種用于在頁張上、優(yōu)選在紙頁張上進行 兩面多色印刷的方法,具有下面的方法步驟
a) 將疊放的頁張分單地輸送給多個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印刷裝置及 在頁張的正面進行印刷,
b) 將這樣印刷了的頁張翻面及在另一列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印刷裝 置中在其反面上進行多色印刷,
c) 使頁張的被印刷了的正面和/或反面由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上
方和下方的相同類型的上光裝置設(shè)置一個或多個上光油層并且由設(shè) 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上方和下方的干燥器以紅外輻射和/或熱空氣干燥,
d) 將雙面被印刷及被上光了的頁張放置到一個疊堆上或進一步處理。
按照本發(fā)明,頁張首先在一面上被印刷、翻面并且在被上光之前 在另一面上被印刷,其中,上光裝置的類型相同并且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 路徑的上方和下方。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一個單張紙印刷機,在其上能 夠?qū)崿F(xiàn)在線加工兩面上光的頁張,而且沒有本文開頭所述的問題。能 夠在頁張的兩面實現(xiàn)更高的光澤度并且反面印刷裝置中的滾筒表面 或滾筒列的清潔過程可被取消,現(xiàn)在該滾筒表面或滾筒列在與油基油 墨的接觸上可被優(yōu)化。
有利的是,在頁張輸送路徑中在最后的印刷裝置后面設(shè)有兩個頁 張輸送滾筒并且對這兩個滾筒的每個滾筒配置了一個自己的上光裝的上光布滾筒分別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的 上方和下方。
有利的是,配置給兩個輸送滾筒的上光裝置中的至少一個以可取 出的抽屜單元的形式構(gòu)成。
有利的是,所述印刷機的兩個相互跟隨的輸送滾筒的軸線連接線
以一個大于30°的角度相對于水平面傾斜。
有利的是,在配置給上光裝置的輸送滾筒的后面跟隨著一些另外 的輸送滾筒并且對這些另外的輸送滾筒的兩個輸送滾筒配置了一個 干燥器。
有利的是,所述配置給上光裝置的兩個頁張輸送滾筒直接相互跟隨。
有利的是,在兩個上光裝置的兩個輸送滾筒之間設(shè)置一個干燥器 單元。
有利的是,在相互跟隨的上光裝置的反壓滾筒之間設(shè)置正好兩個 或正好四個頁張輸送滾筒或輸送機。
有利的是,對所述兩個或四個頁張輸送滾筒中的至少一個配置了 一個干燥器。
有利的是,兩個頁張輸送滾筒中的至少一個是一個輸送機。 有利的是,這些上光裝置的至少兩個被這樣設(shè)置,使得其上光布
滾筒形成一個間隙,待被兩面上光的頁張穿過該間隙。
有利的是,兩個上光布滾筒中的一個具有用于輸送待被上光的頁
張的叼紙牙。
有利的是,待被兩面上光的頁張借助于叼紙牙條運動/被輸送穿過 兩個上光布滾筒之間的間隙。
有利的是,叼紙牙條上的叼紙牙在頁張的兩個側(cè)邊緣上固定住頁張。
有利的是,叼紙牙條上的叼紙牙在頁張的前邊緣上固定住頁張并 且將其輸送穿過兩個上光布滾筒之間的間隙,其中, 一個或兩個上光 布滾筒設(shè)有一個軸向通道,所述叼紙牙或叼紙牙條沉入到該通道中。
有利的是,設(shè)置了叼紙牙條對,它們具有叼紙牙,這些叼紙牙在 被輸送穿過上光布滾筒之間的間隙的頁張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上抓住 該頁張。
有利的是,所述叼紙牙條是一個滾筒的部分,該滾筒具有與印刷 裝置的印版滾筒相比數(shù)倍大的直徑,其中,該滾筒在頁張表面的區(qū)域 中敞開并且在該滾筒的內(nèi)部設(shè)有一個上光裝置。
有利的是,對所述數(shù)倍大的輸送滾筒配置了一個用于廢頁張的容器。
有利的是,對所述數(shù)倍大的輸送滾筒配置了 一個干燥器裝置。 有利的是,對所述數(shù)倍大的輸送滾筒配置了一個干燥器裝置,該
干燥器裝置部分地設(shè)置在滾筒內(nèi)部并且部分地設(shè)置在外部。
有利的是,被接收在上光布滾筒上的上光布是管形的套或者被張
緊在這個套上。
有利的是,兩個上光布滾筒的間距是可調(diào)整或可調(diào)節(jié)的,以便接 收不同厚度的套。
有利的是,在頁張輸送方向上,在最后的上光裝置后面設(shè)置有一 個用于雙面干燥被雙面上光了的頁張的紅外-和/或熱空氣干燥器裝 置。
有利的是,對至少一個上光裝置配置了一個干燥器單元,后者設(shè) 置在一個輸送頁張的滾筒的內(nèi)部。
有利的是, 一個或多個上光裝置被構(gòu)造用于涂布水性上光油或分 散型上光油。
有利的是,兩個或多個上光裝置具有一個網(wǎng)紋輥,后者具有一個、刮刀。
有利的是,所述兩個上光裝置為吸輥類型。 有利的是,所述套無通道地構(gòu)成。 有利的是,所述套設(shè)置有一個通道。
有利的是,在頁張的第二面被上光之前,使頁張的首先被上光了 的面干燥。
有利的是,在頁張被雙面地上光以后,使頁張雙面地干燥。
有利的是,在干燥步驟中,頁張的凹下地向著一個傳送滾筒的面 被施加輻射和/或熱空氣。
有利的是,在干燥步驟中,頁張的凸出地背離輸送滾筒的面被設(shè) 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下方的干燥器裝置加載輻射和/或熱空氣。
有利的是,首先使頁張的被印刷了的正面上光然后使頁張的反面 上光。
有利的是,在最后的印刷裝置的反壓滾筒后面跟隨著第一上光裝 置的反壓滾筒。
有利的是,第一上光裝置的上光布滾筒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下方。
由下面借助于附圖1至8的描述給出本發(fā)明的其它優(yōu)點。附圖中 圖la以示意俯視圖示出串聯(lián)結(jié)構(gòu)形式的膠印機單面印刷部分, 圖lb以示意俯視圖示出串聯(lián)結(jié)構(gòu)形式的膠印機反面印刷部分, 圖2示出按照圖lb的印刷機反面印刷部分的第二實施例, 圖3示出按照圖lb的印刷機反面印刷部分的第三實施例, 圖4示出跟隨在按照圖lb的印刷機反面印刷部分的最后印刷裝 置上的設(shè)備端部的第四實施例,
圖5示出跟隨在按照圖lb的印刷機反面印刷部分的最后印刷'fe
置上的設(shè)備端部的第五實施例,
圖6示出跟隨在按照圖lb的印刷機反面印刷部分的最后印刷裝 置上的設(shè)備端部的第六實施例,
圖7示出跟隨在按照圖lb的印刷機反面印刷部分的最后印刷裝 置上的設(shè)備端部的第七實施例,
圖8示出跟隨在按照圖lb的印刷機反面印刷部分的最后印刷裝 置上的設(shè)備端部的第八實施例。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la示出一個串聯(lián)結(jié)構(gòu)形式的膠印機1,它具有一個續(xù)紙器2以 及四個用于四基色的印刷裝置7a至7d,未被印刷的紙摞3位于該續(xù) 紙器中,這些印刷裝置構(gòu)成印刷機l的正面印刷部分。在第四印刷裝 置7d后面跟隨著一個翻面裝置4,它按照三滾筒翻面的原理工作。該 翻面裝置由一個輸入滾筒4a、 一個儲存滾筒4b和一個翻面滾筒4c組 成。該滾筒4c支承在跟隨在翻面裝置4后面的第一反面印刷裝置8a 的側(cè)壁18a中。翻了面的頁張被傳送給該第一反面印刷裝置的反壓滾 筒108a。在圖lb中示出該印刷機的第二部分。在四個反面印刷裝置 8a至8d后面跟隨著一個"盒-刮刀"形式的上光裝置9a,即它具有一個 網(wǎng)紋小坑輥19a和一個盒-刮刀20a,在該盒-刮刀中具有含水的分散型 上光油。以22a表示所謂的"網(wǎng)紋輥星",它包括三個其它的具有不同 小坑尺寸的網(wǎng)紋輥,網(wǎng)紋輥19a可以替換它們,用于在該路徑上確定 要被涂布的上光油量。在上光裝置9a中,頁張的反面印刷面由上光涂 布滾筒17a全面地覆蓋上含水的分散型上光油。
在上光裝置9a的后面跟隨著一個干燥塔10a。在該干燥塔中使穿 過的頁張在滾筒110a的區(qū)域中在反面印刷面上通過熱空氣和紅外輻 射干燥。
在頁張運行方向上,在干燥塔10a后面設(shè)置一個第二上光裝置9b',
它的類型與上光裝置9a相同并且在網(wǎng)紋輥19b、上光涂布滾筒17b和 盒-刮刀20b方面基本與第一上光裝置9a結(jié)構(gòu)形式相同,但是其中上 光涂布滾筒17b在頁張輸送路徑下方合壓在作為上光油-反壓滾筒構(gòu) 成的頁張輸送滾筒109b上。該上光裝置9b用于使頁張的正面印刷面 同樣全面地覆蓋上一種含水的分散型上光油。
在上光裝置9b后面跟隨著一個第二干燥器10b,它以紅外輻射和 /或熱空氣干燥頁張的頁張的被上光了的正面印刷面。該干燥器10b包 括一個IR輻射器113,后者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滾筒120內(nèi)部并由此與上 光裝置9b —樣位于頁張輸送路徑的下方。
在干燥器10b后面跟隨著該印刷機的收紙器5。在該續(xù)紙器中叼 紙牙橋借助一個鏈式導向裝置15環(huán)繞運行。該叼紙牙橋16接收兩面 被上光的頁張并且使它們在干燥器抽屜lla-h的下面穿過地導引,在 那里頁張的兩面被再一次以紅外輻射和/或熱空氣干燥并且在此分散 型上光油被固化。被這樣地兩面上光的、被干燥的頁張接著在收紙器 5中被放置在頁張摞6上。
在頁張穿過印刷裝置7a至7d和8a至8d輸送期間,被印刷的頁 張不與上光油接觸。因此可以使印刷裝置8a-d中的導引頁張的反壓滾 筒108a-d的表面和設(shè)置在其間的輸送機的導引板設(shè)置疏墨的涂層,這 些涂層可根據(jù)油基膠版油墨來適配或優(yōu)化。粘性的及導致污染效應的 分散型上光油僅當用膠版油墨印刷的過程結(jié)束時才被施加在印刷機 端部上。以此方式滾筒列的壽命及凈化時間間隔相對于上光裝置位于 第一翻面裝置4前面的構(gòu)型有實質(zhì)性的提高。
在圖2中所示的實施例中對以上借助圖la及l(fā)b所述的印刷機的 反面印刷部分作出修改。在此取消了圖lb中的干燥塔10a,即來自上 光裝置9a的頁張直接輸送給第二上光裝置9b。 一個干燥器110b設(shè)置 在穿過第二上光裝置9b的通過路線后面,在該上光裝置中使正面印
刷面上光。在該干燥器中,在頁張輸送滾筒lll上方設(shè)置一個第一紅
外干燥器112,而第二紅外干燥器113固定地設(shè)置在框架式構(gòu)成的滾 筒lll的內(nèi)部。然后,兩面地上光的頁張在鏈式收紙器5中穿過四個 干燥器模塊lla-h,在這些干燥器模塊中頁張被兩面地、即從上面和 下面借助于紅外輻射和熱空氣干燥。在這里例如可以使用集成在收紙 器5的頁張導向部分中的干燥器21e至h,如同在DE 10 2005 042 956 Al中所描述的那樣。
由于省去第一上光裝置9a后面中的一個輸送機和獨立的干燥塔, 所以印刷機相應更短地構(gòu)成并且比按照圖lb的實施例需要更少的放 置面。
在按照圖3的實施例中,在印刷機1的反面印刷部分的最后印刷 裝置8d的后面設(shè)置一個上光裝置29a。就網(wǎng)紋輥19a與盒-刮刀20a 以及上光涂布輥17a組合成一個可更換的及可取出的單元18a而言, 該上光裝置29a與圖lb和2的上光裝置9a不同,該單元此外為了合 壓在上光反壓滾筒109a上的目的而高度可調(diào)節(jié)地支承在上光裝置29a 中,如同通過箭頭表示的那樣。
如同己經(jīng)借助于圖1所述的那樣,在上光裝置29a后面跟隨著一 個干燥塔10a,在該干燥塔中,在頁張被輸送滾筒110過渡到上光裝 置2%的反印滾筒之前,用熱空氣和/或紅外輻射干燥在反面印刷面上 被上光的頁張。
該上光裝置29b如上光裝置29a那樣具有一個可取出來且可更換 的單元18b,在該單元中接收由上光涂布輥17b、網(wǎng)紋輥19b和盒-刮 刀20b。但是該單元18b與單元18a鏡像相反地構(gòu)成并且在頁張輸送 路徑的下方合壓在反壓滾筒109b上,用于由此使通過的頁張的正面 印刷面上光。 "
在上光裝置29b后面跟隨著一個輸送機和一個第二干燥器10b,
在其頁張導引滾筒125下方設(shè)置有一個紅外輻射器126和一個熱空氣 箱127,用于在將頁張輸送到另一頁張輸送滾筒128之前干燥頁張的 正面印刷面。該頁張輸送滾筒128用其軸線明顯設(shè)置在輸送滾筒125 的軸線以上。這些滾筒的軸線連接線與水平面形成一個角度a>30°。 通過這種方式使輸送的頁張向上輸送到導向鏈115上的水平環(huán)繞的叼 紙牙橋116的水平上,該導向鏈現(xiàn)在可以相對簡單且經(jīng)濟地構(gòu)成,因 為在這里無需使鏈條從傾斜到水平的導向區(qū)的轉(zhuǎn)向。
輸送的頁張靠觸在輸送滾筒128上,在該滾筒側(cè)面上方設(shè)置一個 檢查攝像機141和一個施粉器142。因為頁張在這里以確定的位置靠 觸在輸送滾筒128上,因此能夠通過攝像機良好地檢査頁張表面。因 為焦距是恒定的并且不受到要被檢查的頁張的顫動運動的干擾。此外 可以使從施粉器142發(fā)出的粉束以高速碰到靠觸在滾筒128上的頁張 上,而不必擔心潤滑效應。因為在干燥器10a中在反面印刷面上干燥 的頁張已經(jīng)沒有相對運動地靠觸在滾筒128的相應疏墨和疏上光油的 表面上。
在按照圖4的實施例中,在最后的反面印刷裝置8d后面跟隨著 一個上光單元209,在該上光單元中離開印刷裝置8d的頁張由一個輸 送機207輸送到半滾動(halbtourig)的上光布滾筒208。這個半滾動 的上光布滾筒208本身承載著叼紙牙條218a和218b,這些叼紙牙條 沉降地設(shè)置在上光布表面的半徑以下。固定在叼紙牙條上的叼紙牙只 在打開時突出于上光布表面的半徑,用于抓住頁張前邊緣并且在關(guān)閉 后仍然位于其下面。
由上光布滾筒208輸送的頁張在其反面印刷面上由第二上光布滾 筒218全面地上光,其中一個網(wǎng)紋輥219a通過上光涂布輥218的盒 刮刀220a輸送例如分散型上光油。同時,通過未詳細示出的固定裝置 張緊在第一上光布滾筒208上的上光布由一個第二網(wǎng)紋輥219b與一
個盒-刮刀220b相聯(lián)系地設(shè)有一個上光油層,由叼紙牙218a或218b 固定并通過印刷間隙或上光間隙221輸送的頁張靠觸在該上光油層 上。
在穿過上光間隙221以后,被以這種方式兩面同時上光的頁張由 一個輸送機217接收,后者使頁張從滾筒208上的上光布上取下并且 傳遞給一個干燥器210。這個干燥器如圖2中的干燥器10b那樣地構(gòu) 成,即,它具有兩個干燥器單元,即在輸送滾筒211外部的212和內(nèi) 部的213,由此也可以使兩面同時上光的頁張面被傳遞到收紙器205 中的鏈式導向裝置215的叼紙牙橋上之前同時干燥它們。在收紙器205 本身中設(shè)置了另兩個干燥器模塊21a和21b,它們與按照圖1和圖2 的實施例的干燥器模塊lla-h類似地,在頁張被放置到疊堆206上之 前最終地干燥所述頁張。
按照圖5的實施例與按照圖4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是,在印刷機 1的反面印刷部分的最后印刷裝置8d上直接跟隨著具有鏈式導向裝置 315的收紙器305。離開印刷裝置8d的頁張在它們被環(huán)繞的鏈條307 上的叼紙牙橋316接收時僅僅被印刷油墨。在由環(huán)繞的鏈條對形成的 平面的兩側(cè), 一個由兩個上光布滾筒309a和309b組成的雙上光輥309 支承在該收紙器中,它們分別由對應的網(wǎng)紋輥319a和31%與盒-刮刀 320a和320b相聯(lián)系地涂上上光油。
所述上光布滾筒309a和309b具有夾緊通道,它們這樣構(gòu)成,使 得叼紙牙橋316可以不與滾筒309接觸地穿過。為此,滾筒309借助 于未示出的傳動裝置與鏈輪317的驅(qū)動同步。
由叼紙牙橋316牽引穿過上光布滾筒309a及b上的上光布的并且 以這種方式同時在正面及反面上光的頁張接著又在干燥器模塊21a及 21b中被雙面地干燥,如同按照圖4或在其他實施例中描述的那樣。
與按照圖4的實施例相比,在按照圖5的實施例中在上光方面可
得到一個明顯改善的結(jié)果,因為由于上光涂布輥的對稱,在穿過的頁 張的兩個面上呈現(xiàn)出相同的特性。
所述上光涂布滾筒309a和309b可以相對其軸線相互移出地被支 承,如同通過兩個雙箭頭表示的那樣。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承載上光 布的部件作為可更換的套構(gòu)成,它們可以被具有不同厚度和直徑的套 置換。此外,所述套還可以被具有特別長的通道缺口的套置換,由此 必要時也可以使其前邊緣和后邊緣同時固定在雙叼紙牙橋上的頁張 上光,即,即使在頁張具有不同的規(guī)格間距或長度的情況下,不僅前 邊緣橋而且后邊緣橋都可以定位在上光布滾筒的通道中。
按照圖6的實施例與按照圖5的實施例的不同之處一方面在于, 收紙器415設(shè)有與圖3類似的、簡單的、僅水平延伸的鏈式導向裝置 415。代替圖5中鏈式導向裝置的上升部分地,在這里設(shè)置了一個頁 張輸送滾筒425,它框架式構(gòu)成地承載有三個叼紙牙橋416a, b和c。 離開了印刷裝置8d的頁張被一個輸送機407傳遞到滾筒425的叼紙 牙橋416上。該滾筒425將頁張輸送到收紙器405中的鏈式導向裝置 415的高度水平上并且與圖5中的鏈條307類似地使之穿過上光布滾 筒409a與40%之間的上光間隙422。
所述第二上光裝置的盒-刮刀420b和網(wǎng)紋輥419b位于滾筒425的 內(nèi)部,但是它能夠被從頁張疊堆406側(cè)良好地接觸到。此外,叼紙牙 橋416之間的空間是敞開的,由此可以使上光后的頁張由設(shè)置在紙輸 送路徑上方和下方的、組合的紅外-和熱空氣干燥器421a和421b在上 光后被干燥。
在滾筒425下方設(shè)置一個用于廢頁張的容器426。通過相應地控 制在三個叼紙牙條416a-c上的叼紙牙的打開時刻能夠使好頁張傳遞 到收紙器405的鏈式導向裝置415上,而在容器426上方才釋放廢頁 張。為了識別好頁張和廢頁張,例如一個在頁張輸送路徑中在印刷機
最后的印刷裝置8d后面的在線檢査系統(tǒng)是適合的。
對上光布滾筒309的敘述也適用于上光布滾筒409,也就是說, 它們可以與結(jié)合圖5描述的那樣設(shè)置不同厚度及直徑和不同通道長度 的套。
在圖7和8中示出本發(fā)明的另兩個特別有利的實施例。兩者的共 同點是,在印刷機反面印刷部分的最后印刷裝置8d后面跟隨著上光 裝置9b,其中上光布滾筒17b和具有盒-刮刀20b的網(wǎng)紋輥19b設(shè)置 在反壓滾筒109b的下方并由此也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下方。在按照 圖7的實施例中,在第一上光裝置的反壓滾筒109b后面跟隨著兩個 干燥器,通過所述上光裝置使頁張的正面、即頁張的正面印刷面上光。 這些干燥器分別由一個頁張輸送滾筒llla及l(fā)llb組成,在所述頁張 輸送滾筒下面、即同樣在頁張輸送路徑的下方分別設(shè)置一個干燥器 112a及112b。在此例如可以涉及紅外-/或熱空氣千燥器。在第一上光 裝置的反壓滾筒109b與第一干燥器的輸送滾筒lla之間加入一個輸送 機119a并且一個第二輸送機119b位于干燥器的兩個頁張輸送滾筒 llla與lllb之間。在該干燥器后面跟隨著第二上光裝置9a,在該上 光裝置中使頁張的反面印刷面上光。還要注意的是,在這個實施例中 第二干燥器的輸送滾筒lllb直接將頁張傳遞到第二上光裝置的反壓 滾筒109a上,在此該上光裝置現(xiàn)在是"豎直"的。
在第二上光裝置9a后面跟隨著一個收紙器,如同借助于圖lb所 述的那樣,但是要說明的是,在這里僅是頁張的反面印刷面需要通過 干燥器模塊lla至lld干燥,因為正面印刷面已經(jīng)通過干燥器112a和 112b干燥過了。
在按照圖8的實施例中,與按照圖7的實施例相比,兩個輸送機 U9a和119b與兩個輸送滾筒llla和111b都被省去。在"從下面對正 面印刷面上光的"第一上光裝置9b的反壓滾筒109b后面直接跟隨著第
二上光裝置9a的反壓滾筒109a,該第二上光裝置在頁張輸送方向上 觀察是"豎直"的。在這里,在頁張運行路線下方的中間干燥器113和 在頁張運行路線上方的中間干燥器112負責在頁張被傳遞到收紙器5 上之前干燥頁張。兩個干燥器113和112直接設(shè)置在兩個上光裝置的 反壓滾筒109b和109a的下方和上方。未示出分別在上光裝置中的熱 空氣-或輻射壩(Sperre),它防止熱或輻射從干燥器112及113進入到 上光裝置中并且在那里過度地加熱部件。
通過直接在最后的印刷裝置8d后面從下面進行上光可實現(xiàn)一個 非常緊湊的結(jié)構(gòu)形式。尤其是在按照圖8的實施例中,用于兩面上光 的部件數(shù)量最少。無需從旋轉(zhuǎn)滾筒的內(nèi)部干燥頁張,由此可以關(guān)于干 燥器地用已經(jīng)存在的部件工作。
通過在最后的印刷裝置8d后面首先"從下面"使頁張上光, 一方面 在印刷機放置位置方面得到有利的構(gòu)型,但另一方面也在印刷機的研 發(fā)費用和成本方面得到有利的構(gòu)型。
除了所述的實施例外還可以有其它的改進及變型。例如可視所使 用的上光油而定使用具有吸輥的上光裝置來取代具有盒-刮板的上光 裝置。此外當然也可以從一開始就取代用于印刷機的正-及反面印刷部 分的四個基色的四個印刷裝置地設(shè)置附加的、用于用例如2 x2特殊 油墨進行雙面印刷的印刷裝置。代替叼紙牙條316, 416地——由該 叼紙牙條固定住印刷機的收紙器中的頁張的前邊緣,也可以使用叼紙 牙條裝置,其中頁張在兩個側(cè)邊緣上被抓住,如同例如在US-PS 6,923,119中描述的那樣。在這種情況下,在上光布滾筒309a,b或409a,b 中無需通道并且在使用張緊到上光布滾筒409上的套時可以使它們無 縫且薄壁地構(gòu)成。
參考標號表 1 膠印機
2 續(xù)紙器
3 紙堆
4 翻面裝置
4a, 14a, 24a 輸入滾筒
4b, 14b, 24b 儲存滾筒
4c, 14c, 24c 翻面滾筒
5, 105, 205, 305, 405 收紙器
6, 206, 406 頁張疊堆
7a-d 印刷裝置
8a-d 印刷裝置
9a, b 上光裝置
10a, b干燥器單元
lla-h干燥器抽屜
15, 115, 215, 315, 415 鏈式導向裝置
16, 116, 316 叼紙牙橋
17a, b 上光布滾筒
18a, b 可取出的上光模塊
19a, b 網(wǎng)紋小坑輥
20a, b 盒-刮刀
21a, b 干燥器模塊
22a, b 網(wǎng)紋輥星
29a, b 上光裝置
31a, b 中間干燥器
39a, b 上光裝置
49a 涂布輥
59a, b反壓滾筒
108a-d反壓滾筒
109a, b反壓滾筒
110a, b干燥器
111, llla, lllb 輸送滾筒
112, 112a, 112b 干燥器單元
113 干燥器單元
119a, 119b 輸送機
120 輸送滾筒
124a 輸送滾筒
125a 干燥器
126 紅外干燥器
127 熱空氣干燥器
128 輸送滾筒 129a, b 反壓滾筒
141 檢查攝像機
142 施粉器 207, 407 輸送機 208, 218 上光布滾筒 209, 309, 409 雙上光裝置
210 干燥器
211 輸送滾筒
212, 213紅外干燥器單元 217 輸送機 218a, b叼紙牙條 219a, b 網(wǎng)紋輥
200710136614.2 說明書第17/17頁
220a, b盒-刮刀
221 上光間隙
307 鏈條 309a, b上光布滾筒
317 鏈輪 318a,b, 418a,b 網(wǎng)紋輥 320a,b, 420a,b 盒-刮刀
416a-c 叼紙牙橋
417a-c 承載件
418 軸頸 421a, b干燥器單元
422 上光間隙
425 滾筒
426 廢頁張容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用于優(yōu)選在紙張上進行雙面多色印刷的單張紙膠印機,具有一個第一列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用于印刷頁張的第一面的印刷裝置(7a-d);一個跟隨在所述印刷裝置后的翻面裝置(4);一個第二列跟隨在該翻面裝置后面的、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用于印刷另一頁張面的印刷裝置(8a-d);以及一個或多個跟隨在第二列印刷裝置后面的上光裝置(9a,b,29a,b,39a,b),其特征在于至少兩個相同類型的上光裝置(9a,b;18a,18b;219a,b;319a,b;419a,b)跟隨在最后的印刷裝置(8d)后面并且這些上光裝置或其上光布滾筒(17a,b;208/218;309a,b;409a,b)被這樣設(shè)置,使得穿過的頁張的正面和反面被上光,其中,一個上光裝置或其上光布滾筒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下方并且設(shè)置有至少兩個紅外-或熱空氣干燥器(10a,b;11a-h;112/113;212,213;21a,b;421a,b),其中同樣有至少一個干燥器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下方。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在頁張輸送路徑 中在最后的印刷裝置(8d)后面設(shè)有兩個頁張輸送滾筒(109a, 109b) 并且對這兩個滾筒(109a, 109b)的每個滾筒配置了一個自己的上光 裝置,其中,這兩個上光裝置(9a, 9b)的上光布滾筒(17a, b)分 別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的上方和下方。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配置給兩個輸送 滾筒(109a, b)的上光裝置中的至少一個以可取出的抽屜單元(18a, b)的形式構(gòu)成。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機的兩 個相互跟隨的輸送滾筒(125, 128)的軸線連接線以一個大于30°的 角度相對于水平面傾斜。
5.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在配置給上光裝 置的輸送滾筒(109a)的后面跟隨著一些另外的輸送滾筒并且對這些 另外的輸送滾筒中的兩個輸送滾筒(111; Ula, lllb; 120; 125)配 置了一個干燥器(10a, 10b, 112a, 112b; 113)。
6.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給上光 裝置(9a, 9b)的兩個頁張輸送滾筒U09a, 109b)直接相互跟隨(圖 2,圖8)。
7. 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在兩個上光裝置 (9a, b)的兩個輸送滾筒(109a, b)之間設(shè)置一個干燥器單元(10a,112a, 112b)
8. 如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在相互跟隨的上 光裝置(9a, b)的反壓滾筒之間設(shè)置正好兩個或正好四個頁張輸送滾 筒或輸送機(106, 110a)。
9. 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對所述兩個或四 個頁張輸送滾筒(106, 110a, llla, lllb)中的至少一個(l衡)配 置了一個千燥器(10a, 112a, 112b)。
10. 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兩個頁張輸送滾 筒中的至少一個是一個輸送機(106, 119a, 119b)。
11. 如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這些上光裝置中 的至少兩個被這樣設(shè)置,使得其上光布滾筒(208, 218; 309a, b, 409a, b)形成一個間隙(221, 422),待被兩面上光的頁張穿過該間隙。
12. 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上光 布滾筒中的一個(208a)具有用于輸送待被上光的頁張的叼紙牙(218a, b)。
13. 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待被兩面上光 的頁張借助于叼紙牙條(316; 416)運動/被輸送穿過兩個上光布滾筒 (309a, b; 409a, b)之間的間隙(422)。
14. 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叼紙牙條上的 叼紙牙在頁張的兩個側(cè)邊緣上固定住頁張。
15. 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叼紙牙條(316, 416)上的叼紙牙在頁張的前邊緣上固定住頁張并且將其輸送穿過兩 個上光布滾筒(309a, b; 409a, b)之間的間隙,其中, 一個或兩個 上光布滾筒設(shè)有一個軸向通道,所述叼紙牙或叼紙牙條(316, 416) 沉入到該通道中。
16. 如權(quán)利要求15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設(shè)置了叼紙牙 條對,它們具有叼紙牙,這些叼紙牙在被輸送穿過上光布滾筒之間的 間隙的頁張的前邊緣和后邊緣上抓住該頁張。
17. 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叼紙牙條 (416a-c)是一個滾筒(425)的部分,該滾筒具有與印刷裝置(7a-d,8a-d)的印版滾筒相比數(shù)倍大的直徑,其中,該滾筒在頁張表面的區(qū) 域中敞開并且在該滾筒(425)的內(nèi)部設(shè)有一個上光裝置(40%, 419b, 420b)。
18. 如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對所述數(shù)倍大 的輸送滾筒(425)配置了一個用于廢頁張的容器(426)。
19. 如權(quán)利要求17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對所述數(shù)倍大 的輸送滾筒(425)配置了一個干燥器裝置(421a, b)。
20. 如權(quán)利要求19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對所述數(shù)倍大 的輸送滾筒(425)配置了一個干燥器裝置,該干燥器裝置部分地設(shè) 置在滾筒(425)內(nèi)部并且部分地設(shè)置在外部。
21. 如權(quán)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 被接收在上光布滾筒(309, 409)上的上光布是管形的套或者被張緊 在這個套上。
22. 如權(quán)利要求2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兩個上光布滾 筒(309a, b; 409a, b)的間距是可調(diào)整或可調(diào)節(jié)的,以便接收不同 厚度的套。
23. 如權(quán)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項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 在頁張輸送方向上,在最后的上光裝置后面設(shè)置有一個用于雙面干燥 被雙面上光了的頁張的紅外-和/或熱空氣干燥器裝置(lla-h, 21a, b; 212, 213, 112, 113)。
24. 如權(quán)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項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 對至少一個上光裝置(39a)配置了一個干燥器單元(113, 213, 421b), 后者設(shè)置在一個輸送頁張的滾筒(111, 220, 425)的內(nèi)部。
25. 如權(quán)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 一個或多個上光裝置被構(gòu)造用于涂布水性上光油或分散型上光油。
26. 如權(quán)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項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 兩個或多個上光裝置(9a, b)具有一個網(wǎng)紋輥(19a, 19b),后者具 有一個刮刀(20a, 20b)。
27. 如權(quán)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項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兩個上光裝置為吸輥類型。
28. 如權(quán)利要求14和2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無 通道地構(gòu)成。
29. 如權(quán)利要求15和21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設(shè) 置有一個通道。
30. —種用于在頁張上、優(yōu)選在紙頁張上進行兩面多色印刷的方 法,具有下面的方法步驟a) 將疊放的頁張分單地輸送給多個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印刷裝置 (7a-d)及在頁張的正面進行印刷,b) 將這樣印刷了的頁張翻面及在另一列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印刷裝 置(8a-d)中在其反面上進行多色印刷,c) 使頁張的被印刷了的正面和/或反面由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上 方和下方的相同類型的上光裝置設(shè)置一個或多個上光油層并且由設(shè) 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上方和下方的干燥器以紅外輻射和/或熱空氣干燥,d) 將雙面被印刷及被上光了的頁張放置到一個疊堆(6)上或進一 步處理。
31. 如權(quán)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頁張的第二面 被上光之前,使頁張的首先被上光了的面干燥。
32. 如權(quán)利要求30或31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頁張被雙面地上光以后,使頁張雙面地干燥。
33. 如權(quán)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干燥步驟中,頁張的凹下地向著一個傳送滾筒(111, 220, 425)的面 被施加輻射和/或熱空氣。
34. 如權(quán)利要求30至32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干燥步驟中,頁張的凸出地背離輸送滾筒的面被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 下方的干燥器裝置加載輻射和/或熱空氣。
35. 如權(quán)利要求30至3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使頁張的被印刷了的正面上光然后使頁張的反面上光。
36. 如權(quán)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 在最后的印刷裝置(8d)的反壓滾筒(108a)后面跟隨著第一上光裝 置(9b)的反壓滾筒(109b)。
37. 如權(quán)利要求30所述的印刷機,其特征在于第一上光裝置 (9b)的上光布滾筒(117b)設(shè)置在頁張輸送路徑下方。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優(yōu)選在紙張上進行雙面多色印刷的單張紙膠印機,具有一個第一列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用于印刷頁張的第一面的印刷裝置(7a-d);一個跟隨在所述印刷裝置后的翻面裝置(4);一個第二列跟隨在該翻面裝置后面的、前后相繼地設(shè)置的、用于印刷另一頁張面的印刷裝置(8a-d);以及一個或多個跟隨在第二列印刷裝置后面的上光裝置(9a,b,29a,b,39a,b)。其中,上光裝置(9a,b)或其上光布滾筒被這樣設(shè)置,使得穿過的頁張的正面和反面被上光。
文檔編號B41F21/08GK101108552SQ200710136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7月18日
發(fā)明者A·亨, A·毛爾, J·勞特爾特, J·松嫩沙因, N·羅迪, P·哈赫曼, U·特斯曼 申請人:海德堡印刷機械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