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絡形成處理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交絡形成處理裝置(interlacing apparatus)。
【背景技術(shù)】
[0002]在合成纖維的制造工序中,會對包括多根單絲(單纖維)的絲束實施交絡形成處理,以增加絲束的抱合性。在該交絡形成處理中,通過向沿一個方向運動(行進)的絲束吹送壓縮空氣,來沿著絲束的運動方向使絲束上形成交絡部和開纖部,其中,在交絡部,多根單絲相互纏繞,在開纖部,多根單絲不相互纏繞(參照日本發(fā)明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3-227711號)。通過對絲束實施交絡形成處理,有利于絲束的卷繞等后續(xù)工序的作業(yè)。
[0003]在上述交絡形成處理中,就壓縮空氣的使用流量(消耗量)而言,為了提高交絡形成處理的效率,例如最好能夠在降低向絲束吹送的壓縮空氣的使用流量的基礎(chǔ)上,形成與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同樣的交絡部。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就壓縮空氣的使用流量而言,提高交絡形成處理的效率。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采用如下技術(shù)方案。
[0006]交絡形成處理裝置具有絲束通路、空氣噴射孔和空氣噴射機構(gòu),其中,絲束沿作為單向運動方向的絲束運動方向運動時通過絲束通路,空氣噴射孔朝絲束通路開口,空氣噴射機構(gòu)從空氣噴射孔向通過絲束通路的絲束噴射空氣,絲束受到從空氣噴射孔噴射出的空氣的作用,在絲束上形成交絡,絲束通路由沿絲束運動方向延伸且相互面對的第I槽部和第2槽部對接形成,呈隧道狀,并且,絲束通路從絲束運動方向的上游側(cè)開始依次具有上游部、中游部和下游部。第I槽部具有一對第I肋壁和第I底壁,其中,一對第I肋壁相互平行配置且相向,第I底壁呈平面狀,與兩第I肋壁相連,在上游部,作為該第I槽部之槽深的第I槽深沿著絲束運動方向保持一定,并且,兩第I肋壁之間的間隔朝著絲束運動方向逐漸變寬,在中游部,第I槽深沿著絲束運動方向保持一定,并且,兩第I肋壁之間的間隔沿著絲束運動方向保持一定,在下游部,第I槽深朝著絲束運動方向逐漸變深,并且,兩第I肋壁之間的間隔保持一定。第2槽部具有第2肋壁和第2底壁,第2肋壁具有一對斜壁和一對延長壁,第2底壁與一對斜壁相連,并且向與第2槽部開口方向、即第2槽部的開口方向相反的方向彎曲,其中,上述一對斜壁相向設置且以朝著第2槽部開口方向相互擴開的傾斜角度來設置,一對延長壁分別從兩斜壁向第2槽部開口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配置,在上游部,第2肋壁由斜壁和延長壁構(gòu)成,并且,延長壁的延伸尺寸朝著絲束運動方向逐漸變小,由此作為第2槽部之槽深的第2槽深在上游部朝著絲束運動方向逐漸變淺,在中游部,第2肋壁由斜壁構(gòu)成,并且,第2槽深沿著絲束運動方向保持一定,且第2底壁上形成有空氣噴射孔,在下游部,第2肋壁由斜壁和延長壁構(gòu)成,并且,延長壁的延伸尺寸朝著絲束運動方向逐漸變大,從而在下游部,第2槽深朝著絲束運動方向逐漸變深。
[0007]采用本實用新型,就壓縮空氣的使用流量而言,能夠提高交絡形成處理的效率。
[0008]在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優(yōu)選采用如下結(jié)構(gòu):第I槽部的兩第I肋壁和第2槽部的兩第2肋壁分別設置在相對應的位置,一對所述第I肋壁中的一個和一對所述第2肋壁中的一個位于第I區(qū)域,一對所述第I肋壁中的另一個和一對所述第2肋壁中的另一個位于第2區(qū)域,一個第I肋壁和一個第2肋壁之間形成有狹縫,該狹縫沿著絲束運動方向設置,使絲束通路和交絡形成處理裝置的外部空間相連通,另一個第I肋壁和另一個第2肋壁之間形成有整流凹部,該整流凹部沿著絲束運動方向設置,且與上述狹縫相向。
[0009]采用該結(jié)構(gòu),通過在絲束通路的兩肋相向地設置狹縫和整流凹部,能夠使氣流在兩肋間均等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具有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的纖維制造裝置的模式說明圖。
[0011]圖2是圖1的II區(qū)域的放大圖。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的立體圖。
[0013]圖4是沿圖3的IV-1V箭頭方向的剖視圖。
[0014]圖5是通路形成部件的立體圖。
[0015]圖6是沿圖5的V1-VI箭頭方向的剖視圖。
[0016]圖7是沿圖6的XI1-XII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17]圖8是沿圖6的XII1-XIII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18]圖9是沿圖6的IX-1X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19]圖10是沿圖6的X-X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20]圖11是沿圖6的X1-XI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21]圖12是從形成有第I槽部的一側(cè)觀看時,第I整流板的立體圖。
[0022]圖13是從形成有第I槽部的一側(cè)觀看時,第I整流板的俯視圖。
[0023]圖14是從形成有第2槽部的一側(cè)觀看時,第2整流板的立體圖。
[0024]圖15是從形成有第2槽部的一側(cè)觀看時,第2整流板的俯視圖。
[0025]圖16是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通路形成部件的側(cè)視圖。
[0026]圖17是沿圖16的XVI1-XVII箭頭方向的剖視圖。
[0027]圖18是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與圖16、圖17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在交絡形成處理的性能方面進行比較的比較結(jié)果。
[0028]圖19是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與圖16、圖17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在交絡形成處理的性能方面進行比較的比較結(jié)果O
[0029]圖20是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通路形成部件的剖視圖。
[0030]圖21是沿圖20的XX1-XXI箭頭方向的剖視圖。
[0031]圖22是從圖20的XXII箭頭方向觀看時,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通路形成部件的俯視圖。
[0032]圖23是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與圖20?22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在交絡形成處理的性能方面進行比較的比較結(jié)果。
[0033]圖24是在不同于圖23的條件下,在交絡形成處理的性能方面進行比較的比較結(jié)果O
[0034]圖25是在不同于圖23、圖24的條件下,在交絡形成處理的性能方面進行比較的比較結(jié)果。
[0035]圖26是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與圖20?22所示的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在交絡形成處理的性能方面進行比較的比較結(jié)果。
[0036]圖27是在不同于圖26的條件下,在交絡形成處理的性能方面進行比較的比較結(jié)果O
[0037]圖28是在不同于圖26、圖27的條件下,對在交絡形成處理的性能方面進行比較的比較結(jié)果。
[0038]圖29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通路形成部件的立體圖。
[0039]圖30是沿圖29的XXX-XXX箭頭方向的剖視圖。
[0040]圖31是沿圖30的XXX1-XXXI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41 ]圖32是沿圖30的XXXI1-XXXII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42]圖33是沿圖30的XXXII1-XXXIII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43]圖34是沿圖30的XXXIV-XXXIV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44]圖35是沿圖30的XXXV-XXXV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45]圖36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第I整流板從形成有第I槽部的一側(cè)觀看時的立體圖。
[0046]圖37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整流板從形成有第2槽部的一側(cè)觀看時的立體圖。
[0047]圖38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通路形成部件的立體圖。
[0048]圖39是沿圖38的XXXIX-XXXIX箭頭方向的剖視圖。
[0049]圖40是沿圖39的XXXX-XXXX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50 ]圖41是沿圖39的XXXX1-XXXXI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51 ]圖42是沿圖39的XXXXI1-XXXXII箭頭方向的截面圖。
[0052]【附圖標記說明】
[0053]20a、20b:交絡形成處理裝置;30、130、230:通路形成部件;32、132:絲束通路;32a:上游部;32b:中游部;32c:下游部;34:空氣噴射孔;36、136:整流凹部;38:狹縫;40、140:第I整流板;42、142:第1槽部;44:第1肋壁;44&、4413、44(3:第1槽寬;46:第1底壁;46&、4613、46(3:第I槽深;50、150:第2整流板;52、152:第2槽部;53:斜壁;54:第2肋壁;54a、54b、54c:第2槽寬;55、55a:延長壁;56:第2底壁;56a、56b、56c:第2槽深。
【具體實施方式】
[0054]如圖1所示,纖維制造裝置11具有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交絡形成處理裝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