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敷料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敷料件,且特別是涉及具有復合基材層的敷料件。
背景技術(shù):
敷料件的制造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將敷料件的主材料涂布于基材層上進行反應。隨后,依照所需尺寸裁切、轉(zhuǎn)貼、沖型、包裝以致完成。其中,由于主材料多為具流動性的液體,而基材層為多孔性材料,因此在涂布主材料的過程中,主材料是以嵌入基材層孔洞中的方式同時進行物理性附著以及聚合反應,以完成諸如水凝膠等膠材的制作。然而,在主材料的涂布過程中,未反應的主材料可能會經(jīng)由基材層的孔洞而滲漏至基材層的背面,此情形容易導致主材料的反應不完全而有安全性的疑慮,且導致所形成的主材料層具有厚度不一致等缺陷。在使用敷料件時,未反應的主材料可能會隨存放時間而由基材層的底層擴散至已反應主材料,當敷料件與皮膚接觸,可能導致皮膚刺激、過敏或在傷口中引發(fā)其他癥狀。此夕卜,由于基材層通常為多孔洞材料,故其與背材層在貼合時的接觸面積較小。因此,當諸如水凝膠等主材料吸收傷口滲液后,滲液會在主材料中行擴散作用,造成基材層與背材層之間的粘著性下降。如此一來,基材層在更換敷料件期間可能會由背材層脫落,導致敷料件的使用不便。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敷料件,其包括復合基材層,其中隔離層能防止液體由基底層滲漏至背材層的表面。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敷料件,其包括一背材層、一復合基材層以及一膠體層。背材層 具有一表面。復合基材層配置于背材層的表面上,包括一基底層與至少一隔離層。隔離層配置于背材層與基底層之間。膠體層配置于復合基材層上,其中基底層位于膠體層與隔離層之間。隔離層防止液體由基底層滲漏至背材層的表面。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復合基材層包括一粘著層,配置于隔離層與基底層之間。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粘著層包括一熱熔膠、一感壓膠或一壓克力膠。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隔離層包括一淋膜層。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膠體層包括一水凝膠層。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底層包括一多孔性薄膜。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基底層的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纖維、聚碳酸酯、聚氨酯、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組合。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隔離層包括一非多孔性薄膜。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隔離層的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纖維、聚碳酸酯、聚氨酯、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組合。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提供一種具有復合基材層的敷料件,其中復合基材層包括基底層與隔離層,隔離層能防止液體由基底層滲漏至背材層的表面。如此一來,能避免用以形成膠體層的溶液滲漏至背材層的表面而反應不完全,因此有助于形成反應完全且厚度一致的膠體層,以及提升復合基材層與背材層之間的附著性。因此,大幅提升敷料件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以及使用便利性。為讓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敷料件的組合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敷料件的組合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100:敷料件110:背材層
110a、I IOb:表面120:復合基材層122:基底層1M:隔離層126:粘著層130:膠體層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是依照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敷料件的組合示意圖。請參照圖1,敷料件100包括一背材層110、一復合基材層120以及一膠體層130。背材層110具有表面IlOaUlOb0表面IlOa例如是與皮膚接觸的內(nèi)表面,以及表面IlOb例如是暴露于外界的外表面。背材層110的材料例如是聚乙烯(polyethylene)、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酯纖維(polyester)、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氨酯(polyurethanes)、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組合。背材層110的主要功能為提供敷料件防水性。在一實施例中,背材層110的表面IlOa上例如是涂布有一層醫(yī)療級感壓膠(未繪示),以提供敷料件固定性。復合基材層120配置于背材層110的表面IlOa上,包括一基底層122與至少一隔離層124。隔離層124配置于背材層110與基底層122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基底層122例如是包括一多孔性薄膜,多孔性薄膜例如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纖維、聚碳酸酯、聚氨酯、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組合。隔離層124例如是包括一非多孔性薄膜。在本實施例中,隔離層124例如是一淋膜層,此淋膜層例如是以淋膜法直接形成于基底層122上的聚合物膜。所述聚合物膜的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纖維、聚碳酸酯、聚氨酯、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組合。隔離層124與基底層122的厚度比例例如是介于0.1至0.8,隔離層124與基底層122的單位面積重量比例例如是介于0.5至3。特別一提的是,基底層122的材質(zhì)可由棉、麻或化學合成纖維組成,其為交織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且具孔洞,換言之,基底層122的正面(與膠體層130接觸的一面)與背面(與隔離層124接觸的一面)皆具有孔洞,其中正面的孔洞能提高膠體層130與基底層122之間的附著,背面的孔洞可以被隔離層124覆蓋或填滿。因此,基底層122在與隔離層124接合后,基底層122的一面仍具有孔洞以增加與膠體層130之間的結(jié)合力,但另一面的孔洞實質(zhì)上已被隔離層124覆蓋或填滿以防止液體由基底層122滲漏至背材層110的表面110a。舉例來說,當隔離層124以淋膜法形成時,用以形成隔離層124的液態(tài)材料在凝結(jié)成固態(tài)的同時與基底層122的孔洞直接卡合,以填補該處的孔洞,由于隔離層124的材料會卡合于基底層122的孔洞中,故能增強兩者之間的粘著力,使兩者不易分離,但基底層122與隔離層124之間的結(jié)合可單獨分離或破壞性拆解。因此,基底層122與及隔離層124結(jié)合后遂形成背面實質(zhì)上不具有孔洞的復合基材層120。在本實施例中,是以隔離層124直接形成于基底層122上為例,但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換言之,隔離層124可以直接與基底層122結(jié)合或者是通過諸如粘著層等其他膜層與基底層122結(jié)合。舉例來說,在另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復合基材層120例如是更包括一粘著層126,配置于隔離層124與基底層122之間。詳言之,隔離層124經(jīng)塑膜或成形后,于隔離層124上涂布一粘著層126,接著通過粘著層126使隔離層124與基底層122結(jié)合。在本實施例中,基底層122正面(與膠體層130接觸的一面)仍保有孔洞以提高膠體層130與基底層122之間的附著,基底層122背面(與粘著層126接觸的一面)的孔洞能被粘著層126與隔離層124覆蓋或填滿,以提高粘著層126與基底層122之間的附著以及防止液體由基底層122滲漏至背材層110的表面110a。因此,基底層122與粘著層126及隔離層124結(jié)合后遂形成背面實質(zhì)上不具有孔洞的復合基材層120。在此實施例中,隔離層124的孔洞遠小于或遠少于基底層122的孔洞尺寸或數(shù)目,因此可以視為實質(zhì)上不具有孔洞,其中隔離層124的材料例如是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纖維、聚碳酸酯、聚氨酯、上述的衍生物或上述的組合。粘著層126例如是包括一熱熔膠、一感壓膠或一壓克力膠。再者,以制作工藝來看,隔離層124是先形成于基底層122上以制作復合基材層120,再使復合基材層120與背材層110結(jié)合。特別一提的是,由于復合基材層120的隔離層124實質(zhì)上不具有孔洞且具有平坦表面,因此能大幅增加復合基材層120與背材層110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得復合基材層120與背材層110之間具有較大的附著力。如此一來,在更換敷料件100的過程中,能避免發(fā)生復合基材層120與背材層110分離的不便情況。再者,雖然在上述的實施例中都是以繪示一層隔離層124為例,但本實用新型不以此為限,換言之,在其他實施例中,復合基材層120也可以包括多個堆疊的隔離層124,其中各隔離層124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膠體層130配置于復合基材層120上,其中基底層122位于膠體層130與隔離層124之間。隔離層124防止液體由基底層122滲漏至背材層110的表面110a。膠體層130例如是包括一水凝膠層,其為與傷口接觸的表面。膠體層130的形成方法例如是將包括未反應主材料的混合溶液涂布至復合基材層120的基底層122上,再通過光聚合或熱聚合使混合溶液固化熟成,以形成膠體層130。其中,未反應主材料包括多種可聚合單體、交聯(lián)劑、起始劑等化學原料,這些化學原料包括烯類、胺類、醇類、酰胺類、其衍生物或上述的組合,且這些物質(zhì)通常對皮膚具有刺激性。再者,包括未反應主材料的混合溶液通常為具流動性的液體,且其流動性會因不同原料或比例而有所差異,故反應條件與時間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說,在涂布混合溶液 后,未反應主材料是以嵌入基底層122的孔洞中的方式同時進行物理性附著以及聚合反應,以形成膠體層130。在本實施例中,由于隔離層124具有支撐以及防止液體滲漏的功能,因此能避免未反應主材料因重力、外力或反應速度不同等因素滲漏至復合基材層120的背面(即與背材層110接合的一面),有助于主材料反應完全,以形成反應完全且具有均勻厚度的膠體層130。如此一來,能避免未反應的主材料因隨存放時間而由基材層的底層擴散至已反應主材料,在與皮膚接觸時導致皮膚刺激、過敏或在傷口中引發(fā)其他癥狀。此外,能輕易控制混合溶液的涂布厚度,使得膠體層130具有適當?shù)暮穸?。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具有復合基材層的敷料件,其中復合基材層包括基底層與隔離層,隔離層能防止液體由基底層滲漏至復合基材層的背面(即背材層的表面)。如此一來,能避免用以形成膠體層的溶液滲漏至背材層的表面而反應不完全,因此有助于形成反應完全且厚度一致的膠體層,以及提升復合基材層與背材層之間的附著性。因此,大幅度提升敷料件的安全性、穩(wěn)定性 以及使用便利性。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敷料件,其特征在于,該敷料件包括: 背材層,具有一表面; 復合基材層,配置于該背材層的該表面上,包括: 基底層;以及 至少一隔離層,配置于該背材層與該基底層之間;以及 膠體層,配置于該復合基材層上,其中該基底層位于該膠體層與該隔離層之間,且該隔離層防止該液體由該基底層滲漏至該背材層的該表面。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敷料件,其特征在于,該復合基材層包括一粘著層,配置于該隔離層與該基底層之間。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敷料件,其特征在于,該隔離層包括一淋膜層。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敷料件,其特征在于,該基底層包括一多孔性薄膜。
5.如權(quán)利要 求1所述的敷料件,其特征在于,該隔離層包括一非多孔性薄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敷料件,其包括一背材層、一復合基材層以及一膠體層。背材層具有一表面。復合基材層配置于背材層的表面上,包括一基底層與至少一隔離層。隔離層配置于背材層與基底層之間。膠體層配置于復合基材層上,其中基底層位于膠體層與隔離層之間。隔離層防止液體由基底層滲漏至背材層的表面。
文檔編號B32B33/00GK203107425SQ20132002856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李政洋 申請人:大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