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位細水霧噴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多方位細水霧噴頭,包括噴頭主體,所述噴頭主體內開設有主水道,所述噴頭主體包括上層、中層和下層,所述上層和下層的外壁均為斜面,噴頭主體中每層的外壁上都設有至少三個噴嘴,所述上層和下層上的噴嘴均通過傾斜的斜側水道與主水道連接,中層通過水平的平側水道與主水道連接,所述噴頭主體的底部也設有至少一個噴嘴,所述主水道的側面向下連接有與噴頭主體底部噴嘴數(shù)量相等的底側水道,各側水道與主水道連接處的直徑均大于與噴嘴連接處的直徑。本發(fā)明即使在水流壓力較小的情況下,也能夠形成噴霧,保證了滅火的效果好。
【專利說明】多方位細水霧噴頭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消防器材,尤其是涉及一種多方位細水霧噴頭。
【背景技術】
[0002]細水霧滅火技術于20世紀40年代用于輪船滅火,自90年代開始,為了尋求替代鹵代烷1301、1211的理想滅火劑,一些發(fā)達國家相繼研究和開發(fā)了細水霧滅火系統(tǒng)。我國也把細水霧滅火系統(tǒng)的開發(fā)列入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細水霧滅火系統(tǒng)在滅火效果、工程造價、環(huán)境保護、二次災害損失等各方面綜合比較,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氣體滅火系統(tǒng)和水噴霧、水噴淋滅火系統(tǒng),已經(jīng)越來越多地被用戶采用。
[0003]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壓力水流過專用細水霧噴頭后形成的細小霧滴進行滅火或防護冷卻,細水霧霧滴平均直徑小于200 μ m,比表面積和密度較高,遇火焰高溫后迅速汽化,體積可膨脹1700倍以上,使保護區(qū)的氧濃度大為降低,具有很強的汽化降溫作用和隔氧窒息作用,同時吸收大量熱量,起到隔絕氧氣和降溫的雙生作用,達到迅速滅火的目的。
[0004]目前所使用的細水霧系統(tǒng)的噴頭形成的水霧流向都是向下方向的。這種形式對于頂棚火災來說達不到滅火目的,而頂棚裝飾材料火災的發(fā)生又呈上升趨勢,因此急需解決水系滅火系統(tǒng)不能有效抑制頂棚火災蔓延的實際工程問題。
[0005]現(xiàn)有的細水霧噴頭在使用時均需要提供一個較大的壓力,若是壓力不夠,產(chǎn)生的水霧的滅火效果就會變差,甚至有可能不產(chǎn)生水霧而是水流直接流出,導致滅火效果大打折扣。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為了解決目前細水霧噴頭的噴霧方向單一,且需要提供較大的壓力才能實現(xiàn)的問題,為此提供了一種多方位細水霧噴頭,包括噴頭主體1,所述噴頭主體I的頂部向上設有凸起2,所述凸起2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凸起2內開設有主水道3,所述主水道3延伸至噴頭主體I內,所述噴頭主體I包括上層11、中層12和下層13,所述上層11和下層13的外壁均為斜面,噴頭主體I中每層的外壁上都設有至少三個噴嘴4,所述上層11和下層13上的噴嘴4均通過傾斜的斜側水道5與主水道3連接,所述斜側水道5與主水道3連接處的直徑大于與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所述中層12通過水平的平側水道6與主水道3連接,平側水道6與主水道3連接處的直徑大于與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所述噴頭主體I的底部也設有至少一個噴嘴4,所述主水道3的側面向下連接有與噴頭主體I底部噴嘴4數(shù)量相等的底側水道7,所述底側水道7與主水道3連接處的直徑大于與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
[0007]本發(fā)明多方位細水霧噴頭,所述主水道3的終端在噴頭主體I內,不貫穿噴頭主體1,使水流分流至各側水道時的壓力進一步增強。
[0008]本發(fā)明多方位細水霧噴頭,所述斜側水道5、平側水道6與底側水道7與各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均相等。
[0009]本發(fā)明多方位細水霧噴頭,所述上層11的斜側水道5與上層11的外壁垂直,下層13的斜側水道5與下層13的外壁垂直。
[0010]本發(fā)明多方位細水霧噴頭,所述噴頭主體I的上層11、中層12和下層13分別設有六個噴嘴4,底部設有四個噴嘴4。
[0011]本發(fā)明多方位細水霧噴頭,所述底側水道7與主水道3的連接處在主水道3底部的側面,位于斜側水道5與主水道3的連接處以及平側水道6與主水道7的連接處的下方。
[001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能夠對斜上方、下方、斜下方以及水平方向同時噴霧,噴霧范圍廣,尤其是多個一起使用時,滅火效果好。而各側水道與主水道連接處的直徑均大于與噴嘴連接處的直徑,使主水道的水流從各側水道到噴嘴的過程中壓力逐漸增大,大大減小了主水道進水處需要提供的壓力,使噴霧更容易形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本發(fā)明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2是圖1中A-A面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仰視圖;
圖4是圖3中B-B面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噴嘴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0015]本說明書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0016]如圖1-4所示的多方位細水霧噴頭,包括噴頭主體I,所述噴頭主體I的頂部向上設有凸起2,所述凸起2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凸起2內開設有主水道3,所述主水道3延伸至噴頭主體I內,所述噴頭主體I包括上層11、中層12和下層13,所述上層11和下層13的外壁均為斜面,噴頭主體I中每層的外壁上都設有至少三個噴嘴4,若是噴嘴太少,就難以對各方向進行滅火,所述上層11和下層13上的噴嘴4均通過傾斜的斜側水道5與主水道3連接,所述斜側水道5與主水道3連接處的直徑大于與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所述中層12通過水平的平側水道6與主水道3連接,平側水道6與主水道3連接處的直徑大于與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所述噴頭主體I的底部也設有至少一個噴嘴4,所述主水道3的側面向下連接有與噴頭主體I底部噴嘴4數(shù)量相等的底側水道7,所述底側水道7與主水道3連接處的直徑大于與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所述上層11的斜側水道5與上層11的外壁垂直,下層13的斜側水道5與下層13的外壁垂直。由于各側水道與主水道連接處的直徑均大于與噴嘴連接處的直徑,使主水道的水流從各側水道到噴嘴的過程中壓力逐漸增大,大大減小了主水道進水處需要提供的壓力,而所述主水道3的終端在噴頭主體I內,不貫穿噴頭主體1,使水流分流至各側水道時的壓力進一步增強,使噴霧更容易形成。[0017]其中,所述底側水道7與主水道3的連接處在主水道3底部的側面,位于斜側水道5與主水道3的連接處以及平側水道6與主水道7的連接處的下方,所述噴頭主體I的上層
11、中層12和下層13分別設有六個噴嘴4,底部設有四個噴嘴4,各側水道與其對應的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均相等。
[0018]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體實施方式】。本發(fā)明擴展到任何在本說明書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過程的步驟或任何新的組合。
【權利要求】
1.一種多方位細水霧噴頭,包括噴頭主體(1),所述噴頭主體(I)的頂部向上設有凸起(2),所述凸起(2)上設有外螺紋,所述凸起(2)內開設有主水道(3),所述主水道(3)延伸至噴頭主體(I)內,其特征是:所述噴頭主體(I)包括上層(11)、中層(12)和下層(13),所述上層(11)和下層(13)的外壁均為斜面,噴頭主體(I)中每層的外壁上都設有至少三個噴嘴(4),所述上層(11)和下層(13)上的噴嘴(4)均通過傾斜的斜側水道(5)與主水道(3)連接,所述斜側水道(5)與主水道(3)連接處的直徑大于與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所述中層(12)通過水平的平側水道(6)與主水道(3)連接,平側水道(6)與主水道(3)連接處的直徑大于與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所述噴頭主體(I)的底部也設有至少一個噴嘴(4),所述主水道(3)的側面向下連接有與噴頭主體(I)底部噴嘴(4)數(shù)量相等的底側水道(7),所述底側水道(7)與主水道(3)連接處的直徑大于與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位細水霧噴頭,其特征是:所述主水道(3)的終端在噴頭主體(I)內,不貫穿噴頭主體(I)。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位細水霧噴頭,其特征是:所述斜側水道(5)、平側水道(6)與底側水道(7)與各噴嘴(4)連接處的直徑均相等。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多方位細水霧噴頭,其特征是:所述上層(11)的斜側水道(5)與上層(11)的外壁垂直,下層(13)的斜側水道(5)與下層(13)的外壁垂直。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多方位細水霧噴頭,其特征是:所述底側水道(7)與主水道(3)的連接處在主水道(3)底部的側面,位于斜側水道(5)與主水道(3)的連接處以及平側水道(6)與主水道(7)的連接處的下方。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多方位細水霧噴頭,其特征是:所述噴頭主體(I)的上層(11)、中層(12)和下層(13)分別設有六個噴嘴(4),底部設有四個噴嘴(4)。
【文檔編號】A62C31/05GK103480109SQ201310444923
【公開日】2014年1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27日
【發(fā)明者】楊桂華 申請人:南京恒天偉智能技術有限公司江陰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