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位器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工位器具,包括:獨輪組件,所述獨輪組件的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連接梁,所述連接梁可拆卸與所述獨輪組件相連,且所述連接梁的位置和/或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和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與所述獨輪組件和所述連接梁之一可拆卸地相連,所述立柱的位置和/或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工位器具,可以根據(jù)具體工況進行任意組合,結(jié)構(gòu)簡單、拆裝方便、利用率高。
【專利說明】工位器具【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位器具。
【背景技術(shù)】
[0002]工位器具是企業(yè)在生產(chǎn)現(xiàn)場(一般指生產(chǎn)線)或倉庫中用以存放生產(chǎn)對象或工具的裝置,用于盛裝零部件、原材料等。工位器具是為了滿足生產(chǎn)需要,方便生產(chǎn)工人操作等使用的輔助性器具,是生產(chǎn)過程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不能缺少的。
[0003]在焊裝生產(chǎn)車間,工位器具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相關(guān)技術(shù)所使用的工位器具不能滿足多車型共用。基本上以專用為主,即一種零件對應一種專用工位器具。而且,相關(guān)技術(shù)中的工位器具,其結(jié)構(gòu)都是焊接為主,在車型切換后直接報廢,再利用率非常比較低。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guān)技術(shù)中的技術(shù)問題之一。
[0005]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結(jié)構(gòu)簡單、拆裝方便、可任意組合的工位器具。
[0006]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工位器具,包括:獨輪組件,所述獨輪組件的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連接梁,所述連接梁 可拆卸與所述獨輪組件相連,且所述連接梁的位置和/或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和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與所述獨輪組件和所述連接梁之一可拆卸地相連,所述立柱的位置和/或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
[0007]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工位器具,連接梁與獨輪組件之間可拆卸地相連、立柱與連接梁或獨輪組件之間可拆卸地相連,可以根據(jù)具體工況進行任意組合,結(jié)構(gòu)簡單、拆裝方便、
利用率高。
[0008]另外,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的工位器具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shù)特征:
[000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所述獨輪組件包括第一獨輪組件、第二獨輪組件、第三獨輪組件和第四獨輪組件;所述連接梁前連接梁、右連接梁、后連接梁和左連接梁,所述前連接梁的左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右邊沿相連且所述前連接梁的右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左邊沿相連,所述右連接梁的前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后邊沿相連且所述右連接梁的后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前邊沿相連,所述后連接梁的右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左邊沿相連且所述后連接梁的左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右邊沿相連,所述左連接梁的后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前邊沿相連且所述左連接梁的前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后邊沿相連;和所述立柱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一獨輪組件上或所述第一立柱可拆卸地設在所述前連接梁上且在所述前連接梁的長度方向位置可調(diào),所述第二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二獨輪組件上或所述第二立柱可拆卸地設在所述右連接梁上且在所述右連接梁的長度方向位置可調(diào),所述第三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三獨輪組件上或所述第三立柱可拆卸地設在所述后連接梁上且在所述后連接梁的長度方向位置可調(diào),所述第四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四獨輪組件上或所述第四立柱可拆卸地設在所述左連接梁上且在所述左連接梁的長度方向位置可調(diào)。
[0010]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所述第一獨輪組件、所述第二獨輪組件、所述第三獨輪組件和所述第四獨輪組件中的每一個均包括輪子、設在所述輪子上面的墊板以及分別與所述輪子和所述墊板相連的支腿。
[0011]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所述前連接梁的左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右邊沿相連且所述前連接梁的右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左邊沿相連,所述右連接梁的前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后邊沿相連且所述右連接梁的后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前邊沿相連,所述后連接梁的右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左邊沿相連且所述后連接梁的左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右邊沿相連,所述左連接梁的后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前邊沿相連且所述左連接梁的前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后邊沿相連。
[0012]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所述前連接梁的左端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右邊沿之間、所述前連接梁的右端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左邊沿之間、所述右連接梁的前端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后邊沿之間、所述右連接梁的后端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前邊沿之間、所述后連接梁的右端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左邊沿之間、所述后連接梁的左端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右邊沿之間、所述左連接梁的后端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前邊沿之間、所述左連接梁的前端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后邊沿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
[0013]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所述第一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上,所述第二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上,所述第三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上,所述第四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上。
[0014]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所述第一立柱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之間、所述第二立柱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之間、所述第三立柱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之間、所述第四立柱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
[0015]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所述前連接梁包括沿前后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前連接支梁和第二前連接支梁,所述右連接梁包括沿左右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右連接支梁和第二右連接支梁,所述后連接梁包括沿前后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后連接支梁和第二后連接支梁,所述左連接梁包括沿左右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左連接支梁和第二左連接支梁。
[0016]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所述第一前連接支梁和所述第二前連接支梁、所述第一右連接支梁和所述第二右連接支梁、所述第一后連接支梁和所述第二后連接支梁、以及所述第一左連接支梁和所述第二左連接支梁均為方管。
[0017]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yōu)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工位器具的示意圖;
[0019]圖2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工位器具的示意圖;和 [0020] 圖3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工位器具的獨立組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 ]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2]下面參考附圖來詳細描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工位器具。
[0023]如圖1至圖3所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工位器具,包括:獨輪組件,連接梁和立柱。
[0024]具體而言,所述獨輪組件的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
[0025]所述連接梁可拆卸與所述獨輪組件相連,且所述連接梁的位置和/或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
[0026]所述立柱的下端與所述獨輪組件和所述連接梁之一可拆卸地相連,所述立柱的位
置和/或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
[0027]也就是說,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工位器具,獨輪組件,連接梁和立柱之間可拆卸的相連,可以任意組成兩輪工位器具、三輪工位器具、四輪工位器具等,連接梁的兩端分別可拆卸地與獨輪組件相連,立柱選擇性地與獨輪組件或連接梁可拆卸的相連,可以適應不同的工況。
[0028]更具體地,所述獨輪組件包括第一獨輪組件11、第二獨輪組件12、第三獨輪組件13、第四獨輪組件14 ;所述連接梁包括前連接梁21、右連接梁22、后連接梁23、左連接梁24 ;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31、第二立柱32、第三立柱33和第四立柱34。
[0029]具體地說,前連接梁21的左(即如圖1中所示的箭頭左所指示的方向)端可拆卸地與第一獨輪組件11的右邊沿相連且前連接梁21的右(即如圖1中所示的箭頭右所指示的方向)端可拆卸地與第二獨輪組件12的左邊沿相連。
[0030]右連接梁22的前(即如圖1中所示的箭頭前所指示的方向)端可拆卸地與第二獨輪組件12的后(即如圖1中所示的箭頭后所指示的方向)邊沿相連且右連接梁22的后端可拆卸地與第三獨輪組件13的前邊沿相連。
[0031]后連接梁23的右端可拆卸地與第三獨輪組件13的左邊沿相連且后連接梁23的左端可拆卸地與第四獨輪組件14的右邊沿相連。
[0032]左連接梁24的后端可拆卸地與第四獨輪組件14的前邊沿相連且左連接梁24的前端可拆卸地與第一獨輪組件11的后邊沿相連。
[0033]進一步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如圖3所示,第一獨輪組件11包括輪子111、設在輪子111上面的墊板112以及分別與輪子111和墊板112相連的支腿113。
[0034]S卩,前連接梁21的左端可拆卸地與第一獨輪組件11的墊板的右邊沿相連且前連接梁21的右端可拆卸地與第二獨輪組件12的墊板的左邊沿相連。右連接梁22的前端可拆卸地與第二獨輪組件12的墊板的后邊沿相連且右連接梁22的后端可拆卸地與第三獨輪組件13的墊板的前邊沿相連。后連接梁23的右端可拆卸地與第三獨輪組件13的墊板的左邊沿相連且后連接梁23的左端可拆卸地與第四獨輪組件14的墊板的右邊沿相連。左連接梁24的后端可拆卸地與第四獨輪組件14的墊板的前邊沿相連且左連接梁24的前端可拆卸地與第一獨輪組件11的墊板的后邊沿相連。
[0035]如圖1所示,第一立柱31可拆卸的設在第一獨輪組件11上,第二立柱32可拆卸的設在第二獨輪組件12上,第三立柱33可拆卸的設在第三獨輪組件13上,第四立柱34可拆卸的設在第四獨輪組件14上。
[0036]有利地,第一立柱31可拆卸的設在第一獨輪組件11的墊板上,第二立柱32可拆卸的設在第二獨輪組件12的墊板上,第三立柱33可拆卸的設在第三獨輪組件13的墊板上,第四立柱34可拆卸的設在第四獨輪組件14的墊板上。
[0037]進一步地,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第一立柱31與第一獨輪組件11的墊板之間、第二立柱32與第二獨輪組件12的墊板之間、第三立柱33與第三獨輪組件13的墊板之間、第四立柱34與第四獨輪組件14的墊板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
[0038]如圖2所示,第一立柱31可拆卸地設在前連接梁21上且在前連接梁21的長度方向(即如圖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位置可調(diào)。第二立柱32可拆卸地設在右連接梁22上且在右連接梁22的長度方向(即如圖2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位置可調(diào)。第三立柱33可拆卸地設在后連接梁23上且在后連接梁23的長度方向(即如圖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位置可調(diào)。第四立柱34可拆卸地設在左連接梁24上且在左連接梁24的長度方向(即如圖2中所示的前后方向)位置可調(diào)。
[0039]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工位器具,連接梁與獨輪組件之間可拆卸地相連、立柱與連接梁或獨輪組件之間可拆卸地相連,可以根據(jù)具體工況進行任意組合,結(jié)構(gòu)簡單、拆裝方便、
利用率高。
[0040]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前連接梁21的左端與第一獨輪組件11的墊板的右邊沿之間、前連接梁21的右端與第二獨輪組件12的墊板的左邊沿之間、右連接梁22的前端與第二獨輪組件12的墊板的后邊沿之間、右連接梁22的后端與第三獨輪組件13的墊板的前邊沿之間、后連接梁23的右端與第三獨輪組件13的墊板的左邊沿之間、后連接梁23的左端與第四獨輪組件14的墊板的右邊沿之間、左連接梁24的后端與第四獨輪組件14的墊板的前邊沿之間、左連接梁24的前端與第一獨輪組件11的墊板的后邊沿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
[0041]如圖1和圖2所示,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前連接梁21包括沿前后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前連接支梁211和第二前連接支梁212。右連接梁22包括沿左右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右連接支梁221和第二右連接支梁222。后連接梁23包括沿前后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后連接支梁231和第二后連接支梁232,左連接梁24包括沿左右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左連接支梁241和第二左連接支梁242。由此,可以使立柱在連接梁上更為穩(wěn)定。
[0042]有利地,第一前連接支梁211和第二前連接支梁212、第一右連接支梁221和第二右連接支梁222、第一后連接支梁231和第二后連接支梁232、以及第一左連接支梁241和第二左連接支梁242均為方管。由此,取材方便、便于選擇,利于標準化和通用化。
[0043]在使用過程中根據(jù)所擺放工位器具上具體零件的尺寸要求,選擇合適型號尺寸的連接梁,然后通過零件存儲數(shù)量和支撐的需求來確定立柱的數(shù)量和位置,最后通過螺栓將各個部件緊固即可,這樣就可以組合成所需要的工位器具。
[0044]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shù)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nèi)”、“外”、“順時針”、“逆時針”、“軸向”、“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guān)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guān)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gòu)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45]此外,術(shù)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shù)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46]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shù)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shù)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guān)系。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shù)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47]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8]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shù)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jié)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jié)構(gòu)、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shù)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jié)構(gòu)、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jié)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況下,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實施例或示例的特征進行結(jié)合和組合。
[0049]盡管上面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nèi)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獨輪組件,所述獨輪組件的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 連接梁,所述連接梁可拆卸與所述獨輪組件相連,且所述連接梁的位置和/或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和 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與所述獨輪組件和所述連接梁之一可拆卸地相連,所述立柱的位置和/或數(shù)量可調(diào)節(jié)。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獨輪組件包括第一獨輪組件、第二獨輪組件、第三獨輪組件和第四獨輪組件; 所述連接梁包括前連接梁、右連接梁、后連接梁和左連接梁,所述前連接梁的左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右邊沿相連且所述前連接梁的右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左邊沿相連,所述右連接梁的前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后邊沿相連且所述右連接梁的后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前邊沿相連,所述后連接梁的右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左邊沿相連且所述后連接梁的左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右邊沿相連,所述左連接梁的后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前邊沿相連且所述左連接梁的前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后邊沿相連;和 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一獨輪組件上或所述第一立柱可拆卸地設在所述前連接梁上且在所述前連接梁的長度方向位置可調(diào),所述第二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二獨輪組件上或所述第二立柱可拆卸地設在所述右連接梁上且在所述右連接梁的長度方向位置可調(diào),所述第三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三獨輪組件上或所述第三立柱可拆卸地設在所述后連接梁上且在所述后連接梁的長度方向位置可調(diào),所述第四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四獨輪組件上或所述第四立柱可拆卸地設在所述左連接梁上且在所述左連接梁的長度方向位置可調(diào)。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獨輪組件、所述第二獨輪組件、所述第三獨輪組件和所述第四獨輪組件中的每一個均包括輪子、設在所述輪子上面的墊板以及分別與所述輪子和所述墊板相連的支腿。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連接梁的左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右邊沿相連且所述前連接梁的右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左邊沿相連,所述右連接梁的前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后邊沿相連且所述右 連接梁的后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前邊沿相連,所述后連接梁的右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左邊沿相連且所述后連接梁的左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右邊沿相連,所述左連接梁的后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前邊沿相連且所述左連接梁的前端可拆卸地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后邊沿相連。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連接梁的左端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右邊沿之間、所述前連接梁的右端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左邊沿之間、所述右連接梁的前端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后邊沿之間、所述右連接梁的后端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前邊沿之間、所述后連接梁的右端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左邊沿之間、所述后連接梁的左端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右邊沿之間、所述左連接梁的后端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前邊沿之間、所述左連接梁的前端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的后邊沿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上,所述第二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上,所述第三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上,所述第四立柱可拆卸的設在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上。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與所述第一獨輪組件的墊板之間、所述第二立柱與所述第二獨輪組件的墊板之間、所述第三立柱與所述第三獨輪組件的墊板之間、所述第四立柱與所述第四獨輪組件的墊板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連接梁包括沿前后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前連接支梁和第二前連接支梁,所述右連接梁包括沿左右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右連接支梁和第二右連接支梁,所述后連接梁包括沿前后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后連接支梁和第二后連接支梁,所述左連接梁包括沿左右方向間隔布置的第一左連接支梁和第二左連接支梁。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連接支梁和所述第二前連接支梁、所述第一右連接支梁和所述第二右連接支梁、所述第一后連接支梁和所述第二后連接支梁、以及所述第一左連接支梁和所述第二左連接支梁均為方管。
【文檔編號】B25H5/00GK203752134SQ20142007442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2月20日
【發(fā)明者】陳麗萍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