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絕緣鋼絲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絕緣鋼絲鉗。
技術背景現(xiàn)今使用的鋼絲鉗(老虎鉗)只有手柄部分采用絕緣橡膠護套,其鉗頭部分為外露金屬,無絕緣層,在電力或電氣設備的狹小空間內,帶電部位間距較小,且無法在停電的情況下工作,當鉗口張開夾持物件時,易造成與帶電部位相間短路或單相接地,發(fā)生事故。
發(fā)明內容為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絕緣鋼絲鉗,將鉗頭部分外露金屬進行包膠絕緣處理,應用在電力或電氣設備上的狹小空間內,帶電部位間距較小,且無法停電工作的場合下,可以有效降低相間短路或單相接地的發(fā)生率。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絕緣鋼絲鉗,所述鋼絲鉗包括左手柄以及與左手柄為一體結構的左鉗頭,所述左手柄與所述左鉗頭連接處為圓臺;右手柄以及與右手柄為一體結構的右鉗頭,所述右手柄與所述右鉗頭連接處為圓臺;所述左手柄與所述右手柄通過設置于所述圓臺處的銷軸鉸接;所述左鉗頭以及右鉗頭的相向端面為鉗口、齒口以及刀口 ;所述左手柄、右手柄的表面設有絕緣層,所述左鉗頭、右鉗頭的前端以及相背端面設有絕緣層,所述圓臺的外露表面設有絕緣層。 所述銷軸的兩端設有絕緣層。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xiàn)在鋼絲鉗左右兩部分尚未用銷軸組裝為成品前,在兩部分圓臺結合弧線處用數(shù)控機床將其銑削出三毫米左右的空間,作用是在給鋼絲鉗左右兩部分進行包膠絕緣處理后產(chǎn)生的絕緣層厚度預留出空間。將左右鉗頭部分外露金屬進行包膠絕緣處理。然后采用本實用新型絕緣鋼絲鉗在上述條件下工作時,可以有效降低相間短路或單相接地的發(fā)生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剖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圖中標號1右手柄,2左手柄,3左鉗頭,4右鉗頭,5銷軸,6絕緣層,7鉗口,8齒口,9 刀口。以下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實施例參見圖1、2,本實施例的絕緣鋼絲鉗,其包括左手柄2以及與左手柄為一體結構的左鉗頭3,左手柄與左鉗頭3連接處為圓臺;右手柄I以及與右手柄為一體結構的右鉗頭4,右手柄I與右鉗頭4連接處同樣為圓臺;左手柄2與右手柄I通過設置于圓臺處的銷軸5鉸接;左鉗頭以及右鉗頭的相向端面自上而下分別為鉗口 7、齒口 8以及刀口 9。左手柄、右手柄的表面設有絕緣層6,左鉗頭、右鉗頭的前端以及相背端面也設有絕緣層6,圓臺的外露表面同樣設有絕緣層6。并且銷軸5的兩端也設有絕緣層。具體實施中,1、鋼絲鉗(老虎鉗)左右兩部件尚未用銷軸組裝為成品前,在兩部分結合弧線處用數(shù)控機床將其銑削去除約三毫米,作用是在給鋼絲鉗(老虎鉗)左右兩部件進行包膠絕緣處理后產(chǎn)生的絕緣層厚度預留出空間。2、對鋼絲鉗(老虎鉗)的鉗口、齒口、刀口、及其鋼絲鉗(老虎鉗)左右兩部件圓臺部分接觸面進行包覆處理(采用涂覆工業(yè)蠟或涂膠方式,鋼絲鉗(老虎鉗)左右兩部件圓臺部分接觸面等不需進行絕緣處理的部位一并包膠)。3、將處理好的部件進行浸潰包膠絕緣處理(即將處理好的部件浸入絕緣橡膠液進行涂覆),然后送入烘干箱內烘干后取出,剔除鋼絲鉗(老虎鉗)的刀口、齒口、鉗口,以及左右兩部件圓臺接觸面的包覆材料。4、將銷軸壓入鋼絲鉗(老虎鉗)左右兩部件圓臺的連接孔中,組裝為成品。然后再將銷軸兩端面裸露金屬部分進行膠粘絕緣層處理,盡量減小鉗頭裸露金屬部分。5、最后裝配手柄部分絕緣橡膠護套,即除了鋼絲鉗的刀口、齒口、鉗口為裸露金屬外,其余部分均包覆有絕緣層。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絕緣鋼絲鉗,所述鋼絲鉗包括 左手柄(2)以及與左手柄為一體結構的左鉗頭(3),所述左手柄(2)與所述左鉗頭(3)連接處為圓臺; 右手柄(I)以及與右手柄為一體結構的右鉗頭(4),所述右手柄(I)與所述右鉗頭(4)連接處為圓臺; 所述左手柄(2)與所述右手柄(I)通過設置于所述圓臺處的銷軸(5)鉸接; 所述左鉗頭以及右鉗頭的相向端面為鉗口(7)、齒口(8)以及刀口(9); 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手柄、右手柄的表面設有絕緣層(6),所述左鉗頭、右鉗頭的前端以及相背端面設有絕緣層(6),所述圓臺的外露表面設有絕緣層(6)。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絕緣鋼絲鉗,其特征在于,所述銷軸(5)的兩端設有絕緣層。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絕緣鋼絲鉗,其包括左手柄以及與左手柄為一體結構的左鉗頭,所述左手柄與所述左鉗頭連接處為圓臺;右手柄以及與右手柄為一體結構的右鉗頭,所述右手柄與所述右鉗頭連接處為圓臺;所述左手柄與所述右手柄通過設置于所述圓臺處的銷軸鉸接;所述左鉗頭以及右鉗頭的相向端面為鉗口、齒口以及刀口;所述左手柄、右手柄的表面設有絕緣層,所述左鉗頭、右鉗頭的前端以及相背端面設有絕緣層,所述圓臺的外露表面設有絕緣層。本實用新型應用在電力或電氣設備上的狹小空間內,帶電部位間距較小,且無法停電工作的場合下,可以有效降低相間短路或單相接地的發(fā)生率。
文檔編號B25B1/04GK202895030SQ20122064223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29日
發(fā)明者李登峰, 許峰, 鄭新, 董如春, 沈長德 申請人:安徽省電力公司滁州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