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專用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除雪車上的拋雪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除雪車一般都具有絞雪、拋雪功能,為了達到控制拋雪方向的目的,除雪車都配備有拋雪裝置,現(xiàn)有的一種拋雪裝置包括拋雪筒、液壓馬達、鏈輪和鏈條,液壓馬達的輸出軸通過鏈輪和鏈條與拋雪筒的轉軸傳動連接。這種結構的拋雪裝置存在以下不足:1、因液壓馬達轉動速度較快,難以做到精準的轉動角度控制,為了解決這一缺陷,液壓馬達需要配置帶制動功能的模塊,無形間增加了成本;2、除雪車在外作業(yè),工作環(huán)境寒冷,外表暴露在冰雪環(huán)境中,為了保證鏈條不銹蝕,所以對鏈條的質量要求較高,質量好的鏈條價格也比較高;3、馬達齒輪鏈條機構由于暴露在冰雪環(huán)境中,需要頻繁加注潤滑脂,養(yǎng)護比較麻煩;4、馬達齒輪鏈條機構還要考慮安裝的問題,要設計安裝支架,若對布置空間要求緊湊的除雪車輛設備,安裝布置馬達是一個難題;5、故傳統(tǒng)的馬達齒輪鏈條結構的運用成本較高,養(yǎng)護較麻煩,對安裝空間要求緊湊的設備安裝比較困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除雪車拋雪裝置,這種裝置可以解決現(xiàn)有拋雪裝置存在的拋雪角度不精準、養(yǎng)護麻煩、安裝困難和成本高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除雪車拋雪裝置包括安裝在轉軸上的拋雪筒,在所述拋雪筒側旁設置有導槽,在所述導槽內還設置有與所述導槽滑動配合的導向滑塊,所述導向滑塊連接于動力缸的伸出端,所述導向滑塊通過搖臂與所述拋雪筒相連接。
上述除雪車拋雪裝置的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導槽為直線槽,所述動力缸安裝在所述導槽內,所述動力缸缸體的一端通過固定銷與所述導槽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動力缸為雙作用液壓油缸。
進一步的,所述搖臂兩端的連接面相互錯開并平行。
進一步的,所述搖臂的一端通過第一搖臂銷與所述導向滑塊相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搖臂銷與所述拋雪筒相連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設置由動力缸驅動的導向滑塊在導槽內運動,并通過搖臂連接導向滑塊和拋雪筒,使之形成曲柄滑塊運動機構,相對于傳統(tǒng)的液壓馬達齒輪鏈條機構,簡化了拋雪筒做旋轉運動的結構,降低了拋雪筒安裝的難度,工作穩(wěn)定性高,維修養(yǎng)護簡單,和傳統(tǒng)的馬達鏈條的拋雪筒旋轉方式比較,成本可以節(jié)約3至5倍,它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易養(yǎng)護,成本低的優(yōu)勢;有效的解決了傳統(tǒng)液壓馬達齒輪鏈條機構控制拋雪筒旋轉時難以精準控制旋轉角度,養(yǎng)護頻繁,安裝和成本高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除雪車拋雪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后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雙作用油缸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述:
圖1至圖3所示的除雪車拋雪裝置主要包括拋雪筒1、轉軸3、導槽2、動力缸、導向滑塊9和搖臂8,其中,拋雪筒1包括圓筒1-1和沿該圓筒1-1的切線方向伸出的拋雪槽1-2,圓筒1-1的中部固定于轉軸3上;在拋雪筒1的側旁固定有一導槽2,導槽2的槽口朝向拋雪筒1,本實施例的導槽2為直線槽,動力缸為雙作用液壓油缸5,雙作用液壓油缸5和導向滑塊9設置在該導槽2,雙作用液壓油缸5缸體一端通過固定銷4與導槽2的一端固定連接,導向滑塊9安裝在雙作用液壓油缸5的活塞桿伸出端,并與導槽2滑動配合;在拋雪筒1和導槽2之間設置有一搖臂8,搖臂8的一端通過第一搖臂銷10與導向滑塊9相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二搖臂銷7與拋雪筒1的拋雪槽1-2側壁相連接,第二搖臂7銷焊接在拋雪筒1的拋雪槽1-2側壁上,該搖臂8靠近一端的部分具有彎折部,彎折部使搖臂8兩端的連接面相互錯開并平行,避免構件之間在運動過程中相互干涉。如圖1和圖4所示,當雙作用液壓油缸5的a油口進油時,油缸活塞桿5-1伸出,推動導向滑塊9在導槽2內向右直線滑動,導向滑塊9帶搖臂8運動,搖臂8帶動拋雪筒1繞轉軸3做順時針旋轉運動,通過油缸來控制拋雪筒1的旋轉角度,實現(xiàn)準確拋雪;當b油口進油時,油缸活塞桿5-1收縮,拉動導向滑塊9在導槽2內向左直線滑動,導向滑塊9帶搖臂8反向運動,搖臂8帶動拋雪筒1繞轉軸3做逆時針旋轉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