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車行道和車行道外側(cè)的人行道中間的雨水井、緩沖井和連接外河的排水管道;緩沖井設置在車行道下,緩沖井和雨水井之間連通,緩沖井與排水管道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連接管上設置有單向?qū)ㄩy,單向?qū)ㄩy設置在緩沖井的井壁上;雨水井上設置有透水安全蓋板。本實用新型中水擴散層與緩沖井的外壁接觸,而緩沖井靠人行道的外壁上設置有防水粘層,防水粘層的設置使得通過人行道向下滲透的水不會一下子就進入到緩沖井內(nèi),而是不斷的向下和向外側(cè)滲透,真正的達到還原地下水,補充地下水資源;減少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負擔;改善城市地表溫度、濕度,改善城市熱循環(huán),緩解熱島效應的效果。
【專利說明】
一種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水系統(tǒng),尤其涉及一種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為了方便下雨時通行,路面多為中間略微隆起,靠近路沿石的兩側(cè)相較路面中間略微下降的結構,這樣是為了盡量保證路面中間部分的行車位置沒有積水?,F(xiàn)有的地面排水都是依靠設置在路邊的下水口以及下水管道排水。目前邊緣排水系統(tǒng)多采用結構形式,通過縱向排水管或排水槽和橫向出水管,最終接入市政排水管道。采用此種路面排水方法,排水性瀝青路面僅解決了雨天表面不積水,行車更安全,減少揚塵污染的問題,但并未解決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主要問題:1、還原地下水,補充地下水資源;2、減少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負擔;3、改善城市地表溫度、濕度,改善城市熱循環(huán),緩解熱島效應。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施工方便、能夠還原地下水,補充地下水資源并且排水迅速的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車行道和車行道外側(cè)的人行道中間的雨水井、緩沖井和連接外河的排水管道;所述緩沖井設置在車行道下,緩沖井和雨水井之間連通,緩沖井與排水管道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連接管上設置有單向?qū)ㄩy,單向?qū)ㄩy設置在緩沖井的井壁上;所述雨水井上設置有透水安全蓋板。單向?qū)ㄩy設置在緩沖井的井壁上,使得更換和維護簡單。當單向?qū)ㄩy出現(xiàn)問題時,施工人員在緩沖井內(nèi)就可以操作,而不需要掀開路面。
[0005]上述的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優(yōu)選的,所述排水管道經(jīng)過綠化帶、公園處時設置蓄水井,所述蓄水井的上部與排水管道連通;蓄水井內(nèi)設置有與噴頭連接的噴水管,噴水管上設置有吸水栗。綠化帶或者公園里面的花草樹木澆水的水源從蓄水池內(nèi)獲得,從而利用排水管道內(nèi)的水資源;蓄水井的設置還可以再雨量過大,排水管道排水壓力大時起到一個緩沖作用。
[0006]上述的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優(yōu)選的,所述蓄水井內(nèi)壁設置有隔水層。
[0007]上述的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優(yōu)選的,所述緩沖井靠人行道的外壁上設置有防水粘層。
[0008]上述的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優(yōu)選的,所述人行道由上往下依次包括吸水磚、細沙找平層、透水基層和水擴散層,水擴散層與緩沖井的外壁接觸;所述車行道由上往下依次包括透水瀝青面層、混凝土層和夯土層,所述緩沖井位于夯土層內(nèi)。
[0009]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本實用新型的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通過緩沖井和排水管道之間設置的單向?qū)ㄩy,防止由于排水管道由于排水壓力過大在低洼處雨水井出現(xiàn)倒灌現(xiàn)象。雨水井上透水安全蓋板的設置防止行人踩入雨水井內(nèi)造成安全事故。
[0010]本實用新型中水擴散層與緩沖井的外壁接觸,而緩沖井靠人行道的外壁上設置有防水粘層,防水粘層的設置使得通過人行道向下滲透的水不會一下子就進入到緩沖井內(nèi),而是不斷的向下和向外側(cè)滲透,真正的達到還原地下水,補充地下水資源;減少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負擔;改善城市地表溫度、濕度,改善城市熱循環(huán),緩解熱島效應的效果。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實用新型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實用新型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設置有蓄水井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例說明
[0014]1、雨水井;2、緩沖井;3、排水管道;4、連接管;5、單向?qū)ㄩy;6、透水安全蓋板;7、蓄水井;8、噴水管;9、吸水栗;10、隔水層;11、防水粘層;12、吸水磚;13、細沙找平層;14、透水基層;15、水擴散層;16、透水瀝青面層;17、混凝土層;18、窮土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文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較佳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更全面、細致地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以下具體的實施例。
[0016]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當某一元件被描述為“固定于、固接于、連接于或連通于”另一元件上時,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連接或連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過其他中間連接件間接固定、固接、連接或連通在另一元件上。
[0017]除非另有定義,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專業(yè)術語與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專業(yè)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
[0018]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包括設置在車行道和車行道外側(cè)的人行道中間的雨水井1、緩沖井2和連接外河的排水管道3;緩沖井2設置在車行道下,緩沖井2和雨水井I之間連通,緩沖井2與排水管道3之間通過連接管4連接,連接管4上設置有單向?qū)ㄩy5,單向?qū)ㄩy5設置在緩沖井2的井壁上;雨水井I上設置有透水安全蓋板6。
[0019]本實施例中,排水管道3經(jīng)過綠化帶、公園處時設置蓄水井7,蓄水井8的上部與排水管道3連通;蓄水井7內(nèi)設置有與噴頭連接的噴水管8,噴水管8上設置有吸水栗9。蓄水井7內(nèi)壁設置有隔水層10。緩沖井2靠人行道的外壁上設置有防水粘層11。
[0020]本實施例中,人行道由上往下依次包括吸水磚12、細沙找平層13、透水基層14和水擴散層15,水擴散層15與緩沖井2的外壁接觸;車行道由上往下依次包括透水瀝青面層16、混凝土層17和夯土層18,緩沖井2位于夯土層18內(nèi)。
[0021]本實施例中,水擴散層與緩沖井的外壁接觸,而緩沖井靠人行道的外壁上設置有防水粘層,防水粘層的設置使得通過人行道向下滲透的水不會一下子就進入到緩沖井內(nèi),而是不斷的向下和向外側(cè)滲透,真正的達到還原地下水,補充地下水資源;減少城市排水系統(tǒng)的負擔;改善城市地表溫度、濕度,改善城市熱循環(huán),緩解熱島效應的效果。
【主權項】
1.一種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在車行道和車行道外側(cè)的人行道中間的雨水井、緩沖井和連接外河的排水管道;所述緩沖井設置在車行道下,緩沖井和雨水井之間連通,緩沖井與排水管道之間通過連接管連接,連接管上設置有單向?qū)ㄩy,單向?qū)ㄩy設置在緩沖井的井壁上;所述雨水井上設置有透水安全蓋板。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道經(jīng)過綠化帶、公園處時設置蓄水井,所述蓄水井的上部與排水管道連通;蓄水井內(nèi)設置有與噴頭連接的噴水管,噴水管上設置有吸水栗。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井內(nèi)壁設置有隔水層。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井靠人行道的外壁上設置有防水粘層。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城市道路防洪排澇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行道由上往下依次包括吸水磚、細沙找平層、透水基層和水擴散層,水擴散層與緩沖井的外壁接觸;所述車行道由上往下依次包括透水瀝青面層、混凝土層和夯土層,所述緩沖井位于夯土層內(nèi)。
【文檔編號】E03F5/10GK205475592SQ201620219583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3月22日
【發(fā)明人】劉詠梅, 劉貴書, 劉斌, 王菜剛, 王晶
【申請人】湖南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