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下水道防味防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廚房下水管道上的防止臭氣擴散、截留堵塞物的裝置,一種下水道防味防堵器。
家庭以及餐館廚房用水池中菜葉、米粒等物常被水帶入下水道口,水能流過時便想不到及時清理,滯留的污物散發(fā)出變質(zhì)的臭氣,時間長易堵,清理不便。為此,市場上有種種防堵、防味的器具出售,但是都是單一功能的,防臭采用水封結(jié)構(gòu),堵住臭氣卻流不進(jìn)水,防堵只是在水池內(nèi)排水口或下水管上有器件將雜物截住,堆集在其中同樣發(fā)臭。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防臭又能防堵的廚房用下水道防味防堵器。
這種下水道防味防堵器利用水封防止臭氣散發(fā)的原理,將防堵的篩漏結(jié)構(gòu)浸于水中,濾過的廢水照常排出。它包括連接件1、接管2、水封閉裝置4、及下水接口件7,其特征是連接件1是與水池排水口相接的彎管頭,另一端插入接管2中,通過接2與水封閉裝置4相接,篩漏5從右側(cè)進(jìn)入水封閉裝置4內(nèi),卡在棱上,上有封蓋3;水封閉裝置4的下端彎管插入下水接口件7的一個孔內(nèi)。
本實用新型的下水道防味防堵器,同時具有防臭防堵功能。多件組合采用塑料制成,折裝方便,易于清理洗滌。連接件1和水封閉裝置4下部都是彎管形,可適用于水池與下水道口的不同位置,接管2下端,在水封閉裝置4的通道液面下,將氣味封在水中。懸置于水封閉裝置4中的篩漏5將污物截留,其上的提梁方便清理。水封閉裝置4采用透明塑料制成,便于從外面看清篩漏5內(nèi)污物是否裝滿。該器件使下水管全封閉,水池下邊保持干燥,可防止滋生蚊蟲、蟑螂等。
附
圖1是下水道防味防堵器的示意圖附圖2是連接件1的示意圖附圖3是接口件7的俯視圖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下水道防味防堵器由連接件1、接管2、水封閉裝置4及下水接口件7組成,其特征是連接件1一端有圓臺與水池排水口相接,另一端是彎管,與接管2相連。接管2與水封閉裝置4螺紋相接,保證管2的下端低于水封閉裝置中間通道的水面。水封閉裝置4是一個整體,形狀似兩個圓桶由中間通道連成一體,左側(cè)桶上端封閉,只留一孔插接管2,右側(cè)桶上端有封蓋3,下端是彎管,與接口件7相通從右側(cè)圓桶上端放入篩漏5,其沿卡在裝置4的棱上,篩漏5可用金屬絲或塑料模制成有邊沿和提梁的圓底桶,其桶壁網(wǎng)眼要小于大米粒,桶壁直徑小于水封閉裝置右側(cè)圓桶的直徑,使桶壁與水封閉裝置4有空隙。接口件7是有兩個孔的圓盤,圓盤直徑略小于下水道口,臥于其中;盤上一個孔用于插封閉裝置4的彎管,另一個孔一有蓋6,排放洗衣機水時將蓋旋開。
上述接管2也可省去,而將連接件1的彎管端延長,彎管臥壁有螺紋,與水封閉裝置4上的孔旋接,使管端低于通道的水面。
使用時,污水帶雜物經(jīng)管2、通道進(jìn)入篩漏5中,雜物留在其中,污水排走,由于封閉裝置中間通道相隔左側(cè)圓桶中始終有水,將接管2下端置于水中,使氣味不能返出。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下水道防味防堵器,它包括連接件(1)、接管(2)、水封閉裝置(4)、及下水接口件(7),其特征是連接件(1)是與水池排水口相接的彎管頭,另一端插入接管(2)中,通過接管(2)與水封閉裝置(4)相接,篩漏(5)從右側(cè)進(jìn)入水封閉裝置(4)內(nèi),卡在棱上,上有封蓋(3);水封閉裝置(4)的下端彎管插入下水,接口件(7)的一個孔內(nèi)。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道防味防堵器,其特征在于水封閉(4)是由中間通道連成一體的兩個圓桶,桶上端封閉,只留一個插接(2)的孔,右側(cè)桶上端有封蓋(3),下端是彎管與接口件(7)上的一個孔相通。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下水道防味防堵器,其特征是篩漏(5)是有邊沿和提梁的圓底桶,其桶壁網(wǎng)眼要小于大米粒;桶壁直徑小于邊沿。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下水道防味防堵器,其特征是接口件(7)是有兩個孔的圓盤,圓盤直徑略小于下水道口;盤上一個孔的直徑與封閉裝置(4)的下端彎管相同,另一個孔上有蓋(6)。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一種下水道防味防堵器,其特征是接管(2)的下端必須低于封閉裝置(4)的通道高度。
專利摘要一種廚房水池的下水道防味防堵器,由連接件1、接管2、水封閉裝置4及下水接口件7組成,其特征是連接件1一端有圓臺與水池排水口相接,另一端是彎管,與接管2相連。該器件采用塑料制成,多件組合,拆裝方便,易于清理洗滌。該防堵器利用水封防味,下水管全封閉,保持池下邊干燥,防止滋生蚊蟲。
文檔編號E03C1/28GK2156220SQ93228490
公開日1994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1993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3年6月17日
發(fā)明者楊德群 申請人:楊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