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蓄水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大熊貓野化放歸訓練場仿生態(tài)蓄水池。
背景技術:
為增加各破碎的大熊貓小種群間基因交流,人們通過將圈養(yǎng)大熊貓經(jīng)系統(tǒng)的野化培訓后放歸到現(xiàn)有棲息地,從而重建野生種群。野化放歸訓練場作為放歸前期野化培訓的重要場地,其內部設施的建設對于野化訓練具有深遠影響。其中,野化放歸蓄水池是野化放歸訓練場必不可少的設施,其可作為大熊貓飲水、清洗身體的場所,對訓練圈養(yǎng)大熊貓適應野外環(huán)境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改善野化放歸訓練場的豐富度。
野化放歸蓄水池是模擬野外自然環(huán)境修建的蓄水池,該蓄水池具備一定的活水水流,可以儲存一定容量的水資源,作為圈養(yǎng)大熊貓尋找水源、飲水、清洗身體和避暑的場所。就大熊貓野化放歸訓練場蓄水池的修建而言,目前并沒有統(tǒng)一的方法和定論,修建所涉及的問題也有所差異。大熊貓野化放歸訓練場蓄水池的修建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野化放歸訓練場蓄水池應模擬野外自然環(huán)境水源。大熊貓的飲食和飲水環(huán)境為野外自然環(huán)境,模擬野外環(huán)境可有效培養(yǎng)大熊貓自主尋找水源的能力,減少因人為因素對其造成的不良影響。二是蓄水池應保證可控的活水水流。大熊貓棲息地內有干涸水域、緩流小溪、湍急河流、蓄水濕地等不同種類水資源環(huán)境,可控水流的活水蓄水池是保證模擬野外環(huán)境的重要部分。
目前,關于大熊貓野化放歸訓練場蓄水池修建的報道鮮見,因此,急需提供一種可模擬野外水流環(huán)境的蓄水池,以培養(yǎng)大熊貓適應野外環(huán)境的能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熊貓野化放歸訓練場仿生態(tài)蓄水池,該蓄水池可模擬野外水流環(huán)境,保持蓄水池中活水流動,可培養(yǎng)大熊貓適應野外環(huán)境的能力,并增加大熊貓野化放歸訓練場的環(huán)境豐富度。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大熊貓野化放歸訓練場仿生態(tài)蓄水池,包括蓄水池壁和蓄水池底,所述蓄水池壁和蓄水池底形成容納水的空間,蓄水池的一端設有進水口,與進水口相對的另一端設有排水口,所述蓄水池壁為仿石頭水泥池壁,蓄水池底為仿石頭水泥池底,所述仿石頭水泥池壁和仿石頭水泥池底均由形狀各異的石頭經(jīng)水泥固定而成,所述蓄水池底沿進水口指向排水口的方向為向下傾斜的斜面。
本實用新型采用形狀各異的石頭經(jīng)水泥固定形成蓄水池壁和蓄水池底,并將蓄水池底設計為沿進水口指向排水口的方向向下傾斜,可創(chuàng)造野外自然流水環(huán)境,有利于大熊貓在野化放歸訓練過程中學會尋找水源、飲水、清洗身體以及避暑等技能,并培養(yǎng)大熊貓適應野外環(huán)境的能力,提高放歸成功率。
所述進水口連接有給水管,給水管上設有給水閥門。給水閥門可有效控制水流速度,通過改變水流速度可模擬大熊貓棲息地內的緩流小溪、湍急河流、蓄水濕地及干涸水域等不同種類的水流環(huán)境。
所述蓄水池壁內還設有用于給水管通過并與進水口連通的給水通道。通過在蓄水池壁內設計給水通道,可將給水管設置在蓄水池壁內,減少人工痕跡,最大程度地模擬野外環(huán)境。
所述進水口為頂部開口的圓形孔,且位于蓄水池底上方的蓄水池壁上。將進水口的頂部設計為開口,便于連接進水口和蓄水池壁內的給水管,并在進水口出現(xiàn)問題時,便于檢查和維修。
所述進水口處設有仿石頭水泥蓋,仿石頭水泥蓋一方面可減少外界對進水口和進水口處的給水管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仿石頭水泥蓋采用形狀各異的石頭經(jīng)水泥固定形成,不會對蓄水池模擬野外水流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
所述排水口為位于蓄水池底的圓形孔,將排水口設計在蓄水池底上,使得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進入排水口,不需要增設抽水設備,簡單可行且節(jié)約成本。
所述排水口連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設有排水閥門。排水閥門用于配合給水閥門,可控制蓄水池的蓄水量,以模擬不同環(huán)境下的蓄水情況。
所述蓄水池底設有用于排水管通過并與排水口連通的排水通道。通過在蓄水池底設計排水通道,可將排水管設置在蓄水池底內,減少人工痕跡,最大程度地模擬野外環(huán)境。
所述排水口處設有濾網(wǎng),濾網(wǎng)可有效截留樹枝落葉,避免其落入排水口而造成排水管堵塞。
所述給水閥門和排水閥門均設置在野化放歸訓練場外,使得工作人員可遠程控制水流速度,可避免工作人員進入野化放歸訓練場內,減少工作人員對野化放過訓練的影響,同時也可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采用形狀各異的石頭經(jīng)水泥固定形成蓄水池壁和蓄水池底,并將蓄水池底設計為沿進水口指向排水口的方向向下傾斜,可創(chuàng)造野外自然流水環(huán)境,有利于大熊貓在野化放歸訓練過程中學會尋找水源、飲水、清洗身體以及避暑等技能,并培養(yǎng)大熊貓適應野外環(huán)境的能力,提高放歸成功率。
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給水閥門,可有效控制水流速度,通過改變水流速度可模擬大熊貓棲息地內的緩流小溪、湍急河流、蓄水濕地及干涸水域等不同種類的水流環(huán)境,增加大熊貓野化放歸訓練場的環(huán)境豐富度。
3.本實用新型能滿足大熊貓野化放歸訓練,并為圈養(yǎng)大熊貓野化放歸的科學研究提供規(guī)范化的硬件條件,為逐步實現(xiàn)大熊貓野化放歸提供系統(tǒng)的科學依據(jù)。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剖視圖。
圖中標記:1-給水閥門,2-給水管,3-仿石頭水泥蓋,4-進水口,5-蓄水池壁,6-濾網(wǎng),7-排水管,8-排水閥門,9-給水通道,10-排水口,11-排水通道。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下面結合圖1、圖2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大熊貓野化放歸訓練場仿生態(tài)蓄水池,包括蓄水池壁5和蓄水池底10,所述蓄水池壁5和蓄水池底10形成容納水的空間,蓄水池的一端設有進水口4,與進水口4相對的另一端設有排水口11,所述蓄水池壁5為仿石頭水泥池壁,蓄水池底10為仿石頭水泥池底,所述仿石頭水泥池壁和仿石頭水泥池底均由形狀各異的石頭經(jīng)水泥固定而成,所述蓄水池底10沿進水口4指向排水口11的方向為向下傾斜的斜面。
本實用新型采用形狀各異的石頭經(jīng)水泥固定形成蓄水池壁5和蓄水池底10,并將蓄水池底10設計為沿進水口4指向排水口11的方向向下傾斜,可創(chuàng)造野外自然流水環(huán)境,有利于大熊貓在野化放歸訓練過程中學會尋找水源、飲水、清洗身體以及避暑等技能,并培養(yǎng)大熊貓適應野外環(huán)境的能力,提高放歸成功率。
實施例2
基于實施例1,進水口4連接有給水管2,給水管2上設有給水閥門1。給水閥門1可有效控制水流速度,通過改變水流速度可模擬大熊貓棲息地內的緩流小溪、湍急河流、蓄水濕地及干涸水域等不同種類的水流環(huán)境。
蓄水池壁5內還設有用于給水管2通過并與進水口4連通的給水通道9。通過在蓄水池壁5內設計給水通道9,可將給水管2設置在蓄水池壁5內,減少人工痕跡,最大程度地模擬野外環(huán)境。
實施例3
基于實施例1和實施例2,進水口4為頂部開口的圓形孔,且位于蓄水池底上方的蓄水池壁5上。將進水口4的頂部設計為開口,便于連接進水口4和蓄水池壁5內的給水管2,并在進水口4出現(xiàn)問題時,便于檢查和維修。
進水口4處設有仿石頭水泥蓋3,仿石頭水泥蓋3一方面可減少外界對進水口4和進水口4處的給水管2造成污染,另一方面,仿石頭水泥蓋3采用形狀各異的石頭經(jīng)水泥固定形成,不會對蓄水池模擬野外水流環(huán)境造成不良影響。
實施例4
基于實施例1,排水口11為位于蓄水池底10的圓形孔,將排水口11設計在蓄水池底10上,使得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進入排水口11,不需要增設抽水設備,簡單可行且節(jié)約成本。
實施例5
基于實施例1,排水口11連接有排水管7,排水管7上設有排水閥門8。排水閥門8用于配合給水閥門1,可控制蓄水池的蓄水量,以模擬不同環(huán)境下的蓄水情況。
蓄水池底10設有用于排水管7通過并與排水口11連通的排水通道12。通過在蓄水池底10設計排水通道12,可將排水管7設置在蓄水池底10內,減少人工痕跡,最大程度地模擬野外環(huán)境。
實施例6
基于實施例4和實施例5,排水口11處設有濾網(wǎng)6,濾網(wǎng)6可有效截留樹枝落葉,避免其落入排水口11而造成排水管7堵塞。
實施例7
基于上述實施例,給水閥門1和排水閥門8均設置在野化放歸訓練場外,使得工作人員可遠程控制水流速度,可避免工作人員進入野化放歸訓練場內,減少工作人員對野化放過訓練的影響,同時也可保證工作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