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地下排水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填料暗溝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濱海鹽堿地作為我國鹽堿地主要類型之一,具有面積廣、地域差異大、改良困難等特點。濱海鹽堿土由于長期受到海水的浸漬,土壤中的氯化鈉、硫酸鈉等中性鹽分不斷沉積,致使濱海鹽土具有結構粘滯、通氣性差、好氣性微生物活動性差、養(yǎng)分釋放慢、滲透系數(shù)低、毛細作用強等物理特性。此外,由于濱海地區(qū)水資源短缺,從而導致表層土壤鹽漬化加劇,園林綠化植物難以在此成活,嚴重影響著濱海鹽堿地綠化成活率。
因此,急需在排水的基礎上,實現(xiàn)排鹽的目的,以取得改土培肥、綠化環(huán)境的良好成效。而傳統(tǒng)的填料暗溝排水是在田間挖一定深度的溝槽,在溝槽內(nèi)裝填碴石、稻草等材料,再將原土填回,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水流通過效率較低,無法實現(xiàn)快速排水和徹底洗鹽的目的。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填料暗溝系統(tǒng),以解決現(xiàn)有的填料暗溝排水的機械化程度低且水流通過效率較低,無法徹底洗鹽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包括多個矩形框架單元,且多個所述矩形框架單元之間通過第一構件榫接;所述矩形框架單元包括四個第二構件,四個所述第二構件之間通過所述第一構件榫接并圍成一矩形框;所述第一構件呈長方體狀,所述第二構件呈長方體狀。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構件的長度方向的兩個相對的側面中,其中一個側面設置有第一榫頭,另一個側面設置有第一榫槽;
所述第二構件的長度方向的兩個相對的側面中,其中一個側面設置有第二榫頭,另一個側面設置有第二榫槽;
所述第二構件的寬度方向的兩個相對的側面中,其中一個側面設置有所述第二榫頭,另一個側面設置有所述第二榫槽;
所述第一榫頭插裝于所述第二榫槽中;所述第二榫頭插裝于所述第一榫槽中。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榫槽與所述第二榫槽均為直槽。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榫槽與所述第二榫槽均為燕尾槽。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構件與所述第二構件均由建筑垃圾壓合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構件的內(nèi)部與所述第二構件的內(nèi)部均設有若干透水孔。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構件的長度為700~900mm,寬度為200~400mm,厚度為100~300mm。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構件的長度為800mm,寬度為300mm,厚度為200mm。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構件的長度為700~900mm,寬度為200~400mm,厚度為100~300mm。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構件的長度為800mm,寬度為300mm,厚度為200mm。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填料暗溝系統(tǒng),包括多個矩形框架單元,且多個所述矩形框架單元之間通過第一構件榫接;所述矩形框架單元包括四個第二構件,四個所述第二構件之間通過所述第一構件榫接并圍成一矩形框;所述第一構件呈長方體狀,所述第二構件呈長方體狀。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由呈長方體狀的第一構件和呈長方體狀的第二構件組成,結構簡單,便于機械化加工,在施工時,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將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進行機械化拼接,并埋入溝槽中,能夠快速完成地下暗溝排水脫鹽系統(tǒng)的構建,節(jié)省勞動力,縮短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由于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均是由機械加工而成,使得拼接后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中的每個矩形框架單元之間的空隙比較均勻,能夠提高水流通過的效率,從而實現(xiàn)了排水脫鹽的目的。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構件的內(nèi)部結構的局部截面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矩形框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矩形框架單元的一種變形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第一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第二構件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1-第一構件; 102-第二構件; 103-第一榫頭;
104-第一榫槽; 105-第二榫頭; 106-第二榫槽;
107-透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子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構件的內(nèi)部結構的局部截面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矩形框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矩形框架單元的一種變形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一提供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包括多個矩形框架單元,且多個矩形框架單元之間通過第一構件101榫接;矩形框架單元包括四個第二構件102,四個第二構件102之間通過第一構件101榫接并圍成一矩形框;第一構件101呈長方體狀,第二構件102呈長方體狀。本實施例提供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由呈長方體狀的第一構件101和呈長方體狀的第二構件102組成,結構簡單,便于機械化加工,在施工時,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將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進行機械化拼接,并埋入暗溝中,能夠快速完成地下暗溝排水脫鹽系統(tǒng)的構建,節(jié)省勞動力,縮短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由于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均是由機械加工而成,使得拼接后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中的每個矩形框架單元之間的空隙比較均勻,能夠提高水流通過的效率,從而實現(xiàn)了排水脫鹽的目的。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構件101的長度方向的兩個相對的側面中,其中一個側面設置有第一榫頭103,另一個側面設置有第一榫槽104;
第二構件102的長度方向的兩個相對的側面中,其中一個側面設置有第二榫頭105,另一個側面設置有第二榫槽106;
第二構件102的寬度方向的兩個相對的側面中,其中一個側面設置有第二榫頭105,另一個側面設置有第二榫槽106;
第一榫頭103插裝于第二榫槽106中;第二榫頭105插裝于第一榫槽104中。
作為優(yōu)選,參見圖1所示,第一榫頭103和第一榫槽104均平行間隔設置為兩個。參見圖2所示,第二榫頭105和第二榫槽106均平行間隔設置為兩個。這樣不僅便于機械化加工,而且能夠使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更加牢固地榫接在一起,形成穩(wěn)定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從而能夠更有效地排水脫鹽。
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榫槽104與第二榫槽106均為直槽。將第一榫槽104與第二榫槽106均設置為直槽,能夠更加便于機械加工,提供了生產(chǎn)效率。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參見圖4所示,矩形框架單元包括四個第二構件102,每相鄰的兩個第二構件102之間均通過一個第一構件101榫接并圍成一矩形框。
在本實施例的另一可選方案中,參見圖5所示,矩形框架單元包括四個第二構件102,每相鄰的兩個第二構件102之間均通過兩個第一構件101榫接并圍成一矩形框。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一的可選方案中,每個矩形框架單元中的第一構件101的數(shù)量不限于以上兩種,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施工情況自由選取其他數(shù)量的第一構件101,用以實現(xiàn)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榫接并圍成一矩形框的功能;對于其他數(shù)量的第一構件101本實施例一不再一一具體贅述。
在本實施例的可選方案中,參見圖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包括四個矩形框架單元,每個矩形框架單元包括四個第二構件102,兩個第二構件102的長度方向的側面之間通過三個第一構件101榫接,且兩個第二構件102的寬度方向的側面之間通過一個第一構件101榫接并圍成一矩形框。
相鄰的兩個矩形框架單元之間通過第一構件101榫接,其中,兩個第二構件102的長度方向的側面之間通過三個第一構件101榫接,兩個第二構件102的寬度方向的側面之間通過一個第一構件101榫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一的可選方案中,填料暗溝系統(tǒng)不限于以上形式,也可以根據(jù)實際施工情況自由選取其他形式和數(shù)量的矩形框架單元,并通過其他數(shù)量的第一構件101榫接,用以實現(xiàn)排水脫鹽的功能;對于其他形式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本實施例一不再一一具體贅述。
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構件101與第二構件102均由建筑垃圾壓合制成。作為優(yōu)選,建筑垃圾包括廢棄水泥樁、水泥砌塊和混凝土塊中的一種或幾種。采用現(xiàn)有的壓合工藝對建筑垃圾進行加工再利用,能夠在減少環(huán)境污染的同時,提升水流通過的效率,并且減少了直接傾倒建筑垃圾對土壤帶來二次污染的可能。
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構件101的內(nèi)部與第二構件102的內(nèi)部均設有若干透水孔107。
參見圖3所示,第一構件101的內(nèi)部具有很多透水孔107,含有鹽分的水可以通過透水孔107流入填料暗溝系統(tǒng),并最終排放出去,達到排水脫鹽的目的。其中孔徑較大的透水孔107能夠阻斷土壤的毛細管作用,控制土壤毛細管水上升,從而有效防止土壤毛細管水向地表輸送鹽分,抑制了返鹽現(xiàn)象的發(fā)生。
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構件101的孔隙率為15%~30%。孔隙率是指塊狀材料中孔隙體積與材料在自然狀態(tài)下總體積的百分比,是影響多孔介質(zhì)內(nèi)流體傳輸性能的重要參數(shù)。作為優(yōu)選,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構件101的孔隙率為20%~25%,能夠提供水流通過的效率,從而順利排水脫鹽。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構件102的內(nèi)部結構與該實施例描述的第一構件101的內(nèi)部結構一致,因此,不再具體重復描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構件101的長度為700~900mm,寬度為200~400mm,厚度為100~300mm。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構件102的長度為700~900mm,寬度為200~400mm,厚度為100~300mm。
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均是通過機械加工制成的,如果其尺寸過大,不利于機械化生產(chǎn)加工,如果其尺寸過小,對于大面積的施工范圍會使用大量的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進行拼接,影響了施工效率。
作為優(yōu)選,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一構件101的長度為800mm,寬度為300mm,厚度為200mm。
作為優(yōu)選,本實施例提供的第二構件102的長度為800mm,寬度為300mm,厚度為200mm。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一的可選方案中,第一榫槽104與第二榫槽106的形式和數(shù)量不限于以上一種,也可以根據(jù)實際生產(chǎn)加工情況自由選取其他形式和數(shù)量的第一榫槽104與第二榫槽106,用以實現(xiàn)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榫接的功能;對于其他形式和數(shù)量的第一榫槽104與第二榫槽106本實施例一不再一一具體贅述。
實施例二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第一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第二構件的結構示意圖。參見圖7和圖8所示,該實施例也提供了一種填料暗溝系統(tǒng),該實施例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描述了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的另一種實現(xiàn)方案,除此之外的實施例一的技術方案也屬于該實施例,在此不再重復描述。相同的零部件使用與實施例一相同的附圖標記,在此參照對實施例一的描述。
與實施例一相區(qū)別的是,第一榫槽104與第二榫槽106均為燕尾槽。
將第一榫槽104與第二榫槽106均設置為燕尾槽,能夠使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更加牢固地榫接在一起,形成穩(wěn)定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從而能夠更有效地排水脫鹽。
作為優(yōu)選,參見圖7所示,第一榫頭103和第一榫槽104均平行間隔設置為兩個。參見圖8所示,第二榫頭105和第二榫槽106均平行間隔設置為兩個。這樣不僅便于機械化加工,而且能夠使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更加牢固地榫接在一起,形成穩(wěn)定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從而能夠更有效地排水脫鹽。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二的可選方案中,第一榫槽104與第二榫槽106的形式和數(shù)量不限于以上一種,也可以根據(jù)實際生產(chǎn)加工情況自由選取其他形式和數(shù)量的第一榫槽104與第二榫槽106,用以實現(xiàn)第一構件101和第二構件102榫接的功能;對于其他形式和數(shù)量的第一榫槽104與第二榫槽106本實施例二不再一一具體贅述。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由呈長方體狀的第一構件和呈長方體狀的第二構件組成,結構簡單,便于機械化加工,在施工時,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將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進行機械化拼接,并埋入暗溝中,能夠快速完成地下暗溝排水脫鹽系統(tǒng)的構建,節(jié)省勞動力,縮短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由于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均是由機械加工而成,使得拼接后的填料暗溝系統(tǒng)中的每個矩形框架單元之間的空隙比較均勻,能夠提高水流通過的效率,從而實現(xiàn)了排水脫鹽的目的。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