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綜合管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帶有海綿城市功能的綜合管廊系統(tǒng)。
背景技術:現(xiàn)有的綜合管廊工程中,通常不考慮將雨水、污水管納入綜合管廊中,目前均在不斷探求中。雨水進入綜合管廊中是利用綜合管廊結構本體作為雨水倉,高程上滿足重力流要求,且能重力流排入河道,污水進入管廊一般為管道型式,進入管廊的污水管可為壓力流和重力流。海綿城市概況起來六個字:滲、滯、蓄、凈、用、排,對于雨水進入管廊,通常采用管廊的本體代替雨水管道,雨污水管是綜合管廊設計中必須考慮的一種管線,傳統(tǒng)的設計是普遍不考慮將雨污水管納入綜合管廊中,即使考慮,也是簡單的利用管廊本體代替雨水管,尺寸一般等于直埋管道尺寸,偶爾略大于直埋管道,通常綜合管廊內(nèi)的雨水倉設置大小僅考慮直埋雨水管線的尺寸,偶爾見到雨水倉做大后,具有一部分蓄的功能,但海綿城市其他的功能未體現(xiàn)。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fā)一種帶有海綿城市功能的綜合管廊系統(tǒng)。
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有鑒于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帶有海綿城市功能的綜合管廊系統(tǒng),結構設計合理,具有海綿城市中的滲、滯、蓄、凈、用、排功能,實用性強,易于推廣使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帶有海綿城市功能的綜合管廊系統(tǒng),包括雨水倉、初期雨水倉、清水倉、燃氣倉、綜合倉,雨水倉與上部設置的雨水口、雨水檢查井連通,雨水倉的下層設置有初期雨水倉,雨水倉通過多個連通孔與初期雨水倉連接,雨水倉的末端設置有河道連通口以及凈化處理裝置連通口,初期雨水倉下層設置有清水倉,雨水倉通過凈化處理裝置與清水倉連接,清水倉末端設置有清水提升泵,清水提升泵通過中水管與地面上用于澆灑綠化和道路的灑水栓連接,清水倉上方設置有燃氣倉,清水倉與燃氣倉之間的隔板上設置有檢查人孔,初期雨水倉的末端設置有廢水提升泵,廢水提升泵通過廢水管與綜合倉中一側(cè)布置的污水管連接,綜合倉中還設置有電力管、通信管、給水管。作為優(yōu)選,所述雨水倉的頂部設置有帶檢查功能的雨水口,機動車道道路兩側(cè)的雨水口通過傾斜的雨水口連通管連通;在地塊、相交道路中人行道外側(cè)設置的兩個雨水檢查井通過雨水管接入雨水倉;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之間的機非分隔帶中的植草溝內(nèi)設置有雨水口,雨水口通過雨水口連通管與一側(cè)的設在雨水倉的雨水檢查井連通。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連通孔設置在雨水倉與初期雨水倉之間的隔板上,相鄰連通孔之間的距離為20m,保證兩倉的溝通。作為優(yōu)選,所述雨水倉的底部設置有避免泥沙沉積的流槽。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帶有海綿城市功能的綜合管廊系統(tǒng),道路上設置生態(tài)植草溝,植草溝內(nèi)設置雨水口,雨水倉上部設置的雨水檢查井,雨水通過雨水口進入雨水艙,人員通過雨水檢查井進入雨水艙進行清淤,雨水倉的下層設置有初期雨水倉,雨水倉通過多個連通孔與初期雨水倉連接,初期雨水倉下層設置有清水倉,雨水倉通過凈化處理裝置與清水倉連接,清水倉末端設置有清水提升泵,清水提升泵通過中水管與地面上的灑水栓連接,清水倉上方設置有燃氣倉,清水倉與燃氣倉之間的隔板上設置有檢查人孔,初期雨水倉的末端設置有廢水提升泵,廢水提升泵通過廢水管與綜合倉中一側(cè)布置的污水管連接,綜合倉中還設置有電力管、通信管、給水管、污水管。本實用新型具有海綿城市中的滲、滯、蓄、凈、用、排功能,優(yōu)化布置空間,結構布局合理,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具有推廣價值。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chǎn)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A-A面剖視圖;圖3是圖1中的B-B面剖視圖;圖4是圖1中的C-C面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圖4,本具體實施方式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帶有海綿城市功能的綜合管廊系統(tǒng),包括雨水倉1、初期雨水倉2、清水倉3、燃氣倉4、綜合倉5,雨水倉1與上部設置的雨水口6、雨水檢查井7連通,雨水倉1的下層設置有初期雨水倉2,雨水倉1通過多個連通孔8與初期雨水倉2連接,雨水倉1的末端設置有河道連通口以及凈化處理裝置連通口,初期雨水倉2下層設置有清水倉3,雨水倉1通過凈化處理裝置與清水倉3連接,清水倉3上方設置有燃氣倉4,綜合倉5中布置有污水管11、電力管12、通信管13、給水管14。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連通孔8設置在雨水倉1與初期雨水倉2之間的隔板上,相鄰連通孔8之間的距離為20m。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的清水倉3與燃氣倉4之間的隔板上設置有檢查人孔18。此外,所述雨水倉1的底部設置有避免泥沙沉積的流槽19。本具體實施方式將原有結構的雨水倉分三艙布置,第一層為雨水倉1,用作排出雨水,頂部設置有檢查孔;雨水倉1下面一倉為初期雨水倉2,雨水較小時,雨水首先進入初期雨水倉2,雨水倉1與初期雨水倉2兩倉之間的隔板每隔20m設置的連通孔8保證兩倉的溝通,初期雨水倉2在末端設置廢水提升泵9,通過廢水管10將初期雨水提升至綜合倉5中的污水管11;初期雨水倉2下面的艙室為清水倉3,雨水倉1雨水經(jīng)凈化處理裝置處理后的雨水進入清水倉3,在清水倉3末端設置清水提升泵15,通過中水管16將清水提升至地面的灑水栓17,用作澆灑綠化和道路,且清水倉3在暴雨來臨前,進行預排空,若出線超標暴雨,可將多余的雨水排入清水倉3,提高防洪排澇標準;燃氣倉4單獨成倉,高度滿足人行通行高度要求,多余的高度空間用作設置雨水艙;綜合倉5收納電力管12、通信管13、給水管14、污水管11,其中污水管11一側(cè)布置,污水管11為重力流,坡度可以通過管廊坡度與空間上的高度進行調(diào)整實現(xiàn),解決污水管入廊的問題。本具體實施方式雨水倉1頂部的設置帶有檢查功能的雨水口,道路兩側(cè)的雨水口6通過雨水口連通管21連接(圖2),實現(xiàn)雨水口的雨水進入雨水倉1;對于地塊、相交道路雨水管進入綜合管廊方式(圖3):雨水倉1頂部設置雨水檢查井7,道路人行道22外側(cè)設置的兩個檢查井采用雨水管23將地塊、相交道路雨水接入雨水倉1,根據(jù)接入點高度的不同開孔,雨水檢查井7與雨水倉1頂板開孔;對于植草溝的雨水進入綜合管廊雨水倉(圖4):植草溝26設置在自行車道24與機動車道20之間的機非分隔帶25中,植草溝26具有滲、滯功能,植草溝26內(nèi)設置有雨水口6,在雨水倉1頂部設置雨水檢查井7,用雨水口連通管21將植草溝內(nèi)的雨水口6與雨水檢查井7連通,雨水檢查井7與雨水倉1頂板開孔。本具體實施方式考慮到初期雨水的特征,將雨水倉分隔成若干個艙室,每個艙室具有不同的功能,該系統(tǒng)具有海綿城市中的滲、滯、蓄、凈、用、排功能,綜合管廊收集了市政上常規(guī)的管線,含排水、燃氣管線,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chuàng)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xiàn)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