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野外用品,尤其涉及一種簡易便攜地錨。
背景技術:
地錨可分為錨樁、錨點、錨錠、拖拉坑,地錨一般被埋入地下,來固定拖拉繩、纜風繩等,但是,目前現(xiàn)有的地錨大多不能進行調(diào)節(jié),地錨安裝不夠穩(wěn)固。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簡易便攜地錨,主要包括:插入桿、外套,所述的插入桿頂部設有圓孔,外套可穿過圓孔, 插入桿外圍設有螺旋紋。
進一步的,所述可套在插入桿外圍。
進一步的,所述的圓孔兩側設有用于固定繩索的固定件。
進一步的,所述的固定件主要包括掛勾和三角孔,掛勾位于圓孔一側,三角孔位于圓孔的另一側。
進一步的,所述的外套采用聚碳酸酯和聚丙烯合金而成的熱可塑性塑膠。
其發(fā)明的增益效果在于:一款T型簡易地錨,包裝簡潔,使用方便,只要把外套管穿過O型口即可當做旋轉把手將其擰進那些堅硬的地面,不管是露營還是臨時性固定都很上手。
附圖說明:
附圖1:系為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附圖2:系為本發(fā)明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審查委員能對本發(fā)明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進一步了解,茲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參考附圖1~2所示的一種簡易便攜地錨,主要包括:插入桿1和外套2,所述的插入桿1頂部設有圓孔11,外套2可穿過圓孔11, 插入桿1外圍設有螺旋紋12,一種簡易便攜地錨,所述可套在插入桿1外圍。所述的圓孔11兩側設有用于固定繩索的固定件3。所述的固定件3主要包括掛勾31和三角孔32,掛勾31位于圓孔11一側,三角孔32位于圓孔11的另一側。所述的外套2采用聚碳酸酯和聚丙烯合金而成的熱可塑性塑膠。
實施時,將外套2從插入桿1拔出,再穿過圓孔11形成T字形,通過外套2來轉動插入桿1,再利用插入桿1外圍的螺旋紋12擰進堅硬的地面,最后使用者可將繩索捆綁在掛勾31和三角孔32上。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