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坐便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由多個合成樹脂制部件構成的坐便器。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由多個部件構成的坐便器,眾所周知的是日本專利公報第3436004號中所 示的坐便器。該坐便器具有三個部件,即裙部(skirt)、配置在該裙部的內(nèi)部的盆(bowl) 部、及呈向下方開口形狀的緣(rim)部。上述盆部的上端向外側突出,該突出部分與上 述裙部的上端接合。上述緣部被配置成覆蓋上述盆部的上端,且與該盆部及其上部接合。
因該坐便器由裙部、盆部及緣部這三個部件構成,因此,用于成型這些部件的模具的 數(shù)量較多,而且,部件的接合部位也較多。這導致該坐便器的成本提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部件數(shù)少、成本低的坐便器。為了實 現(xiàn)該目的,本發(fā)明包括用合成樹脂成型的裙部、配置在該裙部內(nèi)部的盆部、及與上述裙部 的上部接合且具有擱放便坐的便坐擱放面的便坐擱放部,其中,上述盆部與上述便坐擱放 部用合成樹脂作為單個部件成型。
在該坐便器中,上述盆部與上述便坐擱放部用合成樹脂作為單個部件成型,因此,與 將該盆部與該便坐擱放部分別作為獨立部件來成型的以往的坐便器相比部件數(shù)減少。該部 件數(shù)的削減將會減少用于成型各部件的模具的數(shù)量,也會減少部件之間的接合部位。據(jù)此, 該坐便器的成本得以削減。
圖l (a)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坐便器的裙部及盆部的分解立體圖,(b)是 該裙部與該盆部的組裝立體圖。
圖2是表示上述裙部與上述盆部的接合的第1方式的剖視圖。 圖3是表示上述裙部與上述盆部的接合的第2方式的剖視圖。
4圖4是表示上述裙部與上述盆部的接合的第3方式的剖視圖。 圖5是表示上述裙部與上述盆部的接合的第4方式的剖視圖。 圖6是表示上述裙部與上述盆部的接合的第5方式的剖視圖。 圖7是表示上述裙部與上述盆部的接合的第6方式的剖視圖。 圖8是表示上述裙部與上述盆部的接合的第7方式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該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坐便器具有圖l (a) 、 (b)所示的裙部1及盆部5。圖l (a)是 上述裙部1與上述盆部5的分解立體圖,圖l (b)是上述裙部1與上述盆部5的組裝立體圖。 上述裙部l呈在內(nèi)側圍繞出空間的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具有向后方敞開的形狀。上述盆 部5配置在上述裙部1的內(nèi)側,并且呈在其內(nèi)側圍繞出空間的形狀。在本實施方式中大致呈 筒狀。上述盆部5與如后所述的便坐擱放部一體地(作為單個部件)用合成樹脂成型。
上述裙部1及上述盆部5均為經(jīng)射出成型、壓縮成型、真空成型等方式成型的合成樹脂 成型品。作為其成型材料,主要使用熱塑性樹脂,例如適當?shù)厥褂镁哂心突瘜W藥品性的PP (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強度比較高的丙烯系樹脂、加入了加強材料的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義希)或PET (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各成型部件的厚度為3 10mm為宜。此夕卜, 由于各成型部件比較大,在這些部件中容易殘存有熔接時的殘余應力,因此較為理想的是 這些部件經(jīng)退火處理。另外,為了提高表面品質,也可對上述各部件涂覆(coating)通常 的 更化膜(hard coat)材。
上述裙部1與上述盆部5可以以多種形態(tài)進行接合。圖2 圖8表示其接合方式的示例。
圖2表示上述接合的第1方式。在該方式中,在盆部5的上端部,具有擱放便坐的面的 緣部6與該盆部5形成為一體,該緣部6接合于上述裙部l的上部lb。
上述緣部6具有上壁6a、從該上壁6a的內(nèi)側端向下方延伸的內(nèi)壁6b、及從該內(nèi)壁6b的 下端向外側延伸的下壁6c,這些上壁6a、內(nèi)壁6b、及下壁6c圍繞中空部7。
上述上壁6a具有平坦的上表面,在該上表面上擱放未圖示的便坐。S卩,該上壁6a相當 于形成便坐擱放面的便坐擱放部。該上壁6a具有比上述下壁6c更向外側突出的外端6d,該 外端6d擱放在上述裙部l的上端部la之上,該上端部la的上表面與該外端6d的下表面通過 熔著等方式接合。上述盆部5除具有上述緣部6之外,還具有從上述下壁6c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中繼壁 5g、從該中繼壁5g稍向內(nèi)側突出并從該突出位置向下方延伸的主體壁5a。上述下壁6c的外 端構成在整個圓周范圍內(nèi)比上述中繼壁5g更向外側突出的凸部6e,在該凸部6e與上述裙部 l的內(nèi)側面相接觸的狀態(tài)下,上述上端部la的上表面與上述外端6d的下表面接合。上述下 壁6c、上述中繼壁5g、及上述主體壁5a的上端部,形成凹向外側的環(huán)狀的凹部5f。
在該盆部5中,用于清洗其內(nèi)側面的清洗水能夠在上述中空部7內(nèi)流動。此外,在上述 環(huán)狀凹部5f中也可形成用于對上述盆部5的內(nèi)側面進行清洗的清洗水的回旋流。
因該坐便器由兩個合成樹脂制部件、即由裙部1和一體成型有包含便坐擱放部的緣部6 的盆部5構成,因此與裙部、盆部及緣部分別作為獨立部件構成的以往的坐便器相比,成 型各部件所需的模具的數(shù)量較少。此外,在該以往的坐便器中,必須至少在兩個部位接合 其三個構成部件,但圖1及圖2所示的坐便器中只要在一個部位(圖2所示的裙部1的上端部 la與盆部5的緣部6的上壁6a的外端6d的接觸部位)接合裙部1與盆部5就足夠了 。
也就是說,在該坐便器中,所需的成型用模具的數(shù)量及部件之間的接合部位數(shù)量均得 以減少,從而削減了該坐便器的成本。
此外,在該坐便器中,緣部6的上壁6a的外端6d的下表面是在擱放于裙部l的上端部la 之上的狀態(tài)下與該裙部l的上端部la接合,因此作用于上述緣部6上的就座負荷由上述裙部 l的上端部la承受。這提高了作為上述便坐擱放部的上壁6a的剛性。
圖3表示上述裙部1與上述盆部5的接合的第2方式。在該圖3所示的裙部1中,比其上部 lb更靠下側的部分的厚度大于上述上部lb的厚度,相當于它們的厚度差的臺階部lc形成于 該裙部l的內(nèi)側面。而且,上述盆部5上的緣部6的凸部6e卡止于該臺階部lc。在該卡止狀 態(tài)下,上述盆部5的中繼壁5g的外側面與上述裙部l的內(nèi)側面接觸。
也就是說,在該接合形態(tài)下,上述凸部6e構成卡止在上述裙部l的臺階部lc (即從下 側得到支撐)的被支撐部。該臺階部lc對上述凸部6e的卡止,可使作用于上述緣部6的就 座負荷還得到上述裙部l的臺階部lc的支撐,據(jù)此,進一步提高了作為便坐擱放部的上壁 6a的剛性。此外,上述盆部5的中繼壁5g的外側面與上述裙部l的內(nèi)側面的接觸,可防止盆 部5與裙部1的錯位。
圖4表示上述裙部1與上述盆部5的接合的第3方式。在該接合形態(tài)中,上述緣部6中一 體地形成有多個盆側肋6h。這些盆側肋6h相互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并從上述上壁6a與上述 下壁6c之間的內(nèi)壁6b的外側面向外側(即向上述中空部7內(nèi))突出。而且,這些盆側肋6h 抵接于上述裙部l的上部lb的內(nèi)側面。這些盆側肋6h提高了包含作為便坐擱放部的上壁6a
6在內(nèi)的緣部6的剛性。
圖5表示上述裙部1與上述盆部5的接合的第4方式。在該接合形態(tài)中,緣部6中形成的 盆側肋6h呈三角形的剖面形狀。可見,盆側肋6h的具體形狀不受限定。
圖6表示上述裙部1與上述盆部5的接合的第5接合方式。該圖6所示的盆部5雖然具有上 述圖2 圖5所示的中繼壁5g及主體壁5a,但并不具有上述的緣部6,平坦的便坐擱放壁5b 直接連接于上述中繼壁5g的上端。也就是說,上述中繼壁5g直接連接于該便坐擱放壁5b 的下表面。
該便坐擱放壁5b具有比上述中繼壁5g更向外側突出的外端5d,在上述中繼壁5g的外側 面與上述裙部l的內(nèi)側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上述外端5d的下表面接合于上述裙部l的上端部la 的上表面。
在該坐便器中,上述中繼壁5g的外側面與上述裙部l的內(nèi)側面的接觸,可防止相對于 該裙部1的盆部5的錯位。此外,上述中繼壁5g與上述便坐擱放壁5b直接連接,因此作用于 該便坐擱放壁5b的就座負荷不僅由裙部l的上端部la承受,還由中繼壁5g承受。這就提高 了該便坐擱放壁5b的剛性。
圖7表示上述裙部1與上述盆部5的接合的第6方式。在該方式中,上述圖6所示的盆部5 還具有內(nèi)側壁5c。該內(nèi)側壁5c在比上述中繼壁5g更偏向內(nèi)側的位置連接上述便坐擱放壁5b 的內(nèi)側端與主體壁5a的上端部,該中繼壁5g、該便坐擱放壁5b、及該主體壁5a的上端部一 起圍著閉合空間即中空部。而且,該中空部內(nèi)填充有發(fā)泡體8。該發(fā)泡體8的填充加強了盆 部5的上部,提高了便坐擱放壁5b的剛性。向上述圖2 圖5所示的中空部7填充發(fā)泡體亦可 同樣地實現(xiàn)該效果。
圖8表示上述裙部1與上述盆部5的接合的第7方式。在該方式中,省略了上述圖2所示 的方式中的凸部6e,在中繼壁5g的外側面與裙部l的內(nèi)側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上壁6a與裙部l 接合。
此外,在該第7方式中,在上述裙部l的內(nèi)側面,在圓周方向上間隔指定距離形成有多 個裙部側肋ld及多個裙部側肋le。上述各裙部側肋ld呈從下側支撐上述盆部5的緣部6的上 壁6a的形狀,且上述各裙部側肋le呈從下側支撐上述主體壁5a的上端的臺階部5h的形狀。 也就是說,該臺階部5h構成在從作為便坐擱放部的上壁6a向下方偏離的位置被支撐在裙部 l側的被支撐部。
上述各裙部側肋ld、 le從下側支撐上述裙部l (應為"盆部5"),因此提高了作為便坐 擱放部的上壁6a的剛性,進而提高了裙部l整體的剛性。
7如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部件數(shù)少且成本低的坐便器。B卩,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坐便器包括 用合成樹脂成型的裙部、配置在該裙部內(nèi)部的盆部、以及與上述裙部的上部接合且具有擱 放便坐的便坐擱放面的便坐擱放部,其中,上述盆部與上述便坐擱放部用合成樹脂作為單 個部件成型。該盆部與該裙部作為單個部件用合成樹脂成型為一體,可減少構成便坐的部 件的數(shù)量,由此,成型各部件所需的模具的數(shù)量減少,并且部件的接合部位也減少。這有 助于坐便器的成本的削減。
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坐便器中,較為理想的是,上述便坐擱放部的外端被擱放在上述裙 部的上端部之上,且在該擱放狀態(tài)下上述便坐擱放部的外端與上述裙部的上端部接合。這 樣的接合能夠使裙部的上端部承受作用于便坐擱放部的就座負荷,由此,提高了便坐擱放 部的支撐剛性。該接合可通過例如使上述便坐擱放部的外端比上述盆部的其他部分更向外 側突出得以實現(xiàn)。
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坐便器中,較為理想的是,上述盆部在比該便坐擱放部更靠下側的 位置具有向外側突出的凸部,且在上述裙部的內(nèi)側面上形成有卡止上述凸部的臺階部。
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坐便器中,較為理想的是,在上述盆部中比上述便坐擱放部更靠下 側的部分與上述裙部的內(nèi)側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上述便坐擱放部接合于上述裙部。上述接觸 可防止相對于上述裙部的上述盆部的錯位。
具體而言,較為理想的是,上述盆部具有從上述便坐擱放部向下方偏離的位置向外側 突出,且與該便坐擱放部之間形成中空部的凸部,在該凸部與上述裙部的內(nèi)側面接觸的狀 態(tài)下,上述便坐擱放部接合于上述裙部。
此時,較為理想的是,上述盆部具有從上述便坐擱放部與上述凸部之間的壁的外側面 向上述中空部內(nèi)突出的盆部側肋。該盆部側肋提高了包含上述便坐擱放部在內(nèi)的上述盆部 的上端部的剛性。此外,只要是在上述盆部側肋與上述裙部的內(nèi)側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上述便 坐擱放部與上述凸部接合,則加強效果將會更好。
另外,在上述中空部內(nèi)填充發(fā)泡體也可有效地提高上述盆部上端部的剛性。
另外,上述盆部具有直接連接于上述便坐擱放部的下表面的中繼壁,在該中繼壁的外 側面直接接觸于上述裙部的內(nèi)側面的狀態(tài)下該便坐擱放部接合于該裙部也可以。該中繼壁 能夠承受作用于上述便坐擱放部的就座負荷,由此有助于提高該便坐擱放部的剛性。
更為理想的是,上述裙部具有在不同于其上端部的其他位置從下側支撐上述盆部的支 撐部。該支撐部可進一步提高上述便坐擱放部的支撐剛性。
具體而言,上述盆部在上述便坐擱放部下側的位置具有向外側突出的被支撐部,上述支撐部從下側抵接于上述被支撐部的情況下特別有效。該支撐部可承受作用于上述便坐擱 放部的就座負荷,從而提高該便坐擱放部的剛性。
此時,上述支撐部可為形成于上述裙部的內(nèi)側面以卡止上述被卡止部的臺階部,也可 為在排列于上述裙部的圓周方向的多個位置從該裙部的內(nèi)側面向內(nèi)側突出的裙部側肋。
權利要求
1. 一種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合成樹脂成型的裙部;配置在該裙部內(nèi)部的盆部;以及與所述裙部的上部接合且具有擱放便坐的便坐擱放面的便坐擱放部,其中,所述盆部與所述便坐擱放部用合成樹脂作為單個部件成型。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坐擱放部的外端被擱放在所述 裙部的上端部之上,且在該擱放狀態(tài)下該便坐擱放部的外端與該裙部的上端部接合。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便坐擱放部的外端比所述盆部的 其他部分更向外側突出。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盆部中比所述便坐 擱放部更靠下側的部分與所述裙部的內(nèi)側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便坐擱放部接合于所述裙 部。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部具有從所述便坐擱放部向下 方偏離的位置向外側突出,且與該便坐擱放部之間形成中空部的凸部,在該凸部與所述裙 部的內(nèi)側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便坐擱放部接合于所述裙部。
6.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部具有從所述便坐擱放部與所 述凸部之間的壁的外側面向所述中空部內(nèi)突出的盆部側肋。
7. 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盆部側肋與所述裙部的內(nèi)側面 接觸的狀態(tài)下,所述便坐擱放部與所述凸部接合。
8. 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內(nèi)填充有發(fā)泡體。
9.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部具有直接連接于所述便坐擱 放部的下表面的中繼壁,在該中繼壁的外側面直接接觸于所述裙部的內(nèi)側面的狀態(tài)下,該 便坐擱放部接合于該裙部。
10. 根據(jù)權利要求2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裙部具有在不同于 其上端部的其他位置從下側支撐所述盆部的支撐部。
11. 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盆部在比所述便坐擱放部更靠下側的位置具有向外側突出的被支撐部, 所述支撐部從下側抵接于所述被支撐部。
12. 根據(jù)權利要求ll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是形成于所述裙部的內(nèi) 側面以卡止所述被卡止部的臺階部。
13. 根據(jù)權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是在排列 于所述裙部的圓周方向的多個位置從該裙部的內(nèi)側面向內(nèi)側突出的裙部側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部件數(shù)少且成本低的坐便器。為了實現(xiàn)該目的,本發(fā)明包括用合成樹脂成型的裙部(1)、配置在該裙部內(nèi)部的盆部(5)、及與裙部1的上部接合且具有擱放便坐的便坐擱放面的便坐擱放部(6),盆部(5)與便坐擱放部(6)用合成樹脂作為單個部件成型。該成型可減少構成坐便器的部件數(shù)。
文檔編號E03D11/02GK101490345SQ20078002744
公開日2009年7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7月20日
發(fā)明者三苫和彥, 東規(guī)雄, 川口保, 濱野英, 阪田忠夫 申請人:松下電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