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自動多功能蓄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蓄水容器,具體為全自動多功能蓄水器。
背景技術:
現(xiàn)代化城市興起以后,一直采用水塔式供水,其諸多不足日趨明顯。上個世紀末期,由于工業(yè)用水的大量增加和水污染的日趨缺乏,為緩解生活用水困難,許多城市供水開始采用高壓水泵式供水,這無疑也是供水行業(yè)中的一次革新與時步,但同時也帶來了以下弊端其一、給城市居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F(xiàn)代化的生活節(jié)奏日趨加快,必要的工作訪友與采購等,使他們幾乎不可能每天趕時恭候在水龍頭前等候蓄水,尤其是房頂上夏日沖涼的太陽能熱水器的沖水更加不便,從而造成居民生活質量的大大降低。
其二、對于實行供水時間的定時、水費定值的地方,用水的多少水費均一樣,這使居民節(jié)水意識下降,造成大量用水隨意流失,從而使生活用水又出現(xiàn)新的緊缺。
其三、定時供水亦不斷造成外出漏關水閥而水漫大堂,以致延至近鄰,其嘩然流水的噪音使四鄰不安,如此極易惡化鄰里關系,其害甚大。
其四、定時不定量而定統(tǒng)一水價的供水,使居民多有怨聲。
其五、由于有大量用水的浪費,也浪費了不必要的生活用電,增加了水價。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全自動多功能蓄水器,在定時或不定時供水的情況下,全自動定量蓄水,從而解決以上所述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種全自動多功能蓄水器,包括桶體,及設置在桶體頂部的桶蓋,通氣孔;設置在桶體下部的出水水龍頭、與進水主管道連通的自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動水閥包括位于桶內的連接在牽引桿的浮力球、牽引桿上端突出于桶體之外并設有水閥上管鍵,水閥上管鍵與桶體之間設橡膠皮塞;牽引桿下端連接細牽引桿,細牽引桿連接上密封球;水閥外殼由兩部分緊固密封組成,下部分密封連接進水口,上部分與桶體密封連接,水閥外殼內腔設有曲面型腔和環(huán)形密封突起;上密封球與下密封球分別與其對應的密封突起相配合,下密封球設有與其一體的管鍵;水閥外殼內對應于細牽引桿和下密封球管鍵設有與水閥外殼一體的帶有水孔的與外殼相連管鍵。
為了提高桶體的剛性,桶體上設有多個橫向突起桶箍。在桶體的底部還可以設加強筋。
當需要懸掛時,為便于懸掛桶體,桶體上設有掛耳用的固定絲口。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由簡單的機械原理所構造,具有靈敏度高,耐久性強,制作簡單而造價低謙等優(yōu)點,在定時與此同時定時情況下都可自動開啟關閉與定量蓄水。主要用于定時供水的地方。
(一)、一但安裝好自動蓄水器,即可自動蓄水,再造一個隨便使用的自來水,使居民自可放心隨意工作與生活,不再為蓄水而煩憂。
(二)、自動控制用水量,使居民不得不自動節(jié)約用水,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三)、再不需要擔心因漏關水閥而與自身及鄰里受到損失,且可使鄰里和睦相處。
(四)、蓄水器既可在縮短十倍供水時間情況下,完成供水,即大量節(jié)省了國家電力,亦降低了水價。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外觀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橫向斷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閥常態(tài)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閥進水態(tài)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閥進水完畢狀態(tài)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閥用水狀態(tài)圖。
圖中1桶體;2橫向突起桶箍;3桶蓋;4通氣口;5固定絲口;6固定絲口;7水閥上管鍵;8自動水閥;9進水管;10活接口;11活接口;12主支水道接口;13水龍頭,14橡膠皮塞;15浮力球;16牽引桿;17粗細牽引接頭;18細牽引桿;19墊片;20細引桿管鍵;21密封突起;22密封突起;23與外殼相連管鍵;24與下密封球相連管鍵;25進水口;26水閥外殼;261水閥外殼,27密封球,271密封球;28浮力球固定鍵;281浮力球固定鍵。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部件有浮力球15、牽引桿16、細牽引桿18、水閥外殼、密封球27、271,控制管健等。
如圖1。桶體1采用優(yōu)質無味透明塑料,其上部內側設有用于固定水桶的固定絲口5、6,頂部設有桶蓋3、通氣口4,及牽引桿活動孔,水閥上管鍵7設置在牽引桿活動孔之外。水桶的底部設有出水用的水龍頭13,與牽引桿活動孔、水閥上管鍵7相應的自動水閥8。自動水閥8通過活接口10、進水管9、活接口11、主支水道接口12后與進水主管道聯(lián)通。桶體1上設有三道橫向突起桶箍2,以提高桶體的剛性。桶體的底部還可以設加強筋。
如圖3。水閥上管健7設置在牽引桿活動孔之外,采用不銹類硬金屬,其作用是調節(jié)與固定下密封球271的位置,使之保持最佳通水狀態(tài)。橡膠皮塞14設置在水閥上管健7與桶體1之間,采用軟硬適中的橡膠類,以減少進水時因水的沖擊力導至牽引桿16與桶體1直接碰撞所產生的噪音。浮力球15采用不銹硬金屬或無味硬塑料等,內含塑料泡沫,以增加浮力。其形狀為扁平圓形,且內含泡沫。它可使水位與浮力盡量上提,以達到桶內現(xiàn)有容量內的最大量蓄水。內含的泡沫,不易進水,不易損壞。浮力球固定鍵28、281固定設置在浮力球的上下方,它采用不銹硬金屬或無味硬塑料,起固定浮力球的作用。
牽引桿16與細牽引桿18之間由粗細牽引接頭17剛性連接。牽引桿16由不銹類硬金屬或硬塑料制作,細牽引桿18為硬度較高的不銹鋼材料。二者均具有一定的重量。當浮力球15隨水位上升至定量位線時,牽引桿16與細牽引桿18開始上升,以牽引密封球271使之與密封突起21相擠壓,完成密封,終止進水;用水時,牽引桿16與細牽引桿18隨水下降,自動推動密封球下降至原位,以待下次進水。細牽引桿18較細便于與密封球連接,并盡量保持足夠的進水空間。
密封球27、271有良好的彈性,材料可以是軟硬適中的橡膠類,其形狀如如燈泡狀,具有良好的伸縮性與擠壓時所產生的反彈性。兩密封球27、271相對設置在水閥外殼26、261內,并與相應的圓滑環(huán)狀密封突起22、23相配合,增加其密封效果且不易損壞密封球。當上球被牽引或下球在退水的倒吸力與桶內水的壓力作用下,使之與密封突起相擠壓,產生良好的密封效果。其斜面與密封突起在相互擠壓時所產生的反彈力,使密封效果更佳,亦在封閉完成后更便于退出,使密封后開啟的靈敏度大大提高。與水閥外殼聯(lián)體且中有孔洞的細引桿管鍵20使細牽引桿18穿入,周有進水孔洞,使水流通暢,細引桿管鍵20是控制細牽引桿在水的沖擊下來回擺動,以提高密封的準確性,防止損壞,減少噪音等。與外殼相連管鍵23其構造與細引桿管鍵20相同。與下密封球相連管鍵24其連接結構與水閥上管健7連接結構相同。與外殼相連管鍵23、與下密封球相連管鍵24共同作用使控制下密封球在進水時上升至適當位置,以保持流水通暢。
水閥外殼分上下兩部分水閥外殼26、261緊固密封組成,以便于內部零部件組裝。水閥外殼26、261的內腔設有與密封球27、271相配合的曲線內腔及通水道。水閥外殼與桶體之間設有防水閥接口漏水的墊片19。進水口25設置在水閥外殼26上。
其蓄水過程如下1、平常狀態(tài)如圖3。
上密封球271開啟狀,下密封球27在重力作用下關閉。
2、進水狀態(tài)如圖4。
上升的水流,自動沖開下密封球27,使水流順利進入水桶。
3、進水完成狀態(tài)如圖5。
浮力球15隨水位上升至定量水位時,自動上引與之連接之密封球271,進行密封,完成供水。
4、退水狀態(tài)如圖6。
下密封球27,在退水時所產生的倒吸力與桶內蓄水壓力的作用下,使密封球27與密封突起22相擠壓,完成密封,截斷桶水倒流。
5、使用蓄水使水位下降,浮力球隨水位下降,以推動與之相連接的密封球271自動啟開,重新恢復平常狀態(tài),以待下次供水。
至此全部蓄水過程完成。
此蓄水閥的原理與結構,并不局限于自動儲水,還可適用于各種液體的自動儲蓄,其使用范圍極其廣泛。
權利要求1.全自動多功能蓄水器,包括桶體,及設置在桶體頂部的桶蓋,通氣孔;設置在桶體下部的出水水龍頭、與進水主管道連通的自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動水閥包括位于桶內的連接在牽引桿的浮力球、牽引桿上端突出于桶體之外并設有水閥上管鍵,水閥上管鍵與桶體之間設橡膠皮塞;牽引桿下端連接細牽引桿,細牽引桿連接上密封球;水閥外殼由兩部分緊固密封組成,下部分密封連接進水口,上部分與桶體密封連接,水閥外殼內腔設有曲面型腔和環(huán)形密封突起;上密封球與下密封球分別與其對應的密封突起相配合,下密封球設有與其一體的管鍵;水閥外殼內對應于細牽引桿和下密封球管鍵設有與水閥外殼一體的帶有水孔的與外殼相連管鍵。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多功能蓄水器,其特征在于桶體上設有多個橫向突起桶箍。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多功能蓄水器,其特征在于桶體上設有掛耳用的固定絲口。
專利摘要全自動多功能蓄水器,包括桶體,桶蓋,通氣孔,出水水龍頭與進水主管道連通的自動水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動水閥包括位于桶內的連接在牽引桿的浮力球、牽引桿上端突出于桶體之外并設有水閥上管鍵,水閥上管鍵與桶體之間設橡膠皮塞;牽引桿下端連接細牽引桿,細牽引桿連接上密封球;水閥外殼由兩部分緊固密封組成,下部分密封連接進水口,上部分與桶體密封連接,水閥外殼內腔設有曲面型腔和環(huán)形密封突起;上密封球與下密封球分別與其對應的密封突起相配合,下密封球設有管鍵;水閥外殼內設有與水閥外殼一體的帶有水孔的管鍵。它具有靈敏度高,耐久性強,制作簡單而造價低謙等優(yōu)點,在定時與此同時定時情況下都可自動開啟關閉與定量蓄水。主要用于定時供水的地方。
文檔編號E03B11/02GK2758335SQ200420039889
公開日2006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4月26日
發(fā)明者張瞰 申請人:張瞰, 何德勝, 徐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