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組合家具的栓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組合家具的栓桿。
請參閱圖5所示的一種習用組合家具的栓桿1,其由金屬材質(zhì)車制而成,該栓桿1的一端形成較小直徑的木螺釘11,由木螺釘11可旋合在組合板的沉孔內(nèi),由另一端的帽頭12則可伸入另一組合板,供鎖扣件旋合。由于木螺釘11旋轉(zhuǎn)需較長時間,因此,使用上較不方便,且車制木螺釘11也較費時。另外,如圖6所示的另一種習用組合家具的栓桿2,其以一端設(shè)較大直徑的塑膠螺紋21,該塑膠螺紋21則用敲打方式,被打入在小于塑膠螺紋21直徑的孔,利用栓桿2另一端的帽頭22可伸入另一組合板,供鎖扣件旋合。由于塑膠螺紋21以硬打方式植入較小直徑的孔中,因此,塑膠螺紋21也會有磨損,使摩擦力不足而有脫出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合家具的栓桿,其可以方便地被結(jié)合在組合板的沉孔內(nèi),且其可牢固附著于沉孔做組合板相互間的組合。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組合家具的栓桿,其包含有一栓桿本體,其由一端設(shè)錐部,另一端設(shè)帽頭,該錐部由端邊朝內(nèi)形成直徑漸小設(shè)計,該帽頭則成大于栓桿本體本身的直徑;一殼套,由二半殼體并合而成,殼套可包夾在栓桿本體的錐部及部分較小直徑處,該殼套與該錐部接觸的位置形成相同斜度的錐孔,殼套外徑與組合板的沉孔直徑相同。
其中,該殼套外徑在長度方向上形成大小徑差,其中一直徑段的長度與組合板的沉孔深度相同。
其中,該殼套外徑形成粗糙面。
其中,該殼套的并合面設(shè)有榫及孔可互相扣合。
本實用新型以較佳實施例,并配合
如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圖。
圖3為圖2中3-3線剖面圖。
圖4為圖3的動作圖。
圖5為習用栓桿圖例一。
圖6為習用栓桿圖例二。
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由栓桿本體3及殼套4所構(gòu)成。
該栓桿本體3由金屬材質(zhì)制成,由一端設(shè)錐部31,另一端設(shè)帽頭32,該錐部31由端邊朝內(nèi)成直徑漸小的設(shè)計,該帽頭32則成大于栓桿本體3本身的直徑。
該殼套4可由塑膠等材質(zhì)制成,其成二可互相并合的半殼體,二半殼體間必要時可設(shè)凸出的榫41與孔42互相扣合,使二半殼體可并合成殼套4,該殼套4可包夾在栓桿本體3的錐部31,殼套4與錐部31接觸的位置形成相同斜度的錐孔43,殼套4的最大外徑與組合板5的沉孔51相同,且成粗糙面44,粗糙面44可如圖所示為環(huán)齒,殼套4可成較大的等外徑長度,或如圖所示實施例,成大小徑差,粗糙面44的長度與沉孔51的深度相同,使該殼套4是否置入在定位可被查知。
請參閱圖2、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情形,該殼套4包夾在栓桿本體3外徑,且其由粗糙面44置入在組合板5的沉孔51內(nèi),由于殼套4的最大外徑與沉孔51的直徑相同,因此殼套4可不受阻力的置入于沉孔51,且栓桿本體3的帽頭32可通過組合板6的側(cè)孔61而位于沉孔62供鎖扣件7鎖扣。
請參閱圖4所示,當鎖扣件7旋轉(zhuǎn)時,其可引拉帽頭32,使栓桿本體3朝帽頭32端移動,由于栓桿本體3的錐部31與殼套4的錐孔43成斜度配合,因此,殼套4即形成直徑的增加,可緊密充填在組合板5的沉孔51內(nèi),二者不會有脫出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構(gòu)造用于組合家具的搭接,可以很方便進行,該栓桿可以成較佳支承,其不會有脫出問題,該構(gòu)造具有新穎性、進步性,且可供產(chǎn)業(yè)上利用。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組合家具的栓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栓桿本體,其由一端設(shè)錐部,另一端設(shè)帽頭,該錐部由端邊朝內(nèi)形成直徑漸小設(shè)計,該帽頭則成大于栓桿本體本身的直徑;一殼套,由二半殼體并合而成,殼套可包夾在栓桿本體的錐部及部分較小直徑處,該殼套與該錐部接觸的位置形成相同斜度的錐孔,殼套外徑與組合板的沉孔直徑相同。
2.依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家具的栓桿,其特征在于該殼套外徑在長度方向上形成大小徑差,其中一直徑段的長度與組合板的沉孔深度相同。
3.依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家具的栓桿,其特征在于該殼套外徑形成粗糙面。
4.依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家具的栓桿,其特征在于該殼套的并合面設(shè)有可互相扣合的榫及孔。
專利摘要一種組合家具的栓桿,其包括栓桿本體及殼套;該栓桿本體一端設(shè)錐部,該錐部由端面朝內(nèi)形成漸小直徑,另一端則成大于栓桿本體直徑的帽頭,該錐部及部分栓桿本體可被殼套并合包夾,殼套與錐部接觸的內(nèi)徑成相同斜度的錐孔,外徑與組合板的沉孔直徑相同。
文檔編號A47B96/00GK2253146SQ96207549
公開日1997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1996年4月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6年4月8日
發(fā)明者王俊強 申請人:王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