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特別是指一種機械密碼鎖的鎖具,其中設有鎖珠,藉由一支密碼鑰匙,可將一群呈平面布置的珠孔中的一些鎖珠選擇地移轉而跟另一群呈平面布置的珠孔中的鎖珠對齊,以設定鎖珠的密碼組合,且可藉所述密碼鑰匙,將已被移轉的鎖珠歸回原位,以清除鎖珠的密碼組合。
在以往的機械密碼鎖的鎖具構造中,可以使用密碼鑰匙來改變它們的密碼。例如,有些機械密碼鎖的鎖具構造中,具有復數(shù)個呈平面布置排列的鎖珠和鎖球,能以不同變化的密碼鑰匙來改變不同的密碼組合。當密碼鑰匙插在鎖具中時,才能同時以開鎖鑰匙來開鎖。又例如,有的機械密碼鎖具,是為了供一群不同的人員使用,以一套變化鑰匙可以連續(xù)地開鎖,而那些可變化的鑰匙的齒位高低都是事先被設定好,使用者不能隨意將齒位改變,只能以那些設定好的鑰匙來改變鎖具中鎖珠的密碼組合形態(tài)。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它的鎖珠組合可藉由一支密碼鑰匙來改變,而且不需要同時使用密碼鑰匙,便可達到開鎖的目的。
本發(fā)明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包括密碼鑰匙、中珠座、上珠座、下珠座、鎖珠;所述中珠座具有第一和第二珠孔;所述第一和第二珠孔呈交替地排列,所述上珠座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中珠座的上方,所述上珠座具有上珠孔;所述下珠座可滑動地布置在所述中珠座的下方,所述下珠座具有下珠孔;所述鎖珠包括裝置在下珠孔中的下鎖珠、裝置在第一珠孔中的第一鎖珠、裝置在第二珠孔中的移轉鎖珠;所述上、下珠座在第一珠孔與上、下珠孔排成一直線時的常態(tài)狀態(tài)與第二珠孔與上、下珠孔排成一直線時的可重新設定密碼的狀態(tài)之間移動,所述下鎖珠與第一鎖珠間可放置由個別的第二珠孔中所選擇的移轉鎖珠;所述上、下珠座位在所述可重新設定密碼的位置時能藉由密碼鑰匙將所述移轉鎖珠從個別的第二珠孔中選擇地卸下而進入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所述上、下珠座位移到所述常態(tài)位置時,已被卸下在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的移轉鎖珠與所述個別的第一珠孔中所裝有的第一鎖珠排成一直線。
所述移轉鎖珠的長度等于所述下鎖珠伸入密碼鑰匙的深度。
所述下鎖珠的長度等于所述下珠孔的長度。
所述第一鎖珠的長度等于所述第一珠孔的長度。
所述鎖珠包括裝置在所述第一珠孔中的第一鎖珠上面的另一個第一鎖珠與裝置在所述第二珠孔中移轉鎖珠上面的第二鎖珠。
所述裝置在第一珠孔中的第一鎖珠上面的另一個第一鎖珠的長度等于下鎖珠伸入密碼鑰匙的深度;所述第二鎖珠和所述移轉鎖珠的長度總和等于所述第二珠孔的長度。
所述上、下珠座位于所述可重新設定密碼的位置時,能藉由密碼鑰匙將所述的移轉鎖珠從個別的第二珠孔中卸下面進入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而放置在下鎖珠的上面,以及原先被設置在第一鎖珠上方的個別的另一個第一鎖珠也被卸下到個別的第二珠孔中,而放置在個別的第二鎖珠的上面;當上、下珠座和密碼鑰匙位移到常態(tài)位置時,已被卸下在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的移轉鎖珠會與所述個別的第一珠孔中所裝有的第一鎖珠排成一直線,使下鎖珠、移轉鎖珠、第一鎖珠形成密碼組合。
所述每一上珠孔中還裝設有上鎖珠和彈簧。
所述中珠座還設有第三和第四珠孔,所述上、下珠座在對應所述中珠座的第三珠孔的位置分別設有上珠孔、下珠孔。
所述每一對第三和第四珠孔間的底部設有淺槽;所述第四珠孔中裝有鎖珠,且在所述對應于第三珠孔的下珠孔中裝有下鎖珠。
所述第四珠孔中所裝入的鎖珠長度等于所述第四珠孔的長度;所述下珠座在對應所述第三珠孔的下珠孔中所裝入的下鎖珠的長度等于所述下珠孔的長度和所述下鎖珠伸入密碼鑰匙深度的總和。
所述中珠座可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三珠孔中裝設兩個疊在一起的第三鎖珠,所述兩個第三鎖珠的長度總和等于所述第三珠孔的長度;且在對應所述第三珠孔的所述上珠孔中裝有上鎖珠及彈簧。
所述中珠座還設有第三珠孔和第四珠孔,在所述上、下珠座對應所述中珠座第三珠孔的相應位置分別設置有上珠孔、下珠孔,在所述下珠孔、第三珠孔、上珠孔中可分別裝有下鎖珠、兩個上下疊在一起的第三鎖珠、定位珠;所述上珠座的上珠孔上端可供定位珠伸入通過,在所述中珠座的第四珠孔中裝有移轉鎖珠;當所述上、下珠座位于所述可重新設定位置時,能藉由密碼鑰匙將所述的移轉鎖珠從個別的第四珠孔中選擇地卸下而進入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當所述上、下珠座位移到所述常態(tài)位置時,所述已被卸下在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的移轉鎖珠能跟所述個別的第三珠孔中的第三鎖珠排成一直線。
所述對應于第三珠孔的上珠孔呈下端直徑較大、上端直徑較小的孔洞,所述孔洞內還裝有彈簧,且在所述的中珠座的第四珠孔的形狀呈不貫通的圓柱型孔,所述圓柱型孔內還裝有第四鎖珠及彈簧。
所述上珠座具有磁性,所述裝置在第一珠孔內的第一鎖珠與所述裝在第二珠孔內的移轉鎖珠,皆具有相斥的磁性。
所述的密碼鑰匙是一種板狀鑰匙胚,所述板狀鑰匙胚是一種板體,所述板體的板面上設置有環(huán)狀凹痕,所述環(huán)狀凹痕所圍成的的部份形成墊體,所述墊體可被移出所述板體。
所述板狀鑰匙胚的上、下板面都設有環(huán)狀凹痕。
所述的密碼鑰匙是一種板狀鑰匙胚,所述板狀鑰匙胚是一種板體,所述板體上設有孔洞,所述孔洞內填充有墊體。
所述板狀鑰匙胚的孔洞是由上下錐狀孔所連通而成的。
所述板狀鑰匙胚的墊體的形狀呈不等斷面的桿狀體。
現(xiàn)舉出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示,詳細說明于后,其中附圖分別為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即圖1所示鎖具的局部斷面圖,表示未設定密碼的狀態(tài)。
圖3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沿著圖2中剖面線3-3的斷面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斷面圖,表示上、下珠座被移動到第二向后位置的狀態(tài)。
圖5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類似圖4的局部斷面圖,插入一支密碼鑰匙的狀態(tài)。
圖6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沿圖5中局部剖面線5-5的斷面圖,其表示鎖具不被旋轉的狀態(tài)。
圖7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與圖6相同斷面,但是其中的鎖具已被旋轉的狀態(tài)。
圖8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斷面圖,表示上、下珠座與一支密碼鑰匙被推回常態(tài)位置的狀態(tài)。
圖9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斷面圖,表示將圖8所示的密碼鑰匙抽出后,改插入一支開鎖鑰匙的狀態(tài)。
圖10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斷面圖,表示圖9所示的開鎖鑰匙將上、下珠座移動到第一向后位置的狀態(tài)。
圖1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局部斷面圖,表示已經(jīng)設定密碼的鎖具插入一支錯誤的鑰匙的狀態(tài)。
圖12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另一個替換的鎖具局部斷面圖,表示圖1所示可滑動體底部的突出部份具有不同方式的裝置構造,且圖中并加設有額外的下銷、上銷和彈簧。
圖13和圖14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鎖具,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可被修改為具有一些虛設的鎖珠的一個實施例;圖13、圖14分別類似圖2、圖5所示的局部斷面圖。
圖15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鎖具,表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鎖具亦可被修改為具有一些不可被重新組合的鎖珠組的局部斷面圖。
圖16和圖17是圖15的鎖具以一支密碼鑰匙來重新組合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的局部斷面圖。
圖18和圖19表示圖17的鎖具將密碼鑰匙抽出后,插入一支開鎖鑰匙,鎖具呈開鎖狀態(tài)的局部斷面圖。
圖20是表示,如圖17所示已經(jīng)設定密碼的鎖具,若插入一支錯誤的鑰匙,鎖具不能呈開鎖狀態(tài)的局部斷面圖。
圖21表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鎖具可具有一些不可被重新組合的鎖珠組,但所述的不可被重新組合的鎖珠組與圖15的排列不相同的局部斷面圖。
圖22表示圖21所示的鎖具,用一支跟圖16所示相同的密碼鑰匙插入可以呈開鎖狀態(tài)的局部斷面圖。
圖23表示圖21所示的鎖具,用另一支開鎖鑰匙插入不能呈開鎖狀態(tài)的局部斷面圖。
圖24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25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圖24所示的鎖具的斷面圖,表示未設定密碼的狀態(tài)。
圖26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斷面圖,表示上、下珠座被移動到第二向后位置的狀態(tài)。
圖27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與圖26相同的斷面圖,但具有一密碼鑰匙插入。
圖28是本發(fā)明第四寮施例,圖27所示設定密碼后,上、下珠座恢復常態(tài)位置的狀態(tài)。
圖29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表示將圖28所示設定密碼后抽出密碼鑰匙并改插入一支開鎖鑰匙的狀態(tài)。
圖30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如圖29所示的開鎖鑰匙將上、下珠座推至在第一向后位置的狀態(tài)。
圖31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表示已經(jīng)設定密碼的鎖具插入一支錯誤的鑰匙的狀態(tài)。
圖32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表示圖24所示的鎖具被裝設在門上的狀態(tài)。
圖33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類似圖2、圖25中所示的鎖具的斷面圖。
圖34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類似圖4,圖26中所示的鎖具斷面圖。
圖35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類似圖5、圖27中所示的鎖具斷面圖。
圖36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類似圖8、圖28中所示的鎖具斷面圖。
圖37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類似圖9、圖29中所示的鎖具斷面圖。
圖38是本發(fā)明第五實施例的鎖具斷面圖,類似圖10、圖30中所示的鎖具斷面圖。
圖39是本發(fā)明第六實施便,類似圖2、圖25中的鎖具斷面圖;表示一個替換的鎖具構造。
圖40是能被使用在本發(fā)明的一種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的板狀鑰匙胚的平面圖。
圖41是圖40所示的板狀鑰匙胚的局部斷面圖。
圖42是板狀鑰匙胚的另一實施例的局部斷面圖。
圖43是圖42的板狀鑰匙胚中的墊體脫離板狀鑰匙胚的示意圖。
圖44是圖41、42的板狀鑰匙胚,在墊體被推出后,形成密碼孔洞的示意圖。
本發(fā)明鎖具可被裝置聯(lián)結在一般直接用鑰匙旋轉開鎖的殼體構造中(如圖1,圖2,圖3所示),或被裝置在一般用鑰匙推動開鎖的殼體構造中(如圖24,圖25所示)。
首先參閱圖1、圖2和圖3所示,可很清楚地看出,本發(fā)明的鎖具2999包括密碼鑰匙、中珠座、上珠座、下珠座、鎖珠;中珠座23具有交替的第一和第二珠孔231,231′;上珠座33可滑動地設置在中珠座23的上方,且具有上珠孔331;下珠座34可滑動地布置在所述中珠座23的下方;鎖珠包括裝置在下珠孔341中的下鎖珠5,裝置在第一珠孔231中的第一鎖珠6,最初裝置在第二珠孔231′中的移轉鎖珠7;所述上、下珠座被結合成一體且可同時地在第一珠孔231跟上、下珠孔331、341排成一直線的常態(tài)位置(參閱圖2)與第二珠孔231′跟上、下珠孔331,341排成一直線的可重新設定位置(參閱圖4)間移動;下鎖珠5與第一鎖珠6間可放置由個別的第二珠孔231′中選擇地移轉進入的移轉鎖珠7形成一組合;當上、下珠座33,34在可重新設定位置時,能藉由密碼鑰匙將移轉鎖珠7從個別的第二珠孔231′中選擇地卸下進入所述個別的下珠孔341中(參閱圖5)。
當上、下珠座33、34移到常態(tài)的位置時,已被卸下而位于個別的下珠孔341中的移轉鎖珠7能跟所述個別的第一珠孔231中所裝有的第一鎖珠6排成一直線,以形成密碼組合(參閱圖8)。
以下再將圖1、圖2及圖3所示的鎖具2999與殼體1的相互連結關系作更詳細的說明殼體1設有軸向的圓柱型孔11、徑向的圓孔12和軸向的槽13。所述圓孔12中設有銷121,及彈簧122。所述圓柱孔11裝設有可被旋轉的鎖具2999,鎖具2999主要是由不可滑動體2與可滑動體3所組成。不可滑動體2具有軸向帶狀的中珠座23,中珠座23的兩端具有圓柱型的圓盤體21、22,在前端的圓盤體21設有鑰匙孔211,而在后端的圓盤體22設有螺紋。
可滑動體3呈圓柱形,可滑動體3前端設有槽35,后端底部設有突出部份36,且平行軸向處設有帶狀的鑰匙孔32、帶狀的中珠座孔31;在鑰匙孔32與中珠座孔31間設有帶狀的下珠座34。在中珠座孔31上方設有上珠座33。在組合時以中珠座孔31容納不可滑動體2的中珠座23,使中珠座23的上、下板面分別與下珠座34及上珠座33形成相切界面,在可滑動體3的后部與圓盤體22間設有彈簧25。
在常態(tài)位置中,可滑動體3受彈簧25的推力,而與圓盤體21靠攏,呈如圖2所示的狀態(tài)。在上珠座33中設有上珠孔331,每一個上珠孔331中裝有上鎖珠8和彈簧332,下珠座34具有下珠孔341,每一下珠孔341中裝有下鎖珠5,在所述中珠座23的前方部份具有軸向的數(shù)列交替的第一珠孔231與第二珠孔231′,每一個第一珠孔231中裝有第一鎖珠6與62,每個第二珠孔231′裝有第二鎖珠61和一移轉鎖珠7。每一個第一鎖珠6的長度跟每一個鎖珠孔231的長度相等,第二鎖珠61和移轉鎖珠7的長度的總和是等于珠孔231′的長度。每一個下鎖珠5的長度跟每一個下珠孔341的長度相等。
在所述中珠座23的后方部份(或適當位置)具有第三珠孔232和第四珠孔232′,每個第三珠孔232裝有第三鎖珠61′和7′。每一個第四珠孔232′裝有一鎖珠6′。
淺槽24連通每一對第三鎖珠孔232和第四珠孔232′,下珠座34在跟中珠座23的第三珠孔232位置相對應的下珠孔341中裝有下鎖珠51。
可滑動體3與不可滑動體2是裝在圓筒狀的套筒37中,且一起安置在殼體1的圓柱孔11中,并以螺帽4套合一鎖閂驅動件2998,再與不可滑動體2后端的圓盤體22螺合,使鎖具2999可適時地在殼體1中接受正確鑰匙操作旋轉。正確鑰匙包括一支密碼鑰匙和另一支專門供開鎖所使用而與密碼鑰匙相類似的開鎖鑰匙。
如圖2所示,當可滑動體3被彈簧25向前頂持時,可滑動體3在后端底部位置的突出部份36伸入殼體1的軸向槽13中,藉以鎖定鎖具,使鎖不被轉動,然而,當可滑動體3,藉由開鎖鑰匙92向后推動到第一向后的位置(參閱圖10),以及,藉由密碼鑰匙91向后推動到第二向后的位置(參閱圖5),可滑動體3的突出部份36向后位移,便脫離殼體1的軸向的槽13的限制,鎖具2999便可被旋轉運作。
當?shù)谝绘i珠6從第一珠孔231伸進上珠孔331或下珠孔341時,可滑動體3被鎖住防止向后移動,使得鎖具2999呈被鎖住狀態(tài)以防止轉動(參閱圖11)。下鎖珠5、第一鎖珠6等能被變化密碼,可藉由一密碼鑰匙從個別的第二珠孔231′中選擇地將預定的移轉鎖珠7轉換到跟第一鎖珠孔231中的第一鎖珠6及下珠孔341中的下鎖珠5排成一直線,形成密碼組合,該密碼組合能被重新設定,藉由使用不同的密碼鑰匙來重新配置移轉鎖珠7。
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密碼設定如下所述如圖2、圖3所示,是密碼還沒有設定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密碼為零的狀態(tài)),每一第一鎖珠6都嵌入下珠孔341內,當以一支在對應于下鎖珠5的位置無孔洞設置,而僅在對應于下鎖珠51的位置設有特定孔洞的密碼鑰匙(圖中未繪出)插入鑰匙孔后,因為第一鎖珠6嵌入下珠孔341的深度與密碼鑰匙將下鎖珠5撐高的高度相等,所以全部嵌入在下珠孔341的第一鎖珠6被撐高到上、下端分別跟下珠座34與中珠座23及中珠座23與上珠座33間的兩平行的相切界面平齊,因此,如圖4所示,使密碼鑰匙(圖中未繪出)能將鎖具2999的可滑動體3向后推動到讓第二珠孔231′跟上、下珠孔331、341排成一直線,并且銷121嚙合可滑動體3的前端所形成的槽35,以防止可滑動體3向前移動,以及突出部份36從軸向的槽13脫離,然后將密碼鑰匙抽出后,原來位于中珠座23的轉動鎖珠7會分別滑入下珠座34的下珠孔341中,原來位于中珠座23的第一珠孔231中的第一鎖珠62會分別滑入中珠座23的第二珠孔231′中,成為可設定的第二向后位置的狀態(tài)。
如圖5、圖6所示,將密碼鑰匙91插入鎖具的鑰匙孔中,密碼鑰匙91具有密碼孔洞912和特定孔洞911,密碼孔洞912裝入下鎖珠5的下端,放置在下鎖珠5上的移轉鎖珠7也被卸下進入個別的下珠孔341中,以及個別的第一鎖珠62被卸下到第二珠孔231′中,而特定孔洞911裝入下鎖珠51的下端,因此,各預定鎖珠的交界面跟中珠座23和上、下珠座33、34所形成的交界面平齊。當鎖具2999順時鐘方向轉動一個角度時,如圖7所示,使可防止可滑動體3向前移動的銷121從槽35脫離??苫瑒芋w3受在后方的彈簧25的推力而向前位移,再將鎖具2999反時鐘方向轉動一個角度,使突出部份36跟槽13排成一直線,于是可滑動體3及密碼鑰匙91可一起被推回,如圖8所示,原先被裝置在第二珠孔231′中的移轉鎖珠7,已被選擇地轉換而與第一珠孔231中的第一鎖珠6及下珠孔341中的下鎖珠5排成一直線,形成密碼組合。最后,將密碼鑰匙91抽出便完成了密碼的設定。
當要用新的密碼鑰匙來重新設定密碼時,原來的密碼必須使用原來的密碼鑰匙來清除,那也就是說,先前已被轉送到跟第一珠孔231排成一直線的下珠孔341中的移轉鎖珠7,必須藉由先前的密碼鑰匙91來將它們歸回到它們原來在第二珠孔231′所對應的第二向后的設定位置;如圖5所示,然后將原來的密碼鑰匙91抽出后,便完成清除密碼的狀態(tài),如圖4所示。插入新的密碼鑰匙,依照上述圖5到圖8所示的步驟實施,再將新的密碼鑰匙抽出,即可完成新的密碼設定,而原來的密碼鑰匙91也告失效,無法再開啟已被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
如圖1,圖9所示的開鎖鑰匙92,設有與密碼鑰匙91所設有的密碼孔洞912相互一致的密碼孔洞922,而對應于前述密碼鑰匙91所設有的特定孔洞911處,并不設置孔洞(參閱圖8、圖9所示作比較便可清楚);也就是說對應于下珠座34的下珠孔341所容納的下鎖珠51的位置,并沒有孔洞的設置,因此,當開鎖鑰匙92插入鑰匙孔后,下鎖珠51的上端部份會被推入到中珠座23的第三珠孔232中(參閱圖9);如圖10所示,當開鎖鑰匙92推動可滑動體3時,下鎖珠51能沿者淺槽24作同步的位移到與鎖珠6′靠攏時,可滑動體3等便位于第一向后的位置,但是,不能直接推到如圖5所示的第二向后的位置(可重新設定的位置),這時,可滑動體3的突出部份36已脫離軸向槽13,開鎖鑰匙92可帶動可滑動體3與不可滑動體2旋轉,而形成開鎖的狀態(tài)。
如圖11所示,如果以密碼錯誤的卡片鑰匙插入鎖具中,可滑動體3受中珠座23的第一鎖珠6的嵌制,使得可滑動體3不能被推動到可旋轉的位置,可滑動體3的突出部份36受殼體1的軸向槽13的側壁限制而不能旋轉,使鎖具呈閉鎖狀態(tài)。在可滑動體3的突出部份36,如圖12所示,也可替換改變?yōu)樵诳苫瑒芋w3上設置L型板片361′,藉著鎖362,將板片361′結合在可滑動體3上,形成具有突出部分36′;此外,直接以銷結合在可滑動體3上,也可達到上述的功效。本發(fā)明也可在殼體1上與鎖具2999的不可滑動體2的相互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銷孔14,銷孔144以形成銷室,銷室內可裝置彈簧143、上銷141及下銷142及配合正確鑰匙的鉆孔深度形成鎖具的一種安全裝置,可防止任意使用板片就能用來設定或復制密碼,便能達到開鎖的目的。
如圖13~圖14所示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是在第一實施例的鎖具中,額外加設一些虛設的鎖珠,可用來攏亂歹徒以細片探測鎖具的密碼;如圖13,其類似圖2所示,不同的是在上、下珠座33、34對應于中珠座23所設置的第二珠孔231′的位置,進一步地設置上、下珠孔331′,341′,并在每個下珠孔341′中裝置下鎖珠5′,在每個上珠孔331′中裝置上珠8′及彈簧,因為,這些虛設的鎖珠并不影響密碼的設定功效和方法,所以設定的步驟和方法跟第一實施例完全相同,如圖14所示表示用一支密碼鑰匙,以便作密碼設定的狀態(tài),類似圖5所示的狀態(tài)。
在前述的圖1所示的一種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進一步地可被修改成除了具有如上所示的數(shù)列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相關構造以外,還可包括數(shù)列不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構造,如圖15所示,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鎖具構造,在鎖具100的構造中,除了具有數(shù)列不可重新設定密碼或數(shù)列密碼已由工廠預先設定好,不可被使用者自行設定的鎖珠孔列102以外,其余有關數(shù)列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憶列101的相關構造設置排列和功效都與前述第一實施例完全相同,請參閱圖1~圖3所示,如同第一實例,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例的鎖具100在上珠座106與中珠座107間具有相切界面104,以及在中珠座107與下珠座108間具有相切界面105,請參閱圖17、圖18所示,當密碼鑰匙或正確的開鎖鑰匙插入鎖具100時,不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102的預定鎖珠間的相切界面,與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101的預定鎖珠間的相切界面會與前述的相切界面104、105相互平齊。
如圖16和圖17所示,表示用一支密碼鑰匙來重新組合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101;密碼鑰匙91′具有密碼孔洞109,以重新組合鎖珠孔列101的鎖珠,并且具有密碼孔洞110,以嚙合不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102的鎖珠。
如圖18和圖19所示,表示用開鎖鑰匙92′來開啟鎖具100,當開鎖鑰匙92′插入鎖具100時,會使鎖具100呈開啟狀態(tài)。而圖20所示,可清楚地看出鎖具100如果插入一支密碼不符的錯誤鑰匙,鎖具100便不會開啟。
如圖21和圖22所示,是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另一鎖具100′,鎖具100′的構造類似前述鎖具100(參閱圖17所示),但是它具有新的數(shù)列不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102′,該鎖具可以用開鎖鑰匙93插入鎖具中,使鎖具呈開鎖狀態(tài);并且能用前述使用在鎖具100中的密碼鑰匙91′來開鎖或重新設定密碼(參閱圖22所示)。但是鎖具并不能以前述使用在鎖具100的開鎖鑰匙92′來開鎖,(參閱圖23所示)。
如圖17和圖22所示,可很清楚地看出密碼鑰匙91′可同時用來開啟鎖具100和鎖具100′,雖然不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102與102′不相同,但是在對應密碼鑰匙91′的密碼孔洞的鎖珠孔列102或102′的鎖珠間的相切界面都可跟上珠座106與中珠座107的相切界面104,以及中珠座107與下珠座108的相切界面105相互一致,當密碼鑰匙91′插入鎖具100或鎖具100′中,都能形成開鎖狀態(tài)。本實施例主要在表示本發(fā)明在構造上可加設的不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配合預定鎖珠的排列形態(tài),可以使密碼鑰匙開啟兩個以上不同排列組合的鎖具構造,并配合在鎖具構造中設置的可重新設定密碼的鎖珠孔列,使得鎖具中的部份密碼可被重新設定組合。
另外,如圖24到圖32所示是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表示本發(fā)明的鎖具也可應用在直接以鑰匙推進啟鎖的殼體中。
如圖24、圖25所示可清楚地看出本實施例鎖具構造包括密碼鑰匙、中珠座、上珠座、下珠座、鎖珠、密碼鑰匙;中珠座1004具有交替的第一和第二珠孔231,231′;上珠座1002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中珠座1004的上方,且具有上珠孔331;下珠座1003可骨動地布置在中珠座1004的下方,且具有下珠孔341;鎖珠包括裝置在下珠孔341中的下鎖珠5,裝置在第一珠孔231中的第一鎖珠6,最初裝置在第二珠孔231′中的移轉鎖珠7;上、下珠座1002、1003被結合成一體可同時地在第一珠孔231跟上、,下珠孔331、341排成一直線的常態(tài)位置(參閱圖25)與第二珠孔231′跟上、下珠孔331,341排成一直線的可重新設定位置(參閱圖26)間移動,下鎖珠5與第一鎖珠6間可放置由個別的第二珠孔231′中選擇地移轉進入的移轉珠7形成組合;當上、下珠座1002,1003是在可重新設定位置時,能藉由密碼鑰匙將移轉鎖珠7從個別的第二珠孔231′中選擇地卸下進入個別的下珠孔341中(參閱圖27)。
當上、下珠座1002、1003位移到常態(tài)位置時,已被卸下在個別的下珠孔341中的移轉鎖珠7能跟個別的第一珠孔231中所裝有的第一鎖珠6排成一直線,以形成密碼組合(參閱圖28)。
再將本發(fā)明鎖具與殼體的連結關系詳細說明如下如圖24、圖25所示是本發(fā)明鎖具裝設在殼體中的實施例,殼體由側板體1008,上板體1000及下板體1001所組成,在上板體1000與下板體1001間裝置本發(fā)明的鎖具構造,鎖具構造主要由可滑動體與不可滑動體所組成;不可滑動體為平板狀的中珠座1004,可滑動體包括平板狀的上珠座1002與平板狀的下珠座1003,上珠座1002設置在上板體1000與中珠座1004間,下珠座1003設置在中珠座1004與下板體1001間。
中珠座1004的后端部設有螺孔1011,可以用螺絲而與上、下板體1000,1001相螺合。中珠座1004的前端設有凸耳1015,凸耳1015與上板體1000的向下突出部1013及下板體1001的向上突出部1014可藉由螺絲螺合成一體。上板體1000與下板體、1001的前端分別設置有兩對凸耳1009、1010。這兩對凸耳1009、1010可用螺絲而與側板體1008相結合。
下珠座1003的底面及后部的凸緣前向的平面配合下板體1001向上的板面與側板體1008的鑰匙插入孔1007形成鑰匙孔,供密碼鑰匙1005或另一開鎖鑰匙1006插入。
下珠座1003后端的向下凸緣中央部份設有切口,圖中未繪出,該切口恰可使下珠座1003向下的凸緣卡入下板體1001兩側的凹口1027中,讓下珠座1003與設置在下板體1001下方的L型板1026連成一體。
上珠座1002具有向下的兩對腳036,腳1036可穿越中珠座1004兩側的切口,而榫合在下珠座1003兩側旁的兩對切口1037中。在下珠座1003的后端設有兩彈簧孔,孔內可裝入彈簧1022,該彈簧在常態(tài)時可頂持下珠座1003、上珠座1002及L型板1026作同步的位移后仍能恢復到原來的常態(tài)位置。
如圖25所示的上珠座1002、中珠座1004、下珠座1003所設置的各珠孔與每個珠孔中所裝入的鎖珠,跟圖1到圖3所示第一實施例的上珠座33、中珠座23與下珠座34所設置的各珠孔與每個珠孔中所裝入的鎖珠等構造及功效完全相同。因此,如同第一實施例,在第四實施例中所述的上、下珠座1002,1003能藉由一支密碼鑰匙1005推動位移到第二向后的位置,如圖27所示,以及能藉由一支開鎖鑰匙1006推動位移到第一向后的位置,如圖30所示。
再參閱圖24,25和圖32,在圖32所示中,兩個握把1040可旋轉地裝置在兩側板體1008的下方,握把1040具有樞軸,而在前向握把1040的樞軸可跟側板體1008內側的凸輪1041與曲柄1042結合成一體,在兩握把1040的框軸中心孔中設有轉軸1044,轉軸1044可穿入鎖閂驅動的構造中,用來撤縮向門側突伸的鎖閂1045;在側板體1008的內側板面,位于凸輪1041的上方設有可垂直地滑動的定位鍵1043,定位鍵1043的后方設有階段卡鍵1046,以形成具有第一階段卡鍵1048、第二階段卡鍵1047,在階段卡鍵1046的上方設有彈簧定位孔,孔中可套住彈簧1046′的一端。該彈簧1046′的另一端頂住在下板體1001的底面,用以藉著彈簧的張力將定位鍵1043推頂向下,使階段卡鍵1046,也就是第一階段卡鍵1048、第二階段卡鍵1047可適時地卡在L型板1026所設的卡槽1026”內,在定位鍵1043下方形成分叉的兩平板供把手1040適時地轉動凸輪1041時,將定位鍵1043向上推動撐高,讓階段卡鍵1046向上移動,脫離L型板1026的卡槽1026”,使位于后方的L型板1026不被頂住,可跟上珠座1002、下珠座1003向前位移到如圖28所示的常態(tài)的狀態(tài)。
如圖31所示,當前述中的L型板1026的卡槽1026”下方呈分叉狀的兩平板1026′位在常態(tài)的位置時,兩平板1026′間恰好嚙合曲柄1042,以限制曲柄1042轉動,進而限制握把1040旋轉,以形成閉鎖狀態(tài)。
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的密碼設定功能與前述第一實施例所示大致相同,唯有在殼體的一些構造配合實際的需要略作不同的裝置變化,現(xiàn)在再作詳細的說明如下如圖25所示,類似圖2,表示密碼未設定前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密碼為零的狀態(tài)),圖26所示類似圖4,表示可滑動體(上珠座1002,下珠座1003)與L型板1026被向后推動,使定位鍵1043受彈簧1046′的壓力,而在L型板1026向后推動時,能適時地以第二階段卡鍵1047卡住位于L型板1026的卡槽1026”,形成可設定的第二向后位置的狀態(tài)。
如圖27所示,將已設定密碼的密碼鑰匙1005插入鑰匙孔中,形成類似圖5所示可作密碼設定的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旋轉側板體1008上的握把1040可一起帶動凸輪1041以反時鐘方向旋轉,使定位鍵1043被撐高,讓階段卡鍵1046向上移動,脫離L型板1026的卡槽1026″(參閱圖24和圖32所示),使彈簧1022將可滑動體(上珠座1002、下珠座1003)、L型板1026及密碼鑰匙1005一起推回常態(tài)的位置,形成如圖28所示,將密碼鑰匙1005抽出,便可完成密碼設定。
如果要重新設定密碼,可用原來的密碼鑰匙1005插入鑰匙孔中,形成圖27所示的狀態(tài)后,再抽出所述原來的密碼鑰匙1005,便可清除原來所設定的密碼,形成如圖26所示;插入新的密碼鑰匙,再依照上述步驟實施后,旋轉握把1040,便可將鎖具恢復常態(tài)的位置并將密碼鑰匙抽出;如此便可完成新的密碼設定,而原來的密碼鑰匙1005也告失效,無法再開啟已被重新設定的密碼鎖具。
如同第一實施例所述的開鎖鑰匙92,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開鎖鑰匙1006也可插入鎖具中,如圖29所示,將鎖具中的可滑動體(上、下珠座1002、1003)及L型板1026向后推動位移到第一向后的位置,如圖30所示,當L型板1026被推到第一向后位置時,定位鍵1043的第一階段卡鍵1048便能適時地卡住L型板1026的卡槽1026”,這時L型板的兩平板1026′與曲柄1042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不嚙合的狀態(tài),旋轉握把1040可一起帶動曲柄1042、凸輪1041旋轉,而形成開鎖的狀態(tài)。
所述凸輪1041,也可以如前述地,將定位鍵1043撐高,讓階段卡鍵1046向上移動,脫離L型板1026的卡槽1026”,使彈簧1022可將可滑動體(上、下珠座1002、1003)及L型板1026及開鎖鑰匙1006一起推回常態(tài)位置,如圖29所示,當開鎖鑰匙1006被抽出后,便形成開鎖的狀態(tài)。
如前面所述,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例無論采用密碼鑰匙1005,還是開鎖鑰匙1006,都具有推動可滑動體及L型板1026的功用。且當L型板1026作同步位移后,曲柄1042會脫離L型板1026的嵌制,使握把1040被旋轉并驅動凸輪1041,而將定位鍵1043撐高,讓彈簧1022推動可滑動體(上、下珠座1002、1003),L型板1026及鑰匙歸回常態(tài)的位置,達成開關的作用。
如果所使用的鑰匙上的密碼錯誤,如圖31所示是類似圖11,鎖具中的可滑動體不能被推動位移,而形成閉鎖的狀態(tài)。
另外,如圖33到圖38是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例的鎖具,其為第一實施例、第四實施例的鎖具構造的另一種變化實施例,如圖33所示,這個鎖具的裝置是除了在上、下珠座2003、2004與中珠座2002在前方部份所設置的珠孔及每個珠孔內所裝入的鎖珠等構造跟第一實施例、第四實施例所示的構造與功效完全相同以外,有關第一實施例、第四實施例的后方部份為了防止開鎖鑰匙推動可滑動體到第二向后的位置,以便作密碼設定的目的,所設有的珠孔(341,232,331,232′)、鎖珠(51,61′,7′,8,6′)及淺槽24等相關構造,再作進一步的改變;現(xiàn)在就該改變部份的構造配合圖示加以說明如下如圖33所示,未設定密碼前的狀態(tài),在中珠座2002的后方部份具有成列的第三珠孔2012和成列的第四珠孔2014,且在上、下珠座2003、2004對應中珠座2002第三珠孔2012的相應位置分別設置上珠孔2013、下珠孔2018,在所述下珠孔2018、第三珠孔2012、上珠孔2013中可分別裝入下鎖珠2009、第三鎖珠2008、2010、定位珠2016及彈簧。所述上珠座2003的上珠孔2013是呈下端直徑較大,上端直徑較小的孔洞,供裝置在里面的定位珠2016具較小直徑的上端伸入通過,在中珠座2002的第四珠孔2014是不貫通的圓柱孔,孔內可裝入移轉鎖珠2017、第四鎖珠2015及彈簧,在上板體2000底部對應上珠座2003的定位珠2016的上方設有預定長度的淺槽2019,可供所述定位珠2016的上端伸入,且能位移定位。
如圖34所示,可滑動體(上、下珠座2003、2004)被推動到第二向后位置后,如圖35所示插入一支已設定密碼的密碼鑰匙,這支鑰匙除了在前方設有如前所述的密碼孔外,并且對應于第三珠孔2012的位置,被選擇地設有密碼孔2026,因此,密碼孔2026可裝置下鎖珠2009的下端,使放置在下鎖珠2009上的移轉鎖珠2017也被卸下進入個別的下珠孔2018中。
如圖36所示,當可滑動體(上、下珠座2003、2004)及密碼鑰匙被推回常態(tài)位置時,移轉鎖珠2017被位移到跟第三珠孔2012對應的位置;將密碼鑰匙抽出后,若插入一支開鎖鑰匙如圖37所示,由于這支開鎖鑰匙在對應于第三珠孔2012的位置并無密碼孔洞的設置,因此,當這支開鎖鑰匙插入鎖具中,下鎖珠2009、移轉鎖珠2017、第三鎖珠2008、2010和定位珠2016合同時被撐高,使定位珠2016的上端伸進上板體2000的淺槽2019中,如圖38所示,類似圖10和圖30,當開鎖鑰匙推動可滑動體時,定位珠2016能沿著淺槽2019作同步的位移,由于定位珠2016在淺槽2019中向后移動的距離等于可滑動體由常態(tài)的位置移動到第一向后的位置的距離,這個距離小于可滑動體由常態(tài)的位置移動到第二向后位置的距離,因此,可防止可滑動體被推動到第二向后位置重新作密碼設定。
被傳送到跟第三珠孔2012位置所對應的下珠孔2018中的移轉鎖珠2017可藉由原先密碼鑰匙將可滑動體(上、下珠座2003、2004)推動到第二向后位置時,使它們跟第四珠孔2014相互對齊,來清除原來這部份的密碼(參閱圖35所示),并藉由更換新的密碼鑰匙再依照圖35到36所示的步驟,重新選擇對應于設有新密碼孔洞的移轉鎖珠2017,將它們移位到跟第三珠孔2012對應的位置,來重新設定這部份的密碼。
在前述本發(fā)明各實施例中的鎖具,例如圖2、圖25中所述的中珠座(23,1004)所設置的各珠孔中所裝有的鎖珠(62、61)跟上珠座(33、1002)所設置的各珠孔中所裝有的上珠8等元件主要的功用在于傳遞上珠孔331中所裝有的彈簧332的彈力作用,使裝置在中珠座(23、1004)、下珠座(34,1003)的各珠孔中所裝有的鎖珠(6、7、5)等元件向下作用;因此,在設計上可用局部的替換變化,如圖39所示的構造,所不同的是將元件(62、61、8)及彈簧332等省略,且使上珠座33”具有磁性,上珠座33”也設有預定不貫通的上珠孔331”;并配合中珠座23”的各珠孔中所裝有的鎖珠(6、7)也皆具有磁性,可跟具有磁性的上珠座33”產(chǎn)生相斥的向下作用,且能使裝在下珠座34”的下鎖珠5朝下作用。在圖2、圖25中在后方部份所設置的鎖珠(51,61′,7′,8,6′)和珠孔(341,232,331,232′)及淺槽24等附屬構造,也可如圖39所示加以去除;因此,密碼鑰匙,便不具有如圖1,圖5的密碼鑰匙所設有的特定孔洞911,而僅設有密碼孔洞912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上的各實施例中所使用的鑰匙,無論是密碼鑰匙還是開鎖鑰匙,都是事先設置且已定形的構造,但是可再改制成由使用者自己設定孔位的一板狀鑰匙胚構造,也就是說,鑰匙胚在工廠預先制造成型,而在對應一種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所預設的珠孔位處,預先設有對應的環(huán)狀凹痕,可由使用者依照自己所想要的密碼,利用尖棒將板狀鑰匙胚上的部份孔位中的環(huán)狀凹痕所圍成的部份加以刺出,脫離板狀鑰匙胚而形成孔洞。
如圖40和圖41所示的板狀鑰匙胚3000,也就是板體3001,在板體的上下板面3002對應本發(fā)明鎖具內的各珠孔位處設置斷面呈V型的環(huán)狀凹痕3003,3005。在兩凹痕間設置可被尖棒推出的墊體3004,當使用者要設定所喜好的密碼時,可將欲設密碼的孔位處以尖棒將墊體3004貫通,使墊體3004部份整體脫離板體3001,以形成如圖44所示的密碼孔洞,密碼孔洞由錐狀孔3008與另一錐狀孔3009相連,形成內小外大的構造。
如圖42所示,是板狀鑰匙胚的另一具體實施例,板狀鑰匙胚的板體上,在對應本發(fā)明鎖具內的各珠孔位處設置孔洞3006,然后將填充材料,例如塑料、銅、鋁合金等,灌入每個孔洞3006中,或以預制成型的元件直接植入嚙合每個孔洞3006中,以形成墊體3007。如圖43所示,當使用者要設定密碼時,可在欲設密碼的孔位處將墊體部份3007貫通推出,以形成如圖44所示密碼孔洞。
如前面所述,本發(fā)明的板狀鑰匙胚的板體上設置有環(huán)狀凹痕,環(huán)狀凹痕所圍成的部份,形成可被打出的墊體,墊體與板狀鑰匙胚板體是一體成型的。也可先將板狀鑰匙胚的板體設成孔洞,并在孔洞內設入墊體,以便于使用者可依照自己想設定密碼的孔位將墊體推出,形成所需要的密碼孔洞。另外,在前述的板狀鑰匙胚的環(huán)狀凹痕含有墊體后的整體輪廓,可以是橢圓形或其它形狀。而墊體的形狀,可以是圓柱型、不等斷面的桿狀或其它等效的形體,以方便使用者能依自己所要設定的密碼孔洞位置,將前述的墊體推出脫離板狀鑰匙胚,以形成密碼孔洞。
綜合以上所述,本發(fā)明的主要設計思想是中珠座分別與上珠座及下珠座相鄰形成相切界面,使上珠座與下珠座可依相切界面與中珠座作相對地移動。在常態(tài)位置時,下珠座、中珠座及上珠座上的對應位置分別設置下珠孔、第一珠孔、上珠孔,在下珠孔、第一珠孔、上珠孔內可分別裝入下鎖珠、第一鎖珠、上鎖珠或裝入下鎖珠、第一鎖珠,且在中珠座中具有跟第一珠孔交替設置的第二珠孔,每個第二珠孔中可分別裝入移轉鎖珠、第二鎖珠或裝入移轉鎖珠。將密碼鑰匙的密碼孔位設定好后,插入被設置在可設定位置的鎖具中,然后再將上、下珠座和密碼鑰匙位移到常態(tài)的位置,便可從一群第二珠孔中選擇地將部份的第二珠孔中的移轉鎖珠卸下到下珠孔中,而位移到跟第一珠孔中的第一鎖珠排成一直線,使移轉鎖珠能跟下鎖珠、第一鎖珠排成一密碼組合。在前述中珠座的后方部份(或適當位置)進一步地可具有第三珠孔和第四珠孔與淺槽配合預定的鎖珠等等的設置,可搭配板狀鑰匙的孔洞設定與不設定,以區(qū)分成密碼鑰匙及開鎖鑰匙的特殊功效,所以,本發(fā)明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顯然具有極高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且構造簡單又非常實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包括密碼鑰匙、中珠座、上珠座、下珠座、鎖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珠座具有第一和第二珠孔;所述第一和第二珠孔呈交替地排列,所述上珠座可滑動地設置在所述中珠座的上方,所述上珠座具有上珠孔;所述下珠座可滑動地布置在所述中珠座的下方,所述下珠座具有下珠孔;所述鎖珠包括裝置在下珠孔中的下鎖珠、裝置在第一珠孔中的第一鎖珠、裝置在第二珠孔中的移轉鎖珠;所述上、下珠座在第一珠孔與上、下珠孔排成一直線時的常態(tài)狀態(tài)與第二珠孔與上、下珠孔排成一直線時的可重新設定密碼的狀態(tài)之間移動,所述下鎖珠與第一鎖珠間可放置由個別的第二珠孔中所選擇的移轉鎖珠;所述上、下珠座位在所述可重新設定密碼的位置時能藉由密碼鑰匙將所述移轉鎖珠從個別的第二珠孔中選擇地卸下而進入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所述上、下珠座位移到所述常態(tài)位置時,已被卸下在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的移轉鎖珠與所述個別的第一珠孔中所裝有的第一鎖珠排成一直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轉鎖珠的長度等于所述下鎖珠伸入密碼鑰匙的深度。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鎖珠的長度等于所述下珠孔的長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鎖珠的長度等于所述第一珠孔的長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珠包括裝置在所述第一珠孔中的第一鎖珠上面的另一個第一鎖珠與裝置在所述第二珠孔中移轉鎖珠上面的第二鎖珠。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在第一珠孔中的第一鎖珠上面的另一個第一鎖珠的長度等于下鎖珠伸入密碼鑰匙的深度;所述第二鎖珠和所述移轉鎖珠的長度總和等于所述第二珠孔的長度。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珠座位于所述可重新設定密碼的位置時,能藉由密碼鑰匙將所述的移轉鎖珠從個別的第二珠孔中卸下面進入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而放置在下鎖珠的上面,以及原先被設置在第一鎖珠上方的個別的另一個第一鎖珠也被卸下到個別的第二珠孔中,而放置在個別的第二鎖珠的上面;當上、下珠座和密碼鑰匙位移到常態(tài)位置時,已被卸下在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的移轉鎖珠會與所述個別的第一珠孔中所裝有的第一鎖珠排成一直線,使下鎖珠、移轉鎖珠、第一鎖珠形成密碼組合。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上珠孔中還裝設有上鎖珠和彈簧。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珠座還設有第三和第四珠孔,所述上、下珠座在對應所述中珠座的第三珠孔的位置分別設置有上珠孔、下珠孔。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對第三和第四珠孔間的底部設有淺槽;所述第四珠孔中裝有鎖珠,且在所述對應于第三珠孔的下珠孔中裝有下鎖珠。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珠孔中所裝入的鎖珠長度等于所述第四珠孔的長度;所述下珠座在對應所述第三珠孔的下珠孔中所裝入的下鎖珠的長度等于所述下珠孔的長度和所述下鎖珠伸入密碼鑰匙深度的總和。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珠座可進一步地在所述第三珠孔中裝設兩個疊在一起的第三鎖珠,所述兩個第三鎖珠的長度總和等于所述第三珠孔的長度;且在對應所述第三珠孔的所述上珠孔中裝有上鎖珠及彈簧。
1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珠座還設有第三珠孔和第四珠孔,在所述上、下珠座對應所述中珠座第三珠孔的相應位置分別設置有上珠孔、下珠孔,在所述下珠孔、第三珠孔、上珠孔中可分別裝有下鎖珠、兩個上下疊在一起的第三鎖珠、定位珠;所述上珠座的上珠孔上端可供定位珠伸入通過,在所述中珠座的第四珠孔中裝有移轉鎖珠;當所述上、下珠座位于所述可重新設定位置時,能藉由密碼鑰匙將所述的移轉鎖珠從個別的第四珠孔中選擇地卸下而進入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當所述上、下珠座位移到所述常態(tài)位置時,所述已被卸下在所述個別的下珠孔中的移轉鎖珠能跟所述個別的第三珠孔中的第三鎖珠排成一直線。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對應于第三珠孔的上珠孔呈下端直徑較大、上端直徑較小的孔洞,所述孔洞內還裝有彈簧,且在所述的中珠座的第四珠孔的形狀呈不貫通的圓柱型孔,所述圓柱型孔內還裝有第四鎖珠及彈簧。
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珠座具有磁性,所述裝置在第一珠孔內的第一鎖珠與所述裝在第二珠孔內的移轉鎖珠,皆具有相斥的磁性。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碼鑰匙是一種板狀鑰匙胚,所述板狀鑰匙胚是一種板體,所述板體的板面上設置有環(huán)狀凹痕,所述環(huán)狀凹痕所圍成的部份形成墊體,所述墊體可被移出所述板體。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狀鑰匙胚的上、下板面都設有環(huán)狀凹痕。
1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碼鑰匙是一種板狀鑰匙胚,所述板狀鑰匙胚是一種板體,所述板體上設有孔洞,所述孔洞內填充有墊體。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狀鑰匙胚的孔洞是由上、下錐狀孔所連通而成的。
20.如權利要求16或18的所述的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狀鑰匙胚的墊體的形狀呈不等斷面的桿狀體。
全文摘要
一種可簡易重新設定密碼的鎖具,包括密碼鑰匙、中珠座、上珠座、下珠座、所述中珠座分別與上珠座及下珠座相鄰形成相切界面,上珠座與下珠座可依相切界面與中珠座作相對的移動。所述各珠座中設有珠孔,珠孔中設有各種不同的鎖珠,將密碼鑰匙的密碼孔位設定好后,插入鎖具中,然后再移動上、下珠座和密碼鑰匙,利用各鎖珠的排列組合而設定鎖具的密碼。
文檔編號E05B27/00GK1061455SQ91105470
公開日1992年5月27日 申請日期1991年8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1990年11月13日
發(fā)明者范耀鑫, 邱銘祥 申請人:東隆五金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