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懸臂式貨架。
背景技術:
懸臂式貨架是貨架中重要的一種?,F有的懸臂式貨架適用于存放長物料、環(huán)型物料、板材、管材及不規(guī)則貨物。懸臂可以是單面或雙面,懸臂式貨架具有結構穩(wěn)定,載重能力好、空間利用率高等特點。懸臂式貨架立柱多采用H型鋼或冷軋型鋼,懸臂采用方管、冷軋型鋼或H型鋼,懸臂與立柱間采用插接式或螺栓連接式,底座與立柱間采用螺栓連接式,底座采用冷軋型鋼或H型鋼。懸臂式貨架是由在立柱上裝設懸臂來構成的,懸臂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動的。管材、板材儲存使用較多。根據承載能力可分為輕量型、中量型、重量型三種;根據結構形式可分為單面懸臂式貨架和雙面懸臂式貨架。
懸臂式貨架適用于存放長物料、環(huán)型物料、板材、管材及不規(guī)則貨物。懸臂式貨架立柱多采用H型鋼或冷軋型鋼,懸臂采用方管、冷軋型鋼或H型鋼,懸臂與立柱間采用插接式或螺栓連接式,底座與立柱間采用螺栓連接式,底座采用冷軋型鋼或H型鋼。貨物存取由叉車、行車或人工進行。貨架高度通常在2.5米以內(如由叉車存取貨則可高達6米),懸臂長度在1.5米以內,每臂載重通常在1000KG以內。此類貨架多用于機械制造行業(yè)和建材超市等。加了擱板后,特別適合空間小,高度低的庫房,管理方便,視野寬闊,與普通擱板式貨架相比,利用率更高;根據承載能力可分為輕量型、中量型、重量型三種。
目前現有的懸臂式貨架結構不牢固,不具有取貨省力的優(yōu)點,不方便調節(jié)懸臂的位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牢固,具有取貨省力的優(yōu)點,方便調節(jié)懸臂的位置的懸臂式貨架。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懸臂式貨架,包括橫梁、支撐桿、連桿和懸臂,所述橫梁設有兩塊,所述橫梁之間焊接有底板,每塊所述橫梁上對應焊接有兩根支撐桿,兩根所述支撐桿之間焊接有連桿,所述支撐桿上均布有與水平呈45°夾角的條形孔,所述懸臂一端設置有U型部,所述懸臂另一端焊接有圓柱銷,所述U型部安裝有穿過條形孔的螺釘,所述懸臂內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內安裝有轉軸,所述轉軸上均布有軸承。
作為優(yōu)選,所述U型部與支撐桿卡接,U型部與懸臂一體成型。
作為優(yōu)選,所述轉軸兩端與懸臂內側焊接,轉軸呈水平設置。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桿設有多根,連桿能夠保持支撐桿之間結構牢固。
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桿之間圍成三角形狀,提升結構的穩(wěn)定性。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設置橫梁之間焊接有底板和支撐桿之間焊接有連桿,可以保持結構牢固;設置的軸承可以在轉軸上轉動,能夠保持板材或者管材在拖動取貨時省力,具有取貨省力的優(yōu)點;設置的U型部通過螺釘安裝在支撐桿的條形孔內,方便調節(jié)懸臂的位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懸臂式貨架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一種懸臂式貨架的懸臂剖面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一種懸臂式貨架的懸臂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懸臂式貨架,包括橫梁1、支撐桿2、連桿3和懸臂4,所述橫梁1設有兩塊,所述橫梁1之間焊接有底板5,每塊所述橫梁1上對應焊接有兩根支撐桿2,兩根所述支撐桿2之間焊接有連桿3,所述支撐桿2上均布有與水平呈45°夾角的條形孔6,條形孔6相對與圓孔使得螺釘更容易安裝,因為條形孔6的限位范圍更廣,安裝精度要求較低,所述懸臂4一端設置有U型部7,U型部7與懸臂采用鋼材澆注成型,所述懸臂4另一端焊接有圓柱銷8,圓柱銷8可以對存放的材料達到限位功能,防止意外掉落。所述U型部7安裝有穿過條形孔6的螺釘9,U型部7上鉆孔,使得螺釘9可以穿過U型部7上的孔和條形孔6進行安裝固定,所述懸臂4內設置有凹槽10,所述凹槽10內安裝有轉軸11,所述轉軸11上均布有軸承12,安裝安裝軸承12在對轉軸11進行焊接,且軸承12采用外徑為120mm的深溝球軸承,與尺寸相同的其它類型軸承相比,該類軸承摩擦系數小,極限轉速高,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精度高,無需經常維護,而且尺寸范圍大、形式多,是應用最廣的一類軸承。它主要承受徑向載荷,也可承受一定的軸向載荷。當其僅承受徑向載荷時,接觸角為零。。所述U型部7與支撐桿2卡接。所述轉軸11兩端與懸臂4內側焊接。所述連桿3設有多根。所述連桿3之間圍成三角形狀。
在使用時,存放管材時可以在橫梁1上放置一塊墊板,這樣可以在取貨或抽拉方便。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設置橫梁之間焊接有底板和支撐桿之間焊接有連桿,可以保持結構牢固;設置的軸承可以在轉軸上轉動,能夠保持板材或者管材在拖動取貨時省力,具有取貨省力的優(yōu)點;設置的U型部通過螺釘安裝在支撐桿的條形孔內,方便調節(jié)懸臂的位置。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