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拖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分離噴液拖把。
背景技術:
噴水拖把是一種新型的地面清潔工具,噴水拖把上具有噴壺,能夠在拖地的同時將水壺內的水或清潔劑從噴頭噴出以濕潤地面,相比于傳統(tǒng)的拖把,噴水拖把使用更加方便,清掃過程更加輕松。但是目前市場上常用的噴水拖把設計不合理,噴壺不可拆卸的設置在噴水拖把上,使得噴壺只能夠配合噴水拖把共同使用,功能單一,同時也使得往噴壺內加液的過程更加繁瑣,又或者由于噴水控制機構與噴壺之間的距離過遠使得出水不穩(wěn)定,噴水效果差。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樣的解決方案。
例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新型噴水拖把[申請?zhí)枺?01120040682.0],包括拖把桿、拖把頭,拖把桿與拖把頭相連接,拖把頭設有夾板、拖布、吸水體和彈簧,彈簧穿過吸水體兩端分別固定在夾板上,其特征在于拖把桿設有打氣筒、儲水瓶、開關、噴頭,儲水瓶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打氣筒與儲水瓶相連,儲水瓶進水口由堵塞密封,儲水瓶的出水口經(jīng)導水管與噴頭相連接,導水管上設有控制開關,噴頭設在拖把桿下端部所述拖把桿內部為中空圓筒,拖把桿的一部分作為導水管,該發(fā)明也可以單設導水管,導水管可以放置要拖把桿的中空圓筒內,也可以設置在拖把桿外面,該發(fā)明具有結構合理、制作簡單、操作方便、節(jié)約水源、使用壽命長,可自動噴水邊拖邊吸,即拖即干等特點。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進了現(xiàn)有技術的部分問題,但是,該方案還至少存在以下缺陷:設計不合理,使用時需要給打氣筒充滿高壓氣體,操作麻煩,此外,儲水瓶固設在拖把上不能夠拆卸,使得儲水瓶不利于加液,功能過于單一造成應用范圍小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設計更合理,使用更加方便,噴壺能夠獨立使用的分離噴液拖把。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本分離噴液拖把包括拖把桿和設置在拖把桿下端的拖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把桿下部可拆卸地連接有當其與拖把桿分離后能獨立使用的噴壺,所述的拖把桿上設有操控機構,所述的噴壺上設有能通過拖把桿上的操控機構控制噴壺工作的間接控制結構,所述的噴壺上還設有能直接控制噴壺工作的直接控制結構。
在上述的分離噴液拖把中,所述的操控機構包括穿設于拖把桿內的控制桿,所述的控制桿的一端與設置在拖把桿上部且能帶動控制桿軸向移動的控制機構相連,另一端能與安裝在拖把桿下部的噴壺的間接控制結構相連且當控制機構帶動控制桿軸向移動時控制桿能控制噴壺工作。
在上述的分離噴液拖把中,所述的拖把桿包括上管體和下管體,所述的上管體和下管體之間設有能使兩者對接或分離的管體連接結構,所述的控制桿包括穿設于上管體內的上桿和穿設于下管體內的下桿,所述的控制機構與上桿相連,所述的下桿與下管體之間設有能使軸向向下移動后的下桿復位的彈性復位機構,當管體連接結構將上管體和下管體對接后所述的上桿和下桿能相互傳動。
在上述的分離噴液拖把中,所述的上桿下端與下桿上端之間設有當上管體和下管體對接后能使上桿與下桿穩(wěn)定傳動的防護結構;所述的防護結構包括設置在上管體下端和/或下管體上端內的內管體,所述的上桿下端與下桿上端均位于內管體內且上桿下端與下桿上端相互抵靠,所述的上桿下端和/或下桿上端與內管體內壁之間分別設有徑向凸環(huán)。
在上述的分離噴液拖把中,所述的下管體下部外側設有噴壺安裝座,所述的下桿下端設有橫向設置且一端穿出下管體的控制體,所述的控制體中部與噴壺安裝座或下管體相鉸接,所述的控制體的外端能與所述間接控制結構相連從而控制噴壺工作。
在上述的分離噴液拖把中,所述的控制機構包括扳機,所述的扳機內端位于上管體內,外端位于上管體外,所述的扳機中部與上管體轉動連接,所述的扳機內端與上桿相連且當扳機擺動時能帶動上桿軸向移動;所述的彈性復位機構包括設置在下管體內的彈簧,所述的彈簧下端作用在下管體上,上端作用在控制體下部,所述的下桿下端作用在控制體上部。
在上述的分離噴液拖把中,所述的下管體內設有呈筒狀的彈簧座,所述的控制體上設有彈簧孔,所述的彈簧一端設置在彈簧座內,另一端設置在彈簧孔內;所述的控制體與下桿接觸的一端具有弧形面。
在上述的分離噴液拖把中,所述的噴壺包括壺體和固定在壺體上的壺頭,所述的壺頭內設有與壺體連通的按壓泵,所述的按壓泵與露出壺頭外的噴嘴相連通,在按壓泵上連接有能夠控制按壓泵工作從而使壺體內的液體從噴嘴輸出的按壓頭,所述的間接控制結構和直接控制結構能分別與按壓頭相連且獨立地控制按壓泵工作。
在上述的分離噴液拖把中,所述的間接控制結構包括設置在按壓頭上的受力部和設置在壺頭上且能使所述控制體穿過并與受力部結合的條形通孔;所述的直接控制結構包括設置在壺頭上的手柄,所述的手柄內端與壺頭和/或按壓泵相鉸接,所述的按壓頭上設有能與手柄相結合且當手柄動作時能帶動按壓頭動作的受控件,所述的手柄外端露出壺頭外。
在上述的分離噴液拖把中,所述的噴壺安裝座包括固定在下管體下部外側的固定座和鉸接在固定座上的活動座,所述的活動座與固定座能相互扣合從而形成用于容納噴壺的腔室,所述的控制體依次穿過固定座和條形通孔與受力部結合;所述的手柄包括按壓體和操作部,所述的按壓體位于受控件旁且按壓體的一端與殼體和/或按壓泵相鉸接,另一端與操作部相連,所述的操作部與按壓體相鉸接,所述的壺頭上設有凹槽且當操作部折疊后所述的操作部位于凹槽內。
在上述的分離噴液拖把中,所述的壺頭的頂部設有能與清潔工具相連的插孔。
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本分離噴液拖把的優(yōu)點在于:1、功能多樣化,具有多種控制方式控制噴壺噴液,既能夠配合拖把使用,也能夠單獨使用,應用范圍廣。2、兩種噴液控制方式相互獨立,任意一種噴液控制結構控制噴壺噴液時,另一種控制結構不會對噴液作業(yè)造成影響。3、設計更合理,結構緊湊,當噴壺與拖把配合使用時,能夠將噴壺單獨使用時用于控制噴壺噴液的操作部折疊并收納,減小體積。4、桿體可拆分,同時上桿與下桿對接后,動力傳動性好,操作便捷且便于運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噴壺的結構爆炸圖。
圖3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拼接式桿體的的結構剖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提供的A處的放大圖。
圖5是本發(fā)明提供的B處的放大圖。
圖6是本發(fā)明提供的C處的放大圖
圖7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噴壺安裝在拖把桿上的結構剖視圖。
圖8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噴壺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噴壺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fā)明提供的拖把桿的結構爆炸圖。
圖1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噴壺單獨使用時的使用狀態(tài)圖。
圖1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內管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壺體1、按壓泵2、噴嘴3、按壓頭4、操控機構5、間接控制結構6、直接控制結構7、受力部9、條形通孔11、手柄12、受控件13、受壓體14、按壓體15、操作部16、拱形體17、噴管18、凹槽19、清潔工具20、插孔21、拖把桿22、拖把體23、噴壺24、控制桿25、控制機構26、上管體27、下管體28、管體連接結構29、上桿30、下桿31、彈性復位機構32、內管體33徑向凸環(huán)34、噴壺安裝座35、控制體36、扳機37、彈簧38、彈簧座39、弧形面41、固定座42、活動座43。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12所示,本分離噴液拖把包括拖把桿22和設置在拖把桿22下端的拖把體23,拖把桿22下部可拆卸地連接有當其與拖把桿22分離后能獨立使用的噴壺24,拖把桿22上設有操控機構5,噴壺24上設有能通過拖把桿22上的操控機構5控制噴壺24工作的間接控制結構6,噴壺24上還設有能直接控制噴壺24工作的直接控制結構7。本分離噴液拖把通過操控機構5控制噴壺24工作,實現(xiàn)拖把在作業(yè)期間能夠通過噴壺噴液將地面濕潤,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同時,噴壺還能夠從拖把上分離并且通過直接控制機構7獨立使用。
具體的,該操控機構5包括穿設于拖把桿22內的控制桿25,控制桿25的一端與設置在拖把桿22上部且能帶動控制桿25軸向移動的控制機構26相連,另一端能與安裝在拖把桿22下部的噴壺24的間接控制結構6相連且當控制機構26帶動控制桿25軸向移動時控制桿25能控制噴壺24工作。使用者通過操作控制機構26實現(xiàn)控制桿25軸向移動,帶動間接控制結構6工作從而使得噴壺噴水??刂茩C構26設置在拖把桿的上端,拖把的使用工程中,使用者能夠方便輕松的對控制機構26進行控制,同時能夠保證噴壺能夠穩(wěn)定的進行噴液作業(yè)。
更進一步的,拖把桿22包括上管體27和下管體28,上管體27和下管體28之間設有能使兩者對接或分離的管體連接結構29,控制桿25包括穿設于上管體27內的上桿30和穿設于下管體28內的下桿31,控制機構26與上桿30相連,下桿31與下管體28之間設有能使軸向向下移動后的下桿31復位的彈性復位機構32,當管體連接結構29將上管體27和下管體28對接后上桿30和下桿31能相互傳動。上桿30下端與下桿31上端之間設有當上管體27和下管體28對接后能使上桿30與下桿31穩(wěn)定傳動的防護結構;防護結構包括設置在上管體27下端和/或下管體28上端內的內管體33,上桿30下端與下桿31上端均位于內管體33內且上桿30下端與下桿31上端相互抵靠,上桿30下端和/或下桿31上端與內管體33內壁之間分別設有徑向凸環(huán)34。通過管體連接結構29能夠將拖把桿拆分為上管體27和下管體28,這樣能夠大大減小拖把桿22的占用空間,使得拖把在生產(chǎn)、運輸以及使用過程中便于儲存,當上管體27和下管體28兩則相互套接后,位于上管體27內的上桿30與位于下管體28內的下桿31相互對接,在下桿31的下端設有彈性復位機構32使得上桿27與下桿28之間相互抵靠,同時當控制機構26進行一次噴液操作后,彈性復位機構32能夠將下桿復位,使其與間接控制機構6分離,為了保證上桿30與下桿31之間的傳動穩(wěn)定性,通過內管體33保證兩者的傳動穩(wěn)定性,此外,還在上桿30與上管體27和下桿31與下管體28之間分別設置徑向凸環(huán)34,保證上桿30與下桿31準確的對接。
此外,在下管體28下部外側設有噴壺安裝座35,噴壺安裝座35包括固定在下管體28下部外側的固定座42和鉸接在固定座42上的活動座43,活動座43與固定座42能相互扣合從而形成用于容納噴壺24的腔室,噴壺安裝于噴壺安裝座35上,下桿31下端設有橫向設置且一端穿出下管體28的控制體36,控制體36中部與噴壺安裝座35或下管體28相鉸接,控制體36的外端能與所述間接控制結構6相連從而控制噴壺24工作。將噴壺安裝在下管體28的下部能夠降低拖把整體的重心,使用過程中更加輕松,安裝噴壺時,打開活動座43,將噴壺放置在空腔中后,將活動座43扣合在固定座上,通過活動座43扣合后能將噴壺穩(wěn)定的固定,打開后能將噴壺從噴液拖把上取下,操作方便,當然,噴壺安裝座35也可以是一個呈U形的安裝座,安裝座固定設置在拖把桿的下端,噴壺通過卡合的方式設置在安裝座的U形開口內。
優(yōu)化方案,控制機構26包括扳機37,扳機37內端位于上管體27內,外端位于上管體27外,扳機37中部與上管體27轉動連接,扳機37內端與上桿30相連且當扳機37擺動時能帶動上桿30軸向移動。
在下管體28內設有呈筒狀的彈簧座39,控制體36上設有彈簧孔,彈簧38一端設置在彈簧座39內,另一端設置在彈簧孔內;控制體36與下桿31接觸的一端具有弧形面41,弧形面41在控制體擺動時能夠起到導向作用,使得擺動過程更加順暢。
上述所說的噴壺24包括壺體1和固定在壺體1上的壺頭1a,壺頭1a的頂部設有能與清潔工具20相連的插孔21,壺頭1a內設有與壺體1連通的按壓泵2,按壓泵2與露出壺頭1a外的噴嘴3相連通,在按壓泵2上連接有能夠控制按壓泵2工作從而使壺體1內的液體從噴嘴3輸出的按壓頭4,間接控制結構6和直接控制結構7能分別與按壓頭4相連且獨立地控制按壓泵2工作,兩種不同的控制方式適用于噴液拖把噴壺的兩種不同的使用方法,當噴壺設置在噴液拖把上時,通過設置在噴液拖把上的操控機構5對按壓頭4進行按壓從而使噴壺噴液,如此能夠在拖地的同時將地面濕潤,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此外,噴壺還能夠從噴液拖把上取下單獨使用,當噴壺從噴液拖把上取下進行單獨使用時,在插孔21上安裝清潔工具20,通過直接控制結構7對按壓頭4進行按壓使噴壺噴液,使得噴壺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其中,間接控制結構6包括設置在按壓頭4上的受力部9和設置在壺頭1a上且能使所述控制體36穿過并與受力部9結合的條形通孔11;直接控制結構7包括設置在壺頭1a上的手柄12,手柄12內端與壺頭1a和/或按壓泵2相鉸接,按壓頭4上設有能與手柄12相結合且當手柄12動作時能帶動按壓頭4動作的受控件13,手柄12外端露出壺頭1a外。
控制體36依次穿過固定座42和條形通孔11與受力部9結合,當扳機37擺動時能帶動上桿30軸向向下移動,上桿30推動下桿作用于控制體的一端擺動,使得另一端與按壓頭4發(fā)生擠壓,從而使噴壺噴液;手柄12包括按壓體15和操作部16,按壓體15位于受控件13旁且按壓體15的一端與殼體8和/或按壓泵2相鉸接,另一端與操作部16相連,操作部16與按壓體15相鉸接,壺頭1a上設有凹槽19且當操作部16折疊后操作部16位于凹槽19內,當噴壺安裝在噴液拖把上與噴液壓拖把配合使用時能夠收攏在凹槽19內,操作部16整體不會超出戶頭1a的外表面,如此可以防止在進行噴液拖地作業(yè)時,突出的操作部16對清潔作業(yè)造成影響,優(yōu)化方案,按壓體15具有至少一個呈向上拱起的拱形體17,受壓體14位于拱形體17中部下方,受壓體14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對稱地設置在按壓頭4的兩側,以此能使按壓頭兩邊的受力平衡,達到更好的按壓效果,拱形體17的數(shù)量為兩個,并且分別與受壓體14對應,噴嘴3設置在按壓頭4上的噴管18外端,噴管18穿設在兩個拱形體17之間。
本分離噴液拖把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在噴液拖把上具有噴壺安裝座35,打開活動座43,將噴壺放置在空腔中后,將活動座43扣合在固定座上,此時鉸接設置在噴壺安裝座35或下管體28上的控制體36的一端從條形通孔11延伸至壺頭1a內,并能夠通過操控機構5的控制與按壓頭4發(fā)生擠壓使噴壺噴液,此外噴壺還能夠從噴壺安裝座35取下單獨使用,使用者通過對操作部16進行按壓,由于按壓體15一端鉸接,按壓體15的另一端往下擺動,從而對受壓體14進行按壓,使噴壺開始噴液,優(yōu)化方案,通過殼體8的頂部的插孔21安裝清潔工具20,能夠進行其他清潔作業(yè),使得噴液拖把噴壺功能更加多樣化,應用范圍更廣。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壺體1、按壓泵2、噴嘴3、按壓頭4、操控機構5、間接控制結構6、直接控制結構7、受力部9、條形通孔11、手柄12、受控件13、受壓體14、按壓體15、操作部16、拱形體17、噴管18、凹槽19、清潔工具20、插孔21、拖把桿22、拖把體23、噴壺24、控制桿25、控制機構26、上管體27、下管體28、管體連接結構29、上桿30、下桿31、彈性復位機構32、內管體33、徑向凸環(huán)34、噴壺安裝座35、控制體36、扳機37、彈簧38、彈簧座39、弧形面41、固定座42、活動座43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fā)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fā)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