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吸塵器地刷,尤其涉及一種帶有前置吸塵槽的吸塵器地刷。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吸塵器地刷通過吸口腔體吸收灰塵,在吸塵器使用過程中地刷的底面與地面接近,氣流高速通過吸口腔體的側壁與地面之間的間隙,帶動灰塵隨氣流進入吸塵器。普通的地刷只能吸入吸口腔體下方的塵屑,在地刷位移時,較大顆粒的部分塵?;螂s物(如較大的紙屑等)在地刷位移時被地刷前端推動,不能隨地刷的移動被吸入吸塵器,造成清潔效果差、清潔效率較低。目前,有些吸塵器地刷在前端設置了用于吸收大顆粒物的開口,但只有在大顆粒物處于開口范圍內的位置才能被吸入,另一方面,若開口過多、尺寸過大會顯著降低吸塵氣流的強度,影響吸塵效果。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帶有前置吸塵槽的吸塵器地刷的技術方案,使吸塵器地刷能夠方便的吸入較大顆粒的灰塵和雜物。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有前置吸塵槽的吸塵器地刷,包括吸口腔體,所述吸口腔體的下沿與吸塵面之間設有吸塵間隙;在所述吸口腔體的前端設有前置吸塵槽;所述前置吸塵槽的前端和下端開放,所述前置吸塵槽的后端通過連通口與所述吸口腔體連通。
更進一步,在所述吸口腔體的前端設有多個由隔斷分隔的前置吸塵槽,每個所述前置吸塵槽的后端設有一個與所述吸口腔體連通的連通口。
更進一步,所述吸塵間隙為0.8mm~1.2mm;所述前置吸塵槽的高度為吸塵間隙的5倍~6倍,所述前置吸塵槽的高度為前置吸塵槽的上端面至所述吸塵面之間的距離;所述前置吸塵槽的寬度為所述前置吸塵槽高度的9倍~10倍,所述前置吸塵槽的深度為前置吸塵槽高度的2.8倍~3.3倍。
更進一步,所述連通口的的高度為所述前置吸塵槽高度的0.6倍~0.65倍,所述連通口的的高度是連通口上端面至所述吸塵面之間的距離;所述連通口的寬度是前置吸塵槽寬度的0.27~0.3倍。
更進一步,所述前置吸塵槽的上端面與所述吸口腔體的前側壁之間設有過渡斜面。
更進一步,所述過渡斜面與所述吸塵面之間的夾角為25°~35°。
更進一步,所述連通口設有向所述地刷前端擴張的錐度。
更進一步,所述連通口的錐度為61°~65°。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吸塵器地刷設置了前吸塵槽;地刷和前吸塵槽的結構布局科學、合理,可方便地清除較大尺寸的雜物和塵粒,顯著改進了吸塵器地刷的使用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一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前側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地刷底面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底面立體視圖;
圖4是圖2的A局部放大視圖;
圖5是圖4的B-B剖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操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吸塵器地刷能夠吸入較大塵粒或雜物,實現(xiàn)上述目的就需要使位于地刷前方的物體在足夠的氣流作用下進入地刷,同時需要控制地刷開口的空間,盡量減少對氣流流速和強度影響,保證地刷的吸塵效果。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如圖1至圖5,一種帶有前置吸塵槽的吸塵器地刷,包括吸口腔體1,所述吸口腔體的下沿2與吸塵面10之間設有吸塵間隙S;在所述吸口腔體的前端設有前置吸塵槽3;所述前置吸塵槽的前端和下端開放,所述前置吸塵槽的后端通過連通口4與所述吸口腔體連通。
在所述吸口腔體的前端設有多個由隔斷5分隔的前置吸塵槽,每個所述前置吸塵槽的后端設有一個與所述吸口腔體連通的連通口。
所述吸塵間S隙為0.8mm~1.2mm;所述前置吸塵槽的高度S1為吸塵間隙的5倍~6倍,所述前置吸塵槽的高度是前置吸塵槽的上端面至所述吸塵面之間的距離;所述前置吸塵槽的寬度W為所述前置吸塵槽高度的9倍~10倍,所述前置吸塵槽的深度D為前置吸塵槽高度的2.8倍~3.3倍。
所述連通口的的高度S2為所述前置吸塵槽高度的0.6倍~0.65倍,所述連通口的的高度是連通口上端面至所述吸塵面之間的距離;所述連通口的寬度W1是前置吸塵槽寬度的0.27~0.3倍。
所述前置吸塵槽的上端面與所述吸口腔體的前側壁之間設有過渡斜面6。
所述過渡斜面與所述吸塵面之間的夾角α為25°~35°。
所述連通口設有向所述地刷前端擴張的錐度β。
所述連通口的錐度為61°~65°。
實施例一:
如圖1至圖5,一種帶有前置吸塵槽的吸塵器地刷,包括吸口腔體1,吸口腔體是在吸塵器工作時產(chǎn)生負壓的空間,是灰塵被吸塵器吸收的通道。吸口腔體的下沿2與吸塵面10之間設有吸塵間隙S,吸塵面是吸塵器地刷在工作時經(jīng)過的被清潔物體的表面,如地板的地面,吸塵器產(chǎn)生的氣流從吸塵間隙進入吸口腔體。吸塵間隙的尺寸由吸口腔體的下沿與地刷滾輪7外徑之間的距離決定。本實施例中,吸塵間隙S=1mm。
在吸口腔體的前端設有四個由隔斷5分隔的前置吸塵槽3,每個前置吸塵槽的后端設有一個與吸口腔體連通的連通口4。
前置吸塵槽的前端和下端開放。前置吸塵槽的上端面與所述吸口腔體的前側壁之間設有過渡斜面6,過渡斜面與吸塵面之間的夾角α=30°。前置吸塵槽的高度(即前置吸塵槽的上端面至吸塵面之間的距離)S1=5.5mm;前置吸塵槽的寬度W=50mm,前置吸塵槽的深度D=16.5mm。前置吸塵槽的高度為吸塵間隙的5.5倍,前置吸塵槽的寬度為前置吸塵槽高度的9.1倍,所述前置吸塵槽的深度D為前置吸塵槽高度的3倍。
連通口的寬度W1=15mm,是前置吸塵槽寬度的0.27倍;連通口的高度(即連通口的上端面至所述吸塵面之間的距離)S2=3.5mm,是前置吸塵槽高度的0.64倍。連通口設有向所述地刷前端擴張的錐度β;本實施例中,連通口的錐度β=63°。
如圖6所示,吸塵器在工作時,在吸塵器電機的驅動下,部分氣流8進入前置吸塵槽,從連通口進入吸口腔體,再通過吸口腔體輸送到吸塵器。一些較大顆粒的塵?;螂s物9無法通過吸塵間隙進入吸口腔體,會進入到地刷前端的前置吸塵槽中,再隨氣流通過連通和入吸口腔體被輸送到吸塵器。由于設置有前置吸塵槽,使前置吸塵槽中形成較強氣流,顯著改善了地刷的吸附效果,使較大顆粒的物體能夠順利地被吸入吸塵器。本實施例的吸塵器地刷能夠順利地吸入外輪廓尺寸不大于5mm的顆粒狀物體。
本實施例的帶有前置吸塵槽的吸塵器地刷在設計過程中,通過實驗對地刷的結構和尺寸設計進行了大量的優(yōu)化工作,在設置了前置吸塵槽和連通口的結構下,保證了地刷氣流的流速和強度,且不需要增加吸塵器的功率消耗,具有良好的除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