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就能夠解除釋放保持狀態(tài)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它包括閂鎖、棘齒、電動驅動機構、門聯(lián)動桿以及釋放解除機構,其中當所述棘齒處于所述棘齒被保持在釋放位置的釋放保持狀態(tài)時,通過將所述釋放解除機構從連接狀態(tài)改變到切斷狀態(tài),所述棘齒回到配合位置。
【專利說明】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過電動驅動機構使閂鎖機構釋放而使得門能夠打開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在JP2004-293038A中,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包括與車輛的撞針配合以保持門關閉的閂鎖機構;以及包含電機的電動驅動機構,電動驅動機構提供通過電動驅動機構在一個方向上轉動旋轉部件使閂鎖機構從半鎖緊狀態(tài)移動到全鎖緊狀態(tài)的關閉功能以及通過電機在另一個方向上轉動旋轉部件使閂鎖機構釋放的釋放功能。
[0003]然而,在上述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中,在其中由電機轉動旋轉部件的釋放運動過程中,發(fā)生電氣故障并且旋轉部件保持釋放運動。具體地,在釋放保持狀態(tài)中,閂鎖機構也保持釋放運動。通過操作把手,解除旋轉部件和釋放功能之間的連接,從而使得閂鎖機構能夠與撞針配合,以便可以關閉門。但是通過操作把手很有可能使得釋放功能無效,這是它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
[0004]鑒于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就能夠解除釋放保持狀態(tài)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
[0005]根據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包括:
[0006]閂鎖,所述閂鎖設置在門和車體中的一個中并且與設置在所述門和所述車體中的另一個中的撞針配合;
[0007]棘齒,所述棘齒能夠與所述閂鎖配合以保持所述門關閉以及能夠與所述閂鎖分開以使得所述門能夠打開;
[0008]電動驅動機構,所述電動驅動機構提供動力以使所述棘齒從所述棘齒與所述閂鎖配合的配合位置移動到所述棘齒與所述閂鎖分開的釋放位置;
[0009]門聯(lián)動桿,由于在所述門從打開位置到關閉位置和/或從關閉位置到打開位置的途中所述門的移動,所述門聯(lián)動桿能夠從中性位置向釋放方向移動;以及
[0010]釋放解除機構,通過將所述門聯(lián)動桿從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釋放方向移動,所述釋放解除機構能夠將用于將所述電動驅動機構的動力傳遞到所述棘齒的運動傳遞路徑從連接狀態(tài)切換到切斷狀態(tài),
[0011]其中當所述棘齒處于所述棘齒被保持在所述釋放位置的釋放保持狀態(tài)時,通過將所述釋放解除機構從連接狀態(tài)改變到切斷狀態(tài),所述棘齒回到所述配合位置。
[0012]優(yōu)選地,所述閂鎖可以設置在所述門中,而所述撞針設置在所述車體中。
[0013]優(yōu)選地,所述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還可以包括觸針,其中所述門聯(lián)動桿設置在所述門和所述車體中的一個中,而所述觸針設置在所述門和所述車體中的另一個中,所述門向關閉和/或打開方向移動并且到達特定位置以使得所述門聯(lián)動桿與所述觸針接觸,從而所述門聯(lián)動桿從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釋放方向移動并且在通過所述特定位置之后回到所述中性位置。
[0014]優(yōu)選地,所述門聯(lián)動桿可以設置在所述門中,而所述觸針設置在所述車體中。
[0015]優(yōu)選地,所述門聯(lián)動桿可以樞轉地安裝到所述門上,利用彈簧從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釋放方向轉動,并且當所述門通過所述特定位置時利用所述彈簧回到所述中性位置。
[0016]優(yōu)選地,所述釋放解除機構可以包括釋放輸出桿和解除桿,所述釋放輸出桿通過所述電動驅動機構的操作與所述電動驅動機構的旋轉部件接觸以使得所述棘齒移動到所述釋放位置;當所述釋放輸出桿向所述釋放方向移動時,隨著所述門聯(lián)動桿向所述釋放方向的移動,所述解除桿從所述運動傳遞路徑被連接的連接狀態(tài)移動到所述運動傳遞路徑被切斷的切斷位置。
[0017]優(yōu)選地,所述釋放輸出桿可以包括第一釋放輸出桿和第二釋放輸出桿,第一釋放輸出桿通過與所述電動驅動機構的旋轉部件接觸而向所述釋放方向移動,當所述解除桿處于所述連接位置時,第二釋放輸出桿與第一釋放輸出桿一起向所述釋放方向移動,以及所述解除桿在所述連接位置時連接第一釋放輸出桿與第二釋放輸出桿之間的所述運動傳遞路徑,并且當所述解除桿處于所述切斷位置時切斷所述運動傳遞路徑。
[0018]優(yōu)選地,其中當所述解除桿未處于所述釋放保持狀態(tài)時,即使所述解除桿移動到所述切斷位置,所述解除桿也可以不切斷所述運動傳遞路徑。
[0019]優(yōu)選地,所述門可以是滑動門。
[0020]根據本發(fā)明,通過使門向打開/關閉方向移動的正常操作就可以解除釋放保持狀態(tài)。因此,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通過解除釋放保持狀態(tài)就可以關閉門。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參照附圖從以下的詳細說明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優(yōu)點。
[0022]圖1是適用根據本發(fā)明的門鎖系統(tǒng)的車輛的示意圖;
[0023]圖2是滑動門的示意圖;
[0024]圖3是從車輛內側觀察時門鎖系統(tǒng)的立體圖;
[0025]圖4是從車輛內側觀察時門鎖系統(tǒng)的分解立體圖;
[0026]圖5是從車輛內側觀察時的正視圖,清楚地示出了門鎖系統(tǒng)的內部;
[0027]圖6是從前方觀察時的側視圖,清楚地示出了閂鎖單元的內部;
[0028]圖7是從后方觀察時閂鎖單元的側視圖;
[0029]圖8是在打開狀態(tài)下的門鎖系統(tǒng)的正視圖;
[0030]圖9是在半鎖緊狀態(tài)下的門鎖系統(tǒng)的正視圖;
[0031]圖10是在關閉動作過程中的門鎖系統(tǒng)的正視圖;
[0032]圖11是在全鎖緊狀態(tài)下的門鎖系統(tǒng)的正視圖;
[0033]圖12是其中解除關閉動作的門鎖系統(tǒng)的正視圖;
[0034]圖13是在解除關閉動作后的門鎖系統(tǒng)的正視圖;
[0035]圖14是在釋放動作過程中的門鎖系統(tǒng)的正視圖;
[0036]圖15是其中解除釋放動作的門鎖系統(tǒng)的正視圖;
[0037]圖16是沿著圖5中的線XV1-XVI的放大斷面圖;[0038]圖17是門聯(lián)動桿的俯視圖;
[0039]圖18是示出當門打開時門聯(lián)動桿的運動的視圖;
[0040]圖19是示出當門關閉時門聯(lián)動桿的運動的視圖;
[0041]圖20是在另一個實施方案中的中性狀態(tài)下的釋放解除機構的正視圖;
[0042]圖21是當只有解除桿移動到解除位置時釋放解除機構的正視圖;
[0043]圖22是在釋放保持狀態(tài)下的釋放解除機構的正視圖;以及
[0044]圖23是在釋放保持狀態(tài)下當解除桿移動到解除位置時釋放解除機構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5]下面將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案。在以下的說明中,在圖1、圖2和圖8-15中的左方和右方分別被視為車輛的后方和前方。
[0046]在圖1和圖2中,D指的是在車體側面沿著上導軌UR、腰導軌WR和下導軌LR前后開關的滑動門。OH指的是配置在門D的外側面上并且從車輛的外部操作以使門D打開和關閉的外把手;IH指的是配置在車輛內側面的門D上以使門D打開和關閉的內把手;KN指的是配置在車輛內側的門D上并且被操作以將鎖定機構101 (后述的)改變?yōu)殒i定狀態(tài)和解鎖狀態(tài)的鎖定鈕;FD指的是配置在門D的前部以使門D保持關閉的前門鎖;0D指的是配置在門D的下部以使門D保持在全開位置的全開門鎖;1指的是配置在門D的后部以使門D與前門鎖FD保持關閉的門鎖;100指的是配置在門D的內部以連接和控制外把手OH和內把手IH的運動而傳遞門鎖1、前門鎖FD和全開門鎖OD的運動的運動連接部;80指的是在門D的下部的門聯(lián)動桿。
[0047]在本實施方案中,門鎖1、門聯(lián)動桿80和運動連接部100設置在門D中,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門鎖1、門聯(lián)動桿80和運動連接部100可以設置在車體中。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與門鎖I配合的撞針S(后述的)和可以與門聯(lián)動桿80接觸的觸針84設置在門D中。
[0048]運動連接部100包括鎖定機構101、把手連接桿102和輸出桿103,該鎖定機構包括基于鎖定/解鎖用的電動致動器(未示出)的電動操作和由乘客手動操作的鎖定鈕KN的解鎖/鎖定操作可以在通過使外把手OH和內把手IH的操作有效而使得門D能夠打開的解鎖狀態(tài)和通過使它們的操作無效而使得門D不能夠打開的鎖定狀態(tài)之間切換的多個桿;不管鎖定機構101的狀態(tài)如何,該把手連接桿總是由外把手OH和內把手IH移動;僅當鎖定機構101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該輸出桿由外把手OH和內把手IH操作。
[0049]把手連接桿102經由諸如拉桿或鮑登線(Bowden cable)等運動傳遞部件501和502,503分別連接到全開門鎖OD和門鎖I。輸出桿103經由諸如拉桿或鮑登線等運動傳遞部件504和505分別連接到前門鎖FD和門鎖I。
[0050]在圖3-圖5中,門鎖I包括與固定到車體上的撞針S(參照圖6)配合以保持門D關閉的閂鎖單元2 ;以及具有用于使閂鎖單元2從半鎖緊狀態(tài)移動到全鎖緊狀態(tài)以強制使門D從半鎖緊狀態(tài)(未正常關閉狀態(tài))關閉到全鎖緊狀態(tài)(全閉狀態(tài))的關閉功能和具有用于使閂鎖單元2與撞針S分開的釋放功能的閉合釋放單元3。
[0051]門鎖I被限定為除了包含閂鎖7和棘齒9的閂鎖機構之外,還實現(xiàn)關閉功能和釋放功能中的至少釋放功能。
[0052]閂鎖單元2和閉合釋放單元3的上部覆蓋有阻止雨水和灰塵侵入的合成樹脂頂蓋60。閉合釋放單元3的下部覆蓋有阻止雨水和灰塵侵入的合成樹脂底蓋61。閉合釋放單元3的行星齒輪機構33的面向車輛外側的側面覆蓋有頂蓋60的側壁601和底蓋61的側壁 611。
[0053]下面,將說明閂鎖單元2。
[0054]在圖3-圖7中,閂鎖單元2包括安裝到門D上的表面被L形金屬蓋板4封閉的合成樹脂外殼5。外殼5收容閂鎖機構,該閂鎖機構包括經由沿車輛縱向延伸的閂鎖軸6樞轉地安裝以與撞針S配合的閂鎖7和經由沿車輛縱向延伸的棘齒軸8樞轉地安裝以選擇性地與在閂鎖7的外周上的全鎖緊配合部71或半鎖緊配合部72配合的棘齒9。在圖5中省略了蓋板4以清楚地示出閂鎖單元2的內部結構。
[0055]在閂鎖單元2的蓋板4和外殼5中,分別形成有在內側開口的撞針進入槽41和51,從而當關閉門D時撞針S可以進入撞針進入槽41和51。
[0056]閂鎖7從閂鎖7與撞針S分開以保持門D打開的圖8中的打開位置抵抗卷繞在閂鎖軸6上的彈簧16 (參照圖4)的力向關閉方向或圖8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經由閂鎖7與撞針S略微配合的圖9中的半鎖緊位置轉動到閂鎖7與撞針S完全配合的圖6、圖10和圖11中的全鎖緊位置。在以下的說明中,閂鎖7的“打開位置”、“半鎖緊位置”和“全鎖緊位置”必要時記作閂鎖機構的“打開狀態(tài)”、“半鎖緊狀態(tài)”和“全鎖緊狀態(tài)”。
[0057]在圖7中,在外殼5的前表面上,配置有經由閂鎖軸6與閂鎖7 —起轉動的檢測桿10和閂鎖桿11,以及經由棘齒軸8與棘齒9 一起轉動的打開桿12。
[0058]與閂鎖7 —起轉動的閂鎖桿11在當閂鎖7處于打開位置時,指向圖8中的下方;當閂鎖7處于半鎖緊位置時,指向圖9中的前方和斜下方;以及當閂鎖7處于全鎖緊位置時,指向圖10中的前方。在閂鎖桿11的端部設置的致動部111當閂鎖7處于打開位置時,從作為行星齒輪機構33的一部分的關閉桿38的關閉部381的移動路徑出去,并且當閂鎖7轉動到半鎖緊位置時,進入關閉部381的移動路徑內。
[0059]在檢測桿10和閂鎖桿11的旋轉面上固定有指向后方的連接軸13。連接軸13貫通在外殼5的閂鎖軸6周圍的弧形孔52并且固定到閂鎖7的臂部73上,使得檢測桿10能夠與閂鎖桿11和閂鎖7 —起轉動。
[0060]在打開桿12中指向后方的第一臂部121貫通在外殼5的棘齒軸8周圍的弧形孔53并且與棘齒9配合。打開桿12與棘齒9 一起轉動。
[0061]在圖7中,半鎖緊位置和全鎖緊位置由在外殼5的前表面上的半鎖緊檢測開關14和全鎖緊檢測開關15檢測。檢測信號被發(fā)送到作為閉合釋放單元3的電源的用于觸發(fā)電機321的停止和驅動的控制電路(未示出)。
[0062]棘齒9被在外殼5的前表面上的彈簧17強制與打開桿12 —起在配合方向或者圖6和圖8-圖15中的逆時針方向上;當閂鎖7處于圖8中的打開位置時,棘齒9與閂鎖7的外周接觸;而當閂鎖7處于圖9中的半鎖緊位置時,棘齒9與閂鎖7的半鎖緊配合部72接觸,從而阻止閂鎖7從半鎖緊位置向打開方向或者圖9和圖10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當閂鎖7處于圖10中的全鎖緊位置時,棘齒9與閂鎖7的全鎖緊配合部71接觸,從而阻止閂鎖7從全鎖緊位置向打開方向轉動。
[0063]當棘齒9與閂鎖7的全鎖緊配合部71或半鎖緊配合部72配合時,運動連接部100的鎖定機構101被解鎖。操作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以打開門D,而棘齒9抵抗彈簧17的力經由各種元件向釋放方向或者圖6和圖8-圖15中的順時針方向轉動,并且移動到圖12和圖13中的釋放位置,以離開全鎖緊配合部71或半鎖緊配合部72,從而可以打開門D。
[0064]在蓋板4的支撐面42上經由沿車輛橫向延伸的軸18樞轉地安裝釋放輸入桿19、阻擋桿20和緊急桿21。
[0065]在釋放輸入桿19的下部的連接部191連接在門D中沿車輛縱向延伸的運動傳遞部件505的后端。運動傳遞部件505的前端與運動連接部100的輸出桿103連接。因此,操作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以打開門D,使得僅當運動連接部100的鎖定機構101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釋放輸入桿19從圖8-圖11中的中性位置抵抗彈簧23的力向圖8-圖11中的逆時針方向擺動,并且轉動到圖12和圖13中的釋放位置。當釋放輸入桿19轉動到釋放位置時,在釋放輸入桿19的后端的釋放部192將打開桿12的第二臂部122的上端向下壓以經由打開桿12使棘齒9向釋放方向轉動,從而將棘齒9從全鎖緊配合部71或半鎖緊配合部72釋放,使得可以打開門D。
[0066]釋放輸入桿19連接到運動連接部100的輸出桿103。因此,當鎖定機構101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釋放輸入桿通過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的開門運動在釋放方向上擺動,但是當鎖定機構101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即使操作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以打開門D,釋放輸入桿19仍然停留在中性位置并且不向釋放方向移動。
[0067]阻擋桿20由彈簧23保持在圖8-圖11中的其中在前端的阻擋部203指向前方的阻擋位置。當釋放輸入桿19向釋放方向移動到圖14中的釋放位置時,釋放輸入桿19的彎曲部193與接觸部201上方接觸。因此,阻擋桿20從阻擋位置向逆時針方向以特定角度轉動到圖12-圖14中的解除位置。
[0068]當阻擋桿20保持在圖8-圖11中的阻擋位置時,阻擋部203阻止行星齒輪機構33的中心齒輪35(后述的)逆時針方向轉動。阻擋部203移動到圖12-圖14中的解除位置以使得中心齒輪35逆時針方向自由轉動。因此,當阻擋桿20處于阻擋位置時,行星齒輪機構33的減速旋轉可以被傳遞到閂鎖7,而當阻擋桿20處于解除位置時,行星齒輪機構33的減速旋轉被切斷并且不能被傳遞到閂鎖7。
[0069]在緊急桿21的下部的連接部211連接到在門D中沿車輛縱向延伸的運動傳遞部件502的后端部。運動傳遞部件502的前端部連接到運動連接部100的把手連接桿102。把手連接桿102的運動經由運動傳遞部件502被傳遞到緊急桿21。因此,緊急桿21在不論鎖定機構101處于解鎖狀態(tài)還是鎖定狀態(tài)下的情況下都在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的開門操作下從圖8-圖11中的中性位置向釋放方向或圖8-圖11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
[0070]當緊急桿21向釋放方向轉動時,在緊急桿21的上端的接觸部212與阻擋桿20的彎曲部202上方接觸,并且阻擋桿20抵抗彈簧23向釋放方向轉動。在這種情況下,釋放輸入桿19仍然保持在中性位置,而棘齒9不向釋放方向擺動。因此,不管鎖定機構101的狀態(tài)如何,操作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以打開門D,阻擋桿20移動到解除位置,從而使得閉合釋放單元3的關閉動作如后所述那樣能夠停止。
[0071 ] 然后,將說明閉合釋放單元3。
[0072]在圖3-圖5中,閉合釋放單元3包括用上下兩個鉚釘25固定到閂鎖單元2的蓋板4的支撐面42上的金屬基座部件31 ;配置在基座部件31的面向車輛外側的前部并且包括電機321和用于降低電機321的旋轉的減速齒輪的驅動單元32 ;配置在基座部件31的面向車輛外側的中央部(在閂鎖單元2的閂鎖7和驅動單元32之間)并且與可繞著用于輸出電機321的旋轉力的車輛橫向的軸轉動的輸出齒輪322嚙合以使輸出齒輪322減速旋轉的行星齒輪機構33 ;以及包括在基座部件31上樞轉地安裝的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第二釋放輸出桿302和解除桿303的釋放解除機構。
[0073]釋放解除機構在通過電機321的正常旋轉將行星齒輪機構33的釋放動作(后述的)傳遞到棘齒9的連接狀態(tài)和切斷行星齒輪機構33與棘齒9之間的運動傳遞路徑的斷開狀態(tài)之間變化。
[0074]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經由沿車輛橫向延伸的軸304樞轉地安裝到基座部件31上,并且包括向下延伸的釋放部301a和浮針308通過其垂直滑動的垂直細長孔301b。第一釋放輸出桿301被彈簧306強制到圖5中的順時針方向;當不致動時,保持在圖5中的中性位置;并且基于行星齒輪機構33的釋放動作(后述的)從中性位置抵抗彈簧306的力可以向釋放方向或圖5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
[0075]第二釋放輸出桿302經由與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相同的軸樞轉地安裝到基座部件31上,在上部的彎曲部302a與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在轉動方向上接觸,并且隨著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在中性方向上的動作而移動。
[0076]在第二釋放輸出桿302的上端部連接用于將第二釋放輸出桿302從圖5中的中性位置向釋放方向或圖5中的逆時針方向的動作傳遞到運動連接部100的把手連接桿102的沿車輛縱向延伸的運動傳遞部件503的后端部。在第二釋放輸出桿302中形成浮針308通過其滑動的倒L形細長孔302b。
[0077]解除桿303經由沿車輛橫向延伸的軸303c樞轉地安裝到基座部件31上并且利用彈簧307的力保持在圖5中的連接位置。在向解除桿303的后方延伸的臂部303a中形成浮針308通過其滑動的細長孔303b。細長孔303b與第二釋放輸出桿302的細長孔302b部
分重疊。
[0078]在解除桿303的上部連接用于將門聯(lián)動桿80的運動傳遞到解除桿303的運動傳遞部件506的一端。因此,解除桿303通常保持在使得釋放解除機構連接的連接位置,但是當門聯(lián)動桿80從中性位置向解除方向移動時,解除桿303隨著門聯(lián)動桿80的移動抵抗彈簧306的力向切斷方向或圖5中的順時針方向以特定角度轉動并且移動到使得釋放解除機構切斷的圖15中的切斷位置。后面將說明門聯(lián)動桿80的運動。
[0079]浮針308從動于解除桿303。當解除桿303處于連接位置時,浮針308位于圖8中的第二釋放輸出桿302的細長孔302b的下部并且保持在其中釋放解除機構處于連接狀態(tài)的連接位置。當解除桿303移動到切斷位置時,浮針308位于圖15中的細長孔302b的上部,使得釋放解除機構處于切斷狀態(tài)。
[0080]當解除桿303和浮針308處于連接位置時和當釋放解除機構處于連接狀態(tài)時,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之間的運動傳遞路徑連接。因此,通過釋放行星齒輪機構33 (后述)的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的釋放運動經由浮針308、第二釋放輸出桿302、運動傳遞部件503、把手連接桿102、輸出桿103、運動傳遞部件505、釋放輸入桿19和打開桿12傳遞到棘齒9。結果,棘齒9移動到釋放位置,從而打開門D。
[0081]當解除桿303和浮針308移動到解除位置以將釋放解除機構處于解除狀態(tài)時,在第一釋放桿301和第二釋放桿302之間的運動傳遞路徑被切斷。當行星齒輪機構33由于電氣故障或其他事故而釋放時,第一釋放輸出桿301保持在釋放位置,以致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不能回到中性位置。棘齒9保持在釋放位置,因此在釋放保持條件下不能關閉門D。然而,在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之間的運動傳遞路徑被切斷以使釋放保持條件解除。在釋放輸出桿301仍然停留在釋放位置的同時,通過使得第二釋放輸出桿302和釋放輸入桿19能夠回到中性位置并且使得棘齒9能夠回到配合位置,閂鎖單元2可以與撞針S配合以使得門D關閉。
[0082]當解除桿303處于連接位置時,釋放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該動作經由運動傳遞桿503被傳遞到運動連接部100的把手連接桿102以致動把手連接桿102。當運動連接部100的鎖定機構101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把手連接桿102的運動經由輸出桿103和運動傳遞部件505、504被傳遞到釋放輸入桿19和前門鎖FD。
[0083]行星齒輪機構33提供了用于將閂鎖單元2的閂鎖機構從半鎖緊狀態(tài)移動到全鎖緊狀態(tài)或將閂鎖7從半鎖緊位置移動到全鎖緊位置的關閉功能和用于使棘齒9釋放以使門能夠打開的釋放功能。
[0084]在圖4和圖5中,行星齒輪機構33包括經由樞軸34樞轉地安裝到基座部件31上的中心齒輪35 ;與中心齒輪35嚙合以在自轉的同時公轉的單一的行星齒輪36 ;經由樞軸34和經由樞軸37與行星齒輪36樞轉地安裝的關閉桿38 ;以及經由樞軸34樞轉地安裝并且具有與輸出齒輪322嚙合的外齒391和與行星齒輪36嚙合的內齒392的扇形齒輪39。
[0085]在圖8中,中心齒輪35在中心角Θ I大約為170度的外圓周上具有與行星齒輪36嚙合的外齒351,并且在沒有形成外齒351的旋轉面上設置圓柱狀接觸部352。
[0086]為了阻止中心齒輪35沿逆時針方向轉動,接觸部352可以與阻擋桿20的阻擋部203接觸。中心齒輪35沿順時針方向轉動以使得接觸部352能夠與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的釋放部301a接觸以將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向釋放方向致動。也就是說,通常(阻擋桿20處于中性狀態(tài)時)中心齒輪35可以從圖5中的中心齒輪中性位置沿順時針方向轉動,但是不可以從中心齒輪中性位置沿逆時針方向轉動。
[0087]當阻擋桿20處于圖8-圖11中的阻擋位置時,阻擋桿20的阻擋部203在接觸部352的移動路徑內并且當中心齒輪35從圖8的位置沿逆時針方向略微轉動時與接觸部352接觸以阻止中心齒輪35逆時針方向轉動。當阻擋桿20處于圖12和圖13中的解除位置時,阻擋桿20的阻擋部203從接觸部352的移動路徑出去以使中心齒輪35沿逆時針方向自由轉動。
[0088]當行星齒輪機構33不處于圖8中的中性狀態(tài)時,中心齒輪35設定在外齒351最低而接觸部352最高的中性位置。
[0089]在本實施方案中,外齒351形成在中心角Θ I為約170度的外圓周上。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中心齒輪35的中心角可以是90?180度。
[0090]在圖8中,關閉桿38包括在臂部的比樞軸34更接近于閂鎖單元2的閂鎖7的一端的關閉部381,和在比閂鎖7更接近于樞軸34的另一端的樞軸部382。關閉部381能夠與閂鎖桿11的致動部111接觸,而樞軸部382用于經由樞軸37樞轉地安裝行星齒輪36。
[0091]在圖8中的行星齒輪機構33的中性狀態(tài)下,關閉桿38被一端安裝到關閉桿38上而另一端安裝到基座部件31上的彈簧40強制到逆時針方向并且保持在關閉部381指向后方和斜下方而樞軸部382指向前方和斜下方或朝向輸出齒輪322的中性位置。因此,當關閉桿38處于中性位置時,行星齒輪36面向輸出齒輪322,并且它們使得扇形齒輪39的外齒391和內齒392處于它們之間。當行星齒輪機構33處于中性狀態(tài)時,扇形齒輪39的外齒391和內齒392處于彼此面對的行星齒輪36和輸出齒輪322之間,從而抑制扇形齒輪39變松。
[0092]在圖8中,扇形齒輪39的外齒391和內齒392分別形成于中心角Θ 2為約80度的扇形的外圓周和和內圓周上。扇形齒輪39具有圖4和圖16所示的支撐部394和開口部395,該支撐部具有樞軸34插入其中的軸孔393,在該開口部中行星齒輪36與內齒392嚙合。行星齒輪36在開口部395中自轉的同時公轉。
[0093]在行星齒輪機構33的中性狀態(tài)下,扇形齒輪39設定在外齒391指向前方或閂鎖7的相反方向的環(huán)形齒輪中性位置。扇形齒輪39的環(huán)形齒輪中性位置由在圖5中的扇形齒輪39下方的檢測開關62檢測。
[0094]在扇形齒輪39的支撐部394和具有外齒391和內齒392的圓周部之間的上架橋和下架橋396上,形成臺階部397使得圓周部比支撐部394更接近于基座部件31的表面。因此,在圖16中,關閉桿38、中心齒輪35和扇形齒輪39沿樞軸34的軸向重疊在基座部件31上。因此,中心齒輪35的外齒351、行星齒輪36、扇形齒輪39的外齒391和內齒392以及輸出齒輪322并排配置在大致同一面上,從而使得行星齒輪機構33在沿著樞軸34的軸向上更薄并且實現(xiàn)更圓滑的操作。
[0095]如圖8所示,當阻擋桿20和行星齒輪機構33分別處于阻擋位置和中性狀態(tài)時,隨著電機321的正向旋轉,扇形齒輪39繞樞軸34向關閉方向或順時針方向轉動,并且中心齒輪35的逆時針方向轉動被阻擋桿20的阻擋部203阻擋,使得行星齒輪36在順時針方向自轉的同時公轉。因此,關閉桿38從動于行星齒輪36的公轉并且繞著樞軸34在關閉方向或順時針方向上比扇形齒輪39更慢地擺動,如圖10所示,使得關閉桿38轉動到關閉部381面向上的關閉位置。
[0096]如圖8所示,當阻擋桿20和行星齒輪機構33分別處于阻擋位置和中性狀態(tài)時,隨著電機321的反向旋轉,扇形齒輪39繞著樞軸34向釋放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轉動,使得關閉桿38被彈簧40強制到逆時針方向并保持在中性位置。樞轉地連接到關閉桿38的行星齒輪36逆時針方向自轉而不公轉。結果,中心齒輪35基于行星齒輪36的自轉向順時針方向或釋放方向轉動,使得接觸部352與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的釋放部301a接觸以將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向釋放方向致動。
[0097]當解除桿303處于連接位置時,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的釋放動作經由浮針308、第二釋放輸出桿302和運動傳遞部件503被傳遞到運動連接部100的把手連接桿102。此外,當運動連接部100的鎖定機構101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把手連接桿102的釋放動作經由輸出桿103、運動傳遞部件505、釋放輸入桿19和打開桿12被傳遞到棘齒9。因此,棘齒9與閂鎖7分開以使得門D能夠打開。在閂鎖機構的釋放動作完成后,電機321被反向控制并且行星齒輪機構33回到中性狀態(tài)。
[0098]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案中的行星齒輪機構33中,外齒391和內齒392形成于扇形齒輪39上,而與內齒392嚙合的單一的行星齒輪36設置在扇形齒輪39的開口部395內。單一的行星齒輪36在比扇形齒輪39的圓周部分更靠內的開口部395中公轉并且自轉,從而使得行星齒輪機構33的圓周方向更小。[0099]外齒391和內齒392分別形成在中心角小于180度的扇形的外圓周和內圓周上,而外齒351形成在中心角小于180度的扇形的外圓周上,從而使得扇形齒輪39和中心齒輪35更小并且使得行星齒輪機構33更小。
[0100]單一的行星齒輪36直接樞轉地安裝在關閉桿38的樞軸部382上,從而減少零件的數目并且更圓滑地致動關閉桿38。
[0101]當扇形齒輪39處于中性位置時,外齒391和內齒392距離閂鎖7比樞軸34更遠,因而扇形齒輪39的外齒391和內齒392不在閂鎖7和行星齒輪機構33的樞軸34之間,從而使得行星齒輪機構33的樞軸34能夠更接近于閂鎖7并且使得門鎖系統(tǒng)I更小。
[0102]在本實施方案中,根據本發(fā)明的電動驅動機構包括電機321、輸出齒輪322和作為減速裝置的行星齒輪機構33,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設置了電機,那么就可以省略減速機構,或者減速裝置可以包括蝸輪和直齒輪。
[0103]門聯(lián)動桿80經由垂直的樞軸82被樞轉地安裝到固定于門D的前下部的圖17中的底座支架81上,具體地,安裝到固定于門D的前下部并且支撐在下導軌LR上以沿著車輛縱向移動的下部滾輪支架(未示出)上,并且該門聯(lián)動桿由卷繞在樞軸82上的彈簧83隨時保持在圖17中的中性位置。門聯(lián)動桿80能夠向解除方向或圖17中的順時針方向以及非解除方向或圖17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在圖1和圖2中,為了更便于理解門聯(lián)動桿80的配置,所示出的門聯(lián)動桿80繞著沿車輛橫向延伸的軸轉動。
[0104]如圖17所示,彈簧83的卷部831卷繞在樞軸82上,并且門聯(lián)動桿80的彎曲部801設在端部832和832之間。端部832和832與底座支架81的配合部811配合。因此,門聯(lián)動桿80彈性地保持在中性位置。
[0105]門聯(lián)動桿80包括臂部802和細長孔803。臂部802朝向車體或朝向圖17中的下部延伸,并且能夠與固定到車體或下導軌LR上的觸針84從門D的打開方向接觸。細長孔803與一端與解除桿303接合的運動傳遞部件506的另一端506a接合。當門聯(lián)動桿80從中性位置轉動到解除方向時,運動傳遞部件506的另一端506a通過接觸細長孔803的邊緣拉動運動傳遞部件506,但是當門聯(lián)動桿80從中性位置轉動到非解除方向時,另一端506a在細長孔803的圓弧中相對移動或僅滑動。因此,門聯(lián)動桿80的非解除轉動不傳遞到運動傳遞部件506。
[0106]當門D處于全閉位置時,如圖18(c)所示,觸針84位于門聯(lián)動桿80的后方或打開方向側。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驅動單元32將棘齒9致動到釋放方向以使得閂鎖單元2與撞針S分開。門D從全閉位置移動到打開方向并且在到達全閉位置之前到達特定位置。如圖18 (b)所示,門聯(lián)動桿80的臂部802與觸針84接觸。因此,如圖18 (a)所示,門聯(lián)動桿80抵抗彈簧83從中性位置沿逆時針方向以特定角度轉動。門D進一步向打開方向移動并且通過特定位置。臂部802越過觸針84而門聯(lián)動桿80利用彈簧83再回到中性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門聯(lián)動桿80轉動到非解除方向,該旋轉也不傳遞到運動傳遞部件506或解除桿303。
[0107]當門D處于全開位置時,如圖19(a)所示,觸針84位于門聯(lián)動桿80的前方或關閉方向側。在這種情況下,門D從全開位置移動到關閉方向,并且在到達關閉位置之前到達特定位置。如圖19(b)所示,門聯(lián)動桿80的臂部802與觸針84接觸。因此,如圖19(c)所示,門聯(lián)動桿80抵抗彈簧83從中性位置沿順時針方向或解除方向上以特定角度轉動。門D進一步向關閉方向移動并且通過特定位置。臂部802越過觸針84而門聯(lián)動桿80利用彈簧83再回到中性位置。
[0108]門聯(lián)動桿80向解除方向轉動,并且該旋轉經由運動傳遞部件506傳遞到解除桿303。解除桿303和浮針308被移動到解除位置以將釋放解除機構改變成解除狀態(tài)。結果,當門D打開時,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門D向關閉方向的移動就可以解除釋放保持狀態(tài),從而可以關閉門D。
[0109]下面將參照圖8-圖19說明門鎖系統(tǒng)的運動。
[0110]關閉運動
[0111]如圖8所示,當門D打開時或者當在閂鎖單元2處于打開狀態(tài)的同時閉合釋放單元3的所有元件都處于中性狀態(tài)時,門D關到半開位置并且撞針S與閂鎖7配合。閂鎖7從打開位置轉動到半鎖緊位置,而棘齒9與閂鎖7的半鎖緊配合部72配合。閂鎖桿11的致動部111通過將閂鎖7轉動到半鎖緊位置進入關閉桿38的關閉部381的移動路徑。
[0112]半鎖緊檢測開關14檢測閂鎖7轉動到半鎖緊位置,而電機321由控制電路正??刂啤R虼?,在圖9中的半鎖緊狀態(tài)下,輸出齒輪322如箭頭所示沿逆時針方向轉動,而扇形齒輪39繞著樞軸34向如箭頭所示的關閉方向擺動。在這種情況下,阻擋桿20處于阻擋部203可以與中心齒輪35的接觸部352接觸的阻擋位置。因此,在中心齒輪35沿逆時針方向略微擺動后,接觸部352與阻擋部203接觸,并且阻擋中心齒輪35逆時針方向擺動。結果,行星齒輪36在扇形齒輪39的開口部395內順時針方向自轉的同時公轉。
[0113]關閉桿38隨著行星齒輪36的順時針方向公轉抵抗彈簧40的力向如箭頭所示的關閉方向或順時針方向擺動。關閉部381向上移動并向上推動閂鎖桿11的致動部111以使得閂鎖桿11沿逆時針方向擺動。因此,如圖10所示,閂鎖7從半鎖緊位置擺動到全鎖緊位置。全鎖緊檢測開關15檢測閂鎖7的全鎖緊位置。在電機321被控制電路停止之后,電機立即反轉。
[0114]電機321反轉,并且扇形齒輪39沿逆時針方向反轉。行星齒輪36沿逆時針方向自轉的同時公轉。關閉桿38隨著行星齒輪36的公轉,利用彈簧40的逆時針方向的力反轉并且回到圖11中的中性位置。當檢測開關62檢測到扇形齒輪39的中性位置時,電機321停止。行星齒輪機構33在操作之前回到中性狀態(tài),并且一系列的關閉動作結束。
[0115]用于中斷關閉動作的解除動作
[0116]在從圖9中的半鎖緊狀態(tài)到圖10中的全鎖緊狀態(tài)的途中,例如,在門D和車體的入口之間夾著異物。如果必須停止關閉動作,那么操作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以打開門D,而防止異物夾在其間。
[0117]也就是說,當運動連接部100的鎖定機構101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通過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的開門動作使電機321停止。同時,如圖12所示,釋放輸入桿19在釋放方向上操作并且向下推打開桿12的第二臂部122。棘齒9與打開桿12 —起釋放。彎曲部193與阻擋桿20的接觸部201接觸以使得阻擋桿20抵抗彈簧23擺動到解除位置。
[0118]阻擋桿20移動到解除位置,而阻擋部203從中心齒輪35的接觸部352的移動路徑出去以使得中心齒輪35沿逆時針方向自由轉動。如圖13所示,關閉桿38利用彈簧40的力反轉到中性位置以使得閂鎖7能夠擺動到打開位置,以便可以打開門D,從而防止異物夾在門D和入口之間,并且提高安全性。[0119]在防止異物夾在它們之間后,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的開門動作停止,并且電機321反轉。扇形齒輪39朝向環(huán)形齒輪中性位置擺動,而行星齒輪36在自轉的同時公轉。中心齒輪35回到圖8和圖9中的中心齒輪中性位置。一系列解除動作結束。
[0120]當運動連接部100的鎖定機構101處于鎖定狀態(tài)時,外把手OH或內把手IH的開門動作不傳遞到釋放輸入桿19,但傳遞到緊急桿21。因此,緊急桿21的釋放動作將阻擋桿20擺動到解除位置,而與上述同樣,關閉動作停止。
[0121]釋放動作
[0122]在圖11中的全鎖緊狀態(tài)下,當操作車輛中的開關或無線開關以打開門D時,電機321反轉。因此,扇形齒輪39繞著樞軸34向釋放方向或逆時針方向轉動,但是行星齒輪36保持在中性位置并且樞轉地安裝到關閉桿38上并且沿逆時針方向自轉而不公轉。中心齒輪35根據行星齒輪36的自轉,從中心齒輪中性位置向釋放方向以特定角度轉動。因此,如圖14所示,當中心齒輪35轉動時,中心齒輪35的接觸部352與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的釋放部301a接觸并且將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移動到釋放方向。
[0123]當解除桿303處于連接位置時,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的釋放動作經由浮針308傳遞到第二釋放輸出桿302,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的釋放動作經由運動傳遞部件503傳遞到運動連接部100的把手連接桿102。當運動連接部100的鎖定機構101處于解鎖狀態(tài)時,把手連接桿102的釋放動作經由輸出桿103和運動傳遞部件505傳遞到釋放輸入桿19。因此,如圖14所示,棘齒9與閂鎖7分開以使得門D能夠打開。
[0124]用于解除釋放保持狀態(tài)的釋放解除動作
[0125]如圖14所示,扇形齒輪39從環(huán)形齒輪中性位置向釋放方向移動。由于電氣故障或其他原因,扇形齒輪39在釋放位置停止以使其不能回到環(huán)形齒輪中性位置。中心齒輪35的接觸部352仍然與第一釋放輸出桿301的釋放部301a接觸,而導致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保持在釋放位置的釋放保持狀態(tài)。因此,即使試圖關閉門D,棘齒9仍然停留在釋放狀態(tài)并且不與閂鎖7配合,以致門D不能關閉。
[0126]然而,在本實施方案中,即使出現(xiàn)釋放保持狀態(tài),在全開位置通過關閉門D的一般操作也能解除釋放保持狀態(tài),使得門D能夠關閉。
[0127]在圖14中的釋放保持狀態(tài)下,門D從全開位置向關閉方向移動并且到達特定位置。如圖15和圖19(c)所示,門聯(lián)動桿80的臂部802與觸針84從關閉方向接觸,而門聯(lián)動桿80抵抗彈簧83的力從中性位置向解除方向轉動。解除動作經由運動傳遞部件506傳遞到解除桿303。因此,如圖15所示,解除桿303抵抗彈簧307的力移動到切斷位置。浮針308從動于解除桿303的運動并且移動到第二釋放輸出桿302的細長孔302a的上部切斷位置。在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之間的運動傳遞路徑被切斷以使得第二釋放輸出桿302能夠移動到中性位置。因此,保持在釋放位置的第二釋放輸出桿302回到中性位置而第一釋放輸出桿301保持不變,使得釋放輸入桿19和打開桿12能夠回到中性位置并使得棘齒9能夠回到配合位置。在這種狀態(tài)下,當關閉門D時,在門D的全閉位置撞針S與閂鎖7配合,而棘齒9與閂鎖7的全鎖緊配合部71配合,以便門D可以保持在全閉位置。
[0128]在門D通過特定位置后,門聯(lián)動桿80的臂部802越過觸針84并且利用彈簧83的力回到中性位置。當電氣故障消除后扇形齒輪39回到環(huán)形齒輪中性位置時,解除桿303利用彈簧307的力從切斷位置回到連接位置。
[0129]如上所述,門D向關閉方向移動的通常操作能夠解除釋放保持狀態(tài)。即使出現(xiàn)釋放保持狀態(tài),不需要乘客的特殊操作,門D仍然可以隨時確實地關閉。
[0130]其他實施方案
[0131]圖20?圖23示出釋放解除機構的其他實施方案。在該實施方案中,當門聯(lián)動桿80隨著門D的關閉運動從中性位置向釋放方向轉動時,釋放轉動被傳遞到在釋放保持狀態(tài)下的浮針308,但是不傳遞到處于其中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處于中性位置的中性狀態(tài)下的浮針308。
[0132]具體地,在之前的實施方案中的解除桿303的細長孔303b被圖20?圖23中的細長孔303d取代。在細長孔303d中,前部寬度(圖20-圖23中的右側)大于后部寬度。如圖20所示,當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處于中性位置并且解除桿303處于連接位置時,浮針308位于較寬部303e的上部以與在細長孔303d的前部的較寬部303e的下邊緣具有配合。
[0133]如圖20所示,隨著門D的關閉運動,門聯(lián)動桿80從中性位置向釋放方向轉動,而如圖21所示,解除桿303從連接位置移動到切斷位置。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細長孔303d的較寬部303e的下邊緣不與浮針308接觸,即使解除桿303從連接位置移動到切斷位置,浮針308也不移動。
[0134]如圖22所示,在釋放保持狀態(tài)下,浮針308位于解除桿303的細長孔303d的后部偵U。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如圖23所示,解除桿303移動到解除位置而浮針308移動到切斷位置。因此,在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之間的運動傳遞路徑被切斷,使得棘齒9能夠回到配合位置。
[0135]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案中,在釋放保持狀態(tài)下,解除桿303移動到切斷位置并且浮針308移動到切斷位置。當不在釋放保持狀態(tài)下時,浮針308不與門聯(lián)動桿80聯(lián)動,從而減少了除了釋放保持狀態(tài)外的操作點的數目并且實現(xiàn)了圓滑操作。
[0136]上文涉及本發(fā)明的實施方案。在不超出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并且也可以是它們的任意結合。
[0137]a)關閉桿38的關閉部381不經由閂鎖桿11而直接接合到閂鎖7上。
[0138]b)閉合釋放單元3的基座部件31不固定到閂鎖單元2的蓋板4上,而是直接或經由另一個元件固定到外殼5上。
[0139]c)用于阻止中心齒輪35向其他方向(圖5中的逆時針方向)轉動的結構可以代替阻擋桿20成為基座部件31的阻擋部。
[0140]d)第二釋放輸出桿302不經由運動連接部100而直接或間接地連接到棘齒9上。
[0141]e)不用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隨著中心齒輪35的一個方向(圖5中的順時針方向)的轉動,接觸部352可以與棘齒9、打開桿12或釋放輸入桿19接觸,使得棘齒9能夠釋放。
[0142]f)第一釋放輸出桿301和第二釋放輸出桿302可以是一體結構。在這種情況下,用于切斷將電動驅動機構的動力傳遞到棘齒9的運動傳遞路徑的點設置在釋放輸出桿和棘齒9之間的途中。
[0143]g)門聯(lián)動桿80隨著門D的打開/關閉可以垂直地或沿車輛縱向滑動。[0144]h)在從全閉位置到打開位置的途中或在從全開位置到關閉位置的途中,門聯(lián)動桿80可以通過門D的運動從中性位置向釋放方向移動。在前者的情況下,當門D處于全閉位置時,觸針84位于門聯(lián)動桿80的后方或位于打開方向側(優(yōu)選地,與之前的實施方案一樣,位于更接近于全閉位置的位置)。在后者的情況下,由于門D的打開和關閉運動,釋放解除機構變?yōu)榭筛淖兊角袛酄顟B(tài)的結構。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包括: 閂鎖,所述閂鎖設置在門和車體中的一個中并且與設置在所述門和所述車體中的另一個中的撞針配合; 棘齒,所述棘齒能夠與所述閂鎖配合以保持所述門關閉以及能夠與所述閂鎖分開以使得所述門能夠打開; 電動驅動機構,所述電動驅動機構提供動力以使所述棘齒從所述棘齒與所述閂鎖配合的配合位置移動到所述棘齒與所述閂鎖分開的釋放位置; 門聯(lián)動桿,由于在所述門從打開位置到關閉位置和/或從關閉位置到打開位置的途中所述門的移動,所述門聯(lián)動桿能夠從中性位置向釋放方向移動;以及 釋放解除機構,通過將所述門聯(lián)動桿從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釋放方向移動,所述釋放解除機構能夠將用于將所述電動驅動機構的動力傳遞到所述棘齒的運動傳遞路徑從連接狀態(tài)切換到切斷狀態(tài), 其中當所述棘齒處于所述棘齒被保持在所述釋放位置的釋放保持狀態(tài)時,通過將所述釋放解除機構從連接狀態(tài)改變到切斷狀態(tài),所述棘齒回到所述配合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閂鎖設置在所述門中,而所述撞針設置在所述車體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還包括觸針,其中所述門聯(lián)動桿設置在所述門和所述車體中的一個中,而所述觸針設置在所述門和所述車體中的另一個中,所述門向關閉和/或打開方向移動并且到達特定位置以使得所述門聯(lián)動桿與所述觸針接觸,從而所述門聯(lián)動桿從所述中性位置向 所述釋放方向移動并且在通過所述特定位置之后回到所述中性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門聯(lián)動桿設置在所述門中,而所述觸針設置在所述車體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門聯(lián)動桿樞轉地安裝到所述門上,利用彈簧從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釋放方向轉動,并且當所述門通過所述特定位置時利用所述彈簧回到所述中性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其中所述釋放解除機構包括釋放輸出桿和解除桿,所述釋放輸出桿通過所述電動驅動機構的操作與所述電動驅動機構的旋轉部件接觸以使得所述棘齒移動到所述釋放位置;當所述釋放輸出桿向所述釋放方向移動時,隨著所述門聯(lián)動桿向所述釋放方向的移動,所述解除桿從所述運動傳遞路徑被連接的連接狀態(tài)移動到所述運動傳遞路徑被切斷的切斷位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其中所述釋放輸出桿包括第一釋放輸出桿和第二釋放輸出桿,第一釋放輸出桿通過與所述電動驅動機構的旋轉部件接觸而向所述釋放方向移動,當所述解除桿處于所述連接位置時,第二釋放輸出桿與第一釋放輸出桿一起向所述釋放方向移動,以及所述解除桿在所述連接位置時連接第一釋放輸出桿與第二釋放輸出桿之間的所述運動傳遞路徑,并且當所述解除桿處于所述切斷位置時切斷所述運動傳遞路徑。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其中當所述解除桿未處于所述釋放保持狀態(tài)時,即使所述解除桿移動到所述切斷位置,所述解除桿也不切斷所述運動傳遞路徑。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門鎖系統(tǒng),其中所述門是滑動門。
【文檔編號】E05B81/04GK103670065SQ201310388698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橫森和人, 山下航平 申請人:三井金屬愛科特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