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窗開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過拉窗的開閉移動來使建筑物的開口開閉的窗開閉裝置。
背景技術:
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提出了一種窗開閉裝置所謂自然換氣窗,其包括將拉窗的上部的部位以能自由升降的方式連接到窗框的連接機構;以及將相對于拉窗的上部的部位配置于下方的拉窗的其它部位以能在建筑物內外方向上自由移動的方式連接到窗框的連接機構,在拉窗自身的重心及拉窗的其它部位的相互位置之間的關系中,對拉窗產生朝向開口打開位置的移動力(旋轉力矩),另一方面,根據(jù)該移動力和施加于拉窗的基于氣流的風壓的關聯(lián)來使拉窗相對于開口自然開閉移動。現(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特開2000 - 160922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然而,在上述窗開閉裝置中,難以通過操作來在拉窗基于氣流所進行的開口的自然開閉和利用拉窗所進行的開口的強制開閉之間進行切換。本發(fā)明鑒于上述問題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通過操作在拉窗基于氣流所進行的開口的開閉和利用拉窗所進行的開口的強制開閉之間進行切換的窗開閉裝置。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窗開閉裝置包括框體,該框體安裝于建筑物并對通氣用的開口進行限定;拉窗,該拉窗打開、關閉上述開口 ;拉窗支承機構,該拉窗支承機構為了將上述拉窗支承于框體以能利用該拉窗打開、關閉開口而具有第一連接機構和第二連接機構,其中,上述第一連接機構將拉窗的上端部以能自由旋轉且能在上下方向上自由直動的方式連接到框體,上述第二連接機構將拉窗的中間部以能在建筑物內外方向上自由移動的方式連接到框體;以及拉窗開閉控制機構,該拉窗開閉控制機構對拉窗的開閉進行控制,以通過第一連接機構強制地進行拉窗相對于開口的開閉,另一方面,解除該拉窗對開口的強制開閉,并允許拉窗基于風壓所進行的開口的自由開閉,第一連接機構包括軸構件,該軸構件沿橫向突出地設于拉窗的上端部;以及導向路,該導向路以將上述軸構件收容成能自由旋轉且能在上下方向上自由直動并對該軸構件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動進行引導的方式設于框體,第二連接機構包括第一連接構件,該第一連接構件在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拉窗的中間部連接,并在另一端以能自由旋轉且能自由直動的方式與框體連接;以及第二連接構件,該第二連接構件在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上述第一連接構件的一端及另一端之間的中間部連接,并在另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框體連接,拉窗開閉控制機構包括可動臺,該可動臺以能在上下方向上自由直動的方式支承于框體,并在朝上方移動的過程中使軸構件沿著導向路朝上方移動;棘輪機構,該棘輪機構具有相對于導向路能自由進退的部分,并且設于可動臺,在相對于導向路能自由進退的部分出現(xiàn)在導向路中的情況下,禁止軸構件通過該部分沿著導向路朝上方通過,另一方面,允許軸構件沿著導向路朝下方通過,在使該部分退到導向路外的情況下,不會因該部分而妨礙軸構件沿著導向路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后退機構,該后退機構設于框體,在因可動臺朝下方移動而使拉窗到達將開口完全打開的位置之前,使棘輪機構的上述部分退到導向路外;以及可動臺直動機構,該可動臺直動機構使可動臺在上下方向上直動,當使拉窗從將開口關閉的位置移動至將開口打開的位置時,棘輪機構通過可動臺的下方移動在上述部分與軸構件接觸,從而使軸構件沿著導向路朝下方移動,當使拉窗從將開口打開的位置移動至將開口關閉的位置時,可動臺通過上方移動與軸構件接觸,從而使軸構件沿著導向路移動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窗開閉裝置,棘輪機構具有相對于導向路自由進退的部分,在使該部分出現(xiàn)在導向路中的情況下,禁止軸構件通過該部分沿著導向路朝上方通過,另一方面,允許軸構件沿著導向路朝下方通過,在使該部分退到導向路外的情況下,不會因該部分而妨礙軸構件沿著導向路朝上方及下方移動,后退機構在因可動臺朝下方移動而使拉窗到達將開口完全打開的位置之前,使棘輪機構的上述部分退到導向路外,當使拉窗從將開口打開的位置移動至將開口關閉的位置時,可動臺通過上方移動與軸構件接觸,從而使軸構件沿著導向路移動,由于可動臺直動機構使可動臺在上下方向上直動,因此,能通過可動臺直動機構的操作在拉窗基于風壓所進行的開口的開閉和利用拉窗所進行的開口的強制開閉之間進行切換。在本發(fā)明的窗開閉裝置中,也可采用以下結構,棘輪機構包括棘輪構件,該棘輪構件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于可動臺,并具有上述部分;以及第一旋轉機構,該第一旋轉機構使棘輪構件朝一個方向旋轉以使該棘輪構件的上述部分出現(xiàn)在導向路中,禁止上述部分出現(xiàn)在導向路中的棘輪構件朝一個方向旋轉,另一方面,允許上述部分出現(xiàn)在導向路中的棘輪構件朝另一個方向旋轉。在優(yōu)選例子中,后退機構包括第二旋轉機構,該第二旋轉機構使棘輪構件朝另一個方向旋轉,以在可動臺的下方移動過程中使棘輪構件的上述部分退到導向路外。也可采用以下結構,第一旋轉機構包括彈簧,該彈簧以使棘輪構件朝一個方向旋轉的方式分別使一端與可動臺連接,并使另一端與棘輪構件的另一部分連接;以及突起,該突起以與棘輪構件的另一部分接觸來禁止棘輪構件朝一個方向旋轉的方式固接于可動臺,但在該情況下,作為彈簧,既可以是使用伸縮的螺旋彈簧,也可以是使用扭轉的扭轉彈簧。在優(yōu)選例子中,第二旋轉機構具有以在可動臺的下方移動過程中與棘輪構件的另一部分接觸來使棘輪構件朝另一個方向旋轉的方式固接于框體的突起。在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例子中,可動臺直動機構包括第一臂構件,該第一臂構件在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可動臺連接;第二臂構件,該第二臂構件在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上述第一臂構件的另一端連接;第三臂構件,該第三臂構件在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上述第二臂構件的另一端連接;以及電動馬達機構或球鏈(ballchain)機構,該電動馬達機構或球鏈機構使上述第三臂構件的另一端旋轉,但在其它例子中,可動臺直動機構也可以包括使可動臺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齒條一小齒輪機構。第一連接機構的導向路也可與第二連接機構相關聯(lián)而包括上下方向導向路,該上下方向導向路在上下方向上筆直地延伸;以及傾斜導向路,該傾斜導向路與上述上下方向導向路的上端連接并朝建筑物內的方向傾斜地朝上方延伸。本發(fā)明的窗開閉裝置還可以 包括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在開口完全關閉位置將拉窗固定于框體,并禁止在開口完全關閉位置因風壓而使拉窗自然打開,在該情況下,鎖定機構也可以包括突起或鉤,該突起或鉤固接于拉窗;以及鉤或突起,該鉤或突起固接于框體,以鉤住突起或鉤在鉤上。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能提供一種可通過操作在拉窗基于氣流所進行的開口的開閉和利用拉窗所進行的開口的強制開閉之間進行切換的窗開閉裝置。
圖I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例子的開口完全關閉狀態(tài)下的側視截面說明圖。圖2是圖I所示的例子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圖I所示的例子的局部立體說明圖。圖4是圖I所示的例子的局部分解立體說明圖。圖5是圖I所示的例子的局部分解立體說明圖。圖6是圖I所示的例子的局部立體說明圖。圖7是圖I所示例子的打開狀態(tài)下的側視截面說明圖。圖8是圖I所示的例子的動作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接著,根據(jù)如圖所示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的例子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另外,本發(fā)明不限定于這些例子。實施例在圖I至圖8中,本例的窗開閉裝置I包括框體5,該框體5安裝于建筑物并對使建筑物外2與建筑物內3通氣的通氣用開口 4進行限定;拉窗6,該拉窗6打開、關閉開口4 ;拉窗支承機構11,該拉窗支承機構11為了將該拉窗6支承于框體5以能利用拉窗6打開、關閉開口 4而具有連接機構8和連接機構10,其中上述連接機構8將拉窗6的上端部7以能以軸心01為中心在鉛垂面內朝Rl方向自由旋轉且能在上下方向V上自由直動的方式連接到框體5上,上述連接機構10將比拉窗6的上端部7更靠下方的中間部9以能在建筑物內外方向H上自由移動的方式連接到框體5上;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2,該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2對拉窗6的開閉進行控制,以通過連接機構8強制地進行拉窗6相對于開口 4的開閉,另一方面,解除通過連接機構8強制使拉窗6相對于開口 4開閉,并允許拉窗6基于風壓所進行的開口 4的自由開閉;以及鎖定機構13,該鎖定機構13在開口 4的完全關閉位置(圖I所示的位置)將拉窗6固定于框體5,并禁止基于風壓的拉窗6在開口 4的完全關閉位置的自然打開??蝮w5包括在上下方向V上延伸的一對縱框21 ( —個縱框21未圖不);將一對縱框21分別在上下方向橋接并在橫向上延伸的上橫框22及下橫框23 ;以及密封構件24。各個縱框21包括外側縱框部25 ;以及內側縱框部27,該內側縱框部27排列配置于外側縱框部25的內側,并與外側縱框部25 —體形成,其與外側縱框部25相配合,在前表面上形成有朝建筑物外2開口的收容空間26,上橫框22包括外側上橫框部28,該外側上橫框部28將外側縱框部25在上方橋接并在橫向上延伸;以及內側上橫框部29,該內側上橫框部29排列配置于外側上橫框部28的下側并將內側縱框部27在上方橋接,且在橫向上延伸,下橫框23包括外側下橫框部30,該外側下橫框部30將外側縱框部25在下方橋接并在橫向上延伸;以及內側下橫框部31,該內側下橫框部31排列配置于外側下橫框部30的上側并將內側縱框部27在下方橋接,且在橫向上延伸,矩形狀的開口 4由在前表面嵌接有密封構件24的一對內側縱框部27 ( —個內側縱框部27未圖示)、內側上橫框部29及內側下橫框部31限定。外側縱框部25包括外側縱框主體32 ;通過螺釘33固接于外側縱框主體32的上部內表面的導向板34 ;在外側縱框主體32的內表面上沿上下方向V延伸并一體形成的一對導軌35 ;以及在外側縱框主體32的內表面上沿上下方向V延伸并一體形成的另一對導軌36。 拉窗6包括拉窗主體37 ;密封按壓構件39,該密封按壓構件39在拉窗主體37上安裝于建筑物內3側的后表面38的周圍,并在開口 4完全關閉的狀態(tài)下與密封構件24按壓接觸以確保對開口 4的關閉密封性;以及安裝構件42,該安裝構件42通過螺釘41固接于拉窗主體37的橫向的側面40的上方。上述拉窗6在沿上下方向V直立的狀態(tài)(圖I所示的狀態(tài))下,將開口 4完全關閉以阻止通過開口 4的從建筑物內3朝建筑物外2的氣流及其相反的氣流,另一方面,在相對于上下方向V傾斜的狀態(tài)(圖7所示的狀態(tài))下,打開開口4并根據(jù)其傾斜度允許從建筑物內3朝建筑物外2的氣流及其相反的氣流,上述拉窗6的相對于上下方向V的傾斜度(相對于開口 4的開度)由因拉窗6的自重而在拉窗6上產生的使開口 4開閉方向上的旋轉力矩和因基于建筑物內外的氣壓差的風壓而在拉窗6上產生的使開口4開閉方向上的旋轉力矩確定,在將拉窗6支承成因拉窗6的自重而在拉窗6上產生的旋轉力矩處于打開開口 4的方向上情況下,只要從建筑物外2朝向建筑物內3的風壓不作用于拉窗6,拉窗6就能相對于開口 4以最大開度相對于上下方向V最大地傾斜,另一方面,當從建筑物外2朝向建筑物內3的風壓作用于拉窗6時,拉窗6以由因該風壓而在拉窗6上產生的關閉開口 4方向上的旋轉力矩與因拉窗6的自重而在拉窗6上產生的打開開口方向上的旋轉力矩之差確定的相對于開口 4的開度,相對于上下方向V傾斜。雖未圖不,但拉窗主體51也可包括一對中空的縱框;將一對縱框分別在上下方向上橋接并沿橫向延伸的中空的上框及下框;以及在周圍支承于一對縱框、上框及下框的玻璃板。拉窗支承機構11在一對縱框21側分別同樣地形成,因此,以下,對一個縱框21側進行詳細說明。連接機構8包括軸構件43,該軸構件43沿橫向即朝外側縱框部25突出地固接于拉窗6的上端部7即安裝構件42 ;以及導向路44,該導向路44由設于框體5的導向板34的長孔構成,以將軸構件43收容成能以該軸構件43的軸心01為中心在鉛垂面內朝Rl方向自由旋轉且在上下方向V上自由直動,并對該軸構件43的上下方向V上的移動進行引導。
軸構件37包括一端固接于安裝構件42并貫穿導向路44的軸主體45 ;以及為了防止軸主體45從導向路44脫離而固接于軸主體45的另一端的圓盤狀的凸緣部46。導向路44包括具有圓弧狀的下端51并在上下方向V上筆直延伸的上下方向導向路52 ;以及與上下方向導向路52的上端連接并朝建筑物內3傾斜地朝上方延伸的傾斜導向路53,傾斜導向路53在圓弧狀的上端54終結。連接機構10包括板狀的連接構件67,該連接構件67在一端61通過軸構件62及安裝構件63以軸構件62的軸心02為中心在鉛垂面 內朝R2方向自由旋轉地與拉窗6的拉窗主體37的中間部9的側面40連接,并在另一端64通過軸構件65、可動臺66及導軌36能以軸構件65的軸心03為中心在鉛垂面內朝R3方向自由旋轉且在上下方向V上自由直動地與框體5的外側縱框主體32連接;以及板狀的連接構件74,該連接構件74在一端68通過軸構件70以軸構件70的軸心04為中心在鉛垂面內朝R4方向自由旋轉地與連接構件67的一端61及另一端64之間的中間部69連接,并在另一端71通過嵌接于導軌36的支承構件72及軸構件73能以軸構件73的軸心05為中心在鉛垂面內朝R5方向自由旋轉地與框體5的外側縱框主體32連接。對軸構件62進行支承的安裝構件63通過螺釘75安裝于拉窗主體37的中間部的側面40,對軸構件65進行支承的可動臺66以能在上下方向V上自由直動的方式嵌裝于導軌36,支承構件72對軸構件73進行支承。在拉窗支承機構11中,從旋轉軸心04到旋轉軸心05為止的距離Dl與從旋轉軸心03到旋轉軸心04為止的距離D2之比和從旋轉軸心03到旋轉軸心04為止的距離D2與從旋轉軸心02到旋轉軸心04為止的距離D3之比相等,而且,距離D2及D3彼此相等,在上述拉窗支承機構11中,伴隨著利用拉窗6打開、關閉開口 4,使拉窗6的中間部9進行所謂近似平行運動(斯科特拉塞爾近似平行運動(Scott Russell’s parallel motion)),特別地,在距離D2及D3彼此相等的本例中,在穿過旋轉軸心02和旋轉軸心05的線上進行嚴格的直線運動,在該情況下,也可使距離D1、D2及D3彼此相等,此外,拉窗支承機構11對拉窗6進行支承,以在通過連接機構8及10使拉窗6打開、關閉開口 4的開閉動作中使拉窗6的中間部9進行嚴格的直線運動。在拉窗支承機構11中,使旋轉軸心02位于比拉窗6的重心G更靠上方且靠建筑物外2側的位置,使得直至相對于開口 4的最大開度為止,能因拉窗6的自重而在拉窗6上產生打開開口 4的旋轉力矩,此外,拉窗6在自然換氣狀態(tài)的情況下、即在不產生通過開口 4的氣流的情況或產生從建筑物內3側朝向建筑物外2側的氣流的情況下,形成相對于開口 4在最大打開位置靜止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在自然換氣狀態(tài)的情況、即在產生從建筑物2側朝向建筑物內3側的氣流的情況下,根據(jù)基于該氣流的風壓而產生的使開口 4關閉方向上的旋轉力矩和基于拉窗6的自重而產生的使開口4打開方向上的旋轉力矩的大小而縮小或擴大該氣流通過開口 4的通路。設于一個縱框21側的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2包括可動臺81,該可動臺81以通過導軌35能在上下方向V上自由直動的方式支承于框體21的外側縱框主體32,并且在朝上方移動的過程中使軸構件43沿著導向路44朝上方移動;棘輪機構83,該棘輪機構83具有相對于導向路44自由進退的部分即一端部82,并設于可動臺81,從而以禁止軸構件43通過該一端部82沿著導向路44朝上方通過、另一方面允許軸構件43沿著導向路44朝下方通過的方式使該一端部82前進到導向路44中,在該一端部82退到導向路44外的情況下,該棘輪機構83能避免在該一端部82處妨礙軸構件43沿著導向路44在上下方向上移動;后退機構84,該后退機構84以在因可動臺81朝下方移動而使拉窗6到達使開口 4全開的位置之前,使棘輪機構83的一端部82退到導向路44外的方式設于框體21 ;以及可動臺直動機構85,該可動臺直動機構85使可動臺81在上下方向V上直動??蓜优_81包括長條狀的滑移構件91,該滑移構件91以能在上下方向V上自由滑動的方式嵌裝于導軌35 ;以及安裝臺93,該安裝臺93通過螺釘92安裝于滑移構件91,安裝臺93包括安裝臺主體94 ;以及軸承部95,該軸承部95與安裝臺主體94 一體形成,安裝臺主體94具有缺口 102,該缺口 102由在上下方向V上延伸的面96、與面96連接并在建筑物內外方向H上延伸的面97、與面97連接并在上下方向V上延伸的面98、與面98連接并在建筑物內外方向H上延伸的面99、與面99連接并在上下方向V上延伸的面100、與面100連接并在建筑物內外方向H上延伸的面101限定出,缺口 102包括小形缺口 103,該小形缺口 103朝上方開口 ;以及大形缺口 104,該大形缺口 104與小形缺口 103連通。棘輪機構83包括棘輪構件112,該棘輪構件112通過套環(huán)110及軸構件111以軸·構件111的軸心06為中心能在鉛垂面內朝R6方向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于軸承部95,并具有一端部82 ;以及旋轉機構113,該旋轉機構113以使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出現(xiàn)在導向路44中的方式使棘輪構件112朝一個方向R61旋轉,并禁止一端部82出現(xiàn)在導向路44中的棘輪構件112朝一個方向R61旋轉,以維持一端部82朝導向路44的出現(xiàn),另一方面,允許一端部82出現(xiàn)在導向路44中的棘輪構件112朝另一個方向R62旋轉。旋轉機構113包括螺旋彈簧124,該螺旋彈簧124以使棘輪構件112朝一個方向R61旋轉的方式,分別使一端通過固接于安裝臺主體94的銷121與可動臺81的安裝臺主體94連接,并使另一端通過固接于棘輪構件112的其它部分即另一端部122的銷與該另一端部122連接;以及突起125,該突起125以與棘輪構件112的另一端部122接觸來禁止棘輪構件112朝一個方向R61旋轉的方式固接于可動臺81的安裝臺主體94。棘輪機構83通過使拉窗6從將開口 4完全關閉的位置(圖I所示的位置)移動至將開口 4打開的位置(圖7所示的位置)時的可動臺81的下方移動,使一端部82的下表面與軸構件43接觸,以使軸構件43沿著導向路44朝下方移動,在使拉窗6從將開口 4打開的位置移動至將開口 4完全關閉的位置時的上方移動過程中,可動臺81最初以面97與軸構件43接觸,以使軸構件43沿著導向路44的上下方向導向路52,在從上下方向導向路52轉移至傾斜導向路53之后,使面99與軸構件43接觸,以使軸構件43沿著導向路44的傾斜導向路53朝上方移動。后退機構84具有旋轉機構131,該旋轉機構131使棘輪構件112朝另一個方向R62旋轉,以在可動臺81的下方移動過程中進行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朝導向路44外的后退。旋轉機構131具有突起132,以在可動臺81的下方移動過程中與棘輪構件112的另一端122接觸以使棘輪構件112朝另一個方向R62旋轉,突起132與通過螺釘133固接于框體5的導向板34的板構件134 —體形成??蓜优_直動機構85包括長條板狀的臂構件143,該臂構件143在一端141通過軸構件142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可動臺81的滑移構件91連接;板狀的臂構件147,該臂構件147在一端145通過軸構件146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臂構件143的另一端144連接;板狀的臂構件151,該臂構件151在一端149通過軸構件150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臂構件147的另一端148連接;以及電動馬達機構或球鏈機構、本例中為電動馬達機構153,該電動馬達機構153使臂構件151的另一端152旋轉。安裝于內側縱框部27靠建筑物內3 —側的后壁面的電動馬達機構153包括電動馬達154 ;以及使電動馬達154的輸出轉軸的旋轉減速的減速齒輪機構,通過電動馬達154的控制動作使與減速齒輪機構的輸出轉軸155連接的臂構件151的另一端152在鉛垂面內旋轉。鎖定機構13包括從拉窗6的側面40沿橫向朝外側縱框部25突出的突起156 ;以及以鉤住突起156的方式與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2的臂構件143 —體形成并固接的鉤157,突起156嵌接在通過螺釘158安裝于拉窗6的側面40的板構件159上并固接于拉窗6的側面40。
在本窗開閉裝置I中,在另一個縱框21側也設有拉窗支承機構11和除了臂構件147、臂構件151及電動馬達機構153之外與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2相同的拉窗開閉控制機構等,用于將電動馬達機構153的旋轉傳遞至對應于臂構件143的另一個縱框21側的臂構件的傳遞機構161具有軸承162,該軸承162安裝于外側縱框主體32 ;臂構件165,該臂構件165具有臂部164,該臂部164以能在鉛垂面內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于軸承162,并通過軸構件163以能在鉛垂面內自由旋轉的方式與臂構件143的一端144連接;以及中空的傳遞桿166,該傳遞桿166將另一個縱框21側的臂構件與臂構件165連接,以將臂構件165在鉛垂面內的旋轉傳遞至對應于臂構件143的另一個縱框21側的臂構件。在以上的窗開閉裝置I中,如圖I所示,在利用拉窗6將開口 4關閉的情況下,軸構件43的軸主體45配置于傾斜導向路53的上端54及大形缺口 104,拉窗支承機構11使可動臺66配置于導軌36的下方并將連接構件67及連接構件74折疊,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2將安裝臺93配置于上方,使得棘輪構件112配置于軸構件43及突起132的上方,該棘輪構件112使另一端122與突起125接觸以禁止螺旋彈簧124產生的方向R61上的旋轉,該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2以使臂構件143沿大致上下方向V沿長的方式使該臂構件143旋轉至初始位置,鎖定機構13使鉤157鉤住突起156,此外,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2利用拉窗6將開口 4強制關閉,鎖定機構13通過臂構件143將拉窗6固定于框體5,這樣即便在拉窗6上產生較大的風壓,開口 4也不會打開。在解除拉窗6對開口 4的關閉并利用拉窗6強制打開開口 4的情況下,首先,使電動馬達154工作來使臂構件151旋轉,通過臂構件151的旋轉通過臂構件147使臂構件143一邊旋轉一邊朝下方移動,通過臂構件143的下方移動來解除鉤157與突起156的鉤掛,并使滑移構件91沿著導軌35朝下方移動,通過滑移構件91的下方移動使安裝臺93朝下方移動,通過安裝臺93的下方移動,使軸主體45從大形缺口 104朝小形缺口 103轉移,并使棘輪構件112同樣地朝下方移動,通過棘輪構件112的下方移動,使出現(xiàn)在傾斜導向路53中的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與軸主體45接觸并進行按壓,以使軸主體45沿著傾斜導向路53朝下方移動,通過因出現(xiàn)在傾斜導向路53及緊跟著傾斜導向路53的上下方向導向路52中的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的按壓而產生的軸主體45沿著傾斜導向路53的下方移動及緊跟著沿著傾斜導向路53的下方移動的沿著上下方向導向路52的下方移動,一邊使連接構件67以軸心03為中心在鉛垂面內朝R3方向旋轉,一邊使可動臺66沿著導軌36朝上方移動,并使連接構件74以軸構件73的軸心05為中心在鉛垂面內朝R5方向旋轉,通過上述軸主體45的下方移動和連接構件67、74的旋轉,使拉窗6如圖7所示以朝建筑物外2方向突出的方式旋轉,從而解除拉窗6對開口 4的關閉以打開該開口 4,通過在拉窗6強制打開開口 4以使開口 4完全打開之前的電動馬達154的進一步工作而產生的安裝臺93的下方移動,使突起132與棘輪構件112的另一端部122接觸以按壓該另一端部122,由于棘輪構件112的另一端部122被突起132按壓,使棘輪構件112克服螺旋彈簧124的彈性力而朝方向R62旋轉,如圖8所示,進行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朝上下方向導向路52外的后退,解除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對軸主體45的約束,能使軸主體45在傾斜導向路53及緊跟著傾斜導向路53的上下方向導向路52中自由移動,在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朝上下方向導向路52外后退之后,使電動馬達154的動作停止。如圖8所示,在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位于上下方向導向路52外的情況下,軸主體45能在上端54和面97的范圍內沿著傾斜導向路53及緊跟著傾斜導向路53的上下方向導向路52自由移動,其結果是,只要從建筑物外2朝向建筑物內3的風壓不作用于拉 窗6,拉窗6就能相對于開口 4以最大開度傾斜,另一方面,能以與作用于拉窗6的風壓相對應的相對于開口 4的開度傾斜,這樣,能對建筑物內3進行自然換氣。在解除拉窗6根據(jù)風壓對開口 4的開閉以利用拉窗6使開口 4強制關閉的情況下,使電動馬達154與上述相反地動作,使安裝臺93與上述相反地朝上方移動,通過安裝臺93的上方移動,解除棘輪構件112的另一端部122與突起132的接觸,利用螺旋彈簧124的彈性力使棘輪構件112朝方向R61旋轉,通過棘輪構件112朝方向R61的旋轉,使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再次出現(xiàn)在上下方向導向路52中,另一方面,通過因安裝臺93的上方移動而使安裝臺主體97的面97與軸主體45的接觸,與安裝臺主體94的上方移動一起,使軸主體45沿著上下方向導向路52朝上方移動,通過軸主體45的上方移動,使拉窗6以朝建筑物內3方向拉入的方式進行旋轉來開始對開口 4的關閉,在開始利用拉窗6使開口 4關閉時,一邊使連接構件67以軸心03為中心在鉛垂面內朝R3方向旋轉,一邊使可動臺66沿著導軌36朝下方移動,并使連接構件74以軸構件73的軸心05為中心在鉛垂面內朝R5方向旋轉,此外,因電動馬達154的逆向動作而使滑移構件91朝上方移動藉此使安裝臺主體94朝上方移動,使得軸主體45沿著上下方向導向路52,接著沿著傾斜導向路53朝上方移動,通過軸主體45沿著傾斜導向路53的上方移動,使得軸主體45從小形缺口 103朝大形缺口104轉移,使安裝臺主體94的面97與轉移至大形缺口 104的軸主體45接觸,通過安裝臺主體94的面97的上方移動,使軸主體45朝上方移動,因安裝臺主體94的面97的上方移動而使軸主體45朝上方移動,從而產生鉤157朝突起156的鉤掛,在產生了鉤157朝突起156的鉤掛之后,拉窗6配置于圖I所示的完全關閉開口 4的位置,然后使電動馬達154的動作停止。在利用拉窗6進行開口 4的強制關閉的情況下、即在使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再次出現(xiàn)在上下方向導向路52中的情況下,即便軸主體45位于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與傾斜導向路53的上端54之間,棘輪構件112也能朝方向R62自由旋轉,因此,棘輪構件112通過朝上方的移動,在一端部82處與軸主體45接觸,被軸主體45按壓而朝方向R62旋轉,其結果是,能利用安裝臺主體94的面97或99使軸主體45朝上方移動,另一方面,利用突起125禁止使一端部82出現(xiàn)在上下方向導向路52或傾斜導向路53中的棘輪構件112朝方向R61的進一步旋轉,其結果是,一旦軸主體45配置在出現(xiàn)于上下方向導向路52或傾斜導向路53中的棘輪構件112的一端部82與安裝臺主體94的面97或99之間時,該軸主體45不能從其間移動至一端部82與傾斜導向路53的上端54之間。在利用拉窗6使開口 4完全關閉的過程中,即便在建筑物內外產生氣壓差,拉窗6也能利用鎖定機構13將開口 4維持在完全關閉的狀態(tài),利用密封按壓構件39按壓密封構件24以強制將開口 4完全關閉。在上述窗開閉裝置I中,當 使拉窗6從將開口 4關閉的位置移動至將開口 4打開的位置時,通過可動臺81的下方移動使一端部82與軸構件43接觸,從而使軸構件43沿著導向路44朝下方移動,棘輪機構83具有相對于導向路44自由進退的一端部82,并使該一端部82出現(xiàn)在導向路44中,以禁止軸構件43通過該一端部82沿著導向路44朝上方通過、另一方面允許軸構件43沿著導向路44朝下方通過,在該一端部82退到導向路44外的情況下,該一端部82不會妨礙軸構件43沿著導向路44的朝上方和下方的移動,后退機構84在因可動臺81朝下方移動而使拉窗6到達將開口 4完全打開的位置之前,使棘輪機構83的一端部82退到導向路44外,在使拉窗6從將開口 4打開的位置移動至將開口 4關閉的位置時,可動臺81通過上方移動與軸構件43接觸而使軸構件43沿著導向路44移動,由于包括使可動臺81在上下方向上直動的可動臺直動機構85,因此,能通過可動臺直動機構85的操作,在拉窗6基于風壓所進行的開口 4的開閉和利用拉窗6所進行的開口 4的強制開閉之間進行切換。符號說明I 窗開閉裝置2 建筑物外3 建筑物內4 開口5 框體6 拉窗7 上端部8 連接機構9 中間部10連接機構11拉窗支承機構12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3鎖定機構
權利要求
1.一種窗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體,該框體安裝于建筑物并對通氣用的開口進行限定; 拉窗,該拉窗打開、關閉所述開口 ; 拉窗支承機構,該拉窗支承機構為了將所述拉窗支承于框體以能利用該拉窗打開、關閉開口而具有第一連接機構和第二連接機構,其中,所述第一連接機構將拉窗的上端部以能自由旋轉且能在上下方向上自由直動的方式連接到框體,所述第二連接機構將拉窗的中間部以能在建筑物內外方向上自由移動的方式連接到框體;以及 拉窗開閉控制機構,該拉窗開閉控制機構對拉窗的開閉進行控制,以通過第一連接機構強制地進行拉窗相對于開口的開閉,另一方面,解除該拉窗對開口的強制開閉,并允許拉窗基于風壓所進行的開口的自由開閉, 第一連接機構包括 軸構件,該軸構件沿橫向突出地設于拉窗的上端部;以及 導向路,該導向路以將所述軸構件收容成能自由旋轉且能在上下方向上自由直動并對該軸構件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動進行引導的方式設于框體, 第二連接機構包括 第一連接構件,該第一連接構件在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拉窗的中間部連接,并在另一端以能自由旋轉且能自由直動的方式與框體連接;以及 第二連接構件,該第二連接構件在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所述第一連接構件的一端及另一端之間的中間部連接,在另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框體連接, 拉窗開閉控制機構包括 可動臺,該可動臺以能在上下方向上自由直動的方式支承于框體,并在朝上方移動的過程中使軸構件沿著導向路朝上方移動; 棘輪機構,該棘輪機構具有相對于導向路能自由進退的部分,并且設于可動臺,在相對于導向路能自由進退的部分出現(xiàn)在導向路中的情況下,禁止軸構件通過該部分沿著導向路朝上方通過,另一方面,允許軸構件沿著導向路朝下方通過,在使該部分退到導向路外的情況下,不會因該部分而妨礙軸構件沿著導向路在上下方向上移動; 后退機構,該后退機構設于框體,在因可動臺朝下方移動而使拉窗到達將開口完全打開的位置之前,使棘輪機構的所述部分退到導向路外;以及 可動臺直動機構,該可動臺直動機構使可動臺在上下方向上直動, 當使拉窗從將開口關閉的位置移動至將開口打開的位置時,棘輪機構通過可動臺的下方移動在所述部分與軸構件接觸,從而使軸構件沿著導向路朝下方移動, 當使拉窗從將開口打開的位置移動至將開口關閉的位置時,可動臺通過上方移動與軸構件接觸,從而使軸構件沿著導向路移動。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窗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 棘輪機構包括 棘輪構件,該棘輪構件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于可動臺,并具有所述部分;以及第一旋轉機構,該第一旋轉機構使棘輪構件朝一個方向旋轉,以使該棘輪構件的所述部分出現(xiàn)在導向路中,禁止所述部分出現(xiàn)在導向路中的棘輪構件朝一個方向旋轉,另一方面,允許所述部分出現(xiàn)在導向路中的棘輪構件朝另一個方向旋轉,后退機構包括第二旋轉機構,該第二旋轉機構使棘輪構件朝另一個方向旋轉,以在可動臺的下方移動過程中使棘輪構件的所述部分退到導向路外。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窗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旋轉機構包括 彈簧,該彈簧以使棘輪構件朝一個方向旋轉的方式分別使一端與可動臺連接,并使另一端與棘輪構件的另一部分連接;以及 突起,該突起以與棘輪構件的另一部分接觸來禁止棘輪構件朝一個方向旋轉的方式固接于可動臺。
4.如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窗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旋轉機構具有以在可動臺的下方移動過程中與棘輪構件的另一部分接觸來使棘輪構件朝另一個方向旋轉的方式固接于框體的突起。
5.如權利要求I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窗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 可動臺直動機構包括 第一臂構件,該第一臂構件在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可動臺連接; 第二臂構件,該第二臂構件在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所述第一臂構件的另一端連接; 第三臂構件,該第三臂構件在一端以能自由旋轉的方式與所述第二臂構件的另一端連接;以及 電動馬達機構或球鏈機構,該電動馬達機構或球鏈機構使所述第三臂構件的另一端旋轉。
6.如權利要求I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窗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 導向路包括 上下方向導向路,該上下方向導向路在上下方向上筆直地延伸;以及傾斜導向路,該傾斜導向路與所述上下方向導向路的上端連接并朝建筑物內的方向傾斜地朝上方延伸。
7.如權利要求I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窗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鎖定機構,該鎖定機構在開口的完全關閉位置將拉窗固定于框體,并禁止在開口的完全關閉位置因風壓而使拉窗自然打開。
8.如權利要求I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窗開閉裝置,其特征在于, 鎖定機構包括 突起或鉤,該突起或鉤固接于拉窗;以及 鉤或突起,該鉤或突起固接于拉窗開閉控制機構,以鉤住突起或鉤在鉤上。
全文摘要
一種窗開閉裝置(1),包括框體(5),該框體(5)對開口(4)進行限定;拉窗(6),該拉窗(6)打開、關閉開口(4);拉窗支承機構(11),該拉窗支承機構(11)具有連接機構(8)和連接機構(10),其中,所述連接機構(8)將拉窗(6)的上端部(7)以能朝(R1)方向自由旋轉且能在上下方向(V)上自由直動的方式連接到框體(5),所述連接機構(10)將比拉窗(6)的上端部(7)更靠下方的中間部(9)以能在建筑物內外方向(H)上自由移動的方式連接到框體(5);以及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2),該拉窗開閉控制機構(12)對拉窗(6)的開閉進行控制。
文檔編號E05D15/44GK102959167SQ20118003204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入內島建一, 大石守 申請人:奧依列斯Eco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