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折疊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座椅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折疊椅。
背景技術:
折疊椅在不用時能夠折疊起來而占用較小的空間,因這一特征,折疊椅在生活中被普遍使用,然而現有的折疊椅雖然能夠折疊,但是折疊后體積仍然較大,仍然不便于攜帶和收納。
實用新型內容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折疊椅,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折疊椅收折后體積大的問題。一種折疊椅,包括對稱且平行設置的兩個側面支撐結構;所述側面支撐結構包括扶手腳管、帶卡槽的擋塊、后腳座管、支撐條、靠背管和滑塊,所述扶手腳管和后腳座管為弧形管;所述帶卡槽的擋塊的一側固定在所述扶手腳管上,另一側與所述支撐條的一端相鉸接;所述支撐條的另一端與所述后腳座管相鉸接;所述后腳座管與所述靠背管的一端相鉸接;所述滑塊套接在所述靠背管上;所述扶手腳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塊上;當所述折疊椅處于完全打開狀態(tài)時,所述后腳座管卡在所述擋塊的卡槽內;所述折疊椅還包括兩個交叉管,所述交叉管分別包括兩根交叉設置的長度相同的直管;所述第一交叉管的第一直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面支撐結構中的扶手腳管、第二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相鉸接;所述第一交叉管的第二直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側面支撐結構中的扶手腳管、第一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相鉸接;所述第二交叉管的第一直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面支撐結構中的滑塊、第二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相鉸接;所述第二交叉管的第二直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側面支撐結構中的滑塊、第一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相鉸接。優(yōu)選的,還包括腳管套,所述腳管套套接在所述扶手腳管和后腳座管底端。優(yōu)選的,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扶手腳管和后腳座管底端的滑輪。優(yōu)選的,所述交叉管內的兩根直管于中間點處鉸接。優(yōu)選的,所述靠背管為頂端具有弧度的彎管。與現有折疊椅相比,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實施例公開的折疊椅,通過兩個側面支撐結構和兩個交叉管相鉸接的結構,能夠實現折疊椅同時從前后左右四個方向進行收折,使得收折后的折疊椅能夠聚成一捆,大大縮小了收折后的體積,便于攜帶和收納。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折疊椅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折疊椅的側面支撐結構示意圖;圖3至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折疊椅的收折過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又一折疊椅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折疊椅,其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側面支撐結構1、第二側面支撐結構2、第一交叉管3和第二交叉管4。其中,第一側面支撐結構1和第二側面支撐結構2的結構相同,并且,兩個支撐結構對稱平行設置。以第一側面支撐結構為例進行描述,其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扶手腳管 11、帶卡槽的擋塊12、后腳座管13、支撐條14、靠背管15和滑塊16。扶手腳管11和后腳座管13為兩根具有較大弧度的彎管,靠背管15為直管。帶卡槽的擋塊12的一側通過連接件,固定在扶手腳管11中部,另一側通過連接件與支撐條14的一端相鉸接;支撐條14的另一端通過連接件,與后腳座管中上部相鉸接;后腳座管13通過連接件與靠背管15的一端相鉸接;滑塊16套接在靠背管15上,靠背管能夠在滑塊內上下活動;扶手腳管11通過連接件固定在滑塊16上。后腳座管13能夠沿著扶手腳管11相對運動,在折疊椅打開過程中,后腳座管13向下運動至擋塊12,當折疊椅完全打開時,后腳座管13卡在擋塊12的卡槽內,使得后腳座管13無法再向下運動,從而使得后腳座管13與扶手腳管11處于穩(wěn)定支撐結構。其中,扶手腳管11的下端作為椅子的一個前支撐腳,與地面接觸,起到對折疊椅的支撐作用,扶手腳管11的上端弧度向靠背管15方向延伸,用于充當扶手,后腳座管13的下端作為椅子的一個后支撐腳,同樣起到對椅子的支撐作用,后腳座管13的上端弧度向遠離靠背管15的方向延伸,并且低于扶手腳管11的上端弧度部分,作為椅座支架,通過在上面鋪設軟性材料的座面,構成椅座。如圖1所示的交叉管3或4分別包括兩根長度相等且交叉設置的直管,兩根直管之間可以不連接,也可以通過連接件,或者直接在兩根直管的中間點處鉸接,兩根直管間能夠相對轉動。如圖1所示的兩個側面支撐結構通過兩個交叉管相連接,連接關系為第一交叉管3的第一直管的一端通過連接件與第一側面支撐結構1中的扶手腳管上靠近下端的位置相鉸接,另一端通過連接件與第二側面支撐結構2中的后腳座管相鉸接,其鉸接的位置為第二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與擋塊卡槽相接觸的位置與后腳座管頂端之間;第二直管的一端通過連接件與第二側面支撐結構2中的扶手腳管上靠近下端的位置相鉸接,另一端通過連接件與第一側面支撐結構1的后腳座管相鉸接,其鉸接的位置同樣為第一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與擋塊卡槽相接觸的位置與后腳座管頂端之間。第二交叉管4的第一直管的一端通過連接件鉸接于第一側面支撐結構1中的滑塊上與固定扶手腳管相對的一側,另一端通過連接件與第二側面支撐結構2中的后腳座管上靠近下端的位置相鉸接;第二直管的一端通過連接件鉸接于第二側面支撐結構2中的滑塊上與固定扶手腳管相對的一側,另一端通過連接件與第一側面支撐結構1中的后腳座管上靠近下端的位置相鉸接。同理本實施例也并不限定折疊椅的其他部件內的鉸接必須都通過連接件實現,其同樣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直接鉸接或通過連接件鉸接。本實施例公開的折疊椅通過將側面支撐結構和交叉管相鉸接的方式,能夠在折起時收攏為一捆,便于攜帶。其收折過程如圖3-5所示如圖3所示,折疊椅完全打開時,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13卡在擋塊12的卡槽內,收折時,如圖4所示,將后腳座管13向上抬起,后腳座管13從擋塊12的卡槽內脫出,由于后腳座管13與靠背管15相鉸接,則同時帶動套接于滑塊16內的靠背管15向下運動,直到后座管腳13與靠背管15無法再相對運動;又由于后腳座管通過連接件與第一交叉管3相鉸接,則帶動第一交叉管3中的第二直管的一端向上運動,但是,由于第二直管與第一直管相鉸接,無法向上運動,則將向上運動的趨勢,轉換為兩根直管相對靠攏的運動,后腳座管最終實現將兩個支撐結構收攏在一起,完全收攏后的折疊椅如圖5所示。進一步的,本實施例中的靠背管也可以為頂端具有一定弧度的彎管,其結構如圖6 所示,通過頂端的弧度可以將收折后的折疊椅掛在室內的墻壁上,減小了占用面積,本實施例并不限定彎管上具有弧度的部位的具體位置,只要保證其具有弧度的部位不會影響到靠背管在滑塊內移動,阻礙折疊椅的收折即可,例如類似于雨傘的手柄結構。進一步地,本實施例公開的折疊椅,扶手腳管和后腳座管底端設置有腳管套,腳管套套接在腳管上,起到保護腳管和防滑的作用;另外,還可設置為滑輪,滑輪鉸接與腳管底端,便于移動。本實施例公開的折疊椅至少具有以下優(yōu)點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折疊椅通過兩個側面支撐結構和兩個交叉管相鉸接的結構,能夠實現折疊椅同時從前后左右四個方向進行收折,使得收折后的折疊椅能夠聚成一捆,大大縮小了收折后的體積,便于攜帶和收納。2、本實施例公開的折疊椅采用彎管和直管的作為基礎結構,使得折疊椅整體質量較輕。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于實施例公開的裝置而言,由于其與實施例公開的方法相對應,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部分說明即可。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折疊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對稱且平行設置的兩個側面支撐結構;所述側面支撐結構包括扶手腳管、帶卡槽的擋塊、后腳座管、支撐條、靠背管和滑塊, 所述扶手腳管和后腳座管為弧形管;所述帶卡槽的擋塊的一側固定在所述扶手腳管上,另一側與所述支撐條的一端相鉸接;所述支撐條的另一端與所述后腳座管相鉸接;所述后腳座管與所述靠背管的一端相鉸接;所述滑塊套接在所述靠背管上;所述扶手腳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塊上;當所述折疊椅處于完全打開狀態(tài)時,所述后腳座管卡在所述擋塊的卡槽內;所述折疊椅還包括兩個交叉管,所述交叉管分別包括兩根交叉設置的長度相同的直管;所述第一交叉管的第一直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面支撐結構中的扶手腳管、第二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相鉸接;所述第一交叉管的第二直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側面支撐結構中的扶手腳管、第一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相鉸接;所述第二交叉管的第一直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面支撐結構中的滑塊、第二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相鉸接;所述第二交叉管的第二直管的兩端分別與第二側面支撐結構中的滑塊、第一側面支撐結構中的后腳座管相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椅,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腳管套,所述腳管套套接在所述扶手腳管和后腳座管底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椅,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置于所述扶手腳管和后腳座管底端的滑輪。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管內的兩根直管于中間點處鉸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折疊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管為頂端具有弧度的彎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折疊椅,包括對稱且平行設置的兩個側面支撐結構;所述側面支撐結構包括扶手腳管、帶卡槽的擋塊、后腳座管、支撐條、靠背管和滑塊,所述扶手腳管和后腳座管為弧形管;所述折疊椅還包括兩個交叉管,所述交叉管分別包括兩根交叉設置的長度相同的直管。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的折疊椅通過兩個側面支撐結構和兩個交叉管相鉸接的結構,能夠實現折疊椅同時從前后左右四個方向進行收折,使得收折后的折疊椅能夠聚成一捆,大大縮小了收折后的體積,便于攜帶和收納。
文檔編號A47C5/10GK202128130SQ20112022069
公開日2012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6月27日
發(fā)明者俞臨兵 申請人:浙江泰普森休閑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