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形成有突起的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土床或石床等的保健床,更詳細而言,涉及一種當使用者平躺或側臥時,通過在床表面形成根據使用者腰部接觸的部位傾斜的突起,同時通過將突出形成的部位由硅或PVC等緩沖構件形成,無需另外使用厚墊,也使腰部緊貼于床上并穩(wěn)定地支撐,從而通過由緩沖構件形成的突起預防當床劇烈晃動時而發(fā)生的安全事故,睡覺時可緩解腰部疼痛,助睡眠,通過遠紅外線及溫熱,易達到治療效果,可享受健康生活的形成有突起的床。
背景技術:
一般土床或石床等保健床的上板主要由黃土、玉、石頭或陶瓷材料制成,內部具備發(fā)出遠紅外線的遠紅外線放射體、并具備發(fā)熱的發(fā)熱體。這種以往的土床或石床不同于通過海綿或彈簧而產生緩沖的現存的墊子床,其表面非常硬,具有傳統(tǒng)地暖所具備的熱療效果、通過遠紅外線有利于健康的各種治療效果,因此非常有益。尤其,通過內置于遠紅外線放射體發(fā)出的遠紅外線可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將體內有害物質排出到體外,快速緩解疲勞,增強健康。但是以往的土床或石床,當使用者睡覺時,躺著的表面呈單純的平板型結構。這種平板型結構可導致使用者平躺或側臥時腰部感到不適,其理由是通常人的身體其臀部比腰部向后突出,寬度比腰部寬,因此平躺或側臥時,臀部與腰部之間形成段差。即,使用者的臀部與土床或石床的上板緊貼,而腰部與上板分離,上板并沒有支撐其腰部,由于體重向下施加壓力,因此腰部會感到疼痛。尤其,如果持續(xù)保持這種狀態(tài),使用者的腰部從穩(wěn)定的彎曲的姿勢變?yōu)橐蛔中椭本€型腰部,因此可引發(fā)各種腰部疾病。為了防止以上問題,以往開發(fā)了通過在西方式墊子的床上使用特殊的緩沖材料, 當使用者躺在其上面,根據人體曲線支撐人體的技術。如上所述,目前的西方式墊子床由于可均勻穩(wěn)定地支撐使用者的身體,因此腰部不會向下受到壓力,使用后不會引發(fā)疼痛。但是這種西方式墊子床不能獲得遠紅外線治療效果和通過地暖的熱療效果等多種治療效果。一方面,使用以往的土床或石床的使用者,為了減少腰部疼痛,在上板上還放非常厚的緩沖墊子,然后躺在上面,使用這種厚的墊子,可支撐臀部和腰部,因此使用后不會引發(fā)疼痛。但是,這種使用墊子的方式,由于其墊子的厚度,因此遠紅外線被切斷,而且通過地暖的熱療效果也大幅降低,因此實際上存在無法獲得土床或石床具有的各種治療效果的問題。而且,以往為了解決所述問題,通過調整放在上板的墊子厚度使之變薄,或用其他緩沖材料來支撐使用者的腰部,但是腰部疼痛仍然存在,沒有獲得滿意的效果,其不適感仍然持續(xù)。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所述以往技術的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土床或石床等保健床時,無需在腰部另外使用緩沖材料,也使腰部與上板緊貼,并穩(wěn)定的支撐其腰部,因此睡覺時可緩解疼痛,助睡眠,而且還具有遠紅外線及熱療效果,享受健康生活的形成有突起的床。而且,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通過將形成在床的腰部的突起由硅或PVC等緩沖構件形成,尤其性行為等而床劇烈晃動時,也通過形成有段差的突起,防止發(fā)生安全事故或沖擊事故的隱患。而且,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板的材料由土或木炭等成型性材料制成,或石頭或瓷磚等非成型性材料制成時,也可方便制作,通過將支撐使用者腰部的突起形成為原型以使使用者的腰部輪廓一致,并形成為斜面,因此更舒服、更穩(wěn)定的支撐腰部的可以提供健康生活的形成有突起的床。為了達到所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包括上板110,其形成為板型供使用者躺下;發(fā)熱體140,其安裝在所述上板110的下部;支撐板160,其安裝在所述發(fā)熱體140的下部;外框 170,其圍繞所述上板110、發(fā)熱體140及支撐板160的四周并固定為一體,在所述上板110 的上部面形成有突起120,所述突起在人體腰部所處的中央部分形成上下高度h之差構成可支撐身體腰部的結構。根據本發(fā)明,使用土床或石床等保健床時,形成在上板中央的突起,使腰部與上板緊貼著并穩(wěn)定地支撐。因此,使用者平躺或側臥時,腰部并沒有離開上板,因此睡覺時可緩解腰部疼痛,助睡眠,無需另外使用厚的墊子,即可容易獲得遠紅外線及熱療效果,可獲得享受健康的床生活的優(yōu)秀效果。而且,由于床上形成有突起,該突起由硅或PVC等緩沖構件形成,或在突起部位粘貼緩沖構件,尤其性行為等床劇烈晃動時,也通過形成有段差的突起,防止發(fā)生安全事故或沖擊事故的隱患。
圖1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形成突起的床的外觀側視圖。圖加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的分解組裝圖,圖2b、圖2c、圖2d及圖2e 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的另一實施例的分解組裝圖。圖3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的內部具備的切斷水脈銅板結構的分解組裝圖。圖如放大表示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的詳細突起結構,在內部具備電熱線的發(fā)熱體的截面圖。圖4b在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具備切斷水脈銅板,在內部具備熱水管的發(fā)熱體的截面圖。圖5是表示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的另一實施例的分解組裝圖。圖6a是表示使用者平躺在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的上板上時,形成在上板中央的突起支撐使用者腰部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圖6b是表示使用者側臥在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的上板上時,形成在上板中央的突起支撐使用者側腰的狀態(tài)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如圖1所示,具備板型上板110供使用者躺下,這種上板110在其上部面形成突起120,所述突起120在人體腰部所處的中央形成上下高度之差,并支撐人體腰部。而且,這種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如圖加所示,具備安裝在所述上板 110的下部的遠紅外線放射板130,所述遠紅外線放射板110與所述上板110呈相同的大小,由放射波長15,000至150,000埃(Angstrom)的遠紅外線的材料而成,從所述遠紅外線放射板130發(fā)出的遠紅外線可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并排出體內有害物質,快速緩解疲勞,增強健康。一方面,如圖2b、圖2c、圖2d及圖5所示,顯而易見,還可以將上板110等變形為不同的結構及形狀。尤其,圖2b至圖2d所示,在上板形成突起以及在其突起形成緩沖構件時,可變形為不同形狀。還包括安裝在所述遠紅外線放射板130的下部的發(fā)熱體140,所述發(fā)熱體140,如圖加所示,由通過電發(fā)熱的電熱線142組成,所述電熱線142連接電源,具備可調溫的控制器144,使用者可自由調整自己所需的溫度。而且,如圖加及圖4所示,在構成上板110的第一面12 和第二面124b的下側獨立形成電熱線14加、142b,可通過所述調溫控制器144相不同地調整上板110的第一面 12 和第二面124b的溫度。這是為了根據使用者的體質,在睡覺時,將與上身和下身接觸的床調節(jié)為不同的溫度?;蛩霭l(fā)熱體140,如圖3所示,可由通過供給熱水發(fā)熱的熱水管152構成,在這種情況下,具備控制器156,所述控制器156在其一側具備熱水循環(huán)泵154,用于調節(jié)從所述熱水循環(huán)泵1 供應到熱水管152的流量及溫度,從而使用者也同樣可以調節(jié)使用溫度。還有,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具備安裝在所述發(fā)熱體140下部的支撐板 160。所述支撐板160由類似于上板110的板材型構成,在其上部支撐發(fā)熱體140。而且,具備圍繞所述上板110、遠紅外線放射板130、發(fā)熱體140及支撐板160四周并固定為一體的外框170,所述外框170可以形成為“(Z”型截面結構以使在內部插入固定各個上板110、遠紅外線放射板130、發(fā)熱體140及支撐板160,并由木材或鋁合金等外觀秀麗、可堅固地組裝的構件形成。如所述,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如圖如所示形成為在上板110上部面形成的突起120高度h為Icm至3cm的斜面122,用支撐使用者腰部和上身的第一面12 與支撐使用者臀部及下身的第二面124b劃分所述上板110的上部面。S卩,形成在所述上板110的突起120大致位于上板110的中央部,當使用者躺在上板110上時,使腰部容易接觸到該部分,通過突起120,上板110包含第一面12 高、第二面 124b低的不同高度的兩個面。
如果所述突起120的高度h低于1cm,實際上使用者感覺不到其高度,所以第一面 12 并不能穩(wěn)定地支撐腰部。但是如果突起120的高度h高于3cm,反而感覺到其突起120的高度過高,所以當第一面12 支撐腰部時,第二面124b無法支撐臀部,離開其支撐物的狀態(tài),因此突起120 的高度h優(yōu)選保持所述范圍。因此,使用者利用突起120,躺的時候,在較高位置的第一面12 放腰部和上身, 在位置較低的第二面124b放臀部和下身,可便于使用。所述上板110是其突起120從第二面124b到第一面12 以預定角度θ向上傾斜的結構,其角度θ優(yōu)選形成30°至70°的斜面122,從所述斜面122連接到第一面12 的部分形成曲面126,使與腰部輪廓一致。S卩,所述突起120形成為斜面122,其斜面122的上部側,即從斜面122連接到第一面12 的部分形成曲面126,因此使用者把腰部放在第一面IMa、把臀部放在第二面124b 時,從腰部到臀部的身體曲線非常自然地貼在突起120的斜面122和曲面1 的部分,所以更穩(wěn)定地支撐使用者腰部和臀部連接的部分。通過這種結構,使用者更穩(wěn)定地把腰部和臀部貼在突起120,以便使用。如果,所述突起120的斜面角度θ為30°以下時,斜面122過于平坦,使用者的腰部和臀部不能各自放在各個第一面12 和第二面124b,可能會位于斜面122,因此不理想。不僅如此,如果斜面角度θ為70°以上時,突起120過于傾斜,使用者的腰部和臀部都被支撐于第一面IMa,或都被支撐于第二面1Mb,不能適當的分開支撐于第一面12 和第二面1Mb,因此不理想。所以,所述斜面角度θ優(yōu)選為30°至70°。一方面,在床的上板形成突起時,還具備了可緩解因突起120產生沖擊的緩解構件125,如性行為等床劇烈晃動時,可以通過突起,提前防止身體受到傷害或沖擊。這種緩沖構件可以與上板的突起部位一體成型,但出于減少曲面處理費用及減少制造工程的方面, 優(yōu)選先制作其他結構要素后,粘貼在突起部位。從而,緩沖構件125的材質適合使用硅或PVC等具有預定彈性的材料。由這種材質形成的緩沖構件,除了睡覺之外,在床上運動或發(fā)生行為時,也可以防止因硬的突起對身體產生的傷害或沖擊。尤其,所述緩沖構件125,如圖加至圖2d所示,根據上板的形狀可以具備不同形狀的突起,當然,尤其如圖加所示,還可以在上板的突起粘貼形成管型彈性構件。所述管型彈性構件的內部為中空,優(yōu)選使用硅制造。一方面,所述上板110,其材料為土或木碳等成型性材料時,可以成型為第一面 124a和第二面124b為一體型的構造。在這種情況下,所述土或木碳等成型性材料利用另外的成型器(未圖示)成型為一體以便在上部面的中央形成突起120。但是,所述上板110的材料由石頭或瓷磚等非成型性材料形成時,是第一面12 和第二面124b相分離的多個結構物,在突起120部分相面接觸形成為一體組裝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所述非成型性材料的第一面12 和第二面124b,第一面12 的厚度與第二面124b的厚度相比,使用相當于突起120高度h更厚的材料,使突起120部分切削加工成能夠形成斜面122和曲面126,所以可容易加工第一面IMa,第二面124b被制作為與所述第一面12 的突起120 —致的形態(tài)的板型,將其互相連接安裝,則可以容易組裝一個上板110。然后,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如圖3及圖4b所示,所述遠紅外線放射板 130和發(fā)熱體140之間進一步包括切斷水脈銅板180,可加強功能。S卩,據了解,地表面的地下流著很多地下水,通過這種地下水發(fā)生非常復雜的波形水脈。這種水脈對人產生不利的影響,其理由是,在地下水溶解的各種礦物質聚集在一起, 對磁荷發(fā)生變化。即,改變地磁力和磁電流,從而對其上面的生命體產生電影響,而這種水脈的影響力非常大,其影響力還波及到超高層建筑物的上層。尤其,人在動的時候幾乎不受影響,但是睡覺的時候,水脈的影響非常大。這種水脈的影響可通過在遠紅外線放射板130和發(fā)熱體140之間安裝與所述遠紅外線放射板130同樣大小的切斷水脈銅板180來去除。這種切斷水脈銅板180,從材料的特點來看,吸收和切斷水脈波,通過高的熱傳達率,在其下部把從發(fā)熱體140中發(fā)生的熱均勻地進行分配,并均勻地傳達到遠紅外線放射板130,可獲得較高的遠紅外線放射效果。而且,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在所述外框170的上部邊上一體形成與上板110的突起120的形狀相同的第二突起172,并形成上部面。通過這種結構,外框170圍繞上板110、遠紅外線放射板130、發(fā)熱體140及支撐板 160的四周,容易固定為一體型。如所述構成的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如圖加所示,在外框170的‘C’ 型截面內側從下部排列支撐板160、發(fā)熱體140、遠紅外線放射板130及上板110,通過另外的固定單元(未圖示)固定為一體。這時,所述發(fā)熱體140的上部,如圖3所示,還安裝了切斷水脈銅板180,進一步加強功能。如上所述組裝根據本發(fā)明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如圖1所示,在上板110的上部面的人體腰部所處的中央部分形成上下高度h之差形成突起120,上板110的上部面通過其高度h劃分為不同的第一面12 與第二面124b。然后,在這種狀態(tài)下,如圖加及圖如所示,發(fā)熱體140為通過電發(fā)熱的電熱線142 時,供應電源,利用調溫控制器144調高溫度,遠紅外線放射板130通過發(fā)熱體140產生的熱而發(fā)出遠紅外線,上板110被加熱,可獲得與地暖相同的熱療效果。而且,所述發(fā)熱體140,如圖3及圖4b所示,通過供熱而發(fā)熱的熱水管152時,供應電源,利用控制器156調高溫度,通過熱水循環(huán)泵154內置的加熱器(未圖示),水被加熱, 并產生熱水,通過循環(huán)熱水管152的內部,對遠紅外線放射板130進行加熱。因此,從所述遠紅外線放射板130發(fā)出遠紅外線,上板110被加熱,可獲得與地暖相同的熱療效果。在這種狀態(tài)下,如圖6a及圖6b所示,使用者P在上板110上面平躺或側臥時,形成在上板Iio的突起120,可穩(wěn)定地支撐使用者P的腰部1 或側腰此。即,形成在上板110的突起120,形成為高度h為Icm至3cm的斜面122,通過高度高的第一面12 和高度低的第二面124b劃分上板110的上部面,因此使用者躺在上板110上面時,突起120部分位于腰部1 ,并穩(wěn)定地支撐腰部。而且,所述突起120形成為從第二面124b到第一面12 以向上傾斜30度至70 度的角度θ的斜面122,從所述斜面122連接到第一面12 的部分形成曲面126,從使用者的腰部連接到臀部的身體曲線部分緊貼在突起120的斜面122和曲面126的部分,因此更舒適地支撐連接使用者腰部和臀部的部分。如所述,本發(fā)明使用土床或石床等保健床100時,無需在腰部另外使用緩沖材料, 通過上板110中央部分形成的突起120,腰部與上板110面接觸,不會從上板110分開。因此,使用者平躺或側臥睡覺時,也感覺不到不適感,也可以睡覺,無需使用另外厚的墊子,容易獲得遠紅外線及熱療效果,可享受健康的床上生活。不僅如此,本發(fā)明在其制作過程中,上板110的材料為土或木碳等成型性材料時, 為了在上板110的上部面中央形成突起120,可利用另外成型器(未圖示)壓縮成形為一體型單一結構物,因此非常方面。而且,如果上板110的材料為石頭或瓷磚等非成型性材料時,單獨制作第一面 12 與第二面1Mb,并相鄰接組裝,從而容易制作形成有突起120的上板110,因此非常方便。這種分離制作的上板110的結構中,在其中央上部面也形成突起120,并通過形成為與使用者的腰部輪廓相同的圓形曲面126和斜面122,因此更舒適、安全地支撐使用者P 的腰部1 或側腰1 ,可享受健康的床上生活。
權利要求
1.一種形成有突起的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板(110),其形成為板型供使用者躺下; 發(fā)熱體(140),其安裝在所述上板(110)的下部; 支撐板(160),其安裝在所述發(fā)熱體(140)的下部;外框(170),其圍繞所述上板(110)、發(fā)熱體(140)及支撐板(160)四周而并固定為一體,在所述上板(110)的上部面形成突起(120),所述突起(120)在人體腰部所處的中央部粉形成上下高度(h)之差,并支撐人體腰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突起(120)還具有可緩解沖擊的緩沖構件(12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120)形成為其高度(h)為Icm至3cm的斜面(122),并用支撐使用者腰部和上體的第一面(IMa)和支撐使用者臀部與其下體的第二面(1Mb)劃分所述上板(110) 的上部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10)形成為其突起(120)從第二面(1Mb)到第一面(IMa)以向上傾斜30 度至70度的角度(Θ)的斜面(122),從所述斜面(12 連接到第一面(IMa)的部分形成曲面(1 ),使與腰部輪廓一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10),其材料為土或木炭等成型性材料時,被成型為第一面(IMa)和第二面(1Mb)形成為一體的單一結構,或所述上板(110),其材料為石頭或陶瓷磚等非成型性材料時,形成為第一面(IMa)和第二面(1Mb)相分離形成的多個結構,在突起(120)部分互相面接觸而組裝為一體。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構件(125)由硅或PVC形成,所述緩沖構件(125)形成為從第二面(1Mb)到第一面(IMa)以向上傾斜30度至70度的角度(Θ)的斜面(122),從所述斜面(12 連接到第一面(IMa)的部分形成曲面(1 ),使與腰部輪廓一致。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形成有突起的床(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緩沖構件(125)為內部呈中空的管型彈性構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土床或石床等的保健床,更詳細而言,涉及一種當使用者平躺或側臥時,通過在床表面形成根據使用者腰部接觸的部位傾斜的突起,同時通過將突出形成的部位由硅或PVC等緩沖構件形成,無需另外使用厚墊,也使腰部緊貼于床上并穩(wěn)定地支撐,從而通過由緩沖構件形成的突起預防當床劇烈晃動時而發(fā)生的安全事故,睡覺時可緩解腰部疼痛,助睡眠,通過遠紅外線及溫熱,易達到治療效果,可享受健康生活的形成有突起的床。
文檔編號A47C17/86GK102283524SQ20111013324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5月14日
發(fā)明者許禎娥 申請人:許禎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