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專利涉及一種剪力墻,特別是涉及一種將鋼板放置在墻的外側,沿墻長度方向一定距離設置肋板,形成多腔體Τ形外包鋼板剪力墻,在腔體內澆灌混凝土,屬建筑工程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混凝土抗壓強度大,材料來源廣泛,鋼筋抗壓、抗拉強度相同且非常大,由混凝土和鋼筋組成的剪力墻可充分發(fā)揮混凝土和鋼筋的材料性能,在實際項目當中廣泛運用?;炷良袅偠却螅箟簭姸却?,是高層混凝土結構中不可或缺的構件之一,我國現(xiàn)發(fā)行的規(guī)范如《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等對混凝土剪力墻都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
[0003]對于超高層混凝土結構、超高層混合結構,隨高度的增加,底部混凝土剪力墻的厚度逐漸增大,在罕遇地震甚至是設防地震下,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極限,塑性發(fā)展迅速,發(fā)生拉壓或剪切破壞,因此需在剪力墻內增設鋼骨或內置鋼板剪力墻。目前,各種結構類型的超高層混凝土結構、超高層混合結構都需在底部部分或全部墻肢內增設鋼骨或內置鋼板。
[0004]通過對現(xiàn)有400m以上的超高結構調查分析,底部一定范圍核心筒墻體設計為內置單層鋼板剪力墻或內置雙層鋼板剪力墻,這些墻體抗震、抗風性能好,且墻體厚度比較薄,但是施工非常復雜,需要設置大量模板、現(xiàn)場鋼筋綁扎和焊接工作,且由于內置鋼板與混凝土對熱效應的反應不同而導致的混凝土產生大量的裂紋,幾乎每個項目都進行了實比例內置鋼板剪力墻的現(xiàn)場實驗,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外包鋼板剪力墻即擁有內置鋼板剪力墻的優(yōu)點,又可解決內置鋼板剪力墻的缺點,剪力墻設置成多腔體,在腔體內澆筑混凝土,相當于將多個矩形鋼管混凝土柱連接在一起,外包鋼板腔體都可在工廠制作,施工簡單,不需模板,節(jié)能環(huán)保。
【發(fā)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決傳統(tǒng)純混凝土剪力墻在罕遇地震下,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極限值,塑性發(fā)展過快,過早破壞;和內置鋼板剪力墻構造復雜、施工難點高、造價成本高等缺點,經過反復試驗和長期研究后,給出一種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本實用新型僅在剪力的外側設置鋼板,并沿剪力墻長度方向設置間距滿足要求的肋板,所形成的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在腔體內澆灌混凝土,其結構詳見附圖1?圖3。
[0006]本實用新型專利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0007]—種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其特點是由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中間肋板3、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端部肋板4、腔體內澆注的混凝土 5、樓層梁(連梁)對應位置處端部腔體的上肋板6、樓層梁(連梁)對應位置處端部腔體的下肋板7、樓層梁(連梁)對應位置8、上肋板6和下肋板7上預留澆筑混凝土的孔9、上肋板6和下肋板7與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或端部肋板4連接角部上預留的排氣孔10組成,其中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分別沿剪力墻體厚度方向和剪力墻體長度方向設置在剪力墻的外側,并沿剪力墻長度方向設置有間距滿足要求的中間肋板3,在剪力墻的T形端部還設置有端部肋板4,形成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在由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中間肋板3和端部肋板4之間形成的腔體內澆灌混凝土 5,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中間肋板3和端部肋板4事先在鋼結構加工廠內制作完成,在施工現(xiàn)場澆灌空腔內的混凝土 5。
[0008]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1.外包鋼板及肋板在鋼結構加工廠內制作完成,焊接質量容易保證,不需模板。
[0010]2.施工現(xiàn)場澆灌空腔內的混凝土,剪力墻內沒有鋼筋或鋼筋非常少,便于施工。[0011 ] 3.空腔內可以澆注高標號混凝土,減少墻體厚度。
[0012]4.構造簡單,施工方便,節(jié)約材料,降低施工成本,節(jié)能環(huán)保,綠色施工。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專利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截面形式。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專利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立面形式。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專利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在樓層處水平剖面形式。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專利進行詳細說明。
[0017]如附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給出的這種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由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中間肋板3、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端部肋板4、腔體內澆注的混凝土5、樓層梁(連梁)對應位置處端部腔體的上肋板6、樓層梁(連梁)對應位置處端部腔體的下肋板7、樓層梁(連梁)對應位置8、上肋板6和下肋板7上預留澆筑混凝土的孔9、上肋板6和下肋板7與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或端部肋板4連接角部上預留的排氣孔10組成。其中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分別沿剪力墻體厚度方向和剪力墻體長度方向設置在剪力墻的外側,并沿剪力墻長度方向設置有間距滿足要求的中間肋板3,在剪力墻的T形端部還設置有端部肋板4,形成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在由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中間肋板3和端部肋板4之間形成的腔體內澆灌混凝土 5。
[0018]當剪力墻的墻體厚度不小于800mm時才在鋼板內壁上焊接栓釘;上肋板6和下肋板7上預留的澆筑混凝土孔9的短邊尺寸不小于200mm,上肋板6、下肋板7的外側邊與預留澆筑混凝土孔的最小距離不小于墻體厚度1/4,上肋板6和下肋板7與第一外包鋼板1、第二外包鋼板2或端部肋板4連接角部上預留的排氣孔直徑不小于80mm。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中間肋板3、端部肋板4、上肋板6和下肋板7在鋼結構加工廠制作完成,在施工現(xiàn)場向空腔內澆筑混凝土 5,詳見附圖1?圖3。
[0019]本實用新型專利中關于鋼板、混凝土、鋼構件的焊接、設計、加工和施工的要求均可按《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 - 2014)、《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呢》(GB50010 — 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 - 2010)、《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程》(JGJ3-2010)等規(guī)范、規(guī)程執(zhí)行。
【主權項】
1.一種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其特征在于由第一外包鋼板(1)、第二外包鋼板(2)、中間肋板(3)、端部肋板(4)、腔體內澆注的混凝土(5)、上肋板(6)、下肋板(7)、樓層梁對應位置(8)、預留澆筑混凝土的孔(9)、預留的排氣孔(10)組成,所述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多腔體Τ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墻體厚度方向設置,所述的第二外包鋼板(2)沿多腔體Τ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墻體長度方向設置,所述的中間肋板(3)設置在多腔體Τ形外包鋼板剪力墻中,所述的端部肋板(4)設置在多腔體Τ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端部,所述的上肋板(6)和下肋板(7)均設置在樓層梁對應位置處端部腔體中,所述的預留澆筑混凝土的孔(9)設置在上肋板(6)和下肋板(7)上,所述的預留的排氣孔(10)設置在上肋板(6)和下肋板(7)與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或端部肋板(4)連接角部上,其中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分別沿剪力墻體厚度方向和剪力墻體長度方向設置在剪力墻的外偵牝并沿剪力墻長度方向設置有間距滿足要求的中間肋板(3),在剪力墻的Τ形端部還設置有端部肋板(4),形成多腔體Τ形外包鋼板剪力墻,在由沿墻體厚度方向設置的第一外包鋼板(1)、沿墻體長度方向設置的第二外包鋼板(2)、中間肋板(3)和端部肋板(4)之間形成的腔體內澆灌混凝土( 5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體Τ形外包鋼板剪力墻,其特征在于當剪力墻的墻體厚度不小于800mm時才在鋼板內壁上焊接栓釘。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其特征在于上肋板(6)和下肋板(7)上預留的澆筑混凝土孔(9)的短邊尺寸不小于200mm,上肋板(6)、下肋板(7)的外側邊與預留澆筑混凝土孔的最小距離不小于墻體厚度1/4,上肋板(6)和下肋板(7)與第一外包鋼板(1)、第二外包鋼板(2 )或端部肋板(4 )連接角部上預留的排氣孔直徑不小于80mm。
【專利摘要】一種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由第一外包鋼板、第二外包鋼板、中間肋板、端部肋板、腔體內澆注的混凝土、上肋板、下肋板、樓層梁對應位置、預留澆筑混凝土的孔、預留的排氣孔組成,所述的第一外包鋼板沿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墻體厚度方向設置,所述的第二外包鋼板沿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墻體長度方向設置,所述的中間肋板設置在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中,所述的端部肋板設置在多腔體T形外包鋼板剪力墻的端部。本實用新型可提高墻體延性,減小墻體厚度,墻體不配鋼筋或少配鋼筋。
【IPC分類】E04B2/58
【公開號】CN20498324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288534
【發(fā)明人】陳鵬, 陳勇
【申請人】中國建筑東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