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及其施工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及其施工方法,現(xiàn)澆填充墻為鋼筋混凝土墻體,其內部的鋼筋骨架包括兩層平行間隔設置的鋼筋網片和連接在兩層鋼筋網片之間的拉筋,兩層鋼筋網片之間的間距小于現(xiàn)澆填充墻的厚度,鋼筋網片呈菱形網格狀、是由連接在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間的拉結筋雙斜向交叉而成,其中兩根拉結筋交叉連接在矩形框架的對角線上。本發(fā)明的墻體采用整體澆筑,混凝土內斜向拉結筋的斜向交叉設置有效抑制填充墻裂縫的開展,增強拉結筋的拉結效果,拉結筋與相鄰梁柱連接,發(fā)揮拉結筋的最大嵌固作用,本發(fā)明的施工方法中應用了采用帶溝槽的模板,實現(xiàn)框架填充墻的混凝土的快速澆筑,省時省力、高效率、高質量完成框架填充墻的整體澆筑施工。
【專利說明】
一種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建筑工程領域,特別是一種填充墻結構體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框架填充墻多采用一些小型空心砌塊或者多孔磚進行砌筑,與主體結構通過一定數量的拉筋連接,但是這種結構存在一定缺陷。
[0003]從結構受力性能來說,由于砌筑質量的問題,填充墻整體性能差,在地震作用下,填充墻容易出現(xiàn)砌筑砂漿層的滑移破壞。同時,砌筑砂漿在風干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收縮現(xiàn)象,導致填充墻體發(fā)生沉降而與框架梁脫離,從而產生裂縫。
[0004]從施工上來說,砌塊或磚體的砌筑費時費力,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
[0005]從墻體的節(jié)能保溫角度來說,現(xiàn)有砌塊和磚體材料大多不能達到墻體節(jié)能保溫要求,需要在墻體表面做外保溫處理,而外保溫常常采用聚苯板、擠塑板等易燃板材,建筑物存在火災隱患,增加了安全隱患。
[0006]對于框架結構的拉結筋設置方法有預埋和后置兩種,后置拉結筋叫做植筋,現(xiàn)在工程中拉結筋一般采用后植筋法施工,施工方便。但是由于砌塊等砌體的限制,拉結筋大多橫平豎直放置,大大減弱了拉結筋的效果。
[0007]針對現(xiàn)有框架填充墻弊端,有必要提出一種整體性能好、施工方便快捷、保溫隔熱性能優(yōu)越,同時兼顧抗震性能的新型框架填充墻。
【發(fā)明內容】
[0008]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及其施工方法,要解決現(xiàn)有框架填充墻整體性能差、保溫隔熱和抗震效果不好的技術問題;并解決現(xiàn)有框架填充墻施工復雜、效率低的問題。
[0009]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包括由框架梁和框架柱圍合成的矩形框架和澆筑在矩形框架內的現(xiàn)澆填充墻,所述現(xiàn)澆填充墻為鋼筋混凝土墻體,其內部的鋼筋骨架包括兩層平行間隔設置的鋼筋網片和連接在兩層鋼筋網片之間的拉筋,兩層鋼筋網片之間的間距小于現(xiàn)澆填充墻的厚度,所述鋼筋網片呈菱形網格狀、是由連接在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間的拉結筋雙斜向交叉而成,其中兩根拉結筋交叉連接在矩形框架的對角線上?,F(xiàn)澆填充墻采用整體現(xiàn)澆而成,現(xiàn)澆填充墻通過斜向的拉結筋與框架梁、框架柱牢固連接,斜向拉結筋通過拉筋限位固定,避免澆筑混凝土時拉結筋的錯位。
[0010]所述填充墻為位于建筑外圍的外墻或者位于建筑物內部的內墻。
[0011]所述填充墻為外墻時現(xiàn)澆填充墻混凝土為輕集料混凝土,所述輕集料混凝土具有保溫功能。
[0012]所述填充墻為內墻時現(xiàn)澆填充墻混凝土為普通輕質混凝土。
[0013]所述填充墻的混凝土的骨料粒徑不大于5mm。
[0014]所述拉結筋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60°。
[0015]所述拉結筋的一端錨固在框架梁內、另一端錨固在框架柱內,每層拉結筋中相鄰拉結筋間垂直間距為500?600mm。
[0016]所述鋼筋網片與現(xiàn)澆填充墻外表面的距離為20?30mm。
[0017]所述拉筋呈梅花形布置,相鄰拉筋的間距不超過600mm。
[0018]一種如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彈線定位。
[0019]步驟二,在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間植入拉結筋,形成雙層鋼筋網片。
[0020]步驟三,在雙層鋼筋網片之間連接拉筋。
[0021 ]步驟四,支設澆筑模板和溝槽。
[0022]步驟五,澆筑混凝土。
[0023]步驟六,封閉擋板、撤除溝槽。
[0024]步驟七,拆模,養(yǎng)護,至此,完成填充墻施工。
[0025]所述步驟四中,所述模板的上端水平開有一排缺口,所述缺口均勻間隔分布,每個缺口對應連接有一個溝槽和一個擋板。
[0026]所述擋板位于模板上缺口的內側、且與模板滑動連接,所述擋板的尺寸與模板缺口的尺寸相適應、可以完全封閉缺口。
[0027]所述缺口的內側面的兩側邊上豎向連接有滑桿。
[0028]所述擋板與模板通過滑桿滑動連接、實現(xiàn)一體化設計,擋板為2?4mm厚的鋼板,其上端連接有提手,所述提手位置高于缺口底部,工作時,拉動提手,擋板即可沿著滑桿上下移動,實現(xiàn)缺口的開放或者封閉,模板上的多個擋板可以同時升降。
[0029]所述溝槽位于模板上缺口的外側,形成一個通向模板內側的通道,實現(xiàn)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其縱截面為弧線形或者斜線形,其底部嵌入模板的缺口、與模板可拆卸連接,所述溝槽的高度大于模板上缺口的高度。
[0030]所述步驟五中,澆筑混凝土時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混凝土每層澆筑高度為0.5?lm,每澆筑一層混凝土后,輕敲模板、振搗混凝土,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繼續(xù)澆筑上一層混凝土。
[0031]所述步驟六中,當混凝土澆筑到溝槽底部時,拆掉溝槽,隨著混凝土的澆筑,拉動提手,逐步向上移動擋板,至混凝土全部澆筑完成后封閉缺口,完成混凝土澆筑。
[0032]所述步驟七中,澆筑混凝土24小時后即可拆模,可采用薄膜覆蓋的方式養(yǎng)護,養(yǎng)護一周即可。
[0033]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克服了傳統(tǒng)框架填充墻與框架梁結合效果不好、整體性能差、施工費時費力的缺點,解決了優(yōu)化施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技術問題。
[0034]本發(fā)明的墻體采用整體澆筑,混凝土內斜向拉結筋的斜向交叉設置有效抑制填充墻裂縫的開展,增強拉結筋的拉結效果,拉結筋與相鄰梁柱連接,發(fā)揮拉結筋的最大嵌固作用,所用混凝土材料具有質量輕的特點,減小了地震作用下墻體所受的地震力,最大限度降低了墻體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壞程度。
[0035]從整體性能來說,與砌塊和磚砌筑相比具有優(yōu)越的整體性能,避免使用過程中墻體自身出現(xiàn)裂縫,避免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墻體發(fā)生局部破壞。
[0036]從施工來說,現(xiàn)澆混凝土的施工方式,節(jié)約了砌筑時間和人力的投入,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0037]從保溫性能來說,外填充墻是自保溫填充墻,達到結構保溫一體化,具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避免外貼保溫材料出現(xiàn)的空鼓、開裂、脫落等缺陷,節(jié)約了外保溫的施工成本。
[0038]本發(fā)明的施工方法中應用了采用帶溝槽的模板,實現(xiàn)框架填充墻的混凝土的快速澆筑,省時省力、高效率、高質量完成框架填充墻的整體澆筑施工。
[0039]本發(fā)明可廣泛應用于框架填充墻施工。
【附圖說明】
[004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41 ]圖1為本發(fā)明框架填充墻的結構示意圖。
[0042]圖2為本發(fā)明框架填充墻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43]圖3為本發(fā)明模板的結構示意圖。
[0044]圖4為本發(fā)明擋板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45]圖5為本發(fā)明框架填充墻的外墻模板支設結構示意圖。
[0046]圖6為本發(fā)明框架填充墻的外墻模板支設局部俯視結構示意圖。
[0047]圖7為本發(fā)明框架填充墻的外墻澆筑示意圖。
[0048]附圖標記:丨一框架梁、2一現(xiàn)澆填充墻、3一拉結筋、4一拉筋、5一模板、6一溝槽、7 —擋板、8—框架柱、9-滑桿、10-提手、11-缺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49]實施例參見圖1、圖2所示,這種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包括由框架梁I和框架柱8圍合成的矩形框架和澆筑在矩形框架內的現(xiàn)澆填充墻2,所述現(xiàn)澆填充墻2為鋼筋混凝土墻體,其內部的鋼筋骨架包括兩層平行間隔設置的鋼筋網片和連接在兩層鋼筋網片之間的拉筋4,兩層鋼筋網片之間的間距小于現(xiàn)澆填充墻2的厚度,所述鋼筋網片呈菱形網格狀、是由連接在框架梁和框架柱之間的拉結筋雙斜向交叉而成,所述拉結筋3斜向連接在框架梁I和框架柱8之間,其中兩根拉結筋交叉連接在矩形框架的對角線上,其余的拉結筋沿著同向的對角線上的拉結筋的兩側、對稱平行間隔設置,鋼筋網片與現(xiàn)澆填充墻2的外側面的距離為20?30mm,即在鋼筋網片的四周形成一個保護層。
[0050]所示現(xiàn)澆填充墻2采用整體澆筑的方式一體澆筑成型,現(xiàn)澆填充墻通過斜向的拉結筋與框架梁、框架柱牢固連接,斜向拉結筋通過拉筋限位固定,避免澆筑混凝土時拉結筋的錯位。
[0051]所述填充墻為位于建筑外圍的外墻或者位于建筑物內部的內墻,所述填充墻為外墻時墻體混凝土為具有保溫功能的輕集料混凝土,包括浮石混凝土、泡沫混凝土、陶?;炷?、復合輕集料混凝土等;所述填充墻為內墻時墻體混凝土為普通輕質混凝土;所述填充墻的混凝土的骨料粒徑不大于5mm。
[0052]所述拉結筋3的一端錨固在框架梁I內、另一端錨固在框架柱8內,從框架柱的底部開始布設,拉結筋之間的交叉部位用扎絲綁扎固定,是拉結筋的直徑為6mm,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60°,每層拉結筋中相鄰拉結筋間垂直間距為500?600mm。
[0053]所述拉筋4的直徑為6mm,分布在雙層鋼筋網片之間,兩端分別對應鉤住兩根拉結筋3、并用扎絲固定,拉筋4在豎直面上呈梅花形布置,相鄰拉筋4的間距不超過600mm,保證澆筑混凝土時斜向拉結筋3的位置。
[0054]一種如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的施工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彈線定位: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從基層梁柱邊緣和地面上彈出縱橫墻線、拉結筋位置線以及模板支設位置線。
[0055]步驟二,在框架梁I和框架柱8之間植入拉結筋3,形成雙層鋼筋網片:在框架梁和框架柱上依次進行鉆孔、清孔、孔內注膠步驟,之后插入拉結筋3,進行養(yǎng)護固化后,完成拉結筋的植入,其中鉆孔深度要達到錨固要求,插入拉結筋3時先將拉結筋3植入框架柱內,再插入框架梁內,待結構膠固化,植筋完成。
[0056]步驟三,在雙層鋼筋網片之間連接拉筋4:拉筋4與斜向拉結筋3用扎絲綁扎固定。
[0057]步驟四,按照模板定位線支設澆筑模板5、并安裝溝槽6;
步驟五,饒筑混凝土。
[0058]步驟六,封閉擋板、撤除溝槽。
[0059]步驟七,拆模,養(yǎng)護,至此,完成填充墻施工。
[0060]參見圖3、圖6所示,所述步驟四中,所述模板5為竹膠模板或鋼模板,與邊緣間距為b開始,水平上、均勻間隔開有一排缺口,每個缺口對應連接有一個溝槽6和一個擋板7,缺口間距為a,溝槽6的寬度為e,其中a為0.8?Im,b為0.4?0.5m,e為0.3?0.4m。
[0061 ]所述擋板7位于模板5上缺口 11的內側、且與模板5滑動連接,所述擋板7的尺寸與模板5缺口的尺寸相適應、可以完全封閉缺口。
[0062]參見圖4、圖6所示,所述缺口的內側面的兩側邊上豎向連接有滑桿9,所述擋板與模板通過滑桿滑動連接、實現(xiàn)一體化設計,擋板為2?4mm厚的鋼板,其上端連接有提手10,所述提手位置高于缺口底部,工作時,拉動提手,擋板即可沿著滑桿上下移動,實現(xiàn)缺口的開放或者封閉,模板上的多個擋板可以同時升降,所述滑桿9為直徑6mm的光滑圓桿或者圓管,另外,滑桿可以用滑槽代替,通過滑槽與擋板滑動連接。
[0063]所述溝槽6位于模板上缺口的外側,形成一個通向模板內側的通道,實現(xiàn)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其縱截面為弧線形或者斜線形,由模板向外側擴散、形成漏斗狀,其底部嵌入模板5的缺口、與模板5可拆卸連接,,所述溝槽的高度大于擋板模板上缺口的高度,溝槽6的底部距離框架梁梁底的間距為c,頂部高出框架梁梁底的距離為d,其中c為15?20cm,d為5?1cm0
[0064]參見圖5、圖7所示,澆筑現(xiàn)澆填充墻時,只在內側的模板5上設置溝槽6和擋板7,另外也可以在根據需要在內外兩側的模板5上對應設置溝槽6和擋板7,其他結構相同。
[0065]所述步驟五中,澆筑混凝土時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保證了混凝土澆筑的密實程度,混凝土每層饒筑高度為0.5?Im,每饒筑一層混凝土后,輕敲模板、振搗混凝土,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繼續(xù)澆筑上一層混凝土。
[0066]所述步驟六中,當混凝土澆筑到溝槽底部時,拆掉溝槽,隨著混凝土逐層的澆筑,逐步滑動拉動提手,逐步向上移動擋板,至混凝土全部澆筑完成后封閉缺口,完成混凝土澆
Λ*Λ-
?Ηι ο
[0067]所述步驟七中,澆筑混凝土24小時后即可拆模,可采用薄膜覆蓋的方式養(yǎng)護,養(yǎng)護一周即可。
[0068]由于擋板和模板之間并非平面,會形成局部凹面,施工養(yǎng)護完成拆模后,用水泥砂漿抹平凹面即可。
【主權項】
1.一種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包括由框架梁(I)和框架柱(8 )圍合成的矩形框架和澆筑在矩形框架內的現(xiàn)澆填充墻(2),其特征在于:所述現(xiàn)澆填充墻(2)為鋼筋混凝土墻體,其內部的鋼筋骨架包括兩層平行間隔設置的鋼筋網片和連接在兩層鋼筋網片之間的拉筋(4),兩層鋼筋網片之間的間距小于現(xiàn)澆填充墻(2)的厚度,所述鋼筋網片呈菱形網格狀、是由連接在框架梁(I)和框架柱(8)之間的拉結筋(3)雙斜向交叉而成,其中兩根拉結筋交叉連接在矩形框架的對角線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墻為位于建筑外圍的外墻或者位于建筑物內部的內墻; 所述填充墻為外墻時現(xiàn)澆填充墻混凝土為具有保溫功能的輕集料混凝土; 所述填充墻為內墻時現(xiàn)澆填充墻混凝土為普通輕質混凝土。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墻的混凝土的骨料粒徑不大于5mm。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結筋(3)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60°。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結筋(3)的一端錨固在框架梁(I)內、另一端錨固在框架柱(8)內,每層拉結筋中相鄰間距為500?600mmo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網片與現(xiàn)澆填充墻外表面的距離為20?30mm。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4)呈梅花形布置,相鄰拉筋(4)的間距不超過600mm。8.—種如權利要求1至7任意一項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一,彈線定位; 步驟二,在框架梁(I)和框架柱(8)之間植入拉結筋(3),形成雙層鋼筋網片; 步驟三,在雙層鋼筋網片的之間連接拉筋(4 ); 步驟四,支設澆筑模板(5)和溝槽(6); 步驟五,饒筑混凝土 ; 步驟六,封閉擋板(7)、撤除溝槽(6); 步驟七,拆模,養(yǎng)護,至此,完成填充墻施工。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四中,所述模板(5)的上端水平開有一排缺口(11),所述缺口(11)均勻間隔分布,每個缺口對應連接有一個溝槽(6)和一個擋板(7); 所述擋板(7)位于模板(5)上缺口的內側、且與模板(5)滑動連接,所述擋板(7)的尺寸與模板(5)缺口的尺寸相適應; 所述溝槽(6)位于模板(5)上缺口的外側,其縱截面為弧線形或者斜線形,其底部嵌入模板(5)的缺口、與模板(5)可拆卸連接,所述溝槽(6)的高度大于模板(5)上缺口的高度。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現(xiàn)澆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填充墻體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五中,澆筑混凝土時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混凝土每層澆筑高度為0.5?lm,每澆筑一層混凝土后,敲模板(5)、振搗混凝土,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繼續(xù)澆筑上一層混凝土 ;所述步驟六中,當混凝土澆筑到溝槽底部時,拆掉溝槽(6),隨著混凝土的澆筑,逐步向上移動擋板(7),至混凝土全部澆筑完成后封閉缺口,完成混凝土澆筑。
【文檔編號】E04B2/56GK105926807SQ201610391871
【公開日】2016年9月7日
【申請日】2016年6月6日
【發(fā)明人】麻建鎖, 白潤山, 蔡煥琴, 周苗苗, 李成
【申請人】河北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