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模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模具制造領域,具體說是一種壓模機。
[0002]
【背景技術】
[0003]磚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土窯青磚為材料,以往的青磚多為手工制作,把粘土和成泥漿,通過腳踩,和勻后用模子倒出,這樣做成的青磚存在硬度不均勻,雕刻時容易開裂、破碎。
【發(fā)明內容】
[0004]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壓模機。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來實現(xiàn)的:
一種壓模機,包括機架、下模板、鎖扣、氣缸、電磁閥、水管、電源、空壓機、鎖頭、上壓板、上模板、水循環(huán)管1、水循環(huán)管I1、連桿機構、水接口 1、水接口 II,機架與上壓板連接;機架上固定下模板、鎖扣和膜支架;上壓板固定上模板和鎖頭;機架與氣缸固定;氣缸通過連桿機構與上壓板連接。
[0006]上述的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第二連桿、第三連桿、第四連桿、第五連桿,第一連桿一端與機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三連桿、第四連桿鉸接;第二連桿一端與氣缸連接,另一端與第三連桿活動連接;第五連桿一端與上壓板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四連桿活動連接。
[0007]上述的氣缸連接電磁閥;電磁閥分別與空壓機和電源連接。
[0008]上述的下模板內設有水通道,水通道之間用水循環(huán)管I連接,其外側設有水接口
Iο
[0009]上述的上模板內設有水通道,水通道之間用水循環(huán)管II連接,其外側設有水接口II。
[0010]上述的水管分別與水接口 1、水接口 II連接。
[0011]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
1、本發(fā)明采用機械壓模代替了人工壓模,不僅解放了人力,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提高了模具的質量,解決了以往由于人工制模時費事,費力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產品質量得到了提高和保證。
[0012]2、本發(fā)明因壓膜受力均勻,產品尺寸穩(wěn)定;機械壓膜密閉性好,可以做到不漏料,從而使PU硬度增加。
[0013]3、本發(fā)明同以往的壓膜比較,節(jié)約了大量鋼板和鎖扣,減輕模具重量,使所有模具種類都可以在機械壓膜內生產操作;節(jié)約了焊接模框之成本,提高了模具制作效率。
[0014]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圖1的左視圖。
[0017]圖中:1_機架、2-下模板、3-鎖扣、4-氣缸、5-電磁閥、6_水管、7-電源、8_空壓機、9-鎖頭、10-上壓板、11-上模板、12-水循環(huán)管1、13-水循環(huán)管I1、14-第一連桿、15-第二連桿、16-第三連桿、17-第四連桿、18-第五連桿、19-接口 1、20_接口 I1、21-膜支架。
[0018]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2所不,一種壓模機,包括機架1、下模板2、鎖扣3、氣缸4、電磁閥5、水管6、電源7、空壓機8、鎖頭9、上壓板10、上模板11、水循環(huán)管I 12、水循環(huán)管II 13、連桿機構、水接口 I 19、水接口 II 20,其特征在于:機架1與上壓板10連接;機架1固定下模板2、鎖扣3和膜支架21 ;上壓板10固定上模板11和鎖頭9 ;機架1與氣缸4固定;氣缸4通過連桿機構與上壓板11連接。
[0020]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14、第二連桿15、第三連桿16、第四連桿17、第五連桿18,第一連桿14 一端與機架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三連桿16、第四連桿17鉸接;第二連桿15一端與氣缸4連接,另一端與第三連桿16活動連接;第五連桿18 —端與上壓板10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四連桿17活動連接。
[0021 ] 氣缸4連接電磁閥5 ;電磁閥5分別與空壓機8和電源7連接。
[0022]下模板2內設有水通道,水通道之間用水循環(huán)管I 12連接,其外側設有水接口
I19。
[0023]上模板11內設有水通道,水通道之間用水循環(huán)管II 13連接,其外側設有水接口
II20。
[0024]水管6分別與水接口 I 19、水接口 II 20連接。
實施例
[0025]將所需的模板刻好,分為上模板11和下模板2,上模板11與上壓板11固定,下模板2與機架1固定,將PU原材料按照比例混合調制以后裝入發(fā)泡機內,由發(fā)泡機對材料進行二次攪拌并加壓注入上模板11和下模板2的槽內,材料填充完畢以后,將上模板11和下模板2通過水接口與水管6連接,其另一側固定水循環(huán)管,打開電源7,氣缸4在空壓機8的作用下推動連桿機構將上壓板10推動,使上模板11與下模板2壓緊,室溫情況下3— 5分鐘即可固化成型。
[0026]在上述合上模板11和下模板2前,如果需要使用膜,可將膜支架21上的膜打開鋪在下模板2表面,再合壓上模板11。
【主權項】
1.一種壓模機,包括機架(1)、下模板(2)、鎖扣(3)、氣缸(4)、電磁閥(5)、水管(6)、電源(7)、空壓機(8)、鎖頭(9)、上壓板(10)、上模板(11)、水循環(huán)管I (12)、水循環(huán)管II(13)、連桿機構、水接口 I (19)、水接口 II (20),其特征在于:機架(1)與上壓板(10)連接;機架(1)上固定下模板(2)、鎖扣(3)和膜支架(21);上壓板(10)固定上模板(11)和鎖頭(9);機架(1)與氣缸(4)固定;氣缸(4)通過連桿機構與上壓板(11)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桿機構包括第一連桿(14)、第二連桿(15)、第三連桿(16)、第四連桿(17)、第五連桿(18),第一連桿(14) 一端與機架(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三連桿(16 )、第四連桿(17)鉸接;第二連桿(15 ) —端與氣缸(4 )連接,另一端與第三連桿(16)活動連接;第五連桿(18)—端與上壓板(10)固定連接,另一端與第四連桿(17)活動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氣缸(4)連接電磁閥(5);電磁閥(5)分別與空壓機(8)和電源(7)連接。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板(2)內設有水通道,水通道之間用水循環(huán)管I (12)連接,其外側設有水接口 I (19)。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壓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11)內設有水通道,水通道之間用水循環(huán)管II (13)連接,其外側設有水接口 II (20)。6.如權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壓模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管(6)分別與水接口I(19)、水接口 II (20)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壓模機,包括機架、下模板、鎖扣、氣缸、電磁閥、水管、電源、空壓機、鎖頭、上壓板、上模板、水循環(huán)管Ⅰ、水循環(huán)管Ⅱ、連桿機構、水接口Ⅰ、水接口Ⅱ,機架與上壓板連接;機架上固定下模板、鎖扣和膜支架;上壓板固定上模板和鎖頭;機架與氣缸固定;氣缸通過連桿機構與上壓板連接。本發(fā)明采用機械壓模代替了人工壓模,不僅解放了人力,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提高了模具的質量,解決了以往由于人工制模時費事,費力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產品質量得到了提高和保證。本發(fā)明同以往的壓膜比較,節(jié)約了大量鋼板和鎖扣,減輕模具重量,節(jié)約了焊接模框之成本,提高了模具制作效率。
【IPC分類】B28B3/04
【公開號】CN105459248
【申請?zhí)枴緾N201410450961
【發(fā)明人】成小嬌
【申請人】臨夏市能成古典建筑裝飾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6日
【申請日】2014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