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圖看,左一雙折板12和左二雙折板13的板臂對接圍焊形成一正方形結構。
[0067]參見圖11所示,是沿圖1中N-N向的剖面圖,因為剖線位于主連接板1、第一副連接板21和第二副連接板22的右邊,故在剖面圖里看到的“十”字形的結構很大。右套筒9內(nèi)填充滿了右灌漿料10,從剖面圖看,右一雙折板14和右二雙折板15的板臂對接圍焊形成一正方形結構。
[0068]參見圖12所示,是沿圖1中P-P向的剖面圖,因為剖線位于主連接板1、第一副連接板21和第二副連接板22的左端,且剖線P-P落在左套筒9上的左端,即位于粗部,故在剖面圖里看到的“十”字形的結構很大,且看不到左一雙折板12和左二雙折板13。
[0069]參見圖13所示,圖中包括主連接板1、第一副連接板21和第二副連接板22,圖中看到是“十”字形結構的四個腳的端部均有一個分段,這是因為圖13是沿Q-Q向的剖面圖,而Q-Q剖線落在主連接板1、第一副連接板21和第二副連接板22的中間細部,故剖面圖里能看到主連接板1、第一副連接板21和第二副連接板22左邊的粗的部分,即在“十”字形結構的四個腳的端部的四個分段。
[0070]參見圖14所示,圖中包括左一副連接板171、左二副連接板172和左主連接板16,左一副連接板171、左二副連接板172和左主連接板16也同樣組成了一“十”字形交叉結構,只是因為剖線R-R落在了左一副連接板171、左二副連接板172和左主連接板16上,且左一副連接板171、左二副連接板172、左主連接板16和主連接板1、第一副連接板21、第二副連接板22左端粗部的寬度相同,故圖中看到是“十”字形結構比圖13中的大,且四個腳的端部沒有分段。
[0071]參見圖15所示,圖中包括右一副連接板191、右二副連接板192和右主連接板18,右一副連接板191、右二副連接板192和右主連接板18也同樣組成了一“十”字形交叉結構,只是因為剖線S-S落在了右一副連接板191、右二副連接板192和右主連接板18上,且左右一副連接板191、右二副連接板192和右主連接板18和主連接板1、第一副連接板21、第二副連接板22右端粗部的寬度相同,故圖中看到是“十”字形結構比圖13中的大,且四個腳的端部沒有分段。
[0072]參見圖16所示,為圖8中A圈的放大結構示意圖,主連接板I和右主連接板18之間通過右連接焊縫202焊接在一起,第一副連接板21垂直于主連接板I,且焊接在主連接板I上的中部,右一副連接板191垂直于右主連接板18,其焊接在右主連接板18上的中部。
[0073]參見圖17所示,為本發(fā)明耗能支撐與結構連接時采用的第一種節(jié)點形式,為本發(fā)明耗能支撐BRB采用高強螺栓連接的方式和主體結構進行的連接。
[0074]參見圖18所示,為本發(fā)明耗能支撐與結構連接時采用的第二種節(jié)點形式,為本發(fā)明耗能支撐BRB采用焊接方式和主體結構進行的連接。
[0075]參見圖19所示,為本發(fā)明耗能支撐與結構連接時采用的第三種節(jié)點形式,為本發(fā)明耗能支撐BRB采用銷軸方式和主結構進行的連接。
[0076]參見圖20所示,圖中20a,20b和20c為本發(fā)明的耗能支撐在主體結構中布置的三種形式,圖中ZT代表主體結構,BRB代表本發(fā)明的耗能支撐。其中圖20a是采用的單斜撐形式;圖20b是采用的人字撐形式;圖20c是采用的V型撐形式。
[0077]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nèi)。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核心受力構件、約束構件,該主核心受力構件的前后兩側的中部分別設有一加強構造段,稱為前非屈服轉(zhuǎn)化段、后非屈服轉(zhuǎn)化段,所述前非屈服轉(zhuǎn)化段包括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所述后非屈服轉(zhuǎn)化段包括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對稱焊接在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前后兩側的中部,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組成了一十字交叉結構,所述約束構件包括用于約束主核心受力構件的屈服段約束裝置、用于約束前非屈服轉(zhuǎn)化段的左約束裝置、用于約束后非屈服轉(zhuǎn)化段的右約束裝置,所述屈服段約束裝置包括套筒、灌漿料、端部板,所述套筒套在主核心受力構件的外圍,該端部板包括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該第一端部板和第二端部板上分別開有孔,且通過孔分別套設在套筒的兩端,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與兩端的第一端部板和第二端部板之間分別采用焊接的方式連接,所述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和套筒相接觸的面分別采用焊接固定,所述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和套筒圍城的腔體內(nèi)填充有灌漿料,所述前非屈服轉(zhuǎn)化段包括左套筒、左灌漿料、左端部板,所述左套筒套在所述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的外圍,所述左端部板包括左一端部板和左二端部板,該左一端部板和左二端部板上分別開有孔,且分別套設在左套筒的兩端,所述左一端部板和左二端部板和左套筒相接觸的面分別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左一端部板、左二端部板和左套筒圍城的腔體內(nèi)填充有左灌漿料,所述后非屈服轉(zhuǎn)化段包括右套筒、右灌漿料、右端部板,所述右套筒套在所述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的外圍,所述右端部板包括右一端部板和右二端部板,該右一端部板和右二端部板上分別開有孔,且分別套設在右套筒的兩端,所述右一端部板、右二端部板和右套筒相接觸的面分別采用焊接固定,所述右一端部板、右二端部板和右套筒圍城的腔體內(nèi)填充有右灌漿料,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和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之間的安裝縫隙內(nèi)分別采用硅膠進行填充,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的中間細部往兩端粗部過度的位置分別設有左一壓縮裝置、左二壓縮裝置、右一壓縮裝置和右二壓縮裝置。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套筒和套筒之間空有一間隙,該間隙外設有一用于連接所述左套筒和套筒的左連接裝置,所述右套筒和套筒之間空有一間隙,該間隙外設有一用于連接所述右套筒和套筒的右連接裝置。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連接裝置和右連接裝置分別是由兩塊相同的雙折板的板臂對接圍焊形成的一中空的長方體結構。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雙折板是由金屬板進行90度彎曲后形成的兩個板臂相互垂直的一折板結構,所述雙折板采用和左套筒、右套筒、套筒相同的材質(zhì)。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套筒、右套筒、套筒、左端部板、右端部板、第一端部板、第二端部板和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的材質(zhì)相同,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的材料采用軟鋼、Q235鋼。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全部采用中間細、兩端粗的啞鈴狀,且對稱布置。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的左端伸出左套筒外面,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的右端伸出右套筒外面。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組成“一”字型截面或“十”字型截面,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采用通長形式或分段形式。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套筒、右套筒和套筒采用圓鋼管、矩形管、方鋼管或由鋼板焊接形成的箱型筒。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灌漿料、右灌漿料和灌漿料為細骨料混凝土、砂漿或高分子材料,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的表面設置一層無粘結材料,所述無粘結材料選用軟玻璃、橡膠、聚乙烯、硅膠或乳膠。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套筒式屈曲約束支撐,包括主核心受力構件、約束構件,該主核心受力構件的前后兩側的中部分別設有一加強構造段,稱為前非屈服轉(zhuǎn)化段、后非屈服轉(zhuǎn)化段,所述前非屈服轉(zhuǎn)化段包括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所述后非屈服轉(zhuǎn)化段包括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對稱焊接在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前后兩側的中部,所述主核心受力構件、第一副核心受力構件和第二副核心受力構件組成了一十字交叉結構,所述約束構件包括用于約束主核心受力構件的屈服段約束裝置、用于約束前非屈服轉(zhuǎn)化段的左約束裝置、用于約束后非屈服轉(zhuǎn)化段的右約束裝置。本發(fā)明能節(jié)省材料,達到防屈曲耗能支撐最佳經(jīng)濟性,能較好滿足建筑要求。
【IPC分類】E04B1/98
【公開號】CN104929259
【申請?zhí)枴緾N201410106280
【發(fā)明人】田敏
【申請人】上海研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