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樓板結合部結構及該結構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樓面墻板(以下稱樓板)的結合部結構及采用該結構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尤其涉及使用建筑物單元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和使用該方法的樓板的結合部結構。
歷來,作為使建筑物的工程施工簡化用的建筑施工法,已知有一種單元式的建筑物建筑施工法,這種施工法預先裝配好由柱子、梁、樓板梁等組成的骨架,制成同一形狀的建筑物單元,然后在施工現(xiàn)場按上下或水平方向配置該建筑物單元,使它們相互結合形成建筑物。這種單元式的建筑物建筑施工法的優(yōu)點是,因為現(xiàn)場的作業(yè)可實現(xiàn)省力化,所以工期可縮短,建筑成本可降低。
然而,在如上所述的傳統(tǒng)的單元式的建筑物建筑施工法中,能夠實現(xiàn)省力化的現(xiàn)場作業(yè)僅是骨架的裝配,樓面體系及屋頂部必須與其他的建筑施工法一樣,在現(xiàn)場裝上樓板擱柵及椽子等的結構構件后進行裝配。因此存在樓面體系及屋頂部的裝配不能簡化作業(yè)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如下的木結構建筑物的樓板結合部結構及其建筑施工法,該結構及方法可簡化樓面體系及屋頂部的裝配作業(yè),且能制成具有比一般的樓面體系和屋頂部的強度高的樓面體系和屋頂部的建筑物。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在上下兩張表面板之間安裝有多條格條的樓板的樓板結合部結構,該結構具有厚度與所述樓板的上下兩張表面板間的間隔大致相等、且上下面上設有高度與所述樓板的表述面板的厚度大致相等的凸起部的樓板結合構件,在該樓板結合構件嵌入在所述樓板的上下兩張表面板之間的狀態(tài)下,把所述樓板及所述樓板結合構件載置在托梁上,并用上下貫穿所述樓板、所述樓板結合構件及所述托梁的螺栓將它們緊密結合。
本發(fā)明提供的第一種使用如上所述的樓板結合部結構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在建筑木結構建筑物時,包括如下工序a.把在結構用膠合板構成的上下兩張表面板之間安裝有多條格條的樓板安裝在設有樓板座的基礎上的工序;b.把由裝配有底橫木、柱子及連接該柱子的梁的骨架構成的建筑物單元安裝在所述基礎上的工序;c.把墻板安裝在下側面上設有凸起部的脊檁及檁木上,用結構用膠合板使脊檁和檁木的凸起部與設于建筑物單元上部的梁相結合,制成屋頂部的工序。
本發(fā)明提供的第二種使用如上所述的樓板結合部結構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在建筑木結構建筑物時,包括如下工序a.把在結構用膠合板構成的上下兩張表面板之間安裝有多條格條的樓板安裝在設有樓板座的基礎上的工序;b.把由裝配有底橫木、柱子及連接該柱子的梁的骨架構成的建筑物單元安裝在所述基礎上的工序;d.把厚度與所述樓板的上下兩張表面板之間的間隔相等、且上下面上形成有高度與所述表面板的厚度大致相等的凸起部的樓板結合構件嵌入所述上下兩張表面板之間,形成二樓樓面部分,并把由裝配有該二樓樓面部分、柱子及連接該柱子的梁的骨架構成的二樓部建筑物單元載置在所述建筑物單元上部的梁上,再用上下貫穿所述樓板、所述樓板結合構件及所述梁的螺栓使它們緊密結合,從而把所述二樓部建筑物單元安裝在所述建筑物單元上的工序;e.把所述墻板安裝在下側面上設有凸起部的脊檁和檁木上,并用結構用膠合板使所述脊檁和所述檁木的下部與設于所述二樓部建筑物單元上部的梁相結合,制成屋頂部的工序。
若采用本發(fā)明的樓板結合部結構,因為把樓板結合構件嵌入在樓板的表面板之間,在該狀態(tài)下把樓板和樓板結合構件載置在托梁上,并用貫穿樓板及樓板結合構件的螺栓使樓板及樓板結合構件與托梁緊密結合,所以,樓板、樓板結合構件及托梁結合成一體,結合部的載荷不是集中在特定的一點上而是被分散傳遞,所以可提高樓板結合部的屈服強度。
若采用本發(fā)明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因為把由結構用膠合板構成的樓板載置在設于基礎上的樓板座上組成樓面部分,把在工廠等處已裝配好的建筑物單元作為建筑物的骨架配置,并用下側面上設有凸起部的脊檁和檁木及結構用膠合板構成屋頂部,所以,不必安裝樓面部分的樓板擱柵及止?jié)L件等的多個結構構件,屋頂部也不必安裝椽子等的結構構件,可簡化樓面部分和屋頂部的裝配。因此,除了因把建筑物單元作為建筑物的骨架進行配置而減少工時數(shù)的優(yōu)點之外,還可減少樓面部分及屋頂部的裝配工時數(shù)。再有,若采用本建筑施工法的樓面部分及屋頂部,則可獲得比現(xiàn)有的一般性結構的樓面部分及屋頂部的強度更高的樓面部分和屋頂部。
若采用本發(fā)明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除了有用如上所述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所獲得的作用之外,因為把具有將樓板結合構件嵌入在樓板的表面板之間而形成的樓面部分的二樓樓面部分載置在梁上,并用貫穿樓板、樓板結合構件及梁的螺栓使其緊密結合,從而使二樓建筑物單元樓面部分與梁結合,所以,結合部處的荷載不是集中在特定的一點,而是分散傳遞,因此,可提高樓板結合部的屈服強度。
圖1是示出用本發(fā)明的建筑施工法建成的建筑物的柱子、小柱及底橫木的配置,以及樓板的位置分配之一例的俯視圖。
圖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施工法中所使用的墻板的基本形狀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樓板對基礎的安裝狀況的側視圖。
圖4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建筑施工法中所使用的建筑物單元、屋頂部及其配置的立體圖,其中省略了墻壁部。
圖5(a)是膠合板層迭體的分解狀態(tài)立體圖,圖5(b)是膠合板層迭體的立體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柱子等所使用的膠合板層迭體與目前一般所使用的制成的木料的強度比較圖。
圖7是建筑物單元的各拐角部處柱子的立體圖。
圖8是示出二樓樓面部分的樓板與梁之間的結合部結構的剖視圖。
圖9是示出用本發(fā)明的建筑施工法建成的平房式住宅的結構體之一例的側面剖視圖。
以下參照附圖,對使本發(fā)明具體化的一實施例予以說明。圖1是俯視圖,示出了用本發(fā)明的建筑施工法建成的建筑物的柱子、小柱子及底橫木的配置,以及樓板的位置分配的例子,圖2是立體圖,示出了本發(fā)明的施工法所使用的樓板的基本形狀,圖3是側視圖,示出了樓板對基礎的裝配?;A1最好做成鋼筋混凝土的,以使其在結構承重方面更安全。在建筑物內側的側面上,設有保持構成樓面體系的樓板的樓板座2。該樓板座2可以與基礎1一體形成,也可以然后裝上去而形成。
樓面體系所使用的樓板3做成在表面板3a之間裝有多條格條3b的結構(參照圖2),表面板3a、格條3b都使用結構用膠合板。按所要求的強度,格條3b的數(shù)目及表面板3a和格條3b的材料的厚度可適當改變。通過把該樓板3載置并裝著在樓板座2上,形成樓面體系。在此,若在樓板3的載置在樓板座2之上的部分,在表面板3a之間設有格條3b,則可提高樓面體系的強度(參照圖3)。因為樓板3被配置在整個樓面體系(參照圖1),所以樓面體系的裝配只要把樓板3安裝到樓板座2上就可以了。樓板3在其大致中央部分的下部用樓板短柱4和樓板座2予以增強。樓板座2要設置得使底橫木5與樓板3的高度相同。此外,樓板3也可以作為建筑物墻壁部、屋頂部所使用的墻板使用,其表面板3a、格條3b的長度等可按照使用場所及使用用途的不同而作相應的改變。
接著對建筑物單元予以說明。圖4是示出本發(fā)明的施工法所使用的建筑物單元、屋頂部及其配置的立體圖,圖中省略了墻壁部。成為建筑物的骨架和墻壁部的建筑物單元10由底橫木5、拐角部的柱子11、小柱12及梁13所構成,是在工廠等施工現(xiàn)場之外的設施處裝配、直至裝上墻壁部而制成的。該建筑物單元10的大小無特別的限定,但設定的大小應該為能有一定強度及能方便地從工廠等處運入施工現(xiàn)場。制作多個相同形狀的建筑物單元10,在施工現(xiàn)場把建筑物單元10按上下或水平方向配置并使之相互結合,然后在其上裝上屋頂部40,從而形成建筑物。在圖4中,示出了建筑物單元10與相鄰建筑物單元的底橫木5’、柱子11’及梁13’相結合的狀態(tài)。
建筑物底層部骨架及墻壁部的裝配,是通過把多個建筑物單元10配置在基礎1上,把其底橫木5部分裝著在基礎1上,并用地腳螺栓等進行固定,再使建筑物單元10互相緊密結合而進行的。建筑物單元10是以安裝有墻壁部的狀態(tài)被運入施工現(xiàn)場的,但當建筑物的形狀復雜等時,也可以先運入僅裝配好骨架的建筑物單元10,在現(xiàn)場把結構用膠合板安裝到建筑物單元10上從而裝配墻壁部。
現(xiàn)對構成使用于建筑物單元10的柱子、底橫木、梁等的結構構件的膠合板層迭體予以說明。圖5(a)是示出膠合板層迭體的分解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5(b)是膠合板層迭體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本發(fā)明柱子等所使用的膠合板層迭體與目前一般所使用的制成的木材(材)的強度比較表的圖。構成建筑物單元10的柱子11、小柱12、底橫木5及梁13使用由多個帶狀的結構用膠合板14組合粘接成的膠合板層迭體15構成的結構構件。通過使用由該膠合板層迭體15構成的結構構件,與使用粘接層迭了多層的集成材料及使用制成的木材的結構構件相比,能以較低的成本生產建筑物單元10。該膠合板層迭體15是把五夾板構成的厚度為18mm的4片結構用膠合板14組合粘接而成的。關于結構用膠合板14的原材料,考慮到木材粘性等與強度有關的問題,故使用闊葉樹。當制造具備上述條件的膠合板層迭體15時,與以往的制成的木材(原材料使用針葉樹)相比,可獲得約2.5倍的壓縮、彎折強度和約2倍的剪切強度(見圖6)。因此,該膠合板層迭體15單體即具有可作為柱子等使用的那樣的強度。
現(xiàn)對建筑物單元10各拐角部的柱子進行說明。圖7是示出建筑物單元10各拐角部柱子的立體圖。上述建筑物單元10各拐角部的柱子11是把上述膠合板層迭體15粘接結合成其層迭方向相互垂直、即所謂的L字形而成的。通過使膠合板層迭體15粘接結合成L字形,柱子11的壓縮、彎折及剪切等的強度可以比把膠合板層迭體15單體作為柱子使用時更提高。再有,通過與底橫木5的接觸面積的增大,對底橫木5的固定變牢固。因此,可提高建筑物單元10的抗震強度。又,因為在柱子11的結合面的大致中央部分,在與該結合面成直角的方向,埋設有窄帶狀的結合輔助件16,并與各膠合板層迭體15一起被粘接結合,所以,膠合板層迭體15之間對于剝離的粘接結合阻力增大。另外,小柱12使用膠合板層迭體15單體構成的柱子。
以下利用圖4和圖8對二樓樓面部分的裝配予以說明。圖8是示出二樓樓面部分的樓板3與梁13的連接部分結構的剖視圖。二樓樓面部分與底層地板部分一樣,由樓板3構成。在該二樓樓面部分的裝配中使用了樓板結合構件20,該樓板結合構件20具有與樓板上下兩張表面板3a之間的間隔相等的厚度,且在其上下面上形成有高度與樓板3上下部分的表面板3a的厚度相等的凸起部20a(參照圖8),通過把樓板結合構件20做成與建筑物單元10的底橫木5相同的長度,并嵌入樓板3的周邊部分,多塊樓板3即被設定為成一體的狀態(tài),成為二樓樓面部分(參照圖4)。
在上述的二樓樓面部分裝上從建筑物單元10上除去底橫木5后的建筑物單元作為建筑物單元25,把該建筑物單元25載置在建筑物單元10上部的梁13上,并緊固穿過樓板3、樓板結合構件20及梁13的多個螺栓21,從而使建筑物單元25與梁13結合(參照圖8)。因此,樓板3通過樓板結合構件20與梁13結合成一體,其結合部的結構有高的強度。再通過水平方向配置其他的建筑物單元25并使之緊密結合,即組成二樓樓面部分及墻壁部。
以下參照上述的圖4和圖9對建筑物屋頂部40予以說明。圖9是示出用本發(fā)明的建筑施工法建成的平房式住宅結構體例子的側面剖視圖。屋頂部40是通過安裝上橫架于建筑物山墻墻壁上的檁木26、脊檁(未圖示),以及把樓板3改成所需尺寸而成的屋頂用墻板28安裝在建筑物單元10(二層樓建筑時為建筑物單元25)上部的梁13上而組裝成的。此外,在檁木26的下部設有凸起部26a。屋頂用墻板28通過嵌入檁木26的兩側部(參照圖9)并用釘子等固定而被安裝。在與梁13接觸的屋頂用墻板28部分的內部設有結合輔助構件30,利用貫穿該結合輔助構件30及梁13的螺栓(未圖示),使結合輔助構件30和梁13緊密結合。再有,結合輔助構件30與梁13的結合部分通過從建筑物內側安裝上結構用膠合板構成的屋頂用墻板擋塊(未圖示)而得到增強。
在檁木26下部的凸起部26a的兩側安裝有結構用膠合板31,與建筑物單元10(或建筑物單元25)上部的梁13連接,支承著屋頂用墻板28及檁木26(參照圖9)。因此,屋頂載荷不是僅由建筑物外墻部分負擔,而是也傳遞給結構用膠合板31,所以可提高屋頂部40的強度。在梁13的上部,安裝有輔助與結構用膠合板31的連接用的輔助構件32。此外,在建筑物單元25(或建筑物單元10)的、屋頂部40的頂點側的梁13的上部,使用把檁木26切去半個后成倒V字形的檁木35,使與相鄰配置的建筑物單元25(或建筑物單元10)的結合變方便。
本發(fā)明的施工法所使用的一切結構用構件原則上都是在工廠等處生產加工之后運入施工現(xiàn)場的。因此,不必在現(xiàn)場進行結構用構件的加工作業(yè)。在現(xiàn)場,只要進行上述樓板3對底橫木5的安裝作業(yè)、建筑物單元10、25的配置作業(yè)及屋頂用墻板28等的安裝作業(yè),即裝配了建筑物結構體。再有,根據本建筑施工法,因為可以僅用由結構用膠合板構成的結構用構件構成建筑物,再加上所使用的墻板可以標準化、批量化生產,所以可抑制結構用構件的成本。因此,可降低綜合性建筑成本。另外,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的構成,可作種種改變。例如,樓板結合構件20的厚度、設于其下部的凸起部20a的厚度未必一定要分別等于樓板3的表面板3a之間的間隔、表面板3a的厚度,而可以作適當?shù)淖兏?,在現(xiàn)場,當相鄰的建筑物單元10、25的梁13的高度不相匹配等時,可以通過改變樓板結合構件20的凸起部20a的大小后安裝樓板3,來使樓面的高度一致。
權利要求
1.一種在上下兩張表面板(3a)之間安裝有多條欞條(3b)的樓板(3)的樓板結合部結構,其特征在于,具有厚度與所述樓板(3)的上下兩張表面板(3a)間的間隔大致相等、且上下面上設有高度與所述表面板(3a)的厚度大致相等的凸出部(20a)的樓板結合構件(20),在該樓板結合構件(20)嵌入在所述上下兩張表面板(3a)之間的狀態(tài)下,把所述樓板(3)及所述樓板結合構件(20)載置在托梁(13)上,并用上下貫穿所述樓板(3)、所述樓板結合構件(20)及所述托梁(13)的螺栓(21)將它們緊密結合。
2.一種使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結合部結構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a.把在結構用膠合板構成的上下兩張表面板(3a)之間裝有多條欞條(3b)的樓板(3)安裝在設有樓板座(2)的基礎(1)上的工序;b.把由裝配有底橫木(5)、柱子(11)及連接該柱子(11)的梁(13)的骨架構成的建筑物單元(10)、(25)安裝在所述基礎(1)上的工序;c.把墻板(28)安裝在下側面上設有凸起部(26a)的脊檁及檁木(26)上,用結構用膠合板(31)使所述凸起部(26a)與設于所述建筑物單元(10)上部的梁(13)相結合,制成屋頂部(40)的工序。
3.一種使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樓板結合部結構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a.把在結構用膠合板構成的上下兩張表面板(3a)之間裝有多條欞條(3b)的樓板(3)安裝在設有樓板座(2)的基礎(1)上的工序;b.把由裝配有底橫木(5)、柱子(11)及連接該柱子(11)的梁(13)的骨架構成的建筑物單元(10)、(25)安裝在所述基礎(1)上的工序;d.把厚度與所述樓板(3)的上下兩張表面板(3a)之間的間隔相等、且上下面上形成有高度與所述表面板(3a)的厚度大致相等的凸起部(20a)的樓板結合構件(20)嵌入所述上下兩張表面板(3a)之間,形成二樓樓面部分,把由裝配有該二樓樓面部分、柱子及連接該柱子的梁(13)的骨架構成的二樓部建筑物單元(25)載置在所述建筑物單元(10)上部的梁(13)上,再用上下貫穿所述樓板(3)、所述樓板結合構件(20)及所述梁(13)的螺栓(21)使它們緊密結合,從而把所述二樓部建筑物單元(25)安裝在建筑物單元(10)上的工序;e.把所述墻板(28)安裝在下側面上設有凸起部(26a)的脊檁和檁木(26)上,并用結構用膠合板(31)使所述脊檁和所述檁木(26)的下部與設于所述二樓部建筑物單元(25)上部的梁(13)相結合,制成屋頂部(40)的工序。
全文摘要
一種樓板結合部結構及使用該結構的木結構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法,其底層樓板和建筑物單元安裝在基礎上構成底層部。在該其上配置具有通過樓板結合構件使多塊樓板結合為一體的二樓樓面部分的建筑物單元。通過貫穿樓板、樓板結合構件及梁的螺栓使二樓樓面部分與梁緊密結合。把屋頂用墻板安裝在檁木上而組裝成屋頂部,檁木下部的凸起部等通過結構用膠合板與梁結合。因此,可簡化樓面體系和屋頂部的裝配作業(yè)并提高該兩部分的強度。
文檔編號E04C2/34GK1136119SQ96104120
公開日1996年11月20日 申請日期1996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3月20日
發(fā)明者田中政克 申請人:株式會社田中政克建筑設計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