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攪拌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節(jié)能預拌混凝土用攪拌設備。
背景技術:
攪拌站是橋梁、建筑、機場、港口等施工中常用的工程設施,它用來將石頭、水泥、沙子等物料進行攪拌,并將攪拌后的混凝土裝入工程車中。但是現(xiàn)有攪拌裝置往往攪拌不均勻,在攪拌的過程中會使物料產生渦流,影響攪拌效果。使用這樣的攪拌桶,要想是物料混合完全的話,需要持續(xù)攪拌很長時間,不僅浪費了電力,同時也會耽誤生產進程。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節(jié)能預拌混凝土用攪拌設備。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節(jié)能預拌混凝土用攪拌設備,包括桶體、攪拌混合裝置和換熱裝置,所述攪拌混合裝置包括設于桶體頂部的第一電機和設于桶體底部的第二電機,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分別傳動連接設于桶體內的第一攪拌軸和第二攪拌軸,所述第一攪拌軸上均勻設有多組攪拌槳,第一攪拌軸上設有一個U型攪拌葉;所述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分別帶動第一攪拌軸和第二攪拌軸向相反方向旋轉;所述換熱裝置靠近桶體的側壁設置,換熱裝置包括位于述桶體內部的換熱管、以及與換熱管兩端分別連通且設置在桶體外部的介質入口和介質出口;
所述桶體的底部四角分別設有支撐腿,支撐腿的下端連接有橫桿部,橫桿部的底部兩側分別設有萬向輪和固定腳;所述支撐腿包括相互套接的上管和下管,上管套在下管內;所述上管外表面開設有若干環(huán)形槽,所述下管上鉸接有定位板,定位板的另一端設有與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
優(yōu)選地,所述桶體頂部設有進料口,桶體底部設有出料口。
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腳與橫桿部通過螺紋旋接且穿過橫桿部。
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腳位于橫桿部上方的部分還通過螺紋旋接有調節(jié)輪。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分別帶動第一攪拌軸和第二攪拌軸反方向旋轉,攪拌槳和U型攪拌葉向兩個相反方向攪拌反應釜內的物料,避免在攪拌過程中產生渦流,導致攪拌不均勻。
2、換熱裝置作為獨立體系,換熱管內通入冷介質,以撤去反應中產生的熱量,從而解決現(xiàn)有的節(jié)能預拌混凝土用攪拌設備中存在的換熱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3、正常狀態(tài)下,固定腳著地,萬向輪懸空,實現(xiàn)對本裝置的固定;在需要移動本裝置時,通過旋轉調節(jié)輪使固定腳上升,進而使萬向輪著地,即可方便地移動本裝置。
4、支撐腿包括相互套接的上管和下管,上管套在下管內,并可在下管中上下滑動;上管外表面開設有若干環(huán)形槽,下管上鉸接有定位板,定位板的另一端設有與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旋轉定位板,使定位凸起嵌入環(huán)形槽中即可固定上管和下管。需要調節(jié)支撐腿的長度時,只需將定位凸起從環(huán)形槽中取出即可,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節(jié)能預拌混凝土用攪拌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桶體,2、第一電機,3、第一攪拌軸,4、攪拌槳,5、第二電機,6、第二攪拌軸,7、U型攪拌葉,8、介質入口,9、介質出口,10、換熱管10,11、上管,12、下管,13、橫桿部,14、萬向輪,15、固定腳,16、調節(jié)輪,17、環(huán)形槽,18、定位板,19、定位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節(jié)能預拌混凝土用攪拌設備,具體為一種可實現(xiàn)雙向攪拌的攪拌桶,包括桶體1、攪拌混合裝置和換熱裝置,所述攪拌混合裝置包括設于桶體1頂部的第一電機2和設于桶體1底部的第二電機5,第一電機2和第二電機5分別傳動連接設于桶體1內的第一攪拌軸3和第二攪拌軸6,所述第一攪拌軸3上均勻設有多組攪拌槳4,第一攪拌軸3上設有一個U型攪拌葉7。所述第一電機2和第二電機5分別帶動第一攪拌軸3和第二攪拌軸6向相反方向旋轉,攪拌槳4和U型攪拌葉7向兩個相反方向攪拌桶體1內的物料,避免在攪拌過程中產生渦流,導致攪拌不均勻。多組攪拌槳4的設置使得各個層次的物料都能得到充分的攪拌,避免現(xiàn)有技術中物料容易沉淀到底部的問題。所述桶體1頂部設有進料口,桶體1底部設有出料口。
所述換熱裝置靠近桶體1的側壁設置,換熱裝置包括位于述桶體1內部的換熱管10、以及與換熱管10兩端分別連通且設置在桶體1外部的介質入口8和介質出口9。換熱裝置作為獨立體系,換熱管10內通入冷介質,以撤去反應中產生的熱量,從而解決現(xiàn)有的節(jié)能預拌混凝土用攪拌設備中存在的換熱效果不佳的技術問題。
所述桶體1的底部四角分別設有支撐腿,支撐腿的下端連接有橫桿部13,橫桿部13的底部兩側分別設有萬向輪14和固定腳15,所述固定腳15與橫桿部13通過螺紋旋接且穿過橫桿部13,固定腳15位于橫桿部13上方的部分還通過螺紋旋接有調節(jié)輪16,可通過旋轉調節(jié)輪16調節(jié)固定腳15的長度。正常狀態(tài)下,固定腳15著地,萬向輪14懸空,實現(xiàn)對本裝置的固定;在需要移動本裝置時,通過旋轉調節(jié)輪16使固定腳15上升,進而使萬向輪14著地,即可方便地移動本裝置。
所述支撐腿包括相互套接的上管11和下管12,上管11套在下管12內,并可在下管12中上下滑動;所述上管11外表面開設有若干環(huán)形槽17,所述下管12上鉸接有定位板18,定位板18的另一端設有與定位槽相匹配的定位凸起19,旋轉定位板18,使定位凸起19嵌入環(huán)形槽17中即可固定上管11和下管12。需要調節(jié)支撐腿的長度時,只需將定位凸起19從環(huán)形槽17中取出即可,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