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懸挑鋼梁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防止懸挑鋼梁下?lián)系难b置。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代建筑工程中為了外形美觀和節(jié)省建筑面積增大有效空間會大量使用懸挑鋼梁結構,在鋼結構安裝或捆扎施工過程中,為了防止懸挑鋼梁受力過大而產(chǎn)生下?lián)蠒趹姨翡摿合路桨惭b固定腳手架對懸挑鋼梁提供支持力,傳統(tǒng)的做法占用空間較大,根據(jù)施工進度頻繁的拆裝腳手架無意中增加了施工工人的勞動量和危險度,費時費力,極大地拖延了施工進度,增加了勞動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懸挑鋼梁下?lián)系难b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該新型移動方便,安全可靠,工作效果突出,省時省力,增加了施工進度,節(jié)省了勞動力成本。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止懸挑鋼梁下?lián)系难b置包括支撐面板、移動梁、支撐梁、承重輪和滾輪,所述支撐面板焊接固定在工字鋼梁上,所述工字鋼梁底部通過螺栓與移動梁上的安裝板固定,所述移動梁和支撐梁的主體均由承重柱、斜撐、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組成,所述承重柱設置有四個,且承重柱與承重柱之間通過第一連接桿和第二連接桿固定,所述承重柱與第二連接桿的連接處之間固定有斜撐,所述移動梁的中間和支撐梁的頂部位置上的第一連接桿與第二連接桿所在的平面上均固定有連接板,所述移動梁上的連接板與支撐梁上的連接板之間固定有第一液壓千斤頂,所述滾輪通過滾輪架固定在支撐梁上的承重柱上,且滾輪與移動梁上的承重柱通過表面滾動連接,所述支撐梁固定在承重底座上,所述承重底座底部安裝有承重車架,所述承重車架兩端安裝有承重輪,所述承重底座下方固定有第二液壓千斤頂,所述承重底座上設置有控制線,且控制線另一端頭連接有控制盒。
優(yōu)選的,所述第一連接桿與第二連接桿之間呈90度。
優(yōu)選的,所述承重底座上的支撐梁設置有六個,且均勻分為兩組平行固定在承重底座的長邊上。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液壓千斤頂設置有九個,且兩個為一組分別固定在承重底座底部的最左端、中部和最右端上。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液壓千斤頂?shù)淖畲笊扉L量大于承重底板到承重輪底部的距離。
優(yōu)選的,所述安裝板焊接固定在移動梁頂部位置。
優(yōu)選的,所述第二液壓千斤頂?shù)撞抗潭ㄓ兄文_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設備采用可移動的承重車作為承重主體,使得該新型移動使用方便,承重底座上設置的可相對移動的支撐梁和移動梁作為伸縮架配合第一液壓千斤頂使該新型可對不同高度的懸挑鋼梁提供支持力以防止下?lián)?,整體的控制采用控制線連接控制盒的方式實現(xiàn)了更為安全的線控,使操作者遠離在施工時容易產(chǎn)生物品掉落的危險區(qū),有效保障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移動梁上固定的工字鋼梁具有很強的抗彎性能,能夠對并排較多的懸挑鋼梁長久保持較為均衡的支持力,不易發(fā)生變形而導致懸挑鋼梁安裝尺寸出現(xiàn)誤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移動梁和支撐梁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移動梁和支撐梁結合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工字鋼梁和安裝板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面板;2-工字鋼;3-安裝板;4-移動梁;5-第一液壓千斤頂;6-支撐梁;7-控制線;8-控制盒;9-承重輪;10-承重底座;11-支撐腳板;12-第二液壓千斤頂;13-承重車架;14-承重柱;15-斜撐;16-第一連接桿;17-第二連接桿;18-連接板;19-滾輪架;20-滾輪;21-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一種防止懸挑鋼梁下?lián)系难b置包括支撐面板1、移動梁4、支撐梁6、承重輪9和滾輪20,支撐面板1焊接固定在工字鋼梁2上,工字鋼梁2底部通過螺栓21與移動梁4上的安裝板3固定,移動梁4和支撐梁6的主體均由承重柱14、斜撐15、第一連接桿16和第二連接桿17組成,承重柱14設置有四個,且承重柱14與承重柱14之間通過第一連接桿16和第二連接桿17固定,承重柱14與第二連接桿17的連接處之間固定有斜撐15,移動梁4的中間和支撐梁6的頂部位置上的第一連接桿16與第二連接桿17所在的平面上均固定有連接板18,移動梁4上的連接板18與支撐梁6上的連接板18之間固定有第一液壓千斤頂5,滾輪20通過滾輪架19固定在支撐梁6上的承重柱14上,且滾輪20與移動梁4上的承重柱14通過表面滾動連接,支撐梁6固定在承重底座10上,承重底座10底部安裝有承重車架13,承重車架13兩端安裝有承重輪9,承重底座10下方固定有第二液壓千斤頂12,承重底座10上設置有控制線7,且控制線7另一端頭連接有控制盒8,第一連接桿16與第二連接桿17之間呈90度,承重底座10上的支撐梁6設置有六個,且均勻分為兩組平行固定在承重底座10的長邊上,第二液壓千斤頂12設置有九個,且兩個為一組分別固定在承重底座10底部的最左端、中部和最右端上,第二液壓千斤頂12的最大伸長量大于承重底板10到承重輪9底部的距離,安裝板3焊接固定在移動梁4頂部位置,第二液壓千斤頂12底部固定有支撐腳板11。
工作原理:使用時,通過控制盒8將該新型移動到懸挑鋼梁正下方,通過操控控制盒8使第二液壓千斤頂12帶動支撐腳板11向下運動至與地接觸并支撐起整合車體,使得承重輪9微微脫離地面,操控控制盒8使得固定在支撐梁6上的第一液壓千斤頂5推動移動梁4向上運動,移動梁4向上運動帶動工字鋼梁2和支撐面板1向上運動至懸挑鋼梁準確安裝固定離地時的尺寸位置處停止,操作完畢后,懸挑鋼梁的搭建在建筑物和支撐面板1上進行安裝和澆筑,在移動梁4與支撐梁6相對移動這一過程中支撐梁6上的滾輪20沿著移動梁4上的承重柱14表面滾動,并對支撐梁6和移動梁4提供相對支撐力使整個系統(tǒng)保持穩(wěn)定移動。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jié),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nèi)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nèi)。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