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物結構,尤其是一種改進的旋轉采光建筑。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于環(huán)境保護越來越重視,“綠色建筑”的概念逐漸在建筑行業(yè)中普及開來。綠色建筑是通過設計合理的建筑結構,充分利用自然能源,減少對于化石能源的消耗和環(huán)境的污染。其中,建筑物旋轉采光是綠色建筑中最常見的一種設計結構。通過建筑物角度的調整,提高對于太陽光的利用率。旋轉建筑的結構在近幾十年逐漸由理論設計成為了現實。目前,一位意大利建筑師公布了一個建筑設計——“動態(tài)塔”,它將在全球各地建造,每間隔90分鐘環(huán)繞混凝結構中心旋轉360度。通稱為“旋轉餐廳”或“旋轉觀賞廳”,是20世紀60年代高層公共建筑中出現的一種新型樓層。旋轉樓層的樓面由兩部分組成,外側為一圈下面裝有輪子的樓面,在電力驅動下慢速旋轉,中心為固定的樓面,作為交通、服務和儲藏物品之用。周邊布置玻璃幕墻,樓層轉動時,可以觀賞周圍風光。日本東京的新大谷飯店,中國南京的金陵飯店等,頂部都有旋轉樓層。旋轉樓層也可設置在電視塔之類高塔形構筑物的中、上部。如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高553米),設有可供400~500人就餐的旋轉餐廳,直徑45.32米,每65分鐘旋轉一周。
基于旋轉建筑的技術,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1180310Y公開了一種旋轉式陽臺??梢詫崿F對于采光角度的調整。但是,現有的這些旋轉建筑的旋轉結構中,旋轉軸承需要承擔較大的負荷,使用壽命較短,導致旋轉建筑物的維護頻率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的旋轉采光建筑,能夠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高了旋轉建筑物的可靠性,降低維護頻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改進的旋轉采光建筑,包括旋轉主體和底座,底座上安裝有旋轉電機,旋轉主體通過旋轉軸與旋轉電機連接,底座上固定有軸承,旋轉軸套接在軸承內,所述軸承包括套接固定的軸承內圈和軸承外圈,軸承內圈和軸承外圈之間安裝有若干個滾珠,滾珠的下方設置有彈性金屬托架,彈性金屬托架固定在軸承內圈和軸承外圈之間,彈性金屬托架與滾珠之間設置有第一橡膠支撐塊,滾珠上方對稱設置有兩個保護桿,兩個保護桿分別固定在軸承內圈和軸承外圈上,保護桿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彈簧體,第一彈簧體與滾珠之間設置有第二橡膠支撐塊;底座上還設置有環(huán)形滑道,旋轉主體底部連接有第一支撐桿,第一支撐桿底部對稱鉸接有兩個第二支撐桿,第二支撐桿的底部軸接有滾輪,滑輪滑動卡接在環(huán)形滑道內,環(huán)形滑道內設置有梯形凸緣,兩個滾輪分別位于梯形凸緣的兩側。
作為優(yōu)選,所述軸承內圈和軸承外圈之間設置有加強板,加強板位于軸承的頂部和底部。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二支撐桿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對旋轉機構進行了改進,從而提高了旋轉建筑物的可靠性。彈性金屬托架和保護桿對于滾珠進行全方位的支撐,第一橡膠支撐塊和第二橡膠支撐塊直接與滾珠接觸,起到了對于滾珠的保護作用。通過對于滾珠的保護支撐,可以有效提高滾珠受力的均勻性,從而延長滾珠壽命。第一支撐桿可以將旋轉主體的部分重量進行分擔,減輕旋轉機構的負荷。同時在滾輪的支撐下,可以減小旋轉機構的徑向受力,從而起到保護旋轉軸和軸承的作用。通過設置加強板,可以提高軸承的整體剛性。第二彈簧體可以提高兩個第二支撐桿之間的支撐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軸承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撐桿與環(huán)形滑道連接部位的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二支撐桿與滾輪連接部位的結構圖。
圖中:1、旋轉主體;2、底座;3、旋轉電機;4、旋轉軸;5、軸承;6、軸承內圈;7、軸承外圈;8、滾珠;9、彈性金屬托架;10、第一橡膠支撐塊;11、保護桿;12、第一彈簧體;13、第二橡膠支撐塊;14、環(huán)形滑道;15、第一支撐桿;16、第二支撐桿;17、滾輪;18、梯形凸緣;19、加強板;20、第二彈簧體;21、橡膠阻尼塊;22、連桿;23、條形孔;24、連接軸。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標準零件均可以從市場上購買,異形件根據說明書的和附圖的記載均可以進行訂制,各個零件的具體連接方式均采用現有技術中成熟的螺栓、鉚釘、焊接、粘貼等常規(guī)手段,在此不再詳述。
參照圖1-4,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包括旋轉主體1和底座2,底座2上安裝有旋轉電機3,旋轉主體1通過旋轉軸4與旋轉電機3連接,底座2上固定有軸承5,旋轉軸4套接在軸承5內,所述軸承5包括套接固定的軸承內圈6和軸承外圈7,軸承內圈6和軸承外圈7之間安裝有若干個滾珠8,滾珠8在軸承內圈6和軸承外圈7之間緊密排列,相鄰的滾珠8相互接觸。滾珠8的下方設置有彈性金屬托架9,彈性金屬托架9固定在軸承內圈6和軸承外圈7之間,彈性金屬托架9與滾珠8之間設置有第一橡膠支撐塊10,滾珠8上方對稱設置有兩個保護桿11,保護桿11采用剛性材料制成。兩個保護桿11分別固定在軸承內圈6和軸承外圈7上,保護桿11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彈簧體12,第一彈簧體12與滾珠8之間設置有第二橡膠支撐塊13,第二橡膠支撐塊13與滾珠8接觸,當滾珠8受力不均,發(fā)生偏移的時候,第二橡膠支撐塊13與滾珠8發(fā)生相互作用,阻止其發(fā)生位移;底座2上還設置有環(huán)形滑道14,旋轉主體1底部連接有第一支撐桿15,第一支撐桿15底部對稱鉸接有兩個第二支撐桿16,第二支撐桿16的底部軸接有滾輪17,滑輪17滑動卡接在環(huán)形滑道14內,環(huán)形滑道14內設置有梯形凸緣18,兩個滾輪17分別位于梯形凸緣18的兩側。彈性金屬托架9和保護桿11對于滾珠8進行全方位的支撐,第一橡膠支撐塊10和第二橡膠支撐塊13直接與滾珠8接觸,起到了對于滾珠8的保護作用。通過對于滾珠8的保護支撐,可以有效提高滾珠8受力的均勻性,從而延長滾珠壽命。第一支撐桿15可以將旋轉主體1的部分重量進行分擔,減輕旋轉機構的負荷。同時在滾輪17的支撐下,可以減小旋轉機構的徑向受力,從而起到保護旋轉軸4和軸承5的作用。軸承內圈6和軸承外圈7之間設置有加強板19,加強板19位于軸承5的頂部和底部,通過設置加強板19,可以提高軸承5的整體剛性。第二支撐桿16之間連接有第二彈簧體20,可以提高兩個第二支撐桿16之間的支撐力。
另外,滾輪17內側設置有橡膠阻尼塊21,滾輪17軸接(及圖中的連接軸24)于橡膠阻尼塊21上,連接軸24外側的軸承部件在圖中未示出。橡膠阻尼塊21內設置有連桿22,第二支撐桿16插接在橡膠阻尼塊21內,第二支撐桿16上設置有條形孔23,連桿22插接在條形孔23內。第二支撐桿16與橡膠阻尼塊21的連接可以形成緩沖阻尼,可以有效減小旋轉過程的振動。
其中,旋轉建筑的基本結構屬于現有技術,在背景技術所述的典型建筑中和引用的專利文獻中均有公開,在此不再詳述。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