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鋼牛腿柱的抗疲勞加固裝置,所述鋼牛腿柱包括鋼柱和鋼牛腿,在所述鋼柱和所述鋼牛腿的連接節(jié)點處設有上加勁板和下加勁板,所述上加勁板和所述下加勁板各兩塊,分別設置在所述鋼柱的腹板兩側;位于腹板同側的上加勁板和下加勁板之間設有與所述鋼柱的腹板平行的豎向加強板和沿對角線分布的斜撐板,所述斜撐板緊鄰所述豎向加強板設置;
所述鋼牛腿包括上翼緣板、下翼緣板、腹板和豎向加勁肋,所述上翼緣板與所述上加勁板齊平設置,所述下翼緣板傾斜設置,所述下翼緣板與所述上翼緣板之間形成的銳角為30-45°,所述豎向加勁肋垂直于所述上翼緣板設置,所述上翼緣板、所述下翼緣板和所述腹板焊接到所述鋼柱的翼緣板上;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鋼牛腿的上翼緣板和所述鋼柱的翼緣板之間利用粘鋼膠粘結有第一類L型鋼板,其中所述上翼緣板的上表面和所述鋼柱的翼緣板之間設有一塊第一類L型鋼板,所述上翼緣板的下表面和所述鋼柱的翼緣板之間設有關于所述鋼牛腿的腹板對稱并與其緊鄰設置的兩塊第一類L型鋼板;
在所述豎向加勁肋與所述上翼緣板之間利用粘鋼膠粘結有分別關于所述豎向加勁肋和所述鋼牛腿的腹板對稱設置的四塊第二類L型鋼板。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疲勞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在所述上翼緣板的上表面和所述鋼柱的翼緣板之間的所述第一類L型鋼板的寬度與所述上翼緣板的寬度相等,與鋼柱的翼緣板粘結的所述第一類L型鋼板的分肢、與所述上翼緣板粘結的所述第一類L型鋼板的分肢、以及所述上翼緣板的長度之比為1.5:1: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疲勞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鋼膠由A組分和B組分按照質量比為3.8:1混合均勻制成,其中的A組分由雙酚A型環(huán)氧樹脂45份、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2份、液體丙烯酸酯橡膠10份、環(huán)氧丙烷丁基醚3份組成;B組分由芳香胺與脂環(huán)胺復合改性固化劑25份、碳化硅粉末13份、氣相二氧化硅觸變劑17份、聚酰胺28份、膨潤土4份組成;
將L型角鋼粘貼到鋼牛腿柱的施工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1)對待粘貼的部位進行清掃和打磨,以去除表面雜質;
(2)將上述A組分放入反應釜中混合均勻后加熱至80℃,將混合均勻后的B組分加入反應釜中并充分攪拌,然后加熱至125℃使各組分充分反應后冷卻至62℃制成粘鋼膠備用;
(3)在待粘貼位置處涂刷一層界面劑,然后將溫度在62℃的粘鋼膠涂抹在待粘貼位置處,使用量為5.6千克/平米;
(4)等待30-50秒,將L型角鋼粘貼到吊車梁上翼緣和腹板,并在2MPa的壓力下保持至少半小時;
(5)撤去壓力后靜置24小時,使得粘鋼膠充分固化。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抗疲勞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鋼牛腿的上翼緣板上、與所述豎向加勁肋對應的位置設有含橡膠顆粒的預制瀝青混凝土板。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抗疲勞加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瀝青混凝土板采用石油瀝青、雙酚A型環(huán)氧樹脂和水泥作為主粘結材料,由石油瀝青、雙酚A型環(huán)氧樹脂、聚酰胺固化劑、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粒徑在1-2.5mm的丁苯橡膠顆粒、粒徑在3-5mm的碎石子、細度為50-60目的碳化硅粉末、水泥、長度為13-25mm的碳纖維、粉煤灰組成,制備時分別制備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第一組分和第二組分的質量比為1:1.6,其中:
第一組分由石油瀝青、雙酚A型環(huán)氧樹脂、聚酰胺固化劑、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按照質量比為1:0.6:0.15:0.08:0.05組成;
第二組分由粒徑為1-2.5mm的丁苯橡膠顆粒、粒徑為3-5mm的碎石子、碳化硅粉末、水泥、碳纖維、粉煤灰按照質量比為1:1:0.3:0.15:0.1:0.26組成;
所述預制瀝青混凝土板的制備過程如下:
(1)在反應釜中將石油瀝青和雙酚A型環(huán)氧樹脂混合加熱至135℃,然后間隔35-40秒依次加入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增韌劑、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聚酰胺固化劑,充分攪拌后加熱至150℃,制得第一組分備用;
(2)將第二組分中的各組分按照對應的質量比混合均勻;
(3)將第一組分加熱至160℃后,放入第二組分,并混合攪拌均勻后再次加熱至160℃,將瀝青混凝土澆筑在制板模具中,瀝青混凝土的澆筑溫度為152-155℃,澆筑后振搗壓實;
(4)自然冷卻、干燥后從制板模具中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