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注漿機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陶瓷生產線的泥漿注漿機構。
背景技術:
陶瓷的發(fā)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fā)明和發(fā)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在陶瓷生產中,人工注漿是最為普通的一種注漿方式,工人根據自身的經驗,手持泥漿桶,將其中的泥漿注入模具,這種方式需要浪費工人的體力去提起泥漿桶,同時這種泥漿桶一般是敞口式設計,這就使得當泥漿注滿模具,停止注入時,仍有部分泥漿流出,濺到工作臺上,污染工作環(huán)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陶瓷生產線的泥漿注漿機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陶瓷生產線的泥漿注漿機構,包括對稱設置的支撐板和其底部轉動連接的滾輪,兩個所述支撐板的頂部通過連板連接,所述連板上方設有漏斗,所述漏斗底部固定連接有導漿管,所述導漿管遠離漏斗的一側貫穿連板并向下延伸,所述導漿管的內壁分別固定連接有螺旋葉片和固定板,所述螺旋葉片位于固定板上方,所述固定板上設有水平設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內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上設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板上設有與第二通孔相對應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轉軸的一側設有第一開口,所述第一開口的側壁轉動連接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一轉軸的一端貫穿導漿管的側壁且連接有調節(jié)手柄,所述導漿管的內底部固定連接有安裝筒,所述安裝筒的側壁設有多個第二開口,所述安裝筒內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的頂部設有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二安裝槽的側壁轉動連接有第三轉軸,所述第三轉軸與第二轉軸通過連桿連接,所述滑塊的底部固定設有橡膠墊圈,所述導漿管的底部設有出漿口。
優(yōu)選地,所述導漿管遠離漏斗一端的截面形狀呈漏斗形。
優(yōu)選地,所述橡膠墊圈的截面形狀呈半圓形且遠離滑塊的一側為弧面。
優(yōu)選地,所述調節(jié)手柄包括第一套桿,所述第一套桿位于第一轉軸遠離固定板一端的一側,所述第一轉軸靠近第一套桿的一端設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內底部通過彈簧連接有連塊,所述連塊遠離彈簧一側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直桿和第三直桿,所述第二直桿貫穿第一套桿,所述第三直桿貫穿空腔的側壁,所述第三直桿遠離連塊的一端設有弧形齒條,所述導漿管的外側壁設有與第一轉軸的位置相對應的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轉軸位于第一安裝槽的中心,所述第一安裝槽的側壁固定連接有與弧形齒條相嚙合的齒圈。
本實用新型中,螺旋葉片的設置可使泥漿在下落的過程中不斷旋轉,達到攪拌的作用,使其更加均勻細膩,保證了陶瓷成品的質量,當模具注滿泥漿后,按壓第二直桿,通過連塊使第三直桿上的弧形齒條與齒圈分離,然后旋轉第一套桿,帶動第一轉軸旋轉,將第一通孔密封,松開第一套桿,彈簧反作用于連塊,使得第三直桿上的弧形齒條重新與齒圈嚙合,使得固定板上方的泥漿不會繼續(xù)向下流動,與此同時,第一轉軸的轉動使連桿向下移動,然后作用于滑塊,帶動橡膠墊圈將出漿口密封,這樣一來就避免了殘留的泥漿落到工作臺上,污染工作環(huán)境,更主要的是泥漿的下落是借助自身重力的作用,無需動力裝置,節(jié)能環(huán)保,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螺旋葉片的設置可使泥漿自身發(fā)生攪拌,使其更加均勻細膩,保證成品的質量,同時兩重密封結構,不會有殘留的泥漿濺到工作臺上,也不需要安裝動力裝置,符合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設計理念。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陶瓷生產線的泥漿注漿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為導漿管的側視圖。
圖中:1支撐板、2滾輪、3連板、4漏斗、5導漿管、6螺旋葉片、7固定板、8第一轉軸、9第一套桿、10彈簧、11連塊、12第二直桿、13第三直桿、14安裝筒、15滑塊、16連桿、17橡膠墊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3,一種陶瓷生產線的泥漿注漿機構,包括對稱設置的支撐板1和其底部轉動連接的滾輪2,兩個支撐板1的頂部通過連板3連接,連板3上方設有漏斗4,漏斗4底部固定連接有導漿管5,導漿管5遠離漏斗一端的截面形狀呈漏斗形,保證泥漿能全部從導漿管5中排出,不會殘留,導漿管5遠離漏斗4的一側貫穿連板3并向下延伸,導漿管5的內壁分別固定連接有螺旋葉片6和固定板7,螺旋葉片6位于固定板7上方,固定板7上設有水平設置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內設有第一轉軸8,第一轉軸8上設有第二通孔,固定板7上設有與第二通孔相對應的第三通孔,第一轉軸8的一側設有第一開口,第一開口的側壁轉動連接有第二轉軸,第一轉軸8的一端貫穿導漿管5的側壁且連接有調節(jié)手柄,調節(jié)手柄包括第一套桿9,第一套桿9位于第一轉軸8遠離固定板7一端的一側,第一轉軸8靠近第一套桿9的一端設有空腔,空腔的內底部通過彈簧10連接有連塊11,連塊11遠離彈簧10一側的兩端分別設有第二直桿12和第三直桿13,第二直桿12貫穿第一套桿9,第三直桿13貫穿空腔的側壁,第三直桿13遠離連塊11的一端設有弧形齒條,導漿管5的外側壁設有與第一轉軸8的位置相對應的第一安裝槽,第一轉軸8位于第一安裝槽的中心,第一安裝槽的側壁固定連接有與弧形齒條相嚙合的齒圈,可限制第一轉軸8的轉動,導漿管5的內底部固定連接有安裝筒14,安裝筒14的側壁設有多個第二開口,安裝筒14內滑動連接有滑塊15,滑塊15的頂部設有第二安裝槽,第二安裝槽的側壁轉動連接有第三轉軸,第三轉軸與第二轉軸通過連桿16連接,滑塊15的底部固定設有橡膠墊圈17,橡膠墊圈17的截面形狀呈半圓形且遠離滑塊15的一側為弧面,可以更好的將出漿口密封,避免泥漿流出,導漿管5的底部設有出漿口。
本實用新型中,將泥漿注入漏斗4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泥漿經過螺旋葉片6,穿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二開口,最終從出漿口排出,注入到模具中,此過程中,泥漿經過螺旋葉片6時,其自身會旋轉,在旋轉的同時伴隨著自身的攪拌,使其更加均勻細膩,保證了陶瓷成品的質量,當模具注滿泥漿后,按壓第二直桿12,通過連塊11使第三直桿13上的弧形齒條與齒圈分離,然后旋轉第一套桿9,帶動第一轉軸8旋轉,將第一通孔密封,松開第一套桿9,彈簧10反作用于連塊11,使得第三直桿13上的弧形齒條重新與齒圈嚙合,使得固定板7上方的泥漿不會繼續(xù)向下流動,與此同時,第一轉軸8的轉動使連桿16向下移動,然后作用于滑塊15,帶動橡膠墊圈17將出漿口密封,這樣一來就避免了殘留的泥漿落到工作臺上,污染工作環(huán)境,更主要的是泥漿的下落是借助自身重力的作用,無需動力裝置,節(jié)能環(huán)保。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