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施工用支撐裝置,特別是指一種高度可連續(xù)變化的支撐桿系。
背景技術:
在橋梁或其他建筑施工中,經常需要搭設支架等設備,但是有些支架承載力難以滿足要求,或是其他鋼結構(如工字鋼或螺旋鋼管等)按照一定高度支撐后,在下一個施工工況中高度可能難以滿足,這就需要一種能夠高度可連續(xù)變化的一種支撐體系,來滿足各種工況要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高度可連續(xù)變化的支撐桿系,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支架難以滿足不同高度工況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高度可連續(xù)變化的支撐桿系,包括上下設置的兩個桿系,兩個桿系為上桿系和下桿系,桿系包括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之間通過支撐桿連接,第二鋼板上開有支撐桿槽和螺桿孔,上桿系和下桿系水平對稱設置并且第二鋼板位于上桿系和下桿系中間,上桿系和下桿系之間通過螺桿、螺帽、螺桿孔連接,支撐桿與支撐桿槽配合。
所述的上桿系和下桿系之間設有若干中間桿系,中間桿系包括兩個第二鋼板,兩個第二鋼板之間通過支撐桿連接,相鄰兩個中間桿系之間通過螺桿、螺帽、螺桿孔連接。
所述的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為圓板。
所述的支撐桿槽為U形槽。
所述的支撐桿設置在第一鋼板和第二鋼板的邊緣處,并且支撐桿與第一鋼板連接處圍成等邊三角形,支撐桿與第二鋼板連接處圍成等邊三角形,支撐桿槽圍成與支撐桿相配合的等邊三角形。
所述的支撐桿與第一鋼板、第二鋼板通過焊接連接,支撐桿為鋼棒或鋼管。
所述的螺栓孔為圓孔并且設置在第二鋼板的中心處。
所述的螺桿的兩端設有螺紋,螺紋與螺帽配合。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支撐桿系的高度可連續(xù)調節(jié),能夠滿足不同工況;支撐桿均勻布置,支撐桿系的受力良好,能夠承受較大的壓力;支撐桿系結構簡單,安裝拆卸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第一鋼板俯視圖。
圖3為第二鋼板俯視圖。
圖4為圖1中A-A向視圖。
圖5為圖1中B-B向視圖。
其中:1.桿系,1-1.上桿系,1-2.下桿系,2.第一鋼板,3.第二鋼板,4.支撐桿,5.支撐桿槽,6.螺桿,7.螺帽,8.螺桿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一種高度可連續(xù)變化的支撐桿系,包括上下設置的兩個桿系1,兩個桿系1為上桿系1-1和下桿系1-2,桿系1包括第一鋼板2和第二鋼板3,第一鋼板2和第二鋼板3之間通過支撐桿4連接,第二鋼板上開有支撐桿槽5和螺桿孔8,上桿系1-1和下桿系1-2水平對稱設置并且第二鋼板3位于上桿系1-1和下桿系1-2中間,上桿系1-1和下桿系1-2之間通過螺桿6、螺帽7、螺桿孔8連接,支撐桿4與支撐桿槽5配合。
實施例2:所述的上桿系1-1和下桿系1-2之間設有若干中間桿系,中間桿系包括兩個第二鋼板3,兩個第二鋼板3之間通過支撐桿4連接,相鄰兩個中間桿系之間通過螺桿6、螺帽7、螺桿孔8連接。
其他結構同實施例1。
實施例3:所述的第一鋼板2和第二鋼板3為圓板。
所述的支撐桿槽5為U形槽。
所述的支撐桿4設置在第一鋼板2和第二鋼板3的邊緣處,并且支撐桿4與第一鋼板2連接處圍成等邊三角形,支撐桿4與第二鋼板3連接處圍成等邊三角形,支撐桿槽5圍成與支撐桿4相配合的等邊三角形。
其他結構同實施例1。
實施例4:一種高度可連續(xù)變化的支撐桿系,包括上下設置的兩個桿系1,兩個桿系1為上桿系1-1和下桿系1-2,桿系1包括第一鋼板2和第二鋼板3,第一鋼板2和第二鋼板3之間通過支撐桿4連接,第二鋼板上開有支撐桿槽5和螺桿孔8,上桿系1-1和下桿系1-2水平對稱設置并且第二鋼板3位于上桿系1-1和下桿系1-2中間,上桿系1-1和下桿系1-2之間通過螺桿6、螺帽7、螺桿孔8連接,支撐桿4與支撐桿槽5配合。
所述的上桿系1-1和下桿系1-2之間設有若干中間桿系,中間桿系包括兩個第二鋼板3,兩個第二鋼板3之間通過支撐桿4連接,相鄰兩個中間桿系之間通過螺桿6、螺帽7、螺桿孔8連接。
所述的第一鋼板2和第二鋼板3為圓板。
所述的支撐桿槽5為U形槽。
所述的支撐桿4設置在第一鋼板2和第二鋼板3的邊緣處,并且支撐桿4與第一鋼板2連接處圍成等邊三角形,支撐桿4與第二鋼板3連接處圍成等邊三角形,支撐桿槽5圍成與支撐桿4相配合的等邊三角形。
所述的支撐桿4與第一鋼板2、第二鋼板3通過焊接連接,支撐桿4為鋼棒或鋼管。
所述的螺栓孔8為圓孔并且設置在第二鋼板3的中心處。
所述的螺桿6的兩端設有螺紋,螺紋與螺帽7配合。
本發(fā)明的安裝過程:將下桿系1-2中的第一鋼板2和第二鋼板3通過支撐桿4焊接在一起,焊接過程中將上桿系1-1的第二鋼板3放置在下桿系內部,然后再將上桿系的第一鋼板2和第二鋼板3通過支撐桿4焊接在一起,下桿系1-2的支撐桿4與上桿系1-1的支撐桿槽5配合,上桿系1-1的支撐桿4與下桿系1-2的支撐桿槽5配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