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型溢流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水池的溢流裝置為土建溢流槽體和堰板,在建造溢流槽體和堰板時,制作費用成本高,而且安裝麻煩,安裝時間長,進度慢,影響了正常工作;而且整體運行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運行效果好的一種新型溢流裝置。
為此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包括設置在池壁周圍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管壁下端面均勻分布有若干溢流孔,所述溢流管的側壁上設有一出水管與溢流管相通,所述出水管的端部設有法蘭,所述法蘭通過螺栓與輸水管的法蘭相連接,所述輸水管上設有閘閥。
進一步,所述兩個法蘭之間設有密封橡膠墊。
進一步,所述溢流管下方設有支撐裝置。
進一步,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支撐板,支撐板靠近池壁的一端下方設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固定在池壁上,所述支撐板與支撐桿之間設有斜支撐,所述溢流管通過抱箍固定在支撐板上。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
本發(fā)明結構簡單,通過溢流管取代傳統(tǒng)的溢流槽體和堰板,制造費用成本低,安裝方便快捷,整體運行效果佳;通過支撐板支撐溢流管,并通過抱箍將溢流管固定在支撐板上,防止浮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a的剖視圖。
圖中1是溢流管、2是溢流孔、3是出水管、4是法蘭、5是輸水管、6是閘閥、7是密封橡膠墊、8是支撐板、9是支撐桿、10是斜支撐、11是抱箍。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新型溢流裝置,包括設置在池壁周圍的溢流管1,所述溢流管1的管壁下端面均勻分布有若干溢流孔2,所述溢流管1的側壁上設有一出水管3與溢流管1相通,所述出水管3的端部設有法蘭4,所述法蘭4通過螺栓與輸水管5的法蘭4相連接,所述輸水管5上設有閘閥6;所述兩個法蘭4之間設有密封橡膠墊7;所述溢流管1下方設有支撐裝置;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支撐板8,支撐板8靠近池壁的一端下方設有支撐桿9,所述支撐桿9固定在池壁上,所述支撐板8與支撐桿9之間設有斜支撐10,所述溢流管1通過抱箍11固定在支撐板8上。
在制作時需考慮到浮力、出水量的估算,才能根據(jù)各類因素來設計管徑的大小和開孔的尺寸,由于本發(fā)明應用場合及范圍較廣,溢流管形態(tài)可根據(jù)池型的不同而變換。